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3092B - 阵列天线控制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阵列天线控制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3092B
CN113273092B CN201980088476.6A CN201980088476A CN113273092B CN 113273092 B CN113273092 B CN 113273092B CN 201980088476 A CN201980088476 A CN 201980088476A CN 113273092 B CN113273092 B CN 1132730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beamforming
antennas
units
indic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84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3092A (zh
Inventor
黄宝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73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3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3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30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天线控制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分别对应于天线阵列中的多个天线。控制器,用于在上述多个天线中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并产生指示信号,该指示信号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一个天线以及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一个天线的波束赋形参数。控制电路,用于接收上述指示信号,响应于上述指示信号控制上述至少一个天线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开启以及控制上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工作于上述波束赋形参数。该装置可以控制天线阵列中的天线开启以进行功耗控制,可以快速切换工作的天线状态。

Description

阵列天线控制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天线控制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多天线系统是指发送方或者收发双方都采用多根天线进行发送或者接收的系统。多天线技术是指利用多天线系统提供的空间信道特性,在不同的工作场景下,通过适当的发射信号形式和接收机设计,实现更好的空间信道利用,从而提高系统容量或增加传输可靠性。多天线技术可以在不增加总发射功率的同时,实现多种不同类别的传输增益。
收发天线会连接射频通道,该射频通道中包括多种射频器件,使得射频通道的能耗较大。即使在不发送数据的情况下,维持射频通道中射频器件在正常工作状态的静态功耗仍需要不小的功耗开销。而在多天线系统中,由于射频通道数量的增加,射频通道带来的功耗也相应增加,进而增加了基站的整体功耗。因此,如何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多天线系统中的功耗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可以关闭部分天线的工作,具体可以控制天线阵列中部分天线开启来实现,从而未被开启的天线被关闭,以实现功耗控制。随着应用需求的发展,被开启的天线数量是可以实时调整,即切换的。但是,当一个天线从关闭切换到开启状态时,如何控制该天线快速响应并工作于合适的工作状态就成为一个问题。特别是对于具有大量天线的天线阵列的场景,如果需要实时控制多个天线,例如实时频繁切换需开启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并调整这些天线的工作状态,此问题更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天线控制装置和方法,用于在实现功耗控制的前提下快速切换天线工作状态。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天线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分别对应于天线阵列中的多个天线;控制器,用于在上述多个天线中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并产生指示信号,该指示信号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一个天线以及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一个天线的波束赋形参数;控制电路,用于接收上述指示信号,响应于上述指示信号控制上述至少一个天线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开启以及控制上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工作于上述波束赋形参数。
在上述装置中,一方面,可以控制天线阵列中的天线开启,未被开启的天线则是关闭的,实现功耗控制。另一方面,控制器通过指示信号同时指示需要开启的天线以及波束赋形参数,即通过指示信号同时实现对波束赋形以及对天线开启操作的控制,从而快速切换工作的天线的状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指示信号包括索引,上述控制电路还用于获取与该述索引对应的目标码本中的波束赋形参数和上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在该方式中,通过指示信号中所包括的索引同时指示需要开启的天线以及波束赋形参数,能够节省指令开销。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指示信号包括索引和控制信号,上述控制电路还用于获取与该索引对应的目标码本中的波束赋形参数以及根据该控制信号确定上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在该方式中,通过指示信号中的索引指示码本,通过指示信号中的控制信号指示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可以降低控制电路解析指示信号的复杂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中每个波束赋形单元包括移相器,上述波束赋形参数包括所述移相器的相位值。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中的每个波束赋形单元还包括增益单元,上述波束成形参数还包括所述增益单元的增益值。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控制电路和上述多个波束赋形单元位于射频装置中,上述控制器位于基带处理单元中。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装置还包括:位于上述射频装置中的上述多个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控制器,还用于确定目标发射功率,并根据该目标发射功率确定上述至少一个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还包括:接收机,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上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上述指示信息确定上述目标发射功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控制器还用于确定目标接收功率,并根据该目标接收功率确定至少一个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装置可以为发射机或接收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天线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多个天线中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并产生指示信号,该指示信号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一个天线以及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一个天线的波束赋形参数,该多个天线分别对应于多个波束赋形单元;根据上述指示信号,控制上述至少一个天线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开启以及控制上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工作于上述波束赋形参数。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指示信号包括索引;上述产生指示信号之前,还包括:获取与上述索引对应的目标码本中的上述波束赋形参数和上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指示信号包括索引和控制信号;上述产生指示信号之前,还包括:获取与所述索引对应的目标码本中的上述波束赋形参数以及根据上述控制信号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中每个波束赋形单元包括移相器,上述波束赋形参数包括移相器的相位值。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中的每个波束赋形单元还包括增益单元,上述波束成形参数还包括增益单元的增益值。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在多个天线中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包括:确定目标发射功率;根据上述目标发射功率确定上述至少一个天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确定目标发射功率,包括: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根据上述指示信息确定上述目标发射功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在多个天线中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包括:确定目标接收功率;根据上述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天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所述无线接收网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阵列天线控制装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阵列天线控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使用模拟波束赋形的发射机及接收机示例图;
图3(a)和图3(b)为使用数字波束赋形的发射机及接收机示例图;
图4(a)和图4(b)为使用全连接混合波束赋形的发射机及接收机示例图;
图5(a)和图5(b)为使用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的发射机及接收机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天线控制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天线控制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天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110、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30和终端设备140)。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无线接入网设备120相连,无线接入网设备120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110连接。核心网设备110与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110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120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110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120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1只是示意图,该移动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例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等,在图1中未画出。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110、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核心网(core network,CN)设备110在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为不同的设备。例如,在3G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为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的服务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和/或GPRS的网关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为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和/或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在5G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为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或者,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或者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
无线接入网设备120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网络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节点基站(nodebase station,NB)、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演进型(evolutional)NB(eNB或eNodeB)、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5G移动通信系统或新一代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者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接入网设备或车载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120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5G和NR可以等同。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接入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UE终端、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等。
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上述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设备120或者终端设备中,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移动终端可以支持多天线技术。在该无线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中,包括发射信号的发射机以及接收信号的接收机,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无线接入网设备或者终端设备通过波束赋形发送信号以及接收信号。波束赋形是指根据信道特征,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激励,使天线波束方向图形状变为指定的波束形状,从而达到扩大覆盖、提高系统容量、降低干扰的目的。波束赋形技术可以包括模拟波束赋形、数字波束赋形以及混合波束赋形,混合波束赋形可以包括全连接混合波束赋形和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
图2-图5分别为使用上述各种波束赋形技术的发射机及接收机的示例。在发射机及接收机中,分别包括基带处理单元以及射频装置。其中,射频装置可以包括天线阵列。基带处理单元用于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天线阵列用于进行模拟信号处理。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天线阵列不仅包括天线或阵列天线,也包括射频部件,是一种广义上的与天线有关的收发设备。基于不同的波束赋形技术,基带处理单元中所包括的部件以及天线阵列中所包括的部件可能存在差异。以下分别说明。
图2(a)为使用模拟波束赋形的发射机示例图,模拟波束赋形对天线阵列的控制通过模拟域实现。如图2(a)所示,在发射机中,基带处理单元中包括基带数字处理器,基带数字处理器能够产生数字信号。天线阵列中包括射频发射链路(RF Tx Chain)、功分器、多个发射单元以及与多个发射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天线。基带数字处理器输出的数字信号经由射频发射链路进行数模转换和上变频等处理,得到的射频信号由功分器进行分路,并由发射单元对每路信号进行波束赋形,波束赋形后的信号由发射单元所连接的天线发送。
图2(b)为使用模拟波束赋形的接收机示例图,如图2(b)所示,在接收机中,天线阵列包括多个天线、与多个天线一一对应的多个接收单元、合路器以及射频接收链路。基带处理单元中包括基带数字处理器。接收单元执行波束赋形以从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中选择所需的射频信号,多路射频信号经合路器进行合路,合路后的信号由射频接收链路进行下变频和模数转换等处理得到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由基带数字处理器进行后续数字处理。以上射频链路除了执行上变频或下变频,也可以包括信号放大功能,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图3(a)为使用数字波束赋形的发射机示例图,数字波束赋形对天线阵列的控制在数字域实现。如图3(a)所示,在发射机中,基带处理单元包括基带数字处理器、多个移相器(图3发射机中基带数字处理器后圆加斜箭头的图标)以及与多个移相器一一对应的多个数字上变频器(digital up converter,DUC)。天线阵列包括与多个DUC一一对应的多个数模转换器(digital analog converter,DAC)、多个射频发射链路、多个发射单元以及多个天线。基带数字处理器输出的多路数字信号经分别经由多个移相器和对应DUC进行相位调整和上变频处理,多路上变频之后的信号由天线阵列的DAC进行数模转换,多路转换后得到的模拟信号经由射频发射链路进行进一步上变频得到多路射频信号,每路射频信号至对应发射单元中进行波束赋形,波束赋形后的信号由发射单元所连接的天线发送。
图3(b)为使用数字波束赋形的接收机示例图,如图3(b)所示,在接收机中,天线阵列包括多个天线、与多个天线一一对应的多个接收单元、射频接收链路以及模数转换器(analog digital converter,ADC)。基带处理单元中包括与ADC一一对应的多个数字下变频器(digital down converter,DDC)、移相器以及基带数字处理器。每个接收单元执行波束赋形以从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中选择所需的射频信号,每路射频信号被对应的射频接收链路下变频得到模拟信号,该模拟信号至ADC进行模数转换,转换后的数字信号由DDC以及移相器进行进一步下变频和相位调整以得到调整后的数字信号,这多路数字信号由基带数字处理器进行后续数字处理。以上射频链路除了执行上变频或下变频,也可以包括信号放大功能,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图4(a)为使用全连接混合波束赋形的发射机示例图,如图4(a)所示,基带处理单元包括基带处理器、多个移相器以及与多个移相器一一对应的多个DUC。天线阵列包括与多个DUC一一对应的多个DAC、射频发射链路、和功分器。每个功分器连接多个发射单元。天线阵列中的多个发射单元通过合路器(图4(a)中圆内包含加号的图标)合路至一个天线,以使得天线阵列中的每个射频发射链路与多个天线连接。该发射机中基带处理单元与上述图3中发射机的基带处理单元相同,不再赘述。天线阵列中DAC对DUC输出的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得到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经由射频发射链路做上变频以及由功分器进行分路后到达多个发射单元,每个发射单元对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后得到的结果,与对应的另一发射单元波束赋形结果合路得到合路信号,该合路信号由合路器对应的天线发送。
图4(b)为使用全连接混合波束赋形的接收机示例图,如图4(b)所示,基带处理单元包括基带处理器、多个移相器以及与多个移相器一一对应的多个DDC。天线阵列包括与多个DDC一一对应的多个ADC、射频接收链路、和合路器。每个合路器连接多个接收单元。天线阵列还包括多个天线,每个天线通过分路器(图4(b)中圆内包含D的图标)将天线接收的信号分路至多个接收单元。每个接收单元执行波束赋形以从接收的分路信号中选择所需的射频信号,多路射频信号经合路器进行合路后得到待处理信号,待处理信号经由射频接收链路下变频并经由ADC进行模数转化以得到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发送至基带处理单元进行处理。该接收机中基带处理单元与上述图3中接收机的基带处理单元相同,不再赘述。对图4(a)和图4(b)而言,上射频链路除了执行上变频或下变频,也可以包括信号放大功能,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图5(a)为使用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的发射机示例图,如图5(a)所示,基带处理单元包括基带数字处理器、多个移相器以及与多个移相器一一对应的多个DUC。天线阵列包括多个天线子阵列,每个天线子阵列中包括DAC、射频发射链路、功分器、多个发射单元以及与多个发射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天线。该发射机中基带处理单元与上述图3中发射机的基带处理单元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基带处理单元内的多个移相器和多个DUC形成多组器件,每组器件包括了串联的一个移相器和一个DUC。每组器件对应一个天线子阵列,并向该天线子阵列输出该组器件处理后的数字信号。在每个天线子阵列中,DAC对DUC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得到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经由射频发射链路做上变频得到射频信号,以及射频信号被功分器进行分路后到达多个发射单元,各发射单元对接收的一路射频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并由对应的天线发出。各个天线子阵列的信号处理可以被独立执行控制。
图5(b)为使用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的接收机示例图,如图5(b)所示,基带处理单元包括基带数字处理器、多个移相器以及与多个移相器一一对应的多个DUC。天线阵列包括多个天线子阵列,每个天线子阵列中包括ADC、射频接收链路、合路器、多个接收单元以及与多个接收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天线。该接收机中基带处理单元与上述图3中接收机的基带处理单元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基带处理单元内的多个移相器和多个DDC形成多组器件,每组器件包括了串联的一个DDC和一个移相器。每组器件对应一个天线子阵列,并接收该天线子阵列输出的数字信号。在每个天线子阵列中,接收单元执行波束赋形以从天线接收的信号中选择所需的射频信号,射频信号经合路器进行合路后得到一射频信号,该射频信号经由射频接收链路下变频处理并由ADC进行模数转化得到数字信号,数字信号被发送至基带处理单元进行进一步数字处理。各个天线子阵列的信号处理可以被独立执行控制。对图5(a)和图5(b)而言,上射频链路除了执行上变频或下变频,也可以包括信号放大功能,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应理解,上述的使用各种波束赋形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仅是几种示例,在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中,发射机的天线和接收机的天线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也可能是合二为一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别通过码本(CodeBook)指示波束赋形参数,发射机的码本和接收机的码本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也可能是合二为一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使用上述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例的任意一种波束赋形的发射机和/或接收机中。为便于描述,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以发射机和接收机使用混合波束赋形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天线控制装置的模块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发射机,例如,该装置可以为发射机,或者可以为发射机的一部分。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多个波束赋形单元601、控制器602以及控制电路603。其中,每个波束赋形单元601均与控制电路603连接,并且,控制电路603与控制器602连接。可选的,控制器602可以指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基带数字处理器,或者,也可以指基带数字处理器中的控制器件。因此控制器602包括在基带处理单元中。可选的,波束赋形单元601可以指之前实施例中提到的发射单元。需理解,本实施例以及其他实施例中提到的“连接”一词是广义上的通信连接或电性连接。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6,除波束赋形单元601、控制器602以及控制电路603外,参考图5(a),上述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移相器、DUC、DAC、射频发射链路、功分器以及多个天线,具体功能描述可参照之前的介绍。上述多个波束赋形单元601,分别对应于天线阵列中的多个天线。
图6以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为例,可以包括多个天线子阵列,每个天线子阵列中分别包括多个波束赋形单元601,波束赋形单元601与天线一一对应。应理解,如果上述装置使用其他的波束赋形方式,则波束赋形单元601与天线的对应关系还可能是一对多或多对多。
另外,控制电路60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以图6所示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为例,一种示例中,控制电路60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如图6中所示例),该一个控制电路603控制所有天线子阵列中各波束赋形单元601。另一种示例中,控制电路60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图中未示出),每个控制电路603控制一个天线子阵列中的各波束赋形单元601,或者控制部分天线子阵列中的各波束赋形单元601。
可选的,按照前文所划分的,发射机中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装置,基于此,上述多个波束赋形单元601以及控制电路603可以位于射频装置中,该射频装置可包括或等同于之前提到的天线阵列,上述控制器602可以位于基带处理单元中。移相器和DUC也位于基带处理单元中。另外,继续参照图6,DAC、射频发射链路、功分器以及多个天线也位于射频装置中。
在上述装置中,控制器602用于在多个波束赋形单元601所对应的多个天线中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并产生指示信号,该指示信号是阵列天线的工作状态参数配置状态的索引,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一个天线,以及,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一个天线的波束赋形参数和天线开关。一种可选方式中,由于多个天线子阵列可被独立控制,如果发射机中包括如图6所示的多个天线子阵列,则控制器602所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可以是一个天线子阵列中的天线,或者,也可以是不同天线子阵列中的天线。控制器602在多个波束赋形单元601所对应的多个天线中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的过程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详细说明。
在上述装置中,控制电路603用于接收上述的指示信号,响应于上述指示信号控制上述至少一个天线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601开启以及控制上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601工作于上述波束赋形参数。值得说明的是,如果如图6中所示例的,天线阵列中包括一个控制电路603,则控制器602通过向该一个控制电路603发送指示信号,由该控制电路603控制一个或多个天线子阵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601开启以及控制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601工作于控制器所指示的波束赋形参数。如果天线阵列中包括多个控制电路603,则控制器602可以分别向每个控制电路603发送指示信号,由各控制电路603控制一个或多个天线子阵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601开启以及控制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601工作于控制器所指示的波束赋形参数。可选地,每个天线子阵列中都包括一个控制电路603,本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602确定需要开启某个天线,具体可以指需要开启该天线对应的波束赋形单元601,当波束赋形单元601开启后,驱动相应控制天线工作。上述指示信号由控制器602发送到控制电路603后,控制电路603根据指示信号,向需要开启的天线对应的波束赋形单元601发送开启指令,以控制波束赋形单元601开启。同时,控制电路603根据指示信号,向需要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601指示波束赋形参数,波束赋形单元601在开启之后,按照控制电路603所指示的波束赋形参数进行波束赋形。
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波束赋形参数可以通过码本表示,控制电路603上可以保存或内置有多个码本,控制器602在上述指示信号中可以携带码本的索引,控制电路603接收到指示信号后,可以根据索引,得到该码本,并指示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601按照码本所表示的波束赋形参数进行波束赋形。码本可以包括指示波束赋形参数的多个指示位或指示码,本实施例对于码本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可以控制天线阵列中的天线开启,未被开启的天线则是被关闭的,实现功耗控制。另一方面,控制器602通过指示信号同时指示需要开启的天线以及波束赋形参数,即通过指示信号同时实现对波束赋形以及对天线开启操作的控制,从而快速切换工作的天线的状态,使得该天线能够在被开启后快速以所述波束赋形参数工作。可以理解,被控制的天线,即被指示是否开启的天线可以是阵列天线中的全部或部分天线。需要开启的天线则可以是被控制天线的全部或部分天线,本实施例对此不限定。可选的,控制器602发送的上述指示信号可以使用下述两种可选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指示信号可以包括索引。该索引对应一个目标码本,同时,该索引还对应一个或多个需要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601。以下通过一个示例对上述可选方式进行说明。下述表1为索引与码本以及需要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601的对应关系的示例,如表1,每个索引分别对应一个码本以及波束赋形单元控制信息。假设天线阵列中共包括4个波束赋形单元601,波束赋形单元控制信息中,1表示开启对应的一个波束赋形单元601,0表示不开启对应的波束赋形单元601。另外,波束赋形单元控制信息中,最右侧的一位对应于天线阵列中的第一个天线,依次类推。
表1
Figure GPA0000307555890000101
Figure GPA0000307555890000111
以上述索引0为例,索引0对应于索引为0的码本,控制电路603接收到索引后,根据索引可以获取到对应的码本的波束赋形参数,同时,索引0对应的波束赋形单元控制信息为1111,表示需要开启全部的4个波束赋形单元601,控制电路603接收到索引后,根据索引,控制全部的4个波束赋形单元601开启或者关闭,并控制波束赋形单元601按照码本所指示的波束赋形参数工作。如果原来的工作天线与以上指示信号所指示的当前工作天线不同,则以上该指示信号可以同时实现天线开启指示和波束赋形参数指示两种操作,有助于实现快速天线切换。
再以上述索引3为例,索引3对应于CookBook3,控制电路603接收到索引后,根据索引可以获取到CookBook3参数,,索引3对应的波束赋形单元控制信息为0011,表示需要开启第一个和第二个波束赋形单元601,控制电路603接收到索引后,根据索引,控制第一个波束赋形单元601和第二个波束赋形单元601开启,并控制两个波束赋形单元601按照码本所指示的波束赋形参数工作。
第二种可选方式中,上述指示信号可以包括索引和控制信号。索引对应一个目标码本。该控制信号用于指示上述需要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601。虽然索引和控制信号在本可选方式中提供的指示信号中不是一个信号,但是被同时携带在指示信号中提供给控制电路603,仍然可以达到与第一种可选方式类似的效果,即同时实现天线开启指示和波束赋形参数指示两种操作,有助于实现快速天线切换。
在该可选方式中,上述指示信号具体可以包括两个信号,一个信号用于发送上述与一个目标码本对应的所述索引,另一个信号为上述控制信号。下述表2为该第二种可选方式的示例。如表2所示,每个索引对应于一个码本,控制电路603基于索引获取到码本。同时,控制电路603基于控制信号,控制波束赋形单元601开启或关闭。
表2
索引 控制信号 备注
0 1111 开启4个波束赋形单元
1 1111 开启4个波束赋形单元
2 0011 开启2个波束赋形单元
3 0011 开启2个波束赋形单元
4 0110 开启2个波束赋形单元
5 1100 开启2个波束赋形单元
6 0001 开启1个波束赋形单元
应理解,控制器602同时发送索引以及上述控制信号。相应的,控制电路603可以同时接收到该两个信号。进而,控制电路603基于该索引,获取与该索引对应的码本。同时,控制电路603根据上述控制信号,获取到需要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并控制波束赋形单元按照码本所指示的波束赋形参数工作。
需理解,在以上实施例中,多个码本被内置于控制电路603,该控制电路603内包括了多个码本的内容信息,并能够基于索引执行查找操作,从而得到与索引对应的一个码本。需理解,以上多个码本的内容信息和查找功能逻辑可以数字或模拟电路的形式内置于控制电路603中,使得控制电路603实现基于硬件的查找操作。可选的,前述的每个波束赋形单元601中,由控制器602控制的内部电路可以为如下任意一种结构。
第一种可选方式中,波束赋形单元601中包括移相器。控制电路603根据指示信号,开启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601。同时,控制电路603根据控制器602的指示信号所指示的波束赋形参数,控制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601的移相器进行相位调整。因此,波束赋形参数具体可以包括移相器的相位值。
第二种可选方式中,波束赋形单元601中包括移相器和增益单元。控制电路603根据指示信号,开启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601。同时,控制电路603根据控制器602的指示信号所指示的波束赋形参数,控制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601的移相器进行相位调整,以及控制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601的增益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因此,波束赋形参数可以包括移相器的相位值以及增益单元的增益值。
以下详细说明前述的控制器602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的过程。控制器602需要确定开启的天线数量以及具体开启的天线。应理解,开启的天线是指开启天线对应的波束赋形单元601。对于发射机而言,发射机增益需要满足信道损耗的要求,信道损耗的要求可以通过发射机的发射功率来体现,因此,发射机增益需要满足发射功率。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发射机增益需要满足的发射功率称为目标发射功率。因此,控制器602还用于确定该目标发射功率,并根据目标发射功率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假设以发射机位于终端设备内为例,对于发射机,目标发射功率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进行指示。其中,上述网络设备可以指上述图1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可选的,可以由终端设备中接收机从网络设备接收所述指示信息。在该方式中,可以由网络设备直接指示发射机的目标发射功率,或者,还可以由网络设备指示目标发射功率的修正值,发射机根据修正值以及当前的发射功率,对当前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发射功率。
在另一种可选方式中,对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目标发射功率可以根据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小区覆盖半径、终端设备位置等确定。可选的,当发射机增益与目标发射功率的差异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可以认为发射机增益满足目标发射功率。在发射机中,发射机增益包括发射机射频链路增益和发射机阵列天线增益。以图6所示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的发射机为例,发射机射频链路增益主要由射频发射链路产生,发射机阵列天线增益主要由波束赋形单元601和阵列天线产生。发射机增益需要满足达到目标发射功率(具体可以指在目标发射功率一定误差范围内)。在满足发射机增益条件下,首先使用除阵列天线增益以外的射频链路增益来达到增益要求,尽量减小阵列天线的阵列天线增益。因此,可以尽量减少开启的天线数量。在某一个固定的射频链路增益下(例如当射频链路增益达到上限时,也就是射频链路的信号放大倍数最大),发射机增益可以由开启的天线数量决定,因此,开启的天线数量与发射机增益具有特定的对应关系。如下表3为开启的天线数量与发射机增益的对应关系示例。如下述表3所示,一个开启的天线数量分别对应一个发射机增益。
表3
开启的天线数量 发射机增益
1 G1
2 G2
4 G4
8 G8
16 G16
…… ……
可选的,每种开启的天线数量所对应的发射机增益预先通过校准方式得到。一种示例性的校准方式为:将被校准的发射机放置在一个微波暗室中,通过扫描控制器控制天线阵列的波束扫描,并通过网络分析仪测量阵列天线增益。具体的,可以首先设置射频链路(Rf Tx Chain)的增益,作为示例,该增益可以设置为射频链路(Rf Tx Chain)的最大增益;开启一个波束赋形单元,并测量阵列天线增益。进而开启两个波束赋形单元,并测量阵列天线增益。以此类推,指示开启所有的波束赋形单元,并测量阵列天线增益。当校准完成后,可以得到如上述表3所示例的开启的天线数量与发射机增益的对应关系。若射频链路(Rf TxChain)的增益设置非其最大增益,和最大增益相差X dB,则将校准得到发射机增益加上XdB作为结果。当控制器602确定出目标发射功率后,可以根据开启的天线数量与发射机增益的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假设发射机的开启的天线数量与发射机增益的对应关系为上述表3所示的对应关系,则控制器602可以首先从表3中确定出与目标发射功率的差异小于阈值的发射机增益,进而,选择该发射机增益对应的天线数量作为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
可选的,对于发射机,可以首先使用除阵列天线增益以外的射频链路(Rf TxChain)增益来达到发射机增益要求,以尽量减小阵列天线的阵列天线增益。在射频链路(RfTx Chain)增益用尽之后,再根据发射机增益的需要,通过增加阵列天线增益满足发射机增益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首先使用射频链路(Rf Tx Chain)增益,尽量减小阵列天线增益是假设射频链路(Rf Tx Chain)在不同增益下功耗差异不大,系统功耗主要变化取决于天线单元的数量而言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射频链路(Rf Tx Chain)增益用得越多,阵列天线增益用得越少,系统功耗越省,但是否先用尽射频链路(Rf Tx Chain)增益,并不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与否的必要条件。另外,如果射频链路(Rf Tx Chain)增益增加导致的功耗增加超过阵列天线增益增加带来的功耗时,也可以首先增加阵列天线增益。
当控制器602确定出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后,可选的,可以结合波束方向,确定需要开启的天线以及波束赋形参数。可选的,如果发射机的天线均为全向天线,且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为1,则控制器602可以从天线阵列的天线中随机选择一个天线,将选择的一个天线作为需要开启的天线,并根据波束方向确定码本。如果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为1且发射机的天线包括非全向天线,或者,若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大于1,则根据波束方向,从天线阵列的天线中选择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的天线,并确定码本。控制器602做出决定后,通过前述实施例提到的指示信号指示控制电路603开始控制。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天线控制装置的模块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接收机,例如,该装置可以为接收机,或者可以为接收机的一部分。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多个波束赋形单元701、控制器702以及控制电路703。其中,每个波束赋形单元701均与控制电路703连接,并且,控制电路703与控制器702连接。可选的,控制器702可以指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基带数字处理器,或者,也可以指基带数字处理器中的器件。因此控制器702包括在基带处理单元中。可选的,波束赋形单元701可以指之前实施例中提到的接收单元。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7,除波束赋形单元701、控制器702以及控制电路703外,参考图5(b),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移相器、DDC、ADC、射频接收链路、合路器以及多个天线,具体功能描述可参照之前的介绍。上述多个波束赋形单元701,分别对应于天线阵列中的多个天线。
图7以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为例,可以包括多个天线子阵列,每个天线子阵列中分别包括多个波束赋形单元701,波束赋形单元701与天线一一对应。应理解,如果上述装置使用其他的波束赋形方式,则波束赋形单元701与天线的对应关系还可能是一对多或多对多。
另外,控制电路70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以图7所示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为例,一种示例中,控制电路70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如图7中所示例),该一个控制电路703控制所有天线子阵列中各波束赋形单元701。另一种示例中,控制电路70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图中未示出),每个控制电路703控制一个天线子阵列中的各波束赋形单元701,或者控制部分天线子阵列中的各波束赋形单元601。
可选的,按照前文所划分的,接收机中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装置,基于此,上述多个波束赋形单元701以及控制电路703可以位于射频装置中,该射频装置可包括或等同于之前提到的天线阵列。上述控制器702可以位于基带处理单元中。DDC和移相器也位于基带处理单元中。另外,继续参照图7,ADC、射频接收链路、合路器以及多个天线也位于射频装置中。
在上述装置中,控制器702位于基带处理单元中,用于在多个波束赋形单元701所对应的多个天线中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并产生指示信号,该指示信号是阵列天线的工作状态参数配置状态的索引,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一个天线,以及,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一个天线的波束赋形参数和天线开关。一种可选方式中,由于多个天线子阵列可被独立控制,如果接收机中包括如图7所示的多个天线子阵列,则控制器702所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可以是一个天线子阵列中的天线,或者,也可以是不同天线子阵列中的天线。控制器702在多个波束赋形单元701所对应的多个天线中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的过程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详细说明。
在上述装置中,控制电路703用于接收上述的指示信号,响应于上述指示信号控制上述至少一个天线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701开启以及控制上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701工作于上述波束赋形参数。值得说明的是,如果如图7中所示例的,天线阵列中包括一个控制电路703,则控制器702通过向该一个控制电路703发送指示信号,由该控制电路703控制一个或多个天线子阵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701开启以及控制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701工作于控制器所指示的波束赋形参数。如果天线阵列中包括多个控制电路703,则控制器702可以分别向每个控制电路703发送指示信号,由各控制电路703控制一个或多个天线子阵列中的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701开启以及控制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701工作于控制器所指示的波束赋形参数。可选地,每个天线子阵列中都包括一个控制电路703,本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702确定需要开启某个天线,具体可以指需要开启该天线对应的波束赋形单元701,当波束赋形单元701开启后,驱动相应控制天线工作。上述指示信号由控制器702发送到控制电路703后,控制电路703根据指示信号,向需要开启的天线对应的波束赋形单元701发送开启指令,以控制波束赋形单元701开启。同时,控制电路703根据指示信号,向需要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701指示波束赋形参数,波束赋形单元701在开启之后,按照控制电路703所指示的波束赋形参数进行波束赋形。
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波束赋形参数可以通过码本表示,具体参照图6对应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展开。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可以控制天线阵列中的天线开启,其他未开启的天线被关闭,从而实现功耗控制。另一方面,控制器702通过指示信号同时指示需要开启的天线以及波束赋形参数,即通过指示信号同时实现对信号接收处理以及对天线开启操作的控制,从而快速切换工作的天线的状态,使得该天线快速以所述波束赋形参数工作。
可选的,控制器702发送的上述指示信号可以使用前述的发射机中的两种可选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即在指示信号中包括索引,或者,在指示信号中包括索引和控制信号,具体处理过程可以参照前述的实施例,除了发送和接收功能有所变化,指示信号部分不变,此处不再赘述。可选的,前述的每个波束赋形单元701中,由控制器702控制的内部电路可以为如下任意一种结构。
第一种可选方式中,波束赋形单元701中包括移相器。控制电路703根据指示信号,开启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701。同时,控制电路703根据控制器702的指示信号所指示的波束赋形参数,控制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701的移相器进行相位调整。因此,波束赋形参数具体可以包括移相器的相位值。
第二种可选方式中,波束赋形单元701中包括移相器和增益单元。控制电路703根据指示信号,开启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701。同时,控制电路703根据控制器702的指示信号所指示的波束赋形参数,控制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701的移相器进行相位调整,以及控制开启的波束赋形单元701的增益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因此,波束赋形参数可以包括移相器的相位值以及增益单元的增益值。
以下详细说明前述的控制器702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的过程。控制器702需要确定开启的天线数量以及具体开启的天线。应理解,开启的天线是指开启天线对应的波束赋形单元701。对于接收机而言,接收机增益需要满足信道损耗的要求,信道损耗的要求可以通过接收机的接收功率来体现,因此,接收机增益需要满足接收功率。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接收机增益需要满足的接收功率称为目标接收功率。可选的,接收机的目标接收功率可以指无线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进行信号解调时的解调门限,该解调门限限制了能够有效解调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可选的,控制器702还用于确定该目标接收功率,并根据目标接收功率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可选的,当接收机增益与目标接收功率的差异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可以认为接收机增益满足目标接收功率。
在接收机中,接收机增益包括接收机射频链路增益和接收机阵列天线增益。以图7所示的部分连接混合波束赋形的接收机为例,接收机射频链路增益主要由射频接收链路产生,接收机阵列天线增益主要由波束赋形单元701和阵列天线产生。接收机增益需要满足达到目标接收功率(具体可以指在目标接收功率一定误差范围内)。在满足接收机增益条件下,首先使用除阵列天线增益以外的射频链路增益来达到增益要求,尽量减小阵列天线的阵列天线增益。因此,可以尽量减少开启的天线数量。在某一个固定的射频链路增益下(例如当射频链路增益达到上限时),接收机增益可以由开启的天线数量决定,因此,开启的天线数量与接收机增益具有特定的对应关系。如下表4为开启的天线数量与接收机增益的对应关系示例。如下述表4所示,一个开启的天线数量分别对应一个接收机增益。
表4
开启的天线数量 接收机增益
1 M1
2 M 2
4 M 4
8 M 8
16 M 16
…… ……
可选的,每种开启的天线数量所对应的接收机增益预先通过校准方式得到。校准的方式与前述的发射机中的校准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当校准完成后,可以得到如上述表4所示例的开启的天线数量与接收机增益的对应关系。若射频链路(Rf Rx Chain)的增益设置非其最大增益,和最大增益相差X dB,则将校准得到接收机增益加上X dB作为结果。
当控制器702确定出目标接收功率后,可以根据开启的天线数量与接收机增益的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假设接收机的开启的天线数量与接收机增益的对应关系为上述表4所示的对应关系,则控制器702可以首先从表4中确定出与目标接收功率的差异小于阈值的接收机增益,进而,选择该接收机增益对应的天线数量作为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
可选的,对于接收机,可以首先使用除阵列天线增益以外的射频链路(Rf RxChain)增益来达到接收机增益要求,以尽量减小阵列天线的阵列天线增益。在射频链路(RfRx Chain)增益用尽之后,再根据接收机增益的需要,通过增加阵列天线增益满足接收机增益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首先使用射频链路(Rf Rx Chain)增益,尽量减小阵列天线增益是假设射频链路(Rf Rx Chain)在不同增益下功耗差异不大,系统功耗主要变化取决于天线单元的数量而言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射频链路(Rf Rx Chain)增益用得越多,阵列天线增益用得越少,系统功耗越省,但是否先用尽射频链路(Rf Rx Chain)增益,并不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与否的必要条件。另外,如果射频链路(Rf Rx Chain)增益增加导致的功耗增加超过阵列天线增益增加带来的功耗时,也可以首先增加阵列天线增益。
当控制器702确定出需要开启的天线数量后,可以进一步确定需要开启的天线以及波束赋形参数。控制器702做出决定后,通过前述实施例提到的指示信号指示控制电路703开始控制。以上方案同时实现天线开启指示和波束赋形参数指示两种操作,有助于实现快速天线切换。特别是对于具有大量天线的天线阵列的场景,如果需要实时控制多个天线,例如需要实时频繁切换需开启的多个天线并调整这些天线的工作状态,以上方案能达到比较好的切换效果,避免切换的延迟,且切换灵活性强。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天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S801、在多个天线中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并产生指示信号,该指示信号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一个天线以及用于指示上述至少一个天线的波束赋形参数,上述多个天线分别对应于多个波束赋形单元。
S802、根据上述指示信号,控制上述至少一个天线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开启以及控制上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工作于上述波束赋形参数。上述步骤S801-S802的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照前述的装置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具体方案的过程可以参照前述的装置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以上数字基带处理器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人工智能处理器等各类运行软件的计算设备。该数字基带处理器通过运行必要的软件,如通信协议软件或驱动软件实现数字信号的处理、通信协议处理或控制功能。数字基带处理器内可进一步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PLD(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硬件加速器或非集成的分立器件中的任一个或任一组合。数字基带处理器运行的软件可以包括软件指令,软件指令存储于存储器中,数字基带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软件指令产生之前实施例提到的指示信号,此处不赘述。
以上提到的存储器包括但不限于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高带宽存储器(high bandwidth memory,HB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阵列天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分别对应于天线阵列中的多个天线;
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多个天线中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并产生指示信号,所述指示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以及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波束赋形参数;
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指示信号,响应于所述指示信号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开启以及控制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工作于所述波束赋形参数;
所述指示信号包括索引;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获取与所述索引对应的目标码本中的所述波束赋形参数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
或者
所述指示信号包括索引和控制信号,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获取与所述索引对应的目标码本中的所述波束赋形参数以及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中每个波束赋形单元包括移相器,所述波束赋形参数包括所述移相器的相位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中的每个波束赋形单元还包括增益单元,所述波束赋形参数还包括所述增益单元的增益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多个波束赋形单元位于射频装置中,所述控制器位于基带处理单元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多个波束赋形单元位于射频装置中,所述控制器位于基带处理单元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多个波束赋形单元位于射频装置中,所述控制器位于基带处理单元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射频装置中的所述多个天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射频装置中的所述多个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射频装置中的所述多个天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确定目标发射功率,并根据所述目标发射功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天线。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机,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目标发射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确定目标接收功率,并根据所述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天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确定目标接收功率,并根据所述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天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确定目标接收功率,并根据所述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天线。
15.一种阵列天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多个天线中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并产生指示信号,所述指示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以及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天线的波束赋形参数,所述多个天线分别对应于多个波束赋形单元;
根据所述指示信号,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对应的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开启以及控制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工作于所述波束赋形参数;
所述指示信号包括索引;所述产生指示信号之前,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索引对应的目标码本中的所述波束赋形参数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
或者
所述指示信号包括索引和控制信号;所述产生指示信号之前,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索引对应的目标码本中的所述波束赋形参数以及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中每个波束赋形单元包括移相器,所述波束赋形参数包括所述移相器的相位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波束赋形单元中的每个波束赋形单元还包括增益单元,所述波束赋形参数还包括所述增益单元的增益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多个天线中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包括:
确定目标发射功率;
根据所述目标发射功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天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发射功率,包括: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发射功率。
20.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多个天线中确定需要开启的至少一个天线,包括:
确定目标接收功率;
根据所述目标接收功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天线。
CN201980088476.6A 2019-11-19 2019-11-19 阵列天线控制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132730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19323 WO2021097638A1 (zh) 2019-11-19 2019-11-19 阵列天线控制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3092A CN113273092A (zh) 2021-08-17
CN113273092B true CN113273092B (zh) 2022-08-09

Family

ID=75981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8476.6A Active CN113273092B (zh) 2019-11-19 2019-11-19 阵列天线控制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3092B (zh)
WO (1) WO20210976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17771A (zh) * 2021-12-31 2023-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阵列、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43914B1 (en) * 2011-04-28 2014-06-03 Rockwell Collins, Inc. Simultaneous independent multi-beam analog beamformer
CN106850023A (zh) * 2009-03-22 2017-06-13 Lg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多个天线的信道探测方法以及用于其的装置
CN109586774A (zh) * 2018-12-28 2019-04-05 安徽中瑞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阵列天线的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7343B2 (en) * 2009-11-17 2014-07-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referred antenna pattern
CN102325361B (zh) * 2011-09-21 2017-06-27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站节能方法和系统
US20140159958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Beam Forming Antenna Array
WO2014205751A1 (zh) * 2013-06-28 2014-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基站控制方法及基站
WO2016029485A1 (zh) * 2014-08-30 2016-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设备
EP3563537A4 (en) * 2017-01-23 2019-1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CONTROL UNIT FOR RECEIVE RADIATION CONTROL IN A MIMO SYSTEM AND FUNCTION UNIT AND BASE STATION
KR102527602B1 (ko) * 2019-02-22 2023-05-02 베이징 시아오미 모바일 소프트웨어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0023A (zh) * 2009-03-22 2017-06-13 Lg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多个天线的信道探测方法以及用于其的装置
US8743914B1 (en) * 2011-04-28 2014-06-03 Rockwell Collins, Inc. Simultaneous independent multi-beam analog beamformer
CN109586774A (zh) * 2018-12-28 2019-04-05 安徽中瑞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阵列天线的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3092A (zh) 2021-08-17
WO2021097638A1 (zh)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5908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8786493B2 (en) Antenna system with a beam with an adjustable tilt
US9820166B2 (en) Base station and beam coverage method
CN110235421B (zh) 用于mimo系统中的接收波束控制的方法和控制器以及无线电单元和基站
CN108092698B (zh)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装置
WO2018167864A1 (ja) 無線端末と無線端末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US20220255569A1 (en) Antenna Switching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H09139704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アンテナ利得制御装置
JP2021108477A (ja) アップリンク伝送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WO2017173916A1 (zh) 一种波束训练阶段自动增益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US7548527B2 (en) Securing a connection in a radio system
JP7128820B2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CN113273092B (zh) 阵列天线控制装置和方法
KR20140004217A (ko) 전송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이동국
JP7263533B2 (ja) 端末、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22030298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modules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4826292A (zh) 比吸收率控制方法、控制组件和通信设备
WO2021253400A1 (zh) 波束处理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193532B (zh) 一种网络设备、信号处理装置和天线装置
KR20220129438A (ko) 복수의 안테나 모듈들을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KR101548668B1 (ko) 빔분할 다중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송신기 및 신호 송신 방법
CN113676424B (zh) 通信装置和信道估计方法
CN113572505B (zh) 一种波束发射方法及装置
RU2795049C1 (ru) 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CN111641439B (zh) 天线装置及参考信号发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