CN113288307A - 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8307A
CN113288307A CN202110604705.4A CN202110604705A CN113288307A CN 113288307 A CN113288307 A CN 113288307A CN 202110604705 A CN202110604705 A CN 202110604705A CN 113288307 A CN113288307 A CN 113288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coil
outer diameter
spring
medical implant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47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民
张朔
杨瑞
蔡亮
郭远益
赵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047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83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8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83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17/12099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 A61B17/12109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in a blood vessel
    • A61B17/12113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in a blood vessel within an aneury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17/12027Type of occlusion
    • A61B17/1204Type of occlusion temporary occlu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17/12131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ccluding device
    • A61B17/1214Coils or wires
    • A61B17/1215Coils or wires comprising additional materials, e.g. thrombogenic, having filaments, having fibers, being co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004(bio)absorbable, (bio)resorbable, resorpt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526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867Material properties shape memory ef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902Material propertie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 A61B2017/00915Material propertie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for radioactive radiation
    • A61B2017/0092Material propertie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for radioactive radiation for X-ray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医疗植入物用于封堵目标腔体,并包括弹簧线圈,弹簧线圈具有至少部分可生物降解的近端部分和至少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远端部分,远端部分与近端部分的远端连接,从而解决弹簧圈长期留存体内的占位效应,并且改善弹簧圈的柔软度,使弹簧圈能够更好的兼顾顺应性和支撑性。

Description

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阻塞体腔的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突起,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致死和致残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材料学的进步,推动了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迅猛发展。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手段是利用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一方面可有效的改变血流方向,减轻动脉瘤壁受到的压力;另一方面能够诱导血栓形成,并促进瘤颈处的内皮化,从而实现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该过程因其相对于外科手术创伤小、风险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用于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弹簧圈多为金属材质。然而对于尺寸大的动脉瘤而言,利用传统的金属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填入瘤腔后,弹簧圈在瘤腔内永久存在,可能会产生占位效应,引起对周围神经和组织的压迫,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成功栓塞动脉瘤后,为保证良好的贴壁效果和栓塞密度,需要弹簧圈同时兼具适当的支撑性和顺应性,这就对弹簧圈的构型尤其是首襻/第一圈(即首先进入瘤腔的圈)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整个圈的柔软度及分布提出了挑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医疗植入物能够部分降解,有效缓解了永久留存在体内所引起的压迫周围组织和神经的占位效应,并还能保证良好的可操作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植入物,用于封堵目标腔体,包括弹簧线圈,所述弹簧线圈具有至少部分可生物降解的近端部分和至少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远端部分,所述远端部分与所述近端部分的远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弹簧线圈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线圈和第二弹簧线圈,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由不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弹簧线圈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所述远端部分包括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近端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弹簧线圈。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内部,使得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部分重叠;或者,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使得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完全不重叠。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部分重叠时,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的所述一部分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内部的所述另一部分的外径。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的所述一部分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且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的所述一部分的外径不超过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的1.2倍;或者,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的所述一部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不超过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的所述一部分的外径的2倍。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部分重叠时,所述弹簧线圈还包括第三弹簧线圈,所述第一弹簧线圈、所述第二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三弹簧线圈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弹簧线圈套设于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的所述一部分上,所述第三弹簧线圈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的所述一部分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三弹簧线圈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且所述第三弹簧线圈的外径不超过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的1.2倍;或者,所述第三弹簧线圈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不超过所述第三弹簧线圈的外径的1.2倍。
可选地,所述第三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在X光照下能够显影,和/或,所述第三弹簧线圈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二弹簧线圈通过胶水粘接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二弹簧线圈还通过一抗解旋结构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簧线圈、所述第二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三弹簧圈通过胶水粘接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弹簧线圈、所述第二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三弹簧线圈还通过一抗解旋结构固定连接。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部分重叠时,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内部的所述另一部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内径的0.9倍;或者,
当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完全不重叠时,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且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外径不超过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的1.2倍,或者,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不超过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外径的1.2倍。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由不透射线的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远端部分的长度为1cm~100cm。
可选地,所述远端部分的长度为1cm~20cm。
可选地,所述远端部分还被配置为在X光照下能够显影,和/或,所述近端部分被配置为在X照光下能够显影。
可选地,所述近端部分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或者所述近端部分由可生物降解的外层和不可生物降解的内层组成,所述外层围绕所述内层设置。
可选地,所述远端部分由不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或者所述远端部分由不可生物降解的外层和不可生物降解的内层组成,所述外层围绕所述内层设置。
可选地,自由状态下的所述远端部分具有环形或弧形形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医疗植入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弹簧线圈;
利用至少部分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所述弹簧线圈的近端部分,并利用至少部分不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所述弹簧线圈的远端部分,所述远端部分与所述近端部分的远端连接。
可选地,利用可生物降解的第一弹簧线圈形成所述近端部分,并将不可生物降解的第二弹簧线圈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以形成所述远端部分。
可选地,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部分重叠,或者,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完全不重叠。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部分重叠时,还将不可生物降解的第三弹簧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上,且所述第三弹簧线圈位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
可选地,将所述远端部分制成在X光照下能够显影,和/或,将所述近端部分制成在X照光下能够显影。
在上述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中,由于弹簧线圈的近端部分至少部分可以生物降解,解决了弹簧圈永久留存在体内所引起的压迫周围组织和神经的占位效应,同时也改善了弹簧圈的柔软度,使弹簧圈具有更好的顺应性,可以更好的填塞如动脉瘤等目标腔体,形成更致密的填塞,并且还可兼顾支撑性和顺应性,且有效地改善弹簧圈在填塞过程中突入动脉瘤的问题。
在上述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中,可利用分体成型的第一弹簧线圈和第二弹簧线圈制成弹簧线圈的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且第二弹簧线圈的一部分可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的内部,可以改善整个弹簧圈的成型效果,成型更为稳定,封堵效果更好。
在上述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中,当第二弹簧线圈与第一弹簧线圈轴向部分重叠时,优选在第二弹簧线圈的外部套设第三弹簧线圈,或者将第二弹簧线圈位于第一弹簧线圈外部的部分的外径配置为更大尺寸,可加强远端部分的成型效果,从而可以改善整个弹簧圈的成型性能,使弹簧圈成型更为稳定,封堵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法以及相关实施例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结合下列附图进行描述,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医疗植入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医疗植入物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图3和图4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提供的医疗植入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三提供的医疗植入物的轴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远端”通常是医疗植入物首先进入人体的一端;“近端”与“远端”相反,是指医疗植入物作用时靠近操作者的一端。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轴向”通常是指平行于医疗植入物的轴线方向。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医疗植入物可用于栓塞动脉瘤,动脉瘤不限于颅内动脉瘤,例如还可以是外周动脉瘤。该医疗植入物也可应用于其他部位的栓塞,例如可以治疗各种血管疾病,例如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也可以通过血管间隙或其他软组织间隙的栓塞来治疗某些肿瘤。该医疗植入物还可用于闭塞输卵管,以进行灭菌和闭塞性修复心脏缺损,例如卵圆孔未闭,血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植入物的作用是基本上阻止血液流入或流经腔体、管腔、血管或缺损,以得到治疗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医疗植入物能够部分降解,减轻弹簧圈的占位效应,而且本发明的弹簧圈的柔顺性更好,可兼顾支撑性和顺应性,植入后能够适应腔体的形状进行致密填塞,同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植入后有利于血管内皮的生长。应理解,本文所述的“可生物降解的”、“可降解的”、“可生物吸收的”是指该材料能够在数天至数周或数月甚至于数年的时间内分解成对机体无害的小分子物质。应理解,本文所述的“不超过”是指“小于或等于”的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医疗植入物10。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植入物10,包括弹簧线圈,该弹簧线圈具有近端部分101和远端部分102,远端部分102与近端部分101的远端连接,其中近端部分101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可生物降解,远端部分102被配置为至少部分不可生物降解。远端部分102最先进入目标腔体进行填塞,而近端部分101在远端部分102的引导下在目标腔体内继续填塞,并且近端部分101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至少部分会自动降解,符合弹簧线圈栓塞例如动脉瘤等的自然病程,且降解后减轻了使用现有不可降解弹簧线圈出现的占位效应,安全性更好。优选的,近端部分101的全部都可以生物降解。优选的,整个远端部分102都不可生物降解。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线圈优选由分体成型的两个弹簧线圈构造而成。具体的,所述弹簧线圈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线圈11和第二弹簧线圈12,第一弹簧线圈11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第一弹簧线圈11至少部分可以生物降解,优选第一弹簧线圈11的全部都可以生物降解,第二弹簧线圈12由不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其中远端部分102包括第二弹簧线圈12的一部分,近端部分101包括第一弹簧线圈11。
参考图2,并结合图1,第二弹簧线圈12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弹簧线圈11的外部,即第二弹簧线圈12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11的远端的外部,第二弹簧线圈12的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弹簧线圈11的内部,使得第二弹簧线圈12与第一弹簧线圈11在轴向上部分重叠。在近端使两个弹簧线圈轴向部分重叠的优点在于,整个弹簧线圈的成型效果更好,可以更好地在动脉瘤等部位进行填塞,封堵效果好。
第一弹簧线圈11通常可以在0.5年~5年之内完全降解(体外)。本申请对制备第一弹簧线圈11的材料不作特别的限制。第一弹簧线圈11的材料例如可以是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材料,如聚己内酯、聚乙交酯、聚丙交酯、乙丙交酯共聚物、聚对二氧杂环己酮、聚氨酯、聚肽及透明质酸等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弹簧线圈11的材料例如也可以是天然大分子材料,如壳聚糖及纤维素等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弹簧线圈11的材料还可以是可降解的金属材料,如铁及其合金,锌及其合金,镁及其合金等。较为优选地,第一弹簧线圈11的材料为乙丙交酯共聚物,或者镁及其合金。
第二弹簧线圈12由不可降解的材料制成,如不可降解的金属材料或聚合物材料。更优选地,第二弹簧线圈12由不透射线的材料制成,使其具备在X光照下的可显影性。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弹簧线圈12的材料包括不透射线的材料,不透射线的材料不作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为铂及其合金、金及其合金、钨及其合金等。第二弹簧线圈12的材料还可以是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如聚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在该聚合物材料中添加不透射线材料。应理解,使第二弹簧线圈12具备可显影的方式不局限于以材料混合的方式一体成型第二弹簧线圈12,还可以是其他合适的制备方式使其具备显影性,例如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可以用不透射线的材料浸渍形成不透射线的涂层。此外,第二弹簧线圈12还可以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使其具备优良的弹性,可以更好的恢复形状,更优选第二弹簧线圈12由DFT材料制成。DFT材料为一种复合的金属材料,具备显影性和较好的弹性,可以包括内层结构和外层结构,其中内层结构和外层结构的材料不同,两者可一体挤出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在松弛状态下(即自由状态下,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约束),弹簧线圈的远端部分102一般具有二维(2D)或三维(3D)构型。本申请对弹簧线圈的远端部分102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远端部分102只要能够在目标腔体内旋转成型即可。可选地,在松弛状态下,远端部分102可以是螺旋形、8字形、S形或五环(即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圆环)等2D构型。或者在松弛状态下,远端部分102也可以是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或八面体等3D构型。一般的,远端部分102的最远端被构造为环形或弧形即可,优选为圆环或圆弧。其中圆弧优选为不小于1/2的圆弧。远端部分102优选形成1.5圈左右的环形或弧形,更优选远端部分102形成1圈~2圈的环形或弧形,有利于弹簧线圈在瘤内的成型栓塞,且不容易从瘤内突出,可选的远端部分102的长度为1cm~20cm以形成1圈的环形。
实际应用时,医疗植入物10具有压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当医疗植入物10处于展开状态时,医疗植入物10具有从远端至近端绕成的预设形状,如螺旋形状或多面体形状;当医疗植入物10处于压缩状态时,方便通过鞘管将医疗植入物10从血管内递送到目标腔体(如血管瘤)。在压缩状态下,医疗植入物10可被压缩成线性形状,而当医疗植入物10脱离鞘管后可恢复原有形状,其中远端部分102首先进入动脉瘤等目标腔体内旋转成型,进而引导第一弹簧线圈11顺着第二弹簧线圈12旋转成型,实现目标腔体的封堵。而且第二弹簧线圈12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11的内部,弹簧线圈的成型效果好,成型更为稳定。此外,将第二弹簧线圈12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11的内部,还使得弹簧线圈的近端部分101在X光照下能够显影,便于定位近端部分101的位置。另外还应理解,在利用第一弹簧线圈11解决占位效应的同时,还改善了弹簧圈的柔软度,使弹簧圈具有更好的顺应性,可兼顾支撑性和顺应性,可以更好的填塞如动脉瘤等腔体,形成更致密的填塞,可操作性好,而且也不容易突入载瘤动脉。
第一弹簧线圈11和第二弹簧线圈12都由丝材螺旋绕制而成,每个线圈的相邻螺旋之间可以存在间距或几乎没有间距。第一弹簧线圈11和第二弹簧线圈12可以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节距。
第二弹簧线圈12的长度优选大于第一弹簧线圈11的长度,可选的,第二弹簧线圈12的长度与第一弹簧线圈11的长度的差值为1cm~100cm,优选的,第二弹簧线圈12多出第一弹簧线圈11的长度都设置在整个医疗植入物10的最远端以形成远端部分102。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弹簧线圈12的长度与第一弹簧线圈11的长度的差值为1cm~20cm,该长度差值正好形成一圈环形,有利于更好的定位和成型,且不易突入载瘤血管。
本申请对第一弹簧线圈11和第二弹簧线圈12的外径和内径不作限制,一般根据需要植入的血管直径进行设定即可。可选地,第一弹簧线圈11的外径为0.005inch~0.02inch,第二弹簧线圈12的外径为0.004inch~0.016inch。本申请对绕制第一弹簧线圈11的第一丝材的横截面形状不限定,一般的,第一丝材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一丝材的直径可以是0.001inch~0.006inch。绕制第二弹簧线圈12的第二丝材的横截面形状亦不限定,优选地,第二丝材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二丝材的直径可以是0.0005inch~0.003inch。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线圈11和第二弹簧线圈12在轴向上存在相互重叠的部分,即第二弹簧线圈12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11的内腔中,使得整个弹簧圈的成型效果好,且第二弹簧线圈12位于第一弹簧线圈11内的部分的外径优选小于或等于第一弹簧线圈11的内径的0.9倍,使两者达到较好的配合效果,成型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簧线圈12具有相同的外径,即第二弹簧线圈12位于第一弹簧线圈11外的部分的外径与第二弹簧线圈12位于第一弹簧线圈11内的部分的外径相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簧线圈12具有不相同的外径,即第二弹簧线圈12位于第一弹簧线圈11外的部分的外径与第二弹簧线圈12位于第一弹簧线圈11内的部分的外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第二弹簧线圈12位于第一弹簧线圈11外的部分的外径大于第二弹簧线圈12位于第一弹簧线圈11内的部分的外径,从而增大远端部分102的外径来提高弹簧圈的成型效果。进一步的,第二弹簧线圈12的设置于第一弹簧线圈11外的部分的外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弹簧线圈11的外径,优选地,第二弹簧线圈12的设置于第一弹簧线圈11外的部分的外径不超过第一弹簧线圈11的外径的1.2倍,或者,第二弹簧线圈12的设置于第一弹簧线圈11外的部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弹簧线圈11的外径,且第一弹簧线圈11的外径不超过第二弹簧线圈12的设置于第一弹簧线圈11外的部分的外径的2倍。
请参考图2,第一弹簧线圈11和第二弹簧线圈12优选通过胶水13粘接固定,如光固化胶水粘接固定,从而简化工艺,降低连接难度,并可实现稳定的连接。实际操作中,可在第一弹簧线圈11的远端注入胶水13,并在紫外光照条件下使其固化成型。胶水13的材料可以是可降解材料或不可降解材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簧线圈11和第二弹簧线圈12也可不通过胶水13粘接固定。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弹簧线圈11和第二弹簧线圈12还可通过抗解旋结构14固定连接,抗解旋结构14可以为丝状、软管状、线圈等结构。抗解旋结构14的一端与第一弹簧线圈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弹簧线圈1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抗解旋结构14具有一头部15,头部15与第二弹簧线圈12的远端固定连接,如焊接或胶水粘接等,抗解旋结构14的本体连接头部15后穿入第二弹簧线圈12,抗解旋结构14的本体再进一步穿出第二弹簧线圈12后与第一弹簧线圈11固定连接,例如以打结等方式缠绕固定连接。头部15定位固定在第二弹簧线圈12的最远端,优选具有光滑的表面,如圆弧面以形成无创伤的头部。抗解旋结构14还可在第一弹簧线圈11的远端与第一弹簧线圈11以打结等方式缠绕固定连接。应理解,抗解旋结构14能够避免弹簧线圈在外力作用下被拉直,达到抗解旋的作用,而且增强了弹簧线圈间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抗解旋结构14的材料可以是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如聚丙烯、聚乙烯等,也可以是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抗解旋结构14的材料可与第一弹簧线圈11的材料相同或不相同。因此,通过抗解旋结构14可以进一步加强第一弹簧线圈11和第二弹簧线圈12之间的连接强度,使两者的连接更为稳固。
<实施例二>
图3和图4示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提供的医疗植入物20。
请参考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植入物20,包括弹簧线圈,该弹簧线圈具有近端部分201和远端部分202,远端部分202与近端部分201的远端连接,其中近端部分201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可生物降解,远端部分202被配置为至少部分不可生物降解。远端部分202最先进入目标腔体进行填塞,而近端部分201在远端部分202的引导下继续在目标腔体内填塞,且近端部分201在经过一定时间后会自动降解,符合弹簧线圈栓塞例如动脉瘤等的自然病程,且降解后减轻了使用现有不可降解弹簧线圈出现的占位效应,安全性更好。优选的,近端部分201的全部都可以生物降解。优选的,整个远端部分202都不可生物降解。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线圈优选由分体成型的两个弹簧线圈构造而成。具体的,所述弹簧线圈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线圈21和第二弹簧线圈22,第一弹簧线圈21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第一弹簧线圈21至少部分可以生物降解,优选第一弹簧线圈21的全部都可以生物降解,第二弹簧线圈22由不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其中远端部分202包括第二弹簧线圈12的全部,近端部分201包括第一弹簧线圈21,也即,第二弹簧线圈22的全部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21的外部,即第二弹簧线圈12的全部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11的远端的外部,使得第二弹簧线圈22与第一弹簧线圈21在轴向上完全不重叠。
第一弹簧线圈21通常可以在0.5年~5年之内完全降解(体外)。本申请对制备第一弹簧线圈21的材料不作特别的限制。第一弹簧线圈21的材料例如可以是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材料,如聚己内酯、聚乙交酯、聚丙交酯、乙丙交酯共聚物、聚对二氧杂环己酮、聚氨酯、聚肽及透明质酸等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弹簧线圈11的材料例如也可以是天然大分子材料,如壳聚糖及纤维素等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弹簧线圈21的材料还可以是可降解的金属材料,如铁及其合金,锌及其合金,镁及其合金等。较为优选地,第一弹簧线圈21的材料为乙丙交酯共聚物,或者镁及其合金。
第二弹簧线圈22由不可降解的材料制成,如不可降解的金属材料或聚合物材料。更优选地,第二弹簧线圈22由不透射线的材料制成,使其具备在X光下的可显影性。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弹簧线圈22的材料包括不透射线的材料,不透射线的材料不作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为铂及其合金,金及其合金,钨及其合金等。第二弹簧线圈22的材料还可以是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如聚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在该聚合物材料中添加不透射线材料。应理解,使第二弹簧线圈22具备可显影的方式不局限于以材料混合的方式一体成型第二弹簧线圈22,还可以是其他合适的制备方式使其具备显影性,例如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可以用不透射线的材料浸渍形成不透射线的涂层。此外,第二弹簧线圈22还可以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使其具备优良的弹性,可以更好的恢复形状,更优选第二弹簧线圈22由DFT材料制成。
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在松弛状态下(即自由状态下,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约束),远端部分202一般具有二维(2D)或三维(3D)构型。本申请对弹簧线圈的远端部分202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远端部分202只要能够在目标腔体内旋转成型即可。可选地,在松弛状态下,远端部分202可以是螺旋形、8字形、S形或五环等2D构型。或者在松弛状态下,远端部分202也可以是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或八面体等3D构型。一般的,远端部分202的最远端被构造为环形或弧形即可,优选为圆环或圆弧,其中圆弧优选为不小于1/2的圆弧。远端部分202优选形成1.5圈左右的环形或弧形,更优选远端部分202形成1圈~2圈的环形或弧形,有利于弹簧线圈在瘤内的成型栓塞,且不容易从瘤内突出,可选的远端部分202的长度为1cm~20cm以形成1圈的环形。
实际应用时,医疗植入物20具有压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当医疗植入物20处于展开状态时,医疗植入物20具有从远端至近端绕成的预设形状,如螺旋形状或多面体形状;当医疗植入物20处于压缩状态时,方便通过鞘管将医疗植入物20从血管内递送到目标腔体(如血管瘤)。在压缩状态下,医疗植入物20可被压缩成线性形状,而当医疗植入物20脱离鞘管后可恢复原有形状,其中第二弹簧线圈22首先进入动脉瘤等目标腔体内并旋转成型,进而引导第一弹簧线圈21顺着第二弹簧线圈22旋转成型,实现目标腔体的封堵。还应理解,在利用第一弹簧线圈21解决占位效应的同时,还改善了弹簧圈的柔软度,使弹簧圈具有更好的顺应性,可兼顾支撑性和顺应性,可以更好的填塞如动脉瘤等腔体,形成更致密的填塞,可操作性好,而且也不容易突入载瘤动脉。
第一弹簧线圈21和第二弹簧线圈22都由丝材螺旋绕制而成,每个线圈的相邻螺旋之间可以存在间距或几乎没有间距。第一弹簧线圈21和第二弹簧线圈22可以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节距。优选地,第二弹簧线圈22的长度为1cm~100cm,更优选为1cm~20cm,有利于更好的定位和成型,且不易突入载瘤血管。
本申请对第一弹簧线圈21和第二弹簧线圈22的外径和内径不作限制,一般根据需要植入的血管直径进行设定。其中第一弹簧线圈21和第二弹簧线圈22可以具有相同的外径或不相同的外径。第一弹簧线圈21和第二弹簧线圈22也可以具有相同的内径或不相同的内径。可选择地,第二弹簧线圈22的外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弹簧线圈21的外径,优选第二弹簧线圈22的外径不超过第一弹簧线圈21的外径的1.2倍,或者,第二弹簧线圈22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弹簧线圈21的外径,且第一弹簧线圈21的外径不超过第二弹簧线圈22的外径的1.2倍。
可选地,第一弹簧线圈21的外径和/或第二弹簧线圈22的外径为0.005inch~0.02inch。本申请对绕制第一弹簧线圈21的第一丝材的横截面形状不限定,一般的,第一丝材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一丝材的直径可以是0.001inch~0.006inch。绕制第二弹簧线圈22的第二丝材的横截面形状亦不限定,优选地,第二丝材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二丝材的直径可以是0.001inch~0.006。
第二弹簧线圈22和第一弹簧线圈21优选通过胶水23粘接连接,如光固化胶水粘接固定,以简化工艺,降低连接难度,并实现稳定的连接。例如将第一弹簧线圈21的远端和第二弹簧线圈22的近端通过光固化胶水粘接,光固化胶水在紫外光照条件下固化成型。胶水23的材料可以是可降解材料或不可降解材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簧线圈21和第二弹簧线圈22也可不通过胶水23粘接固定。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弹簧线圈21和第二弹簧线圈22还可通过抗解旋结构24固定连接,抗解旋结构24主要为丝状、软管状、线圈等结构。抗解旋结构24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21和第二弹簧线圈22的内部。抗解旋结构24的一端与第一弹簧线圈21固定连接,如缠绕固定,缠绕的圈数可以是一圈,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多圈,如图4所示,多圈包括但不限于2圈。此外,抗解旋结构24的另一端与第二弹簧线圈22固定连接,如缠绕固定,缠绕的圈数可以是一圈,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多圈,如图4所示。抗解旋结构24可以避免弹簧线圈在外力作用下被拉直,达到抗解旋的作用,而且增强了弹簧线圈间连接的可靠和稳定性。抗解旋结构24的材料可以是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如聚丙烯、聚乙烯等,也可以是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抗解旋结构24的材料可与第一弹簧线圈21的材料相同或不相同。因此,通过抗解旋结构24可以进一步加强第一弹簧线圈21和第二弹簧线圈22之间的连接强度,使两者的连接更为稳固。进一步的,抗解旋结构24的直径或外径不超过第一弹簧线圈21和第二弹簧线圈22的最小内径的0.9倍。
<实施例三>
图5示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三提供的医疗植入物30。
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植入物30,包括弹簧线圈,该弹簧线圈具有近端部分301和远端部分302,远端部分302与近端部分301的远端连接,其中近端部分301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可生物降解,远端部分302被配置为至少部分不可生物降解。远端部分302最先进入目标腔体进行填塞,而近端部分301在远端部分302的引导下继续在目标腔体内填塞,且近端部分301在经过一定时间后会自动降解,符合弹簧线圈栓塞例如动脉瘤等的自然病程,且降解后减轻了使用现有不可降解弹簧线圈出现的占位效应,安全性更好。优选的,近端部分301的全部都可以生物降解。优选的,整个远端部分302都不可生物降解。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线圈优选由分体成型的三个弹簧线圈构造而成。具体的,所述弹簧线圈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线圈31、第二弹簧线圈32和第三弹簧线圈33,第一弹簧线圈31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第一弹簧线圈31至少部分可以生物降解,优选第一弹簧线圈31的全部都可以生物降解,第二弹簧线圈32和第三弹簧线圈33均由不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其中远端部分302包括第二弹簧线圈32的一部分和第三弹簧线圈33,近端部分301包括第一弹簧线圈31。与实施例一相同,第二弹簧线圈32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弹簧线圈31的外部,第二弹簧线圈32的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弹簧线圈31的内部,使得第二弹簧线圈32与第一弹簧线圈31在轴向上部分重叠。
第三弹簧线圈33套设于第二弹簧线圈32的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31的外部的部分上,且第二弹簧线圈32的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31的外部的部分的至少部分长度设置有第三弹簧线圈33,也即所述第三弹簧线圈3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弹簧线圈32的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31的外部的部分的长度。通过第三弹簧线圈33可以加强整个医疗植入物的成型效果。优选地,第二弹簧线圈32的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31的外部的部分的全部被第三弹簧线圈33包裹,成型效果更好。此处,应理解,当第一弹簧线圈31和第二弹簧线圈32轴向部分重叠时,为了降低加工难度,通常第二弹簧线圈32的外径设计为相同,此时,第二弹簧线圈32的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31的外部的部分的外径较小,因此,通过在第二弹簧线圈32的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31的外部的部分设置第三弹簧线圈33,可以降低加工难度,并保证弹簧圈的成型效果。
第一弹簧线圈31通常可以在0.5年~5年之内完全降解(体外)。本申请对制备第一弹簧线圈31的材料不作特别的限制。第一弹簧线圈31的材料例如可以是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材料,如聚己内酯、聚乙交酯、聚丙交酯、乙丙交酯共聚物、聚对二氧杂环己酮、聚氨酯、聚肽及透明质酸等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弹簧线圈31的材料例如也可以是天然大分子材料,如壳聚糖及纤维素等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弹簧线圈31的材料还可以是可降解的金属材料,如铁及其合金,锌及其合金,镁及其合金等。较为优选地,第一弹簧线圈31的材料为乙丙交酯共聚物,或者镁及其合金。
第二弹簧线圈32由不可降解的材料制成,如不可降解的金属材料或聚合物材料,更优选由不透射线的材料制成,使其具备在X光下的可显影性。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弹簧线圈32的材料包括不透射线的材料,不透射线的材料不作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为铂及其合金、金及其合金、钨及其合金等。第二弹簧线圈32的材料还可以是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如聚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在该聚合物材料中添加不透射线材料。应理解,使第二弹簧线圈32具备可显影的方式不局限于以材料混合的方式一体成型第二弹簧线圈32,还可以是其他合适的方式使其具备显影性,例如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可以用不透射线的材料浸渍形成不透射线的涂层。此外,第二弹簧线圈32还可以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使其具备优良的弹性,可以更好的恢复形状,更优选第二弹簧线圈32由DFT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松弛状态下(即自由状态下,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约束),弹簧线圈的远端部分302也具有二维(2D)或三维(3D)构型。本申请对远端部分302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远端部分302只要能够在目标腔体内旋转成型即可。可选地,在松弛状态下,远端部分302可以是螺旋形、8字形、S形或五环等2D构型。或者在松弛状态下,远端部分302也可以是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或八面体等3D构型。一般的,远端部分302的最远端被构造为环形或弧形,优选为圆环或圆弧,其中圆弧优选为不小于1/2的圆弧。远端部分302优选形成1.5圈左右的环形或弧形,更优选远端部分302形成1圈~2圈的环形或弧形,有利于弹簧线圈在瘤内的成型栓塞,且不容易从瘤内突出,可选的远端部分302的长度为1cm~20cm以形成1圈的环形。
第三弹簧线圈33的材料可与第二弹簧线圈32的材料相同或不相同。第三弹簧线圈33的材料优选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效果,如镍钛合金,这种合金的金属丝具有很高的柔软性,并且具有出色的“弹性记忆”能力,因此可以制成所需的形状,变形后还会恢复原状。应知晓,第三弹簧线圈33和第二弹簧线圈3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X光照下显影即可。第三弹簧线圈33的长度可为1cm~100cm,优选地,第三弹簧线圈33的长度为1cm~20cm。第二弹簧线圈32的设置于第一弹簧线圈31的外部的部分的长度与第三弹簧线圈33的长度相等,或大于第三弹簧线圈33的长度。
实际应用时,医疗植入物30具有压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当医疗植入物30处于展开状态时,医疗植入物30具有从远端至近端绕成的预设形状,如螺旋形状或多面体形状;当医疗植入物30处于压缩状态时,方便通过鞘管将医疗植入物30从血管内递送到目标腔体(如血管瘤)。在压缩状态下,医疗植入物30可被压缩成线性形状,而当医疗植入物30脱离鞘管后可恢复原有形状,其中远端部分302首先进入动脉瘤等目标腔体内并旋转成型,进而引导第一弹簧线圈31顺着第二弹簧线圈32和第三弹簧线圈33旋转成型,实现目标腔体的封堵。而且第二弹簧线圈32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31的内部,且第二弹簧线圈32的外部套设有第三弹簧线圈33,弹簧线圈的成型效果好,成型更为稳定。此外,将第二弹簧线圈32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31的内部,还使得弹簧线圈的近端部分301在X光照下能够显影,便于定位近端部分301的位置。另外还应理解,在利用第一弹簧线圈31解决占位效应的同时,还改善了弹簧圈的柔软度,使弹簧圈具有更好的顺应性,可兼顾支撑性和顺应性,可以更好的填塞如动脉瘤等腔体,形成更致密的填塞,可操作性好,而且也不容易突入载瘤动脉。
第一弹簧线圈31、第二弹簧线圈32和第三弹簧线圈33都由丝材螺旋绕制而成,每个线圈的相邻螺旋之间可以存在间距或几乎没有间距。第一弹簧线圈31、第二弹簧线圈32和第三弹簧线圈33可以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节距。
第二弹簧线圈32的长度优选大于第一弹簧线圈31的长度,可选的,第二弹簧线圈32的长度与第一弹簧线圈31的长度的差值为1cm~100cm,优选的,第二弹簧线圈32多出第一弹簧线圈31的长度都设置在整个医疗植入物30的最远端以形成远端部分302。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弹簧线圈32的长度与第一弹簧线圈31的长度的差值为1cm~20cm,有利于更好的定位和成型,且不易突入载瘤血管。此外,第三弹簧线圈33的长度优选与第二弹簧线圈32的设置在第一弹簧线圈31的外部的部分的长度相同。
本申请对第一弹簧线圈31、第二弹簧线圈32的外径和内径不作限制,一般根据需要植入的血管直径进行设定。例如,第一弹簧线圈31的外径为0.005inch~0.02inch,第二弹簧线圈32的外径可为0.004inch~0.016inch。本申请对绕制第一弹簧线圈31的第一丝材的横截面形状不限定,一般的,第一丝材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一丝材的直径可以是0.001inch~0.006inch。绕制第二弹簧线圈32的第二丝材的横截面形状亦不限定,优选地,第二丝材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二丝材的直径可以是0.0005inch~0.003inch。
第一弹簧线圈31和第三弹簧线圈33可以具有相同的外径或不相同的外径,也可以具有相同的内径或不相同的内径。可选地,第三弹簧线圈33的外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弹簧线圈31的外径,且第三弹簧线圈33的外径不超过第一弹簧线圈31的外径的1.2倍,或者,第三弹簧线圈33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一弹簧线圈31的外径,且第一弹簧线圈31的外径不超过第三弹簧线圈33的外径的1.2倍。例如,第三线圈33的外径可为0.005inch~0.02inch,绕制第三弹簧线圈33的第三丝材的横截面形状不限定,,一般的,第三丝材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三丝材的直径可以是0.001inch~0.006inch。
进一步地,第三弹簧线圈33被配置为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如可促进细胞黏附生长等,如增加第三弹簧线圈33的表面粗糙度,可以有助于细胞黏附生长。第三弹簧线圈33的材料还可以经过改性,负载生长因子或某种药物分子等,如在第三弹簧线圈33的外表面形成涂层,涂层可携带治疗物质。
优选地,第二弹簧线圈32、第一弹簧线圈31和第三弹簧线圈33通过胶水34粘接连接,如光固化胶水粘接固定,以简化工艺,降低连接难度,并实现稳定的连接。胶水34的材料可以是可降解材料或不可降解材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簧线圈31、第二弹簧线圈32和第三弹簧线圈33也可不通过胶水34粘接固定。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弹簧线圈31、第二弹簧线圈32和第三弹簧线圈33还可通过抗解旋结构35固定连接,抗解旋结构35可以为丝线状、软管状、线圈等结构。抗解旋结构35的一端与第三弹簧线圈3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弹簧线圈32和/或第一弹簧线圈3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抗解旋结构35具有一头部(未标注),头部与第三弹簧线圈33的远端固定连接,如焊接或胶水粘接,抗解旋结构35的本体连接头部,且本体穿入第二弹簧线圈32并与之缠绕固定,抗解旋结构35的本体还可进一步穿出第二弹簧线圈32后与第一弹簧线圈31缠绕固定连接。抗解旋结构35的头部定位固定在第三弹簧线圈33的最远端,可具有光滑的表面,如圆弧面以形成无创伤的头部。应理解,抗解旋结构35能够避免在外力作用下被拉直,达到抗解旋的作用,且增强了弹簧线圈间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抗解旋结构35的材料可以是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如聚丙烯、聚乙烯等,也可以是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抗解旋结构35的材料可与第一弹簧线圈31的材料相同或不相同。因此,通过抗解旋结构35可以进一步加强三个线圈之间的连接强度,使三者的连接更为稳固。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植入物的制备方法,以得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示出的医疗植入物。
该医疗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弹簧线圈;
利用至少部分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所述弹簧线圈的近端部分,并利用至少部分不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所述弹簧线圈的远端部分,所述远端部分与所述近端部分的远端连接。
进一步地,利用可生物降解的第一弹簧线圈形成所述近端部分,并将不可生物降解的第二弹簧线圈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以形成所述远端部分。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部分重叠,或者,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完全不重叠。当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部分重叠时,还将不可生物降解的第三弹簧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上,且所述第三弹簧线圈位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
所述制备方法还可包括:将所述远端部分制成在X光照下能够显影,和/或,将所述近端部分制成在X照光下能够显影。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用本发明的医疗植入物后,利用近端部分的可降解特性,可有效地缓解永久留存在体内所引起的压迫周围组织和神经的占位效应,并且还可改善弹簧圈的柔软度,使弹簧圈具有更好的顺应性,可以更好的填塞如动脉瘤等腔体,形成更致密的填塞,同时还可兼顾支撑性和顺应性。
所应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例如本发明并不限定分体成型后将2个或3个弹簧圈固定连接在一起,总之只要能够确保弹簧线圈的近端部分可降解,而远端部分不可降解即可,此外胶水粘接固定和抗解旋结构可择一设置或同时设置。另外根据实施例二所公开的内容可以理解为,所述近端部分可以全部由生物降解材料制成,如由单个第一弹簧线圈构成,根据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三所公开的内容还可以理解为,近端部分可以为双层结构,即由外层和内层组成,其中近端部分的外层至少部分可生物降解,近端部分的内层不可生物降解,如近端部分的外层为第一弹簧线圈,近端部分的内层为第二弹簧线圈。其次,根据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公开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所述远端部分可以全部由不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如由单个第二弹簧线圈构成,而根据实施例三所公开的内容可以知晓,所述远端部分也可以为双层结构,即由外层和内层组成,其中远端部分的外层和内层均不可生物降解,如远端部分的外层为第三弹簧线圈,远端部分的内层为第二弹簧线圈。而且本发明的创新虽然来源于动脉瘤及其栓塞技术领域,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同时也可应用于其他部位的封堵技术。
还所应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而且本发明的创新虽然来源于动脉瘤封堵,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也可应用于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等不同部位的封堵,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5)

1.一种医疗植入物,用于封堵目标腔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线圈,所述弹簧线圈具有至少部分可生物降解的近端部分和至少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远端部分,所述远端部分与所述近端部分的远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线圈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线圈和第二弹簧线圈,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由不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弹簧线圈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所述远端部分包括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近端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弹簧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内部,使得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部分重叠;或者,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使得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完全不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部分重叠时,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的所述一部分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内部的所述另一部分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的所述一部分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且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的所述一部分的外径不超过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的1.2倍;或者,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的所述一部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不超过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的所述一部分的外径的2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部分重叠时,所述弹簧线圈还包括第三弹簧线圈,所述第一弹簧线圈、所述第二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三弹簧线圈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弹簧线圈套设于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的所述一部分上,所述第三弹簧线圈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的所述一部分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簧线圈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且所述第三弹簧线圈的外径不超过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的1.2倍;或者,所述第三弹簧线圈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不超过所述第三弹簧线圈的外径的1.2倍。
8.根据权利要6或7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在X光照下能够显影,和/或,所述第三弹簧线圈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二弹簧线圈通过胶水粘接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二弹簧线圈通过一抗解旋结构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所述第二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三弹簧圈通过胶水粘接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弹簧线圈、所述第二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三弹簧线圈通过一抗解旋结构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部分重叠时,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内部的所述另一部分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内径的0.9倍;或者,
当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完全不重叠时,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且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外径不超过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的1.2倍,或者,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径不超过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的外径的1.2倍。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线圈由不透射线的材料制成。
13.根据权利要1或2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分的长度为1cm~100cm。
14.根据权利要13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分的长度为1cm~20cm。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分还被配置为在X光照下能够显影,和/或,所述近端部分被配置为在X照光下能够显影。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部分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或者所述近端部分由可生物降解的外层和不可生物降解的内层组成,所述外层围绕所述内层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分由不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或者所述远端部分由不可生物降解的外层和不可生物降解的内层组成,所述外层围绕所述内层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自由状态下的所述远端部分具有环形或弧形形状。
19.一种医疗植入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医疗植入物用于封堵一目标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一弹簧线圈;
利用至少部分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所述弹簧线圈的近端部分,并利用至少部分不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所述弹簧线圈的远端部分,所述远端部分与所述近端部分的远端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医疗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可生物降解的第一弹簧线圈形成所述近端部分,并将不可生物降解的第二弹簧线圈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以形成所述远端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医疗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部分重叠,或者,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完全不重叠。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医疗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在轴向上部分重叠时,还将不可生物降解的第三弹簧线圈套设在所述第二弹簧线圈上,且所述第三弹簧线圈位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的外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医疗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所述第二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三弹簧圈通过胶水粘接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弹簧线圈、所述第二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三弹簧线圈还通过一抗解旋结构固定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医疗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二弹簧线圈通过胶水粘接固定,和/或,所述第一弹簧线圈和所述第二弹簧线圈还通过一抗解旋结构固定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9-24中任一所述的医疗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远端部分制成在X光照下能够显影,和/或,将所述近端部分制成在X照光下能够显影。
CN202110604705.4A 2021-05-31 2021-05-31 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2883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4705.4A CN113288307A (zh) 2021-05-31 2021-05-31 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4705.4A CN113288307A (zh) 2021-05-31 2021-05-31 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8307A true CN113288307A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26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4705.4A Pending CN113288307A (zh) 2021-05-31 2021-05-31 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830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27307B2 (ja) 閉塞デバイス
US10898200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fects
US20240032939A1 (en) Occlusion Device
US20230294223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JP4783927B2 (ja) 選択的に平坦化された領域を有する脈管閉塞コイル
US20030004533A1 (en) Bioactive polymer vaso-occlusive device
JP2004511293A (ja) 非オーバーラッピング球形三次元血管閉塞コイル
CN113303859B (zh) 一种栓塞物及其制备方法
EP3572011A1 (en) Devices for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fects
JP2002502659A (ja) 付着したポリマー繊維を有する血管閉塞デバイス
US2005028318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raluminal delivery of occlusive elements
CN113303860B (zh) 一种栓塞物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23819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ing intralumenal procedures
EP4197456A1 (en) Hemangioma blocking device, hemangioma blocking treatment device and hemangioma blocking system
CN215079203U (zh) 医疗植入物
US2013004632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erforming intralumenal procedures
CN113288307A (zh) 医疗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74204B (zh) 医用弹簧圈
EP4197457A1 (en) Hemangioma occlusion apparatus, hemangioma occlusion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hemangioma occlusion system
CN215651344U (zh) 一种栓塞物
CN215273059U (zh) 一种栓塞物
JP2022516573A (ja) 閉塞および送達を改善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US20240050099A1 (en) Occlusive devices for treating vascular defect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