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7559B - 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7559B
CN113287559B CN202110529119.8A CN202110529119A CN113287559B CN 113287559 B CN113287559 B CN 113287559B CN 202110529119 A CN202110529119 A CN 202110529119A CN 113287559 B CN113287559 B CN 1132875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shellfish
water tank
culture pond
contro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91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7559A (zh
Inventor
胡园
朱洁
柯爱英
周朝生
郑伊诺
陆荣茂
许凯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a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a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a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52911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75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7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7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7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75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3/00Cultivation of seaweed or alga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80Feed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藻类培养池和贝类培养池和自动投喂部件以及中控终端,自动投喂部件用于将藻类培养池中的藻类投喂至贝类培养池中,藻类培养池与中控终端通讯连接,藻类培养池用于监测藻类培养池内的藻类生长状况,并将藻类生长状况反馈至中控终端,贝类培养池与中控终端通讯连接,贝类培养池用于监测贝类培养池内的贝类生长状况和贝类食藻状况,并将贝类生长状况和贝类食藻状况反馈至中控终端,中控终端与自动投喂部件通讯连接,中控终端用于根据藻类生长状况和贝类生长状况以及贝类食藻状况控制自动投喂部件的投喂量,该投喂装置能够根据藻类生在情况智能的进行投喂。

Description

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
背景技术
滩涂贝类指的是匍匐或埋栖于潮间带中、低潮区和潮下带20米以内的砂泥质或泥砂质双壳类和腹足类。滩涂贝类的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养殖的滩涂贝类绝大多数是双壳类,主要有:泥蚶、毛蚶、魁蚶、缢蛏、大竹蛏、长竹蛏、文蛤、丽文蛤、青蛤、四角蛤蜊、菲律宾蛤仔、杂色蛤仔、西施舌、栉江珧、彩虹明樱蛤等;腹足类只有少数几种,如泥螺、红螺、蝾螺等。近年来,滩涂贝类的养殖发展比较迅猛,养殖面积在不断扩大,养殖种类在逐渐增多,养殖产量也在逐年提高。目前,滩涂贝类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一个生长点。
滩涂贝类育苗中,投喂微藻饵料的品质直接决定着育苗的成败。长期实践发现,育苗过程中投喂不同微藻种类和数量时,滩涂贝类幼体生长速度差异很大。目前育苗场技术人员还是根据肉眼去判定其藻类生长状况、凭经验投喂,需要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测技术跟踪监测不同微藻扩繁数量和生长周期,从而达到精准投喂滩涂贝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该投喂装置能够根据藻类生在情况智能的进行投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包括有藻类培养池和贝类培养池和自动投喂部件以及中控终端,所述自动投喂部件分别与藻类培养池和贝类培养池连接,所述自动投喂部件用于将藻类培养池中的藻类投喂至贝类培养池中;
所述藻类培养池与中控终端通讯连接,所述藻类培养池用于监测藻类培养池内的藻类生长状况,并将藻类生长状况反馈至中控终端;
所述贝类培养池与中控终端通讯连接,所述贝类培养池用于监测贝类培养池内的贝类生长状况和贝类食藻状况,并将贝类生长状况和贝类食藻状况反馈至中控终端;
所述中控终端与自动投喂部件通讯连接,所述中控终端用于根据藻类生长状况和贝类生长状况以及贝类食藻状况控制自动投喂部件的投喂量;
所述藻类培养池和贝类培养池上均设置有用于移动的移动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藻类培养池包括有第一藻类水箱和第二藻类水箱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藻类水箱和第二藻类水箱内的藻类监测器,所述藻类监测器与中控终端通讯连接,所述自动投喂部件分别与第一藻类水箱和第二藻类水箱连接;
所述贝类培养池包括有若干贝类水箱和设置于贝类水箱内的贝类监测器,若干所述贝类水箱分别通过自动投喂部件与第一藻类水箱和第二藻类水箱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藻类监测器包括有设置于第一藻类水箱和第二藻类水箱外的可控光源和分别设置于第一藻类水箱和第二藻类水箱下方的分光光度计,两所述分光光度计分别与中控终端通讯连接,所述分光光度计根据第一藻类水箱和第二藻类水箱内养殖的藻类种类的不同设置有光照初始阈值。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贝类监测器包括有摄像单元和色彩处理单元,所述摄像单元用于拍摄对应贝类水箱中的图像信息;
所述色彩处理单元与摄像单元电连接,所述色彩处理单元预存有色度阈值,所述色彩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图像信息,并且用于将图像信息等分为多个区块,对所有的区块外至内进行检测,将区块内的RGB值与色域阈值做比较生成比对值。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动投喂部件包括有设置于第一藻类水箱和第二藻类水箱上的出藻阀、和设置于贝类水箱上的进水阀和出水阀、和用于连通出藻阀和进水阀的输送泵、以及用于控制进水阀和出水阀以及出藻阀的阀门控制器;
所述中控终端分别与输送泵和阀门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中控终端根据藻类生长状况和贝类生长状况以及贝类食藻状况控制输送泵的输送流量以及阀门控制器的启闭时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阀和输送泵之间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进口端分别连接有自来水端和输送泵,所述蓄水箱的出口端与进水阀连接,所述蓄水箱还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口气连接有第一充气器;
所述贝类水箱外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进口端与出水阀连接,所述过滤箱的出口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箱还设置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连接有第二充气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控终端分别与分光光度计和摄像单元连接,所述中控终端用于获取分光光度计的光照初始阈值和检测到的光照强度,换算出藻类生长情况;
所述中控终端用于获取摄像单元的图像信息,判断出贝类生长情况,当贝类为D形幼虫时自动投喂部件将第一藻类水箱内的藻类投喂至该贝类水箱内;
当贝类为壳顶幼虫时自动投喂部件将第二藻类水箱内的藻类投喂至该贝类水箱内;
当贝类为稚贝时自动投喂部件将第一藻类水箱和第二藻类水箱内的藻类投喂至该贝类水箱内;
所述中控终端还与色彩处理单元连接,所述中控终端用于获取色彩处理单元的比对值,换算出投喂后贝类水箱内藻类变化量,当藻类变化量低于预定量时增长投喂间长和降低投喂量;
当藻类变化量大于预定量时降低投喂间长和增大投喂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藻类水箱和第二藻类水箱以及贝类水箱内均设置有水质探测器,所述水质探测器用于检测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溶氧含量、温度、pH值。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藻类水箱和第二藻类水箱以及贝类水箱均包括有水箱本体和设置于水箱本体内的重量控制装置和滑移连接于水箱本体上的延伸板,所述水箱本体上设置有供延伸板滑移的滑移槽,所述水箱本体内设置有液压腔,所述液压腔分别与多个滑移槽连通设置;
所述重量控制装置包括有滑移连接于水箱本体内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下端设置有连通至液压腔内的连通杆,当底板向下移动过程中连通杆挤压液体并且使得液体流向滑移槽,使得延伸板向上移动;
当延伸板向下移动时滑移槽内的液体流向液压腔并且挤压连通杆,使得底板向上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槽与液压槽之间设置有联动部件,所述联动部件包括有联动杆和联动齿轮组件,所述联动杆的一侧与联动齿轮组件啮合设置,所述延伸板上设置有与联动齿轮组件啮合的轮齿结构;
当联动杆上移时延伸板随之上移,当延伸板下移时联动杆随之下移;
所述联动杆的另一侧设置有锁定杆,所述水箱本体内设置有与锁定杆配合使用的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包括有呈推动杆和设置于推动杆上的复位弹簧和用于驱动推动杆回位的驱动电机以及用于控制驱动电机启闭的感应部件;
所述感应部件包括有设置于底板的磁铁和设置于水箱本体内侧壁上的霍尔感应器,当底板移动过程中磁铁会触发霍尔感应器从而控制驱动电机启闭,所述锁定部沿水箱本体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藻类培养池自行监测内部藻类的生长状况,并且将藻类生长状况反馈至中控终端;贝类培养池自行监测内部贝类的生长状况,并且将贝类的生长状况反馈至中控终端,以及在贝类培养池中投喂藻类后,藻类变化情况,从而判断贝类的进食情况,进行智能的分析控制。
首先中控终端根据藻类的生长状况和贝类的生长状况,自动生成投喂量,例如当贝类为D形幼虫饵料以金藻、角毛藻等细胞个体小于6μm的新鲜单细胞藻类为主,当贝类为壳顶幼虫后可投扁藻、小球藻等藻类为主,当贝类为稚贝后每次投饵投饵量以扁藻1×10^4个/毫升、金藻及角毛藻5×10^4个/毫升~1×10^5个/毫升为宜,根据贝类的不同时期投喂不同量、不同种类的藻类,从而达到最佳的饲养状况。投饵后观察贝类培养池内饵料量变化,从而调节控制投饵时间和数量,保证贝类培养达到最佳状况。
通过实时监控微藻生长周期和数量,从而达到精准投喂滩涂贝苗。实时监测贝类育苗池的养殖环境和藻类摄食情况,反馈信息给平台,从而对投喂饵料的数量、品种进行调整。通过建立微藻饵料监测和贝类苗种繁育藻类摄食情况监测平台数据汇总、模型测算从而达到智能化精准投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3为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水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锁定部和联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藻类培养池;11、第一藻类水箱;12、第二藻类水箱;13、藻类监测器;14、可控光源;15、分光光度计;2、贝类培养池;21、贝类水箱;22、贝类监测器;23、摄像单元;24、色彩处理单元;3、自动投喂部件;31、出藻阀;32、进水阀;33、出水阀;34、输送泵;35、阀门控制器;4、中控终端;5、蓄水箱;6、过滤箱;7、水质探测器;8、水箱本体;81、重量控制装置;811、底板;812、连通杆;82、延伸板;83、滑移槽;84、液压腔;85、锁定部;851、推动杆;852、复位弹簧;853、驱动电机;854、感应部件;855、磁铁;856、霍尔感应器;9、联动部件;91、联动杆;92、联动齿轮组件;93、锁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包括有藻类培养池1和贝类培养池2和自动投喂部件3以及中控终端4,自动投喂部件3分别与藻类培养池1和贝类培养池2连接,自动投喂部件3用于将藻类培养池1中的藻类投喂至贝类培养池2中;
藻类培养池1与中控终端4通讯连接,藻类培养池1用于监测藻类培养池1内的藻类生长状况,并将藻类生长状况反馈至中控终端4;
贝类培养池2与中控终端4通讯连接,贝类培养池2用于监测贝类培养池2内的贝类生长状况和贝类食藻状况,并将贝类生长状况和贝类食藻状况反馈至中控终端4;
中控终端4与自动投喂部件3通讯连接,中控终端4用于根据藻类生长状况和贝类生长状况以及贝类食藻状况控制自动投喂部件3的投喂量。
本发明的设计:藻类培养池1自行监测内部藻类的生长状况,并且将藻类生长状况反馈至中控终端4;贝类培养池2自行监测内部贝类的生长状况,并且将贝类的生长状况反馈至中控终端4,以及在贝类培养池2中投喂藻类后,藻类变化情况,从而判断贝类的进食情况,进行智能的分析控制。
首先中控终端4根据藻类的生长状况和贝类的生长状况,自动生成投喂量,例如当贝类为D形幼虫饵料以金藻、角毛藻等细胞个体小于6μm的新鲜单细胞藻类为主,当贝类为壳顶幼虫后可投扁藻、小球藻等藻类为主,当贝类为稚贝后每次投饵量以扁藻1×10^4个/毫升、金藻及角毛藻5×10^4个/毫升~1×10^5个/毫升为宜,根据贝类的不同时期投喂不同量、不同种类的藻类,从而达到最佳的饲养状况。投饵后观察贝类培养池2内饵料量变化,从而调节控制投饵时间和数量,保证贝类培养达到最佳状况。
通过实时监控微藻生长周期和数量,从而达到精准投喂滩涂贝苗。实时监测贝类育苗池的养殖环境和藻类摄食情况,反馈信息给平台,从而对投喂饵料的数量、品种进行调整。通过建立微藻饵料监测和贝类苗种繁育藻类摄食情况监测平台数据汇总、模型测算从而达到智能化精准投喂效果。
藻类培养池1包括有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内的藻类监测器13,藻类监测器13与中控终端4通讯连接,自动投喂部件3分别与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连接;
贝类培养池2包括有若干贝类水箱21和设置于贝类水箱21内的贝类监测器22,若干贝类水箱21分别通过自动投喂部件3与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连接。
设定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的好处在于,能够分别培养金藻、角毛藻类型藻类和扁藻、小球藻等藻类,方便根据贝类的生长状况投喂不同类型的藻类,保证贝类培养达到最佳状况,也更加方便对不同的藻类进行监控作用,从而方便数据的计算。
而设定若干贝类水箱21的作用,是能够同时培育不同时期的贝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培育工作。
藻类监测器13包括有设置于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外的可控光源14和分别设置于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下方的分光光度计15,两分光光度计15分别与中控终端4通讯连接,分光光度计15根据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内养殖的藻类种类的不同设置有光照初始阈值。
依据光密度法则具有快速、简便、误差小的特点。光密度法是一种简便的、误差小的生物量测量方法。采用光密度法测得的吸光值可以较好地反映微藻的生长速度。依据不同藻类生长曲线与光密度具有较高的线性拟合度。
方法简便、耗时短、结果准确可靠。更新的监测技术测算不同微藻饵料生物量。
另外根据藻类生长状况通过中控终端4实时调控可控光源14的光照,从而保证藻类的生长状况。
除了上述提及的光密度法外还能够采取:藻类会在生长到稳定期时积累油脂,因此找到一种可以实时便携监测微藻生长和生长状态的方法十分关键的。采用叶绿素荧光的测量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能强,稳定性好,信息丰富,无须对样品做特殊处理即可直接测量。
三维荧光光盘中叶绿素a的荧光峰来测量其叶绿素荧光值并建立荧光值与微藻细胞数的关系,利用得出的回归方程将叶绿素荧光值转化为微藻细胞密度,以培养的天数为X轴,微藻细胞密度为Y轴绘制出两种藻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曲线至稳定期为止。
通过水色异常和水体差异综合判读微藻信息
微藻培养环境:水温、pH、盐度指标检测
重点开展微藻水体光谱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水色水温参数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与分析等工作,综合判别法做进一步的实践与验证。
藻叶绿素荧光技术的环境监测方法等。
贝类监测器22包括有摄像单元23和色彩处理单元24,摄像单元23用于拍摄对应贝类水箱21中的图像信息;
色彩处理单元24与摄像单元23电连接,色彩处理单元24预存有色度阈值,色彩处理单元24用于获取图像信息,并且用于将图像信息等分为多个区块,对所有的区块外至内进行检测,将区块内的RGB值与色域阈值做比较生成比对值。
通过摄像单元23实拍贝类的成长状况,根据色彩处理单元24进行真彩色影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可以突出目标物的光谱信息和边界特征,提高判断的程度和精度。既可以判断贝类的生长状况,也能够判断贝类的进食情况。
自动投喂部件3包括有设置于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上的出藻阀31、和设置于贝类水箱21上的进水阀32和出水阀33、和用于连通出藻阀31和进水阀32的输送泵34、以及用于控制进水阀32和出水阀33以及出藻阀31的阀门控制器35;
中控终端4分别与输送泵34和阀门控制器35通讯连接,中控终端4根据藻类生长状况和贝类生长状况以及贝类食藻状况控制输送泵34的输送流量以及阀门控制器35的启闭时长。
进水阀32和输送泵34之间蓄水箱5,蓄水箱5的进口端分别连接有自来水端和输送泵34,蓄水箱5的出口端与进水阀32连接,蓄水箱5还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口气连接有第一充气器;
贝类水箱21外设置有过滤箱6,过滤箱6的进口端与出水阀33连接,过滤箱6的出口端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箱6还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连接有第二充气器。
中控终端4分别与分光光度计15和摄像单元23连接,中控终端4用于获取分光光度计15的光照初始阈值和检测到的光照强度,换算出藻类生长情况;
中控终端4用于获取摄像单元23的图像信息,判断出贝类生长情况,当贝类为D形幼虫时自动投喂部件3将第一藻类水箱11内的藻类投喂至该贝类水箱21内;
当贝类为壳顶幼虫时自动投喂部件3将第二藻类水箱12内的藻类投喂至该贝类水箱21内;
当贝类为稚贝时自动投喂部件3将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内的藻类投喂至该贝类水箱21内;
中控终端4还与色彩处理单元24连接,中控终端4用于获取色彩处理单元24的比对值,换算出投喂后贝类水箱21内藻类变化量,当藻类变化量低于预定量时增长投喂间长和降低投喂量;
当藻类变化量大于预定量时降低投喂间长和增大投喂量。
中控终端4根据贝类的生长状况和藻类的生长状况,生成投喂值,在根据贝类的进食情况生成浮动值,中控终端4根据浮动值的大小调控投喂值的大小,实现最终投喂值的大小,能够实时把控多方面的咨询,起到智能监控的效果。
通过调节输送泵34的流量和通过阀门控制器35控制出藻阀31、进水阀32的开启时间,实现投喂操作。通过控制出水阀33和进水阀32的开启时间实现换水操作。
可以设置成每小时投喂多少量,也可以根据水体吸光值自动调节投喂量,也能够人工定时投喂。
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以及贝类水箱21内均设置有水质探测器7,水质探测器7用于检测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溶氧含量、温度、pH值。水质探测器7用于方便监控测水体指标
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以及贝类水箱21均包括有水箱本体8和设置于水箱本体8内的重量控制装置81和滑移连接于水箱本体8上的延伸板82,水箱本体8上设置有供延伸板82滑移的滑移槽83,水箱本体8内设置有液压腔84,液压腔84分别与多个滑移槽83连通设置;
重量控制装置81包括有滑移连接于水箱本体8内的底板811,底板811的下端设置有连通至液压腔84内的连通杆812,当底板811向下移动过程中连通杆812挤压液体并且使得液体流向滑移槽83,使得延伸板82向上移动;
当延伸板82向下移动时滑移槽83内的液体流向液压腔84并且挤压连通杆812,使得底板811向上移动。
该具体结构的设计,当水箱本体8内的藻类或者贝类增多时,其内部的水量也会相对增多,从而增加内部的整体重量,此时底板811上部的重量大于液压腔84内的压强,底板811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延伸板82上移,扩充水箱本体8的高度,1、能够增大水箱本体8的容积;2、能够使得最高液面与水箱本体8的出口面始终有一定距离,防止水外溅。
滑移槽83与液压槽之间设置有联动部件9,联动部件9包括有联动杆91和联动齿轮组件92,联动杆91的一侧与联动齿轮组件92啮合设置,延伸板82上设置有与联动齿轮组件92啮合的轮齿结构;
当联动杆91上移时延伸板82随之上移,当延伸板82下移时联动杆91随之下移;
联动杆91的另一侧设置有锁定杆93,水箱本体8内设置有与锁定杆93配合使用的锁定部85,锁定部85包括有呈推动杆851和设置于推动杆851上的复位弹簧852和用于驱动推动杆851回位的驱动电机853以及用于控制驱动电机853启闭的感应部件854;
感应部件854包括有设置于底板811的磁铁855和设置于水箱本体8内侧壁上的霍尔感应器856,当底板811移动过程中磁铁855会触发霍尔感应器856从而控制驱动电机853启闭,锁定部85沿水箱本体8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进水阀32设置于延伸板82上。
该联动部件9和锁定部85的设计好处在于:当底板811下移时,液压腔84内液体对联动杆91产生向上的推力,使得联动齿轮组件92转动,使得位于联动齿轮组件92另一侧的延伸板82随之移动,与此同时联动杆91上移过程中锁定部85会推动推动杆851向内移动,压缩复位弹簧852,当移动到一个阶段后锁定部85会卡入两推动杆851之间,使得延伸板82向下的作用力分别作用到液压腔84的压强内和推动杆851上,分化压力,保证延伸板82的稳定。
当底板811上方进行排水后,底板811上方压力减小并小于液压腔84内部液压时,底板811上移,底板811上的磁铁855触发霍尔感应器856,使得驱动电机853启动促使推动杆851向内移动,当联动杆91失去推动杆851的限位作用和液压腔84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延伸板82向下移动收回至滑移槽83内。
综上所述,该设计的好处在于当延伸板82伸出时减小对联动杆91的作用力,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稳定,当排水时能够延缓延伸板82的降落时间,更加稳定。
藻类培养池1和贝类培养池2上均设置有用于移动的移动轮,更准确的说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以及贝类水箱21上均设置有移动轮,能够方便水箱本体8的移动。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藻类培养池(1)和贝类培养池(2)和自动投喂部件(3)以及中控终端(4),所述自动投喂部件(3)分别与藻类培养池(1)和贝类培养池(2)连接,所述自动投喂部件(3)用于将藻类培养池(1)中的藻类投喂至贝类培养池(2)中;
所述藻类培养池(1)与中控终端(4)通讯连接,所述藻类培养池(1)用于监测藻类培养池(1)内的藻类生长状况,并将藻类生长状况反馈至中控终端(4);
所述贝类培养池(2)与中控终端(4)通讯连接,所述贝类培养池(2)用于监测贝类培养池(2)内的贝类生长状况和贝类食藻状况,并将贝类生长状况和贝类食藻状况反馈至中控终端(4);
所述中控终端(4)与自动投喂部件(3)通讯连接,所述中控终端(4)用于根据藻类生长状况和贝类生长状况以及贝类食藻状况控制自动投喂部件(3)的投喂量;
所述藻类培养池(1)和贝类培养池(2)上均设置有用于移动的移动轮;
所述藻类培养池(1)包括有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内的藻类监测器(13),所述藻类监测器(13)与中控终端(4)通讯连接,所述自动投喂部件(3)分别与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连接;
所述贝类培养池(2)包括有若干贝类水箱(21)和设置于贝类水箱(21)内的贝类监测器(22),若干所述贝类水箱(21)分别通过自动投喂部件(3)与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连接;
所述藻类监测器(13)包括有设置于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外的可控光源(14)和分别设置于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下方的分光光度计(15),两所述分光光度计(15)分别与中控终端(4)通讯连接,所述分光光度计(15)根据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内养殖的藻类种类的不同设置有光照初始阈值;
所述贝类监测器(22)包括有摄像单元(23)和色彩处理单元(24),所述摄像单元(23)用于拍摄对应贝类水箱(21)中的图像信息;
所述色彩处理单元(24)与摄像单元(23)电连接,所述色彩处理单元(24)预存有色度阈值,所述色彩处理单元(24)用于获取图像信息,并且用于将图像信息等分为多个区块,对所有的区块外至内进行检测,将区块内的RGB值与色域阈值做比较生成比对值;
所述中控终端(4)分别与分光光度计(15)和摄像单元(23)连接,所述中控终端(4)用于获取分光光度计(15)的光照初始阈值和检测到的光照强度,换算出藻类生长情况;
所述中控终端(4)用于获取摄像单元(23)的图像信息,判断出贝类生长情况,当贝类为D形幼虫时自动投喂部件(3)将第一藻类水箱(11)内的藻类投喂至该贝类水箱(21)内;
当贝类为壳顶幼虫时自动投喂部件(3)将第二藻类水箱(12)内的藻类投喂至该贝类水箱(21)内;
当贝类为稚贝时自动投喂部件(3)将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内的藻类投喂至该贝类水箱(21)内;
所述中控终端(4)还与色彩处理单元(24)连接,所述中控终端(4)用于获取色彩处理单元(24)的比对值,换算出投喂后贝类水箱(21)内藻类变化量,当藻类变化量低于预定量时增长投喂间长和降低投喂量;
当藻类变化量大于预定量时降低投喂间长和增大投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自动投喂部件(3)包括有设置于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上的出藻阀(31)、和设置于贝类水箱(21)上的进水阀(32)和出水阀(33)、和用于连通出藻阀(31)和进水阀(32)的输送泵(34)、以及用于控制进水阀(32)和出水阀(33)以及出藻阀(31)的阀门控制器(35);
所述中控终端(4)分别与输送泵(34)和阀门控制器(35)通讯连接,所述中控终端(4)根据藻类生长状况和贝类生长状况以及贝类食藻状况控制输送泵(34)的输送流量以及阀门控制器(35)的启闭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水阀(32)和输送泵(34)之间蓄水箱(5),所述蓄水箱(5)的进口端分别连接有自来水端和输送泵(34),所述蓄水箱(5)的出口端与进水阀(32)连接,所述蓄水箱(5)还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有第一充气器;
所述贝类水箱(21)外设置有过滤箱(6),所述过滤箱(6)的进口端与出水阀(33)连接,所述过滤箱(6)的出口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箱(6)还设置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连接有第二充气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以及贝类水箱(21)内均设置有水质探测器(7),所述水质探测器(7)用于检测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溶氧含量、温度、pH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藻类水箱(11)和第二藻类水箱(12)以及贝类水箱(21)均包括有水箱本体(8)和设置于水箱本体(8)内的重量控制装置(81)和滑移连接于水箱本体(8)上的延伸板(82),所述水箱本体(8)上设置有供延伸板(82)滑移的滑移槽(83),所述水箱本体(8)内设置有液压腔(84),所述液压腔(84)分别与多个滑移槽(83)连通设置;
所述重量控制装置(81)包括有滑移连接于水箱本体(8)内的底板(811),所述底板(811)的下端设置有连通至液压腔(84)内的连通杆(812),当底板(811)向下移动过程中连通杆(812)挤压液体并且使得液体流向滑移槽(83),使得延伸板(82)向上移动;
当延伸板(82)向下移动时滑移槽(83)内的液体流向液压腔(84)并且挤压连通杆(812),使得底板(811)向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移槽(83)与液压槽之间设置有联动部件(9),所述联动部件(9)包括有联动杆(91)和联动齿轮组件(92),所述联动杆(91)的一侧与联动齿轮组件(92)啮合设置,所述延伸板(82)上设置有与联动齿轮组件(92)啮合的轮齿结构;
当联动杆(91)上移时延伸板(82)随之上移,当延伸板(82)下移时联动杆(91)随之下移;
所述联动杆(91)的另一侧设置有锁定杆(93),所述水箱本体(8)内设置有与锁定杆(93)配合使用的锁定部(85),所述锁定部(85)包括有呈推动杆(851)和设置于推动杆(851)上的复位弹簧(852)和用于驱动推动杆(851)回位的驱动电机(853)以及用于控制驱动电机(853)启闭的感应部件(854);
所述感应部件(854)包括有设置于底板(811)的磁铁(855)和设置于水箱本体(8)内侧壁上的霍尔感应器(856),当底板(811)移动过程中磁铁(855)会触发霍尔感应器(856)从而控制驱动电机(853)启闭,所述锁定部(85)沿水箱本体(8)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
CN202110529119.8A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 Active CN1132875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9119.8A CN113287559B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9119.8A CN113287559B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7559A CN113287559A (zh) 2021-08-24
CN113287559B true CN113287559B (zh) 2022-12-02

Family

ID=77322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9119.8A Active CN113287559B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75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2263A (zh) * 2022-01-14 2022-05-2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全自动贝类养殖装置和方法
CN114557300B (zh) * 2022-03-25 2023-05-23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一种贝类精准育肥设施及育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97487U (zh) * 2014-07-28 2015-01-1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用作贝类饵料的藻类培养装置
CN205511660U (zh) * 2016-04-14 2016-08-3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贝苗养殖系统
CN107347778A (zh) * 2017-08-14 2017-11-17 苏州世纪天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滩涂的软体动物自动化养殖系统
CN109287534A (zh) * 2018-11-22 2019-02-01 宁波大学 一种海水贝类养殖池塘微藻群落人工干预系统及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7559A (zh)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87559B (zh) 一种贝类苗种微藻饵料精准投喂智能化装置
JP3493029B2 (ja) 養殖種用の給餌装置
Takamura et al. Overwintering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tz. in a shallow lake
Denis et al. Clearance rate responses of Mediterranean mussels,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to variations in the flow, water temperature, food quality and quantity
KR101888027B1 (ko) 유역의 담수 수산 양식의 오염 배출량의 확정 방법
CN110269020B (zh) 一种自反馈式淡水珍珠养殖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Riisgård Comment: Physiological regulation versus autonomous filtration in filter-feeding bivalves: Starting points for progress
CN112997937A (zh) 对虾料台观测设备
CN107861535B (zh) 基于水产养殖水质ph值多参量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1487386A (zh) 一种大面积河蟹养殖池塘水质参数的自动检测方法
Gitelson et al. Optical properties of Nannochloropsis sp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remote estimation of cell mass
CN115144331A (zh)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水体参数实时在线光学检测仪
CN215103273U (zh) 一种微藻饵料用自动投喂设备
CN103704163B (zh) 一种自走式的自动投饵装置
CN110800672B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3618565U (zh) 一种适用于单体饲养框的自动投饵装置
CN203072684U (zh)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物联网水体监控系统
CN107830891A (zh) 水产养殖水质pH值多参量数据采集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
Lüskow et al. In situ filtration rates of blue mussels (Mytilus edulis) measured by an open-top chamber method
CN206308359U (zh) 一种海洋微藻分层实验箱
CN112136750A (zh) 一种方便换水的智能鱼缸
TWI721445B (zh) 重量管控式的堆肥生物分離方法
CN214539550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水质环境检测装置
Barile et al. New protocols to improve the deposition and hatching of Sepia officinalis' eggs.
CN217738368U (zh) 一种农药定量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