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4297B - 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4297B
CN113254297B CN202110606930.1A CN202110606930A CN113254297B CN 113254297 B CN113254297 B CN 113254297B CN 202110606930 A CN202110606930 A CN 202110606930A CN 113254297 B CN113254297 B CN 1132542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switching module
dual
hard disk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69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54297A (zh
Inventor
汝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tze Memo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069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542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54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4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54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42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6Functional testing
    • G06F11/267Reconfiguring circuits for testing, e.g. LSSD, partitio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05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using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hardware being tes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Test And Diagnosis Of Digital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及系统。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交换模块,交换模块包括:至少一对第一下行端口和第二下行端口,用于对应连接双端口硬盘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上行端口用于和测试主机连接,以在测试过程从测试主机经由第一上行端口、第一下行端口、及双端口硬盘的第一端口形成第一通信路径;第二上行端口和第三下行端口,响应于需要测试双端口硬盘,各个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与另一个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连接,以经各个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和第三下行端口、另一个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和第二下行端口、另一个交换模块对应的双端口硬盘的第二端口而形成第二通信路径和第三通信路径。

Description

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双端口固态硬盘(Dual port SSD)早期源自SAS双端口磁盘或FC双端口磁盘。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基于PCIe协议的双端口SSD,该固态硬盘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双端口固态硬盘可以通过两个交换机(switch)而连接并服务于两个主机,也可以通过两个交换机连接到一个主机,继而形成了主用模式/备用模式。
硬盘生产厂商通常需要对双端口固态硬盘做测试,以获得双端口固态硬盘的性能。由于双端口固态硬盘在实际使用时,会处于不同的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下。因此前段所述的简单拓扑结构不能满足测试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期待能够更好地模拟出实际应用环境下的不同网络拓扑结构。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各自包括:至少一对第一下行端口和第二下行端口,用于连接对应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上行端口,用于和相应的测试主机连接;以及第二上行端口和第三下行端口;以及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需要测试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连接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一上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下行端口,以形成从所述测试主机经由所述第一上行端口、所述第一下行端口、以及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的第一端口的第一通信路径;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还被配置为:响应于需要测试在双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与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与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连接,以形成依次经由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二下行端口和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的第二端口的第二通信路径;和/或响应于需要测试在双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连接,以形成依次经由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二下行端口和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的第二端口的第三通信路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下行端口、第二下行端口、第三下行端口、第一上行端口以及第二上行端口各自的连接所遵循的协议分别是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所述第二交换模块各自还包括第三上行端口,所述装置还包括:管理控制器,所述管理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上行端口对所述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进行管理和控制,并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检测所述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的反应其处于双端口工作模式还是单端口工作模式的连接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共用一个所述管理控制器;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各自还包括第四下行端口,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上行端口与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第一交换模块的第四下行端口连接;所述管理控制器还借由所述第三上行端口和所述第四下行端口之间的连接控制对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双端口硬盘包括双端口固态硬盘。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前述的装置;以及第一测试主机,其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所述第二交换模块通过所述第一上行端口连接。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前述的装置;以及第一测试主机,其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连接;以及第二测试主机,其与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所述第一上行端口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形成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的方法,其中,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包括:至少一对用于对应连接对应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第一下行端口和第二下行端口,用于连接相应的测试主机的第一上行端口,第三下行端口以及第二上行端口;其包括:响应于需要测试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第二交换模块连接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配置所述两个第一交换模块/第二交换模块,使所述第一上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下行端口,以每一个所述交换模块形成从自所述测试主机经所述第一上行端口、所述第一下行端口而至、以及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的第一端口的第一通信路径;响应于需要测试所述待测试的在双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将所述两个交换模块中每一个的第二上行端口与另一个的第三下行端口连接;以及配置所述两个交换模块,使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与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与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连接,以形成自所述每一个所对应的测试主机经所述每一个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所述每一个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所述另一个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另一个的第二下行端口而至所述另一个所对应的第一双端口硬盘的第二端口的第二通信路径;和/或响应于需要测试在双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配置所述两个交换模块,使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连接,以形成依次经由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二下行端口和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的第二端口的第三通信路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设置管理控制器,并使所述管理控制器通过各个所述交换模块的第三上行端口对所述各个所述交换模块进行管理和控制,并用于通过所述交换模块检测所述待测试的双端口硬盘的连接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各自还包括第四下行端口,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上行端口与所述第二交换模块/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四下行端口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与一个测试主机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所述第一上行端口与第一测试主机/第二测试主机连接。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还提供测试双端口硬盘的方法,其中可使用前述的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或系统,在对应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第二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处于单端口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配置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从而形成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通信路径,并且使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对单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进行测试;在对应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处于双端口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配置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从而形成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二通信路径,并且使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二通信路径对双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进行测试。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测试双端口硬盘的方法,其中可使用前述的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或系统,在对应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第二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处于单端口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配置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第二交换模块,从而形成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通信路径,并且使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对单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进行测试;在对应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二双端口硬盘处于双端口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配置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从而形成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三通信路径,并且使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三通信路径对双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进行测试。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测试双端口硬盘的方法,其中可使用前述的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或系统,在对应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处于单端口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配置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从而形成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通信路径,并且使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对单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进行测试;以及在对应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二双端口硬盘处于双端口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配置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所述第二交换模块,从而形成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所述第三通信路径,并且使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三通信路径对双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进行测试。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通过设置至少两个交换模块并且根据需要来将两个交换模块的上行端口和下行端口交错连接。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一套测试装置,至少可用于对双端口硬盘进行DP模式测试、SP(singleport)模式测试,还可利用至少一个测试主机来进行不同网络拓扑结构下的DP模式测试。也可利用至少一个测试主机来进行单端口硬盘的测试。
此外,该装置可以测试多个SSD。通过使用该装置来测试SSD的各种性能,实现了使用较少的测试装置来完成较多的测试任务,进而可降低测试工序的成本。
另外,在搭建通信网络时,两个交换模块之间可利用非透明桥通信,用于两个测试主机之间同步测试状态并相互触发(trigger)。相比于现有的基于以太网连接方式搭建的测试装置而言,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在带宽和延时等方面的表现都更优秀。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在SP模式下的连接状态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在DP模式下的连接状态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形成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的方法流程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测试双端口硬盘的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测试双端口硬盘的方法的流程框图;以及
图8是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测试双端口硬盘的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交换模块也可被称作第二交换模块。反之亦然。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调整了部件的厚度、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大致”、“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措辞(包括工程术语和科技术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除非本申请中有明确的说明,否则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词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除非明确限定或与上下文相矛盾,否则本申请所记载的方法中包含的具体步骤不必限于所记载的顺序,而可以任意顺序执行或并行地执行。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在SP模式下的连接状态图。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交换模块10~20。
第一交换模块10和第二交换模块20都可以但不限于被制成为基于PCB板的电子电路,具体地,其可包括芯片、接口和印刷在PCB上的电路。
在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参考模型的框架下,第一交换模块10和第二交换模块20涉及的物理层的具体结构可以利用现有的各种器件。例如可以通过电路直接连接各接口的引脚,以实现电连接并传输信号。也可以通过芯片来在各接口之间转发数据。示例性地,可基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通过对交换机(switch)的链路进行配置而得到交换模块10~20。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装置将第一交换模块10和第二交换模块20连接,可以用于搭建出网络。该网络与实际应用环境下测试主机与SSD的各种连接网络可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并且,在两个交换模块10~20不连接时,该测试装置也可兼容SP模式,例如单个测试主机通过一个交换模块10~20而与SSD连接这样的简单网络结构。
示例性地,参考图1,第一交换模块10包括第一上行端口12、至少一对第一下行端口13和第二下行端口14、第三下行端口15和第二上行端口16。
一对第一下行端口13和第二下行端口14用于与双端口固态硬盘(未示出)通信连接。双端口固态硬盘与对应的一对第一下行端口13和第二下行端口14可插接,也可以通过对应型号的转接口转接。双端口固态硬盘的第一端口与第一下行端口13通信连接,第二端口与第二下行端口14连接。
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一上行端口12被配置为与第一下行端口13通信连接。示例性地,在第一交换模块10用SP模式来测试SSD(包括测试双端口固态硬盘)时,可以将其第一上行端口12配置为与第一下行端口13和第二下行端口14通信连接。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一上行端口12可以与多对第一下行端口13和第二下行端口14分别通信连接,图1中的十二对第一下行端口13和第二下行端口14是示例性地方式。图1所示的第一交换模块10可用于连接十二个双端口固态硬盘。
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一上行端口12用于与测试主机(HOST)连接。通常而言,第一上行端口12的传输速率比每一对第一下行端口13和第二下行端口14的传输速率高。示例性地,在测试过程中,从测试主机经由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一上行端口12、第一下行端口13以及双端口固态硬盘的第一端口形成了基于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一通信路径a1。
第二交换模块20包括第一上行端口22、至少一对第一下行端口23和第二下行端口24、第三下行端口25和第二上行端口26,并可用于在测试过程中形成基于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一通信路径a2。第二交换模块20与第一交换模块10的连接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图1所示的测试装置处于SP模式;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三下行端口15和第二上行端口16以及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三下行端口25和第二上行端口26可处于非活动状态。
示例性地,两个交换模块10~20可分别连接于不同的测试主机。每个测试主机可以用于测试例如十二个双端口固态硬盘的性能。
示例性地,也可将两个交换模块10~20连接于同一个测试主机;这两个交换模块10~20可属于一个PCI域(PCI domain),一个测试主机因此可以用于测试二十四个双端口固态硬盘的性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还包括:管理控制器(BMC)3。管理控制器3可以是物理上的实体,也可以是逻辑上的实体。在测试过程中,管理控制器3用于实现管理功能和控制功能,对交换模块进行配置,包括但不限于控制SSD上电、下电,以及监控SSD状态,例如SSD的反应其处于双端口工作模式还是单端口工作模式的连接状态。示例性地,管理控制器3包括不少于一个下行端口,进而可与第一交换模块10和/或第二交换模块20通信连接。
如图1所示,管理控制器3也可以级联的方式来实现与第一交换模块10和第二交换模块20通信连接。具体地,第一交换模块10还包括分区(partition)11,同样的,第二交换模块20包括分区21。管理控制器3使该装置可实施其他的管理方案。管理控制器3通过分区11~21控制交换模块10~20。
具体地,第一交换模块10的分区11包括第三上行端口111和第四下行端口112。第二交换模块20的分区21包括第三上行端口211和第四下行端口212。而且分区11~21包括管理节点。两个交换模块10~20的结构相同。响应于需要将管理控制器3与两个交换模块10~20连接,可将管理控制器3连接到一个交换模块,可选地将管理控制器3连接到第一交换模块10的分区11的第三上行端口111。管理控制器3通过第三上行端口111而与第一交换模块10的管理节点通信。还将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四下行端口112与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三上行端口211通信连接。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四下行端口212可以空置。在测试过程中,从管理控制器3经由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三上行端口111、第四下行端口112、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三上行端口211形成通信路径。管理控制器3经由该通信路径与第二交换模块20的管理节点通信。可选地,管理控制器3也可以先连接到第二交换模块20,并同理地调整各端口的连接方式。管理控制器3,第一交换模块10的管理节点和端口以及第二交换模块20的管理节点和端口不同于测试主机和SSD硬盘所属的PCI域。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装置响应于需要连接两个交换模块,可以将两个交换模块中一个的上行端口与另一个的下行端口连接,且将一个的下行端口与另一个的上行端口连接。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装置在DP模式下的连接状态图。参考图2,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一下行端口13与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三下行端口15通信连接,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二下行端口14与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二上行端口16通信连接。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一下行端口23、第二下行端口24、第三下行端口25和第二上行端口26的连接方式参考第一交换模块10,即,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一下行端口23与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三下行端口25通信连接,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二下行端口24与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二上行端口26通信连接。
该装置响应于需要连接两个交换模块10~20,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三下行端口15与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二上行端口26通信连接,进一步地,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二上行端口16与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三下行端口25通信连接。当装置处于SP模式时,两个交换模块10~20之间的链路30是不活跃的(inactive);当装置处于DP模式时,该链路30是活跃的(active)。示例性地,该链路30包括两个单独的单向链路。
一个待测试的双端口固态硬盘(未示出)连接到第一交换模块10的一对第一下行端口13和第二下行端口14时,该双端口固态硬盘的一个端口通过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一下行端口13、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一上行端口12而与测试主机通信连接,该双端口固态硬盘的另一个端口通过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二下行端口14、第二上行端口16、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三下行端口25、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一上行端口22而与测试主机通信连接并形成基于两个交换模块10~20且下行方向朝向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二通信路径b1。
同理,从第二交换模块20对应的双端口固态硬盘的第二端口至第一交换模块10对应的测试主机形成第三通信路径b2,即经由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一上行端口12、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三下行端口15、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二上行端口26、第二交换模块20的第二下行端口24和第二双端口硬盘的第二端口的第三通信路径b2。该第三通信路径b2基于两个交换模块10~20且下行方向朝向第二交换模块20。
示例性地,两个交换模块10~20的第一上行端口12~22连接到同一个测试主机。
示例性地,两个交换模块10~20的第一上行端口12~22连接不同的测试主机。示例性地,交换模块10~20的第二下行端口14~24包括时钟(REFCLK2)管脚和复位(PERSTB2)管脚,用于连接双端口固态硬盘的第二下行端口的时钟针脚和复位针脚。
第一双端口固态硬盘4A第二下行端口的复位针脚可由第二交换模块20所连接的测试主机触发,第二双端口固态硬盘4B第二下行端口的复位针脚可由第一交换模块10所连接的测试主机触发。示例性地,前述两个复位针脚都可以由管理控制器3触发。第一双端口固态硬盘4A第二下行端口的时钟与第二交换模块20所连接的测试主机同步,第二双端口固态硬盘4B第二下行端口的时钟与第一交换模块10所连接的测试主机同步,以支持公共时钟配置。示例性地,在测试装置处于SP模式时,这两个管脚处于非活动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可实现多种网路拓扑结构,不需要高级功能来覆盖PCI域中只有一个测试主机的规则。而且该装置相比于现有的在PCI系统范围之外的互连方案,更省力且成本低。该装置涵盖了双端口固态硬盘可能的应用场景,例如主/备互换、路径间负载平衡、两端口独立运行等场景。避免了针对不同场景搭建多种测试系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交换模块10/20的第三下行端口15/25和第二上行端口16/26的传输速率高于第一下行端口13/23或第二下行端口14/24的传输速率。同时,第三下行端口15/25和第二上行端口16/26的传输速率低于第一上行端口12/22或扩展端口17/27的传输速率。第三下行端口15/25的传输速率与第二上行端口16/26的传输速率处于相同的水平。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的结构框图。参考图2和图3,该装置包括第一交换模块10、第二交换模块20和链路30。
链路30涉及的端口的连接协议是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具体地分为两个×8的链路。一个链路连接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二上行端口16及其对应的第三下行端口25,另一个连接另一对。本地的第二上行端口16/26从对等的第三下行端口25/15导出辅助总线。
第一交换模块10连接三个双端口固态硬盘4A,第二交换模块20连接三个双端口固态硬盘4B。具体地,第一交换模块10的第一下行端口13和第二下行端口14连接协议是PCIe,示例性地分别配置为×2通道。
示例性地,交换模块10/20的第一上行端口的连接协议是PCIe。示例性地,第一交换模块10与第一测试主机1之间通过×16通道传输。第二交换模块20与第二测试主机2之间通过×16通道传输。第一测试主机1可与第一交换模块10对应的三个双端口固态硬盘4A的第一端口通信,并可通过第三下行端口15触发第二交换模块20对应的三个双端口固态硬盘4B的第二端口。第二测试主机2可与第二交换模块20对应的三个双端口固态硬盘4B的第一端口通信,并可通过第三下行端口25触发第一交换模块10对应的三个双端口固态硬盘4A的第二端口。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测试主机1可以同时与第一交换模块10和第二交换模块20通信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3,交换模块10~20的第三上行端口111/211和第四下行端口112/212的连接协议是PCIe。参考图4,示例性地,管理控制器3与第一交换模块10的分区11之间通过×1通道传输。第一交换模块10的分区11与第二交换模块20的分区21之间通过×1通道传输。
示例性地,管理控制器3包括以太网接口301和通用异步收发接口302,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连接。示例性地,管理控制器3通过两根系统管理总线(SM BUS)分别与两个交换模块10~20连接。
在另一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形成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的方法。具体地参考图5,形成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的方法10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配置两个交换模块中的每一个,使得在测试过程中从测试主机经由第一上行端口、第一下行端口、以及双端口固态硬盘的第一端口形成第一通信路径。
步骤S102,响应于需要测试待测试的双端口硬盘,将两个交换模块中每一个的第二上行端口与另一个的第三下行端口连接。
步骤S103,配置两个交换模块,以形成自每一个交换模块所对应的测试主机经每一个的第一上行端口和第三下行端口、另一个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和第二下行端口而至另一个所对应的双端口硬盘的第二端口的第二通信路径。两个交换模块可用于形成至少两条第一通信路径及至少两条第二通信路径。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形成出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以用于搭建测试双端口硬盘的网络拓扑结构。该方法的实现成本较低,在大量的多任务测试过程中可提高检测效率并降低检测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两个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与同一个测试主机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将两个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与两个测试主机一一连接。
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可搭建出不同的系统,进而可适应于不同的测试需求。并且便于系统改造,降低待测试产品与所需的测试系统的比例,进而降低单次测试的耗费。
在另一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利用本申请提供的系统测试双端口硬盘的方法。具体地参考图6,该方法2000可包括:
步骤S201,将待测试的双端口硬盘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接到一个交换模块的第一下行端口和第二下行端口。进一步地,可将多个待测试的双端口硬盘连接到至少两个交换模块中的一个。
步骤S202,选择待测试的双端口硬盘的工作模式。具体地,可选择待测试的双端口硬盘为单端口工作模式或双端口工作模式。
步骤S203,配置交换模块内部的数据链路,以形成本申请提供的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并响应于待测试的双端口硬盘的工作模式,设置该装置的模式对应为SP模式或DP模式。
示例性地,包括步骤S204,通过管理控制器配置各个待测试的双端口硬盘,例如配置待测试的双端口硬盘的供电、参考时钟及复位信号等。
步骤S205,通过在交换模块所连接的测试主机侧触发操作系统(OS,OperatingSystem)来扫描待测试的双端口硬盘。
步骤S206,基于该装置当前所处的模式,对双端口硬盘进行测试。
示例性地,还包括步骤S207,切换待测试的双端口硬盘的工作模式。然后重复步骤S203~S206。
如图7所示,对于本申请提供的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而言,测试双端口硬盘的方法3000包括:测试处于单端口工作模式的双端口硬盘的步骤和测试处于双端口工作模式的双端口硬盘的步骤。
示例性地,在对应第一交换模块/第二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第二双端口硬盘处于单端口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配置第一交换模块/第二交换模块,从而形成第一交换模块/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通信路径;
步骤S302,使用第一通信路径对单端口工作模式下的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进行测试。
示例性地,在对应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处于双端口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配置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从而形成第一通信路径;
步骤S303形成第二通信路径;以及
步骤S304使用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二通信路径对双端口工作模式下的第一双端口硬盘进行测试。
如图8所示,对于本申请提供的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而言,测试双端口硬盘的方法4000包括:测试处于单端口工作模式的双端口硬盘的步骤和测试处于双端口工作模式的双端口硬盘的步骤。
示例性地,在对应第一交换模块/第二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第二双端口硬盘处于单端口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配置第一交换模块/第二交换模块,从而形成第一交换模块/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通信路径;
步骤S402,使用第一通信路径对单端口工作模式下的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进行测试。
示例性地,在对应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处于双端口工作模式的情况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配置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从而形成第一通信路径;
步骤S403形成第三通信路径;以及
步骤S404使用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三通信路径对双端口工作模式下的第一双端口硬盘进行测试。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4)

1.一种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包括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所述第二交换模块各自包括:
至少一对第一下行端口和第二下行端口,用于连接对应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第一上行端口,用于和相应的测试主机连接;以及
第二上行端口和第三下行端口;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需要测试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连接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一上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下行端口,以形成从所述测试主机经由所述第一上行端口、所述第一下行端口、以及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的第一端口的第一通信路径;
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还被配置为:
响应于需要测试在双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与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与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连接,以形成依次经由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二下行端口和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的第二端口的第二通信路径;和/或
响应于需要测试在双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连接,以形成依次经由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二下行端口和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的第二端口的第三通信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下行端口、第二下行端口、第三下行端口、第一上行端口以及第二上行端口各自的连接所遵循的协议分别是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所述第二交换模块各自还包括第三上行端口,所述装置还包括:
管理控制器,所述管理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上行端口对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进行管理和控制,并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检测所述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的反映其处于双端口工作模式还是单端口工作模式的连接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共用一个所述管理控制器;
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各自还包括第四下行端口,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上行端口与所述第二交换模块/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四下行端口连接;
所述管理控制器还借由所述第三上行端口和所述第四下行端口之间的连接控制对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所述第二交换模块进行管理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双端口硬盘包括双端口固态硬盘。
6.一种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以及
第一测试主机,其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所述第二交换模块通过所述第一上行端口连接。
7.一种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第一测试主机,其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连接;以及
第二测试主机,其与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连接。
8.一种形成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的方法,其中,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各自包括:至少一对用于连接对应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第一下行端口和第二下行端口,用于连接相应的测试主机的第一上行端口,第三下行端口以及第二上行端口;
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需要测试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连接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配置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使所述第一上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下行端口,从而形成从所述测试主机经所述第一上行端口、所述第一下行端口、以及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的第一端口的第一通信路径;
响应于需要测试在双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配置所述两个交换模块,使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与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与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连接,从而形成自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二下行端口而至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的第二端口的第二通信路径;和/或
响应于需要测试在双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配置所述两个交换模块,使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与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连接,从而形成依次经由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三下行端口、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二上行端口、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二下行端口和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的第二端口的第三通信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设置管理控制器,并使所述管理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上行端口对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进行管理和控制,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检测所述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第二双端口硬盘的连接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第二交换模块各自还包括第四下行端口,
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三上行端口与所述第二交换模块/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第四下行端口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上行端口与一个测试主机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所述第一上行端口与第一测试主机/第二测试主机连接。
13.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测试所述双端口硬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对应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处于单端口工作模式的情况下,
配置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从而形成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通信路径,并且
使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对单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进行测试;以及
在对应所述第一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处于双端口工作模式的情况下,
配置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所述第二交换模块,从而形成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所述第二通信路径,并且
使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所述第二通信路径对双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进行测试。
14.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测试所述双端口硬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对应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一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处于单端口工作模式的情况下,
配置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从而形成所述第一交换模块/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第一通信路径,并且
使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对单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一双端口硬盘/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进行测试;以及
在对应所述第二交换模块的待测试的第二双端口硬盘处于双端口工作模式的情况下,
配置所述第一交换模块和所述第二交换模块,从而形成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所述第三通信路径,并且
使用所述第一通信路径和第三通信路径对双端口工作模式下的所述第二双端口硬盘进行测试。
CN202110606930.1A 2021-05-28 2021-05-28 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32542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6930.1A CN113254297B (zh) 2021-05-28 2021-05-28 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6930.1A CN113254297B (zh) 2021-05-28 2021-05-28 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4297A CN113254297A (zh) 2021-08-13
CN113254297B true CN113254297B (zh) 2022-05-24

Family

ID=77185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6930.1A Active CN113254297B (zh) 2021-05-28 2021-05-28 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5429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8516A (zh) * 2016-08-04 2018-02-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存储设备、用于测试该存储设备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994147A (zh) * 2019-04-11 2019-07-09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硬盘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1508551A (zh) * 2020-05-20 2020-08-07 尧云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固态硬盘多功能自动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98499B1 (ko) * 2003-05-15 2005-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드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테스트 장치
CN102270167A (zh) * 2010-06-03 2011-12-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主板多硬盘端口测试系统与方法
US9563591B2 (en) * 2014-03-06 2017-02-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PCIe) ping in a switch-based environment
CN107943730A (zh) * 2017-12-06 2018-04-20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NVMe协议PCIE信号的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8516A (zh) * 2016-08-04 2018-02-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存储设备、用于测试该存储设备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9994147A (zh) * 2019-04-11 2019-07-09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硬盘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1508551A (zh) * 2020-05-20 2020-08-07 尧云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固态硬盘多功能自动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4297A (zh) 2021-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8842B2 (en) PCIE switch-based server system, switching method and device
JP5943221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および情報送信方法
CN106817249B (zh) Fc-ae-1553仿真通信演示系统及数据发送方法
CN1909559B (zh) 基于快速外围组件互连的接口板及其切换主控板的方法
CN116501681B (zh) Cxl数据传输板卡及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08337577B (zh) 一种新型的vpx集成背板
CN101140556A (zh) 用可编程器件实现访问多个i2c从器件的方法及装置
US8255853B2 (en) Circuit em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210693970U (zh) 一种多总线测试装置
CN113254297B (zh) 用于测试双端口硬盘的装置及系统
CN102918815A (zh) 高级电信计算架构数据交换系统及交换板、数据交换方法
WO2009067855A1 (fr) Procédé de mise en œuvre d'un système informatique ou d'un réseau local
CN114466040B (zh) 航天器一体化双平面网络系统
CN102118327A (zh) 一种多主机网关
CN110851393B (zh) 一种带有Aurora接口的USB转换控制板卡及方法
US860132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panding micro telecom computing architecture
CN219834163U (zh)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多芯终端架构
CN217428141U (zh) 网卡、通信设备及网络安全系统
CN113938449B (zh) 网络安全设备的控制方法和网络安全设备
CN118409995B (zh) 一种通过服务器cpld扩展管理通道的系统及方法
EP2816788B1 (en) Line processing unit and switch fabric system
CN113110111B (zh) 基于ns3的分布式半实物仿真系统
CN108897927B (zh) 基于AMC架构的RapidIO系统集成应用验证系统及方法
CN117609123A (zh) 重定时器的固件自动切换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9714224B (zh) Vpx架构的srio协议故障注入与监测分析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