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8868A - 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28868A CN113228868A CN202110517107.3A CN202110517107A CN113228868A CN 113228868 A CN113228868 A CN 113228868A CN 202110517107 A CN202110517107 A CN 202110517107A CN 113228868 A CN113228868 A CN 1132288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soil
- box
- rotating shaft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49/00—Combined machines
- A01B49/02—Combined machines with two or more soil-working tools of different kind
- A01B49/022—Combined machines with two or more soil-working tools of different kind at least one tool being actively drive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49/00—Combined machines
- A01B49/02—Combined machines with two or more soil-working tools of different kind
- A01B49/027—Combined machines with two or more soil-working tools of different kind with a rotating, soil working support element, e.g. a roll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49/00—Combined machines
- A01B49/04—Combinations of soil-working tools with non-soil-working tools, e.g. planting tools
- A01B49/06—Combinations of soil-working tools with non-soil-working tools, e.g. planting tools for sowing or fertilising
- A01B49/065—Combinations of soil-working tools with non-soil-working tools, e.g. planting tools for sowing or fertilising the soil-working tools being actively drive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包括以下步骤:A1:清除杂物;A2:施入有机肥;A3:利用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进行破垄还田整地一体化作业;A4:利用自走式起垄机进行起垄作业;A5:在垄面上铺设滴灌管,浇透水,使用薄膜进行垄单元覆盖;A6:覆膜后,对土壤进行太阳能消毒,使土壤内形成厌氧条件;A7:使用打孔器在薄膜上开孔,种植或移栽下茬作物。该技术解决了作物残体清除转运困难问题,减少了机械重复性操作,节约时间、人力、物力成本,创造良好的厌氧环境,具备良好的土壤消毒效果,满足灭菌条件,保证消毒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克服连作障碍,既保障农产品安全,又有利于土壤环境质量的提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
背景技术
蔬菜等作物收获后,农户常规棚室管理是破除田垄、移除残体、针对连坐障碍覆膜太阳能消毒,再进行整地栽种下茬作物。随着田园清洁和废弃物处置要求的提高,作物残体废弃物清除转运成本高、费时费力,加重了社会服务资源负担,而且残体废弃物转移至棚室外的过程,也造成了病虫在环境中的传播扩散;破垄、旋耕深松等重复性机械操作费时费力,增加成本;常规平地覆膜太阳能消毒时,表层土受太阳光辐射升温,深层土很难达到灭菌所需的50℃条件,土壤消毒效果差,起垄定植后仍然有病害发生。因此需要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包括以下步骤:
A1:作物收获后清除地面杂物;
A2:施入有机肥1-2吨/亩,或农家粪4-6方/亩;
A3:利用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进行破垄、废弃物还田、整地一体化作业;
A4:利用自走式起垄机进行起垄作业;
A5:起垄后,在垄面上铺设滴灌管,浇透水,使用VIF膜或TIF膜进行垄单元覆盖;
A6:覆膜后,对土壤进行太阳能消毒,使土壤内形成厌氧条件,杀死土壤病菌、虫卵、活线虫、杂草籽,促进废弃物降解、熟化;
A7:使用打孔器在薄膜上开孔,种植或移栽下茬作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A3包括以下步骤:
B1:向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料箱内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剂20-40kg/亩、固体肥料20-40kg/亩;
B2:采用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进行田间破垄、作物残体废弃物原位全量还田、土壤深松、土壤施肥、土壤旋耕、土地平整一体化作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B2中,田间破垄的垄面破除率>98%;作物粉碎残体长度≤6cm;土壤深松深度>30cm;土壤与有机肥、有机物料腐熟剂、肥料等混合均匀度大于80%;土壤旋耕粉碎度:直径<1cm的土壤颗粒>90%;土地平整坡度<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A5中,起垄后浇透水,土壤表面渗透深度为5c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A6中,覆膜垄单元温度为50-5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通过升降装置安装在驾驶车后端,所述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通过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驾驶车连接;
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安装在所述机架顶端,所述控制箱内安装有变速齿轮箱、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变速齿轮箱和所述驾驶车内部控制系统均电连接;
深松装置,所述深松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深松装置包括:深松支架,所述深松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底端,所述深松支架靠近所述驾驶车设置;
第一液压缸,多个所述第一液压缸并排固定连接在所述深松支架上,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深松刀体,所述深松刀体与所述第一液压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深松刀体滑动连接在所述深松支架上;
旋耕装置,所述旋耕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旋耕装置位于所述深松装置远离所述驾驶车侧,所述旋耕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底端两侧,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所述深松装置远离所述驾驶车侧;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变速齿轮箱下方;
链条,所述第一齿轮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变速齿轮箱连接;
旋耕刀片,多个所述旋耕刀片并排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
施肥装置,所述施肥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施肥装置位于所述旋耕装置远离所述深松装置侧,所述施肥装置包括:料箱,所述料箱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顶端;
限流箱,所述限流箱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底端,所述限流箱与所述料箱连通,所述限流箱底端设有出料口;
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底端,且所述第二液压缸位于所述限流箱一侧,所述第二液压缸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封堵块,所述封堵块滑动连接在所述限流箱内,所述封堵块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处;
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限流箱内部并与所述封堵块固定连接;
料管,所述料管固定连接在所述限流箱底端,所述料管设置在所述出料口处;
平整装置,所述平整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远离所述驾驶车端,所述平整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机架远离所述驾驶车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有减震腔;
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减震腔内;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两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减震腔端固定连接;
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减震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所述减震弹簧内侧;
平整轮,所述平整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轴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安装在所述料箱上,所述搅拌装置包括:
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侧壁上,所述电机箱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电机箱外部连通;
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空腔顶壁上,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输出端,所述输出轴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底壁上;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
圆盘,所述料箱靠近底端处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槽将所述料箱分为料箱上部、料箱下部,所述料箱下部位于所述料箱上部下侧,所述圆盘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所述圆盘周壁为齿形,所述圆盘齿形端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限流箱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下部底端;
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上部侧壁上,所述连接架另一端绕过所述圆盘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下部上;
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盘底壁中心处,所述第一转动轴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料箱下部内侧底壁中心处;
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开设在所述料箱上部周壁内;
环形架,所述环形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盘顶端,所述环形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槽内;
弧形槽,所述圆盘底壁开设有所述弧形槽,多个所述弧形槽以第一转动轴为中心周向分布,且所述弧形槽开槽方向指向第一转动轴设置,所述弧形槽位于所述料箱内侧;
落料孔,所述圆盘均匀开设有多个所述落料孔;
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下部内侧底壁上,多个所述第二转动轴以第一转动轴为中心周向分布设置;
L形连接杆,多个所述L形连接杆周向分布于所述第二转动轴远离所述料箱下部底壁端,所述L形连接杆靠近圆盘端连接有圆球,所述圆球滑动连接在所述弧形槽内,所述圆球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盘顶端中心处;
搅拌齿,多个所述搅拌齿均匀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上部内侧周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喷洒装置,所述喷洒装置安装在所述料箱底端,所述喷洒装置包括:
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底端,所述传动箱位于所述限流箱一侧,所述传动箱与所述电机箱连通,所述传动箱设有进料口、给料腔、第一传动腔、第二传动腔、第三传动腔,所述料管与所述传动箱固定连接,所述料管位于所述进料口处,所述给料腔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传动腔位于所述给料腔靠近所述电机箱侧,所述第二传动腔位于所述给料腔下侧,所述第三传动腔位于所述给料腔远离所述电机箱侧,所述第二传动腔与所述第一传动腔和所述第三传动腔均连通;
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斜齿轮位于所述第二齿轮下侧;
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啮合连接在所述第一斜齿轮靠近所述传动箱侧;
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斜齿轮上,所述第一转动轴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传动腔并延伸至所述给料腔内;
第三斜齿轮,所述第三斜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第三斜齿轮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
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轴远离所述第二斜齿轮端;
花键套,所述花键套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腔顶壁上,所述花键套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传动箱下侧;
第四斜齿轮,所述第四斜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花键套上,所述第四斜齿轮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内,所述第四斜齿轮与所述第三斜齿轮啮合连接;
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传动腔侧壁上,所述第二转动轴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给料腔内,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第五斜齿轮,所述第五斜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所述第五斜齿轮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内,所述第五斜齿轮与所述第四斜齿轮啮合连接;
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凸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所述第二凸轮位于所述给料腔内;
花键轴,所述花键轴连接在所述花键套内,所述花键轴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给料腔连通;
给料板,所述给料板转动连接在所述花键轴外周壁上,所述给料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给料腔内侧壁上,所述给料板位于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上方,所述给料板与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接触连接;
半球形转动架,所述半球形转动架开设有转动槽、挤压腔,所述挤压腔位于所述转动槽下方,所述半球形转动架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箱周壁上,所述传动箱外周壁与所述转动槽内周壁转动连接,所述花键套与所述半球形转动架固定连接;
挤压板,所述挤压板设有空槽,所述花键轴远离所述给料板端延伸至所述空槽内,所述花键轴外周壁与所述挤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挤压腔内侧壁上;
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所述花键轴远离所述给料板端接触连接,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空槽内侧壁上;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空槽顶壁上,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板上;
排料孔,多个所述排料孔均匀开设在所述半球形转动架周壁上,所述排料孔与所述挤压腔连通;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给料板上,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给料腔底壁上,所述花键轴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内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VIF膜具有三层结构,中间层由聚合体聚酰胺制成,最外两层为PE膜;
所述TIF膜具有五层结构,中间层由乙烯或乙烯醇聚合物制成,中间层的相邻两层由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制成,最外两层为PE膜。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通过作物残体废弃物原位全量还田解决了作物残体清除转运困难问题,节省了人力成本,有利于田园清洁;破垄、还田、旋耕、深松一体化作业减少了机械重复性操作,节约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物力成本;通过发酵、降解、熟化,生态有效地处理利用了作物残体和畜禽废弃物,施加有机物料腐熟剂、覆盖VIF比较不渗透膜或TIF完全不渗透膜,增加密闭性,创造良好的厌氧环境,有效抑制或杀死镰刀菌属、腐霉菌等好氧病原菌,达到土壤消毒效果;区别于传统的“先平地覆膜太阳能消毒,后起垄定植作物”的管理经验,本技术起垄后再进行覆膜消毒,上垄面、两侧垄面土壤直接透过太阳能辐射,受热面积大,保障杀灭病虫害所需温度,保证消毒效果;太阳能高温消毒杀灭病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克服连作障碍,既保障农产品安全,又有利于土壤环境质量的提升。
本发明所述的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施肥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平整装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料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搅拌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喷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图9中的局部A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利用VIF或TIF薄膜覆膜走向图。
图12为本发明所述的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VIF薄膜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述的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TIF薄膜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01为机架;102为控制箱;103为深松支架;104为第一液压缸;105为深松刀体;106为第一安装板;107为转动轴;108为第一齿轮;109为链条;110为旋耕刀片;111为料箱;112为限流箱;113为出料口;114为第二液压缸;115为封堵块;116为第一连接杆;117为料管;118为第二安装板;119为减震腔;120为第二连接杆;121为连接轴;122为减震弹簧;123为平整轮;2为升降装置;3为驾驶车;4为搅拌装置;401为电机箱;402为电机;403为输出轴;404为第二齿轮;405为圆盘;406为第一环形槽;407为料箱上部;408为料箱下部;409为连接架;410为第一转动轴;411为第二环形槽;412为环形架;413为弧形槽;414为落料孔;415为第二转动轴;416为L形连接杆;417为圆球;418为螺旋桨;419为搅拌齿;5为喷洒装置;501为传动箱;502为进料口;503为给料腔;504为第一传动腔;505为第二传动腔;506为第三传动腔;507为第一斜齿轮;508为第二斜齿轮;509为第一转动轴;510为第三斜齿轮;511为第一凸轮;512为花键套;513为第四斜齿轮;514为第二转动轴;515为第五斜齿轮;516为第二凸轮;517为花键轴;518为通孔;519为给料板;520为半球形转动架;521为转动槽;522为挤压腔;523为挤压板;524为空槽;525为滑动板;526为第一弹簧;527为排料孔;528为第二弹簧;6为垄;7为VIF膜结构;701为PE膜;8为TIF膜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阅图1-图13,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A1:作物收获后清除地面杂物;
A2:施入有机肥1-2吨/亩,或农家粪4-6方/亩;
A3:利用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进行破垄、废弃物还田、整地一体化作业;
A4:利用自走式起垄机进行起垄作业;
A5:起垄后,在垄面上铺设滴灌管,浇透水,使用VIF膜或TIF膜进行垄单元覆盖;
A6:覆膜后,对土壤进行太阳能消毒,使土壤内形成厌氧条件,杀死土壤病菌、虫卵、活线虫、杂草籽,促进废弃物降解、熟化;
A7:使用打孔器在薄膜上开孔,种植或移栽下茬作物。
其中,所述步骤A3包括以下步骤:
B1:向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料箱内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剂20-40kg/亩、固体肥料20-40kg/亩;
B2:采用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进行田间破垄、作物残体废弃物原位全量还田、土壤深松、土壤施肥、土壤旋耕、土地平整一体化作业。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作物收获后清除地面杂物(滴灌管、地膜、地钉、支架、吊绳)等,施入有机肥1-2吨/亩,或农家粪4-6方/亩用量根据耕地质量、下茬作物确定,然后在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中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剂20-40kg/亩、固体肥料20-40kg/亩具体用量根据作物种类及土壤亚健康状况确定,利用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进行田间破垄、作物残体废弃物原位全量还田、土壤深松、土壤施肥、土壤旋耕、土地平整一体化作业,作物残体及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在有机物料腐熟剂作用下充分发酵、降解、熟化,各种微生物快速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创造厌氧环境,提高土温和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等物理性质,随着氧气含量降低,H+被大量消耗,还原性随之增强,pH值得到提高、低价金属离子释出,产生大量脂肪酸及挥发性混合气体,抑制土壤病原菌的繁殖;利用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进行破垄还田整地一体化作业打破土壤犁底层,疏松透气;作物残体、粪便废弃物腐熟降解与有机肥及固体肥料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增强土壤肥力,然后通过自走式起垄机进行起垄作业,具体规格根据作物确定如设施草莓建议高40-50cm×上垄面宽40-50cm×下垄面宽40-50cm×上垄间距80-90cm,起垄后,按照下茬种植需要铺设滴灌管,浇透水,使用VIF或TIF薄膜(厚度≥0.04mm)进行垄单元覆盖,即VIF或TIF薄膜从地面→侧垄面→上垄面→侧垄面→地面(图11),确保覆膜的密闭性,覆膜后,对土壤进行太阳能消毒15-20天,膜内产生高温,温度可达50-55℃,形成厌氧条件,杀死土壤病菌、虫卵、活线虫、杂草籽等,促进作物残体及粪便等废弃物降解、熟化,最后使用打孔器在上垄面VIF或TIF薄膜上开孔,种植或移栽下茬作物,打孔位置根据作物株行距确定。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作物残体废弃物原位全量还田解决了作物残体清除转运困难问题,节省了人力成本,有利于田园清洁;破垄、还田、旋耕、深松一体化作业减少了机械重复性操作,节约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物力成本;通过发酵、降解、熟化,生态有效地处理利用了作物残体和畜禽废弃物,施加有机物料腐熟剂、覆盖VIF比较不渗透膜或TIF完全不渗透膜,增加密闭性,创造良好的厌氧环境,有效抑制或杀死镰刀菌属、腐霉菌等好氧病原菌,达到土壤消毒效果;区别于传统的“先平地覆膜太阳能消毒,后起垄定植作物”的管理经验,本技术起垄后再进行覆膜消毒,上垄面、两侧垄面土壤直接透过太阳能辐射,受热面积大,保障杀灭病虫害所需温度,保证消毒效果;太阳能高温消毒杀灭病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克服连作障碍,既保障农产品安全,又有利于土壤环境质量的提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2中,田间破垄的垄面破除率>98%;作物粉碎残体长度≤6cm;土壤深松深度>30cm;土壤与有机肥、有机物料腐熟剂、肥料等混合均匀度大于80%;土壤旋耕粉碎度:直径<1cm的土壤颗粒>90%;土地平整坡度<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作物残体及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在有机物料腐熟剂作用下充分发酵、降解、熟化,各种微生物快速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创造厌氧环境。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5中,起垄后浇透水,土壤表面渗透深度为5cm。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提高土温和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等物理性质,随着氧气含量降低,H+被大量消耗,还原性随之增强,pH得到提高、低价金属离子释出,产生大量脂肪酸及挥发性混合气体含量,抑制土壤病原菌的繁殖。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6中,覆膜垄单元温度为50-5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形成厌氧条件,杀死土壤病菌、虫卵、活线虫、杂草籽等,促进作物残体及粪便等废弃物降解、熟化。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通过升降装置2安装在驾驶车3后端,所述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包括:机架101,所述机架101通过所述升降装置2与所述驾驶车3连接;
控制箱102,所述控制箱102安装在所述机架101顶端,所述控制箱102内安装有变速齿轮箱、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变速齿轮箱和所述驾驶车3内部控制系统均电连接;
深松装置,所述深松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101上,所述深松装置包括:深松支架103,所述深松支架103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01底端,所述深松支架103靠近所述驾驶车3设置;
第一液压缸104,多个所述第一液压缸104并排固定连接在所述深松支架103上,所述第一液压缸104与所述控制箱102电连接;
深松刀体105,所述深松刀体105与所述第一液压缸104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深松刀体105滑动连接在所述深松支架103上;
旋耕装置,所述旋耕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101上,所述旋耕装置位于所述深松装置远离所述驾驶车3侧,所述旋耕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106,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106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101底端两侧,所述第一安装板106位于所述深松装置远离所述驾驶车3侧;
转动轴107,所述转动轴107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106之间;
第一齿轮108,所述第一齿轮108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107上,所述第一齿轮108位于所述变速齿轮箱下方;
链条109,所述第一齿轮108通过所述链条109与所述变速齿轮箱连接;
旋耕刀片110,多个所述旋耕刀片110并排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107上;
施肥装置,所述施肥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101上,所述施肥装置位于所述旋耕装置远离所述深松装置侧,所述施肥装置包括:料箱111,所述料箱111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101顶端;
限流箱112,所述限流箱112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111底端,所述限流箱112与所述料箱111连通,所述限流箱112底端设有出料口113;
第二液压缸114,所述第二液压缸114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111底端,且所述第二液压缸114位于所述限流箱112一侧,所述第二液压缸114与所述控制箱102电连接;
封堵块115,所述封堵块115滑动连接在所述限流箱112内,所述封堵块115设置在所述出料口113处;
第一连接杆116,所述第一连接杆116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114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16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限流箱112内部并与所述封堵块115固定连接;
料管117,所述料管117固定连接在所述限流箱112底端,所述料管117设置在所述出料口113处;
平整装置,所述平整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101远离所述驾驶车3端,所述平整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板118,所述机架101远离所述驾驶车3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安装板118,所述第二安装板118设置有减震腔119;
第二连接杆120,所述第二连接杆120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减震腔119内;
连接轴121,所述连接轴121与两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杆120远离所述减震腔119端固定连接;
减震弹簧122,所述减震弹簧122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118上,所述减震弹簧122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轴121上,所述第二连接杆120设置在所述减震弹簧122内侧;
平整轮123,所述平整轮123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轴121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利用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进行田间破垄、作物残体废弃物原位全量还田、土壤深松、土壤施肥、土壤旋耕、土地平整一体化作业,通过驾驶车3带动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行走,驾驶车3的行走机构为履带,通过履带的碾压对田间进行破垄操作,使作物残体废弃物原位全量还田,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行走时,通过驾驶车3内的控制系统控制控制箱102,使控制箱102控制第一液压缸104带动深松刀体105进行伸缩,使深松刀体105在深松支架103上滑动至指定位置,确定深松刀体105插入土壤内的高度,随着深松刀体105的前行进行土壤深松,同时旋耕刀片110位于深松刀体105的后方,突然在进行深松后,控制箱102内的变速齿轮箱带动链条109传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108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轴107转动,从而带动旋耕刀片110对土壤进行旋耕操作,同时控制箱102控制第二液压缸114带动第一连接杆116移动,从而带动封堵块115移动,使封堵块115未堵住出料口113,其中,料箱111的进料口开设在料箱111的上端,使料箱111内的物料从限流箱112内流出至料管117内,从而流入至土壤中进行施肥操作,同时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行走时,带动平整轮123滚动行走,进行土地平整作业,同时设置有减震弹簧122对平整轮123移动过程中起到减震效果,同时在不需要利用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时,利用升降装置2带动机架101升高升降装置2为液压升降,防止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损坏。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使田间破垄、作物残体废弃物原位全量还田、土壤深松、土壤施肥、土壤旋耕、土地平整一体化作业通过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一并完成,节约了时间和人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搅拌装置4,所述搅拌装置4安装在所述料箱111上,所述搅拌装置4包括:
电机箱401,所述电机箱401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111侧壁上,所述电机箱401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电机箱401外部连通;
电机402,所述电机402固定连接在所述空腔顶壁上,所述电机402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输出轴403,所述输出轴403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402输出端,所述输出轴403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底壁上;
第二齿轮404,所述第二齿轮404固定连接在所述输出轴403上;
圆盘405,所述料箱111靠近底端处开设有第一第一环形槽406,所述第一第一环形槽406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第一环形槽406将所述料箱111分为料箱上部407、料箱下部408,所述料箱下部408位于所述料箱上部407下侧,所述圆盘405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第一环形槽406内,所述圆盘405周壁为齿形,所述圆盘405齿形端与所述第二齿轮404啮合连接,所述限流箱112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下部408底端;
连接架409,所述连接架409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上部407侧壁上,所述连接架409另一端绕过所述圆盘405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下部408上;
第一转动轴410,所述第一转动轴410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盘405底壁中心处,所述第一转动轴410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料箱下部408内侧底壁中心处;
第二环形槽411,所述第二环形槽411开设在所述料箱上部407周壁内;
环形架412,所述环形架412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盘405顶端,所述环形架412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槽411内;
弧形槽413,所述圆盘405底壁开设有所述弧形槽413,多个所述弧形槽413以第一转动轴410为中心周向分布,且所述弧形槽413开槽方向指向第一转动轴410设置,所述弧形槽413位于所述料箱111内侧;
落料孔414,所述圆盘405均匀开设有多个所述落料孔414;
第二转动轴415,所述第二转动轴415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下部408内侧底壁上,多个所述第二转动轴415以第一转动轴410为中心周向分布设置;
L形连接杆416,多个所述L形连接杆416周向分布于所述第二转动轴415远离所述料箱下部408底壁端,所述L形连接杆416靠近圆盘405端连接有圆球417,所述圆球417滑动连接在所述弧形槽413内,所述圆球417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螺旋桨418,所述螺旋桨418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盘405顶端中心处;
搅拌齿419,多个所述搅拌齿419均匀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上部407内侧周壁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通过控制装置启动电机402,电机402通过输出轴403带动第二齿轮404转动,从而第二齿轮404带动圆盘405转动,圆盘405转动时,带动环形架412在第二环形槽411内转动,环形架412和第二环形槽411的高度接近料箱上部407顶端,防止往料箱111内部添加物料时,其中,料箱111的进料口开设在在料箱上部407的上端,物料沿着料箱上部407与圆盘405的缝隙处流出,当物料沿着料箱上部407与圆盘405的缝隙处流入第二环形槽411内时,在压强的作用下,物料流入第二环形槽411的最大高度与料箱111内物料的高度一致,因此将环形架412高度设置为接近料箱上部407顶端,可防止物料流出至来料箱111外部,当圆盘405转动时,第一转动轴410使圆盘405只能绕圆盘405中心转动,同时圆盘405的转动带动螺旋桨418对料箱111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同时圆盘405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将带动物料转动,搅拌齿419可对物料进行进一步的搅拌,同时弧形槽413跟随圆盘405的转动而带动一个圆球417从一侧的弧形槽413转动至紧邻的弧形槽413处,从而带动L形连接杆416和第二转动轴415转动,物料从圆盘405上方由落料孔414落入至圆盘405下方后,在L形连接杆416、圆球417、第二转动轴415的转动下进行再次搅拌,连接架409用于连接料箱上部407和料箱下部408,圆盘405转动时,料箱上部407和料箱下部408不会出现移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利用圆盘405的转动带动物料进行旋转,使圆盘405上方的物料在圆盘405、螺旋桨418和搅拌齿419的作用下进行搅拌,同时圆盘405下方的物料在L形连接杆416的作用下进行二次搅拌,可使搅拌装置对添加的物料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土壤与有机肥、有机物料腐熟剂、肥料等混合均匀度大于80%,使作物残体及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在有混合物料的作用下充分发酵、降解、熟化,各种微生物快速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为创造厌氧环境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喷洒装置5,所述喷洒装置5安装在所述料箱111底端,所述喷洒装置5包括:
传动箱501,所述传动箱501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111底端,所述传动箱501位于所述限流箱112一侧,所述传动箱501与所述电机箱401连通,所述传动箱501设有进料口502、给料腔503、第一传动腔504、第二传动腔505、第三传动腔506,所述料管117与所述传动箱501固定连接,所述料管117位于所述进料口502处,所述给料腔503与所述进料口502连通,所述第一传动腔504位于所述给料腔503靠近所述电机箱401侧,所述第二传动腔505位于所述给料腔503下侧,所述第三传动腔506位于所述给料腔503远离所述电机箱401侧,所述第二传动腔505与所述第一传动腔504和所述第三传动腔506均连通;
第一斜齿轮507,所述第一斜齿轮507固定连接在所述输出轴403上,所述第一斜齿轮507位于所述第二齿轮404下侧;
第二斜齿轮508,所述第二斜齿轮508啮合连接在所述第一斜齿轮507靠近所述传动箱501侧;
第一转动轴509,所述第一转动轴509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斜齿轮508上,所述第一转动轴509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传动腔504并延伸至所述给料腔503内;
第三斜齿轮510,所述第三斜齿轮51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轴509上,所述第三斜齿轮510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504内;
第一凸轮511,所述第一凸轮51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轴509远离所述第二斜齿轮508端;
花键套512,所述花键套512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腔505顶壁上,所述花键套512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传动箱501下侧;
第四斜齿轮513,所述第四斜齿轮513固定连接在所述花键套512上,所述第四斜齿轮513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505内,所述第四斜齿轮513与所述第三斜齿轮510啮合连接;
第二转动轴514,所述第二转动轴514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传动腔506侧壁上,所述第二转动轴514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给料腔503内,所述第二转动轴514与所述第一转动轴509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第五斜齿轮515,所述第五斜齿轮51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轴514上,所述第五斜齿轮515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506内,所述第五斜齿轮515与所述第四斜齿轮513啮合连接;
第二凸轮516,所述第二凸轮51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轴514上,所述第二凸轮516位于所述给料腔503内;
花键轴517,所述花键轴517连接在所述花键套512内,所述花键轴517开设有通孔518,所述通孔518与所述给料腔503连通;
给料板519,所述给料板519转动连接在所述花键轴517外周壁上,所述给料板519滑动连接在所述给料腔503内侧壁上,所述给料板519位于所述第一凸轮511和所述第二凸轮516上方,所述给料板519与所述第一凸轮511和所述第二凸轮516接触连接;
半球形转动架520,所述半球形转动架520开设有转动槽521、挤压腔522,所述挤压腔522位于所述转动槽521下方,所述半球形转动架520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箱501周壁上,所述传动箱501外周壁与所述转动槽521内周壁转动连接,所述花键套512与所述半球形转动架520固定连接;
挤压板523,所述挤压板523设有空槽524,所述花键轴517远离所述给料板519端延伸至所述空槽524内,所述花键轴517外周壁与所述挤压板523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523滑动连接在所述挤压腔522内侧壁上;
滑动板525,所述滑动板525与所述花键轴517远离所述给料板519端接触连接,所述滑动板525滑动连接在所述空槽524内侧壁上;
第一弹簧526,所述第一弹簧526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空槽524顶壁上,所述第一弹簧526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板525上;
排料孔527,多个所述排料孔527均匀开设在所述半球形转动架520周壁上,所述排料孔527与所述挤压腔522连通;
第二弹簧528,所述第二弹簧528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给料板519上,所述第二弹簧528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给料腔503底壁上,所述花键轴517位于所述第二弹簧528内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传动箱501位于限流箱112侧方,施肥时,物料从料管117内流入至进料口502内,从而流入至给料腔503内,通过启动电机402,带动输出轴40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斜齿轮507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斜齿轮508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轴509转动,从而带动第三斜齿轮51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凸轮511转动,第三斜齿轮510带动第四斜齿轮513转动,从而带动花键套512转动,从而带动花键轴517转动,同时第四斜齿轮513转动带动第五斜齿轮515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轴514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凸轮516转动,第一凸轮511和第二凸轮516转动带动给料板519在给料腔503内滑动,给料板519向下滑动时对第二弹簧528进行复位收缩,同时带动花键轴517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挤压板523向下移动,当物料从通孔518流入至滑动板525上时由于物料的重力带动滑动板525向下滑动并拉伸第一弹簧526,使物料流入至挤压腔522内,同时挤压板523在挤压腔522内向下滑动,通过挤压板523的挤压使物料从排料孔527内排出,同时花键套512的转动带动半球形转动架520转动,流入挤压腔522的物料在半球形转动架520的转动下产生离心力,经过挤压板523挤压后流出对土壤进行施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均匀设置多个排料孔527,使物料流出转动架520时增大施肥的范围,同时利用花键套512带动转动架520转动,使转动架520转动时对流入挤压腔522内的物料进行进一步的搅拌,增加了物料的混合均匀度,同时使挤压腔522内的物料转动产生离心力,使挤压板523对物料挤压至土壤上,增大施肥的范围,使作物残体及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在有混合物料的作用下充分发酵、降解、熟化,各种微生物快速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为创造厌氧环境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VIF膜具有三层结构,中间层由聚合体聚酰胺制成,最外两层为PE膜;
所述TIF膜具有五层结构,中间层由乙烯或乙烯醇聚合物制成,中间层的相邻两层由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制成,最外两层为PE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相比普通PE膜,TIF膜和VIF膜的结构对氯化苦的阻隔性良好,创造了密闭条件,创造良好的厌氧环境,有效抑制或杀死镰刀菌属、腐霉菌等好氧病原菌,达到土壤消毒效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端”、“下端”、“前端”、“后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中。
Claims (9)
1.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1:作物收获后清除地面杂物;
A2:施入有机肥1-2吨/亩,或农家粪4-6方/亩;
A3:利用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进行破垄、废弃物还田、整地一体化作业;
A4:利用自走式起垄机进行起垄作业;
A5:起垄后,在垄面上铺设滴灌管,浇透水,使用VIF膜或TIF膜进行垄单元覆盖;
A6:覆膜后,对土壤进行太阳能消毒,使土壤内形成厌氧条件,杀死土壤病菌、虫卵、活线虫、杂草籽,促进废弃物降解、熟化;
A7:使用打孔器在薄膜上开孔,种植或移栽下茬作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3包括以下步骤:
B1:向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料箱内添加有机物料腐熟剂20-40kg/亩、固体肥料20-40kg/亩;
B2:采用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进行田间破垄、作物残体废弃物原位全量还田、土壤深松、土壤施肥、土壤旋耕、土地平整一体化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中,田间破垄的垄面破除率>98%;作物粉碎残体长度≤6cm;土壤深松深度>30cm;土壤与有机肥、有机物料腐熟剂、肥料等混合均匀度大于80%;土壤旋耕粉碎度:直径<1cm的土壤颗粒>90%;土地平整坡度<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5中,起垄后浇透水,土壤表面渗透深度为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6中,覆膜垄单元温度为50-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通过升降装置(2)安装在驾驶车(3)后端,所述自走式精细整地一体机(1)包括:机架(101),所述机架(101)通过所述升降装置(2)与所述驾驶车(3)连接;
控制箱(102),所述控制箱(102)安装在所述机架(101)顶端,所述控制箱(102)内安装有变速齿轮箱、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变速齿轮箱和所述驾驶车(3)内部控制系统均电连接;
深松装置,所述深松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101)上,所述深松装置包括:深松支架(103),所述深松支架(103)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01)底端,所述深松支架(103)靠近所述驾驶车(3)设置;
第一液压缸(104),多个所述第一液压缸(104)并排固定连接在所述深松支架(103)上,所述第一液压缸(104)与所述控制箱(102)电连接;
深松刀体(105),所述深松刀体(105)与所述第一液压缸(104)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深松刀体(105)滑动连接在所述深松支架(103)上;
旋耕装置,所述旋耕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101)上,所述旋耕装置位于所述深松装置远离所述驾驶车(3)侧,所述旋耕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106),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106)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101)底端两侧,所述第一安装板(106)位于所述深松装置远离所述驾驶车(3)侧;
转动轴(107),所述转动轴(107)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106)之间;
第一齿轮(108),所述第一齿轮(108)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107)上,所述第一齿轮(108)位于所述变速齿轮箱下方;
链条(109),所述第一齿轮(108)通过所述链条(109)与所述变速齿轮箱连接;
旋耕刀片(110),多个所述旋耕刀片(110)并排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107)上;
施肥装置,所述施肥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101)上,所述施肥装置位于所述旋耕装置远离所述深松装置侧,所述施肥装置包括:料箱(111),所述料箱(111)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101)顶端;
限流箱(112),所述限流箱(112)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111)底端,所述限流箱(112)与所述料箱(111)连通,所述限流箱(112)底端设有出料口(113);
第二液压缸(114),所述第二液压缸(114)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111)底端,且所述第二液压缸(114)位于所述限流箱(112)一侧,所述第二液压缸(114)与所述控制箱(102)电连接;
封堵块(115),所述封堵块(115)滑动连接在所述限流箱(112)内,所述封堵块(115)设置在所述出料口(113)处;
第一连接杆(116),所述第一连接杆(116)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114)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16)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限流箱(112)内部并与所述封堵块(115)固定连接;
料管(117),所述料管(117)固定连接在所述限流箱(112)底端,所述料管(117)设置在所述出料口(113)处;
平整装置,所述平整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101)远离所述驾驶车(3)端,所述平整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板(118),所述机架(101)远离所述驾驶车(3)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安装板(118),所述第二安装板(118)设置有减震腔(119);
第二连接杆(120),所述第二连接杆(120)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减震腔(119)内;
连接轴(121),所述连接轴(121)与两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杆(120)远离所述减震腔(119)端固定连接;
减震弹簧(122),所述减震弹簧(122)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118)上,所述减震弹簧(122)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轴(121)上,所述第二连接杆(120)设置在所述减震弹簧(122)内侧;
平整轮(123),所述平整轮(123)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轴(1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装置(4),所述搅拌装置(4)安装在所述料箱(111)上,所述搅拌装置(4)包括:
电机箱(401),所述电机箱(401)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111)侧壁上,所述电机箱(401)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电机箱(401)外部连通;
电机(402),所述电机(402)固定连接在所述空腔顶壁上,所述电机(402)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输出轴(403),所述输出轴(403)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机(402)输出端,所述输出轴(403)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底壁上;
第二齿轮(404),所述第二齿轮(404)固定连接在所述输出轴(403)上;
圆盘(405),所述料箱(111)靠近底端处开设有第一环形槽(406),所述第一环形槽(406)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槽(406)将所述料箱(111)分为料箱上部(407)、料箱下部(408),所述料箱下部(408)位于所述料箱上部(407)下侧,所述圆盘(405)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槽(406)内,所述圆盘(405)周壁为齿形,所述圆盘(405)齿形端与所述第二齿轮(404)啮合连接,所述限流箱(112)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下部(408)底端;
连接架(409),所述连接架(409)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上部(407)侧壁上,所述连接架(409)另一端绕过所述圆盘(405)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下部(408)上;
第一转动轴(410),所述第一转动轴(410)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盘(405)底壁中心处,所述第一转动轴(410)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料箱下部(408)内侧底壁中心处;
第二环形槽(411),所述第二环形槽(411)开设在所述料箱上部(407)周壁内;
环形架(412),所述环形架(412)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盘(405)顶端,所述环形架(412)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槽(411)内;
弧形槽(413),所述圆盘(405)底壁开设有所述弧形槽(413),多个所述弧形槽(413)以第一转动轴(410)为中心周向分布,且所述弧形槽(413)开槽方向指向第一转动轴(410)设置,所述弧形槽(413)位于所述料箱(111)内侧;
落料孔(414),所述圆盘(405)均匀开设有多个所述落料孔(414);
第二转动轴(415),所述第二转动轴(415)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下部(408)内侧底壁上,多个所述第二转动轴(415)以第一转动轴(410)为中心周向分布设置;
L形连接杆(416),多个所述L形连接杆(416)周向分布于所述第二转动轴(415)远离所述料箱下部(408)底壁端,所述L形连接杆(416)靠近圆盘(405)端连接有圆球(417),所述圆球(417)滑动连接在所述弧形槽(413)内,所述圆球(417)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螺旋桨(418),所述螺旋桨(418)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盘(405)顶端中心处;
搅拌齿(419),多个所述搅拌齿(419)均匀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上部(407)内侧周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洒装置(5),所述喷洒装置(5)安装在所述料箱(111)底端,所述喷洒装置(5)包括:
传动箱(501),所述传动箱(501)固定连接在所述料箱(111)底端,所述传动箱(501)位于所述限流箱(112)一侧,所述传动箱(501)与所述电机箱(401)连通,所述传动箱(501)设有进料口(502)、给料腔(503)、第一传动腔(504)、第二传动腔(505)、第三传动腔(506),所述料管(117)与所述传动箱(501)固定连接,所述料管(117)位于所述进料口(502)处,所述给料腔(503)与所述进料口(502)连通,所述第一传动腔(504)位于所述给料腔(503)靠近所述电机箱(401)侧,所述第二传动腔(505)位于所述给料腔(503)下侧,所述第三传动腔(506)位于所述给料腔(503)远离所述电机箱(401)侧,所述第二传动腔(505)与所述第一传动腔(504)和所述第三传动腔(506)均连通;
第一斜齿轮(507),所述第一斜齿轮(507)固定连接在所述输出轴(403)上,所述第一斜齿轮(507)位于所述第二齿轮(404)下侧;
第二斜齿轮(508),所述第二斜齿轮(508)啮合连接在所述第一斜齿轮(507)靠近所述传动箱(501)侧;
第一转动轴(509),所述第一转动轴(509)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斜齿轮(508)上,所述第一转动轴(509)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传动腔(504)并延伸至所述给料腔(503)内;
第三斜齿轮(510),所述第三斜齿轮(51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轴(509)上,所述第三斜齿轮(510)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腔(504)内;
第一凸轮(511),所述第一凸轮(51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轴(509)远离所述第二斜齿轮(508)端;
花键套(512),所述花键套(512)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腔(505)顶壁上,所述花键套(512)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传动箱(501)下侧;
第四斜齿轮(513),所述第四斜齿轮(513)固定连接在所述花键套(512)上,所述第四斜齿轮(513)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腔(505)内,所述第四斜齿轮(513)与所述第三斜齿轮(510)啮合连接;
第二转动轴(514),所述第二转动轴(514)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传动腔(506)侧壁上,所述第二转动轴(514)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给料腔(503)内,所述第二转动轴(514)与所述第一转动轴(509)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第五斜齿轮(515),所述第五斜齿轮(51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轴(514)上,所述第五斜齿轮(515)位于所述第三传动腔(506)内,所述第五斜齿轮(515)与所述第四斜齿轮(513)啮合连接;
第二凸轮(516),所述第二凸轮(51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轴(514)上,所述第二凸轮(516)位于所述给料腔(503)内;
花键轴(517),所述花键轴(517)连接在所述花键套(512)内,所述花键轴(517)开设有通孔(518),所述通孔(518)与所述给料腔(503)连通;
给料板(519),所述给料板(519)转动连接在所述花键轴(517)外周壁上,所述给料板(519)滑动连接在所述给料腔(503)内侧壁上,所述给料板(519)位于所述第一凸轮(511)和所述第二凸轮(516)上方,所述给料板(519)与所述第一凸轮(511)和所述第二凸轮(516)接触连接;
半球形转动架(520),所述半球形转动架(520)开设有转动槽(521)、挤压腔(522),所述挤压腔(522)位于所述转动槽(521)下方,所述半球形转动架(520)转动连接在所述传动箱(501)周壁上,所述传动箱(501)外周壁与所述转动槽(521)内周壁转动连接,所述花键套(512)与所述半球形转动架(520)固定连接;
挤压板(523),所述挤压板(523)设有空槽(524),所述花键轴(517)远离所述给料板(519)端延伸至所述空槽(524)内,所述花键轴(517)外周壁与所述挤压板(523)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523)滑动连接在所述挤压腔(522)内侧壁上;
滑动板(525),所述滑动板(525)与所述花键轴(517)远离所述给料板(519)端接触连接,所述滑动板(525)滑动连接在所述空槽(524)内侧壁上;
第一弹簧(526),所述第一弹簧(526)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空槽(524)顶壁上,所述第一弹簧(526)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板(525)上;
排料孔(527),多个所述排料孔(527)均匀开设在所述半球形转动架(520)周壁上,所述排料孔(527)与所述挤压腔(522)连通;
第二弹簧(528),所述第二弹簧(528)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给料板(519)上,所述第二弹簧(528)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给料腔(503)底壁上,所述花键轴(517)位于所述第二弹簧(528)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其特征在于,
所述VIF膜具有三层结构,中间层由聚合体聚酰胺制成,最外两层为PE膜;
所述TIF膜具有五层结构,中间层由乙烯或乙烯醇聚合物制成,中间层的相邻两层由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制成,最外两层为PE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17107.3A CN113228868A (zh) | 2021-05-12 | 2021-05-12 | 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17107.3A CN113228868A (zh) | 2021-05-12 | 2021-05-12 | 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28868A true CN113228868A (zh) | 2021-08-10 |
Family
ID=77133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17107.3A Pending CN113228868A (zh) | 2021-05-12 | 2021-05-12 | 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28868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98776A (zh) * | 2011-11-09 | 2012-06-20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退化草地的复式改良方法及专用草地作业机 |
CN103250486A (zh) * | 2012-02-15 | 2013-08-21 | 卢志军 | 一种以氰苷富含作物秸秆为原料进行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的方法 |
CN106358748A (zh) * | 2016-10-24 | 2017-02-01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一种基于秸秆还田的旱地春玉米种植方法 |
CN109328587A (zh) * | 2018-11-12 | 2019-02-15 | 湖南图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农业施肥装置 |
CN110089221A (zh) * | 2019-04-24 | 2019-08-06 | 南县伟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 |
CN210641408U (zh) * | 2019-07-16 | 2020-06-02 | 吴学平 | 一种农业种植施肥装置 |
CN112020920A (zh) * | 2020-08-31 | 2020-12-04 | 杨国良 | 一种农业生产用施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2021
- 2021-05-12 CN CN202110517107.3A patent/CN11322886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98776A (zh) * | 2011-11-09 | 2012-06-20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退化草地的复式改良方法及专用草地作业机 |
CN103250486A (zh) * | 2012-02-15 | 2013-08-21 | 卢志军 | 一种以氰苷富含作物秸秆为原料进行根结线虫生物防治的方法 |
CN106358748A (zh) * | 2016-10-24 | 2017-02-01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一种基于秸秆还田的旱地春玉米种植方法 |
CN109328587A (zh) * | 2018-11-12 | 2019-02-15 | 湖南图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农业施肥装置 |
CN110089221A (zh) * | 2019-04-24 | 2019-08-06 | 南县伟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 |
CN210641408U (zh) * | 2019-07-16 | 2020-06-02 | 吴学平 | 一种农业种植施肥装置 |
CN112020920A (zh) * | 2020-08-31 | 2020-12-04 | 杨国良 | 一种农业生产用施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6-2017植物保护学学科发展报告》", 30 June 2018, 科学普及出版社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1050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matter to a field | |
CN107969179A (zh) | 一种农业用行走式翻土施肥一体装置 | |
US5755058A (en) | Farming method using waste material | |
CN111557132A (zh) | 土壤改良机及土壤改良方法 | |
KR100998970B1 (ko) | 액비 땅속투입 및 파종장치 | |
CN111713238B (zh) | 一种有机肥智能化深施系统的使用方法 | |
CN111448858A (zh) | 土壤重金属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 |
CN213548296U (zh) | 一种农业种植用施肥装置 | |
CN113228868A (zh) | 一种残体废弃物处理和重茬土壤绿色生态修复集成技术 | |
CN117016067A (zh) | 一种苹果种植园用中耕除草机 | |
CN108566805B (zh) | 一种高效防堵塞的颗粒肥料播撒装置 | |
CN116076216A (zh) | 一种提升农田水源涵养能力的方法、装置及制剂 | |
CN105830566B (zh) | 多功能土壤增氧杀菌解除残留农药耕种机器 | |
CN208317305U (zh) | 一种农业用行走式翻土施肥一体装置 | |
CN215188173U (zh) | 改善菜田土壤化学农药残留的装置 | |
TWM514715U (zh) | 糞肥施用處理機 | |
CN111201851B (zh) | 一种耦合仿生秸秆-土壤均匀混埋联合作业机 | |
CN211531713U (zh) | 多功能捡拾旋耕加酶一体机 | |
CN211090526U (zh) | 用于秸秆深埋处理机上的组合犁 | |
CN112369149A (zh) | 一种农业用自动播种种植设备 | |
RU210101U1 (ru) | Агрегат для повышения плодородия почвы после уборки зерновых культур | |
CN220457845U (zh) | 一种农业用土壤翻耕机 | |
CN213221992U (zh) | 一种农业用混药设备 | |
CN219698456U (zh) | 一种提升农田水源涵养能力的补灌装置 | |
CN114514810B (zh) | 节水保墒半透仿膜及其施工填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0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