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0921A -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0921A
CN113270921A CN202110582958.6A CN202110582958A CN113270921A CN 113270921 A CN113270921 A CN 113270921A CN 202110582958 A CN202110582958 A CN 202110582958A CN 113270921 A CN113270921 A CN 113270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robot
inspection robot
charging seat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829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守银
于世伟
高诺
王涛
高焕兵
张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58295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092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8377 priority patent/WO202224690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0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09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1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 G05D1/02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involving a learning proces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1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 G05D1/0223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involving speed control of the vehicl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3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 G05D1/0246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optical position detecting means using a video camera in combination with image processing mea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76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using signals provided by a source external to the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包括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和充电座;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上设有充电对接模块、充电控制模块、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蓄电池,充电座包括供电控制模块、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充电电极板;在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上还设有高清全方位摄像头、激光传感器;在充电座上还设有定位信标,其包括有色正方形块和等腰三角形板,等腰三角形板水平放置在充电座顶部,沿三角形顶点向充电座正面作垂线,其垂心位于充电座充电接口的中心线上,所述的激光传感器根据三角形顶点的位置确定充电电极位置,实现精准对接;有色正方形块位于等腰三角形板的顶部,其用于标定充电座位置,从而判断机器人是否进入充电座对接范围。

Description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属于机器人自动充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由于变电站工作环境具有风险高且监测过程复杂的特点,对它进行人工巡检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也极为不安全。而随着自动化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利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对变电站进行监修,较好地解决了人工巡检存在的弊端。
由于机器人在巡检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电量不足这一问题,为了保证巡检机器人具备较好的续航工作能力,经常在变电站设置多个充电座,便于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电量不足这一问题时,能够通过对自身定位以及路径规划,及时找到最近的充电座进行充电,从而实现机器人的循环续航工作。然而充电座属于带电设备,机器人充电触头和充电座充电电极板进行对接时,若没有严格的对接校正程序而导致接触不良,或者与已通电的充电座进行接触,这可能会导致断电甚至打火等危害,从而造成充电设备的损害,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和充电座;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上设有机器人充电控制模块、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充电对接模块和蓄电池,充电对接模块包括限位装置、安装架、伸缩导电杆、充电触头和安装座;所述的充电座包括充电座供电控制模块、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充电电极板,充电电极板位于充电座充电接口内;所述安装架固定在机器人正面,安装座固定在安装架内部,安装座具有用于容纳上述伸缩导电杆的导向槽,充电触头安装在导电杆上,上述充电触头的一头随着伸缩导电杆的直线运动向外伸出,与充电座充电电极板对接接触,进行充电,限位装置固定在导向槽内,防止充电触头插入过深或者过浅。进一步的,在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上还设有高清全方位摄像头、激光传感器;在所述的充电座上还设有定位信标;所述的定位信标设置在充电座上,其包括有色正方形块和等腰三角形板,所述的等腰三角形板水平放置在充电座顶部,沿三角形顶点向充电座正面作垂线,其垂心位于充电座充电接口的中心线上,所述的激光传感器根据三角形顶点的位置确定充电接口位置,实现精准对接;所述的有色正方形块位于等腰三角形板的顶部,其用于标定充电座位置,从而判断机器人是否进入充电座对接范围。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前往充电座的路径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绘制变电站地图:通过巡检机器人对变电站进行全面巡检,巡检过程中利用巡检机器人配置的激光传感器对变电站的环境信息进行精确扫描,巡检结束后生成变电站二维地图;并通过基于设定大小的方格,将生成的变电站二维地图处理成二维栅格地图,存储到机器人的存储器模块中;
步骤2:采集变电站设备图像特征:在巡检过程中,高清全方位摄像头通过对变电站的设备图像信息进行扫描采集,分析处理,提取图像特征,作为设备以及道路的识别依据,并存储到机器人的存储模块中;
步骤3:绘制周围环境地图:巡检过程中利用机器人上配置的激光传感器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扫描,生成周边环境二维栅格地图,与绘制变电站地图步骤基本相同;
步骤4:变电站地图与周围环境地图进行匹配:将采集到的周边环境地图与已存储到存储器模块的变电站地图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巡检机器人当前所处位置,进行低精度定位;
步骤5:视觉矫正:在巡检过程中,机器人上配置的摄像头对周围设备图像信息进行扫描采集,从而得到相应的设备的图像特征,并将其与已存储到机器人存储器模块中设备图像特征进行比较,再次判断自身的位置,对正地图匹配的产生误差进行矫正,进行高精度定位;
步骤6:定位检验:若步骤4与步骤5显示的定位相同,则定位准确;若不同,则定位失败,重新回到步骤3开始执行;
步骤7:路径规划步骤:根据机器人存储模块中的充电座图像特征和所处定位位置,利用Dijkstra算法规划最优巡检路径,巡检机器人按照设定的路线前往充电座。
进一步的,当巡检机器人进入充电座对接范围时,进行精准对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巡检机器人进入充电座对接范围时,从而启动激光对接程序;
S2:首先判断巡检机器人正面是否平行于充电座正面,若平行则不需调整,若不平行,则应调整机器人正面与充电座正面平行;
S3:判断巡检机器人是否位于充电座正中间位置,即机器人中心点所在轴线是否正对于充电座充电接口的中线,若是则不需要调整,若不是,则机器人可能位于充电座的左侧或者右侧,根据机器人激光发射点到P点的距离
Figure BDA0003086711610000041
和角度
Figure BDA0003086711610000042
来确定机器人位置,通过进行移动调整来使机器人移动至充电座正中间位置;
S3中的移动调整为首先进行垂直方向上的移动,移动至机器人顶点距三角形板顶点P的距离为设定的安全距离LSAFE时停止,巡检机器人顺时针旋转角度α至机器人面朝三角形板P点所在轴线方向,向前移动一段距离LMOVE,逆时针旋转角度α,使机器人返回至最初的方向,此时三角形板顶点P已在机器人轴线上;
S4:巡检机器人逐渐前移,令机器人充电对接模块与充电座充电接口进行对接,对接后充电触头由导向槽伸出与充电座电极板进行接触;
S5:对接校正。检测机器人与三角形顶点的距离,若位于设定的正常充电范围内,则不需校正,若不在范围内,则进行相应的姿态调整;
S5中,移至充电范围内后,若能够收到机器人充电控制模块输送的充电信号,则成功充电;若不能则判断是否在充电范围的极限位置,未在极限位置时,机器人继续向前移动进入S3步骤;在极限位置时,机器人后退0.5m重复S3步骤,重新进行机器人姿态调整和对接。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基于图像的导航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相对磁导航等传统导航方式较高,通过路径规划可快速由当前位置到达目标点;
2.巡检机器人能够不断调整自身位姿与充电座进行对接校正,从而实现稳定的充电连接;
3.当机器人充电触头和充电座接触良好时,通过使继电器闭合给充电座上电,进而给机器人充电,此充电方式能有效防止触头充电打火的发生,提高充电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的巡检机器人;
图3为本发明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的充电座;
图4为本发明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的充电对接模块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定位和路径规划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的充电对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的充电对接流程图;
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1充电座,2机器人本体,3充电座供电控制模块,4有色正方形块,5等腰三角形板,6第二无线通讯模块,7充电电极板,8充电对接模块,9充电控制模块,10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1存储器模块,12全方位摄像头,13激光传感器,14蓄电池,15安装架,16安装座,17伸缩导电杆,18充电触头,19限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发明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该系统包含了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通过路径规划寻找充电座,并与充电座进行精准对接,从而开始充电的具体流程。
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2,在机器人本体2的一个侧面安装有充电控制模块9(含继电器B)、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在机器人本体2的顶部安装有高清全方位摄像头12、激光传感器13;在机器人本体2的另一侧面安装有存储器模块11以及蓄电池14;在机器人2本体的正面安装有机器人充电对接模块8;
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相配合的充电座1,充电座1包含充电座供电控制模块3(含继电器A)、定位信标含(有色正方形块4以及等腰三角形板5)、第二无线通讯模块6、充电电极板7;
参照图4所示,充电对接模块包括:安装架15、安装座16、伸缩导电杆17、充电触头18、限位装置19,安装架15固定在机器人正面,安装座16固定在安装架15内部,安装座16具有用于容纳上述伸缩导电杆17的导向槽,充电触头18安装在导电杆上,机器人与充电座对接完成后,充电触头18的一头随着伸缩导电杆17的直线运动向外伸出,与充电座充电电极板7接触,进行充电,限位装置19固定在导向槽内,防止充电触头18插入过深或者过浅,造成充电座的损坏。
充电座1通过导线和充电座供电控制模块3连接,对充电座是否上电受充电座供电控制模块3控制,利用其中的继电器A来控制充电座1的通断电,而继电器A线圈是否得电受第二无线通讯模块6传递的充电使能信号控制;充电座供电控制模块3通过第二无线通讯模块6和机器人充电控制模块10形成点对点无线连接,机器人充电对接模块8通过导线和机器人充电控制模块9连接,利用第一无线通讯模块10传递的充电使能信号来控制机器人充电控制模块9中的继电器B的通断电,进而控制所述机器人充电对接模块8中的充电触头18的通断电。
当巡检机器人移动到充电座1之后,利用充电对接校准使机器人充电充电触头18动作和充电座的充电电极板7接触,同时机器人充电触头18动作信号传递给机器人充电控制模块9。将充电使能信号通过第二无线通讯模块6发送给充电座供电控制模块3,利用使继电器A线圈得电,触点闭合,给充电座1供电;充电座1上电后,由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传递充电使能信号至机器人充电控制模块9,继电器B线圈得电,触点闭合,进而完成对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蓄电池14的充电。
参照图6,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前往充电座的路径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绘制变电站地图:通过巡检机器人对变电站进行全面巡检,巡检过程中利用巡检机器人配置的激光传感器对变电站的环境信息进行精确扫描,巡检结束后生成变电站二维地图;并通过基于设定大小的方格,将生成的变电站二维地图处理成二维栅格地图,存储到机器人的存储器模块中,获取变电站二维格栅化地图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步骤1.1:将激光传感器放置于旋转云台上,并令云台以固定的角速度ω1旋转,
步骤1.2:激光传感器发射激光束,遇到变电站设备后返回并接收,并对发射时刻以及接收时刻进行记录,从而计算出巡检机器人到变电站各设备的距离,并记录下激光束发射时刻的旋转角度θ;
巡检机器人绕变电站一周后,以初始时刻为基准,对各局部地图的相同部分进行合并,从而将其拼装为变电站地图;
步骤1.3:将变电站地图转化为二维栅格地图,选取边长为a的正方形作为一个方位块,若将方位块记为白色,则表示该方位块内无障碍物,可以顺利通行:若将方位块记为黑色,则表示若方位块内有障碍物,无法通行;
步骤2:采集变电站设备图像特征:在巡检过程中,机器人配置的摄像头通过对变电站的设备图像信息进行扫描采集,分析处理,提取图像特征,作为设备以及道路的识别依据,并存储到机器人的存储模块中;
步骤3:绘制周围环境地图:巡检过程中利用机器人上配置的激光传感器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扫描,生成周边环境二维栅格地图,与绘制变电站地图步骤基本相同;
步骤4:变电站地图与周围环境地图进行匹配:将采集到的周边环境地图与已存储到存储器模块的变电站地图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巡检机器人当前所处位置,进行低精度定位,最大误差为20cm;
将二维栅格地图用数组进行表示,周围的环境地图用数组a表示,变电站地图用数组b表示,且数组a与数组b的维数相同,两个n维数组a(x11,x12,…,x1n)与b(xi1,xi2,…,xin)间的欧氏距离:
Figure BDA0003086711610000091
则当di取最小值时,表明此时为巡检机器人当前的位置,从而实现巡检机器人的粗定位;
步骤5:视觉矫正:在巡检过程中,机器人上配置的摄像头对周围设备图像信息进行扫描采集,从而得到相应的设备的图像特征,并将其与已存储到机器人存储器模块中设备图像特征进行比较,再次判断自身的位置,对正地图匹配的产生误差进行矫正,进行高精度定位;
步骤6:定位检验:若步骤4与步骤5显示的定位相同,则定位准确;若不同,则定位失败,重新回到步骤3开始执行。
步骤7:路径规划步骤:根据机器人存储模块中的充电座图像特征和所处定位位置,利用Dijkstra算法规划最优巡检路径,巡检机器人按照设定的路线前往充电座,Dijkstra算法是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
参照图7,图8,本发明设计的一种用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与充电座充电对接方法,在机器人与充电座的对接区域内,机器人与充电座主要有5种位置关系,分别是:(1)垂直充电座时,有垂直、左侧和右侧3种;(2)非垂直充电座时,有位于左侧和右侧两种。
在充电座正上方安置了有色正方形块和等腰三角形板,用以辅助激光传感器进行定位和对接。三角形物体顶点处于充电接口的中线上,对接时,只需确定三角形顶点即可确定充电接口。
激光自主充电对接步骤如下:
S1:当巡检机器人进入充电座对接范围时,从而启动激光对接程序;
S11:巡检机器人的摄像头扫描到充电座的有色正方形块后,对其图像信息进行分析采集,从而得到正方形块的图像特征,并将其与已存储到机器人存储器模块中正方形块的图像特征进行比较,若基本重合,表明此时机器人已进入充电座的对接范围以内,从而启动激光对接程序。
S2:首先判断巡检机器人正面是否平行于充电座正面,若平行则不需调整,若不平行,则应调整机器人正面与充电座正面平行;
S3:判断巡检机器人是否位于充电座正中间位置,即机器人中心点所在轴线是否正对于充电座充电接口的中线,若是则不需要调整,若不是,则机器人可能位于充电座的左侧或者右侧,根据机器人激光发射点到P点的距离
Figure BDA0003086711610000111
和角度
Figure BDA0003086711610000112
来确定机器人位置,通过进行移动调整来使机器人移动至充电座正中间位置;
图7是机器人位于左侧的示意图,OR为机器人的中心点;P为三角形物体顶点;OL为激光束发射点;Lrobot为机器人长度;
Figure BDA0003086711610000113
为OL至顶点P的距离,ΔL为OL至机器人最前端的距离,S为OL到墙壁的垂直距离,
Figure BDA0003086711610000114
为激光中心束与发射至P点的激光束之间的夹角;LSAFE为机器人顶点与充电座顶点的距离。
参照图7,机器人的移动策略如下:
S31:巡检机器人在开始移动时,OR与三角形板顶点P的垂直距离为
Figure BDA0003086711610000115
Figure BDA0003086711610000116
而OR与充电座顶点P的垂直安全距离L1_SAFE为L1_SFAE=LSAFE+Lrobot/2;作为结果,机器人应该前行的垂直安全距离为:
L1_MOVE=L1-L1_SAFE
S32:巡检机器人顺时针旋转角度
Figure BDA0003086711610000117
使机器人面朝三角形板P点所在轴线方向;
S33:巡检机器人向前移动,其前行距离为
Figure BDA0003086711610000118
S34:巡检机器人逆时针旋转角度α,使机器人返回至最初的方向,此时三角形板顶点P已在机器人轴线上;
S4:巡检机器人逐渐前移,令机器人充电对接模块与充电座充电接口进行对接,对接后充电触头由导向槽内伸出与充电座电极板进行接触;
S5:对接校正:检测机器人与三角形顶点的距离,若位于设定的正常充电范围内,则不需校正,若不在范围内,则进行相应的姿态调整;
S51:同样的,利用激光束对巡检机器人到三角形顶点P的距离进行测量,得到一距离y,并对其进行判断,若y属于充电范围Lmin~Lmax内(本实施例中y等于Lmin是极限充电距离,大于Lmax为非充电距离),则进行S2,若不属于,则机器人继续向前移动。
S52:进入充电范围后,若能够收到机器人充电控制模块输送的充电信号,则成功充电。若不能,则判断是否在充电范围的极限位置,未在极限位置时,机器人继续向前移动进入S31步骤;在极限位置时,机器人后退0.5m重复S3步骤,重新进行机器人姿态调整和对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包括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和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在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上还设有全方位摄像头、激光传感器;在所述的充电座上还设有定位信标;所述的定位信标包括有色正方形块和等腰三角形板,所述的等腰三角形板水平放置在充电座顶部,沿三角形顶点向充电座正面作垂线,其垂心位于充电座充电接口的中心线上,所述的激光传感器根据三角形顶点的位置确定充电接口位置,实现精准对接;所述的有色正方形块位于等腰三角形板的顶部,其用于标定充电座位置,并判断机器人是否进入充电座对接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上设有充电对接模块、充电控制模块、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蓄电池,所述的充电对接模块与充电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发送充电信号至充电控制模块,控制充电对接模块中的充电触头得电,进而为蓄电池充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对接模块包括限位装置、安装架、伸缩导电杆、充电触头和安装座;安装架固定在机器人正面,安装座固定在安装架内部,安装座具有用于容纳上述伸缩导电杆的导向槽,充电触头安装在伸缩导电杆上,限位装置固定在导向槽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座包括供电控制模块和与供电控制模块相连的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充电电极板;充电电极板位于充电座充电接口内;所述充电座供电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机器人充电控制模块形成点对点无线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电控制模块内设有继电器A,所述的供电控制模块接收到由第一无线通讯模块传递的充电使能信号时,继电器A得电,触点闭合,对所述的充电座供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充电控制模块内设有继电器B,充电座上电后,由充电控制模块接收到由第二无线通讯模块传递的充电使能信号时,继电器B线圈得电,触点闭合,进而完成对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蓄电池的充电。
7.如权利要I-6任一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前往充电座的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事先利用激光传感器获取变电站环境的二维地图,并通过基于设定大小的方格,将生成的变电站周围环境二维地图处理成二维栅格地图并存储;
步骤2:事先利用全方位摄像头获取变电站设备图像信息,提取图像特征并存储;
步骤3:巡检时,激光传感器实时采集变电站环境的二维地图,并通过基于设定大小的方格,将生成的变电站周围环境二维地图处理成二维栅格地图,然后与步骤1中实现存储的二维栅格地图进行对比,判断巡检机器人当前所处位置,进行低精度定位;
步骤4,巡检时,全方位摄像头实时采集变电站设备图像信息,提取图像特征,并将其与步骤2中事先存储的变电站设备图像特征进行比较,再次判断自身的位置,对地图匹配的产生误差进行矫正,进行高精度定位;
步骤5:若步骤3与步骤4显示的定位相同,则定位准确;若不同,则定位失败,重新回到步骤3开始执行;
步骤6:根据机器人存储模块中的充电座图像特征和步骤5中巡检机器人所处定位位置,利用算法规划最优巡检路径,巡检机器人按照设定的路线前往充电座。
8.如权利要7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前往充电座的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巡检机器人进入充电座对接范围时,进行精准对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巡检机器人正面是否平行于充电座正面,若平行则不需调整,若不平行,则调整机器人正面与充电座正面平行;
S2:判断巡检机器人是否位于充电座正中间位置,即机器人中心点所在轴线是否正对于充电座充电接口的中线,若是则不需要调整,若不是,则根据机器人激光发射点到三角形板顶点P的距离
Figure FDA0003086711600000031
和角度
Figure FDA0003086711600000032
来确定机器人位置,通过进行移动调整来使机器人移动至充电座正中间位置;
S3:巡检机器人逐渐前移,令机器人充电对接模块与充电座充电接口进行对接,对接后充电触头由导向槽伸出与充电座电极板进行接触;
S4:检测机器人与三角形板顶点的距离,若位于设定的正常充电范围内,则不需校正,若不在范围内,则进行相应的姿态调整;
S5中,移至充电范围内后,若能够收到机器人充电控制模块输送的充电信号,则成功充电;若不能则判断是否在充电范围的极限位置,未在极限位置时,机器人继续向前移动进入S3步骤;在极限位置时,机器人后退设定的距离,重复S3步骤,重新进行机器人姿态调整和对接。
9.如权利要8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前往充电座的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的移动策略为首先进行垂直方向上的移动,移动至机器人顶点距三角形板顶点P的距离为设定的安全距离LSAFE时停止,巡检机器人顺时针旋转角度α至机器人面朝三角形板P点所在轴线方向,向前移动一段距离LMOVE,逆时针旋转角度α,使机器人返回至最初的方向,此时三角形板顶点P已在机器人轴线上。
10.如权利要7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前往充电座的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1:将激光传感器放置于巡检机器人的旋转云台上,并令云台以固定的角速度ω1旋转,
步骤1.2:激光传感器发射激光束,遇到变电站设备后返回并接收,并对发射时刻以及接收时刻进行记录,从而计算出巡检机器人到变电站各设备的距离,并记录下激光束发射时刻的旋转角度θ;
巡检机器人绕变电站一周后,以初始时刻为基准,对各局部地图的相同部分进行合并,从而将其拼装为变电站地图;
步骤1.3:将变电站地图转化为二维栅格地图,选取边长为a的正方形作为一个方位块,若将方位块记为白色,则表示该方位块内无障碍物,可顺利通行:若将方位块记为黑色,则表示若方位块内有障碍物,无法通行。
CN202110582958.6A 2021-05-27 2021-05-27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32709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2958.6A CN113270921A (zh) 2021-05-27 2021-05-27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PCT/CN2021/098377 WO2022246901A1 (zh) 2021-05-27 2021-06-04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2958.6A CN113270921A (zh) 2021-05-27 2021-05-27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0921A true CN113270921A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33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82958.6A Pending CN113270921A (zh) 2021-05-27 2021-05-27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0921A (zh)
WO (1) WO202224690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0132A (zh) * 2021-09-09 2022-01-04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变电站电缆沟巡检机器人充电站和充电方法
CN116581850A (zh) * 2023-07-10 2023-08-11 深圳市森树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识别类型的移动充电器及其充电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4729B (zh) * 2023-06-08 2023-08-11 太原理工大学 轨道式巡检机器人不停机充电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16436168B (zh) * 2023-06-13 2023-09-15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系统
CN116526681B (zh) * 2023-07-03 2023-12-22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变电站运维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6614696B (zh) * 2023-07-20 2023-10-10 合肥优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排架电力管廊巡检机器人
CN117031551B (zh) * 2023-08-10 2024-01-30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堤坝工程智能无人车遍历车站巡测方法与系统
CN117232515A (zh) * 2023-08-28 2023-12-15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易飘物巡航检测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4373B1 (en) * 1999-10-29 2004-07-20 Sony Corporation Charging system for mobile robot, method for searching charging station, mobile robot,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6525025A (zh) * 2016-10-28 2017-03-22 武汉大学 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路线规划导航方法
CN108255177A (zh) * 2018-01-17 2018-07-06 航天科工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机器人自主充电系统
CN207718228U (zh) * 2018-02-02 2018-08-10 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可靠的室内全向移动机器人自主充电系统
CN108646729A (zh) * 2018-04-12 2018-10-12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机器人及其路径规划方法、机器人系统
CN110112800A (zh) * 2019-04-26 2019-08-09 上海爻火微电子有限公司 对接式充电电路与电子设备
CN112247988A (zh) * 2020-09-29 2021-01-22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激光雷达对移动机器人自主充电的方法
CN112636410A (zh) * 2020-12-10 2021-04-09 广州高新兴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移动机器人和充电桩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4373B1 (en) * 1999-10-29 2004-07-20 Sony Corporation Charging system for mobile robot, method for searching charging station, mobile robot,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6525025A (zh) * 2016-10-28 2017-03-22 武汉大学 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路线规划导航方法
CN108255177A (zh) * 2018-01-17 2018-07-06 航天科工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机器人自主充电系统
CN207718228U (zh) * 2018-02-02 2018-08-10 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可靠的室内全向移动机器人自主充电系统
CN108646729A (zh) * 2018-04-12 2018-10-12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机器人及其路径规划方法、机器人系统
CN110112800A (zh) * 2019-04-26 2019-08-09 上海爻火微电子有限公司 对接式充电电路与电子设备
CN112247988A (zh) * 2020-09-29 2021-01-22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激光雷达对移动机器人自主充电的方法
CN112636410A (zh) * 2020-12-10 2021-04-09 广州高新兴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移动机器人和充电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黎阳生等: "室外移动机器人自主充电系统研究", 电子设计工程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0132A (zh) * 2021-09-09 2022-01-04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变电站电缆沟巡检机器人充电站和充电方法
CN116581850A (zh) * 2023-07-10 2023-08-11 深圳市森树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识别类型的移动充电器及其充电方法
CN116581850B (zh) * 2023-07-10 2024-01-26 深圳市森树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识别类型的移动充电器及其充电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6901A1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70921A (zh)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CN109508014B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的激光引导回充方法及芯片
CN109269352B (zh) 一种基于地面探测的无人机跟踪目标方法及系统
JP5959651B2 (ja) 空中から放物面反射器をモニタリングするための装置を位置決め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5805560A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系统
US1007833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avigating a robotic working tool
US20210276441A1 (en) A computerized system for guiding a mobile robot to a docking station and a method of using same
CN102116625A (zh) 巡线机器人gis-gps导航方法
CN110026978A (zh) 一种电力巡检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1090284B (zh) 自行走设备返回基站的方法及自行走设备
CN108767933A (zh) 一种用于充电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存储介质和充电设备
CN112821489A (zh) 一种机器人自主充电装置及其自主充电的方法
CN113534184B (zh) 一种激光感知的农业机器人空间定位方法
CN114355889A (zh) 控制方法、机器人、机器人充电座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21705B (zh) 一种移动式反向对准车辆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公共停车区域
CN112290697B (zh) 适用于长航时无人机的激光充电方法
CN105545593A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激光器、对风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819943A (zh) 一种基于全景相机的主动视觉slam系统
CN113013781B (zh) 基于图像处理的激光发射及动态校准装置、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14322777A (zh) 一种用于沉管管节安装的水下摄像测控系统及测控方法
CN110989670B (zh) 一种用于输变电工程环水保监测的无人机系统及其航拍方法
CN111181640B (zh) 一种无人机续航装置及续航方法
CN115371639A (zh) 一种水下摄影测量沉管管节对接测量方法
CN112247988A (zh) 基于激光雷达对移动机器人自主充电的方法
CN116119006A (zh) 基于无人机载激光甲烷检测仪的甲烷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