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9600B - 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9600B
CN113239600B CN202110775683.8A CN202110775683A CN113239600B CN 113239600 B CN113239600 B CN 113239600B CN 202110775683 A CN202110775683 A CN 202110775683A CN 113239600 B CN113239600 B CN 1132396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al
rock mass
structural surface
structural plane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756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39600A (zh
Inventor
廖军
郝作锐
冯文凯
王陈宾
顾义
唐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77568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96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9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9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39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9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杂岩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在二维空间上,岩体结构面以直线段形式进行表征;2)、采用正直摄影方法,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快速提取研究工点的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信息;3)、统计图像内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的概率密度分布模型以及特征参数,采用结构面端点随机模拟的方格网法生成端点坐标;4)、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岩体结构面,建立二维结构网络模型。本发明能更加快速、真实、有效的模拟得到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岩体结构面二维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满足计算机数值模拟的应用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杂岩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自1978年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实验室和野外试验标准化专门委员会提出了“对岩体中结构面定量描述的推荐方法”;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广泛认为结构面产状(倾向、倾角)、迹长、间距等为主要影响因素。而对现场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的信息统计,发现结构面分布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则需要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一步总结了目前结构面几何特征分布形式,认为结构面产状多服从正态分布;结构面间距、迹长多服从负指数分布。国内外众多学者基于Monte-Carlo基本原理,实现了岩体结构面二维网络模拟。
但是现有技术中,具有以下缺点:
1、现有技术在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二维面上的表征方式复杂;
2、现有技术对岩体结构面图像的采集及剖面上结构面迹线的几何特征统计方法有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
3、现有技术在模拟一定区域内的结构面时出现分布位置不均衡的现象,其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存在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内容是提供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二维空间上,岩体结构面以直线段形式进行表征;
(2)、采用正直摄影方法,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快速提取研究工点的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信息;
(3)、统计图像内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的概率密度分布模型以及特征参数,采用结构面端点随机模拟的方格网法生成端点坐标;
(4)、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岩体结构面,建立二维结构网络模型。
作为优选,步骤(1)中,岩体结构面利用夹角α、长度L、端点坐标(x,y)以及间距D要素,对结构面迹线进行数学表示,建立岩体结构面的数学表示形式。
作为优选,步骤(1)中,岩体结构面二维网络模拟满足以下要求:
1.1)用直线段表示二维网络模型中的结构面迹线,在给定的模拟区域内,每一条结构面迹线的端点坐标(x,y)、角度α、长度L、间距D均独立,服从统计分布规律;
1.2)直线段的产状由角度α唯一确定,由此将α定义为自Y轴顺时针旋转至迹线的角度为+α,自Y轴逆时针旋转至迹线的角度记为-α,结构面的角度α均在±90°以内;以结构面角度为依托进行分组,主要划为两组结构面,角度α范围在0°~90°为Ⅰ组,0°~-90°为Ⅱ组;由此设定以Y轴方向为0°轴,以X轴正方向为90°轴,以X轴负方向为-90°轴;
若角度β、坐标(x0,y0)均是初始数据,通过下式对角度β在0°~360°范围内进行角度变换,得到角度α;
Figure GDA0003222174420000021
其α在0°~90°为第Ⅰ组,α在0°~-90°为第Ⅱ组;当0°≤β≤180°直线段的端点均采用初始坐标(x0,y0);当180°≤β≤360°直线段的端点坐标为(x,y);
根据以上对岩体结构面进行分组,得到两组结构面分组,现已知初始点坐标(x0,y0),进行运算得到直线段另一端点坐标(x,y),计算如下:
第Ⅰ组:
Figure GDA0003222174420000031
第Ⅱ组:
Figure GDA0003222174420000032
1.3)岩体结构面与取样窗口存在包容、相交和切割的相对关系,为保证岩体结构面的所有端点、迹线展布位于取样窗口内,以结构面迹线与区域边界的交点为结构面端点;
1.4)给定某一模拟区域,其结构面条数可由单位面积S内结构面某一端点坐标的数目N所定义。
作为优选,步骤(2)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获取、图像纠偏和图像分析;运用MATLAB软件编写的程序得到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参数的数据,建立与AutoCAD的数据传送连接,通过计算机实现结构面分布的可视化,并利用AutoCAD对模拟区域数据进行动态编辑调节,使其所得数据信息更加贴近真实情况。
作为优选,步骤(3)中,方格网法为:控制每个网格内结构面端点数量在5~6以内,依据各网格中端点数量的统计分布特征,生成各网格内端点数,再随机生成端点的坐标,得到各结构面的初始位置。
作为优选,步骤(4)中,模型建立步骤为:
4.1)明确现场实测统计分布的结构面信息:模拟区域的范围、方形网格划分尺度、模拟结构面的组数以及当前每组结构面几何特征分布形式与特征参数;
4.2)确定模拟过程中当前结构面的面密度以及模拟区内结构面的数目,生成该数目的结构面;
4.3)生成结构面迹线。
作为优选,步骤4.3)包括以下步骤:
4.3.1)首先利用Monte-Carlo抽样法随机生成沿X、Y方向的数据x’、y’,随机组合得到研究区域内的结构面端点坐标(x’,y’),由此确定结构面初始位置;
4.3.2)随之依据实测的各方格网内结构面端点分布规律,再随机生成得到各方网格内的结构面端点坐标(x,y),并根据该组结构面概率分布函数以及特征参数,再利用Monte-Carlo抽样法得到该条结构面的具体几何特征参数,得到模拟结构面的端点坐标、角度、迹长参数;
4.3.3)重复步骤4.3.1)和步骤4.3.2),直到各组结构面数目生成完毕;
4.3.4)最终可根据结构面几何特征参数计算结构面的起止点坐标,删除超出边界的结构面部分并进行结构面绘制,进而建立与AUTOCAD的数据连接方式。
本发明提出在二维平面上以“端点+线”的形式表征岩体结构面迹线,采集得到结构面的统计特征,用Monte-Carlo方法构建立岩体二维随机结构网络模型。本方法能更加快速、真实、有效的模拟得到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岩体结构面二维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满足计算机数值模拟的应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岩体结构面线形的表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参数角度α进行变换示意图;图3中(a)为角度β为0°~90°时角度α的变化示意图;图3中(b)为角度β为90°~180°时角度α的变化示意图;图3中(c)为角度β为180°~270°时角度α的变化示意图;图3中(d)为角度β为270°~360°时角度α的变化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Ⅰ组和Ⅱ组坐标点的转化示意图;图4中(a)为第Ⅰ组坐标点转化示意图;图4中(b)为第Ⅱ组坐标点转化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结构面与统计窗的相对关系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层状碎裂岩体的统计测窗图;
图7为实施例2中岩体结构面图像的灰度调整图;
图8为实施例2中岩体结构面图像的直方图均衡化图;
图9为实施例2中岩体结构面图像的中值滤波处理图;
图10为实施例2中Canny边缘检测结果图;
图11为实施例2中初始图像的散点图绘制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2中修正后的岩体结构面数字图像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中研究点岩体结二维复杂结构网络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二维空间上,岩体结构面以直线段形式进行表征;
(2)、采用正直摄影方法,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快速提取研究工点的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信息,可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检定和测算,并加以纠正;
(3)、统计图像内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的概率密度分布模型以及特征参数,采用结构面端点随机模拟的方格网法生成端点坐标;
(4)、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岩体结构面,建立二维结构网络模型。
步骤(1)中,在二维空间上,岩体结构面是与空间某构造面或露头的交线,以直线段形式进行表征。应用数学方法,利用夹角α、长度L、端点坐标(x,y)以及间距D等要素,对结构面迹线进行数学表示,建立岩体结构面的数学表示形式。
运用数学方法表示每一条结构面的迹线是构建岩体结构面二维网络模型的关键点,由此对岩体结构面二维网络模拟需满足以下要求:
(1.1)用直线段表示二维网络模型中的结构面迹线,在给定的模拟区域内,每一条结构面迹线的端点坐标(x,y)、角度α、长度L、间距D均独立,服从统计分布规律。
(1.2)在数学上直线段可用端点坐标(x,y)、角度α、长度L、间距D进行表征。其产状由角度α唯一确定,由此将α定义为自Y轴顺时针旋转至迹线的角度为+α,自Y轴逆时针旋转至迹线的角度记为-α,为了方便分析结构面的角度α均在±90°以内。岩体结构面的分组是结构面几何特征信息的统计及结构面二维网络模拟的前提。本次以结构面角度为依托进行分组,主要划为两组结构面(角度α范围在0°~90°为Ⅰ组,0°~-90°为Ⅱ组)。由此设定以Y轴方向为0°轴,以X轴正方向为90°轴,以X轴负方向为-90°轴。如图2所示线段1:用坐标(x1,y1)、长度L1、自Y轴顺时针旋转至线段1的角度为α1,与线段3的垂直间距为D,由此表征一条结构面迹线,线段2和线段3亦然。
由图3所示,若假定角度β、坐标(x0,y0)均是初始数据,为满足以上对两组结构面设定要求,本次通过式1所示对角度β在0°~360°范围内进行角度变换,得到角度α,其α在0°~90°为第Ⅰ组,α在0°~-90°为第Ⅱ组。当0°≤β≤180°直线段的端点均采用初始坐标(x0,y0);当180°≤β≤360°直线段的端点坐标为(x,y)。
Figure GDA0003222174420000061
根据以上对岩体结构面进行分组,得到两组结构面分组如图4,现已知初始点坐标(x0,y0),进行运算得到直线段另一端点坐标(x,y),计算如下:
第Ⅰ组:
Figure GDA0003222174420000062
第Ⅱ组:
Figure GDA0003222174420000063
(1.3)假定岩体结构面与取样窗口(一定区域内)存在包容、相交和切割的相对关系,为保证岩体结构面的所有端点、迹线展布位于取样窗口内,故以结构面迹线与区域边界的交点为结构面端点。如图5所示(图5中W、H分别为取样窗口的宽度和高度),结构面A的一端点为a,结构面B的一端点为b,结构面C的端点为c1、c2。图5中,结构面与统计窗的相对关系为:A为两端均可见(包容),B为一端可见(相交),C为两端不可见(切割)。
(1.4)根据上述对岩体结构面的表征方法,给定某一模拟区域,其结构面条数可由单位面积S内结构面某一端点坐标的数目N所定义。
步骤(2)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获取、图像纠偏和图像分析;运用MATLAB软件编写的程序得到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参数的数据,建立与AutoCAD的数据传送连接,通过计算机实现结构面分布的可视化,并利用AutoCAD对模拟区域数据进行动态编辑调节,使其所得数据信息更加贴近真实情况。
步骤(3)中,统计图像内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角度、端点坐标、迹长、间距)的概率密度分布模型以及特征参数,采用结构面端点随机模拟的“方格网法”生成端点坐标。
网格采用正方形,该方法简称“方格网法”。控制每个网格内结构面端点数量在5~6以内,依据各网格中端点数量的统计分布特征,生成各网格内端点数,再随机生成端点的坐标,得到各结构面的初始位置。
步骤(4)中,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岩体结构面,建立二维结构网络模型,模型建立步骤为:
(4.1)首先将明确现场实测统计分布的结构面信息:模拟区域的范围、方形网格划分尺度、模拟结构面的组数以及当前每组结构面几何特征分布形式与特征参数;
(4.2)确定模拟过程中当前结构面的面密度以及模拟区内结构面的数目,生成该数目的结构面;
(4.3)生成结构面迹线;
首先利用Monte-Carlo抽样法随机生成沿X、Y方向的数据x’、y’,随机组合得到研究区域内的结构面端点坐标(x’,y’),由此确定结构面初始位置。随之依据实测的各方格网内结构面端点分布规律,再随机生成得到各方网格内的结构面端点坐标(x,y),并根据该组结构面概率分布函数以及特征参数,再利用Monte-Carlo抽样法得到该条结构面的具体几何特征参数,如角度、迹长等。得到模拟结构面的端点坐标、角度、迹长等参数,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各组结构面数目生成完毕。最终可根据结构面几何特征参数计算结构面的起止点坐标,删除超出边界的结构面部分并进行结构面绘制,进而建立与AUTOCAD的数据连接方式,可实现结构面分布的计算机可视化模拟,做到动态编辑调节的形式。
实施例2
应用数学方法,利用夹角α、长度L、端点坐标(x,y)以及间距D等要素,对结构面迹线进行数学表示。选取拟进行岩体二维复杂结构模拟对象,利用摄影测量方法与MATLAB相结合,得到研究点的数字化图像。
统计图像内岩体结构面基于“端点-线”的几何特征概率密度分布模型以及特征参数,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岩体结构面,建立二维复杂结构模型。
1.获取岩体结构面二维图像数据
使用相机采集研究点图像,导入MATLAB软件中进行切图处理(图6)。
利用中值滤波处理方法以此来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图7~图9)。利用Canny算子,采用阈值=0.4的边缘检测结果图(图10)。
由此绘制散点图(图11)。为控制图像识别的结构面数量,保障大部分结构面数据能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经二次修正后的岩体结构面图像(图12)。
2.统计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
以角度分布的结构面分组,对结构面角度的概率分布与特征参数统计分析。按“方格网法”进行端点坐标分布特征分析。对测窗划分网格获取各网格内结构面端点数量分布规律,利用基于Microsoft Office Excel开发的VBA模拟程序,随机生成各方形网格内结构面端点坐标,得到模拟域内的结构面初始位置。
依据图像解译得到各组结构面的迹长概率分布与特征参数。
依据图像解译根据比例尺确定结构面间距概率分布与特征参数,计算得到结构面的面密度。
3.层状碎裂岩体结构面二维网络模型的生成
根据前述岩体二维复杂结构网络模拟流程,岩体结构面二维网络模型如图13。
4.岩体二维复杂结构模型的验证
为验证岩体二维复杂结构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建立的模型得到岩体的结构面角度、端点、迹长、间距等数据信息,将其与岩体现场统计结构面几何信息对比分析。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分布形式一致。模型参数与实测值对比结果如表1,其相对误差值均小于20%,模拟效果良好,满足应用要求。
表1岩体二维复杂结构模型参数与实测的对比
Figure GDA0003222174420000091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二维空间上,岩体结构面以直线段形式进行表征;
岩体结构面利用夹角α、长度L、端点坐标(x,y)以及间距D要素,对结构面迹线进行数学表示,建立岩体结构面的数学表示形式;
岩体结构面二维网络模拟满足以下要求:
1.1)用直线段表示二维网络模型中的结构面迹线,在给定的模拟区域内,每一条结构面迹线的端点坐标(x,y)、角度α、长度L、间距D均独立,服从统计分布规律;
1.2)直线段的产状由角度α唯一确定,由此将α定义为自Y轴顺时针旋转至迹线的角度为+α,自Y轴逆时针旋转至迹线的角度记为-α,结构面的角度α均在±90°以内;以结构面角度为依托进行分组,主要划为两组结构面,角度α范围在0°~90°为Ⅰ组,0°~-90°为Ⅱ组;由此设定以Y轴方向为0°轴,以X轴正方向为90°轴,以X轴负方向为-90°轴;
若角度β、坐标(x0,y0)均是初始数据,通过下式对角度β在0°~360°范围内进行角度变换,得到角度α;
Figure FDA0003222174410000011
其α在0°~90°为第Ⅰ组,α在0°~-90°为第Ⅱ组;当0°≤β≤180°直线段的端点均采用初始坐标(x0,y0);当180°≤β≤360°直线段的端点坐标为(x,y);
根据以上对岩体结构面进行分组,得到两组结构面分组,现已知初始点坐标(x0,y0),进行运算得到直线段另一端点坐标(x,y),计算如下:
第Ⅰ组:
Figure FDA0003222174410000012
第Ⅱ组:
Figure FDA0003222174410000013
1.3)岩体结构面与取样窗口存在包容、相交和切割的相对关系,为保证岩体结构面的所有端点、迹线展布位于取样窗口内,以结构面迹线与区域边界的交点为结构面端点;
1.4)给定某一模拟区域,其结构面条数可由单位面积S内结构面某一端点坐标的数目N所定义;
(2)、采用正直摄影方法,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快速提取研究工点的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信息;
(3)、统计图像内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的概率密度分布模型以及特征参数,采用结构面端点随机模拟的方格网法生成端点坐标;
(4)、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岩体结构面,建立二维结构网络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获取、图像纠偏和图像分析;运用MATLAB软件编写的程序得到岩体结构面几何特征参数的数据,建立与AutoCAD的数据传送连接,通过计算机实现结构面分布的可视化,并利用AutoCAD对模拟区域数据进行动态编辑调节,使其所得数据信息更加贴近真实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方格网法为:控制每个网格内结构面端点数量在5~6以内,依据各网格中端点数量的统计分布特征,生成各网格内端点数,再随机生成端点的坐标,得到各结构面的初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模型建立步骤为:
4.1)明确现场实测统计分布的结构面信息:模拟区域的范围、方形网格划分尺度、模拟结构面的组数以及当前每组结构面几何特征分布形式与特征参数;
4.2)确定模拟过程中当前结构面的面密度以及模拟区内结构面的数目,生成该数目的结构面;
4.3)生成结构面迹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3)包括以下步骤:
4.3.1)首先利用Monte-Carlo抽样法随机生成沿X、Y方向的数据x’、y’,随机组合得到研究区域内的结构面端点坐标(x’,y’),由此确定结构面初始位置;
4.3.2)随之依据实测的各方格网内结构面端点分布规律,再随机生成得到各方网格内的结构面端点坐标(x,y),并根据该组结构面概率分布函数以及特征参数,再利用Monte-Carlo抽样法得到该条结构面的具体几何特征参数,得到模拟结构面的端点坐标、角度、迹长参数;
4.3.3)重复步骤4.3.1)和4.3.2),直到各组结构面数目生成完毕;
4.3.4)最终可根据结构面几何特征参数计算结构面的起止点坐标,删除超出边界的结构面部分并进行结构面绘制,进而建立与AUTOCAD的数据连接方式。
CN202110775683.8A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 Active CN1132396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5683.8A CN113239600B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5683.8A CN113239600B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9600A CN113239600A (zh) 2021-08-10
CN113239600B true CN113239600B (zh) 2021-09-17

Family

ID=77141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75683.8A Active CN113239600B (zh) 2021-07-09 2021-07-09 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960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27796A (en) * 2006-08-16 2007-01-03 Arieso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mulating, designing or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172382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Fluo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Pipeline Network Optimization Using Risk Based Well Production
CN108303360B (zh) * 2017-07-31 2020-12-0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煤岩三维孔隙网络结构参数表征方法
CN107577899B (zh) * 2017-10-16 2020-06-12 福州大学 一种岩体随机结构面的三维离散元表征方法
CN108090313B (zh) * 2018-02-05 2021-03-19 东北大学 一种复杂岩石裂隙模型建模识别方法
CN109033538B (zh) * 2018-06-30 2022-07-22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实测结构面参数的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的计算方法
CN109212164A (zh) * 2018-09-27 2019-01-15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通过岩石破碎产物的超前判别隧道围岩等级的方法
CN109614630B (zh) * 2018-10-08 2023-01-17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迹线节点的碎裂结构岩体碎裂程度量化方法
CN109374047B (zh) * 2018-10-15 2021-03-02 东北大学 一种地下工程岩体结构特征快速量测分析方法
CN109583370A (zh) * 2018-11-29 2019-04-05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人脸结构网格模型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11632A (zh) * 2020-04-17 2020-09-01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光固化3d打印的离散裂隙网络岩体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12037318A (zh) * 2020-07-22 2020-12-04 山东大学 三维岩体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系统及模型的应用
CN112507438B (zh) * 2020-12-17 2023-09-05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边坡岩体变形控制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64514A (zh) * 2020-12-28 2021-03-09 绍兴文理学院 一种基于摄影测量、RQD和RQDt的巷道开挖不利方位求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9600A (zh)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9369B (zh) 边坡开挖数字化施工与质量控制方法
CN103020342B (zh) 一种从地面LiDAR数据中提取建筑物轮廓和角点的方法
CN110276732B (zh) 一种顾及地形特征线要素的山区点云空洞修复方法
CN106934826B (zh) 一种岩质边坡结构精细化建模及块体识别方法
CN104834806A (zh) 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尺寸效应取样代表性评价方法
CN106482700B (zh) 一种草图直接成图的数字化房产面积测量方法
CN103886613A (zh) 一种岩石结构面形貌各向异性评价方法
CN103884312A (zh) 一种岩石结构面形貌尺寸效应分析方法
WO2016139819A1 (ja) 地盤形状推定プログラム、地盤形状推定装置および地盤形状推定方法
WO2019136870A1 (zh) 一种利用平行光评价岩石结构面起伏程度的计算方法
CN113239600B (zh) 一种复杂岩体二维随机网络模型构建方法
CN112132407A (zh) 一种基于BQ反演最佳阈值t的空间RQDt求解方法
CN109583003B (zh) 基于面裂多边形的碎裂结构岩体碎裂程度量化方法
CN114088015A (zh) 一种岩体三维裂隙网络模型快速智能生成和剖切方法
CN107239629B (zh) 一种岩石结构面实验室合理尺寸确定的分形维数分析方法
CN113743483B (zh) 一种基于空间平面偏移分析模型的道路点云误差场景分析方法
Tian 3D modeling and digital preservation of ancient architectures based on autoCAD and 3Dmax
CN203888213U (zh) 一种具有3d输入和输出功能的bim模型设计装置
CN114088014A (zh) 一种岩体三维裂隙网络模型智能绘制和剖切系统
CN112464516A (zh) 一种基于激光扫描和RQD反演最佳阈值t的空间RQDt求解方法
CN111563892A (zh) 基于点云数据立面采集精度优化的拟合算法
CN104700407A (zh) 岩体裂缝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CN117171860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岩质边坡结构面三维随机网络模拟方法
CN113362459B (zh) 一种岩质滑坡破坏边界的特征提取方法
Wu et al. Determination of volumetric joint count based on 3D fracture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