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4047A - 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74047A CN113274047A CN202110542182.5A CN202110542182A CN113274047A CN 113274047 A CN113274047 A CN 113274047A CN 202110542182 A CN202110542182 A CN 202110542182A CN 113274047 A CN113274047 A CN 1132740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
- plane
- space
- occlusion
- auxili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10000004373 mandibl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1154 skull bas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10000003254 palate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515 tooth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10000004283 incisor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10000002050 maxilla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990 cephalometric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06010000349 Acanthosi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613 ear cana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781 tooth socke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114 tooth apex Anatomy 0.000 claims 2
- 238000012916 structur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877 morpholog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847 j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625 sku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484 anatom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738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9 clinical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984 mast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7 mast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295 maxillary too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103 occipital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872 soft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346 tooth eru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ody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clinical applications
- A61B6/51—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ody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clinical applications for dentistr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211—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 A61B6/5217—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extracting a diagnostic or physiological parameter from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8—Testing, adjusting or calibrating thereof
- A61B6/582—Calibr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9/00—Dental auxiliary appliances
- A61C19/04—Measuring 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ntistry
- A61C19/05—Measuring 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ntistry for determining occlus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包括:设置颅面骨骼和牙齿的解剖标志点,并根据解剖标志点构建前颅底平面、眼耳平面、腭平面和咬合平面;根据解剖标志点和辅助线构建辅助测量标志点,并构建下颌平面;设置眼耳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并将前颅底平面在眼耳平面上的投影长设为固定值,对颅面结构的大小进行标准化矫正;根据标志点和测量平面构建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和下颌区域,并对上颌区域和下颌区域分别建立坐标系;根据坐标系确定上颌前牙、上颌磨牙、下颌前牙和下颌磨牙所对应的倾斜度、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并描述咬合空间上下颌区域的长度和相对位置关系。本发明能提高咬合空间的结构分析数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正畸、口腔修复、正颌外科以及人类学对颅面部进行头影测量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对颅面部拍摄的X光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是口腔正畸、正颌外科、口腔修复以及人类学常用的对颅面部软硬组织形态进行分析的方法。在头颅定位侧位片上描画出颅面部各解剖结构的轮廓,测量分析各结构的大小、形态、相对位置关系,反映颅面形态差异的性质、程度、机制,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依据。牙齿生长在颌骨上,上下颌骨之间的空间即为咬合空间,该空间为牙齿咬合的建立设定了基本框架。咬合空间的形态受到上下颌骨大小、形态以及两者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的影响。一个患者咬合空间的形态是否合理,有多大的可调节余地以及如何在特定的咬合空间里合理地安置每一颗牙齿是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和正颌外科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设计的重要依据。不幸的是,现有的头影测量方法虽然能够对咬合空间的形态和牙齿的位置进行很好的描述,能有效评价同一个体随时间发生的纵向变化,在评价咬合空间的形态是否合理、它与颅面其它结构是否协调、牙齿位置与咬合空间如何相互作用时,却难以给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牙颌颅面形态高度个性化,22块骨骼和32颗牙齿大小形态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它们在三维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更是错综复杂,现有的头影测量方法和测量指标在不同个体身上采集的数据缺乏稳定的共同参照,可比性较差,用于横向比较时系统误差很大,限制了我们总结临床经验和进行科学研究,致使目前我们仍然缺乏在治疗前指导治疗方向和进行咬合设计的有效的客观依据,很多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和进行咬合设计时,更多的是依靠主观的临床经验,认为头影测量的数据没有太大的价值。因此,如何标准化测量分析咬合空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解决现有在口腔正畸、正颌外科和口腔修复领域存在的对咬合空间的测量分析个体差异大、数据可用性不高的问题,能提高咬合空间的结构分析数据的有效性,从而增加数据的客观性、可比性和实用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包括:
设置颅面骨骼和牙齿的解剖标志点,并根据解剖标志点构建前颅底平面SN、眼耳平面FH、腭平面PP和咬合平面OP;
根据所述解剖标志点和辅助线构建辅助测量标志点,并构建下颌平面MP;
设置眼耳平面FH作为参考平面,并将前颅底平面SN在眼耳平面FH上的投影长设为固定值,对颅面结构的大小进行标准化矫正;
根据所述标志点和测量平面构建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和下颌区域,并对所述上颌区域和所述下颌区域分别建立坐标系;
根据所述坐标系确定上颌前牙、上颌磨牙、下颌前牙和下颌磨牙所对应的倾斜度、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并描述咬合空间上下颌区域的长度和相对位置关系。
优选的,所述解剖标志点包括:蝶鞍中心点S、鼻根点N、骨性外耳道上缘点Por、眶下点Or、翼上颌裂下缘点Ptm、前鼻棘点ANS、后鼻棘点PNS、上齿槽座点A、下齿槽座点B、颏前点Pog、颏下点Me、平均铰链轴点Ax、上切牙切缘点UI、上切牙根尖点UR、下切牙切缘点LI、下切牙根尖点LR、上颌第一恒磨牙咬合面中点UMOM、上颌第一恒磨牙根分叉点UMRF、下颌第一恒磨牙咬合面中点LMOM、下颌第一恒磨牙根分叉点LMRF。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解剖标志点和辅助线构建辅助测量标志点,包括:
将髁突后缘与颅底线的交点设置为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
过所述蝶鞍中心点S作所述眼耳平面FH的第一平行线,所述鼻根点N在所述第一平行线上的垂足作为第二辅助测量标志点N’;
过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作下颌升支后缘的切线,过所述颏下点Me作下颌角下缘的切线,两个切线的交点作为第三辅助测量标志点Go,Go-Me连线构成下颌平面MP;
过所述颏前点Pog作所述下颌平面MP的垂线,并将对应的垂足作为第四辅助测量标志点PO;
以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和所述第四辅助测量标志点PO的连线为底边,构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将所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作为第五辅助测量标志点GoR。
优选的,还包括:以前颅底平面SN在眼耳平面FH上的投影长SN’为基准,对线距测量值进行校正,将每一个体SN’设置为68mm,对整个头影图进行等比例缩放,增加不同个体头影图线距长度的可比性。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标志点和测量平面构建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和下颌区域,包括:
过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做所述眼耳平面FH的平行面Ar(Hor),将该平行面与所述下颌平面MP之间的区域确定为咬合空间,将该平行面与所述咬合平面OP之间确定为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咬合平面OP与所述下颌平面MP之间为咬合空间的下颌区域。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上颌区域和所述下颌区域分别建立坐标系包括:
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坐标系X轴与所述眼耳平面FH平行,Y轴与所述眼耳平面FH垂直,原点设置在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上;
咬合空间下颌区域的坐标系按如下方式建立:以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和所述第四辅助测量标志点PO的连线为底边,以所述第五辅助测量标志点GoR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并作为坐标系的原点,对应下颌体的直角边GoR-PO作为X轴,对应下颌升支的直角边Ar-GoR作为Y轴。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坐标系确定上颌前牙、上颌磨牙、下颌前牙和下颌磨牙所对应的倾斜度、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包括:
上颌切牙和磨牙的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由上切牙切缘点UI和上颌第一恒磨牙咬合面中点UMOM在坐标系中的坐标确定,上颌切牙和磨牙的倾斜度由其牙轴与上颌区域的X轴相交的后下夹角确定;
下颌切牙和磨牙的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由下切牙切缘点LI和下颌第一恒磨牙咬合面中点LMOM在坐标系中的坐标确定,下颌切牙和磨牙的倾斜度由其牙轴与下颌区域的X轴相交的后上夹角确定。
优选的,还包括:
以所述上齿槽座点A在上颌坐标系中X值来代表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的长度;
以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和所述第四辅助测量标志点PO的连线的长度代表咬合空间下颌区域的长度;
将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和所述第四辅助测量标志点PO的连线与所述眼耳平面FH的夹角作为下颌相对上颌的旋转角度;
过所述平均铰链轴点Ax作髁道斜度线,以确定下颌平移时铰链轴点移动的路径。
本发明提供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通过在不同个体间建立有稳定性的共同参考平面,通过几何学的简化和解析,对咬合空间上下颌部分的长度、相对位置关系和牙齿在咬合空间中的分布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标准化校正,从而增加了数据进行横向比较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为口腔医学总结临床经验和进行科学研究提供更有效的工具。能解决现有在口腔正畸、正颌外科和口腔修复领域存在的对咬合空间的测量分析个体差异大、数据可用性不高的问题,能提高咬合空间的结构分析数据的有效性,从而增加数据的客观性、可比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标志点和测量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咬合空间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咬合空间上颌部分坐标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咬合空间下颌部分坐标示意图;
图6~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咬合空间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针对当前口腔领域缺乏治疗前指导治疗方向和进行咬合设计的客观依据,更多的是依靠医生主观的临床经验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通过在不同个体间建立有稳定性的共同参考平面,通过几何学的简化和解析,对咬合空间上下颌部分的长度、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牙齿在咬合空间中的分布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标准化校正,从而增加了数据进行横向比较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为口腔医学总结临床经验和进行科学研究提供更有效的工具,解决现有在口腔正畸、正颌外科和口腔修复领域存在的对咬合空间的测量分析个体差异大、数据可用性不高的问题,能提高咬合空间的结构分析数据的有效性,从而增加数据的客观性、可比性和实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包括:
S1:设置颅面骨骼和牙齿的解剖标志点,并根据解剖标志点构建前颅底平面SN、眼耳平面FH、腭平面PP和咬合平面OP。
S2:根据所述解剖标志点和辅助线构建辅助测量标志点,并构建下颌平面MP。
S3:设置眼耳平面FH作为参考平面,并将前颅底平面SN在眼耳平面FH上的投影长设为固定值,对颅面结构的大小进行标准化矫正。
S4:根据所述标志点和测量平面构建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和下颌区域,并对所述上颌区域和所述下颌区域分别建立坐标系。
S5:根据所述坐标系确定上颌前牙、上颌磨牙、下颌前牙和下颌磨牙所对应的倾斜度、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并描述咬合空间上下颌区域的长度和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2所示,所述解剖标志点包括:蝶鞍中心点S、鼻根点N、骨性外耳道上缘点Por、眶下点Or、翼上颌裂下缘点Ptm、前鼻棘点ANS、后鼻棘点PNS、上齿槽座点A、下齿槽座点B、颏前点Pog、颏下点Me、平均铰链轴点Ax、上切牙切缘点UI、上切牙根尖点UR、下切牙切缘点LI、下切牙根尖点LR、上颌第一恒磨牙咬合面中点UMOM、上颌第一恒磨牙根分叉点UMRF、下颌第一恒磨牙咬合面中点LMOM、下颌第一恒磨牙根分叉点LMRF。
如图2所示,根据所述解剖标志点构建前颅底平面SN、眼耳平面FH即为Por-Or平面、腭平面PP即为ANS-PNS平面,咬合平面OP是均分上下颌切牙切缘连线和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咬合面中点连线的平面。
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解剖标志点和辅助线构建辅助测量标志点,包括:
将髁突后缘与颅底线的交点设置为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
过所述蝶鞍中心点S作所述眼耳平面FH的第一平行线,所述鼻根点N在所述第一平行线上的垂足作为第二辅助测量标志点N’。
过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作下颌升支后缘的切线,过所述颏下点Me作下颌角下缘的切线,两个切线的交点作为第三辅助测量标志点Go,Go-Me连线构成下颌平面MP;
过所述颏前点Pog作所述下颌平面MP的垂线,并将对应的垂足作为第四辅助测量标志点PO。
以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和所述第四辅助测量标志点PO的连线为底边,构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将所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作为第五辅助测量标志点GoR。
如图3所示,设置所述眼耳平面FH作为参考平面,以前颅底平面SN在眼耳平面FH上的投影长SN’为基准,对线距测量值进行校正,将每一个体SN’设置为68mm,对整个头影图进行等比例缩放,增加不同个体头影图线距长度的可比性。
在实际应用中,颅面部由多块骨骼组成,与口腔颌面部密切相关的是面中部与面下部,可以将它分成三个基本部分:颅底、上颌和下颌,它构成了面部的基本框架,支持着牙齿和软组织,是咀嚼器官正常行使功能的基础,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面部的轮廓和美观,是颌面美观和功能重建中必须要考虑的部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颅面部骨骼各组分的大小形态和相互位置关系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出生前,颅脑的发育已完成60%,而面部的发育只完成了30%。出生后,颅部最先发育成熟,6岁左右已完成90%左右,此后前颅底的变化很小;上下颌的发育从出生后一直延续到成年,上颌的发育早于下颌,下颌总的生长期比上颌更长,生长量比上颌大,所以出生后颅面部长宽高三个方向从上到下生长期逐渐延长,生长量逐渐增大。因此我们在分析和评价颅面形态的时候,应该在颅底设置固定参照。常用的参考平面包括眼耳平面FH和前颅底平面SN,FH平面个体差异小,但定点质量受X光片质量的影响,纵向观察比较时误差较大,SN平面可重复性更好,但它的倾斜度个体差异较大,不利于不同个体之间的比较。本方法旨在揭示不同骨面型的形态差异,以指导临床诊断分析,所以选择FH平面及其垂线作为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参考平面。前颅底在6岁左右发育基本完成,SN平面此后的变化很小,具有解剖上的稳定性,但SN平面的斜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利于不同个体间的比较。FH平面在不同个体间具有稳定性,都与地面基本平行,有利于不同个体间的比较,但生长变化时间长,而且因为解剖原因在头影测量图上不易确定起止点。用SN平面在FH平面上的投影长来校正线距长度,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将SN在FH平面上的投影长SN’取均值,可选择最接近的整数68cm,以此做为参照,将所有样本测量的线距值等比例缩或放,使得所有样本SN’均等于68cm。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不同个体之间骨骼组分大小对形态结构分析产生的影响。
所述根据所述标志点和测量平面构建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和下颌区域,包括:过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做所述眼耳平面FH的平行面Ar(Hor),将该平行面与所述下颌平面MP之间的区域确定为咬合空间,将该平行面与所述咬合平面OP之间确定为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咬合平面OP与所述下颌平面MP之间为咬合空间的下颌区域,如图3所示。
所述对所述上颌区域和所述下颌区域分别建立坐标系包括:
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坐标系X轴与所述眼耳平面FH平行,Y轴与所述眼耳平面FH垂直,原点设置在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上。
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坐标系确定上颌前牙和上颌磨牙所对应的倾斜度、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包括:上颌切牙和磨牙的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由上切牙切缘点UI和上颌第一恒磨牙咬合面中点UMOM在坐标系中的坐标确定,上颌切牙和磨牙的倾斜度由其牙轴与上颌区域的X轴相交的后下夹角确定。
具体地,如图4所示,角1为上颌前牙倾斜度,角2为上颌磨牙倾斜度,上颌前牙的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由UI(X,Y)表示,上颌磨牙的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由UMOM(X,Y)表示。
咬合空间下颌区域的坐标系按如下方式建立:以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和所述第四辅助测量标志点PO的连线为底边,以所述第五辅助测量标志点GoR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并作为坐标系的原点,对应下颌体的直角边GoR-PO作为X轴,对应下颌升支的直角边Ar-GoR作为Y轴。
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坐标系确定下颌前牙和下颌磨牙所对应的倾斜度、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包括:下颌切牙和磨牙的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由下切牙切缘点LI和下颌第一恒磨牙咬合面中点LMOM在坐标系中的坐标确定,下颌切牙和磨牙的倾斜度由其牙轴与下颌区域的X轴相交的后上夹角确定。
具体地,如图5所示,角3为下颌前牙倾斜度,角4为下颌磨牙倾斜度,下颌前牙的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由LI(X,Y)表示,下颌磨牙的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由LMOM(X,Y)表示。Ax代表平均铰链轴点,从Ax出发的线代表髁道,反映关节结节后斜面的斜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属于颅上颌复合体,它的位置和斜度与下颌无关,它是下颌平移时铰链轴点移动的路径。
该方法还包括:
S6:以所述上齿槽座点A在上颌坐标系中X值来代表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的长度;以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和所述第四辅助测量标志点PO的连线的长度代表咬合空间下颌区域的长度。
S7:将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和所述第四辅助测量标志点PO的连线与所述眼耳平面FH的夹角作为下颌相对上颌的旋转角度;过所述平均铰链轴点Ax作髁道斜度线,以确定下颌平移时铰链轴点移动的路径。
具体的,如图6所示,A点在上颌坐标系中的X值可用来代表咬合空间上颌部分的长度,ArPO线段的长度可用来代表咬合空间下颌部分的长度。角5表示下颌相对上颌的旋转角度(也是下颌坐标系相对于上颌坐标系的旋转角度),角6代表髁道斜度,下颌前移时铰链轴点Ax沿髁道向前下移动,下颌旋转时沿Ax发生前旋或后旋。
对颌面部的美观和功能重建而言,从临床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腭平面与下颌平面之间形成的咬合空间的形态以及牙齿在咬合空间中的位置。如图7所示,常用的咬合空间分析中,矢状向上经常用ANB角(角1)来反映上下颌基骨的长度是否协调,垂直向上经常用MP-FH(角2)来反映面下部的开张状态,借此评价在咬合空间里建立美观和功能相协调的咬合的难易程度;上颌的长度通常由A点和Ptm点在FH平面上的投影长来表示,上颌高度由A点到FH平面的垂距表示,下颌长度通常用下颌体长表示,下颌高度由升支长度表示;上颌牙齿在上颌骨上的萌出高度通常以PP平面为参考平面来测量,下颌牙齿在下颌骨上的萌出高度通常以MP平面为参考平面来测量;上颌前牙的牙轴倾斜度通常参考SN平面、FH平面或PP平面来测量,下颌前牙的牙轴倾斜度参考MP平面或FH平面来测量;上磨牙牙轴倾斜度参考PP平面测量,下磨牙牙轴倾斜度参考MP平面来测量;上颌磨牙在上颌骨上的矢状位置通常以OP平面为参考平面,测量磨牙与PNS或者Ptm在该平面上的垂足之间的距离(图上未显示),下颌磨牙在下颌骨上的矢状位置很少被讨论,上下前牙在各自基骨上的位置通常用切缘点到AB平面或APog平面的距离来表示。总的来看,这些指标使用的参考平面并不一致,而且除了FH平面以外,其它参考平面受到骨骼组分以及牙齿的大小比例、解剖形态和相对位置关系的影响,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而且因为没有校正不同个体之间大小的差异,使得以上的测量数据不管是线距值还是角度值横向比较的可比性都很差,数据很难用来分析和总结颅面形态变异的实质和发生机制。而通过本方法在进行了颅面大小的校正之后,在对颅面部解剖、生长发育和治疗影响的深入理解基础上,在上下颌分别设置了与解剖形态变异和上下颌相对位置关系不相关的、在不同个体间具有可比性的稳定的坐标系,使得上下颌大小、牙齿萌出高度、牙齿在基骨上的矢状向位置(用牙齿在各自坐标系中的X值来表示)和牙轴倾斜度(用牙轴与各自坐标系的X轴的交角来表示)在不同个体之间能够可靠地进行横向比较。上下颌独立的坐标系能够很好的反映下颌骨旋转角度的差异,跟下颌平面角相比,用ArPO与FH的夹角来反映下颌的旋转位置消除了下颌骨形态变异所导致的系统误差。
在实际应用中,模拟下颌相对于上颌发生的位置变化时,以真铰链轴点处进行模拟移动更接近实际情况,但真铰链轴点无法直接在头影图上确定。Ar点是常用的代表颞下颌关节所在区域的点,该点在头影图上可以可靠的定位,并且ArGo连线能够反映下颌升支的解剖形态,在单纯进行形态学比较时用Ar点来代表颞下颌关节更加准确和可靠。在进行治疗设计,需要调整上下颌关系时,可以用平均铰链轴点Ax模拟下颌的平移和旋转,协助判断治疗方向。如图8所示,将下颌在Ax点沿髁道前移1.5mm,再后旋5°,下颌到达虚线所示位置,实现上下颌新的位置关系和新的咬合空间形态,根据髁导(即髁道斜度)与咬合平面之间的需要遵守的功能原则确定OP的斜度,根据唇齿关系需要遵守的美观原则确定OP前端的位置,获得新咬合空间中OP合理的治疗目标位,观察上下颌牙齿相对于新咬合平面的位置关系,就可以明确判断正畸治疗时牙齿移动的方向或修复治疗时修复空间的大小和形态。
可见,本发明提供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通过在不同个体间有稳定性的共同参考平面,通过几何学的简化和解析,对咬合空间上下颌部分的长度、相对位置关系和牙齿在咬合空间中的分布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标准化校正,从而增加了数据进行横向比较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为口腔医学总结临床经验和进行科学研究提供更有效的工具。能解决现有在口腔正畸、正颌外科和口腔修复领域存在的对咬合空间的测量分析个体差异大、数据可用性不高的问题,能提高咬合空间的结构分析数据的有效性,从而增加数据的客观性、可比性和实用性。
以上依据图示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包括针对标本、图片、二维或三维核磁、CT影像的软硬组织形态结构分析,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颅面骨骼和牙齿的解剖标志点,并根据解剖标志点构建前颅底平面(SN)、眼耳平面(FH)、腭平面(PP)和咬合平面(OP);
根据所述解剖标志点和辅助线构建辅助测量标志点,并构建下颌平面(MP);
设置眼耳平面(FH)作为参考平面,并将前颅底平面(SN)在眼耳平面(FH)上的投影长设为固定值,对颅面结构的大小进行标准化矫正;
根据所述标志点和测量平面构建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和下颌区域,并对所述上颌区域和所述下颌区域分别建立坐标系;
根据所述坐标系确定上颌前牙、上颌磨牙、下颌前牙和下颌磨牙所对应的倾斜度、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并描述咬合空间上下颌区域的长度和相对位置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剖标志点包括:蝶鞍中心点(S)、鼻根点(N)、骨性外耳道上缘点(Por)、眶下点(Or)、翼上颌裂下缘点(Ptm)、前鼻棘点(ANS)、后鼻棘点(PNS)、上齿槽座点(A)、下齿槽座点(B)、颏前点(Pog)、颏下点(Me)、平均铰链轴点(Ax)、上切牙切缘点(UI)、上切牙根尖点(UR)、下切牙切缘点(LI)、下切牙根尖点(LR)、上颌第一恒磨牙咬合面中点(UMOM)、上颌第一恒磨牙根分叉点(UMRF)、下颌第一恒磨牙咬合面中点(LMOM)、下颌第一恒磨牙根分叉点(LMRF)。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解剖标志点和辅助线构建辅助测量标志点,包括:
将髁突后缘与颅底线的交点设置为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
过所述蝶鞍中心点(S)作所述眼耳平面(FH)的第一平行线,所述鼻根点(N)在所述第一平行线上的垂足作为第二辅助测量标志点(N’);
过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作下颌升支后缘的切线,过所述颏下点(Me)作下颌角下缘的切线,两个切线的交点作为第三辅助测量标志点(Go),Go-Me连线构成下颌平面(MP);
过所述颏前点(Pog)作所述下颌平面(MP)的垂线,并将对应的垂足作为第四辅助测量标志点(PO);
以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和所述第四辅助测量标志点(PO)的连线为底边,构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将所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作为第五辅助测量标志点(GoR)。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以前颅底平面(SN)在眼耳平面(FH)上的投影长SN’为基准,对线距测量值进行校正,将每一个体SN’设置为68mm,对整个头影图进行等比例缩放,增加不同个体头影图线距长度的可比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标志点和测量平面构建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和下颌区域,包括:
过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做所述眼耳平面(FH)的平行面(Ar(Hor)),将该平行面与所述下颌平面(MP)之间的区域确定为咬合空间,将该平行面与所述咬合平面(OP)之间确定为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咬合平面(OP)与所述下颌平面(MP)之间为咬合空间的下颌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上颌区域和所述下颌区域分别建立坐标系包括:
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坐标系X轴与所述眼耳平面(FH)平行,Y轴与所述眼耳平面(FH)垂直,原点设置在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上;
咬合空间下颌区域的坐标系按如下方式建立:以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和所述第四辅助测量标志点(PO)的连线为底边,以所述第五辅助测量标志点(GoR)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顶点,并作为坐标系的原点,对应下颌体的直角边GoR-PO作为X轴,对应下颌升支的直角边Ar-GoR作为Y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坐标系确定上颌前牙、上颌磨牙、下颌前牙和下颌磨牙所对应的倾斜度、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包括:
上颌切牙和磨牙的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由上切牙切缘点(UI)和上颌第一恒磨牙咬合面中点(UMOM)在坐标系中的坐标确定,上颌切牙和磨牙的倾斜度由其牙轴与上颌区域的X轴相交的后下夹角确定;
下颌切牙和磨牙的萌出高度和矢状向位置由下切牙切缘点(LI)和下颌第一恒磨牙咬合面中点(LMOM)在坐标系中的坐标确定,下颌切牙和磨牙的倾斜度由其牙轴与下颌区域的X轴相交的后上夹角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以所述上齿槽座点(A)在上颌坐标系中X值来代表咬合空间的上颌区域的长度;
以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和所述第四辅助测量标志点(PO)的连线的长度代表咬合空间下颌区域的长度;
将所述第一辅助测量标志点(Ar)和所述第四辅助测量标志点(PO)的连线与所述眼耳平面(FH)的夹角作为下颌相对上颌的旋转角度;
过所述平均铰链轴点(Ax)作髁道斜度线,以确定下颌平移时铰链轴点移动的路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42182.5A CN113274047B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42182.5A CN113274047B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74047A true CN113274047A (zh) | 2021-08-20 |
CN113274047B CN113274047B (zh) | 2022-11-11 |
Family
ID=77279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42182.5A Active CN113274047B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7404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649442A (zh) * | 2024-01-30 | 2024-03-05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利用平衡器官解剖标志构筑三维头影测量坐标系的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68944A (zh) * | 2008-04-23 | 2008-09-24 | 山东大学 | 一种测量髁状突旋转角度的方法 |
US20180085198A1 (en) * | 2013-05-21 | 2018-03-29 | Carestream Dental Technology Topco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r interaction in 3-d cephalometric analysis |
CN110115595A (zh) * | 2019-05-17 | 2019-08-13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一种正畸x线头影测量相对线距分析法 |
CN110169782A (zh) * | 2019-06-27 | 2019-08-27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一种颅面骨骼结构的头影测量方法 |
CN110326023A (zh) * | 2016-12-30 | 2019-10-11 | 锐珂牙科技术顶阔有限公司 | 用于头影测量分析的方法 |
CN112017275A (zh) * | 2020-08-26 | 2020-12-01 | 长春理工大学 | 一种面部正中矢状参考平面的辅助定位方法 |
-
2021
- 2021-05-18 CN CN202110542182.5A patent/CN1132740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68944A (zh) * | 2008-04-23 | 2008-09-24 | 山东大学 | 一种测量髁状突旋转角度的方法 |
US20180085198A1 (en) * | 2013-05-21 | 2018-03-29 | Carestream Dental Technology Topco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r interaction in 3-d cephalometric analysis |
CN110326023A (zh) * | 2016-12-30 | 2019-10-11 | 锐珂牙科技术顶阔有限公司 | 用于头影测量分析的方法 |
CN110115595A (zh) * | 2019-05-17 | 2019-08-13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一种正畸x线头影测量相对线距分析法 |
CN110169782A (zh) * | 2019-06-27 | 2019-08-27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一种颅面骨骼结构的头影测量方法 |
CN112017275A (zh) * | 2020-08-26 | 2020-12-01 | 长春理工大学 | 一种面部正中矢状参考平面的辅助定位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649442A (zh) * | 2024-01-30 | 2024-03-05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利用平衡器官解剖标志构筑三维头影测量坐标系的方法 |
CN117649442B (zh) * | 2024-01-30 | 2024-05-14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利用平衡器官解剖标志构筑三维头影测量坐标系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74047B (zh) | 2022-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51981B2 (en) | Dynamic virtual articulator for simulating occlusion of teeth | |
US11633265B2 (en) | Dynamic virtual articulator for simulating occlusion of teeth | |
CN110169782B (zh) | 一种颅面骨骼结构的头影测量方法 | |
Srivastava et al. | Facial asymmetry revisited: Part I-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ning | |
US11432919B2 (en) | Physical and virtual systems for recording and simulating dental motion having 3D curvilinear guided pathways and timing controls | |
CN106137414B (zh) | 确定目标牙列布局的方法和系统 | |
EP3641653B1 (en) | Method of recording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movement and geometry | |
CN111261287B (zh) | 一种种植方案设计方法及系统、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11089470A1 (en) |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flat or cup templates on transparent bases or integrated into software, suitable for arch design or construction | |
Erickson et al. | Analytic model surgery | |
CN113274047B (zh) | 一种标准化校正的咬合空间头影测量方法 | |
RU2697991C1 (ru) |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соотношения челюстей при изготовлении ортопедических конструкций, опирающихся на дентальные имплантаты, при полном отсутствии зубов | |
CN115813426A (zh) | 一种上颌中切牙矢状定位的头影测量方法 | |
RU2822015C1 (ru) | Способ цифрового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 базиса и прикусного валика на верхнюю челюсть с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м протетической плоскости | |
US20230225839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btaining hinge axis position and condyle guide inclination from a patient | |
CN115363795B (zh) | 虚拟牙合架构造及使用方法、虚拟牙合架 | |
RU2532358C1 (ru) |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угла наклона нижней челюст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носа гипсовых моделей в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 артикулятора | |
RU2658159C1 (ru) |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качества лечения пациентов с мезиальной окклюзией в сочетании с полным отсутствием зубов на верхней челюсти | |
KR20230109830A (ko) | 3차원 정상 치열 모형 생성 방법 | |
CN118799315A (zh) | 一种数字化三维头影测量系统的构建方法 | |
CN115553946A (zh) | 基于颌学的数字化排牙方法 | |
EA040446B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ротетической плоскости лица человека | |
CN115919486A (zh) | 一种简化可视化正畸治疗目标的方法 | |
Baird | Evaluation of a custom made anatomical guide for orthognathic surgery | |
JP2016097277A (ja) | 咬合2平面の決定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