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5041B - 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5041B
CN113255041B CN202110597933.3A CN202110597933A CN113255041B CN 113255041 B CN113255041 B CN 113255041B CN 202110597933 A CN202110597933 A CN 202110597933A CN 113255041 B CN113255041 B CN 113255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length
staggered
splitting
super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79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55041A (zh
Inventor
刘纪超
仝子聪
马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979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550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55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5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55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5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最大端部墙长、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总墙长,确定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基于拆分数量、错缝间距、总墙长以及错缝缝宽,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基于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错缝缝宽,将原始叠合墙拆分为多个错缝墙,以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本发明可以自动且快速将原始叠合墙拆分为多个错缝墙,以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错缝叠合墙模型设计效率,而且能够避免传统方法中手动调整生成叠合墙模型带来的误差。

Description

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墙体施工项目中,错缝叠合墙模型可以用于生成对应的施工图纸,以便施工人员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墙体施工。
目前,错缝叠合墙模型多采用手动方式生成,即竖向缝宽度定位和墙体错缝定位全部需要手动绘制参考线,墙体叶板调整也是手动调整,不仅设计效率较低,而且易造成设计误差,影响施工项目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效率较低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包括:
确定原始叠合墙的拆分参数,所述拆分参数包括端部错缝墙的最大墙长、端部错缝墙的最小墙长、所述原始叠合墙的总墙长、错缝间距以及错缝缝宽;
基于所述最大墙长、所述最小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
基于所述拆分数量、所述错缝间距、所述总墙长以及所述错缝缝宽,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和叶板长度;
基于所述端部墙长、所述叶板长度以及所述错缝缝宽,将所述原始叠合墙拆分为多个错缝墙,以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基于所述最大墙长、所述最小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包括:
基于所述最大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最小拆分数量;
基于所述最小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最大拆分数量;
基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以及所述最大拆分数量,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基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以及所述最大拆分数量,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包括:
基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和所述最大拆分数量,构成数量取值区间,并以所述数量取值区间中对应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其中,所述数量取值区间取值范围为大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且小于所述最大拆分数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基于所述拆分数量、所述错缝间距、所述总墙长以及所述错缝缝宽,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和叶板长度,包括:
基于所述拆分数量、所述错缝间距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端部墙长;
基于所述端部墙长、所述错缝间距以及所述错缝缝宽,确定所述叶板长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是基于第一模型确定的;所述第一模型为:
Figure 704531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X表示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L表示所述总墙长,D表示所述错缝间距,N表示所述拆分数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所述叶板长度是基于第二模型确定的;所述第二模型为:
Y=X-W-D;
其中,Y表示叶板长度,X表示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W表示所述错缝缝宽,D表示所述错缝间距。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装置,包括:
参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原始叠合墙的拆分参数,所述拆分参数包括端部错缝墙的最大墙长、端部错缝墙的最小墙长、所述原始叠合墙的总墙长、错缝间距以及错缝缝宽;
数量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大墙长、所述最小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
墙长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拆分数量、所述错缝间距、所述总墙长以及所述缝宽,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和叶板长度;
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端部墙长、所述叶板长度以及所述错缝缝宽,将所述原始叠合墙拆分为多个错缝墙,以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装置,所述数量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大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最小拆分数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小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最大拆分数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以及所述最大拆分数量,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装置,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和所述最大拆分数量,构成数量取值区间,并以所述数量取值区间中对应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其中,所述数量取值区间取值范围为大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且小于所述最大拆分数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装置,所述墙长确定单元,包括:
端部墙长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拆分数量、所述错缝间距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端部墙长;
叶板长度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端部墙长、所述错缝间距以及所述错缝缝宽,确定所述叶板长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基于原始叠合墙的拆分参数,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和叶板长度,并基于端部墙长、叶板长度以及错缝缝宽,自动将原始叠合墙拆分为多个错缝墙,以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错缝叠合墙模型设计效率,而且能够避免传统方法中手动调整生成叠合墙模型带来的误差。同时,本发明生成的错缝叠合墙模型中各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相同,且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与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相同,不仅使得错缝均匀,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统一下料,大幅度节约了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错缝叠合墙模型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错缝叠合墙模型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错缝叠合墙模型多采用手动方式生成,具体为:首先手动点选或者框选属性为墙的模型体量,进而生成竖向连接缝为齐缝的叠合墙(A墙、B墙),然后手动绘制参考线,将竖向缝的中心线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线位置,调整A墙的两个叶板长短,先编辑一个叶板轮廓,将其拉长,再编辑另一个叶板轮廓,将其缩短。随即按照编辑A墙叶板长度的方法,手动编辑B墙的两个叶板长度,完成错缝设计。
由此可见,传统方法中竖向缝宽度定位和墙体错缝定位全部需要手动绘制参考线,墙体叶板调整也是手动调整,不仅设计效率较低,而且易造成设计误差,影响施工项目进度。
对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确定原始叠合墙的拆分参数,拆分参数包括端部错缝墙的最大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最小端部墙长、原始叠合墙的总墙长、错缝间距以及错缝缝宽。
具体地,原始叠合墙指待拆分为若干个错缝墙的叠合墙,原始叠合墙可以拆分为两个端部错缝墙和至少一个中部错缝墙,其中端部错缝墙位于原始叠合墙的两端,每个端部错缝墙包括设于两侧的不同长度的叶板,每个中部错缝墙包括设于两侧的长度相同的叶板。其中,端部错缝墙的长度较长的一侧叶板的长度为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长度较短的一侧叶板的长度为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并且,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与中部错缝墙两个叶板的长度相同。
原始叠合墙的拆分参数包括端部错缝墙的最大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最小端部墙长、原始叠合墙的总墙长、错缝间距以及错缝缝宽。需要说明的是,与上段表述一致,这里端部错缝墙的最大端部墙长指的是两侧叶板中较长叶板的最大长度、最下长度,并非指端部错缝墙中较长叶板的长度、较短叶板的长度。原始叠合墙的拆分参数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用户根据不同施工项目实时输入的参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2所示,原始叠合墙的长度为L,其可以拆分为两个端部错缝墙和一个中部错缝墙,端部错缝墙的结构尺寸由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X和端部错缝墙长的叶板长度Y1确定,中部错缝墙的结构尺寸由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2确定,其中端部错缝墙长的叶板长度Y1与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2相同,即Y1=Y2。
用户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设置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X的范围,即端部墙长X的取值范围位于最大端部墙长XMAX和最小端部墙长XMIN之间。原始叠合墙的总墙长L指未进行拆分生成错缝墙的总长度。错缝间距D指端部错缝墙较长叶板与相邻中部错缝墙叶板重叠的水平长度或两个相邻中部错缝墙叶板重叠的水平长度,错缝缝宽W指两个相邻中部错缝墙间空隙的宽度或端部错缝墙与相邻中部错缝墙间空隙的宽度。由图2可知,X=Y1+W+D。
步骤120、基于最大端部墙长、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总墙长,确定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
具体地,基于最大端部墙长以及总墙长,可以确定原始叠合墙的最小拆分数量,以及基于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总墙长,可以确定原始叠合墙的最大拆分数量,从而可以确定原始叠合墙的拆分数量位于最小拆分数量和最大拆分数量之间,即在最小拆分数量和最大拆分数量之间确定相应的整数作为原始叠合墙的拆分数量。
由此可见,基于最大端部墙长、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总墙长,确定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从而可以在不改变总墙长的情况下,确定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即在设计过程中不需要调整原始叠合墙的总长度,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而且避免调整总长度后带来了设计误差。
步骤130、基于拆分数量、错缝间距、总墙长以及错缝缝宽,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与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相同;
具体地,由图2可知,若拆分数量为3,即包括2个端部错缝墙和1个中部错缝墙,原始叠合墙总墙长L=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X+错缝缝宽W+中部错缝墙叶板长度Y2+错缝缝宽W+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1,由于Y1=Y2,则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X=L-2Y1-2W。若拆分数量为N,则包括2个端部错缝墙和(N-2)个中部错缝墙,则可以根据上述相同方法推导得出,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X=L-(N-1)W-(N-1)Y1。
同样由图2可以看出,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X=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1+错缝缝宽W+错缝间距D,即Y1=X-W-D,将Y1=X-W-D代入X=L-(N-1)W-(N-1)Y1可得,X=(L+D(N-1))/N。
在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X之后,将X=(L+D(N-1))/N代入Y1=X-W-D,即可得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1=(L+D(N-1))/N-W-D,由于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2与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1相同,因此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2=Y1=(L+D(N-1))/N-W-D。
此外,如图2所示,中部错缝墙的总墙长为中部错缝墙两个叶板端部之间的水平距离,即中部错缝墙的总墙长Z=Y2+W+D。端部错缝墙的总墙长为端部墙长X=Y1+W+D,由于Y1=Y2,因此X=Z,即端部错缝墙的总墙长与中部错缝墙的总墙长相同,从而可以使得错缝叠合墙的设计标准化,并且降低错缝叠合墙的设计量,提高设计效率。
步骤140、基于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错缝缝宽,将原始叠合墙拆分为两个端部错缝墙和至少一个中部错缝墙,以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
具体地,如图2所示,若拆分数量为3,即包括2个端部错缝墙和1个中部错缝墙,在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X和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1之后,则可以在原始叠合墙的两端分别确定2个端部错缝墙的拆分位置;在2个端部错缝墙拆分之后,基于错缝缝宽W以及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2,按照图2可以确定中部错缝墙的拆分位置。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端部墙长、叶板长度以及缝宽,将原始叠合墙拆分为多个错缝墙,以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从而可以使得拆分得到的各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相同且端部错缝墙叶板长度与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相同,避免传统方法中根据手动调整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各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导致各个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不统一,本发明实施例能够统一各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不仅使得错缝均匀,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统一下料,大幅度节约了施工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上述实施例的方法以程序编写至相应的软件(如BIM软件),从而在需要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时,通过手动点选或者框选需要生成错缝叠合墙的原始叠合墙,并确定相应的拆分参数后,可直接快速生成对应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相较于传统方法中需要先生成齐缝墙体模型,在对齐缝墙体模型进行错缝调整,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错缝叠合墙模型的设计效率。
如图3所示(图3中所有尺寸的长度单位为mm),已知原始叠合墙的长度L=5280,拆分数量N=4(即包括2个端部错缝墙和2个中部错缝墙),错缝缝宽W=60,错缝间距D=240,那么基于上述得到的公式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X=(L+D(N-1))/N,可以计算得到X=(5280+(4-1)×240)÷4=1500,进而基于上述推导得到的Y2=Y1=X-W-D=1500-60-240=1200。
此外,基于图3可知,中部错缝墙B两个叶板端部之间的水平距离也为1500,即中部错缝墙的总墙长为1500。端部错缝墙A的总墙长为端部墙长1500,端部错缝墙C的总墙长为端部墙长为1500。由此可见,端部错缝墙A、中部错缝墙B以及与端部错缝墙C的总墙长相同,从而可以使得错缝叠合墙的设计标准化,并且降低错缝叠合墙的设计量,提高设计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基于原始叠合墙的拆分参数,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和叶板长度,并基于端部墙长、叶板长度以及错缝缝宽,自动将原始叠合墙拆分为多个错缝墙,以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错缝叠合墙模型设计效率,而且能够避免传统方法中手动调整生成叠合墙模型带来的误差。同时,本发明实施例生成的错缝叠合墙模型中各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相同,且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与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相同,不仅使得错缝均匀,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统一下料,大幅度节约了施工时间。
基于上述实施例,基于最大端部墙长、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总墙长,确定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包括:
基于最大端部墙长,以及总墙长,确定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最小拆分数量;
基于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总墙长,确定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最大拆分数量;
基于最小拆分数量,以及最大拆分数量,确定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
具体地,基于最大端部墙长XMAX,以及总墙长L,可以确定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最小拆 分数量
Figure 845662DEST_PATH_IMAGE002
。基于最小端部墙长XMIN,以及总墙长L,确定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最大拆分 数量
Figure 405957DEST_PATH_IMAGE003
在确定最小拆分数量
Figure 239920DEST_PATH_IMAGE004
,以及最大拆分数量
Figure 252876DEST_PATH_IMAGE005
之后,可以确定原始叠合墙 对应的拆分数量N在最小拆分数量
Figure 197698DEST_PATH_IMAGE004
与最大拆分数量
Figure 612499DEST_PATH_IMAGE005
之间,即
Figure 617364DEST_PATH_IMAGE006
在确定拆分数量N的范围之后,N可以取该范围内的任一整数。例如,若3<N<8,则N可以取{4,5,6,7}中的任一数。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基于最小拆分数量,以及最大拆分数量,确定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包括:
基于最小拆分数量和最大拆分数量,构成数量取值区间,并以数量取值区间中对应的最小值作为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其中,数量取值区间取值范围为大于最小拆分数量,且小于最大拆分数量。
具体地,在确定最小拆分数量
Figure 117616DEST_PATH_IMAGE004
,以及最大拆分数量
Figure 866129DEST_PATH_IMAGE005
之后,可以确定原始叠 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N在最小拆分数量
Figure 401015DEST_PATH_IMAGE004
与最大拆分数量
Figure 311202DEST_PATH_IMAGE005
之间,即
Figure 564329DEST_PATH_IMAGE006
在确定拆分数量N的范围之后,N取该范围内的最小整数,从而可以使得拆分错缝墙的数量最小,提高设计效率,并且可避免叠合强的接缝过多。例如,若3<N<8,则N可以取{4,5,6,7}中的最小整数4。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基于拆分数量、错缝间距、总墙长以及错缝缝宽,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包括:
基于拆分数量、错缝间距以及总墙长,确定端部墙长;
基于端部墙长、错缝间距以及错缝缝宽,确定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
具体地,如图2所示,若拆分数量为3,即包括2个端部错缝墙和1个中部错缝墙,原始叠合墙总墙长L=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X+错缝缝宽W+中部错缝墙叶板长度Y2+错缝缝宽W+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1,由于Y1=Y2,则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X=L-2Y1-2W。若拆分数量为N,则包括2个端部错缝墙和(N-2)个中部错缝墙,则可以根据上述相同方法推导得出,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X=L-(N-1)W-(N-1)Y1。
同样由图2可以看出,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X=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1+错缝缝宽W+错缝间距D,即Y1=X-W-D,将Y1=X-W-D代入X=L-(N-1)W-(N-1)Y1可得,X=(L+D(N-1))/N。
在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X之后,将X=(L+D(N-1))/N代入Y1=X-W-D,即可得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1=(L+D(N-1))/N-W-D,由于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2与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1相同,因此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2=Y1=(L+D(N-1))/N-W-D。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是基于第一模型确定的;第一模型为:
Figure 850954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X表示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L表示总墙长,D表示错缝间距,N表示拆分数量。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叶板长度是基于第二模型确定的;第二模型为:
Y=X-W-D;
其中,Y表示叶板长度,X表示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W表示错缝缝宽,D表示错缝间距。
此外,基于上述实施例,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X、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1以及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Y2是基于如下过程获取的,如图2可知,
L=Y1(N-1)+W(N-1)+X (1)
将Y1=X-W-D代入式(1)中,可得:
L=(X-W-D)(N-1)+W(N-1)+X
=(N-1)(X-D)+X
=NX-ND+D
因此,
Figure 974768DEST_PATH_IMAGE007
在确定端部墙长X后,可以基于Y1=Y2=X-W-D确定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
其中,X表示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L表示总墙长,D表示错缝间距,N表示拆分数量,Y表示叶板长度,W表示错缝缝宽。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装置与上文描述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参数确定单元410,用于确定原始叠合墙的拆分参数,拆分参数包括端部错缝墙的最大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最小端部墙长、原始叠合墙的总墙长、错缝间距以及错缝缝宽;
数量确定单元420,用于基于最大端部墙长、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总墙长,确定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
墙长确定单元430,用于基于拆分数量、错缝间距、总墙长以及缝宽,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所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与所述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相同;
模型生成单元340,用于基于所述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所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所述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所述错缝缝宽,将所述原始叠合墙拆分为两个端部错缝墙和至少一个中部错缝墙,以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数量确定单元420,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大端部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最小拆分数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最大拆分数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以及所述最大拆分数量,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和所述最大拆分数量,构成数量取值区间,并以所述数量取值区间中对应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其中,所述数量取值区间取值范围为大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且小于所述最大拆分数量。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墙长确定单元430,包括:
端部墙长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拆分数量、所述错缝间距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端部墙长;
叶板长度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端部墙长、所述错缝间距以及所述错缝缝宽,确定所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所述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是基于第一模型确定的;所述第一模型为:
Figure 321436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X表示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L表示所述总墙长,D表示所述错缝间距,N表示所述拆分数量。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叶板长度是基于第二模型确定的;所述第二模型为:
Y=X-W-D;
其中,Y表示叶板长度,X表示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W表示所述错缝缝宽,D表示所述错缝间距。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5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520、存储器(memory)530和通信总线540,其中,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存储器530通过通信总线5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510可以调用存储器5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原始叠合墙的拆分参数,所述拆分参数包括端部错缝墙的最大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最小端部墙长、所述原始叠合墙的总墙长、错缝间距以及错缝缝宽;基于所述最大端部墙长、所述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基于所述拆分数量、所述错缝间距、所述总墙长以及所述错缝缝宽,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所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与所述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相同;基于所述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所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所述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所述错缝缝宽,将所述原始叠合墙拆分为两个端部错缝墙和至少一个中部错缝墙,以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5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所提供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原始叠合墙的拆分参数,所述拆分参数包括端部错缝墙的最大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最小端部墙长、所述原始叠合墙的总墙长、错缝间距以及错缝缝宽;基于所述最大端部墙长、所述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基于所述拆分数量、所述错缝间距、所述总墙长以及所述错缝缝宽,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所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与所述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相同;基于所述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所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所述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所述错缝缝宽,将所述原始叠合墙拆分为两个端部错缝墙和至少一个中部错缝墙,以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提供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原始叠合墙的拆分参数,所述拆分参数包括端部错缝墙的最大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最小端部墙长、所述原始叠合墙的总墙长、错缝间距以及错缝缝宽;基于所述最大端部墙长、所述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基于所述拆分数量、所述错缝间距、所述总墙长以及所述错缝缝宽,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所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与所述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相同;基于所述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所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所述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所述错缝缝宽,将所述原始叠合墙拆分为两个端部错缝墙和至少一个中部错缝墙,以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原始叠合墙的拆分参数,所述拆分参数包括端部错缝墙的最大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最小端部墙长、所述原始叠合墙的总墙长、错缝间距以及错缝缝宽;
基于所述最大端部墙长、所述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
基于所述拆分数量、所述错缝间距、所述总墙长以及所述错缝缝宽,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所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与所述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相同;
基于所述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所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所述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所述错缝缝宽,将所述原始叠合墙拆分为两个端部错缝墙和至少一个中部错缝墙,以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最大端部墙长、所述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包括:
基于所述最大端部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最小拆分数量;
基于所述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最大拆分数量;
基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以及所述最大拆分数量,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以及所述最大拆分数量,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包括:
基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和所述最大拆分数量,构成数量取值区间,并以所述数量取值区间中对应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其中,所述数量取值区间取值范围为大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且小于所述最大拆分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拆分数量、所述错缝间距、所述总墙长以及所述错缝缝宽,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包括:
基于所述拆分数量、所述错缝间距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端部墙长;
基于所述端部墙长、所述错缝间距以及所述错缝缝宽,确定所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所述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是基于第一模型确定的;所述第一模型为:
Figure 835061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X表示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L表示所述总墙长,D表示所述错缝间距,N表示所述拆分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板长度是基于第二模型确定的;所述第二模型为:
Y=X-W-D;
其中,Y表示叶板长度,X表示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W表示所述错缝缝宽,D表示所述错缝间距。
7.一种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原始叠合墙的拆分参数,所述拆分参数包括端部错缝墙的最大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最小端部墙长、所述原始叠合墙的总墙长、错缝间距以及错缝缝宽;
数量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大端部墙长、所述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
墙长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拆分数量、所述错缝间距、所述总墙长以及所述缝宽,确定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所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与所述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相同;
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端部错缝墙的端部墙长、所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所述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所述错缝缝宽,将所述原始叠合墙拆分为两个端部错缝墙和至少一个中部错缝墙,以生成错缝叠合墙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量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大端部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最小拆分数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小端部墙长,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最大拆分数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以及所述最大拆分数量,确定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和所述最大拆分数量,构成数量取值区间,并以所述数量取值区间中对应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原始叠合墙对应的拆分数量;其中,所述数量取值区间取值范围为大于所述最小拆分数量,且小于所述最大拆分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长确定单元,包括:
端部墙长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拆分数量、所述错缝间距以及所述总墙长,确定所述端部墙长;
叶板长度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端部墙长、所述错缝间距以及所述错缝缝宽,确定所述端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以及所述中部错缝墙的叶板长度。
CN202110597933.3A 2021-05-31 2021-05-31 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2550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7933.3A CN113255041B (zh) 2021-05-31 2021-05-31 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7933.3A CN113255041B (zh) 2021-05-31 2021-05-31 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5041A CN113255041A (zh) 2021-08-13
CN113255041B true CN113255041B (zh) 2021-11-09

Family

ID=77185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7933.3A Active CN113255041B (zh) 2021-05-31 2021-05-31 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550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8704A (zh) * 2022-01-05 2022-04-26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接缝连接笼的生成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0486A (zh) * 2004-10-15 2006-04-19 罗进南 一种槽孔砌块或砖与轻剪力墙及相关建筑物和施工方法
CN106968423A (zh) * 2017-01-16 2017-07-21 南京能益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模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22208B2 (en) * 2011-11-04 2019-09-24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tacked height growth fracture modeling
CN110704918B (zh) * 2019-09-25 2022-10-14 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预切缝缓减水泥稳定基层发生拱胀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0486A (zh) * 2004-10-15 2006-04-19 罗进南 一种槽孔砌块或砖与轻剪力墙及相关建筑物和施工方法
CN106968423A (zh) * 2017-01-16 2017-07-21 南京能益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模板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ir-Borne Sound Transmission through Triple-Leaf Walls Modelling, Measurement and Optimization;Armin Eslami;《Master of Applied Science in Civil Engineering》;20150514;全文 *
关于叠合墙裂缝的设计控制;高卫平等;《低温建筑技术》;20110828(第08期);全文 *
双面叠合剪力墙平面外受力性能;谷倩等;《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00715(第04期);全文 *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预览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标准》;2021020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5041A (zh) 2021-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55041B (zh) 错缝叠合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US11548227B2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3D printing equipped with 3D printing slicer and recursive loop structure
JP5890105B2 (ja) 平行測地線によってモデリングされるパーツの設計
Anderson Vorticity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boundary vorticity generation for two-dimensional viscous incompressible flows
CN103440364B (zh) 基于bim模型自动生成wbs节点的方法和系统
US2009005509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plifying a point cloud
CN104715114B (zh) 利用bim实现钢桁拱桥梁的碰撞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876970A (zh) 一种合并报表方法和装置
US1011491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welding sequences
CN111191311A (zh) 高效审图方法、高效审图系统、终端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993932A (zh) 一种提高签名安全性的方法
CN110567410B (zh) 一种台柜设备内部电缆长度分段计算方法及系统
JP2015210827A (ja) 周波数依存材料特性を有する製品の周波数領域構造解析
JP2013020603A (ja) 非定型デジタルデータから断面の軌跡からなる特徴形状を自動抽出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ApparatusandMethodofautomaticallyextractingsweep/extrude/revolvefeatureshapefromatypicaldigitaldata)
CN105226644B (zh) 基于可用容量一致性的带约束等值方法
CN112199757B (zh) 结构楼板生成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05184868A (zh) 一种基于三维实体模型的三角形表面网格生成方法
Xing et al. Shell thickening for extrusion-based ceramics printing
US2021002753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KR102275049B1 (ko) 모형 선박 제작 방법
US20080172207A1 (en) Semi-automated generation of frame structures in cad models
Wu et al. Comment on “Maximal planar networks with large clustering coefficient and power-law degree distribution”
CN110280920A (zh) 异形金属风管的制作方法
CN109359371A (zh) 一种电池箱的轻量化实现方法和装置
JP6238839B2 (ja) フィレット形状の作成装置および作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