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2690B - 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2690B
CN113272690B CN202080008412.3A CN202080008412A CN113272690B CN 113272690 B CN113272690 B CN 113272690B CN 202080008412 A CN202080008412 A CN 202080008412A CN 113272690 B CN113272690 B CN 1132726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liquid crystal
carbon atoms
polarizing plat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84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2690A (zh
Inventor
柴田直也
前田贤谦
守田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72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2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2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2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26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08F220/30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in the alcohol moie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久性优异的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本发明的偏振片依次具有起偏器、光学各向异性层及阻挡层,光学各向异性层为使用含有表现出逆波长分散性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层,阻挡层由固体成分的平均酸值为30mgKOH/g以上的组合物形成,阻挡层的氧渗透系数为2.5cc·mm/m2·day·atm以下。

Description

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层和起偏器的偏振片以光学补偿及反射防止等为目的而用于液晶显示装置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等。
近年来,正在开发能够对混有可见光区域的光线的合成波即白色光与所有波长的光线对应地赋予相同效果的偏振片(所谓的宽频带偏振片),尤其,根据适用偏振片的装置的薄型化的需求,对偏振片中包含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也要求薄型化。
对于这种需求,例如,专利文献1及2中提出了将逆波长分散性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用作用于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聚合性化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10325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077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人对具有聚合含有专利文献1及2中记载的化合物(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液晶组合物而得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偏振片进行研究的结果,确认到对碱性亲核物质即氨的耐久性极弱。以下,将对氨的耐久性简称为“耐久性”。
另外,已知会从某些部件等产生氨,从而需要提高上述耐久性。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耐久性优异的偏振片。
并且,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发现能够通过以下结构解决上述课题。
(1)一种偏振片,其依次具有起偏器、光学各向异性层及阻挡层,光学各向异性层为使用含有表现出逆波长分散性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层,阻挡层由固体成分的平均酸值为30mgKOH/g以上的组合物形成,阻挡层的氧渗透系数为2.5cc·mm/m2·day·atm以下。
(2)根据(1)所述的偏振片,其中,阻挡层的氧渗透系数为1.5cc·mm/m2·day·atm以下。
(3)根据(1)或(2)所述的偏振片,其中,阻挡层由含有(甲基)丙烯酸当量为100g/eq.以下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阻挡层由固体成分的平均酸值为70mgKOH/g以上的组合物形成。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表现出逆波长分散性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为由后述的式(II)表示的化合物。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波长450nm下测定的面内延迟值即Re(450)、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波长550nm下测定的面内延迟值即Re(550)及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波长650nm下测定的面内延迟值即Re(650)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光学各向异性层为正A板。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光学各向异性层为λ/4板。
(9)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阻挡层的厚度为0.1~10μm。
(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其中,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慢轴与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45±10°。
(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
(12)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具有(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耐久性优异的偏振片。
并且,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是根据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而完成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
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来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而包含的范围。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各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对应于各成分的物质,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该物质。在此,在对各成分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物质的情况下,若无特别说明,则关于该成分的含量是指同时使用的物质的总含量。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除注明键合位置的情况以外,要标记的二价的基团(例如,-O-CO-)的键合方向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在后述的式(II)中的D1为-CO-O-的情况下,当将键合于G1侧的位置设为*1且将键合于Ar侧的位置设为*2时,D1可以为*1-CO-O-*2,也可以为*1-O-CO-*2。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的统称,“(甲基)丙烯酸”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的统称,“(甲基)丙烯酰基”为“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的统称。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关于角度的“正交”及“平行”表示严格的角度±10°的范围,关于角度的“相同”及“不同”可以以其差是否小于5°为基准进行判断。
并且,本说明书中,“可见光”是指380~780nm的可见光。
并且,本说明书中,在测定波长没有特别的备注的情况下,测定波长为550nm。
在本说明书中,“含水量”表示将切出的试样的初始质量及在120℃下干燥2小时之后的干燥质量的变化量换算成每单位面积而得的质量。
本说明书中,“慢轴”表示在面内折射率变得最大的方向。另外,在称为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慢轴的情况下是指整个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慢轴。
在本说明书中,“Re(λ)”及“Rth(λ)”分别表示波长λ下的面内的延迟及厚度方向上的延迟。
在此,面内延迟及厚度方向上的延迟的值是指利用AxoScan OPMF-1(OptoScience,Inc.制)使用测定波长的光测出的值。
具体而言,通过利用AxoScan OPMF-1输入平均折射率((nx+ny+nz)/3)和膜厚(d(μm)),计算
慢轴方向(°)
Re(λ)=R0(λ)
Rth(λ)=((nx+ny)/2-nz)×d。
另外,R0(λ)显示为由AxoScan OPMF-1计算出的数值,其表示Re(λ)。
本发明的偏振片依次具有起偏器、光学各向异性层及阻挡层,光学各向异性层由含有表现出逆波长分散性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以下,还简称为“特定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阻挡层由固体成分的平均酸值为30mgKOH/g以上的组合物形成,阻挡层的氧渗透系数为2.5cc·mm/m2·day·atm以下。
具有规定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及规定的阻挡层的本发明的偏振片的耐久性(氨耐久性)优异。
对此,详细内容尚不明确,但本发明人推测如下。
表现出逆波长分散性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容易被水及氨等亲核物质分解,尤其在存在作为碱性化合物的氨的情况下,该问题趋于变得显著。
具体而言,本发明人发现:在将使用特定液晶化合物制作的光学各向异性层暴露于氨气中的情况下,会急剧地引起源自光学各向异性层中所含的特定液晶化合物的结构的分解,导致面内的延迟值的变动变大,并且逆波长分散性降低。推测其理由在于以下现象。
作为用于使特定液晶化合物成为逆波长分散性的方法之一,有时会使其具备电子吸引性的性质。另一方面,推测这种分子设计增加构成特定液晶化合物的碳原子的正极化,容易遭受亲核物质(氨)的攻击。
因此,在本发明中,认为通过利用规定的阻挡层阻断氨,抑制了源自特定液晶化合物的结构的分解反应,从而得到改良效果。
在图1、图2、图3及图4中示出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在此,图1所示的偏振片10为依次具有起偏器保护膜11、起偏器12、起偏器保护膜13、正A板14及阻挡层16的层结构的偏振片。
并且,图2所示的偏振片20为依次具有起偏器保护膜11、起偏器12、起偏器保护膜13、正A板14、正C板15及阻挡层16的层结构的偏振片。
并且,图3所示的偏振片30为依次具有起偏器保护膜11、起偏器12、正A板14、正C板15及阻挡层16的层结构的偏振片。
并且,图4所示的偏振片40为依次具有起偏器保护膜11、起偏器12、起偏器保护膜13、正A板14、阻挡层16及正C板15的层结构的偏振片。
在上述图1~4中,上述正A板对应于本发明的偏振片中包含的光学各向异性层。
在本发明的偏振片中,至少包括起偏器、光学各向异性层及阻挡层。
以下,对本发明的偏振片的各层及成分进行详细说明。
<阻挡层>
阻挡层由固体成分的平均酸值为30mgKOH/g以上的组合物(以下,还称为“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
从偏振片的耐久性更优异的观点(以下,还简称为“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出发,上述固体成分的平均酸值优选为50mgKOH/g以上,更优选为70mgKOH/g以上。上述固体成分的平均酸值并无特别限制,通常大多为1000mgKOH/g以下。
首先,上述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表示用于形成阻挡层的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除溶剂以外的其他成分,即使其性状为液态,也作为固体成分来计算。作为其他成分,主要可举出后述的聚合性化合物及聚合引发剂等。
并且,固体成分的平均酸值是指构成固体成分的各成分的酸值乘以各成分相对于固体成分的含有比例(质量%)而得的值之和。例如,在固体成分由成分A、成分B及成分C构成的情况下,平均酸值根据下式求出。
平均酸值=(成分A的酸值×成分A相对于固体成分的含量(质量%))+(成分B的酸值×成分B相对于固体成分的含量(质量%))+(成分C的酸值×成分C相对于固体成分的含量(质量%))
各成分的酸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将各成分1g中所含的羟基或羧酸基等酸基全部与氢氧化钾反应时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作为各成分的酸值,并根据各成分的结构式(分子量)计算求出。具体而言,根据下式计算酸值。
酸值(mgKOH/g)=(分子所具有的酸基(例如,羟基及羧酸基)的数量)×{1g÷(分子的分子量)}×56.1×1000
阻挡层的氧渗透系数为2.5cc·mm/m2·day·atm以下,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5cc·mm/m2·day·atm以下,更优选为1.0cc·mm/m2·day·atm以下。下限并无特别限制,大多为0.001cc·mm/m2·day·atm以上。
上述氧渗透系数为在温度25℃、湿度50%RH的环境下利用Hach UltraAnalytics,Inc.制MODEL3600型氧浓度装置测定的值。
上述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含有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聚合性化合物,优选能够在聚合之后形成氧阻断功能高的聚合物的化合物,例如可举出氢键合性高的聚合性化合物及具有大量的每分子量的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
作为聚合性基团,可举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及阳离子聚合性,优选自由基聚合性基团。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及苯乙烯基,优选(甲基)丙烯酰基。
聚合性化合物中所含的聚合性基团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制,通常为1以上,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10,更优选为1~5,进一步优选为1~3。
作为聚合性化合物,优选(甲基)丙烯酸当量为150g/eq.以下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更优选(甲基)丙烯酸当量为100g/eq.以下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上述(甲基)丙烯酸当量的下限并无特别限制,大多为80g/eq.以上。
另外,(甲基)丙烯酸当量表示每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分子量。即,(甲基)丙烯酸当量是指分子量除以(甲基)丙烯酰基的数量而得的值。
聚合性化合物的分子量并无特别限制,但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00以下,更优选为600以下。下限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200以上。
作为上述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含有具有酸基的化合物。
作为酸基,可举出羧酸基、磺酸基、膦酸基及羟基,优选羧酸基或羟基。
具有酸基的化合物中所含的酸基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1以上,优选为1~3。
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优选含有具有酸基的聚合性化合物。具有酸基的聚合性化合物是指具有酸基和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
具有酸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中所含的酸基的种类如上所述。
具有酸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中所含的酸基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1以上,优选为1~3。
具有酸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中所含的聚合性基团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1~10,更优选为1~5,进一步优选为1~3。
具有酸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中所含的聚合性基团的种类如上所述,优选(甲基)丙烯酰基。
在具有酸基的聚合性化合物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情况下,(甲基)丙烯酸当量优选为150g/eq.以下,更优选为100g/eq.以下。下限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80g/eq.以上。
作为具有酸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优选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
式(A)(Rx)n-L-(Ry)m
Rx表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自由基聚合性基团的种类如上所述,优选(甲基)丙烯酰基。
Ry表示酸基。酸基的种类如上所述,优选羟基。
L表示n+m价的烃基,优选为n+m价的脂肪族烃基。烃基(尤其,脂肪族烃基)的碳原子数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1~10,更优选为2~8,进一步优选为3~6。
n表示1~5的整数,优选为1~3的整数。
m表示1~3的整数,优选为1或2。
n+m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2~8,更优选为2~5,进一步优选为3~4。
具有酸基的聚合性化合物的酸值并无特别限制,但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0~1000mgKOH/g,更优选为150~800mgKOH/g。
作为氢键合性高的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由下述式表示的化合物。其中,优选由下述CEL2021P表示的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
[化学式编号1]
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并无特别限制,但相对于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聚合性化合物相对于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的含量的上限并无特别限制,可举出100质量%。
聚合性化合物中的具有酸基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并无特别限制,但相对于聚合性化合物总质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聚合性化合物中的具有酸基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的上限并无特别限制,可举出100质量%。
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以含有聚合物。
作为聚合物,例如可举出聚乙烯醇、聚乙烯-乙烯醇、聚乙烯醚、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纤维素醚、聚酰胺、聚酰亚胺、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明胶、偏二氯乙烯及纤维素纳米纤维。从氧阻断能力高的观点出发,优选聚乙烯醇或聚乙烯-乙烯醇,更优选聚乙烯醇。
其中,优选具有酸基的聚合物。酸基的定义如上所述。作为具有酸基的聚合物,可举出聚丙烯酸。
聚丙烯酸不仅发挥阻挡层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捕获碱的效果,因此优选。
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聚合物的含量并无特别限制,但相对于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优选为0~20质量%,更优选为0~10质量%。
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以含有聚合引发剂。
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制,适当根据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形式来选择适当最佳的聚合引发剂。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举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及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优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聚合引发剂的含量并无特别限制,但相对于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优选为0.1~15质量%,更优选为0.3~5.0质量%。
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以含有溶剂。
作为溶剂,可举出水及有机溶剂。
作为有机溶剂,可举出后述的例示为聚合性液晶组合物可含有的有机溶剂的溶剂。
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以含有上述成分以外的其他成分。
作为其他成分,可举出表面活性剂(包括所谓的流平剂)。
使用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的阻挡层的形成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在规定的基材(例如,后述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上涂布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来形成涂膜并对涂膜实施固化处理的方法。
上述涂布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例如,绕线棒涂布法、挤压涂布法、直接凹版涂布法、逆向凹版涂布法及模涂法)来实施。
作为对涂膜的固化处理,可举出公知的方法,在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含有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况下,优选光照射处理或加热处理,更优选光照射处理。
当进行光照射处理时,优选使用紫外线。
光照射处理的条件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10mJ/cm2~50J/cm2,更优选为20mJ/cm2~5J/cm2
并且,为了促进聚合反应,可以在加热条件下实施光照射处理。
阻挡层的膜厚优选为0.1μm以上,更优选为0.2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上。上限并无特别限制,大多为10μm以下,更多为8μm以下。
<光学各向异性层>
光学各向异性层为使用含有特定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以下,还称为“聚合性液晶组合物”。)形成的层。
特定液晶化合物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且为表现出“逆波长分散性”的化合物。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表现出“逆波长分散性”的化合物是指,当测定使用该化合物制作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特定波长(可见光范围)下的面内的延迟(Re)值时,随着测定波长增加,Re值相等或增加的化合物,在本发明中,是指如后述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的化合物。
作为特定液晶化合物的优选方式之一,可举出由下述式(II)表示的化合物。
L1-G1-D1-Ar-D2-G2-L2……(II)
上述式(II)中,D1及D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O-、-CO-、-CO-O-、-C(=S)O-、-CR1R2-、-CR1R2-CR3R4-、-O-CR1R2-、-CR1R2-O-CR3R4-、-CO-O-CR1R2-、-O-CO-CR1R2-、-CR1R2-CR3R4-O-CO-、-CR1R2-O-CO-CR3R4-、-CR1R2-CO-O-CR3R4-、-NR1-CR2R3-或-CO-NR1-。
R1、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在R1、R2、R3及R4分别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多个R1、多个R2、多个R3及多个R4分别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G1及G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5~8的2价的脂环式烃基、多个由上述脂环式烃基连接而成的基团、芳香族烃基或多个由上述芳香族烃基连接而成的基团,一个以上的构成上述脂环式烃基的-CH2-可以被-O-、-S-或-NH-取代。
多个由上述脂环式烃基连接而成的基团表示碳原子数5~8的2价的脂环式烃基彼此通过单键连接而成的基团。并且,多个由上述芳香族烃基连接而成的基团表示芳香族烃基彼此通过单键连接而成的基团。
L1及L2分别独立地表示1价的有机基团,L1及L2中的至少一个表示具有聚合性基团的1价的基团。
Ar表示选自包括由式(Ar-1)~(Ar-7)表示的基团的组中的任一芳香环。
[化学式编号2]
上述式(Ar-1)中,Q1表示N或CH,Q2表示-S-、-O-或-N(R7)-,R7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Y1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2的芳香族烃基或碳原子数3~12的芳香族杂环基。
作为由R7表示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及正己基。
作为由Y1表示的碳原子数6~12的芳香族烃基,例如可举出苯基、2,6-二乙基苯基及萘基的芳基。
作为由Y1表示的碳原子数3~12的芳香族杂环基,例如可举出噻吩基、噻唑基、呋喃基及吡啶基的杂芳基。
并且,作为Y1可具有的取代基,例如可举出烷基、烷氧基及卤原子。
作为烷基,优选碳原子数1~18的烷基,更优选碳原子数1~8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及环己基),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1~4的烷基,尤其优选甲基或乙基。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支链状及环状中的任一种。
作为烷氧基,例如优选碳原子数1~18的烷氧基,更优选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丁氧基及甲氧基乙氧基),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尤其优选甲氧基或乙氧基。
作为卤原子,例如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其中,优选氟原子或氯原子。
并且,上述式(Ar-1)~(Ar-7)中,Z1、Z2及Z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1价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3~20的1价的脂环式烃基、碳原子数6~20的1价的芳香族烃基、卤原子、氰基、硝基、-OR8、-NR9R10或-SR11,R8~R11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Z1与Z2可以彼此键合而形成芳香环。
作为碳原子数1~20的1价的脂肪族烃基,优选碳原子数1~15的烷基,更优选碳原子数1~8的烷基,进一步优选甲基、乙基、异丙基、叔戊基(1,1-二甲基丙基)、叔丁基或1,1-二甲基-3,3-二甲基-丁基,尤其优选甲基、乙基或叔丁基。
作为碳原子数3~20的1价的脂环式烃基,例如可举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环癸基、甲基环己基及乙基环己基等单环式饱和烃基;环丁烯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环庚烯基、环辛烯基、环癸烯基、环戊二烯基、环己二烯基、环辛二烯基及环癸二烯等单环式不饱和烃基;双环[2.2.1]庚基、双环[2.2.2]辛基、三环[5.2.1.02,6]癸基、三环[3.3.1.13,7]癸基、四环[6.2.1.13,6.02,7]十二烷基及金刚烷基等多环式饱和烃基;等。
作为碳原子数6~20的1价的芳香族烃基,例如可举出苯基、2,6-二乙基苯基、萘基及联苯基,优选碳原子数6~12的芳基(尤其苯基)。
作为卤原子,例如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其中,优选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
作为由R8~R11表示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及正己基。
并且,上述式(Ar-2)及(Ar-3)中,A1及A2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包括-O-、-N(R12)-、-S-及-CO-的组中的基团,R12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作为由R12表示的取代基,可举出与上述式(Ar-1)中的Y1可具有的取代基相同的取代基。
并且,上述式(Ar-2)中,X表示氢原子或可键合有取代基的第14~16族的非金属原子。
并且,作为由X表示的第14~16族的非金属原子,例如可举出氧原子、硫原子、具有取代基的氮原子及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作为取代基,例如可举出烷基、烷氧基、烷基取代烷氧基、环状烷基、芳基(例如,苯基、萘基)、氰基、氨基、硝基、烷基羰基、磺基及羟基。
并且,上述式(Ar-3)中,D4及D5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CO-、-O-、-S-、-C(=S)-、-CR1aR2a-、-CR3a=CR4a-、-NR5a-或包括这些中的两个以上的组合的2价的连接基团,R1a~R5a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
在此,作为2价的连接基团,例如可举出-CO-、-O-、-CO-O-、-C(=S)O-、-CR1bR2b-、-CR1bR2b-CR1bR2b-、-O-CR1bR2b-、-CR1bR2b-O-CR1bR2b-、-CO-O-CR1bR2b-、-O-CO-CR1bR2b-、-CR1bR2b-O-CO-CR1bR2b-、-CR1bR2b-CO-O-CR1bR2b-、-NR3b-CR1bR2b-及-CO-NR3b-。R1b、R2b及R3b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
并且,上述式(Ar-3)中,SP1及SP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12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亚烷基或一个以上的构成碳原子数1~12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亚烷基的-CH2-被-O-、-S-、-NH-、-N(Q)-或-CO-取代的2价的连接基团,Q表示取代基。作为取代基,可举出与上述式(Ar-1)中的Y1可具有的取代基相同的取代基。
在此,作为碳原子数1~12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亚烷基,例如可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亚戊基、亚己基、甲基亚己基及亚庚基。
并且,上述式(Ar-3)中,L3及L4分别独立地表示1价的有机基团。
作为1价的有机基团,例如可举出烷基、芳基及杂芳基。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但优选为直链状。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30,更优选为1~20,进一步优选为1~10。并且,芳基可以为单环,也可以为多环,但优选为单环。芳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6~25,更优选为6~10。并且,杂芳基可以为单环,也可以为多环。构成杂芳基的杂原子的数量优选为1~3。构成杂芳基的杂原子优选为氮原子、硫原子或氧原子。杂芳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6~18,更优选为6~12。并且,烷基、芳基及杂芳基可以是未取代的,也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取代基,可举出与上述式(Ar-1)中的Y1可具有的取代基相同的取代基。
并且,上述式(Ar-4)~(Ar-7)中,Ax表示具有选自包括芳香族烃环及芳香族杂环的组中的至少一个芳香环的碳原子数2~30的有机基团。
并且,上述式(Ar-4)~(Ar-7)中,Ay表示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具有选自包括芳香族烃环及芳香族杂环的组中的至少一个芳香环的碳原子数2~30的有机基团。
在此,Ax及Ay中的芳香环可以具有取代基,Ax与Ay可以彼此键合而形成环。
并且,Q3表示氢原子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
作为Ax及Ay,可举出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10325号)的[0039]~[0095]段中记载的化合物。
并且,作为由Q3表示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及正己基,作为取代基,可举出与上述式(Ar-1)中的Y1可具有的取代基相同的取代基。
关于由上述(II)表示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各取代基的定义及优选范围,D1、D2、G1、G2、L1、L2、R1、R2、R3、R4、Q1、Y1、Z1及Z2可以分别参考与日本特开2012-021068号公报中记载的化合物(A)所涉及的D1、D2、G1、G2、L1、L2、R4、R5、R6、R7、X1、Y1、Q1、Q2相关的记载,A1、A2及X可以分别参考与日本特开2008-107767号公报中记载的由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所涉及的A1、A2及X相关的记载,Ax、Ay、Q3可以分别参考与国际公开第2013/018526号中记载的由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所涉及的Ax、Ay、Q1相关的记载。Z3可以参考与日本特开2012-021068号公报中记载的化合物(A)相关的Q1的记载。
尤其,作为由L1及L2表示的有机基团,分别优选由-D3-G3-Sp-P3表示的基团。
D3与D1含义相同。
G3表示单键、碳原子数6~12的2价的芳香环基或杂环基、多个由上述芳香环基或杂环基连接而成的基团、碳原子数5~8的2价的脂环式烃基或多个由上述脂环式烃基连接而成的基团,上述脂环式烃基中所含的亚甲基可以被-O-、-S-或-NR7-取代,其中,R7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
多个由上述芳香环基或杂环基连接而成的基团表示碳原子数6~12的2价的芳香环基或杂环基彼此通过单键连接而成的基团。并且,多个由上述脂环式烃基连接而成的基团表示碳原子数5~8的2价的脂环式烃基彼此通过单键连接而成的基团。
作为G3,还优选两个环己烷环经由单键键合而成的基团。
Sp表示单键、由-(CH2)n-、-(CH2)n-O-、-(CH2-O-)n-、-(CH2CH2-O-)m、-O-(CH2)n-、-O-(CH2)n-O-、-O-(CH2-O-)n-、-O-(CH2CH2-O-)m、-C(=O)-O-(CH2)n-、-C(=O)-O-(CH2)n-O-、-C(=O)-O-(CH2-O-)n-、-C(=O)-O-(CH2CH2-O-)m、-C(=O)-N(R8)-(CH2)n-、-C(=O)-N(R8)-(CH2)n-O-、-C(=O)-N(R8)-(CH2-O-)n-、-C(=O)-N(R8)-(CH2CH2-O-)m或-(CH2)n-O-(C=O)-(CH2)n-C(=O)-O-(CH2)n-表示的间隔基团。在此,n表示2~12的整数,m表示2~6的整数,R8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并且,上述各基团中的-CH2-的氢原子可以被甲基取代。
P3表示聚合性基团。
聚合性基团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能够进行自由基聚合或阳离子聚合的聚合性基团。
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可举出公知的自由基聚合性基团,优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已知通常丙烯酰基的聚合速度快,从提高生产率的观点出发,优选丙烯酰基,但甲基丙烯酰基也可以同样地用作高双折射性液晶的聚合性基团。
作为阳离子聚合性基团,可举出公知的阳离子聚合性,并且可举出脂环式醚基、环状缩醛基、环状内酯基、环状硫醚基、螺环原酸酯基及乙烯氧基。其中,优选脂环式醚基或乙烯氧基,更优选环氧基、氧杂环丁基或乙烯氧基。
作为尤其优选的聚合性基团的例子,可举出下述聚合性基团。
[化学式编号3]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支链状及环状中的任一种,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1,1-二甲基丙基、正己基、异己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及环己基。
以下示出由上述式(II)表示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优选例,但并不限定于这些液晶化合物。
[化学式编号4]
/>
[化学式编号5]
[化学式编号6]
/>
另外,上述式中,“*”表示键合位置。
II-2-8
[化学式编号7]
II-2-9
[化学式编号8]
另外,上述式II-2-8及II-2-9中与丙烯酰氧基相邻的基团表示丙烯基(甲基被乙烯基取代的基团),且表示甲基位置不同的位置异构体的混合物。
[化学式编号9]
[化学式编号10]
/>
[化学式编号11]
[化学式编号12]
/>
[化学式编号13]
/>
[化学式编号14]
以下,与上述优选例一并示出其他优选的侧链结构的例子。
[表1]
[表2]
并且,作为特定液晶化合物的其他优选方式,还可以举出由式(V)表示的化合物。
L1-[D1-G1]m-E1-A-E2-[G2-D2]n-L2……(V)
在式(V)中,
A为碳原子数5~8的非芳香族的碳环式基或杂环式基或碳原子数6~20的芳香族基团或杂芳香族基团;
E1、E2、D1及D2分别独立地为单键或2价的连接基团;
L1及L2分别独立地为-H、-F、-Cl、-Br、-I、-CN、-NC、-NCO、-OCN、-SCN、-C(=O)NR1R2、-C(=O)R1、-O-C(=O)R1、-NH2、-SH、-SR1、-SO3H、-SO2R1、-OH、-NO2、-CF3、-SF3、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40的二价碳基或烃基、或-Sp-P,L1及L2中的至少一个为-Sp-P,P为聚合性基团,Sp为间隔基团或单键,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H或碳原子数1~12的烷基;
m及n分别独立地为1~5的整数;若m或n为2以上,则两个以上重复的-(D1-G1)-或-(G2-D2)-的各重复单元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G1及G2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5~8的非芳香族的碳环式基或杂环式基或碳原子数6~20的芳香族基团或杂芳香族基团,G1及G2中的至少一个为上述碳环式基或杂环式基,上述碳环式或杂环式基中所含的任一个氢原子被由下述式(VI)表示的基团取代:
*-[Q1]p-B1……(VI)
在式(VI)中,
p为1~10的整数,若p为2以上,则两个以上重复的-(Q1)-的各重复单元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Q1分别独立地为选自包括-C≡C-、-CY1=CY2-及碳原子数6~2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族基团或杂芳香族基团的组中的2价基团,Y1及Y2分别独立地为-H、-F、-Cl、-CN、或-R1
B1为-H、-F、-Cl、-Br、-I、-CN、-NC、-NCO、-OCN、-SCN、-C(=O)NR1R2、-C(=O)R1、-NH2、-SH、-SR1、-SO3H、-SO2R1、-OH、-NO2、-CF3、-SF3、聚合性基团、碳原子数2~6的烯基、碳原子数2~6的炔基、碳原子数2~4的酰基、在末端键合有碳原子数2~4的酰基的碳原子数2~6的亚炔基、碳原子数1~5的醇基或碳原子数1~12的烷氧基,
R1及R2分别独立地为-H或碳原子数1~12的烷基。
以下示出式(V)的优选的具体例。
[化学式编号15]
[化学式编号16]
[化学式编号17]
[化学式编号18]
聚合性液晶组合物中的特定液晶化合物的含量并无特别限制,但相对于聚合性液晶组合物中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50~100质量%,更优选为70~99质量%。
特定液晶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固体成分表示聚合性液晶组合物中的除溶剂以外的其他成分,即使其性状为液态,也作为固体成分来计算。
从控制液晶取向性的观点出发,除上述特定液晶化合物以外,聚合性液晶组合物还可以含有聚合性棒状化合物。
另外,上述聚合性棒状化合物有无液晶性是无关紧要的。
从与上述特定液晶化合物的相溶性的观点出发,上述聚合性棒状化合物优选为在其一部分具有一个氢原子被直链状的烷基取代的环己烷环的化合物(以下,还简称为“含烷基环己烷环的化合物”。)。
在此,“一个氢原子被直链状烷基取代的环己烷环”是指,例如,如下述式(2)所示,在具有两个环己烷环的情况下,存在于分子末端侧的环己烷环的一个氢原子被直链状烷基取代的环己烷环。
作为含烷基环己烷环的化合物,例如可举出具有由下述式(2)表示的基团的化合物,其中,从对光学各向异性层赋予耐湿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由下述式(3)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编号19]
在此,上述式(2)中,*表示键合位置。
并且,上述式(2)及(3)中,R2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n表示1或2,W1及W2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烷氧基或卤原子,并且,W1及W2可以彼此键合而形成可具有取代基的环结构。
并且,上述式(3)中,Z表示-COO-,L表示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R3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作为这种含烷基环己烷环的化合物,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由下述式A-1~A-5表示的化合物。另外,下述式A-3中,R4表示乙基或丁基。
[化学式编号20]
在聚合性液晶组合物含有上述聚合性棒状化合物的情况下,上述聚合性棒状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上述特定液晶化合物及上述聚合性棒状化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1~30质量%,更优选为1~20质量%。
聚合性液晶组合物可以含有上述特定液晶化合物及聚合性棒状化合物以外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以下,还简称为“其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在此,其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所具有的聚合性基团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及烯丙基。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酰基。
从提高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作为其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优选具有2~4个聚合性基团的聚合性化合物,更优选具有两个聚合性基团的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这种其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举出日本特开2014-077068号公报的0030~0033段中记载的由式(M1)表示的化合物、由式(M2)表示的化合物及由式(M3)表示的化合物,更具体而言,可举出同一公报的0046~0055段中记载的具体例。
其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在聚合性液晶组合物含有其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其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上述特定液晶化合物、聚合性棒状化合物及其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1~40质量%,更优选为1~10质量%。
从进一步提高具有所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偏振片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聚合性液晶组合物优选含有非液晶性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
推定这是因为,交联点密度的增加抑制了成为水解反应的催化剂的化合物(推定为液晶分解物)的动作,其结果减缓了水解反应的速度,这期间水分向端部的扩散进展。
从上述特定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性的观点出发,非液晶性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优选为丙烯酸当量低的化合物。
具体而言,优选为(甲基)丙烯酸当量为120g/eq.以下的化合物,更优选为(甲基)丙烯酸当量为100g/eq.以下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甲基)丙烯酸当量为90g/eq.以下的化合物。
作为非液晶性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可举出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的酯(例: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环己烷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2,3-环己烷四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及聚酯聚丙烯酸酯)、乙烯基苯及其衍生物(例:1,4-二乙烯基苯、4-乙烯基苯甲酸-2-丙烯酰乙酯及1,4-二乙烯基环己酮)、乙烯基砜(例:二乙烯基砜)、丙烯酰胺(例: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及甲基丙烯酰胺。
在聚合性液晶组合物含有非液晶性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的情况下,从显现出所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相位差的观点出发,非液晶性的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聚合性液晶组合物中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1~20质量%,更优选为0.1~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6质量%。
聚合性液晶组合物优选含有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优选能够通过紫外线照射来引发聚合反应的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举出α-羰基化合物(记载于美国专利第2367661号、美国专利第2367670号的各说明书)、偶姻醚(记载于美国专利第2448828号说明书)、α-烃取代芳香族偶姻化合物(记载于美国专利第2722512号说明书)、多核醌化合物(记载于美国专利第3046127号、美国专利第2951758号的各说明书)、三芳基咪唑二聚体和对氨基苯基酮的组合(记载于美国专利第3549367号说明书)、吖啶及吩嗪化合物(记载于日本特昭60-105667号公报、美国专利第4239850号说明书)及噁二唑化合物(记载于美国专利第4212970号说明书)、酰基膦氧化合物(记载于日本特公昭63-040799号公报、日本特公平5-02923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095788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10-029997号公报)。
从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耐久性变得更加良好的观点出发,作为聚合引发剂,优选肟型聚合引发剂,更优选由下述式(III)表示的聚合引发剂。
[化学式编号21]
上述式(III)中,X表示氢原子或卤原子,Y表示1价的有机基团。
并且,Ar3表示2价的芳香族基团,L6表示碳原子数1~12的2价的有机基团,R10表示碳原子数1~12的烷基。
上述式(III)中,作为由X表示的卤原子,例如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优选氯原子。
并且,上述式(III)中,作为由Ar3表示的2价的芳香族基团,例如可举出具有:苯环、萘环、蒽环及菲咯啉环等芳香族烃环;呋喃环、吡咯环、噻吩环、吡啶环、噻唑环及苯并噻唑环等芳香族杂环;的2价的基团。
并且,上述式(III)中,作为由L6表示的碳原子数1~12的2价的有机基团,例如可举出碳原子数1~12的直链状或支链状亚烷基,具体而言,可举出亚甲基、亚乙基及亚丙基。
并且,上述式(III)中,作为由R10表示的碳原子数1~12的烷基,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及丙基。
并且,上述式(III)中,作为由Y表示的1价的有机基团,例如可举出含有二苯甲酮骨架((C6H5)2CO)的官能团。具体而言,如由下述式(3a)表示的基团及由下述式(3b)表示的基团那样,优选末端的苯环为未取代或单取代的含有二苯甲酮骨架的官能团。
[化学式编号22]
在此,上述式(3a)及上述式(3b)中,*表示键合位置,即,表示与上述式(III)中的羰基的碳原子键合的位置。
作为由上述式(III)表示的肟型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举出由下述式S-1表示的化合物及由下述式S-2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编号23]
上述聚合引发剂的含量并无特别限定,但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聚合性液晶组合物中所含的特定液晶化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5~10质量份,更优选为1~5质量份。
聚合性液晶组合物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取向控制剂。
作为取向控制剂,例如可举出低分子的取向控制剂及高分子的取向控制剂。作为低分子的取向控制剂,例如可以参考日本特开2002-020363号公报的0009~0083段、日本特开2006-106662号公报的0111~0120段及日本特开2012-211306号公报的0021~0029段的记载,且该内容可编入本说明书中。并且,作为高分子的取向控制剂,例如能够参考日本特开2004-198511号公报的0021~0057段的记载及日本特开2006-106662号公报的0121~0167段,且该内容可编入本说明书中。
取向控制剂的使用量相对于聚合性液晶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01~10质量%,更优选为0.05~5质量%。通过使用取向控制剂,例如能够形成与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表面平行地取向的均匀取向状态。
从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操作性的观点出发,聚合性液晶组合物优选含有有机溶剂。
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举出酮类(例如,丙酮、2-丁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及环戊酮)、醚类(例如,二噁烷及四氢呋喃)、脂肪族烃类(例如,己烷)、脂环式烃类(例如,环己烷)、芳香族烃类(例如,甲苯、二甲苯及三甲苯)、卤化碳类(例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二氯苯及氯甲苯)、酯类(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及乙酸丁酯)、水、醇类(例如,乙醇、异丙醇、丁醇及环己醇)、溶纤剂类(例如,甲基溶纤剂及乙基溶纤剂)、溶纤剂乙酸酯类、亚砜类(例如,二甲基亚砜)、酰胺类(例如,二甲基甲酰胺及二甲基乙酰胺),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聚合性液晶组合物可以含有上述成分以外的成分,例如可举出上述特定液晶化合物以外的液晶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倾斜角控制剂、取向助剂、增塑剂及交联剂。
光学各向异性层使用上述聚合性液晶组合物形成。
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如下方法:在规定的基板(例如,后述的起偏器、后述的支撑体或具有取向膜的支撑体)上涂布聚合性液晶组合物来形成涂膜,对涂膜实施取向处理而使特定液晶化合物成为规定的取向状态之后,对涂膜实施固化处理。
上述涂布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例如,绕线棒涂布法、挤压涂布法、直接凹版涂布法、逆向凹版涂布法及模涂法)来实施。
取向处理可以通过在室温(例如,20~25℃)下干燥或加热来进行。在取向处理中形成的液晶相为热致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通常可以根据温度或压力的变化进行转移。在具有溶致性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溶剂量组成比进行转移。
在取向处理为加热温度的情况下,加热时间(加热熟化时间)优选为10秒钟~5分钟,更优选为10秒钟~3分钟,进一步优选为10秒钟~2分钟。
针对涂膜的固化处理(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光照射处理)和/或加热处理)也可以称为用于固定特定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的固定化处理。
其中,优选实施光照射处理。在通过光照射进行的聚合中,优选使用紫外线。
照射量优选为10mJ/cm2~50J/cm2,更优选为20mJ/cm2~5J/cm2,进一步优选为30mJ/cm2~3J/cm2,尤其优选为50~1000mJ/cm2
并且,为了促进聚合反应,可以在加热条件下实施光照射处理。
另外,如上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可以形成于后述的支撑体上及后述的起偏器上。
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1~5μm,更优选为1~4μm,进一步优选为1~3μm。
光学各向异性层优选为正A板。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如下定义正A板。在将薄膜面内的慢轴方向(面内的折射率变得最大的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将在面内与面内的慢轴正交的方向上的折射率设为ny、将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设为nz时,正A板(positive A-plate)满足式(A1)的关系。另外,正A板的Rth显示正值。
式(A1)nx>ny≈nz
另外,上述“≈”不仅包括两者完全相同的情况,还包括两者实质上相同的情况。“实质上相同”例如是指(ny-nz)×d(其中,d为薄膜的厚度)为-10~10nm、优选为-5~5nm的情况也包括在“ny≈nz”内。
为了获得正A板,可以通过使棒状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水平取向来获得。正A板的制造方法的详细内容例如可以参考日本特开2008-225281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8-026730号公报等的记载。
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正A板)优选发挥λ/4板的功能。
λ/4板是指具有将某一特定波长的直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或者,将圆偏振光转换为直线偏振光)的功能的板,并且是指特定波长λnm下的面内延迟Re(λ)满足Re(λ)=λ/4的板。
该式在可见光区域的任一波长(例如,550nm)下实现即可,但优选波长550nm下的面内延迟Re(550)满足110nm≤Re(550)≤160nm的关系,更优选满足110nm≤Re(550)≤150nm。
并且,也可以将光学各向异性层设为正C板。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如下定义正C板。在将薄膜面内的慢轴方向(面内的折射率变得最大的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将在面内与面内的慢轴正交的方向上的折射率设为ny、将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设为nz时,正C板(positive C-plate)满足式(A2)的关系。另外,正C板的Rth显示负值。
式(A2)nx≈ny<nz
另外,上述“≈”不仅包括两者完全相同的情况,还包括两者实质上相同的情况。“实质上相同”例如是指(nx-ny)×d(其中,d为薄膜的厚度)为-10~10nm、优选为-5~5nm的情况也包括在“nx≈ny”内。
并且,在正C板中,根据上述定义,Re≈0。
为了获得正C板,可以通过使棒状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垂直取向来获得。正C板的制造方法的详细内容例如可以参考日本特开2017-18773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6-053709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5-200861号公报的记载。
<起偏器>
起偏器为具有将光转换为特定的直线偏振光的功能的所谓的直线起偏器。作为起偏器,并无特别限定,可以利用吸收型起偏器。
起偏器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制,可举出通常使用的以聚乙烯醇系树脂为主成分的起偏器。例如,通过使碘或二色性染料吸附于聚乙烯醇系树脂并进行拉伸来制作。以聚乙烯醇系树脂为主成分表示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含量相对于起偏器的总质量为50质量%以上。
聚乙烯醇系树脂为含有-CH2-CHOH-这一重复单元的树脂,例如可举出聚乙烯醇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另一方面,聚乙烯醇系树脂极为亲水且吸水性高,对偏振片整体的含水量贡献极大。通过变更制作起偏器时的干燥条件及减小起偏器的膜厚,能够调整含水量。并且,公开了如日本特开2015-129826号公报中记载那样,通过对在非液晶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上形成有9μm厚的聚乙烯醇层的层叠体进行染色、拉伸来获得厚度4μm的聚乙烯醇层的方法,并且还优选使用这种方法。
并且,如WO2017/195833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7-083843号公报中记载那样,作为起偏器,还优选涂布型起偏器,该涂布型起偏器使用液晶化合物及二色性偶氮色素(例如,WO2017/195833号公报中记载的用于光吸收性各向异性膜的二色性偶氮色素)通过涂布来制作,而未将聚乙烯醇用作粘合剂。
起偏器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5~20μm,更优选为3~15μm,进一步优选为2~13μm。
通过减小起偏器厚度,不仅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而且能够进一步降低含水量,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耐久性。
另外,在偏振片中,起偏器的透射轴与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慢轴之间的关系并无特别限制。例如,起偏器的吸收轴与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优选在45±10°的范围(35~55°)内。
在将偏振片适用于反射防止用途的情况下,优选光学各向异性层为λ/4板,且起偏器的透射轴(或吸收轴)与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慢轴所成的角度在45±10°的范围(35~55°)内。
并且,在将偏振片适用于IPS(In-Plane-Switching,面内切换)液晶的倾斜视角的光学补偿用途的情况下,优选光学各向异性层为λ/4板的正A板和正C板的多层结构,且起偏器的透射轴与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慢轴所成的角度在0±10°的范围(-10~10°)或90±10°的范围(80~100°)内。
<其他层>
本发明的偏振片可以具有上述阻挡层、光学各向异性层及起偏器以外的其他部件。
(支撑体)
偏振片可以具有用于支撑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支撑体。
支撑体优选透明,具体而言,优选透光率为80%以上。
作为支撑体,例如可举出玻璃基板及聚合物薄膜。
作为聚合物薄膜的材料,可举出:纤维素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含内酯环的聚合物等具有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热塑性降冰片烯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聚合物;聚苯乙烯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及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系聚合物;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龙及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系聚合物;酰亚胺系聚合物;砜系聚合物;聚醚砜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乙烯醇缩丁醛系聚合物;芳酯系聚合物;聚甲醛系聚合物;环氧系聚合物;或混合这些聚合物而成的聚合物。
并且,也可以为上述起偏器兼作这种支撑体的方式。
支撑体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5~80μm,更优选为10~40μm。
(取向膜)
在具有上述任意支撑体的情况下,偏振片优选在支撑体与光学各向异性层之间具有取向膜。另外,也可以为上述支撑体兼作取向膜的方式。
为了形成作为光学各向异性层的一方式的正A板,使用用于使特定液晶化合物的分子成为所期望的取向状态的技术,例如,利用取向膜使特定液晶化合物取向为所期望的方向的技术是普遍的技术。
作为取向膜,可举出含有聚合物等有机化合物的层的摩擦处理膜或无机化合物的倾斜蒸镀膜、具有微槽的膜、或累积通过朗缪尔-布洛杰特法形成的ω-二十三烷酸、双十八烷基甲基氯化铵或硬脂酸甲酯等有机化合物的LB(Langmuir-Blodgett)膜而成的膜。
进而,作为取向膜,还可举出通过光照射产生取向功能的光取向膜。
作为取向膜,可以优选使用对含有聚合物等有机化合物的层(聚合物层)的表面进行摩擦处理而形成的膜。摩擦处理通过利用纸或布在规定方向(优选为支撑体的长边方向)上对聚合物层的表面进行数次摩擦来实施。作为用于取向膜的形成的聚合物,优选聚酰亚胺、聚乙烯醇、日本专利第3907735号公报的0071~0095段中记载的改性聚乙烯醇及具有日本特开平9-152509号公报中记载的聚合性基团的聚合物。
关于取向膜的厚度,只要能够发挥取向功能,则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0.01~5μm,更优选0.05~2μm。
作为取向膜,还优选使用对光取向性的材料照射偏振光或非偏振光来制成取向层的所谓的光取向膜(光取向层)。
优选通过从垂直方向或倾斜方向照射偏振光的工序或从倾斜方向照射非偏振光的工序对光取向膜赋予取向限制力。
通过利用光取向膜,能够使特定液晶化合物以优异的对称性水平取向。因此,利用光取向膜形成的正A板尤其对如IPS(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装置那样不需要驱动液晶的预倾角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光学补偿是有用的。
作为用于光取向膜的光取向材料,例如可举出日本特开2006-28519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07683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3813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09407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2172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4046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5643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3318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109831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883848号、日本专利第4151746号中记载的偶氮化合物、日本特开2002-229039号公报中记载的芳香族酯化合物、日本特开2002-26554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317013号公报中记载的具有光取向性单元的马来酰亚胺及/或烯基取代纳迪克酰亚胺化合物、日本专利第4205195号、日本专利第4205198号中记载的光交联性硅烷衍生物、日本特表2003-520878号公报、日本特表2004-529220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162850号中记载的光交联性聚酰亚胺、聚酰胺或酯、日本特开平9-118717号公报、日本特表平10-506420号公报、日本特表2003-505561号公报、国际公开第2010/150748号、日本特开2013-17756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012823号公报中记载的可光二聚化的化合物、尤其肉桂酸酯化合物、查耳酮化合物及香豆素化合物。
作为尤其优选的例子,可举出偶氮化合物、光交联性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酯、肉桂酸酯化合物及查耳酮化合物。
取向膜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但从缓和有可能存在于支撑体上的表面凹凸而形成均匀的膜厚的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0.01~10μm,更优选为0.01~1μm,进一步优选为0.01~0.5μm。
(捕获层)
偏振片可以以捕获氨为目的而具有碱捕获层,该碱捕获层含有具有羧酸基的化合物。
也可以使粘合层及阻挡层或正C板等层含有具有羧酸基的化合物来形成碱捕获层。
作为具有羧酸基的化合物,为了抑制扩散到其他层,优选聚丙烯酸。
(起偏器保护膜)
偏振片可以在起偏器的表面上具有起偏器保护膜。
起偏器保护膜可以仅配置于起偏器的单面上(与光学各向异性层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也可以配置于起偏器的两个面上。
起偏器保护膜的结构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所谓的透明支撑体或硬涂层,也可以为透明支撑体与硬涂层的层叠体。
作为硬涂层,可以使用公知的层,例如可以为聚合固化多官能单体而得的层。
并且,作为透明支撑体,可以使用公知的透明支撑体,例如,作为形成透明支撑体的材料,可举出以三乙酰纤维素为代表的纤维素系聚合物(以下,称为“纤维素酰化物”。)、热塑性降冰片烯系树脂(Zeon Corporation制ZEONEX、ZEONOR、JSR Corporation制ARTON)、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及聚苯乙烯系树脂。热塑性降冰片烯系树脂及聚苯乙烯系树脂等不易含水的树脂优选用于抑制偏振片的总含水量。
起偏器保护膜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但从能够减小偏振片的厚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尤其优选为5μm以下。下限并无特别限制,大多为1μm以上。
为了确保各层之间的密合性,可以在各层之间配置粘合层或粘接层。进而,可以在各层之间配置透明支撑体。
偏振片可以具有使用含有上述特定液晶化合物的聚合性液晶组合物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以外的其他光学各向异性层。
其他光学各向异性层可以为A板,也可以为C板。
偏振片的含水量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5.0g/m2以下,更优选为3.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g/m2以下,尤其优选为0.8g/m2以下。
<层叠体>
上述偏振片可以与其他部件组合以形成层叠体。
作为层叠体的优选方式之一,可举出具有两片基板和配置于两片基板之间的上述偏振片且基板的透湿度为10-3g/m2·day以下的层叠体。
上述层叠体中的基板的透湿度优选为10-3g/m2·day以下。其中,从适用层叠体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等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10-4g/m2·day以下,进一步优选10-5g/m2·day以下。下限并无特别限制,大多为10-10g/m2·day以上。
基板的透湿度的测定方法如下。在测定温度40℃、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使用水蒸气透过率测定装置(MOCON,INC.制的AQUATRAN2(注册商标))来测定。
构成基板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为无机物,也可以为有机物。
作为基板,可举出玻璃基板及阻挡膜。更具体而言,可举出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密封玻璃、液晶单元中的玻璃及表面覆盖玻璃等玻璃基板、以及高阻挡膜及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阻挡膜等阻挡膜。
基板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多层结构。
基板优选透明,即优选为所谓的透明基板。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透明”表示可见光的透射率为60%以上,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上限并无特别限制,大多小于100%。
基板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但从薄型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为8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下限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10μm以上。
<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上述偏振片可以优选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优选为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等。
(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为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其具有上述本发明的偏振片和液晶单元。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将本发明的偏振片中的起偏器用作设置于液晶单元的两侧的起偏器中前侧的起偏器,更优选将本发明的偏振片中的起偏器用作前侧及后侧的起偏器。并且,偏振片中包含的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优选配置于液晶单元侧。并且,在将本发明的偏振片中的起偏器用作前侧的起偏器的情况下,偏振片中包含的上述阻挡层优选配置于液晶单元侧。
即,偏振片中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可以优选用作光学补偿膜。
以下,对构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进行详细叙述。
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优选为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OCB(Optical Compensated Bend,光学补偿弯曲)模式、IPS(面内切换)模式或TN(TwistedNematic,扭曲向列),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TN模式的液晶单元中,当不施加电压时,棒状液晶分子实质上水平取向,进而以60~120゜扭曲取向。TN模式的液晶单元最常用作彩色TFT液晶显示装置,对此在多个文献有所记载。
在VA模式的液晶单元中,当不施加电压时,棒状液晶分子实质上垂直取向。除(1)使棒状液晶分子在不施加电压时实质上垂直取向,在施加电压时实质上水平取向的狭义的VA模式的液晶单元(记载于日本特开平2-176625号公报)以外,VA模式的液晶单元还包括(2)为了放大视角而将VA模式多域化的(MVA模式的)液晶单元(记载于SID97、Digest oftech.Papers(论文集)28(1997)845)、(3)使棒状液晶分子在不施加电压时实质上垂直取向且在施加电压时扭曲多域取向的模式(n-ASM模式)的液晶单元(记载于日本液晶讨论会的论文集58~59(1998))及(4)SURVIVAL模式的液晶单元(LCD International 98中发表)。并且,可以为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图像垂直取向)型、光取向型(OpticalAlignment)及PSA(Polymer-Sustained Alignment,聚合物维持取向)中的任一种。关于这些模式的详细内容,详细记载于日本特开2006-215326号公报及日本特表2008-538819号公报中。
IPS模式的液晶单元的棒状液晶分子实质上与基板平行地取向,通过施加与基板面平行的电场而使液晶性分子平面地进行响应。IPS模式在未施加电场的状态下呈黑色显示,上下一对偏振片的吸收轴彼此正交。日本特开平10-05498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20232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29252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133408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1-305217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10-307291号公报中公开了使用光学补偿片(光学补偿膜)减少倾斜方向上的黑色显示时泄漏的光来改善视角的方法。
(有机EL显示装置)
作为有机EL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一例),例如可优选举出从视觉辨认侧依次具有本发明的偏振片和有机EL显示面板的方式。此时,偏振片中包含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优选配置于有机EL显示面板侧。并且,此时,偏振片中包含的阻挡层优选配置于有机EL显示面板侧。
即,本发明的偏振片用作所谓的防反射膜。
并且,有机EL显示面板为使用在电极之间(在阴极与阳极之间)夹着有机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层)而成的有机EL元件构成的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的结构并无特别限制,可采用公知的结构。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中示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及处理顺序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可以适当进行变更。因此,不应通过以下示出的实施例来限制性地解释本发明的范围。
<直线偏振片1的制作>
对三乙酸纤维素薄膜TJ25(FUJIFILM Corporation制:厚度25μm)的支撑体表面进行了碱皂化处理。具体而言,将支撑体在55℃的1.5当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渍2分钟之后,将支撑体在室温的水洗浴槽中进行清洗,进一步使用30℃的0.1当量的硫酸进行了中和。中和之后,将支撑体在室温的水洗浴槽中进行清洗,进一步利用100℃的暖风进行干燥,得到起偏器保护膜。
在碘水溶液中沿着MD(Machine Direction:纵向)方向连续拉伸厚度60μm的卷状聚乙烯醇薄膜,并进行干燥,得到厚度13μm的起偏器。
使用下述PVA(聚乙烯醇)粘接剂在上述起偏器的一个面上贴合上述起偏器保护膜,制作了直线偏振片1。
(PVA粘接剂的制备)
将具有乙酰乙酰基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平均聚合度:1200,皂化度:98.5摩尔%,乙酰乙酰化度:5摩尔%)100质量份及羟甲基三聚氰胺20质量份在30℃的温度条件下溶解于纯水中,制成固体成分浓度调整为3.7质量%的水溶液,制备了PVA粘接剂。
<制作例1>
将下述组合物投入到搅拌罐中,进行搅拌,制备了用作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纤维素乙酸酯溶液。
化合物G
[化学式编号24]
向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90质量份中添加下述消光剂溶液10质量份,制备了用作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的纤维素乙酸酯溶液。
利用平均孔径34μm的滤纸及平均孔径10μm的烧结金属过滤器过滤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及上述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之后,使上述芯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和其两侧的外层纤维素酰化物浓液这三层同时从流延口流延到20℃的滚筒上(带式流延机)。在溶剂含有率约20质量%的状态下从滚筒上剥离薄膜,利用拉幅机夹具固定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并沿着横向进行了拉伸,同时进行了干燥。然后,通过在热处理装置的辊之间传送得到的薄膜,进一步进行干燥,制作了厚度20μm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得到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的Re(550)为0nm。
接着,参考日本特开2012-155308号公报的实施例3的记载,制备光取向膜用涂布液1,并利用线棒将其涂布于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上。然后,利用60℃的暖风将得到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干燥60秒钟,制作了厚度为300nm的涂膜1。
接着,制备了下述组成的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1。
/>
[化学式编号25]
化合物T-1中的各重复单元中记载的数值表示各重复单元相对于所有重复单元的含量(质量%)。
[化学式编号26]
[化学式编号27]
在大气下使用超高压汞灯对制作出的涂膜1照射了紫外线。此时,将线栅起偏器(Moxtek公司制,ProFlux PPL02)设置成与涂膜1的表面平行并进行曝光,进行光取向处理,得到光取向膜1。
此时,紫外线的照度在UV-A区域(紫外线A波,波长320~380nm的积算)中设为10mJ/cm2
接着,使用棒涂布机将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1涂布于光取向膜1。将得到的涂膜在100℃的膜面温度下加热熟化20秒钟,并冷却至90℃之后,在空气下使用气冷金属卤化物灯(EYE GRAPHICS Co.,Ltd.制)照射300mJ/cm2的紫外线,将向列取向状态固定化,由此形成正A板A1(对应于光学各向异性层),制造了包括正A板A1的光学膜1。
所形成的正A板A1的膜厚为2.5μm。正A板A1的Re(550)为145nm,Rth(550)为73nm,Re(550)/Re(450)为1.13,Re(650)/Re(550)为1.01,光轴的倾斜角为0°,液晶化合物为均匀取向。
接着,使用上述PVA粘接剂对直线偏振片1的起偏器面贴合光学膜1中的纤维素乙酸酯薄膜1侧,得到偏振片1。此时,起偏器的吸收轴与正A板A1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45°。
<制作例2>
制备了下述组成的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B1。
丙烯酸酯化合物K1((甲基)丙烯酸当量为99g/eq.,酸值为188.1mgKO H/g)
[化学式编号28]
丙烯酸酯化合物K2((甲基)丙烯酸当量为88g/eq.,酸值为0mgKOH/g)
[化学式编号29]
化合物T-2(各重复单元中记载的数值表示各重复单元相对于所有重复单元的含量(质量%)。)
[化学式编号30]
对上述制作例1中制作的光学膜1中的正A板A1的表面进行电晕处理,使用绕线棒涂布机在其上方涂布上述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B1,在40℃的干燥烘箱中放置了1分钟。然后,使用150mW/cm2的高压汞灯使得到的涂膜固化,形成阻挡层B1,得到带阻挡层B1的光学膜1。得到的阻挡层B1的厚度约为0.8μm。
接着,使用上述PVA粘接剂对直线偏振片1的起偏器面贴合带阻挡层B1的光学膜1中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侧,得到偏振片2。此时,起偏器的吸收轴与正A板A1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45°。
<制作例3~4>
变更了阻挡层的厚度,除此之外,按照与制作例2相同的顺序制作了偏振片3及4。
<制作例5>
使用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B2代替了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B1,除此之外,按照与制作例3相同的顺序制作了偏振片5。
/>
丙烯酸酯化合物K3((甲基)丙烯酸当量为160g/eq.,酸值为700.6mgKO H/g)
[化学式编号31]
<制作例6>
使用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B3代替了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B1,除此之外,按照与制作例2相同的顺序制作了偏振片6。
丙烯酸酯化合物K4((甲基)丙烯酸当量为96g/eq.,酸值为0mgKOH/g)
[化学式编号32]
丙烯酸酯化合物K5((甲基)丙烯酸当量为105g/eq.,酸值为107.0mgKO H/g)
[化学式编号33]
/>
<制作例7>
使用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B4代替了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B1,除此之外,按照与制作例2相同的顺序制作了偏振片7。
对上述制作例1中制作的光学膜1中的正A板A1的表面进行电晕处理,使用绕线棒涂布机在其上方涂布上述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B5,在90℃的干燥烘箱中干燥1分钟,形成阻挡层B5,得到带阻挡层B5的光学膜1。得到的阻挡层B5的厚度约为1.5μm。
接着,使用上述PVA粘接剂对直线偏振片1的起偏器面贴合带阻挡层B5的光学膜1中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侧,得到偏振片8。此时,起偏器的吸收轴与正A板A1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45°。
<制作例9~31>
使用表3所示的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代替了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1,并且使用表3所示的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代替了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B1,并将阻挡层的厚度变更为表3所示的厚度,除此之外,按照与制作例2相同的顺序制作了偏振片9~31。
以下,示出表3所示的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2~A12的组成。
(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2的制备)
在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1中,使用100质量份的下述特定液晶化合物L-6代替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X-1、特定液晶化合物L-1及特定液晶化合物L-2,除此之外,以与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1相同的方法制备了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2。
[化学式编号34]
(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3的制备)
在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1中,使用100质量份的下述特定液晶化合物L-9代替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X-1、特定液晶化合物L-1及特定液晶化合物L-2,除此之外,以与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1相同的方法制备了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3。
特定液晶化合物L-9
[化学式编号35]
(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4的制备)
制备了下述组成的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4。
[化学式编号36]
液晶性化合物L-17
[化学式编号37]
(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5的制备)
在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4中,使用100质量份的下述特定液晶化合物L-7代替了特定液晶化合物L-5及特定液晶化合物L-17,除此之外,以与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4相同的方法制备了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5。
[化学式编号38]
(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6的制备)
在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4中,使用100质量份的下述特定液晶化合物L-8代替了特定液晶化合物L-5及特定液晶化合物L-17,除此之外,以与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4相同的方法制备了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6。
[化学式编号39]
/>
(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7的制备)
在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4中,使用100质量份的下述特定液晶化合物L-10代替了特定液晶化合物L-5及特定液晶化合物L-17,除此之外,以与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4相同的方法制备了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7。
[化学式编号40]
(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8的制备)
在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4中,使用100质量份的下述特定液晶化合物L-11代替了特定液晶化合物L-5及特定液晶化合物L-17,除此之外,以与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4相同的方法制备了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8。
特定液晶化合物L-11
[化学式编号41]
(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9的制备)
在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4中,使用100质量份的下述特定液晶化合物L-12代替了特定液晶化合物L-5及特定液晶化合物L-17,除此之外,以与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4相同的方法制备了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9。
特定液晶化合物L-12
[化学式编号42]
(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10的制备)
在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4中,使用100质量份的下述特定液晶化合物L-13代替了特定液晶化合物L-5及特定液晶化合物L-17,除此之外,以与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4相同的方法制备了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10。
特定液晶化合物L-13
[化学式编号43]
(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11的制备)
制备了下述组成的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11。
特定液晶化合物L-14
[化学式编号44]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X-2
[化学式编号45]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X-3
[化学式编号46]
(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12的制备)
制备了下述组成的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A12。
特定液晶化合物L-15
[化学式编号47]
特定液晶化合物L-16
[化学式编号48]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X-5
[化学式编号49]
(带粘合剂的薄膜的制作)
参考日本特开2017-134414号公报的实施例1的记载,得到以下记载的带粘合剂的薄膜。
具体而言,首先,在氮气氛下以55℃混合下述成分,得到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丁酯:70质量份
丙烯酸甲脂:20质量份
丙烯酸:1.0质量份
偶氮二异丁腈:0.2质量份
乙酸乙酯:80质量份
与得到的丙烯酸树脂(100质量份)一并混合CORONATE L(甲苯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成物的75质量%乙酸乙酯溶液、1分子中的异氰酸酯基数:三个、Nippon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0.5质量份)及硅烷偶联剂X-12-981(Shin-EtsuChemical Co.,Ltd.制)(0.5质量份),最后添加乙酸乙酯,以使总固体成分浓度成为10质量%,制备了粘合剂形成用组合物。
使用敷贴器将得到的粘合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经脱模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LINTEC Corporation制)的脱模处理面,以使干燥后的厚度成为10μm,在100℃干燥1分钟,得到带粘合剂的薄膜。
<耐久性评价>
使用带粘合剂的薄膜将剪切成40mm见方的偏振片1~31的起偏器保护膜侧贴合于玻璃板,配置于装有氨2mol%的甲醇溶液的螺旋盖瓶上,由此使氨暴露了60分钟。暴露面配置成偏振片1~31侧暴露。即,关于偏振片2~31,以阻挡层侧成为暴露面的方式配置于螺旋盖瓶上。
使用Axo Scan(0PMF-1、Axometrics公司制)测定了波长450nm及550nm下的面内延迟Re(450)、Re(550)的值。
当H=Re(450)/Re(550)时,将暴露氨之前的H设为H0,将暴露氨之后的H设为H1,以ΔH(%)=|H1-H0|/H0×100为指标,如下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下述表3。
AA:ΔH小于0.5%
A:ΔH为0.5%以上且小于1%
B:ΔH为1%以上且小于2%
C:ΔH为2%以上
表3中,“光学各向异性层”栏的“种类”栏表示所使用的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的种类。
“阻挡层”栏的“种类”栏表示所使用的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的种类。
“平均酸值”栏表示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的平均酸值。
另外,表3所述的特定液晶化合物均对应于表现出逆波长分散性的液晶化合物。
[表3]
从上述表3所示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具有阻挡层的偏振片(层叠体)的氨耐久性均良好。
其中,由制作例2~4的比较确认到:在阻挡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的情况下,效果更优异。
并且,由制作例2和6的比较确认到:在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固体成分的平均酸值为70mgKOH/g以上的情况下,效果更优异。
并且,由制作例2和6的比较确认到:在阻挡层的氧渗透系数为1.5cc·mm/m2·day·atm以下的情况下,效果更优异。
<制作例32>
(正C板薄膜1的形成)
对上述中形成的制作例2的正A板A1的表面进行电晕处理,在进行了电晕处理的表面上涂布下述正C板形成用组合物C1,利用70℃的暖风熟化了90秒钟。
接着,制作了在氮吹扫下以氧浓度0.1%在40℃下进行紫外线照射(300mJ/cm2)固定了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的正C板1,并制作了包括正C板C1及正A板A1的光学膜2。正C板1的厚度为0.4μm。
棒状液晶化合物(M-1)
[化学式编号50]
棒状液晶化合物(M-2)
[化学式编号51]
棒状液晶化合物(M-3)
[化学式编号52]
化合物B1
[化学式编号53]
聚合引发剂
[化学式编号54]
·表面活性剂S-1(Mw:15k。式中,各重复单元中记载的数值表示各重复单元相对于所有重复单元的含量(质量%)。)
[化学式编号55]
·表面活性剂S-2(重均分子量:11,200)(各重复单元中记载的数值表示各重复单元相对于所有重复单元的含量(质量%)。)
[化学式编号56]
鎓盐化合物S01
[化学式编号57]
/>
以与制作例2相同的方式在上述正C板C1上进一步制作0.8μm的阻挡层B1,作为光学膜3。
接着,使用上述PVA粘接剂对直线偏振片1的起偏器面贴合光学膜3中的纤维素酰化物薄膜1侧,得到偏振片32。此时,起偏器的吸收轴与正A板A1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45°。
<制作例33~37>
在制作例32的正C板C1上制作制作例3~6及8的阻挡层代替了制作例2的阻挡层,除此之外,按照与制作例32相同的顺序制作了偏振片33~37。
<制作例38~49>
针对制作例9~20,按照与制作例32相同的顺序在各自的正A板与阻挡层之间层叠上述正C板C1,制作了偏振片38~49。
<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作>
分解搭载有机EL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元件)的SAMSUNG公司制GALAXY S5,从有机EL显示装置剥离带圆偏振片的触摸面板,进一步从触摸面板剥离圆偏振片,分别分离了有机EL显示面板、触摸面板及圆偏振片。接着,将分离出的触摸面板再次贴合于有机EL显示面板,进一步将上述中制作的偏振片32~49以使正C板1侧成为面板侧的方式贴合于触摸面板上,制作了有机EL显示装置。
通过对制作出的有机EL显示装置使用包括正A板A1和正C板C1的光学层叠体的偏振片32~49,确认到可发挥反射防止效果。
符号说明
10、20、30、40 偏振片
11 起偏器保护膜
12 起偏器
13 起偏器保护膜
14 正A板
15 正C板
16 阻挡层

Claims (11)

1.一种偏振片,其依次具有起偏器、光学各向异性层及阻挡层,
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为使用含有表现出逆波长分散性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层,
所述阻挡层由固体成分的平均酸值为70mgKOH/g以上的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
所述阻挡层形成用组合物含有两种以上的聚合性化合物,
所述聚合性化合物的分子量为1000以下,
所述聚合性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当量为80g/eq.以上且150g/eq.以下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所述阻挡层的氧渗透系数为2.5cc·mm/m2·day·at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阻挡层的氧渗透系数为1.5cc·mm/m2·day·at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甲基)丙烯酸当量为80g/eq.以上且100g/eq.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表现出逆波长分散性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为由下述式(II)表示的化合物,
L1-G1-D1-Ar-D2-G2-L2……(II)
其中,所述式(II)中,
D1及D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O-、-CO-、-CO-O-、-C(=S)O-、-CR1R2-、-CR1R2-CR3R4-、-O-CR1R2-、-CR1R2-O-CR3R4-、-CO-O-CR1R2-、-O-CO-CR1R2-、-CR1R2-CR3R4-O-CO-、-CR1R2-O-CO-CR3R4-、-CR1R2-CO-O-CR3R4-、-NR1-CR2R3-或-CO-NR1-,
R1、R2、R3及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在R1、R2、R3及R4分别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多个R1、多个R2、多个R3及多个R4分别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G1及G2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5~8的2价的脂环式烃基、由多个所述脂环式烃基连接而成的基团、芳香族烃基或由多个所述芳香族烃基连接而成的基团,一个以上的构成所述脂环式烃基的-CH2-可以被-O-、-S-或-NH-取代,
L1及L2分别独立地表示1价的有机基团,L1及L2中的至少一个表示具有聚合性基团的1价的基团,
Ar表示选自由式(Ar-1)~(Ar-7)表示的基团中的任一芳香环,
[化学式编号1]
Q1表示N或CH,
Q2表示-S-、-O-或-N(R7)-,R7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
Y1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2的芳香族烃基或碳原子数3~12的芳香族杂环基,
Z1、Z2及Z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1价的脂肪族烃基、碳原子数3~20的1价的脂环式烃基、碳原子数6~20的1价的芳香族烃基、卤原子、氰基、硝基、-OR8、-NR9R10或-SR11,R8~R11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Z1与Z2可以彼此键合而形成芳香环,
A1及A2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O-、-N(R12)-、-S-及-CO-中的基团,R12表示氢原子或取代基,
X表示氢原子或可键合有取代基的第14~16族的非金属原子,
D4及D5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CO-、-O-、-S-、-C(=S)-、-CR1aR2a-、-CR3a=CR4a-、-NR5a-或由这些中的两个以上的组合构成的2价的连接基团,R1a~R5a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
SP1及SP2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12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亚烷基或一个以上的构成碳原子数1~12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亚烷基的-CH2-被-O-、-S-、-NH-、-N(Q)-或-CO-取代的2价的连接基团,Q表示取代基,
L3及L4分别独立地表示1价的有机基团,
Ax表示具有选自芳香族烃环及芳香族杂环中的至少一个芳香环的碳原子数2~30的有机基团,
Ay表示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12的烷基或具有选自芳香族烃环及芳香族杂环中的至少一个芳香环的碳原子数2~30的有机基团,
Ax及Ay中的芳香环可以具有取代基,Ax与Ay可以彼此键合而形成环,
Q3表示氢原子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
*表示键合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波长450nm下测定的面内延迟值即Re(450)、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波长550nm下测定的面内延迟值即Re(550)及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波长650nm下测定的面内延迟值即Re(650)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为正A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为λ/4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阻挡层的厚度为0.1~1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慢轴与所述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45±10°。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
1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
CN202080008412.3A 2019-01-09 2020-01-08 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Active CN1132726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2197 2019-01-09
JP2019002197 2019-01-09
JP2019171184 2019-09-20
JP2019-171184 2019-09-20
PCT/JP2020/000290 WO2020145297A1 (ja) 2019-01-09 2020-01-08 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有機電界発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2690A CN113272690A (zh) 2021-08-17
CN113272690B true CN113272690B (zh) 2024-05-14

Family

ID=71520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8412.3A Active CN113272690B (zh) 2019-01-09 2020-01-08 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35900B2 (zh)
CN (1) CN113272690B (zh)
WO (1) WO20201452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5243A1 (ja) * 2020-08-28 2022-03-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組成物、液晶硬化層、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WO2022071410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CN116814275B (zh) * 2023-08-30 2023-12-12 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组合物及包含其的液晶光学元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1467A (ja) * 2004-03-25 2005-10-06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ガスバリア性積層体
CN103129063A (zh) * 2011-11-29 2013-06-05 索尼公司 气体阻挡性基体材料和气体阻挡性层压体
JP2017043691A (ja) * 2015-08-26 2017-03-02 Dic株式会社 ガス又は水蒸気バリア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バリア材
WO2017150613A1 (ja) * 2016-03-04 2017-09-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8186500A1 (ja) * 2017-04-07 2018-10-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素子、円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2360B2 (ja) 2010-04-07 2014-06-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3035627A1 (ja) 2011-09-06 2013-03-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6047648A1 (ja) 2014-09-25 2016-03-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重合性化合物を含む重合性組成物、フィルム、および投映像表示用ハーフミラー
WO2017038266A1 (ja) 2015-09-03 2017-03-09 Dic株式会社 メソゲン基を有する化合物を含む組成物、並びに重合性組成物を重合することにより得られる重合体、光学異方体、並びに位相差膜
JP7014796B2 (ja) 2017-07-26 2022-02-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9131949A1 (ja) 2017-12-28 2019-07-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1467A (ja) * 2004-03-25 2005-10-06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ガスバリア性積層体
CN103129063A (zh) * 2011-11-29 2013-06-05 索尼公司 气体阻挡性基体材料和气体阻挡性层压体
JP2017043691A (ja) * 2015-08-26 2017-03-02 Dic株式会社 ガス又は水蒸気バリア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バリア材
WO2017150613A1 (ja) * 2016-03-04 2017-09-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8186500A1 (ja) * 2017-04-07 2018-10-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素子、円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145297A1 (ja) 2021-12-16
WO2020145297A1 (ja) 2020-07-16
JP7335900B2 (ja) 2023-08-30
CN113272690A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65024B2 (ja) 液晶組成物、光学異方性層、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4521213B (zh) 聚合性液晶组合物、固化物、光学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JP7182533B2 (ja) 液晶組成物、光学異方性層、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3272690B (zh) 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11819477A (zh) 层叠体、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液晶显示装置
JP7282189B2 (ja) 光学異方性層、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1712744B (zh) 光学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4450330B (zh) 光学各向异性层、光学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
US20160195655A1 (en) Polarizing plate fabrication method
CN111448492B (zh) 长条相位差膜、长条层叠体、图像显示装置
CN109564317B (zh) 光学薄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5315644A (zh) 光学各向异性层、光学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1727206B (zh) 聚合性液晶组合物、光学各向异性膜、光学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US11932796B2 (en)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liquid crystal cured layer,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12534317B (zh) 层叠体、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JP7417623B2 (ja)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0052327A (ja) 光学積層体、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電界発光装置
WO2021039625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13125237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アクティブリターダー、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WO2020054459A1 (ja)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光学異方性層、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電界発光装置
CN115989299A (zh) 液晶组合物、液晶固化层、光学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WO2014175342A1 (ja) 液晶組成物、位相差板、円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