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0762B -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0762B
CN113110762B CN202110423107.7A CN202110423107A CN113110762B CN 113110762 B CN113110762 B CN 113110762B CN 202110423107 A CN202110423107 A CN 202110423107A CN 113110762 B CN113110762 B CN 1131107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touch
holding state
control uni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231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10762A (zh
Inventor
郭恒军
赵允国
罗光跃
罗杰
朱琳
贾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Communication Ningb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2310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07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10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0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10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0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06F3/041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the force sensing means being located peripherally, e.g. disposed at the corners or at the side of a touch sensing plat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边框以及设置在边框上并与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显示屏,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若干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间隔设置在边框上并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其中,控制单元根据压力传感器侦测的压力值判断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根据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本发明通过在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上设置压力传感器,以通过压力传感器侦测的压力值来判断用户当前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能够根据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从而能有效避免用户在握持屏幕边缘时误触导致的误操作的问题,实现了对握持区域的精准抑制,并提高了用户的触控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屏幕普遍采用屏占比很高的显示触摸屏幕,触摸屏作为一种非常方便的输入输出设备,方便了用户与移动电子产品的交互方式。随着全面屏的普及化,手机边框越来越窄以及曲面屏幕的使用,对手机边缘的触控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触控在体验过程中,特别是屏幕边缘经常会发生因握持操作而产生误触的行为,导致用户体验非常糟糕,例如,用户在手掌持握屏幕边缘操作时,因掌根、虎口及边缘握持的手指导致的边缘触摸点错误上报从而引起误操作问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以解决用户在握持屏幕边缘时误触所导致的误操作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控制单元、边框以及设置在所述边框上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若干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间隔设置在所述边框上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侦测的压力值判断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根据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沿所述边框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边框的两侧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贴合在所述边框内侧。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压感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或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包括:横屏握持状态与竖屏握持状态;
其中,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中有超过三个侦测到压力,且侦测到的压力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中等强度横屏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中等区域;
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中有超过四个侦测压力,且侦测到的压力值大于第二阈值时,则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高强度横屏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最大区域;
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中有两个侦测到压力时,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竖屏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显示屏两侧以及显示屏底部两侧角落区域。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还包括:无握持状态;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均未侦测到压力时,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无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最小区域,所述显示屏四周均不开启防误触。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有四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边框两侧。
基于同样地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其包括:
通过压力传感器侦测边框压力值的大小,并将侦测数据传递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侦测数据判断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根据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根据所述侦测数据判断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根据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中有超过三个侦测到压力,且侦测到的压力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中等强度横屏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中等区域;
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中有超过四个侦测到压力,且侦测到的压力值大于第二阈值时,则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高强度横屏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最大区域;
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中有两个侦测到压力时,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竖屏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显示屏两侧以及显示屏两侧角落区域。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根据所述侦测数据判断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根据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的步骤还包括:
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均未侦测到压力时,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无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最小区域,所述显示屏四周均不开启防误触。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其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边框以及设置在所述边框上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若干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间隔设置在所述边框上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侦测的压力值判断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根据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本发明通过在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上设置压力传感器,以通过压力传感器侦测的压力值来判断用户当前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能够根据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用户在握持屏幕边缘时误触所导致的误操作的问题,实现了对握持区域的精准抑制,并提高了用户的触控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触控显示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触控显示装置的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触控显示装置横屏握持时感应区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触控显示装置横屏握持状态时防误触区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触控显示装置竖屏握持时感应区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触控显示装置竖屏握持状态时防误触区域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100、控制单元;200、显示屏;300、压力传感器;400、边框;500、防误触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其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通过利用侦测到的握持状态,并根据握持强度的大小动态设置当前状态下的防误触区域及大小,实现了对屏幕防误触策略的智能动态调节。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目前,手机屏幕普遍采用屏占比很高的显示触摸屏幕,触摸屏作为一种非常方便的输入输出设备,方便了用户与移动电子产品的交互方式。随着全面屏的普及化,手机边框越来越窄以及曲面屏幕的使用,对手机边缘的触控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触控在体验过程中,特别是屏幕边缘经常会发生因握持操作而产生误触的行为,导致用户体验非常糟糕,例如,用户在手掌持握屏幕边缘操作时,因掌根、虎口及边缘握持的手指导致的边缘触摸点错误上报从而引起误操作问题,然而相关技术中还没有成熟方案能够有效地抑制掌根、虎口接触产生的边缘触控信号。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即如何防止用户在使用手机时容易误触导致误操作,已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其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边框以及设置在所述边框上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若干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间隔设置在所述边框上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侦测的压力值判断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根据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本发明通过在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上设置压力传感器,以通过压力传感器侦测的压力值来判断用户当前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能够根据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用户在握持屏幕边缘时因虎口、掌根即边缘握持的手指等误触所导致的误操作的问题,实现了对握持区域的精准抑制,并提高了用户的触控体验。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如图1与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控制单元100、边框400以及设置在所述边框400上并与所述控制单元100电连接的显示屏200,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若干压力传感器300,所述压力传感器300间隔设置在所述边框400上并与所述控制单元100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00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300侦测的压力值判断所述显示屏200的握持状态,并根据所述显示屏200的握持状态调节所述显示屏200的防误触区域500的大小。
具体地,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400也可以称之为中框,可以为触控显示装置内部的控制电路、电池等的放置提供空间和支撑。触控显示装置的后盖可以与边框400贴合或扣合,以便于将触控显示装置的电池固定在电池盒内。触控显示装置的前壳可以与边框400贴合或扣合,前壳上还可以设置显示屏200。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300作为一种压感模组(Forcetouch)可贴合于手机侧边框400内,可精确的检测到按压力度,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压感触控解决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300为压感式压力传感器300、电感式压力传感器300或电容式压力传感器300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以压感式压力传感器300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该压感式压力传感器300设置在所述边框400的内部,并与所述边框400的内表面贴合,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压感式压力传感器300可以采用双面胶贴敷在所述边框400的内表面。当用户手指压到边框400上与压力传感器300对应的位置时,所述边框400在该位置受力产生一定的形变。所述边框400的形变传递至与之贴合的压力传感器300上,压力传感器300受力变形后,压感材料的电性材料值变化,进行将形变转为电信号。根据胡克定律,物体存在弹性区间,当压力传感器300收到形变后,物体承受的压力F和所产生的的应变ε呈正比。压力传感器300将应变ε转换成电信号,即可测试压力F。由于压力与压力传感器300输出的应变信号(电信号)呈线性比例,因此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检测电信号的大小来判断压力的大小,因而控制单元100检测到手指压力达到预设阈值,则可以上报给系统进行处理。
因此,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可通过在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400上设置压力传感器300,以通过压力传感器300侦测的压力值来判断用户当前显示屏200的握持状态,并能够根据显示屏200的握持状态调节显示屏200当前握持状态的基础上,根据握持压力的大小动态设置防误触区域500的大小,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用户在握持屏幕边缘时因虎口、掌根即边缘握持的手指等误触所导致的误操作的问题,实现了对握持区域的精准抑制,并提高了用户的触控体验。
请参阅图1与图5,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传感器300沿所述边框4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边框400的两侧上。
具体地,一般来说,不管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用户握持的方式无非包括横屏握持与竖屏握持两种,将所述压力传感器300沿所述边框4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边框400的两侧上,基本能够满足用户握持方式的侦测要求。当然,在不考虑成本的前提下,还可以在所述边框4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也设置压力传感器300,以全面的对用户的握持状态进行侦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300设置有四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边框400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将压力传感器300设置在所述边框400的边侧,是为了在用户握持的时候能够将边框400的形变传递至压力传感器300上。一般来说,若触控显示装置为手机,手机构造中,边框400与电池盖通常是分离的,有些手机的电池盖会将手机的中框给包裹住,那么此时则可以将压力传感器300安装在电池盖上,只要能够达到在用户握持手机时,实现压力传感器300能够侦测握持强度的大小的目的即可。相应地,本发明对压力传感器300设置的数量也不做限定,即不限制于四个。同样的,压力传感器300的区域大小区域大小也不做先限定,可根据实际的产品构造进行设置即可。
请参阅图1以及图3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200的握持状态包括:横屏握持状态与竖屏握持状态。其中,当所述边框400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300中有超过三个侦测到压力,且侦测到的压力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所述控制单元100判断所述显示屏200当前处于中等强度横屏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100控制所述显示屏200的防误触区域500为中等区域。
具体地,预先设置所述第一阈值TH1,当显示屏200处于横屏状态时,若有三个压力传感器300侦测到较强的压力,同时压力感应量>TH1时,那么则判断此时显示屏200的握持状态为中等强度横屏握持,所述显示屏200的防误触区域500(显示屏200的四边缘抑制区域)可根据情境设置为中等区域,其中,显示屏200的四边缘的抑制区域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来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当所述边框400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300中有超过四个侦测到压力,且侦测到的压力值大于第二阈值时,则判断所述显示屏200当前处于高强度横屏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100控制所述显示屏200的防误触区域500为最大区域。
具体地,预先设置第二阈值TH2,当显示屏200处于横屏状态时,若有四个压力传感器300侦测到较强的压力,同时压力感应量>TH2时,那么则判断此时显示屏200的握持状态为高强度横屏握持,所述显示屏200的防误触区域500(显示屏200的四边缘抑制区域)可根据情境设置为最大区域,其中,显示屏200的四边缘的抑制区域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来进行调节。
其中,当显示屏200的握持状态处于横屏握持状态时,不管为高强度横屏握持还是中等强度握持,所述显示屏200的四边、角落区域均开启防误触。高强度横屏握持与中等强度握持的区别在于防误触区域500的面积大小的不同。
更进一步地,当所述边框400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300中有两个侦测到压力时,则所述控制单元100判断所述显示屏200当前处于竖屏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100控制所述显示屏200的防误触区域500为显示屏200两侧以及显示屏200底部两侧角落区域。
具体地,当显示屏200处于竖屏状态,且所述边框400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300中有两个侦测到压力时,则所述控制单元100判断所述显示屏200当前处于竖屏握持状态,将显示屏200底部两侧以及底部两侧的角落区域开启防误触,此时,显示屏200的上边缘的操作时不受防误触影响的。
需要说明的是,防误触状态下,显示屏200的四边、角落区域的抑制效果为:触控快速点击(比如小于500ms)事件正常,长按四边和角落时触控不报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200的握持状态还包括:无握持状态,例如,当所述边框400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300均未侦测到压力时,或者达不到设定值TH0时(例如,压力感应量<TH0),则所述控制单元100判断所述显示屏200当前处于无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100控制所述显示屏200的防误触区域500为最小区域,所述显示屏200四周均不开启防误触,也就是说,此时显示屏200四边不存在抑制区域,即显示屏200的四边都不做边缘抑制。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其包括步骤:
S100、通过压力传感器侦测边框压力值的大小,并将侦测数据传递给控制单元;
S200、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侦测数据判断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根据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可通过在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上设置压力传感器,以通过压力传感器侦测的压力值来判断用户当前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能够根据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显示屏当前握持状态的基础上,根据握持压力的大小动态设置防误触区域的大小,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用户在握持屏幕边缘时因虎口、掌根即边缘握持的手指等误触所导致的误操作的问题,实现了对握持区域的精准抑制,并提高了用户的触控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根据所述侦测数据判断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根据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的步骤包括:
S101、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中有超过三个侦测到压力,且侦测到的压力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中等强度横屏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中等区域;
具体地,预先设置所述第一阈值TH1,当显示屏处于横屏状态时,若有三个压力传感器侦测到较强的压力,同时压力感应量>TH1时,那么则判断此时显示屏的握持状态为中等强度横屏握持,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显示屏的四边缘抑制区域)可根据情境设置为中等区域,其中,显示屏的四边缘的抑制区域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来进行调节。
S102、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中有超过四个侦测压力,且侦测到的压力值大于第二阈值时,则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高强度横屏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最大区域;
具体地,预先设置第二阈值TH2,当显示屏处于横屏状态时,若有四个压力传感器侦测到较强的压力,同时压力感应量>TH2时,那么则判断此时显示屏的握持状态为高强度横屏握持,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显示屏的四边缘抑制区域)可根据情境设置为最大区域,其中,显示屏的四边缘的抑制区域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来进行调节。
S103、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中有两个侦测到压力时,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竖屏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显示屏两侧以及显示屏两侧角落区域。
具体地,当显示屏处于竖屏状态,且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中有两个侦测到压力时,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竖屏握持状态,将显示屏底部两侧以及底部两侧的角落区域开启防误触,此时,显示屏的上边缘的操作时不受防误触影响的。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根据所述侦测数据判断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根据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的步骤还包括步骤:
S104、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均未侦测到压力时,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无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最小区域,所述显示屏四周均不开启防误触。
具体地,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均未侦测到压力时,或者达不到设定值TH0时(例如,压力感应量<TH0),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无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最小区域,所述显示屏四周均不开启防误触,也就是说,此时显示屏四边不存在抑制区域,即显示屏的四边都不做边缘抑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其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边框以及设置在所述边框上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显示屏,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若干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间隔设置在所述边框上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侦测的压力值判断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根据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本发明通过在触控显示装置的边框上设置压力传感器,以通过压力传感器侦测的压力值来判断用户当前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能够根据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用户在握持屏幕边缘时误触所导致的误操作的问题,实现了对握持区域的精准抑制,并提高了用户的触控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边框以及设置在所述边框上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若干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间隔设置在所述边框上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侦测的压力值判断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根据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
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包括:横屏握持状态与竖屏握持状态;
其中,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中有超过三个侦测到压力,且侦测到的压力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中等强度横屏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中等区域;
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中有超过四个侦测压力,且侦测到的压力值大于第二阈值时,则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高强度横屏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最大区域;
其中,当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处于高强度横屏握持或中等强度横屏握持时,所述显示屏的四边、角落区域均开启防误触;
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中有两个侦测到压力时,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竖屏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显示屏两侧以及显示屏底部两侧角落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沿所述边框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边框的两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贴合在所述边框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压感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或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还包括:无握持状态;当所述边框两侧的所述压力传感器均未侦测到压力时,则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所述显示屏当前处于无握持状态,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为最小区域,所述显示屏四周均不开启防误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有四个,并对称设置在所述边框两侧。
7.一种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压力传感器侦测边框压力值的大小,并将侦测数据传递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侦测数据判断显示屏的握持状态,并根据所述显示屏的握持状态调节所述显示屏的防误触区域的大小。
CN202110423107.7A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 Active CN1131107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3107.7A CN113110762B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3107.7A CN113110762B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0762A CN113110762A (zh) 2021-07-13
CN113110762B true CN113110762B (zh) 2023-04-07

Family

ID=76718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3107.7A Active CN113110762B (zh) 2021-04-20 2021-04-20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107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2500B (zh) * 2021-07-16 2022-05-10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控制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69178A (zh) * 2021-10-29 2023-05-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边缘防误触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5695A (zh) * 2013-04-11 2013-08-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设备中防止误操作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6708363A (zh) * 2016-12-16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界面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08263A (zh) * 2016-12-16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678592A (zh) * 2017-09-30 2018-02-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18107902A1 (zh) * 2016-12-16 2018-06-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327605A (zh) * 2018-08-29 2019-02-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9669580A (zh) * 2018-12-28 2019-04-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防误触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64847A (zh) * 2019-12-14 2020-04-2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488098A (zh) * 2019-01-28 2020-08-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摸屏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5695A (zh) * 2013-04-11 2013-08-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控设备中防止误操作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6708363A (zh) * 2016-12-16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界面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08263A (zh) * 2016-12-16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8107902A1 (zh) * 2016-12-16 2018-06-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678592A (zh) * 2017-09-30 2018-02-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327605A (zh) * 2018-08-29 2019-02-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9669580A (zh) * 2018-12-28 2019-04-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防误触操作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88098A (zh) * 2019-01-28 2020-08-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触摸屏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064847A (zh) * 2019-12-14 2020-04-2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0762A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10762B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防误触方法
US929212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enhanced touch sensing
EP3514667B1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preventing false touch
KR101957624B1 (ko) 터치 압력 감지 모듈 및 장치
US8149000B2 (en) Detecting closure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capacitive sensors
US20130285956A1 (en) Mobile device provided with display function,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obile device provided with display function
CN110174961B (zh) 移动终端
KR20100081575A (ko) 휴대단말 표시부의 온/오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9052741B2 (en) Method in a mobile terminal for judging a contact between an operating member and touchpad
CN100538615C (zh) 一种防止电容式按键误触发的方法
EP3065035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03254B2 (en)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230184604A1 (en) Pressure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764644B (zh) 电子设备及压力补偿方法
CN101825964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避免误触其触控面板的方法
CN112911484A (zh) 耳机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EP3798829A1 (en) Terminal user interface display method and terminal
US9983752B2 (en) Pressure detection method for in-cell touch display and mobi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9217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cking input positions via electric field communication
CN108801321B (zh) 传感器校准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909244A (zh) 触控按键、触控操作检测方法、触控ic及电子设备
CN113282191B (zh) 触摸屏防误触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262985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210333922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rive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1596793A (zh) 防误操作的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