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0684B - 电池模组及新能源车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及新能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0684B
CN113270684B CN202110820864.8A CN202110820864A CN113270684B CN 113270684 B CN113270684 B CN 113270684B CN 202110820864 A CN202110820864 A CN 202110820864A CN 113270684 B CN113270684 B CN 1132706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layer
battery
sealed cavity
battery module
seal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08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70684A (zh
Inventor
胡莹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z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z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z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z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208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706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70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0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70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06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新能源车,电池模组包括:模组壳体和依次排列的多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电池外壳、泄压组件和测量组件;所述电池外壳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池外壳内通过隔板分隔形成依次排列的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用于填充电解液,所述泄压组件包括: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泄压通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在所述第一密封腔内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一预设压强阈值时,开通所述第一泄压通道;所述测量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密封腔的膨胀压。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及新能源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新能源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对于BEN或HEV均需要用到电池,但是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其工作的环境可能会与普通的电池不同,因为车辆会在一些极端的状态下(例如碰撞),电池产生变形,进而发生电池泄露,影响了车辆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能够防止电池泄露,提高电池安全性以及车辆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模组壳体和依次排列的多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电池外壳、泄压组件和测量组件;
所述电池外壳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池外壳内通过隔板分隔形成依次排列的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用于填充电解液,
所述泄压组件包括: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泄压通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在所述第一密封腔内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一预设压强阈值时,开通所述第一泄压通道;
所述测量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密封腔的膨胀压。
可选的,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公共集液区,所述泄压组件还包括:第二泄压通道,所述第二泄压通道用于连接所述第三密封腔和公共集液区,在所述第三密封腔内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二预设压强阈值时,开通所述第二泄压通道。
可选的,所述电池外壳内的隔板包括:第一弹性隔板和第二弹性隔板;所述第一弹性隔板分隔在所述第一密封腔和所述第二密封腔之间;所述第二弹性隔板分隔在所述第二密封腔和所述第三密封腔之间;所述电池外壳除所述第一弹性隔板和所述第二弹性隔板之外的壳体部分均为刚性壳体。
可选的,所述第一泄压通道包括:第一连通管道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连通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密封腔和所述第二密封腔;所述第一单向阀安装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上,控制第一连通管道的开通或关闭。
可选的,所述第二泄压通道包括:第二连通管道和第二单向阀;所述模组壳体设有公共集液区;所述第二连通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密封腔和所述公共集液区;所述第二单向阀安装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上,控制第二连通管道的开通或关闭。
可选的,所述测量组件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第一金属层、公共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附设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板靠近所述第二密封腔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第一弹性隔板的表面展开设置;所述第二金属层附设于所述第二弹性隔板靠近所述第二密封腔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在所述第二弹性隔板的表面展开设置。
可选的,所述公共金属层接地。
可选的,所述测量组件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公共金属层,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电容值;当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电容值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一密封腔内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一预设压强阈值;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层2和所述公共金属层,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电容值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三密封腔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二预设压强阈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隔板和所述第二弹性隔板为弹性金属材质、弹性塑料材质或弹性复合材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新能源车,所述新能源车包括如上述电池模组。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单体电池20的第一密封腔31在一些情况下(高温下连续浮充导致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剧烈撞击或电池内部活化过程中产生气体等)可能发生膨胀,导致单体电池20乃至整体电池模组100都存在过度膨胀而导致壳体破损电解液外泄污染环境的风险,本申请设置的泄压组件能够对电解液的腔体的压力进行泄压,进而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用到的附图进行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10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100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100的局部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设备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何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参阅图1-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100,所述电池模组100包括模组壳体10和依次排列的多个单体电池20。所述模组壳体10设有依次排列的多个安装位。所述多个单体电池20分别安装于所述模组壳体10的多个安装位上。所述多个单体电池20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电池外壳、泄压组件和测量组件;
所述电池外壳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池外壳内通过隔板分隔形成依次排列的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用于填充电解液,
所述泄压组件包括: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泄压通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在所述第一密封腔内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一预设压强阈值时,开通所述第一泄压通道;
所述测量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密封腔的膨胀压。
每一所述单体电池20包括电池外壳21、泄压组件22和测量组件23。所述电池外壳21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池外壳21内通过隔板分隔形成依次排列的第一密封腔31、第二密封腔32和第三密封腔33。所述第一密封腔31用于填充电解液。所述第一密封腔31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密封腔32的容积,以及所述第三密封腔33的容积,即所述第一密封腔31的容积最大,所述第一密封腔31为所述电池外壳21的主腔体部分,从而所述第一密封腔31可以提供容纳足够容量的电解液。所述单体电池20还包括正极板、负极板和电池隔膜。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设置于所述电池外壳21的第一密封腔31内,所述正极板与所述负极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电池隔膜隔离在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之间。所述第二密封腔32和所述第三密封腔33均为所述电池外壳21的副腔体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单体电池20的第一密封腔31在一些情况下(高温下连续浮充导致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剧烈撞击或电池内部活化过程中产生气体等)可能发生膨胀,导致单体电池20乃至整体电池模组100都存在过度膨胀而导致壳体破损电解液外泄污染环境的风险。
所述电池外壳21包括第一弹性隔板211和第二弹性隔板212。所述第一弹性隔板211分隔在所述第一密封腔31和所述第二密封腔32之间,并将所述第一密封腔31和所述第二密封腔32隔离开,所述第一弹性隔板211可以阻挡所述第一密封腔31内的液体或气体直接进入所述第二密封腔32内。所述第二弹性隔板212分隔在所述第二密封腔32和所述第三密封腔33之间,并将所述第二密封腔32和所述第三密封腔33隔离开,所述第二弹性隔板212可以阻挡所述第三密封腔33内的液体或气体直接进入所述第二密封腔32内。所述第一弹性隔板211和所述第二弹性隔板212均具有弹性,所述第一弹性隔板211和所述第二弹性隔板212可以为具有较好弹性变形能力的金属材质(例如钛合金、铝合金等),也可以具有较好弹性变形能力的塑料材质或复合材质(例如ABS、PA66或PC等)。当所述第一密封腔31内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一预设压强阈值时,所述第一弹性隔板211可以灵敏响应所述第一密封腔31内的膨胀压力而朝靠近所述第二密封腔32所在一侧变形。当所述第三密封腔33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二预设压强阈值时,所述第二弹性隔板212可以灵敏响应所述第三密封腔33内的膨胀压力朝靠近所述第二密封腔32所在一侧变形,可以看出,所述第二密封腔32可以提供一定的膨胀变形空间余量。
所述电池外壳21除所述第一弹性隔板211和所述第二弹性隔板212之外的壳体部分均为刚性壳体。
所述泄压组件22包括第一连通管道221和第一单向阀222。所述第一连通管道221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密封腔31和所述第二密封腔32。所述第一单向阀222安装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221上。所述第一单向阀222可打开或者关闭。当所述第一密封腔31内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一预设压强阈值时,所述第一单向阀222可以打开,以使所述第一密封腔31内的气体或者液体经所述第一连通管道221进入所述第三密封腔33内,以释放所述第一密封腔31内的部分压力,同时避免所述单体电池20因为内压过大而膨胀破损造成泄露。
所述泄压组件22还包括第二连通管道223和第二单向阀224。所述模组壳体10设有公共集液区11。所述第二连通管道223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密封腔33和所述公共集液区11。所述第二单向阀224安装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223上。所述第二单向阀224可以打开或关闭。当所述第三密封腔33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二预设压强阈值时,所述第二单向阀224可以打开,以使所述第三密封腔33内的气体或液体经所述第二连通管道223进入所述公共集液区11内,以进一步释放所述第三密封腔33内的部分压力,进一步避免所述单体电池20因为内压过大而膨胀破损造成泄露。其中,第一预设压强阈值和第二预设压强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此不作限定。多个所述单体电池20均可以通过第二连通管道223向所述模组壳体10的公共集液区11排出部分液体或者气体,使得单体电池20在突破一定膨胀程度情况下能够对外转移内部液体或气体,进一步释放内压,避免单体电池20膨胀程度过大而破损,可以保证整个电池模组100的安全性能并防止电解液外泄。其中,公共集液区11可以是管道、空腔或者凹槽等结构形式,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测量组件23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第一金属层231、公共金属层232和第二金属层233。所述第一金属层231附设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板211靠近所述第二密封腔32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231在所述第一弹性隔板211的表面展开设置;所述第二金属层233附设于所述第二弹性隔板212靠近所述第二密封腔32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233在所述第二弹性隔板212的表面展开设置。所述公共金属层232收容于所述二密封腔,并固定在所述第一金属层231和所述第二金属层233之间,所述公共金属层232和所述第一金属层231间隔置,所述公共金属层232和所述第二金属层233间隔设置。所述公共金属层232和所述第一金属层231组成第一电容单元,所述公共金属层232和所述第二金属层233组成第二电容单元,且第一电容单元和第二电容单元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第一电容单元和第二电容单元共用公共金属层232,使得测量组件23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当所述第一密封腔31内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一预设压强阈值时,所述第一弹性隔板211可以灵敏响应所述第一密封腔31内的膨胀压力而朝靠近所述第二密封腔32所在一侧变形,所述第一金属层231可随所述第一弹性隔板211朝靠近所述公共金属层232的方向变形,使得所述第一金属层231和所述公共金属层232组成的第一电容单元的电容值增大。
当所述第三密封腔33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二预设压强阈值时,所述第二弹性隔板212可以灵敏响应所述第三密封腔33内的膨胀压力朝靠近所述第二密封腔32所在一侧变形,所述第二金属层233可随所述第二弹性隔板212朝靠近所述公共金属层232的方向变形,使得所述第二金属层233和所述公共金属层232组成的第二电容单元的电容值增大。
其中,所述公共金属层232接地设置。或者,所述公共金属层232不接地设置。
所述测量组件23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234和第二检测单元235。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234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231和所述公共金属层232,所述第一检测单元234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电容值。当所述第一检测单元234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电容值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可以判断所述第一密封腔31内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一预设压强阈值。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235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层233和所述公共金属层232,所述第二检测单元235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电容值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可以判断所述第三密封腔33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二预设压强阈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组件23还包括控制器236,所述控制器236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234、所述第二检测单元235、第一单向阀222和第二单向阀224。第一单向阀222和第二单向阀224均为电控阀门。当所述第一检测单元234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电容值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236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单元234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单向阀222打开,从而及时释放所述第一密封腔31的内压,以将所述第一密封腔31的部分液体或气体转移至第三密封腔33内,避免泄露。当所述第二检测单元235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电容值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236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单元235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单向阀224打开,从而及时释放所述第三密封腔33的内压,以将所述第三密封腔33的部分液体或气体进一步转移至公共集液区11,使得单体电池20在突破一定膨胀程度情况下能够对外转移内部液体或气体,进一步释放内压,避免单体电池20膨胀程度过大而破损,可以保证整个电池模组100的安全性能并防止电解液外泄。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检测单元235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电容值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控制器236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单元235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单向阀224关闭,所述第一弹性隔板211可以在超过第一预设压强阈值达到破裂条件,即所述第一弹性隔板211可以在达到破裂条件时自行裂开,所述第二弹性隔板212可以在超过第二预设压强阈值达到破裂条件,即所述第二弹性隔板212可以在达到破裂条件时自行裂开,从而第二密封腔32可以提供释放所述第一密封腔31和所述第三密封腔33的内压而提供缓冲空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新能源车,该新能源车包括上述电池模组。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壳体和依次排列的多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电池外壳、泄压组件和测量组件;
所述电池外壳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池外壳内通过隔板分隔形成依次排列的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用于填充电解液,
所述泄压组件包括: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泄压通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在所述第一密封腔内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一预设压强阈值时,开通所述第一泄压通道;
所述测量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密封腔的膨胀压;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公共集液区,所述泄压组件还包括:第二泄压通道,所述第二泄压通道用于连接所述第三密封腔和公共集液区,在所述第三密封腔内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二预设压强阈值时,开通所述第二泄压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内的隔板包括:第一弹性隔板和第二弹性隔板;所述第一弹性隔板分隔在所述第一密封腔和所述第二密封腔之间;所述第二弹性隔板分隔在所述第二密封腔和所述第三密封腔之间;所述电池外壳除所述第一弹性隔板和所述第二弹性隔板之外的壳体部分均为刚性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压通道包括:第一连通管道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连通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密封腔和所述第二密封腔;所述第一单向阀安装与所述第一连通管道上,控制第一连通管道的开通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泄压通道包括:第二连通管道和第二单向阀;所述模组壳体设有公共集液区;所述第二连通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密封腔和所述公共集液区;所述第二单向阀安装于所述第二连通管道上,控制第二连通管道的开通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组件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第一金属层、公共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附设于所述第一弹性隔板靠近所述第二密封腔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第一弹性隔板的表面展开设置;所述第二金属层附设于所述第二弹性隔板靠近所述第二密封腔一侧,所述第二金属层在所述第二弹性隔板的表面展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金属层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组件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公共金属层,第一电容单元包括: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公共金属层;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电容值;当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电容值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一密封腔内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一预设压强阈值;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公共金属层,第二电容单元包括: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公共金属层;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二电容单元的电容值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第三密封腔的膨胀压强超过第二预设压强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隔板和所述第二弹性隔板为弹性金属材质、弹性塑料材质或弹性复合材质。
9.一种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CN202110820864.8A 2021-07-20 2021-07-20 电池模组及新能源车 Active CN1132706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0864.8A CN113270684B (zh) 2021-07-20 2021-07-20 电池模组及新能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0864.8A CN113270684B (zh) 2021-07-20 2021-07-20 电池模组及新能源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0684A CN113270684A (zh) 2021-08-17
CN113270684B true CN113270684B (zh) 2021-09-28

Family

ID=77236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0864.8A Active CN113270684B (zh) 2021-07-20 2021-07-20 电池模组及新能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706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0590B (zh) * 2021-08-21 2021-11-05 深圳天诚巨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的专用动力电池包
CN114038683B (zh) * 2021-10-15 2023-08-25 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69119B (zh) * 2021-11-05 2022-07-22 深圳市力胜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电解液补给装置的动力电池包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2378B1 (en) * 2000-06-30 2002-04-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Battery casing for armored vehicles
CN209344132U (zh) * 2018-12-08 2019-09-03 新乡市弘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锂离子电池
JP2020187941A (ja) * 2019-05-15 2020-11-1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の異常検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2378B1 (en) * 2000-06-30 2002-04-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Battery casing for armored vehicles
CN209344132U (zh) * 2018-12-08 2019-09-03 新乡市弘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锂离子电池
JP2020187941A (ja) * 2019-05-15 2020-11-1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の異常検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0684A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70684B (zh) 电池模组及新能源车
CN101330160B (zh) 车辆蓄电装置及车辆
CN1330017C (zh) 蓄电池
CN216872224U (zh) 一种自动排水阀、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07719102B (zh) 新能源汽车双系统共用膨胀水箱
CN209933882U (zh) 一种新能源锂电池车电池箱非储压式自动灭火装置
CN21598896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1341970A (zh) 一种电池防爆结构、单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JP5147151B2 (ja) 制御弁式鉛蓄電池
CN113410590B (zh) 电动车的专用动力电池包
WO2023283807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JP2023508369A (ja) 電池、その関連装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機器
CN116111299A (zh) 能够及时补液的电池及补液系统
CN215705706U (zh) 电池包底部磕碰监测结构及电池包底部磕碰监控系统
EP1150365B1 (en) Battery assembly
JP2002056836A (ja) 電 池
KR20220107611A (ko) 이차전지용 벤팅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KR20200084403A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15832486B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0065990U (zh) 一种电池pack箱的泄爆结构
CN116683116B (zh) 电池的排液阀、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692251U (zh) 一种安全阀及应用安全阀的蓄电池
CN219873677U (zh) 保护膜、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EP4020605B1 (en)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suspension, vehicle,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ower generation apparatus
CN219416695U (zh) 一种通过气压变化检测电池安全阀开启的检测装置和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