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1466A - 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1466A
CN113281466A CN202110532157.9A CN202110532157A CN113281466A CN 113281466 A CN113281466 A CN 113281466A CN 202110532157 A CN202110532157 A CN 202110532157A CN 113281466 A CN113281466 A CN 113281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carbon
fuel
emission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21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迅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5321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14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1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14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6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concerning the measuring method or the display, e.g. intermittent measurement or digital displa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73Control unit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比较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与预设值的大小,判断检测得到的碳排放量是否准确,当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说明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均比较接近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可以根据第一碳排放量和/或第二碳排放量确定目标碳排放量,当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时,说明第一碳排放量或第二碳排放量的误差较大,需要重新获取第一碳排放量或第二碳排放量,从而完成对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校准,提高目标碳排放量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问题,如何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高度重视,世界众多国家也纷纷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本国的最佳发展模式,因此,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全世界需要面对的挑战。
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中95%以上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燃烧,燃煤电厂做为碳排放大户,准确计算电厂的碳排放是实现减排的前提条件。
目前,市场上电厂的碳排放量通常是通过排放因子法计算的,即通过选取燃料的排放因子,并将选取的排放因子与燃料消耗量的乘积作为碳排放量,但是由于选取的排放因子与燃料的实际排放因子可能存在误差,导致通过排放因子法得到的碳排放量可能也存在误差,若以该碳排放量作为最终统计的碳排放量,则无法保证该碳排放量的准确性,无法准确反应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旨在解决无法保证碳排放量的准确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该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的第一碳排放量;
获取预测的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第二碳排放量;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或第二碳排放量确定目标碳排放量,所述目标碳排放量为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时,返回执行所述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的第一碳排放量的步骤,或者返回执行所述获取预测的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第二碳排放量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获取所述第一碳排放量与所述第二碳排放量之间的任一数值作为目标碳排放量。
可选地,所述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且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小于所述第二碳排放量时,返回执行所述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的第一碳排放量的步骤;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且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大于所述第二碳排放量时,返回执行所述获取预测的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第二碳排放量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的第一碳排放量的步骤包括:
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排放气体的工况参数、碳排放浓度和流量;
根据所述工况参数、所述碳排放浓度和所述流量确定第一碳排放量。
可选地,所述工况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和压力。
可选地,所述获取预测的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第二碳排放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燃料的消耗量和排放因子;
根据所述排放因子和所述消耗量确定第二碳排放量。
可选地,获取排放因子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燃料的类别;
根据所述类别获取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和热值;
根据所述单位热值含碳量、所述碳氧化率和所述热值确定排放因子。
可选地,所述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时,输出报警提示信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装置,所述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程序,所述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述及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程序,所述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述及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比较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与预设值的大小,判断检测得到的碳排放量是否准确,当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说明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均比较接近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可以根据第一碳排放量和/或第二碳排放量确定目标碳排放量,当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时,说明第一碳排放量或第二碳排放量的误差较大,需要重新获取第一碳排放量或第二碳排放量,从而完成对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校准,提高目标碳排放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步骤S10的细化流程图;
图4为图2中步骤S20的细化流程图;
图5为图4中步骤S21的细化流程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的第一碳排放量,获取预测的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第二碳排放量,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或第二碳排放量确定目标碳排放量,所述目标碳排放量为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时,返回执行所述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的第一碳排放量的步骤,或者返回执行所述获取预测的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第二碳排放量的步骤。
由于现有技术是通过排放因子法来计算燃料的碳排放量,即选取排放因子,然后根据排放因子和燃料的消耗量来得到碳排放量,以此作为预测的该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碳排放量,然而由于选取的排放因子本身与燃料的实际排放因子有误差、燃料的消耗量统计有误差等原因,导致预测的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碳排放量与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的误差可能较大,无法确定通过排放因子法得到的碳排放量是否准确,因此,存在得到的碳排放量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方案,通过比较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与预设值的大小,判断检测得到的碳排放量是否准确,当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说明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均比较接近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可以根据第一碳排放量和/或第二碳排放量确定目标碳排放量,当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时,说明第一碳排放量或第二碳排放量的误差较大,需要重新获取第一碳排放量或第二碳排放量,从而完成对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校准,提高目标碳排放量的准确性。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可以是碳排放量的校准装置,碳排放量的校准装置包括计算机,或者电气控制装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包括传感检测器件,传感检测器件用于检测各种气体的类别、流速、湿度、温度、压力等参数。
如图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碳排放检测的校准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的第一碳排放量;
获取预测的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第二碳排放量;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或第二碳排放量确定目标碳排放量,所述目标碳排放量为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时,返回执行所述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的第一碳排放量的步骤,或者返回执行所述获取预测的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第二碳排放量的步骤。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碳排放检测的校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获取所述第一碳排放量与所述第二碳排放量之间的任一数值作为目标碳排放量。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碳排放检测的校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且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小于所述第二碳排放量时,返回执行所述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的第一碳排放量的步骤;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且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大于所述第二碳排放量时,返回执行所述获取预测的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第二碳排放量的步骤。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碳排放检测的校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排放气体的工况参数、碳排放浓度和流量;
根据所述工况参数、所述碳排放浓度和所述流量确定第一碳排放量。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碳排放检测的校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工况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和压力。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碳排放检测的校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燃料的消耗量和排放因子;
根据所述排放因子和所述消耗量确定第二碳排放量。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碳排放检测的校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燃料的类别;
根据所述类别获取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和热值;
根据所述单位热值含碳量、所述碳氧化率和所述热值确定排放因子。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碳排放检测的校准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时,输出报警提示信息。
参照图2,在第一实施例中,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的第一碳排放量。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是碳排放检测的校准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传感检测器件检测燃料实际燃烧后排放气体中各种温室气体的成分、浓度以及排放气体的流量参数,再通过传感检测器件检测得到的参数计算得到排放气体的流量和碳排放浓度,然后再通过排放气体的流量和碳排放浓度计算得到第一碳排放量,其中,碳排放浓度为排放气体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还可以通过传感检测器件直接检测得到第一碳排放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碳排放量是指燃料实际燃烧后通过检测排放气体得到的碳排放量。由于可能存在设备损坏、鼓风量不足等原因,导致燃料不能充分燃烧,因此检测得到的第一碳排放量可能偏低,当第一碳排放量偏低时,以第一碳排放量为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会影响计算碳配额的准确性,还会影响国家对碳排放量的统计,不利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需要对第一碳排放量进行校准,以确定第一碳排放量是否可以作为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
步骤S20,获取预测的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第二碳排放量。
第二碳排放量是指预测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碳排放量,第二碳排放量可以通过检测的方式获取,通过检测装置检测样品燃料以获取燃料的排放因子,然后根据排放因子和燃料的消耗量计算得到第二碳排放量;还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获取第二碳排放量,目前,各种燃料的排放因子都会公开,可以通过碳排放检测的校准装置获取燃料对应的排放因子和消耗量,排放因子的获取方式可以通过服务器下载,也可以在存储器中查找,燃料的消耗量可以通过燃料的购买量或者燃料的燃烧设备来获取,然后根据排放因子和燃料的消耗量得到第二碳排放量,因此第二碳排放量为燃料完全燃烧后理论上的碳排放量。
可以理解地,由于第二碳排放量通过燃料的排放因子和消耗量计算得到,燃料的产地、品质可能存在差异,导致燃料的实际排放因子可能与选取的排放因子有差异,若采取实测燃料样品的方式获取排放因子,则可能存在选取的燃料样品不具有代表性而使燃料的实际排放因子与实测样品的方式获取的排放因子有差异,因此第二碳排放量可能也不准确,需要对第二碳排放量进行校准。
步骤S30,判断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值;
若是,也即在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执行步骤S40,根据第一碳排放量和/或第二碳排放量确定目标碳排放量,目标碳排放量为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
若否,也即在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时,返回执行步骤S10,或者返回执行步骤S20。
当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则说明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均比较接近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可以根据第一碳排放量和/或第二碳排放量确定目标碳排放量,例如,以第一碳排放量或第二碳排放量作为目标碳排放量,其中,可以将目标碳排放量视为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以根据目标碳排放量计算碳配额,提高统计碳排放量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地,预设值为人为设定的数值,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预设值,或者选取符合国家要求的预设值。
当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时,说明第一碳排放量或第二碳排放量与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的差距较大,第一碳排放量或第二碳排放量存在较大的误差,需要重新获取,以校准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比较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与预设值的大小,判断检测得到的碳排放量是否准确,当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说明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均比较接近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可以根据第一碳排放量和/或第二碳排放量确定目标碳排放量,当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时,说明第一碳排放量或第二碳排放量的误差较大,需要返回执行步骤S10或步骤S20,以重新获取第一碳排放量或第二碳排放量,从而完成对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校准,提高目标碳排放量的准确性。
参照图3,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步骤S1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排放气体的工况参数、碳排放浓度和流量;
步骤S12,根据工况参数、碳排放浓度和流量确定第一碳排放量。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的燃料实际燃烧后排放气体的流量为工况流量,具体地,通过样气采集装置采集燃料实际燃烧后的排放气体,再通过样气检测装置检测样气采集装置采集的排放气体的工况参数、碳排放浓度和排放气体的流速,排放气体的装置的横截面积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并将测量得到的横截面积输入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装置以作为检测断面,根据排放气体的流速和检测断面可以得到排放气体的工况流量,然后利用工况参数对工况流量进行修正以得到标况流量,以将工况下排放气体的流量转换为标况下的气体流量,再根据标况流量与碳排放浓度得到第一碳排放量,从而便于将第一碳排放量与第二碳排放量进行比较,避免出现计算标准不统一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工况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和压力。具体地,第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碳排放量=碳排放浓度×VSN
其中,VSN为标况流量,标况流量VSN的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BDA0003068206440000091
其中,VS为工况流量,T为绝对温度,t为检测断面处排放气体的工况温度,Pct为检测断面处排放气体的工况压力,P为标准大气压,Ψ为排放气体的湿度;工况流量VS的计算方法如下:
Figure BDA0003068206440000092
其中,
Figure BDA0003068206440000093
为检测断面处排放气体的平均流速,F为检测断面的面积。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工况参数包括温度和压力,可以使用温度和压力对工况流量进行修正,具体计算方法为:
Figure BDA0003068206440000094
其中,VSN为标况流量,
Figure BDA0003068206440000095
为检测断面处排放气体的平均流速,F为检测断面的面积,P为工况压力,T为绝对温度,t为检测断面处排放气体的工况温度。
可以理解地,碳排放浓度是指燃料燃烧后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浓度,温室气体包括CO2、CO、CH4、N2O、HFCs等气体,因此,碳排放浓度可以是某一种温室气体的浓度,也可以是多种温室气体的混合浓度。样气检测装置包括多个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可以检测温室气体的类型以及排放气体的压力、流速、湿度、温度等参数。
参照图4,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步骤S2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获取燃料的消耗量和排放因子;
步骤S22,根据排放因子和消耗量确定第二碳排放量。
通常排放因子都是公开的,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消耗量可以通过燃料的采购量获取,也可以通过燃烧设备的计量获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获取,具体地,第二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为:
第二碳排放量=消耗量×排放因子×GWP,其中,GWP为全球增温潜势,不同的温室气体都有对应的GWP值,例如CO2的GWP为1。
参照图5,基于上述图4所示的实施例,步骤S21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1,获取燃料的类别;
步骤S212,根据类别获取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和热值;
步骤S213,根据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和热值确定排放因子。
每种燃料都有对应的排放因子,因此通过获取燃料的类别,以确定燃料的类别,再获取该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和热值,该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和热值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获取,也可以通过采样检测的方式获取,然后再根据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和热值确定排放因子,具体地,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为:
排放因子=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热值×44/12。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获取第一碳排放量与第二碳排放量之间的任一数值作为目标碳排放量。
在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说明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均比较接近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因此,位于第一碳排放量与第二碳排放量之间的任一数值均可以作为目标碳排放量,获取目标碳排放量后,可以输出目标碳排放量,并且输出规则可以人为设定,例如,以第一碳排放量与第二碳排放量的均值作为目标碳排放量并进行输出,其中,目标碳排放量可以视为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
在第三实施例中,在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且在第一碳排放量小于第二碳排放量时,返回执行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的第一碳排放量的步骤;
在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且在第一碳排放量大于第二碳排放量时,返回执行获取预测的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第二碳排放量的步骤。
在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且第一碳排放量小于第二碳排放量时,说明第一碳排放量的误差较大,需要返回执行步骤S10以重新获取第一碳排放量。可以理解地,由于第一碳排放量为燃料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第二碳排放量为预测的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碳排放量,因此,通常情况下在第一碳排放量比第二碳排放量小太多时,可以认为是燃料未完全燃烧,可能存在设备故障老化、通风量不足等问题,还可能存在传感检测器件故障的问题,需要维修燃烧燃料的设备、提高鼓风量、维修传感检测器件等措施,再重新获取第一碳排放量,以达到校准第一碳排放量的目的。
在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且第一碳排放量大于第二碳排放量时,说明第二碳排放量的误差较大,需要返回执行步骤S20以重新获取第二碳排放量。可以理解地,通常情况下,由于燃料不会完全燃烧,因此第一碳排放量不会大于第二碳排放量,考虑到第二碳排放量仅仅为预测值,有误差存在,因此第一碳排放量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大于第二碳排放量,而当第一碳排放量比第二碳排放量大太多时,可以认为第二碳排放量的误差较大,可能存在排放因子或燃料的消耗量的取值误差大的问题,需要重新获取排放因子或燃料的消耗量,再重新获取第二碳排放量,以达到校准第二碳排放量的目的。
在第四实施例中,在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时,输出报警提示信息。
当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预设值时,说明第一碳排放量或第二碳排放量的误差较大,通过输出报警提示信息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提高燃烧设备的鼓风量、检测采样燃料以重新获取排放因子等,以便重新获取第一碳排放量或第二碳排放量,从而及时校准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排放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输出报警提示信息时,可以采用声音提示的方式提醒用户,也可以采用指示灯闪烁的方式提醒用户,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提醒用户。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装置,该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程序,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各个实施例述及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程序,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各个实施例述及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的第一碳排放量;
获取预测的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第二碳排放量;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根据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或第二碳排放量确定目标碳排放量,所述目标碳排放量为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实际碳排放量;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时,返回执行所述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的第一碳排放量的步骤,或者返回执行所述获取预测的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第二碳排放量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获取所述第一碳排放量与所述第二碳排放量之间的任一数值作为目标碳排放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且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小于所述第二碳排放量时,返回执行所述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的第一碳排放量的步骤;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且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大于所述第二碳排放量时,返回执行所述获取预测的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第二碳排放量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的第一碳排放量的步骤包括:
获取燃料实际燃烧后排放气体的工况参数、碳排放浓度和流量;
根据所述工况参数、所述碳排放浓度和所述流量确定第一碳排放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况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和压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预测的所述燃料完全燃烧后的第二碳排放量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燃料的消耗量和排放因子;
根据所述排放因子和所述消耗量确定第二碳排放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排放因子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燃料的类别;
根据所述类别获取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和热值;
根据所述单位热值含碳量、所述碳氧化率和所述热值确定排放因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碳排放量和所述第二碳排放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预设值时,输出报警提示信息。
9.一种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程序,所述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程序,所述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的步骤。
CN202110532157.9A 2021-05-17 2021-05-17 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2814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2157.9A CN113281466A (zh) 2021-05-17 2021-05-17 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2157.9A CN113281466A (zh) 2021-05-17 2021-05-17 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1466A true CN113281466A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79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2157.9A Pending CN113281466A (zh) 2021-05-17 2021-05-17 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146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8500A (zh) * 2022-10-27 2022-12-23 江苏未来智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碳排放计量的可视化分层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5935287A (zh) * 2022-12-07 2023-04-07 数字双碳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的碳排放数据质量预警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4749A (zh) * 2014-12-04 2015-04-0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用于燃煤电厂碳排放量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6650068A (zh) * 2016-12-12 2017-05-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预测燃煤电厂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CN108225437A (zh) * 2018-01-31 2018-06-29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顺德检测院 一种通用的温室气体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1238570A (zh) * 2020-01-19 2020-06-0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船舶排气污染物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2114086A (zh) * 2019-06-21 2020-12-22 苏州五蕴明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12749840A (zh) * 2020-12-29 2021-05-0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火电机组能效特征指标基准值的获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4749A (zh) * 2014-12-04 2015-04-0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用于燃煤电厂碳排放量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6650068A (zh) * 2016-12-12 2017-05-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预测燃煤电厂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CN108225437A (zh) * 2018-01-31 2018-06-29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顺德检测院 一种通用的温室气体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2114086A (zh) * 2019-06-21 2020-12-22 苏州五蕴明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11238570A (zh) * 2020-01-19 2020-06-0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船舶排气污染物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2749840A (zh) * 2020-12-29 2021-05-04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火电机组能效特征指标基准值的获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姚婷婷 等: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碳平衡CO2 排放量简便算法*", 《环境污染与防治》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8500A (zh) * 2022-10-27 2022-12-23 江苏未来智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碳排放计量的可视化分层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5508500B (zh) * 2022-10-27 2024-01-05 江苏未来智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碳排放计量的可视化分层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5935287A (zh) * 2022-12-07 2023-04-07 数字双碳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的碳排放数据质量预警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81466A (zh) 碳排放量检测的校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462005B (zh) 温度补偿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063898A (zh) 基于区块链的火电站碳排放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0595795B (zh) 整车排放比对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chmitz et al. Unravelling a black box: an open-source methodology for the field calibration of small air quality sensors
CN111398202A (zh) 气体数据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80469A (zh) 一种用于火电厂的co2排放量核算方法及装置
CN110887800A (zh) 一种用于光谱法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校准方法
US10670571B2 (en) Biological gas detection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5644645B2 (ja) 加熱炉空燃比制御方法、加熱炉空燃比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591314A (zh) 传感器可信性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4091863A (zh) 园区内目标对象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等级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Baneschi et al. Non-steady-state closed dynamic chamber to measure soil CO2 respiration: A protocol to reduce uncertainty
CN116629808A (zh) 一种碳减排生态项目评价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320638B (zh) 一种空燃比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13887044A (zh) 数据质量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360067B2 (en) Portable flue gas analyser
CN113189272A (zh) 气体传感器监测数据的修正方法和烹饪设备
US2011028737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the Combustion Process in a Power Station on the Basis of an Actual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a Material
CN114838453B (zh) 甲醛检测方法、甲醛检测装置、空气净化器及存储介质
CN112540112B (zh) 传感器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40052A (zh) 测算待测储罐的污染物排放量的测算方法及系统
CN117607373B (zh) 一种温室气体监测数据校准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7554569A (zh) 氢气传感器的检验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检验系统
CN112986364B (zh) 煤自燃标志性气体检测交叉干扰抑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