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8132A - 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48132A CN113248132A CN202110772122.2A CN202110772122A CN113248132A CN 113248132 A CN113248132 A CN 113248132A CN 202110772122 A CN202110772122 A CN 202110772122A CN 113248132 A CN113248132 A CN 1132481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adjusting
- area
- pressure
- optical fi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7/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lakes, fibres, or filaments from softened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B37/01—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12—Manufacture of preforms for drawing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14—Manufacture of preforms for drawing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entirely or partially by chemical means, e.g. vapour phase deposition of bulk porous glass either by outside vapour deposition [OVD], or by outside vapour phase oxidation [OVPO] or by vapour axial deposition [VAD]
- C03B37/01446—Thermal after-treatment of preforms, e.g. dehydrating, consolidating, sinter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Treatment Of Glass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及其加热方法,涉及光纤预制棒制造技术领域。本加热炉系统的炉体包括一加热腔,加热腔上设有一用于调节加热腔体积的第一调节单元,第二调节单元设于炉体的一侧并与加热腔连通,其用于向加热腔内输送补充气体,并通过调节补充气体的流量以辅助第一调节单元共同调节加热腔内的压力值,控制单元用于监测加热腔所处的加热阶段并获取加热腔的实时压力数据,还用于根据加热阶段和实时压力数据,通过调节第一调节单元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单元的进气量以调节加热腔的压力值。本申请提供的加热炉系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光纤预制棒在加热烧结过程中由于炉内压力多变不可控而影响自身性能导致生产质量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预制棒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光纤预制棒的VAD或OVD制造过程为,首先在沉积室内一根可以旋转的石英棒上沉积生成不透明的粉棒,再通过高温加热炉烧结成形成透明的光纤预制棒。其中,高温加热的工序需要在专门的加热炉内进行脱水、烧结两个阶段,期间需要提供1000℃以上的温度,并混合多种气体深入大尺寸的粉棒内部进行多种物理、化学反应后,才能使不透明的粉棒生成透明的光纤预制棒。
在加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光纤预制棒的质量,特别是几何尺寸、光学特性如衰减、MFD等关键指标的优良,必须对加热炉内的温度、气流、特别是压力分布进行精确的控制,从而在稳定状态下对粉棒进行加工,保证其各项性能达标,生产出符合标准性能优异的光纤预制棒。
相关技术中,一般是将通过对下部进气端、上部出气端的流量大小进行调节,来进行压力分布控制,但是由于加热炉体积较大,全长有5~10m,加热器上下区域呈1000~2000℃的温度梯度分布,不透明的粉棒或透明的光纤预制棒一直是移动的,体积也是由大变小处于动态的过程,另外气体种类及流量也需要根据程序变动,因此以上多种因素导致加热炉内的压力分布一直处于不安定的状态,这种不安定的状态可能导致光纤预制棒在轴向、径向上的特性不均匀,特别是光纤预制棒两端部分的光学特性如1383衰减性能的不安定。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及其加热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光纤预制棒在加热烧结过程中由于炉内压力多变不可控而影响自身性能导致生产质量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其包括:
炉体,其包括一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上设有一用于调节所述加热腔体积的第一调节单元;
第二调节单元,其设于所述炉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加热腔连通,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用于向所述加热腔内输送补充气体,并通过调节所述补充气体的流量以辅助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共同调节所述加热腔内的压力值;
控制单元,其用于监测所述加热腔所处的加热阶段并获取所述加热腔的实时压力数据,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加热阶段和实时压力数据,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的进气量以调节所述加热腔的压力值。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腔从上至下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腔和调节活塞,所述第一调节腔设于所述第三区域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三区域连通,所述调节活塞滑设于所述第一调节腔内,以用于调节所述加热腔的体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包括:
轴杆,其一端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区域;
补气调节头,其包括至少两根调节气杆,至少两根所述调节气杆沿伸入所述第一区域的轴杆的一端端部间隔倾斜设置,每一所述调节气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均间隔设有多个出气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炉体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出气端上设有出气压力调节单元,所述出气压力调节单元包括第二调节腔,所述第二调节腔的两侧分别并排设有多个出气室,且每一所述出气室均与所述出气端连通,位于两侧的两排所述出气室之间形成一出气腔,每一所述出气室上均设有一出气阀,所述出气阀用于将所述出气腔与对应的出气室连通或隔断。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上均设有至少一压力监测仪。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方法,其步骤包括:
监测加热腔所处的加热阶段并获取所述加热腔的实时压力数据;
根据所处的所述加热阶段和实时压力数据,调节第一调节单元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单元的进气量,以调节所述加热腔的压力值。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阶段包括第一加热阶段和第二加热阶段,所述根据所处的所述加热阶段和实时压力数据,调节第一调节单元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单元的进气量,以调节所述加热腔的压力值,包括:
若监测处于所述第一加热阶段,则判断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压力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若是,则驱动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以第一预设速度移动以扩大所述加热腔的体积,若监测所述加热腔的体积增加量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数,且同时所述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压力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则减小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的输送流量,直至对应的所述压力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
若监测处于第二加热阶段,则进一步监测光纤预制棒所处的位置,若监测所述光纤预制棒处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则判断所述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压力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压力值,若是,则驱动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以第二预设速度移动以扩大或缩小所述加热腔的体积,若监测所述加热腔的体积增加量或体积减小量大于第二预设百分数,且同时监测的对应的所述压力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则对应减小或增加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的输送流量,直至对应的所述压力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
若监测所述光纤预制棒处于所述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则判断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压力差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若是,则对应减小或增加出气阀的开启数量以及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的输送流量,直至对应的所述压力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为处于所述第一加热阶段对应时间段时的理论压力值的5%,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为处于所述第二加热阶段对应时间段时的理论压力值的1%。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速度和第二预设速度的取值范围均为2~10mm/min,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的输送流量的调节幅度不大于总输送流量的20%。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百分数的取值范围为4~15%,所述第二预设百分数为的取值范围为0.2~1%。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其通过利用控制单元监测加热腔所处的加热阶段并获取加热腔的实时压力数据,来调节第一调节单元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单元的进气量,实现调节加热腔的压力值的目的,以尽可能的减小整个加热腔的压力波动,减小不同区间的压力差,从而保证光纤预制棒的生产质量。本加热炉系统不同于传统的仅仅通过调节进气和出气阀开度大小而实现压力调节的加热炉,本加热炉系统根据监测到的所处的加热阶段和实时压力数据,通过改变加热腔的体积以及改变通气量两种方式结合,更为精确的对加热腔内各区域的压力进行调节,延长加热炉本身寿命的同时也因为减小对阀的调节而增加了阀本身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10-加热腔,2-第一调节单元,20-第一调节腔,21-调节活塞,22-电动推杆,3-第二调节单元,30-轴杆,31-补气调节头,310-调节气杆,4-控制单元,5-压力监测仪,60-进气端,61-出气端,62-出气压力调节单元,620-第二调节腔,621-出气室,622-出气阀,623-出气腔,7-加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光纤预制棒在加热烧结过程中由于炉内压力多变不可控而影响自身性能导致生产质量低的问题。
参见图1所示,本加热炉系统包括炉体1、第二调节单元3和控制单元4,其中,炉体1包括一加热腔10,加热腔10上设有一用于调节加热腔10体积的第一调节单元2,第二调节单元3设于炉体1的一侧并与加热腔10连通,第二调节单元3用于向加热腔10内输送补充气体,并通过调节补充气体的流量以辅助第一调节单元2共同调节加热腔10内的压力值,控制单元4则用于监测加热腔10所处的加热阶段并获取加热腔10的实时压力数据,控制单元4用于根据加热阶段和实时压力数据,通过调节第一调节单元2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单元3的进气量以调节加热腔10的压力值。
由于不同的加热阶段加热腔10内的压力值不同,因此,本加热炉系统通过利用控制单元4监测加热腔10所处的加热阶段并获取加热腔10的实时压力数据,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调节第一调节单元2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单元3的进气量,实现调节加热腔10的压力值的目的,以尽可能的减小整个加热腔10的压力波动,减小不同区间的压力差,从而保证光纤预制棒的生产质量。本加热炉系统不同于传统的仅仅通过调节进气和出气阀开度大小而实现压力调节的加热炉,其根据监测到的所处的加热阶段和实时压力数据,通过改变加热腔10的体积以及改变补充气体的通气量两种方式结合,更为精确的对加热腔10内各区域的压力进行调节,延长加热炉本身寿命的同时也因为减小对阀的调节而增加了阀本身的寿命。
进一步的,加热腔10一般高度较高,高度范围约为5~10m,因此,这里为了实现精准调节,将加热腔10从上至下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一调节单元2具体包括第一调节腔20和调节活塞21,第一调节腔20设于第三区域外侧壁并与第三区域连通,调节活塞21滑设于第一调节腔20内,以用于调节加热腔10的体积。
具体的,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第一调节腔20与加热腔10一体成型,调节活塞21滑设于第一调节腔20内并通过与控制单元4相连的电动推杆22驱动。虽然可以通过调节活塞21对加热腔10的体积进行调大或者调小,但是从生产工艺及其他综合角度出发,不同加热阶段加热腔10的体积改变量均存在范围,否则也反而会影响光纤预制棒的生产质量。当处于最开始的升温阶段时,加热腔10的体积改变量的取值范围为4~15%,当处于稳定温度开始脱水的阶段时,加热腔10的体积改变量的取值范围为0.2~1%,因此当采用调节活塞21都不足以将加热腔10内的压力调节至满足要求时,此时需要启动第二调节单元3,通过调节第二调节单元3输出的补充气体的流量以辅助调节活塞21共同调节加热腔10内的压力值,减小各个区间的压力差值,保持压力值的波动。
进一步的,第二调节单元3具体包括轴杆30和补气调节头31,其中,轴杆30的一端至少部分伸入第一区域,补气调节头31包括至少两根调节气杆310,至少两根调节气杆310沿伸入第一区域的轴杆30的一端端部间隔倾斜设置,每一调节气杆310上沿其长度方向均间隔设有多个出气孔。
具体的,由于加热腔10在脱水阶段其内部的压力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因此为了保证第二调节单元3可以用于调节需要减小加热腔10内压力的情况,这里第二调节单元3从一开始就是出于开启的状态,即其拥有一个基础流量,后续若需要借助其进一步的增加压力,则增加进气流量,若需要借助其进一步的减小压力,则减小进气流量。另外,为了保证均匀性,使得进入的其他尽可能快的分散在加热腔10内的各处,因此轴杆30本身可以绕自身转动,从而带动补气调节头31转动,调节气杆310的数量也为3根。
进一步的,由于炉体1本身包括进气端60和出气端61,出气端61用于排放烧结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或者多余的气体,因此其排气的情况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加热腔10内的压力值及压力波动情况。于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控制压力波动,这里在出气端61上设有出气压力调节单元62,出气压力调节单元62具体包括第二调节腔620,第二调节腔620的两侧分别并排设有多个出气室621,且每一出气室621均与出气端61连通,位于两侧的两排出气室621之间形成一出气腔623,出气腔623与排气口连通用于最终的排气,在每一出气室621上均设有一出气阀622,出气阀622用于将出气腔623与对应的出气室621连通或隔断,从而调节出气量的大小,本出气压力调节单元62的结构设置相比于目前可以控制开度的电动阀,其精度更加高,由于拥有较多的出气室621和出气阀622,因此相比单纯通过控制开度的电动阀,本出气压力调节单元62在调节时能尽可能减小因为减小或增加出气量而对加热腔10内的压力产生波动影响,相反,由于其较为精确和平稳的控制结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第一调节单元2和第二调节单元3对加热腔10内的压力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监测加热腔10上不同区域的压力值,掌握压力波动的情况,因此在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上均设有至少一压力监测仪5。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上述加热炉系统的加热方法,其步骤包括首先监测加热腔10所处的加热阶段并获取加热腔10的实时压力数据;然后根据所处的加热阶段和实时压力数据,调节第一调节单元2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单元3的进气量,以调节加热腔10的压力值。
具体的,加热阶段包括第一加热阶段和第二加热阶段,第一加热阶段为刚开始的升温阶段,第二加热阶段为升温结束后的脱水阶段,加热通过位于加热炉外侧的加热单元7实现,根据所处的具体的加热阶段和监测到的实时压力数据,调节第一调节单元2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单元3的进气量,以调节加热腔10的压力值,其步骤具体包括:
若监测处于第一加热阶段,此时加热腔10内的温度快速升高,由于温度的增加,腔内的压力以50~300Pa/min的速度急剧增加,此时需要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压力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若是,则驱动第一调节单元2以第一预设速度移动以扩大加热腔10的体积,若监测加热腔10的体积增加量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数,且同时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压力差值依然还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由于此时已经不能再通过调节加热腔10的体积来对压力进行调节,因此则减小第二调节单元3的输送流量,直至对应的压力差值不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
若监测处于第二加热阶段,此时加热腔10内温度已经升温至1100~1300℃的稳定温度,开始对光纤预制棒进行脱水处理,在脱水时,光纤预制棒需要在加热腔10不停地上下移动,由于棒体本身体积较大,因此其在移动的过程中也会对腔内的压力产生一定的波动,而光纤预制棒处于不同区域时,需要监测的压力差值的区域对应的也不同。
具体的,若监测处于第二加热阶段,则进一步监测光纤预制棒所处的位置,若监测光纤预制棒处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即光纤预制棒处于腔的上半部,则判断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压力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压力值,即重点监测下半部的压力,若是,则驱动第一调节单元2以第二预设速度移动以扩大或缩小加热腔10的体积,若监测加热腔10的体积增加量或体积减小量大于第二预设百分数,且同时监测的对应的压力差值依然大于第二预设压力值,由于此时已经不能再通过调节加热腔10的体积来对压力进行调节,因此需要对应减小或增加第二调节单元3的输送流量,直至对应的压力差值不大于第二预设压力值。
若监测光纤预制棒处于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即光纤预制棒处于腔内的下半部,则判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压力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压力值,即重点监测上半部的压力,由于调节活塞21处于腔体的下半部,此时需要调节上半部的压力情况,因此,若判断得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压力差值确实大于第二预设压力值,则对应减小或增加出气阀622的开启数量以及第二调节单元3的输送流量,直至对应的压力差值不大于第二预设压力值。
结束脱水后,光纤预制棒返回至加热腔10内原始位置处继续升温,控制过程同之前升温过程,加热腔10达到1500~1600℃稳定的温度开始烧结过程,控制过程同之前脱水的过程。之后,加热炉开始降温至900~1100℃,控制过程同之前升温过程,仅反向调整。其中,补充气体为氦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
进一步的,第一预设压力值为处于第一加热阶段对应时间段时的理论压力值的5%,第二预设压力值为处于第二加热阶段对应时间段时的理论压力值的1%。由于理论压力值是一个动态的值,因此,第一预设压力值和第二预设压力值也为动态的值。
进一步的,第一预设速度和第二预设速度的取值范围均为2~10mm/min,第二调节单元3的输送流量的调节幅度不大于总输送流量的20%。
进一步的,第一预设百分数的取值范围为4~15%,第二预设百分数为的取值范围为0.2~1%。
本加热方法在整体上提高了大尺寸光纤预制棒的脱水质量,使光纤预制棒的1383损失降低了15~40%,同时,由于能更为精准的控制加热腔10内的压力波动,使得各个区域的压力区域一致,因此也提高了加热炉的寿命20~30%。另外,在整个加热过程中,第一调节单元2、第二调节单元3和出气压力调节单元62均有一个自身的控制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这些控制设备与总的控制单元4相连,控制单元4还包括显示屏,能显示各项相关数据,也能通过触屏按钮进行相应的控制,控制单元4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自动调节,省时省力,为实际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炉体(1),其包括一加热腔(10),所述加热腔(10)上设有一用于调节所述加热腔(10)体积的第一调节单元(2);
第二调节单元(3),其设于所述炉体(1)的一侧并与所述加热腔(10)连通,所述第二调节单元(3)用于向所述加热腔(10)内输送补充气体,并通过调节所述补充气体的流量以辅助所述第一调节单元(2)共同调节所述加热腔(10)内的压力值;
控制单元(4),其用于监测所述加热腔(10)所处的加热阶段并获取所述加热腔(10)的实时压力数据,所述控制单元(4)用于根据所述加热阶段和实时压力数据,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调节单元(2)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调节单元(3)的进气量以调节所述加热腔(10)的压力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10)从上至下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调节单元(2)包括第一调节腔(20)和调节活塞(21),所述第一调节腔(20)设于所述第三区域外侧壁并与所述第三区域连通,所述调节活塞(21)滑设于所述第一调节腔(20)内,以用于调节所述加热腔(10)的体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3)包括:
轴杆(30),其一端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区域;
补气调节头(31),其包括至少两根调节气杆(310),至少两根所述调节气杆(310)沿伸入所述第一区域的轴杆(30)的一端端部间隔倾斜设置,每一所述调节气杆(310)上沿其长度方向均间隔设有多个出气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包括进气端(60)和出气端(61),所述出气端(61)上设有出气压力调节单元(62),所述出气压力调节单元(62)包括第二调节腔(620),所述第二调节腔(620)的两侧分别并排设有多个出气室(621),且每一所述出气室(621)均与所述出气端(61)连通,位于两侧的两排所述出气室(621)之间形成一出气腔(623),每一所述出气室(621)上均设有一出气阀(622),所述出气阀(622)用于将所述出气腔(623)与对应的出气室(621)连通或隔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上均设有至少一压力监测仪(5)。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监测加热腔(10)所处的加热阶段并获取所述加热腔(10)的实时压力数据;
根据所处的所述加热阶段和实时压力数据,调节第一调节单元(2)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单元(3)的进气量,以调节所述加热腔(10)的压力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阶段包括第一加热阶段和第二加热阶段,所述根据所处的所述加热阶段和实时压力数据,调节第一调节单元(2)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单元(3)的进气量,以调节所述加热腔(10)的压力值,包括:
若监测处于所述第一加热阶段,则判断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压力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若是,则驱动所述第一调节单元(2)以第一预设速度移动以扩大所述加热腔(10)的体积,若监测所述加热腔(10)的体积增加量大于第一预设百分数,且同时所述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压力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则减小所述第二调节单元(3)的输送流量,直至对应的所述压力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
若监测处于所述第二加热阶段,则进一步监测光纤预制棒所处的位置,若监测所述光纤预制棒处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则判断所述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压力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压力值,若是,则驱动所述第一调节单元(2)以第二预设速度移动以扩大或缩小所述加热腔(10)的体积,若监测所述加热腔(10)的体积增加量或体积减小量大于第二预设百分数,且同时监测的对应的所述压力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则对应减小或增加所述第二调节单元(3)的输送流量,直至对应的所述压力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
若监测所述光纤预制棒处于所述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则判断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压力差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若是,则对应减小或增加出气阀(622)的开启数量以及所述第二调节单元(3)的输送流量,直至对应的所述压力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为处于所述第一加热阶段对应时间段时的理论压力值的5%,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为处于所述第二加热阶段对应时间段时的理论压力值的1%。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速度和第二预设速度的取值范围均为2~10mm/min,所述第二调节单元(3)的输送流量的调节幅度不大于总输送流量的20%。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百分数的取值范围为4~15%,所述第二预设百分数为的取值范围为0.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72122.2A CN113248132B (zh) | 2021-07-08 | 2021-07-08 | 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72122.2A CN113248132B (zh) | 2021-07-08 | 2021-07-08 | 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48132A true CN113248132A (zh) | 2021-08-13 |
CN113248132B CN113248132B (zh) | 2021-09-21 |
Family
ID=77190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72122.2A Active CN113248132B (zh) | 2021-07-08 | 2021-07-08 | 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48132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28082A1 (en) * | 1985-12-27 | 1987-07-08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imited | Method of making optical glass article |
CN104556669A (zh) * | 2014-12-26 | 2015-04-29 | 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疏松体预制棒脱羟和玻璃化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
CN207933273U (zh) * | 2017-11-29 | 2018-10-02 | 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拉丝炉 |
CN109562976A (zh) * | 2016-07-29 | 2019-04-02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在炉中定位光学预制件的系统和方法 |
CN111423106A (zh) * | 2020-03-17 | 2020-07-17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预制棒疏松体的烧结装置及烧结方法 |
-
2021
- 2021-07-08 CN CN202110772122.2A patent/CN1132481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228082A1 (en) * | 1985-12-27 | 1987-07-08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imited | Method of making optical glass article |
CN104556669A (zh) * | 2014-12-26 | 2015-04-29 | 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疏松体预制棒脱羟和玻璃化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
CN109562976A (zh) * | 2016-07-29 | 2019-04-02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在炉中定位光学预制件的系统和方法 |
CN207933273U (zh) * | 2017-11-29 | 2018-10-02 | 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拉丝炉 |
CN111423106A (zh) * | 2020-03-17 | 2020-07-17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预制棒疏松体的烧结装置及烧结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48132B (zh) | 2021-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516636B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ube made of quartz glass using low internal pressure and control of diameters | |
US11370692B2 (en) | Fabrication method and fabrication apparatus for porous glass base material for optical fiber | |
JP2001504426A (ja) | 石英ガラス体の製造方法 | |
EP1440946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 preform for an optical fibre using a burner | |
CN113248132B (zh) | 一种用于生产光纤预制棒的加热炉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 |
CN108017271A (zh) | Ovd带状喷灯装置和ovd制棒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7987041U (zh) | 一种连续制备光纤预制棒并拉丝的装置 | |
CN211141894U (zh) | 一种光纤预制棒的烧结装置 | |
JP4155001B2 (ja) |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
JP2523259B2 (ja) | フォ―ハ―ス内のガラス温度制御方法 | |
CN205115282U (zh) | 一种vad反应腔体内环境气流的控制装置 | |
CN116103765A (zh) | 一种烧结态钼坩埚及制备方法 | |
CN109694185B (zh) | 一种适用于vad法沉积的喷灯 | |
CN108947207B (zh) | 玻璃熔化方法 | |
WO2019017146A1 (ja) |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方法 | |
CN219486306U (zh) | 热风循环装置 | |
JP2014080354A (ja) | 光ファイバ用多孔質ガラス堆積体の製造方法 | |
JPS63159232A (ja) | 光フアイバ母材製造装置 | |
JP2000128563A (ja) | 光ファイバ用多孔質母材の脱水処理方法 | |
CN102586988B (zh) | 一种胶管线的生产装置 | |
JP4450533B2 (ja) | 光ファイバ母材の製造方法 | |
JP2523260B2 (ja) | フォ―ハ―ス内のガラス温度制御方法 | |
JP2004224588A (ja) | 光ファイバ母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JP3675581B2 (ja) | 光ファイバ用母材の合成方法及び合成条件の調整方法 | |
KR20060047466A (ko) | 유리 프레스 성형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