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2191B - 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2191B
CN113282191B CN202110387723.1A CN202110387723A CN113282191B CN 113282191 B CN113282191 B CN 113282191B CN 202110387723 A CN202110387723 A CN 202110387723A CN 113282191 B CN113282191 B CN 113282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dge
false
screen
edg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877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2191A (zh
Inventor
郭恒军
赵允国
罗光跃
罗杰
朱琳
贾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877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21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2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2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2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2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检测触摸屏是否有触摸操作;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当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则将当前在边缘区域的触控报点做抑制处理;当是正常触摸操作则将当前触摸操作正常上报并控制执行对应操作。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侦测、区分边缘握手掌持操作和正常手指操作的方法,本发明可以解决因虎口、掌根等握持屏幕导致的触控屏幕误操作,全面提高用户触控体验,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Description

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摸屏的使用越来越普及。
目前手机屏幕普遍采用屏占比很高的显示触摸屏幕,触摸屏作为一种非常方便的输入输出设备,方便了用户与移动电子产品的交互方式。因而触摸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尤其是曲面屏使显示的内容进一步延展到移动终端侧面,给用户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随着全面屏的普及化,手机边框越来越窄以及曲面屏幕的使用,对手机边缘的触控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的曲面屏幕在触控体验过程中,特别是弯曲的屏幕边缘经常会发生因握持操作而产生误触的行为,如在一些情况下用户握持屏幕边缘时经常会产生误触,用户体验非常糟糕,有时不方便用户使用。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为解决用户在手掌持握屏幕边缘操作时,边缘触摸点错误上报从而引起误操作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侦测、区分边缘握手掌持操作和正常手指操作的方法,本发明可以解决因虎口、掌根等握持屏幕导致的触控屏幕误操作,全面提高用户触控体验,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其中,包括:
检测触摸屏是否有触摸操作;
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
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
当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则将当前在边缘区域的触控报点做抑制处理;
当是正常触摸操作则将当前触摸操作正常上报并控制执行对应操作。
所述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触摸屏的边缘1-3条触控通道的区域,当是,则判断触控报点是在边缘区域。
所述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的步骤包括:
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握持的虎口、掌根面积触控和正常手指触摸的自互容触控数据特征,判断边缘触控覆盖的触控通道宽度数,最边缘2-3条触控通道的互电容信号比例,以及边缘通道自电容信号感应量大小,分析区分正常的手指触摸和虎口误触,以得到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
所述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的步骤包括:
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区域最外侧触控信号覆盖宽度即触控通道数是否大于L_TH1以及最外侧Tx1自电容值是否大于STP_TH1,其中,L_TH1=10,STP_TH1=500,当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边缘有大面积触摸;
当最边缘1通道和次边缘2通道触摸区域的互电容Diff信号比例最小值是否大于R_TH1,其中R_TH1=2.5,当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握持虎口误触状态。
所述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的步骤还包括:
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手掌断握持面的触控最外、次外侧两条触控信号覆盖宽度即触控通道数是否均大于L_TH2以及最外侧Tx1、Tx2自电容值是否均大于STP_TH2,其中,L_TH2=8,STP_TH2=400;当都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边缘有大面积触摸;
当次边2缘通道和再次边缘3通道触摸区域的互电容Diff信号比例最小值是否大于R_TH2,其中R_TH2=2,当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握持虎口误触状态。
所述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的步骤包括:
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判断触控最外、次外侧两条触控信号覆盖宽度即触控通道数是否小于L_TH3以及最外侧Tx1、Tx2自电容值是否均大于STP_TH3,其中,L_TH3=5,STP_TH3=100,当条件成立判断为边缘手指触摸;
最边缘1通道/次边缘2通道触摸区域的信号比例最小值是否小于R_TH3,其中R_TH3=1.5,如条件成立判断为手指边缘正常触摸状态。
所述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根据握持手掌的虎口、掌根和手指操作的触控数据特征不同,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当互电容触控节点Diff数据大于TP_TH,其中TP_TH=200,则判定为此触控节点被有效触摸;
其中,所述触控Diff定义:因手指触摸或环境干扰导致的触控差值改变量,即当前触控电容值和触控基准电容的差值。
一种触摸屏防误触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触摸屏是否有触摸操作;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
误处理模块,用于当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则将当前在边缘区域的触控报点做抑制处理;
正常处理模块,用于当是正常触摸操作则将当前触摸操作正常上报并控制执行对应操作。
一种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触摸屏防误触处理程序时,实现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其上存储有触摸屏防误触处理程序,所述触摸屏防误触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的步骤。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本发明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Diff数据的特征,来区别是正常手指触摸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根据虎口、掌根误触时的触控特征,综合判断做触控算法抑制边缘误触,主要通过触摸信号覆盖的触控通道宽度,边缘触控通道信号比例,来区分正常的手指触摸和虎口误触。本方案可以有效的解决因虎口、掌根等大面积接触屏幕导致的触控屏幕误操作,全面提高用户触控体验,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中握持报点(含数据特征)导致误触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中正常手指边缘操作数据特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中其中一种手掌握持时触控自、互电容数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中另一种手掌握持时触控自、互电容数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中另一较佳实施例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内部结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科技助力生活的今天,人们和各种终端设备如影随形,生活中早已被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所围绕。很多终端设备已经使用触摸屏并慢慢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随着科技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摸屏的使用越来越普及。
目前手机屏幕普遍采用屏占比很高的显示触摸屏幕,触摸屏作为一种非常方便的输入输出设备,方便了用户与移动电子产品的交互方式。因而触摸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尤其是曲面屏使显示的内容进一步延展到移动终端侧面,给用户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随着全面屏的普及化,手机边框越来越窄以及曲面屏幕的使用,对手机边缘的触控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的曲面屏幕在触控体验过程中,特别是弯曲的屏幕边缘经常会发生因握持操作而产生误触的行为,如在一些情况下用户握持屏幕边缘时经常会产生误触,用户体验非常糟糕。如何防止用户在使用手机时容易误触导致误操作,已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然而相关技术中还没有成熟方案能够有效地抑制所有掌根、虎口接触屏幕产生的边缘触控信号,有时不方便用户使用。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根据握持手掌的虎口、掌根大面积触控和正常手指触摸的自互容触控数据特征,通过判断边缘触控覆盖的触控通道宽度数,最边缘2~3条触控通道的互电容信号比例,以及边缘通道自电容信号感应量大小,来综合性区分正常的手指触摸和虎口误触。
本发明解决了用户在手掌持握屏幕边缘操作时,边缘触摸点错误上报从而引起误操作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侦测、区分边缘握手掌持操作和正常手指操作的软件算法,解决因虎口、掌根等握持屏幕导致的触控屏幕误操作,全面提高用户触控体验。
示例性方法
本实施例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可应用于终端设备中,具体如图1中所示,所述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检测触摸屏是否有触摸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手机触摸屏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实施时,会实施检测检测触摸屏是否有触摸操作。
步骤S200、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主要为了检测曲面屏和/全面屏边缘的触摸操作,防止曲面屏和/全面屏边缘误触的产生操作。
具体实施时,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触摸屏的边缘1-3条触控通道的区域,当是,则判断触控报点是在边缘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摸屏的触控互电容数据包括纵向的Rx通道自电容值和横向的Tx通道自电容值。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根据握持手掌的虎口、掌根和手指操作的触控数据特征不同,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当互电容触控节点Diff数据大于TP_TH,其中TP_TH=200,则判定为此触控节点被有效触摸;
其中,所述触控Diff定义:因手指触摸或环境干扰导致的触控差值改变量,即当前触控电容值和触控基准电容的差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谓手掌的虎口位置为拇食两指并拢起来,就出现一条竖着的纹,同时紧靠着竖纹有一条突起来的肌肉,当与这条竖纹头平齐在肌肉最突起的地方,就是虎口位置。而掌根指的是手掌外缘与手臂的交界处。
步骤S300、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
本发明中,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
如图2所示,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握持的虎口、掌根面积触控和正常手指触摸的自互容触控数据特征,判断边缘触控覆盖的触控通道宽度数,最边缘2-3条触控通道的互电容信号比例,以及边缘通道自电容信号感应量大小,分析区分正常的手指触摸和虎口误触,以得到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
步骤S400、当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则将当前在边缘区域的触控报点做抑制处理;
步骤S500、当是正常触摸操作则将当前触摸操作正常上报并控制执行对应操作。
本发明具体实施时: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区域最外侧触控信号覆盖宽度即触控通道数是否大于L_TH1以及最外侧Tx1自电容值是否大于STP_TH1,其中,L_TH1=10,STP_TH1=500,当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边缘有大面积触摸;如图4所示,1)侦测手掌断握持的触控最外侧触控信号覆盖宽度(触控通道数)是否>L_TH1(ex:L_TH1=10)&&最外侧Tx1自电容值是否>STP_TH1(ex STP_TH1=500),如图示4图数据特征,手掌握持时触控自、互电容数据(最上行,最左列为自电容Diff数据)。如条件成立判断为边缘有大面积触摸。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最边缘1通道和次边缘2通道触摸区域的互电容Diff信号比例最小值是否大于R_TH1,其中R_TH1=2.5,当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握持虎口误触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判断为握持虎口误触状态,则此触控点被抑制,不做上报处理。
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手掌断握持面的触控最外、次外侧两条触控信号覆盖宽度即触控通道数是否均大于L_TH2以及最外侧Tx1、Tx2自电容值是否均大于STP_TH2,其中,L_TH2=8,STP_TH2=400;当都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边缘有大面积触摸;即如图5所示,为手掌握持时触控自、互电容数据(最上行,最左列为自电容Diff数据)。当侦测手掌断握持面的触控最外、次外侧两条触控信号覆盖宽度(触控通道数)是否均>L_TH2(ex:L_TH2=8)&&最外侧Tx1、Tx2自电容值是否均>STP_TH2(ex STP_TH2=400),如图示5数据特征。如条件成立判断为边缘有大面积触摸。
即本发明中,当次边2缘通道和再次边缘3通道触摸区域的互电容Diff信号比例最小值是否大于R_TH2,其中R_TH2=2,当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握持虎口误触状态,此触控点被抑制,不做上报处理。
3)、本发明中,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判断触控最外、次外侧两条触控信号覆盖宽度即触控通道数是否小于L_TH3以及最外侧Tx1、Tx2自电容值是否均大于STP_TH3,其中,L_TH3=5,STP_TH3=100,当条件成立判断为边缘手指触摸;即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触控最外、次外侧两条触控信号覆盖宽度(触控通道数)是否<L_TH3(ex:L_TH3=5)&&最侧Tx1、Tx2自电容值是否均>STP_TH3(ex:STP_TH3=100),如条件成立判断为边缘手指触摸。
具体地,当最边缘1通道/次边缘2通道触摸区域的信号比例最小值是否小于R_TH3,其中R_TH3=1.5,如条件成立判断为手指边缘正常触摸状态。例如最边缘1通道/次边缘2通道触摸区域的信号比例最小值是<R_TH3(ex R_TH3=1.5),如成立判断为手指边缘正常触摸状态,此触控点上报系统,不做抑制处理。
以下通过一具体应用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应用实施例的一种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触控系统正常检测,并进入S11;
步骤S11、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当是进入步骤S12;
步骤S12、判断是否为握持虎口掌根误触,当是进入步骤S13,当否进入步骤S14;
步骤S13、边缘报点被抑制处理,并进入步骤S16;
步骤S14、判断是否为边缘手指正操作,当是进入步骤S15;
步骤S15、边缘点正常上报系统,并进入步骤S16;
步骤S16、检测手指是否抬起,当否跳回S12,当是则结束。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本发明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Diff数据的特征,来区别是正常手指触摸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根据虎口、掌根误触时的触控特征,综合判断做触控算法抑制边缘误触,主要通过触摸信号覆盖的触控通道宽度,边缘触控通道信号比例,来区分正常的手指触摸和虎口误触。本方案可以有效的解决因虎口、掌根等大面积接触屏幕导致的触控屏幕误操作,全面提高用户触控体验,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示例性设备
如图7中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防误触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触摸屏是否有触摸操作;
第一判断模块20,用于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
第二判断模块30,用于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
误处理模块40,用于当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则将当前在边缘区域的触控报点做抑制处理;
正常处理模块50,用于当是正常触摸操作则将当前触摸操作正常上报并控制执行对应操作,具体如上所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其原理框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温度传感器。其中,该终端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终端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终端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该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终端设备的温度传感器是预先在终端设备内部设置,用于检测内部设备的运行温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原理框图,仅仅是与本发明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终端设备的限定,具体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程序,处理器执行触摸屏防误触处理程序时,实现如下操作指令:
检测触摸屏是否有触摸操作;
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
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
当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则将当前在边缘区域的触控报点做抑制处理;
当是正常触摸操作则将当前触摸操作正常上报并控制执行对应操作,具体如上所述。
其中,所述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触摸屏的边缘1-3条触控通道的区域,当是,则判断触控报点是在边缘区域。
其中,所述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的步骤包括:
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握持的虎口、掌根面积触控和正常手指触摸的自互容触控数据特征,判断边缘触控覆盖的触控通道宽度数,最边缘2-3条触控通道的互电容信号比例,以及边缘通道自电容信号感应量大小,分析区分正常的手指触摸和虎口误触,以得到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
其中,所述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的步骤包括:
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区域最外侧触控信号覆盖宽度即触控通道数是否大于L_TH1以及最外侧Tx1自电容值是否大于STP_TH1,其中,L_TH1=10,STP_TH1=500,当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边缘有大面积触摸;
当最边缘1通道和次边缘2通道触摸区域的互电容Diff信号比例最小值是否大于R_TH1,其中R_TH1=2.5,当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握持虎口误触状态。
其中,所述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的步骤还包括:
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手掌断握持面的触控最外、次外侧两条触控信号覆盖宽度即触控通道数是否均大于L_TH2以及最外侧Tx1、Tx2自电容值是否均大于STP_TH2,其中,L_TH2=8,STP_TH2=400;当都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边缘有大面积触摸;
当次边2缘通道和再次边缘3通道触摸区域的互电容Diff信号比例最小值是否大于R_TH2,其中R_TH2=2,当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握持虎口误触状态。
其中,所述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的步骤包括:
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判断触控最外、次外侧两条触控信号覆盖宽度即触控通道数是否小于L_TH3以及最外侧Tx1、Tx2自电容值是否均大于STP_TH3,其中,L_TH3=5,STP_TH3=100,当条件成立判断为边缘手指触摸;
最边缘1通道/次边缘2通道触摸区域的信号比例最小值是否小于R_TH3,其中R_TH3=1.5,如条件成立判断为手指边缘正常触摸状态。
其中,所述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根据握持手掌的虎口、掌根和手指操作的触控数据特征不同,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当互电容触控节点Diff数据大于TP_TH,其中TP_TH=200,则判定为此触控节点被有效触摸;
其中,所述触控Diff定义:因手指触摸或环境干扰导致的触控差值改变量,即当前触控电容值和触控基准电容的差值。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综上,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Diff数据的特征,来区别是正常手指触摸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根据虎口、掌根误触时的触控特征,综合判断做触控算法抑制边缘误触,主要通过触摸信号覆盖的触控通道宽度,边缘触控通道信号比例,来区分正常的手指触摸和虎口误触。本方案可以有效的解决因虎口、掌根等大面积接触屏幕导致的触控屏幕误操作,全面提高用户触控体验,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Claims (8)

1.一种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触摸屏是否有触摸操作;
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
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
当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则将当前在边缘区域的触控报点做抑制处理;
当是正常触摸操作则将当前触摸操作正常上报并控制执行对应操作;
所述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触摸屏的边缘1-3条触控通道的区域,当是,则判断触控报点是在边缘区域;
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根据握持手掌的虎口、掌根和手指操作的触控数据特征不同,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当互电容触控报点Diff数据大于TP_TH,其中TP_TH=200,则判定此触控报点为有效触摸;
其中,所述触控Diff定义:因手指触摸或环境干扰导致的触控差值改变量,即当前触控电容值和触控基准电容的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的步骤包括:
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握持的虎口、掌根面积触控和正常手指触摸的自互容触控数据特征,判断边缘触控覆盖的触控通道宽度数,最边缘2~3条触控通道的互电容信号比例,以及边缘通道自电容信号感应量大小,分析区分正常的手指触摸和虎口误触,以得到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的步骤包括:
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区域最外侧触控信号覆盖宽度即触控通道数是否大于L_TH1以及最外侧Tx1自电容值是否大于STP_TH1,其中,L_TH1=10,STP_TH1=500,当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边缘有大面积触摸;
当最边缘1通道和次边缘2通道触摸区域的互电容Diff信号比例最小值是否大于R_TH1,其中R_TH1=2 .5,当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握持虎口误触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的步骤还包括:
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手掌断握持面的触控最外、次外侧两条触控信号覆盖宽度即触控通道数是否均大于L_TH2以及最外侧Tx1、Tx2自电容值是否均大于STP_TH2,其中,L_TH2=8,STP_TH2=400,当都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边缘有大面积触摸;
当次边缘2通道和再次边缘3通道触摸区域的互电容Diff信号比例最小值是否大于R_TH2,其中R_TH2=2,当大于则条件成立判断为握持虎口误触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的步骤包括:
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判断触控最外、次外侧两条触控信号覆盖宽度即触控通道数是否小于L_TH3以及最外侧Tx1、Tx2自电容值是否均大于STP_TH3,其中,L_TH3=5,STP_TH3=100,当条件成立判断为边缘手指触摸;
最边缘1通道/次边缘2通道触摸区域的信号比例最小值是否小于R_TH3,其中R_TH3=1.5,如条件成立判断为手指边缘正常触摸状态。
6.一种触摸屏防误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触摸屏是否有触摸操作;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当触控报点在边缘区域,则根据触摸屏边缘通道的触摸数据特征,
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正常触摸操作还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
误处理模块,用于当判断当前触摸操作是虎口、掌根握持导致的误触,则将当前在边缘区域的触控报点做抑制处理;
正常处理模块,用于当是正常触摸操作则将当前触摸操作正常上报并控制执行对应操作;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触摸屏的边缘1-3条触控通道的区域,当是,则判断触控报点是在边缘区域;
当检测到有触摸操作,根据握持手掌的虎口、掌根和手指操作的触控数据特征不同,判断触控报点是否在边缘区域;当互电容触控报点Diff数据大于TP_TH,其中TP_TH=200,则判定此触控报点为有效触摸;
其中,所述触控Diff定义:因手指触摸或环境干扰导致的触控差值改变量,即当前触控电容值和触控基准电容的差值。
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触摸屏防误触处理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触摸屏防误触处理程序,所述触摸屏防误触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2110387723.1A 2021-04-12 2021-04-12 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3282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7723.1A CN113282191B (zh) 2021-04-12 2021-04-12 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7723.1A CN113282191B (zh) 2021-04-12 2021-04-12 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2191A CN113282191A (zh) 2021-08-20
CN113282191B true CN113282191B (zh) 2023-05-23

Family

ID=77276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87723.1A Active CN113282191B (zh) 2021-04-12 2021-04-12 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21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3837A (zh) * 2020-09-25 2020-1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屏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301424B (zh) * 2023-03-02 2023-10-31 瑞态常州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压力触摸传感器的触摸识别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6155A (zh) * 2019-08-21 2021-02-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报点输出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2080A (zh) * 2012-12-27 2014-07-02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以及触控处理方法
CN106855785A (zh) * 2016-12-16 2017-06-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手握持时实现屏幕防误触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272956A (zh) * 2017-06-23 2017-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92156A (zh) * 2019-03-25 2019-07-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6155A (zh) * 2019-08-21 2021-02-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报点输出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2191A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14667B1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preventing false touch
CN113282191B (zh) 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7506092B (zh) 一种输入控制方法和终端
CN104571693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838456B (zh) 一种桌面图标显示位置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JP6292673B2 (ja) 携帯端末装置、誤操作防止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107903A1 (zh) 移动终端的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KR102310903B1 (ko) 터치 검출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US10620758B2 (en) Glove touch detection
CN102289321A (zh) 手持设备及其触摸屏的误触摸处理方法
CN109753179B (zh) 用户操作指令的处理方法及手写阅读设备
CN105227759A (zh) 一种通话录音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11488076A (zh) 一种防误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182068A (zh) 误触识别方法与装置
US20150286283A1 (en) Method,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for processing sliding event
WO2021213274A1 (zh) 移动终端防误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17013B (zh) 电子设备、防误触方法及系统
CN104778007A (zh) 一种截图方法及装置
JP2014119931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タッチセンサ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22062624A1 (zh) 触控屏的触控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641341A (zh) 供电设备的识别电路以及受电设备
CN113110762B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
CN112835462A (zh) 触控面板误触摸操作检测方法及触控设备
CN113835551A (zh) 移动终端触摸屏噪声检测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4089868A (zh) 触控操作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