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6752A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6752A
CN113246752A CN202110168752.9A CN202110168752A CN113246752A CN 113246752 A CN113246752 A CN 113246752A CN 202110168752 A CN202110168752 A CN 202110168752A CN 113246752 A CN113246752 A CN 113246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vehicle
portions
side frames
fuel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87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田成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46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67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7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fuel cells
    • B60L50/71Arrangement of fuel cells within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15/067Mounting of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B60K5/1216Resilient suppo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supports relative to the motor or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2015/0637Arrangement of tanks the fuel tank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15/067Mounting of tanks
    • B60K2015/0675Mounting of tanks allowing deflection movements of the tank in case of a cra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4Trucks; Load vehicles, Bu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20Energy converters
    • B60Y2400/202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40Application of hydrogen technology to transportation, e.g. using 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Fuel Cell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具备:一对侧框架;搭载单元,其在一对侧框架之间配置在当沿车宽方向观察时与一对侧框架重叠的位置;以及第1安装部组,其具备将搭载单元的侧面与一侧的侧框架连接起来的多个安装部。第1安装部组所具备的各个安装部具有弹性部,在从车辆的上方观察时,该弹性部配置于一侧的侧框架与搭载单元之间,在沿一侧的侧框架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多个安装部所具有的各个弹性部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9-143446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用加强部件作为用于将电动汽车的电池单元固定于车身的电池单元安装构造,来提高将电池单元安装于车辆的纵梁的安装部的强度的结构。
如上述电池单元那样,若将重量比较大的装置以较高的强度安装于纵梁那样的车身侧的部件,则安装有电池单元等装置的部件的刚性提高。此时,在安装有上述装置的纵梁为构成车辆的骨架的部件的情况下,在纵梁中,刚性提高,扭曲等变形被抑制,由此存在车辆的转向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降低的可能性。另外,期望保护收纳于上述电池单元的电池那样的高电压设备不受外力影响。然而,在将电池单元那样的上述装置以较高的强度安装于纵梁的情况下,车辆在行驶时施加于车辆的外力经由纵梁传递至上述装置,存在大到不希望的程度的力经由纵梁输入至上述高电压设备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能够作为以下的形态实现。
(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形态,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具备:一对侧框架,它们沿上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以在车宽方向上分离的方式配置;搭载单元,其具备高电压设备,上述搭载单元在上述一对侧框架之间配置在当沿上述车辆的车宽方向观察时与上述一对侧框架重叠的位置;以及第1安装部组,其具备将上述搭载单元的侧面与上述一对侧框架中的一侧的侧框架连接起来的多个安装部,上述第1安装部组所具备的各个上述安装部具有弹性部,在从上述车辆的上方观察时,该弹性部配置在上述一侧的侧框架与上述搭载单元之间,对从上述一侧的侧框架以及上述搭载单元施加于上述安装部的力进行吸收,在沿上述一侧的侧框架延伸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第1安装部组所具备的上述多个安装部所具有的各个上述弹性部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
根据该形态的车辆,在沿一侧的侧框架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安装于该侧框架的多个安装部所具有的各个弹性部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因在侧框架安装了搭载单元而引起的侧框架的刚性的提高被抑制,在车辆的行驶中有冲击力输入至车身时,侧框架容易进行扭曲等变形。扭曲等变形变容易使得侧框架的刚性的提高被抑制,由此能够使车辆的转向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提高。另外,在车辆的行驶中,即便在施加了使侧框架变形的外力的情况下,侧框架也容易变形,能够释放上述外力,因而能够抑制向搭载单元的输入。
(2)在上述形态的车辆中,可以构成为:上述车辆是燃料电池车辆,上述搭载单元具备作为上述高电压设备的燃料电池组和收纳该燃料电池组的壳体。根据该形态的车辆,能够抑制因在侧框架安装了燃料电池单元而引起的侧框架的刚性的提高,能够使燃料电池车辆的转向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提高,并且抑制输入至燃料电池单元的力。
(3)上述形态的车辆可以构成为:还具备第2安装部组,第2安装部组具备将上述搭载单元的侧面与上述一对侧框架中的另一侧的侧框架连接起来的多个安装部,上述第2安装部组所具备的各个上述安装部具有弹性部,在从上述车辆的上方观察时,该弹性部配置在上述另一侧的侧框架与上述搭载单元之间,对从上述另一侧的侧框架以及上述搭载单元施加于上述安装部的力进行吸收,在沿上述另一侧的侧框架延伸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第2安装部组所具备的上述多个安装部所具有的各个上述弹性部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根据该形态的车辆,在一对侧框架双方,能够获得通过弹性部吸收力所带来的效果,因而能够抑制侧框架的刚性的提高,来使车辆的转向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提高,并且提高抑制输入至搭载单元的力的效果。
(4)在上述形态的车辆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第1安装部组所具备的上述多个安装部中的配置于最上方的安装部与上述第2安装部组所具备的上述多个安装部中的配置于最上方的安装部以在沿上述车辆的车宽方向观察时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上述第1安装部组所具备的上述多个安装部中的配置于最下方的安装部与上述第2安装部组所具备的上述多个安装部中的配置于最下方的安装部以在沿上述车宽方向观察时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根据该形态的车辆,能够在一对侧框架间均衡地进行弹性部对力的吸收,因而能够抑制侧框架的刚性的提高,来使车辆的转向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提高,并且提高抑制输入至搭载单元的力的效果。
(5)在上述形态的车辆中,可以构成为:上述第1安装部组所具备的上述多个安装部各自所具备的上述弹性部相互具有相同的大小,并且沿着上述一侧的侧框架延伸的方向排列配置。根据该形态的车辆,能够抑制侧框架的刚性的提高,来使车辆的转向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提高,并且进一步提高抑制输入至搭载单元的力的效果。本公开还能够以车辆以外的各种形态实现。例如,能够以搭载单元的安装方法、燃料电池单元的搭载方法等形态实现。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技术及工业重要性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其中:
图1是表示车辆的简要侧视图。
图2是车辆的简要俯视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侧视观察安装构造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安装部以及安装部附近的样子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沿Y方向观察安装构造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侧视观察比较例的安装构造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沿Y方向观察比较例的安装构造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侧视观察安装构造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安装部以及安装部附近的样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简要侧视图,图2是车辆10的简要俯视图。在图1以及图2中图示了表示相互正交的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的箭头。X方向相当于车辆10的宽度方向或左右方向,Y方向相当于车辆10的前后方向,Z方向相当于车辆10的高度方向。表示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的箭头在以后参照的各图中也以与图1对应的方式示出。此外,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车辆10所具备的各部,表示配置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10构成为货运车辆亦即卡车,其具备:厢室11,其形成有供包括驾驶员在内的乘员搭乘的客厢;货台12,其架装有货箱;以及梯架,其具有一对侧框架15并构成车辆10的骨架。一对侧框架15沿车辆10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以在车宽方向上分离的方式配置。即,一对侧框架15形成为相互平行,各个侧框架15形成为与Y方向平行地延伸。厢室11以及货台12固定于上述一对侧框架15上。此外,在图1以及图2中,仅示出梯架中的侧框架15。
在车辆10中,在一对侧框架15的车宽方向(X方向)的外侧安装有一对前轮16以及一对后轮17。前轮16是与未图示的驱动力源连接并借助从该驱动力源传递来的驱动力进行旋转的驱动轮。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力源由马达构成,由后述的燃料电池单元20的输出电力驱动。
车辆10是具备燃料电池作为电源的燃料电池车辆,具备燃料电池单元20。燃料电池单元20通过将燃料电池和一体地安装于燃料电池主体的设备收纳于壳体内而构成。“一体地连接于燃料电池主体的设备”例如包括传感器类、阀、泵以及配管连接部件等。“燃料电池单元”亦称为“搭载单元”。
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是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构成为层叠有多个单电池的燃料电池组。此外,燃料电池单元20所具有的燃料电池并不限定于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例如能够采用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等各种类型的燃料电池。
如图2所示,燃料电池单元20配置于一对侧框架15之间,通过具备多个安装部30的安装构造而固定于各个侧框架15。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电池单元20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侧面和接近该一侧的侧面的一侧的侧框架15通过2个安装部30连接,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侧面与另一侧的侧框架15之间也通过2个安装部30连接。将连接燃料电池单元20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侧面与一侧的侧框架15的2个安装部30统一称为“第1安装部组”。另外,将连接燃料电池单元20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侧面与另一侧的侧框架15的2个安装部30统一称为“第2安装部组”。另外,如图1所示,燃料电池单元20在厢室11的下方配置在沿车辆10的车宽方向(X方向)观察时与一对侧框架15重叠的位置。以下,对将燃料电池单元20安装于侧框架15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
图3是示意性表示从车辆10的左侧观察将燃料电池单元20安装于侧框架15的安装构造的样子的说明图。如已叙述过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燃料电池单元20的一侧的侧面而设置有2个安装部30(第1安装部组)。在图3中,安装部30中被侧框架15遮挡的范围用虚线表示。
图4是图3所示的IV-IV剖面中表示设置于车辆10的左侧的安装部30及其附近的样子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通过安装部30将燃料电池单元20的壳体的侧面与侧框架15固定。在图4中,侧框架15被表示为中空的棒状部件,但侧框架15的剖面形状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于燃料电池单元20的4个安装部30(属于第1安装部组的多个安装部30和属于第2安装部组的多个安装部30)具有相互相同的构造以及大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于燃料电池单元20的左右的各个侧面的多个安装部30配置为以车辆10的中心轴为中心左右对称(参照图2)。此外,安装部30彼此为“相同的大小”是具有包括安装部30间的高度方向的大小的不同例如为10%以下的情况的宽泛的概念。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安装部30具备安装外周部31、安装中央部32以及弹性部33。安装外周部31是包围安装中央部32以及弹性部33的框状的部件,设置有用于供螺栓35插入并与螺母36一同将安装部30紧固于侧框架15的螺栓孔(参照图4)。在图3中,示出在安装外周部31利用2个螺栓孔分别使用螺栓35进行紧固的样子,但螺栓孔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者3个以上。安装外周部31例如能够由铝合金、铁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形成。
安装中央部32是以被框状的安装外周部31围起的方式在安装外周部31所构成的框形状的中央部以从安装外周部31分离的方式配置的部件。在安装中央部32的中央设置有螺纹孔,该螺纹孔用于使用螺钉34相对于燃料电池单元20的壳体的侧面紧固安装部30(参照图4)。安装中央部32例如能够由铝合金、铁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形成。
弹性部33是被框状的安装外周部31围起并以填埋安装外周部31与安装中央部32之间的空隙的方式配置的部件。这样,弹性部33配置在安装于侧框架15的安装外周部31与安装于燃料电池单元20的壳体的侧面的安装中央部32之间,构成在侧框架15与燃料电池单元20之间传递力的路径的一部分。弹性部33例如能够由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等弹性材料形成。作为橡胶,能够使用天然橡胶(NR)、丁二烯橡胶(BR)、丁苯橡胶(SBR)、乙丙二烯橡胶(EPDM)等各种橡胶。这样的弹性部33对从侧框架15以及燃料电池单元20施加于安装部30的力进行吸收。如图4所示,在从车辆10的上方观察时,本实施方式的弹性部33配置于侧框架15与燃料电池单元20之间。
如已叙述过的那样,在各侧框架15安装有2个安装部30,但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的安装部30。而且,在车辆10停止的状态下,即在相对于侧框架15、安装部30以及燃料电池单元20未输入有外力的状态下,在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在各个侧框架15中,安装于侧框架15的多个安装部30所具有的各个弹性部33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安装部30具有相互相同的构造以及大小,配置为沿着上述一侧的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排列。即,上述多个安装部30配置为与上述一侧的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平行。
因此,如图3所示,连结安装于共通的侧框架15的2个安装部30中的一侧的安装部30的弹性部33的上端与另一侧的安装部30的弹性部33的上端的假想直线亦即直线A、以及连结一侧的安装部30的弹性部33的下端与另一侧的安装部30的弹性部33的下端的假想直线亦即直线B,与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Y方向)平行。此外,“平行”并不局限于上述各直线与侧框架15的延伸方向(Y方向)不相交的情况,具有相互以10°以下相交的情况也包括在内的宽泛的概念。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在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安装于该侧框架15的多个安装部30所具有的各个弹性部33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因在侧框架15安装搭载单元而引起的侧框架15的刚性的提高被抑制,在车辆10的行驶中有冲击力经由前轮16以及后轮17输入至车身时,侧框架15容易产生扭曲等变形。具备侧框架15的梯架是车身的骨架,因而使侧框架15的扭曲等变形变得容易,使得梯架整体的刚性的提高被抑制,由此能够使车辆10的转向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提高。另外,在车辆10的行驶中,即便在施加了使侧框架15变形的外力的情况下,侧框架15也容易变形,从而能够使上述外力散逸,因而能够抑制向燃料电池单元20的输入。
图5是示意性表示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Y方向)观察在一对侧框架15安装燃料电池单元20的安装构造的样子的说明图。在图5中,安装部30被以通过安装中央部32并与Z方向平行的剖面的形式示出。
图6是与图3同样地示意性表示在比较例的车辆中从车辆的左侧观察将燃料电池单元20安装于侧框架15的安装构造的样子的说明图。另外,图7是与图5同样地示意性表示在比较例的车辆中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Y方向)观察在一对侧框架15安装燃料电池单元20的安装构造的样子的说明图。对于比较例的车辆而言,仅安装部30的配置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对与第1实施方式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比较例的车辆中,在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在各个侧框架15中,安装于侧框架15的多个安装部30所具有的各个弹性部33以相互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在图6中,在安装于共通的侧框架15的一侧(前方)的安装部30的弹性部33中,将通过Z方向的上端并与Y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表示为直线A,将通过Z方向的下端并与Y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表示为直线B。另外,在安装于共通的侧框架15的另一侧(后方)的安装部30的弹性部33中,将通过Z方向的上端并与Y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表示为直线C,将通过Z方向的下端并与Y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表示为直线D。如图6所示,通过一侧的安装部30的弹性部33的下端的直线B配置在比通过另一侧的安装部30的弹性部33的上端的直线C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在图6以及图7所示的比较例的车辆中,在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在各个侧框架15中,多个安装部30分别与燃料电池单元20的壳体的侧面连接的连接位置(设置于安装中央部32的位置)彼此分离的程度大于图3以及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车辆10。而且,在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在各个侧框架15中,多个安装部30分别与侧框架15连接的连接位置(表示为螺栓35的位置)彼此分离的程度大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车辆10。
这样,在燃料电池单元20通过具备在Z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的弹性部33的多个安装部30而安装于侧框架15的比较例中,侧框架15的扭曲刚性提高。即,侧框架15难以扭曲。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中,在各个侧框架15中,连结设置于该侧框架15的多个安装部30中的与侧框架15的连接位置(螺栓35)的直线的延伸方向相比比较例而接近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另外,连结设置于上述侧框架15的多个安装部30中的与燃料电池单元20的连接位置的直线的延伸方向相比比较例而接近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其结果是,在输入有外力时,侧框架15以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变形,容易扭曲。根据以上,在比较例的车辆中,与更大幅度允许侧框架15的扭曲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相比,转向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降低。在图5以及图7中,用箭头表示侧框架15发生扭曲等变形的样子,通过增大箭头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侧框架15相比比较例容易发生扭曲等变形。并且,在比较例中,如上述那样,侧框架15的刚性提高,由此通过侧框架15来释放经由车轮从外部输入的冲击力的程度被抑制,大到不希望的程度的力容易经由侧框架15以及安装部30输入至燃料电池单元20。
特别地,如车辆10那样,在一对侧框架15之间,在沿车辆10的车宽方向观察时与侧框架15重叠的位置配置有燃料电池单元20,在燃料电池单元20的侧面与侧框架15经由安装部30固定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为了配置燃料电池单元20而应该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确保的空间,这是有利的。然而,在这样的结构中,将燃料电池单元20的侧面与侧框架15连接,由此侧框架15的扭曲被燃料电池单元20的侧面限制,产生侧框架15的刚性容易提高的问题。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经由车轮的来自外部的冲击力容易输入至燃料电池单元20的侧面,因而例如与在侧框架15的上方、下方配置燃料电池单元20的情况相比,因冲击力传递至燃料电池单元20而引起的问题容易变大。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能够既确保燃料电池单元20与侧框架15的位置关系所带来的空间上的有利的点,又能够获得通过使侧框架15的扭曲变得容易来使转向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提高的效果以及抑制冲击力向燃料电池单元20的输入的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中,以在从车辆10的上方(沿-Z方向)观察时夹在燃料电池单元20与侧框架15之间的方式配置弹性部33。因此,如上述那样,即便一对侧框架15与燃料电池单元20配置为沿车宽方向观察时重叠并且将燃料电池单元20的侧面与侧框架15连接,也能够抑制因这样的结构而引起的上述的不良状况。即,如上述那样配置弹性部33,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因通过侧框架15支承燃料电池单元20的壳体的侧面而引起的侧框架15的刚性的提高。另外,如上述那样配置弹性部33,从而能够抑制因通过侧框架15支承燃料电池单元20的壳体的侧面而引起的向燃料电池单元20的侧面的输入。
B.第2实施方式:
图8是与图3同样地表示在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10中从车辆的左侧观察将燃料电池单元20安装于侧框架15的安装构造的样子的说明图。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10而言,仅安装部30的配置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对与第1实施方式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第2实施方式的安装部30在安装外周部31紧固于燃料电池单元20的壳体的侧面,在安装中央部32紧固于侧框架15。
如图8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10中,在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在各个侧框架15中,安装于侧框架15的多个安装部30所具有的各个弹性部33的一部分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在图8中,在安装于共通的侧框架15的一侧(前方)的安装部30的弹性部33中,将通过Z方向的上端并与Y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表示为直线A,将通过Z方向的下端并与Y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表示为直线B。另外,在安装于共通的侧框架15的另一侧(后方)的安装部30的弹性部33中,将通过Z方向的上端并与Y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表示为直线C,将通过Z方向的下端并与Y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表示为直线D。如图8所示,通过一侧的安装部30的弹性部33的上端的直线A配置于比通过另一侧的安装部30的弹性部33的下端的直线D靠上方的位置。
即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即,在沿着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即便在多个安装部30所具有的各个弹性部33的并非全部而是一部分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抑制侧框架15的刚性的提高并且抑制相对于燃料电池单元20的壳体的侧面的输入的同样的效果。但是,在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多个安装部30所具有的各个弹性部33相互重叠的重叠量越大,越容易获得上述效果,因而越优选。此外,在各侧框架15中,在设置3个以上的安装部30作为多个安装部30的情况下,在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安装于该侧框架15的全部的安装部30的弹性部33的一部分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即可。
C.第3实施方式:
安装部的构造可以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作为第3实施方式,对使用不同的构造的安装部1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9是与图4同样地表示在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10使用的安装部130及其附近的样子的剖视图。第3实施方式的车辆10除了具备安装部130来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安装部30以外,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对与第1实施方式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
第3实施方式的安装部130具备第1安装部131、第2安装部132、弹性部133以及卡合部134。第1安装部131是外周部向+X方向弯曲的板状部件,在-X方向侧的底面与侧框架15接触,使用螺栓135紧固于侧框架15。第2安装部132是外周部向-X方向弯曲的板状部件,在+X方向侧的底面使用卡合部134紧固于燃料电池单元20的壳体的侧面。卡合部134在-X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供螺栓135的前端的公螺纹卡合的母螺纹,在+X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公螺纹,与螺母137一同将第2安装部紧固于燃料电池单元20的壳体的侧面。弹性部133设置为与第1安装部131以及第2安装部132的相互对置的面这两方接触。在图9所示的剖面中,第2安装部132形成为比第1安装部131向外周侧突出。在第1安装部131的弯曲的外周部中,在与第2安装部132的弯曲的外周部对置的面设置有用于抑制第1安装部131与第2安装部132的接触的橡胶制的限位器138。第1安装部131以及第2安装部132例如能够由铝合金、铁合金等金属材料、或者树脂材料形成。弹性部133例如能够由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等弹性材料形成。
即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即,在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多个安装部130所具有的各个弹性部133的至少一部分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获得抑制侧框架15的刚性的提高并且抑制相对于燃料电池单元20的壳体的侧面的输入的同样的效果。
D.其他实施方式:
(D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燃料电池单元20配置为与侧框架15平行,但也可以形成为不同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以使燃料电池中的排水性提高等目的而将燃料电池单元20配置为相对于侧框架15倾斜。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多个安装部30所具有的各个弹性部33的至少一部分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获得与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D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在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安装于该侧框架15的多个安装部30所具有的各个弹性部33的至少一部分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的结构应用于一对侧框架15这两方,但也可以形成为不同的结构。例如,在另一侧的侧框架15中,可以设置具有在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以相互不重叠的方式配置的弹性部的多个连接部。或者,在另一侧的侧框架15中,可以设置单一的连接部作为用于与燃料电池单元20连接的连接部。在至少一侧的侧框架15中,若设置上述的位置关系成立的安装构造,则在设置了该安装构造的侧框架15中,能够获得抑制侧框架15的刚性的提高并且抑制相对于燃料电池单元20的输入的同样的效果。其中,在一对侧框架15这两方设置上述的位置关系成立的安装构造的结构的上述的效果提高,因而优选。
(D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安装于燃料电池单元20的左右各个侧面的多个安装部30配置为以俯视车辆10时的一对侧框架15的中心线为中心左右对称,但也可以形成为不同的结构。例如,在一对侧框架15这两方,即便在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多个安装部30所具有的各个弹性部33的至少一部分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设置于各个侧框架15的安装构造也可以非对称。其中,优选在设置于一对侧框架15中的一侧的多个安装部30(第1安装部组所具备的多个安装部30)中的配置于最上方的安装部30与在设置于一对侧框架15中的另一侧的多个安装部30(第2安装部组所具备的多个安装部30)中的配置于最上方的安装部30配置为在沿车宽方向观察时相互重叠。另外,优选第1安装部组所具备的多个安装部30中的配置于最下方的安装部30与第2安装部组所具备的多个安装部30中的配置于最下方的安装部30配置为沿车宽方向观察时相互重叠。若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则在一对侧框架15间均衡地进行由弹性部33对力的吸收,因而能够抑制侧框架15的刚性的提高而使车辆的转向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提高,并且提高抑制输入至搭载单元的力的效果。
(D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安装于一个侧框架15的多个安装部30各自具备的弹性部33相互具有相同的大小,并沿着上述一个侧框架15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但也可以形成为不同的结构。即,安装于一个侧框架15的多个安装部30各自所具备的弹性部33可以相互具有不同的大小。即便在该情况下,在沿侧框架15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多个安装部30所具有的各个弹性部33的至少一部分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获得与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D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一对侧框架15形成为相互平行,各个侧框架15形成为以一定的剖面形状以与Y方向平行的方式延伸,但也可以形成为不同的结构。例如,一对侧框架15可以具有局部地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向不同的角度倾斜)的部位。一对侧框架15至少在连接有燃料电池单元20的部位形成为沿一定的方向延伸即可。而且,在连接有燃料电池单元20的部位,在沿侧框架15延伸的一定的方向观察时,安装于一个侧框架15的多个安装部30所具有的各个弹性部33的至少一部分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即可。
(D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一对侧框架15构成形成为车身的骨架的梯架,但也可以形成为不同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形成为设置于具有单壳体构造的车辆的侧框架。即便不是梯架的构成要素,只要是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以在车宽方向上分离的方式配置的侧框架,通过应用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技术,就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D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车辆10是图1所示的卡车,但也可以形成为不同的结构。能够采用与图1不同的结构的货运车辆、巴士、SUV(Sport Utility Vehicle)等各种车辆。在具有一对侧框架的车辆中,应用通过各实施方式说明过的技术,由此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D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一对侧框架15安装有燃料电池单元20的安装构造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将燃料电池单元20以外的搭载单元安装于侧框架15时应用上述安装构造。作为搭载单元,只要具有高电压设备即可,作为高电压设备,能够使用燃料电池组以外的各种设备。高电压设备例如能够是动作电压为直流60V以上或者交流30V以上的设备。另外,高电压设备的动作电压能够为直流100V以上。另外,高电压设备的动作电压能够为直流300V以下。作为搭载单元,例如,能够举出收纳作为高电压设备的电池的电池单元、收纳包括驱动马达、马达·逆变器、升压转换器中的至少一部份在内的高电压设备的功率单元(power unit)。另外,搭载单元也可以形成为不具有与高电压设备独立的壳体的结构。在将这样的搭载单元安装于侧框架时,使用已叙述过的安装构造,从而能够获得使侧边单元的扭曲等变形容易并且抑制向搭载单元的输入所带来的与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发明内容部分所记载的各形态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地进行替换、组合。另外,只要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未说明为必须的技术特征,就能够适当地删除。

Claims (5)

1.一种车辆,其中,具备:
一对侧框架,它们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以在车宽方向上分离的方式配置;
搭载单元,其具备高电压设备,所述搭载单元在所述一对侧框架之间配置在当沿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观察时与所述一对侧框架重叠的位置;以及
第1安装部组,其具备将所述搭载单元的侧面与所述一对侧框架中的一侧的侧框架连接起来的多个安装部,
所述第1安装部组所具备的各个所述安装部具有弹性部,在从所述车辆的上方观察时,该弹性部配置在所述一侧的侧框架与所述搭载单元之间,对从所述一侧的侧框架以及所述搭载单元施加于所述安装部的力进行吸收,
在沿所述一侧的侧框架延伸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安装部组所具备的所述多个安装部所具有的各个所述弹性部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车辆是燃料电池车辆,
所述搭载单元具备作为所述高电压设备的燃料电池组和收纳该燃料电池组的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中,还具备:
第2安装部组,其具备将所述搭载单元的侧面与所述一对侧框架中的另一侧的侧框架连接起来的多个安装部,
所述第2安装部组所具备的各个所述安装部具有弹性部,在从所述车辆的上方观察时,该弹性部配置在所述另一侧的侧框架与所述搭载单元之间,对从所述另一侧的侧框架以及所述搭载单元施加于所述安装部的力进行吸收,
在沿所述另一侧的侧框架延伸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2安装部组所具备的所述多个安装部所具有的各个所述弹性部以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第1安装部组所具备的所述多个安装部中的配置于最上方的安装部与所述第2安装部组所具备的所述多个安装部中的配置于最上方的安装部以在沿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观察时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1安装部组所具备的所述多个安装部中的配置于最下方的安装部与所述第2安装部组所具备的所述多个安装部中的配置于最下方的安装部以在沿所述车宽方向观察时相互重叠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第1安装部组所具备的所述多个安装部各自所具备的所述弹性部相互具有相同的大小,并且沿着所述一侧的侧框架延伸的方向并排配置。
CN202110168752.9A 2020-02-10 2021-02-07 车辆 Pending CN1132467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0593 2020-02-10
JP2020020593A JP2021123321A (ja) 2020-02-10 2020-02-10 車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6752A true CN113246752A (zh) 2021-08-13

Family

ID=77178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8752.9A Pending CN113246752A (zh) 2020-02-10 2021-02-07 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45811A1 (zh)
JP (1) JP2021123321A (zh)
CN (1) CN11324675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1221B2 (ja) * 2020-09-30 2024-05-10 株式会社Subaru 燃料電池車両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31549A (ja) * 2004-02-20 2005-09-02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車載構造
JP2008290495A (ja) * 2007-05-22 2008-12-04 Toyota Motor Corp 移動体
JP2015039890A (ja) * 2013-08-20 2015-03-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CN105936303A (zh) * 2015-03-06 2016-09-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池单元搭载结构
JP2017196941A (ja) * 2016-04-25 2017-11-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US20170334278A1 (en) * 2014-11-17 2017-11-23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Battery Protection Member
JP2020011632A (ja) * 2018-07-19 2020-01-23 株式会社Subaru バッテリパック搭載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31549A (ja) * 2004-02-20 2005-09-02 Nissan Motor Co Ltd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の車載構造
JP2008290495A (ja) * 2007-05-22 2008-12-04 Toyota Motor Corp 移動体
JP2015039890A (ja) * 2013-08-20 2015-03-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US20170334278A1 (en) * 2014-11-17 2017-11-23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Battery Protection Member
CN105936303A (zh) * 2015-03-06 2016-09-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池单元搭载结构
JP2017196941A (ja) * 2016-04-25 2017-11-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JP2020011632A (ja) * 2018-07-19 2020-01-23 株式会社Subaru バッテリパック搭載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45811A1 (en) 2021-08-12
JP2021123321A (ja) 2021-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2827B2 (en) Vehicle lower portion structure
US9637172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JP6614012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CN109572826B (zh) 车辆前部构造及车辆用托架
EP3222453A1 (en) Battery protection member
JP6626480B2 (ja) 車体構造
US20130273755A1 (en) Battery system for vehicle
JP5984052B2 (ja) 電池パックの位置決めピンブラケット
US9643516B2 (en) Vehicle drive battery attachment structure
US11851110B2 (en) Vehicle
CN112590520B (zh) 燃料电池堆的车辆搭载构造以及车辆搭载方法
JP2017193300A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US20230223635A1 (en) Vehicle battery mounting structure
WO2013061847A1 (ja) 車両駆動用バッテリの搭載構造
CN113246752A (zh) 车辆
CN112519894B (zh) 车辆下部构造
US20240010080A1 (en) Fuel cell vehicle
US11701958B2 (en) Electric powered vehicle
JP7221886B2 (ja) 電動車両
CN114786979A (zh) 电驱动单元
KR20210071116A (ko) 고전압배터리가 장착되는 차체
US20230399053A1 (en) Vehicle
US20230038380A1 (en) Floor structure of rear vehicle body
JP6888502B2 (ja) 電気機器の車載構造
JP2022180717A (ja) 車両の下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