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0400A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0400A
CN113280400A CN202010104559.4A CN202010104559A CN113280400A CN 113280400 A CN113280400 A CN 113280400A CN 202010104559 A CN202010104559 A CN 202010104559A CN 113280400 A CN113280400 A CN 113280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indoor
indoor heat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45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允峰
顾晓宇
王振
李美华
亢伟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045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04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0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04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包括:室外换热模组,所述室外换热模组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室内换热模组,所述室内换热模组包括接水盘、以及设置在所述接水盘上的室内换热器;室内循环风模组,所述室内循环风模组包括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风道中的室内风机,所述风道配置有出风口;其中,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上,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模组上,所述室内风机用于驱动空气经由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输出。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以提高空调的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空调分为壁挂式空调和柜式空调。其中,空调通常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安装在室内侧,而室外机安装在室外侧。
中国专利号2019100100021公开了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空调为一体式结构,空调一体机采用框架式外壳,然后,将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室内外风机安装在外壳中。在使用时,空调一体机安装在室外,然后通过两根风管实现与室内空间的气流循环流动。
但是,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则需要将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风机以及相关安装辅助件在现场逐一组装到外壳中,组装过程繁琐且组装效率较低。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提高组装效率的空调技术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空调组装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以提高空调的组装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
室外换热模组,所述室外换热模组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
室内换热模组,所述室内换热模组包括接水盘、以及设置在所述接水盘上的室内换热器;
室内循环风模组,所述室内循环风模组包括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风道中的室内风机,所述风道配置有出风口;
其中,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上,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模组上,所述室内风机用于驱动空气经由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输出。
进一步的,还包括面板组件;所述面板组件包括:
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前侧;
两个侧面板,所述侧面板设置在所述底部的对应侧部;
后面板,所述后面板设置在所述底部的后侧;
其中,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侧面板之间并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室内换热模组和所述室内循环风模组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包括:
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所述出风口;
两个挡风板,两个所述挡风板相对布置并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
其中,所述室内风机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并位于两个所述挡风板之间,所述挡风板的下端部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模组上,所述上盖板设置在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和两个所述侧面板的顶部。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挡风板、两个所述侧面板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形成出风腔体,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腔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上还设置有进风口;所述上盖板、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体、和/或所述上盖板、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后面板之间形成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出风围挡,所述出风围挡围绕在所述出风口的外部,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围挡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两个子换热器,两个所述子换热器相对布置并设置在所述接水盘上。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子换热器倾斜朝上延伸,两个所述子换热器形成V型结构;所述接水盘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V型槽,两个所述子换热器设置在所述V型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机支架,所述室外风机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上;其中,所述电机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支撑部;
所述室内换热模组包括托盘,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托盘上,所述托盘的后端部搭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上,所述托盘的前端部搭接在所述支撑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上还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安装孔,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纹连接在所述托盘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将空调分为室外换热模组、室内换热模组和室内循环风模组,在工厂组装阶段,分别针对三个模组进行独立的组装,然后,再将三个模组进行整体组装,三个模组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单独组装及运输,以有效的提高空调的整体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实施例的局部组装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接水盘和托盘的组装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实施例中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空调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接水盘和托盘组装爆炸图;
图9为本发明空调实施例中室内风机与上盖板的组装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空调实施例中室内风机与上盖板的组装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其中,空调的室外机1和室内机2集成组装在一起以形成一体式结构。其中,室外机1中配置有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和室外风机13,室内机2中配置有室内换热器21、室内风机22和接水盘23。
其中,室外机1中通常配置有电控板10等电控部件,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节流装置和室内换热器21则通过冷媒管路进行连接以形成制冷回路。
另外,对于室外机1和室内机2而言,通常配置有外壳。室外机1配置有第一外壳100,而室内机2配置有第二外壳200。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和室外风机13则安装在第一外壳100中,而室内换热器21、室内风机22和接水盘23则安装在第二外壳200中。第一外壳100上配置有通风口(未标记)以满足室外换热器12的通风换热要求。而第二外壳200则需要与用户室内连通,则通常配置有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室内的空气经由进风口201进入到第二外壳200中,空气经过与室内换热器21进行热交换后再从出风口202输出至室内,以调节室内的温度。
为了方便工厂实现模块化生产,以提高组装效率,则根据室内机2和室外机1的功能部件配置,至少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室外换热模组、室内换热模组和室内循环风模组,上述三个模组在工厂加工阶段可以采用模块化的设计进行组装生产,然后,再将三个模组进行总装。这样,便可以无需逐一组装室内机2和室外机1,以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室外换热模组而言,其由底座3、以及安装在底座3上的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和室外风机13组成。在工厂组装阶段,操作人员将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和室外风机13安装到底座3上以形成室外换热模组。
对于室内换热模组而言,其由接水盘23、以及设置在接水盘23上的室内换热器21组成。在工厂组装阶段,操作人员将室内换热器21安装到接水盘23上以形成室内换热模组。
对于室内循环风模组而言,其由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风道中的室内风机,所述风道配置有出风口。其中,风道则是由上盖板7和其底部配置的两个挡风板72组成。
工厂阶段,上述三个模组组装好后。便可以将三个模组进行整体组装,即由下至上依次将室外换热模组、室内换热模组和室内循环风模组组装在一起。具体的,将接水盘23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2上,将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模组上。
优选实施例中,空调器还配置有面板组件,而面板组件包括:前面板4、后面板6和两个侧面板5。有关各个面板的具体结构形式及其组装关系具体参考下述实施例中的说明。
在某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室内换热模组而言,为了方便搬运,则将接水盘23安装到托盘8上,通过托盘8与下方的室外换热模组进行组装。
接水盘23的底部设置有卡爪234,托盘8上设置有卡孔81,卡爪234卡在卡孔81中。采用卡爪234与卡孔81卡装配合,以完成接水盘23与托盘8之间的组装,方便操作人员快速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室内换热模组牢固可靠的安装在室外换热模组上,则底座3上设置有电机支架131,室外风机13设置在电机221支架上;其中,电机221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支撑部132;托盘8的后端部搭接在室外换热器12上,托盘8的前端部搭接在支撑部132上。
具体的,所述支撑部为形成在电机221支架顶部的支撑板,以支撑起顶部的托盘8。而为了更加牢固可靠的固定安装,所述支撑部上还设置有固定部(未标记),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安装孔,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纹连接在托盘8上。通过螺钉可以将托盘8紧固在电机221支架上,以通过结构强度更高的电机221支架来辅助安装托盘8。
某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托盘8的底部设置有朝下突出的凸台82。凸台82的作用在于进行模块化生产时,对于室内换热模组而言,将接水盘23、室内换热器21安装到托盘8上后,当需要搬运时,则由于凸台82与台面之间形成搬运间隙,更方便操作人员现场搬运。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工人搬运室内循环风模组,还可以在出风围挡73上设置有扣手731。操作人员搬运室内循环风模组时,则可以通过扣手731实现整个模组的搬运移动,以提高组装效率。
而本发明提供的空调还进行了如下方面的设计和改进,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一、针对室内换热的改进设计。
如图6至图8所示,室内换热器21整体呈V型结构并沿第二外壳200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室内换热器21采用V型结构,可以充分的利用第二外壳200内的空间来增大室内换热器21的换热面积。这样,便可以有效的提高室内循环空气的换热效率,以提高空调的能效。
在某些实施例中,对于采用V型结构的室内换热器21而言,为了方便加工。则室内换热器21包括两个子换热器211,两个子换热器211相对布置并设置在接水盘23上。
室内换热器21采用两个子换热器211组成,两个子换热器211相对倾斜布置形成V型结构。而每个子换热器211整体呈板状结构,这样,便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换热器21的加工难度。
两个子换热器211之间则对应的通过冷媒管进行连接。其中,两个子换热器211可以通过冷媒管进行并联或串联连接,在此不做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可靠的安装固定室内换热器21,则接水盘23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板231,支撑板231上开设有V型槽(未标记),室内换热器21的端部卡在所述V型槽中。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室内换热器21的端部可以卡在对应侧的所述V型槽中,这样,便可以对室内换热器21进行牢固可靠的安装固定。
其中,对于室内换热器21底部的接水盘23而言,其一方面用于收集室内换热器21产生的冷凝水,另一方面还起到固定安装室内换热器21的作用。
对于接水盘23而言,接水盘23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孔232,接水盘23的底面倾斜向下朝向排水孔232一侧倾斜布置。接水盘23的底面倾斜布置,能够使得冷凝水朝向排水孔232的一侧流动,以顺畅的排出冷凝水。
在某一实施例中,排水孔232上连接有排水管2331,排水管2331延伸至室外机1中,从排水管2331排出的水流到室外换热器12上。利用排水管2331排出的冷凝水对室外换热器12进行辅助降温,以提高室外换热器12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空调的能效。
另外,为了实现自定位安装,则在所述V型槽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插槽2311,室内换热器21的端部管板插在插槽2311中。具体的,室内换热器21通常采用翅片式换热器,一般由冷媒管、翅片和端部的管板组成,上述结构可以参考常规翅片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其中,在安装室内换热器21时,则室内换热器21端部的管板便可以插入到插槽2311中,以实现自定位固定室内换热器21,提高组装效率和质量。
而为了定位支撑室内换热器21的底部,则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接水盘23的底部还设置有定位凸起233,子换热器211的下部抵靠在定位凸起233上。
由于采用V型结构的室内换热器21,则在两个子换热器211的底部形成间隔。在将室内换热器21安装到接水盘23上后,定位凸起233能够抵靠在子换热器211的下端部,以对室内换热器21进行支撑,提高组装的质量。优选地,为了避免定位凸起233阻挡冷凝水正常流动,则定位凸起233上设置有流水缝隙2331,冷凝水能够经由流水缝隙2331流向排水孔232。
二、针对空调整体外壳的改进设计。
在某一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外壳100和第二外壳200而言,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也可以采用整体式。
对于分体式结构的第一外壳100和第二外壳200而言,第一外壳100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前面板、第一后面板和两个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前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的前部,所述第一后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的后部,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的对应侧部,所述第一前面板和所述第一后面板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和室外风机13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第二外壳200包括第二底座、第二前面板、第二后面板、两个第二侧板和上盖板,所述第二前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的前部,所述第二后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的后部,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的对应侧部,所述第二前面板和所述第二后面板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上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前面板、所述第二后面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出风口202和进风口201,室内风机22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上,室内换热器21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底座设置在第一外壳100的顶部。
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操作人员整体安装空调,而无需分开安装室外机1和室内机2,则室外机1和室内机2采用一整体的机壳,即第一外壳100和第二外壳200共同组成一机壳。该机壳中间隔形成室外换热腔体和室内换热腔体;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和室外风机13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腔体中,室内换热器21和室内风机22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腔体中。
采用在单一机壳中间隔形成室外换热腔体和室内换热腔体,这样,便可以将室外机1配置的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和室外风机13集中安装在所述室外换热腔体中,同样的,将室内机2配置的室内换热器21、室内风机22和接水盘23安装在所述室内换热腔体中。
而在用户家中安装时,便可以一次性的将机壳安装挂在屋外,这样,便无需针对室外机1和室内机2分别进行室外安装,有效地降低了空调的安装难度,并提高了空调的安装效率。
对于机壳的具体结构,如图1-图5所示,机壳包括:底座3、前面板4、两个侧面板5、后面板6、上盖板7和托盘8。其中,前面板4设置在底座3的前侧,后面板6设置在所述底部的后侧,侧面板5设置在所述底部的对应侧部,前面板4和后面板6分别连接在两个侧面板5之间,上盖板7设置在前面板4、后面板6和侧面板5的顶部,托盘8设置在前面板4、后面板6和两个侧面板5之间;另外,托盘8的下方形成所述室外换热腔体和托盘8的上方形成所述室内换热腔体。
具体的,机壳内部通过托盘8进行间隔,以形成室外换热腔体和室内换热腔体。其中,对于室外机1配置的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和室外风机13,则可以安装在底座3上。另外,对于室内机2配置的室内换热器21和接水盘23则可以安装在托盘8上,对于室内机2配置的室内风机22则可以安装在上盖板7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室外机1的通风换热要求,则前面板4的下部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中设置有出风格栅411,出风格栅411位于室外风机13的前侧;后面板6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上面板62和下护网61,下护网61位于室外换热器12的后侧。
通过出风格栅411对室外风机13进行保护,而下护网61能够对室外换热器12进行保护,出风格栅411和下护网61又可以满足室外换热器12通风换热的要求。
其中,前面板4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二上面板42和下通风板41,下通风板41上设置有所述通风口。对于第一外壳100而言,则由底座3、下通风板41、下护网61、侧面板5的下部分以及托盘8组成,而对于第二外壳200而言,则由托盘8、第二上面板42、第一上面板62、侧面板5的上部分以及上盖板7组成。这样,便使得第一外壳100和第二外壳200组成一体式的机壳。
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上面板62和第二上面板42上设置有保温层9,侧面板5上部也设置有保温层9。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12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室外换热器12分布在机壳的背部和一侧部;其中,靠近室外换热器12侧部的侧面板5上设置有多个卡槽51,多个卡槽51沿高度方向分布,室外换热器12的冷媒管弯管121卡在卡槽51中。
在组装室外机1部分时,室外换热器12安装定位在底座3上后, 则需要在底座3的两侧安装侧面板5。对于贴靠在室外换热器12一侧的侧面板5而言,侧面板5上对应的设置的卡槽51能够与室外换热器12上的所述弯管配合。
一方面,卡槽51与所述弯管卡装在一起后,增强了室外换热器12与侧面板5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由于室外换热器12与侧面板5连接,通过侧面板5能够进一步的对室外换热器12进行定位,从而减少室外换热器12发生移动,进而提高组装质量。
而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快速地进行组装,则在靠近室外换热器12侧部的侧面板5设置有翻边50,翻边50朝向所述室外换热腔体内部延伸,卡槽51设置在翻边50上。
操作人员在工厂组装时,则将侧面板5的主体贴靠在室外换热器12的侧部,调整位置以使得所述弯管对准卡槽51中,然后,水平推动侧面板5,以使得所述弯管卡入到卡槽51中,最后,再将侧面板5向下移动以下方底座3连接固定。
而对于另一侧的侧面板5则可以安装接线盒50,以方便电控板10与外部电源连线。
三、针对室内送风的改进设计。
如图9-图10所示,对于室内机2与室内之间进行空气循环流动,则相对应的,出风口202和进风口201需要与室内连通,以满足室内机2的进风和出风的要求。而为了满足室内机2高效地风循环要求并控制制造成本,则室内风机22包括电机221和两个风扇222,电机22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转轴,风扇222安装在对应的所述转轴上,室内风机22沿第二外壳200的长度方向布置。
通过在第二外壳200中配置单一的电机221,电机221的两端部分别配置有转轴来安装风扇222,电机221通电后,通过同时带动两个风扇222转动,以满足室内机2的气体流动换热的要求。
而由于采用单一的电机221来同时带动两个风扇222转动,在满足循环风量要求的前提下,一方面可以降低空调器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空调器的能耗。并且,由于无需在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分别配置风机,可以使得室内机2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以缩小空调器的整体体积。
而对于室内风机22的安装位置,为了使得室内机2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并方便进出风。则第二外壳200顶部的上盖板7上设置有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室内风机22位于出风口202的下方。
室内风机22布置在第二外壳200的最顶部,相对应的,室内换热器21则位于室内风机22的下方。
在某些实施例中,对于上盖板7上可以并排布置有两个出风口202,每个出风口202的下方设置有对应的风扇222。两个出风口202沿第二外壳200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同时,风扇222则位于对应的出风口202的下方。而两个出风口202之间的区域则可以用于安装电机221。
这样,既可以满足出风口202对应配置风扇222以有效地的驱动气流流动,又可以预留出电机221的安装位置,以方便安装固定电机221。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电机221的安装可靠性,则在上盖板7上设置有支撑梁71,支撑梁71位于两个出风口202之间;电机221固定安装在支撑梁71上。在上盖板7上设置支撑梁71,支撑梁71的结构强度更高,能够很好的满足吊挂安装电机221的要求。
其中,支撑梁71可以采用截面为U型或工字型的横梁,支撑梁71沿第二外壳200的宽度方向布置。支撑梁71可以焊接在上盖板7上,或者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在上盖板7上。而电机221的外壳则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梁71,这样,支撑梁71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满足电机221悬挂安装的要求。同时,由于支撑梁71固定在上盖板7上,在支撑梁71的支撑作用下,使得电机221能够更加平稳的运行,提高电机221的运转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对于采用V型结构的室内换热器21而言,上盖板7上还设置有两个挡风板72,两个挡风板72相对布置并沿第二外壳200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室内风机22位于两个挡风板72之间,挡风板72的上端部设置在上盖板7上,挡风板72的下端部抵靠在室内换热器21的对应边缘。
同时,对于采用两个子换热器211构成的室内换热器21,在室内换热器2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212,以通过连接板212将室内换热器21端部的V型缺口封堵住,使得出风腔体能够具有更好的气密性。
利用两个相对布置的挡风板72将室内风机22遮挡住,室内换热器21、两个挡风板72、两侧的侧面板5以及顶部的上盖板7之间便形成出风腔体。电机221通电启动后,风扇222转动以驱动空气流动,从进风口201引入的空气经由室内换热器21换热后进入到所述出风腔体中。
与此同时,对于进风口201引入的气体,则在第二外壳200中还形成有进风腔体。具体为,进风腔体可以由上盖板7、室内换热器21、前面板4和接水盘23围绕而成,和/或进风腔体还可以由上盖板7、室内换热器21、后面板6和接水盘23围绕而成。进风口201与进风腔体连通。
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则在挡风板72的下端部设置有弯折部721,弯折部721搭接在室内换热器21的对应边缘。挡风板72底部设置的弯折部721能够更好的与室内换热器21的边缘搭接配合,通常情况下,弯折部721的截面形状为Z字形结构。这样,使得弯折部721一方面能够从上方抵靠在室内换热器21的对应边缘,另一方面弯折部721还能够卡在室内换热器21的对应边缘。
同时,由于弯折部721与室内换热器21的边缘紧密的贴靠在一起,使得形成的所述出风腔体具有较好的气密封。以使得进风腔体中的空气经由室内换热器21充分换热后进入到出风腔体中,再由风扇222驱动从出风口202输出,提高了空气的换热效率。
在某些实施例中,上盖板7上还设置有出风围挡73,出风围挡73围绕在出风口202的外部,进风口201位于出风围挡73的外部。具体的,出风围挡73围绕在出风口202的外围,利用出风围挡73将出风口202与进风口201分隔开,使得进出风相互隔离互不影响。同时,在出风围挡73的间隔作用下,使得出风口202和进风口201能够比邻设置。
优选实施例中,进风口201围绕出风口202的外围布置;上盖板7上还设置有进风围挡74,进风围挡74围绕在进风口201的外部,且进风围挡74的高度尺寸小于出风围挡73的高度尺寸。进风围挡74外绕在出风围挡73的外围,使得进风口201夹在进风围挡74与出风围挡73之间。而通过配置进风围挡74和出风围挡73,更方便通过连接管与室内连通,实现空气循环流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换热模组,所述室外换热模组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
室内换热模组,所述室内换热模组包括接水盘、以及设置在所述接水盘上的室内换热器;
室内循环风模组,所述室内循环风模组包括风道、以及设置在所述风道中的室内风机,所述风道配置有出风口;
其中,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上,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模组上,所述室内风机用于驱动空气经由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板组件;所述面板组件包括:
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前侧;
两个侧面板,所述侧面板设置在所述底部的对应侧部;
后面板,所述后面板设置在所述底部的后侧;
其中,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侧面板之间并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室内换热模组和所述室内循环风模组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
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所述出风口;
两个挡风板,两个所述挡风板相对布置并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
其中,所述室内风机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并位于两个所述挡风板之间,所述挡风板的下端部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模组上,所述上盖板设置在所述前面板、所述后面板和两个所述侧面板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挡风板、两个所述侧面板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形成出风腔体,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腔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上还设置有进风口;所述上盖板、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体、和/或所述上盖板、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后面板之间形成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进风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出风围挡,所述出风围挡围绕在所述出风口的外部,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围挡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两个子换热器,两个所述子换热器相对布置并设置在所述接水盘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子换热器倾斜朝上延伸,两个所述子换热器形成V型结构;所述接水盘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V型槽,两个所述子换热器设置在所述V型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机支架,所述室外风机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上;其中,所述电机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支撑部;
所述室内换热模组包括托盘,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托盘上,所述托盘的后端部搭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上,所述托盘的前端部搭接在所述支撑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还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安装孔,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螺纹连接在所述托盘上。
CN202010104559.4A 2020-02-20 2020-02-20 空调 Pending CN1132804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4559.4A CN113280400A (zh) 2020-02-20 2020-02-20 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4559.4A CN113280400A (zh) 2020-02-20 2020-02-20 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0400A true CN113280400A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74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4559.4A Pending CN113280400A (zh) 2020-02-20 2020-02-20 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040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7239A (ja) * 1988-07-25 1990-02-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01272053A (ja) * 2000-03-27 2001-10-05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CN201327131Y (zh) * 2008-11-07 2009-10-14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基站一体化空调器
CN203771572U (zh) * 2014-03-07 2014-08-1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EP3076089A1 (fr) * 2015-04-01 2016-10-05 Zhendre Architecture de climatiseur mobile modulaire
CN208186635U (zh) * 2018-05-04 2018-12-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08687899U (zh) * 2018-07-27 2019-04-02 广东西屋康达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热泵型模块化空调机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7239A (ja) * 1988-07-25 1990-02-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01272053A (ja) * 2000-03-27 2001-10-05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CN201327131Y (zh) * 2008-11-07 2009-10-14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基站一体化空调器
CN203771572U (zh) * 2014-03-07 2014-08-1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EP3076089A1 (fr) * 2015-04-01 2016-10-05 Zhendre Architecture de climatiseur mobile modulaire
CN208186635U (zh) * 2018-05-04 2018-12-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08687899U (zh) * 2018-07-27 2019-04-02 广东西屋康达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热泵型模块化空调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56352B2 (en) Multiple discharge port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216557417U (zh) 一种一体化机柜空调
CN212179060U (zh) 空调器
CN212179049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8119941U (zh) 空调器
CN217303007U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组和空调器
CN211695167U (zh) 一体式空调
CN218495095U (zh) 风管式空调机
US20130025822A1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CN212179061U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113280400A (zh) 空调
KR100353776B1 (ko) 에어컨및에어컨용증발기모듈
CN113280405A (zh) 一体式空调
CN114110803A (zh) 一种一体化机柜空调
CN21849509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154491U (zh) 吊顶式室内机
CN218721883U (zh) 室内机
CN113007815A (zh) 空调
CN219917284U (zh) 空调器
CN219550701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8119901U (zh) 接水盘及空调室内机
CN213480400U (zh) 空调器
CN221923707U (zh) 风管机
CN217783826U (zh) 风机及空调室内机
CN221172423U (zh) 柜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