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8452A - 多级变流器的操作 - Google Patents

多级变流器的操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8452A
CN113228452A CN201880100247.7A CN201880100247A CN113228452A CN 113228452 A CN113228452 A CN 113228452A CN 201880100247 A CN201880100247 A CN 201880100247A CN 113228452 A CN113228452 A CN 113228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module
phase
energy
voltage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1002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8452B (zh
Inventor
S.阿尔-阿雷奇
A.乔德里
V.胡森内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Energy Global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Energy Global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Energy Global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Energy Global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3228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8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8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02M7/4835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ells, each including a switchable capacitor, the capacitors having a nominal charge voltage which corresponds to a given fraction of the input voltage, and the capacitors being selectively connected in series to determine the instantaneous output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02M7/4837Flying capacitor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具有多个相模块(400,400′,400″)的多级变流器(800)的方法,多个相模块分别具有三个相模块支路(11,13,404;11′,13′,404′;11″,13″,404″)。每个相模块(400,400′,400″)的开关装置(420,420′,420″)在第一开关位置(421)中将相模块(400,400′,400″)的交流电压接头(5,5′,5″)与在第一相模块支路(11,11′,11″)和第三相模块支路(404,404′,404″)之间的第一连接点(412,412′,412″)连接,并且在第二开关位置(422)中将交流电压接头(5,5′,5″)与在第三相模块支路(404,404′,404″)和第二相模块支路(13,13′,13″)之间的第二连接点(416,416′,416″)连接。在该方法中,依据相模块(400,400′,400″)的能量总和参量(WΣ1,WΣ2,WΣ3)和能量差参量(WΔ1,WΔ2,WΔ3)来控制多级变流器(800)的回路电流,以在相模块支路(11,11′,11″,13,13′,13″,404,404′,404″)之间进行能量补偿。

Description

多级变流器的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具有多个相模块的多级变流器的方法,所述相模块彼此并联连接地布置在多级变流器的第一直流电压接头与第二直流电压接头之间,并且分别具有多个模块,多个模块分别具有至少两个电子开关元件和电气能量存储器。每个相模块具有与第一直流电压接头连接的第一相模块支路、与第二直流电压接头连接的第二相模块支路和将第一相模块支路与第二相模块支路连接的第三相模块支路。此外,多级变流器具有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在第一开关位置中将相模块的交流电压接头与在第一相模块支路和第三相模块支路之间的第一连接点连接,并且在第二开关位置中将交流电压接头与在第三相模块支路和第二相模块支路之间的第二连接点连接。
背景技术
多级变流器(也称为模块化多级变流器)是用于转换电气能量的电力电子电路。利用多级变流器例如可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或者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多级变流器具有多个相同类型的模块,其电气串联连接。通过模块的电气串联电路可实现高的输出电压。多级变流器可简单地与不同的电压匹配(缩放),并且可以相对准确地产生所期望的输出电压。多级变流器可以有利地在高压范围内使用,例如作为高压直流输电设备中的变流器或者作为无功功率补偿设备。
可以选择电气串联电路中的模块的数量,使得多级变流器可以产生所需的输出电压。然而此外,串联电路中的模块的数量也还必须足够大,使得在多级变流器的所有运行状态下,施加在模块上的电压不超过最大允许的模块电压。因此,在串联电路中必须存在比为了产生预定的输出电压实际所需的模块更多的模块。这导致了高成本、高损耗功率以及多级变流器的大的结构形式。
传统的多级变流器的相模块分别具有两个相模块支路,其中一个与多级变流器的第一直流电压接头连接,并且另一个与多级变流器的第二直流电压接头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头所描述的特定的多级变流器,与传统的多级变流器相比,其每个相模块并非仅具有两个相模块支路,而是具有三个相模块支路。这种类型的多级变流器使得可以按照需要将相模块的交流电压接头与多级变流器的第一直流电压接头之间的模块的数量增加或减小了第三相模块支路中的模块的数量。同样地,可以将相模块的交流电压接头与多级变流器的第二直流电压接头之间的模块的数量增加或减小了第三相模块支路中的模块的数量。换言之,即,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三相模块支路中的模块分配给第一相模块支路或第二相模块支路。
因此,相模块的第三相模块支路的模块具有双重功能。根据相模块的开关装置的开关位置,将这些模块连接在相模块的交流电压接头与第一直流电压接头之间或连接在交流电压接头与第二直流电压接头之间。因此,相模块的第三相模块支路中的模块用于生成相模块的不同的电压。通过在相模块的开关装置的第一开关位置与第二开关位置之间的换接的可能性,第三相模块支路中的模块仅需要存在一次。反之,在传统多级变流器中,附加的模块必须在每个相模块中存在两次,即一次在相模块的第一(正侧的)相模块支路中,并且一次在相模块的第二(负侧的)相模块支路中。由于特殊的多级变流器的每个相模块中的第三相模块支路,因此与传统的多级变流器相比,每个相模块所需的模块的数量可以显著减少。这也导致了多级变流器的尺寸、变流器损耗和成本的显著减小。可以实现节省25%的所需的模块。
在每个相模块具有两个相模块支路的传统的多级变流器的操作中,存储在各个相模块支路中的能量之间的能量不平衡被补偿,以便均匀地负载相模块支路。在此,一方面在相模块之间进行所谓的水平能量补偿,并且另一方面在每个相模块的两个相模块支路之间进行所谓的垂直能量补偿。为此,依据每个相模块的两个相模块支路的能量的总和以及差,控制多级变流器的回路电流,利用这些回路电流在相模块之间以及在各个相模块的相模块支路之间传输能量。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在以上所描述的多级变流器的相模块支路之间进行能量补偿的方法,该多级变流器的每个相模块具有三个相模块支路。
根据本发明,该技术问题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方法来解决。
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为多级变流器的每个相模块确定能量总和参量,其是针对第一相模块支路的能量与第二相模块支路的能量的总和的量度。此外,对于每个相模块,依据相模块的开关装置的开关位置确定能量差参量,在开关装置的第一开关位置中,能量差参量是针对第二相模块支路的能量与第三相模块支路的能量的差的量度,并且在开关装置的第二开关位置中,能量差参量是针对第一相模块支路的能量与第三相模块支路的能量的差的量度。依据相模块的能量总和参量和能量差参量,控制多级变流器的回路电流,以补偿相模块支路之间的能量不平衡。
因此,本发明规定,依据每个相模块的第一相模块支路的能量与第二相模块支路的能量的总和,以及依据每个相模块的第一相模块支路或第二相模块支路的能量与第三相模块支路的能量的差,控制多级变流器的回路电流,以补偿能量不平衡。在此,是使用第一相模块支路的能量与第三相模块支路的能量的差还是使用第二相模块支路的能量与第三相模块支路的能量的差取决于相模块的开关装置的开关位置。本发明通过如在传统的多级变流器中那样控制多级变流器的回路电流以进行能量补偿,能够实现将用于传统的多级变流器的、在相模块支路之间进行能量补偿的原理转用到每个相模块具有三个相模块支路的特殊的多级变流器上。在此,为了控制回路电流,与具有相同数量的相模块的传统的多级变流器的情况一样,使用相同数量的相模块支路的能量的总和以及差,尽管相较于传统的多级变流器,特殊的多级变流器每个相模块具有更大数量的相模块支路。例如,在三相的特殊的多级变流器中,根据总共九个相模块支路的能量形成三个能量总和参量和三个能量差参量,并且因此与每个相模块具有两个相模块支路的传统的三相的多级变流器的情况一样多。由此,对于每个相模块具有三个相模块支路的特殊的多级变流器,可以使用相同的回路电流控制器以进行能量补偿,该回路电流控制器也用于传统的多级变流器。
本发明的一种设计方案规定,根据所有相模块的能量总和参量形成能量总和空间矢量,并且依据能量总和空间矢量来控制回路电流的直流分量,以补偿相模块之间的能量不平衡。本发明的这种设计方案利用以下事实:回路电流的直流分量使得可以进行相模块之间的直接能量传输,并且因此可以用于水平能量补偿,并且直流分量取决于能量总和空间矢量。
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规定,根据所有相模块的能量差参量形成能量差空间矢量,并且依据能量差空间矢量来控制回路电流的正相序系统和负相序系统,以补偿各个相模块的相模块支路之间的能量不平衡。本发明的这种设计方案利用以下事实:通过控制回路电流的正相序系统和负相序系统,可以实现各个相模块的相模块支路之间的垂直能量补偿,并且回路电流的正相序系统和负相序系统取决于能量差空间矢量。
本发明的另外的设计方案规定,每个相模块的能量总和参量根据分别施加到相模块的第一相模块支路上和第二相模块支路上的电压来确定;和/或每个相模块的能量差参量在相模块的开关装置的第一开关位置中根据分别施加到相模块的第二相模块支路上和第三相模块支路上的电压来确定,以及在相模块的开关装置的第二开关位置中根据分别施加到相模块的第一相模块支路上和第三相模块支路上的电压来确定。本发明的这种设计方案利用以下事实:相模块支路的能量取决于施加到相模块支路上的电压。
多级变流器可以被设计为使得相模块的开关装置在第二开关位置中将相模块的交流电压接头与第一连接点(电气)分离,并且在第一开关位置中将交流电压接头与第二连接点(电气)分离。一般而言,开关装置将交流电压接头在每个开关位置分别仅最多与一个(与开关位置相关联的)连接点连接(并且将交流电压接头与相应的另外的连接点分离)。因此,开关装置(在该开关装置的开关位置中)将交流电压接头分别仅与一个(与开关位置相关联的)连接点连接。当然,还可以给出开关位置,在该开关位置中交流电压接头与所有的连接点分离。
多级变流器也可以被设计为使得第一相模块支路、第二相模块支路和第三相模块支路分别具有在串联电路中的模块中的至少两个、特别是分别具有模块中的至少五个。
多级变流器也可以被设计为使得开关装置具有晶闸管(作为开关元件)。借助晶闸管,可以特别快速地执行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之间的换接。
多级变流器也可以被设计为使得
-每个相模块的开关装置具有第一电力电子开关,该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在开关装置的第一开关位置中将交流电压接头与第一连接点(电气)连接,并且在开关装置的第二开关位置中将交流电压接头与第一连接点(电气)分离;以及
-每个相模块的开关装置具有第二电力电子开关,该第二电力电子开关在开关装置的第二开关位置中将交流电压接头与第二连接点(电气)连接,并且在开关装置的第一开关位置中将交流电压接头与第二连接点(电气)分离。利用开关装置的两个电力电子开关,可以特别简单且快速地执行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之间的换接。
多级变流器可以被设计为使得每个开关装置的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力电子开关分别具有晶闸管。
多级变流器也可以被设计为使得每个开关装置的第一电力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力电子开关分别具有反并联连接的晶闸管。由此,电力电子开关可以以两种极性切换流过相模块的交流电压接头的交流电流。
多级变流器也可以被设计为,使得第三相模块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模块被设计为使得能够输出具有正或负的极性的电压。这特别有利地支持晶闸管的关断过程。在此,特别有利的是,至少一个模块能够产生并且输出负电压和正电压。借助该电压,可以安全且可靠地实现将经由交流电压接头流动的电流从第一连接点换向到第二连接点。这例如可以如下地实现:借助模块产生与原始的电流流动相反取向的电压作为换向电压。
多级变流器可以被设计为使得第三相模块支路中的至少一个模块具有全桥电路。在此,特别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具有全桥电路的模块能够产生并且输出负电压和正电压。如上面所说明地,这支持换向。
多级变流器可以被设计为使得全桥电路具有四个电子开关元件和电气能量存储器。
多级变流器可以被设计为使得每个相模块的开关装置依据施加在相模块的交流电压接头上的电压(交流电压)的瞬时值来采取其开关位置(特别是第一开关位置和第二开关位置)。有利地,可以控制开关装置,使得该开关装置依据施加在交流电压接头上的电压(交流电压)的瞬时值来采取开关位置。由此,产生了特别简单的控制开关装置的方式。仅需要分析交流电压的瞬时值,并且依据瞬时值的大小,开关装置采取相应的开关位置(特别是第一开关位置和第二开关位置)。
多级变流器也可以被设计为:
-如果施加在相模块的交流电压接头上的电压的瞬时值大于(或等于)零,则每个相模块的开关装置采取第一开关位置;并且如果施加在交流电压接头上的电压的瞬时值小于零,则开关装置采取第二开关位置,或者
-如果施加在相模块的交流电压接头上的电压的瞬时值位于第一预选电压范围内,则每个相模块的开关装置采取第一开关位置;并且如果施加在交流电压接头上的电压的瞬时值位于第二预选电压范围内,则开关装置采取第二开关位置。第一替换方案有利地规定了开关装置何时采取第一开关位置以及该开关装置何时采取第二开关位置的特别简单的可能性:如果交流电压的瞬时值大于(或等于)零,则采取第一开关位置;如果交流电压的瞬时值小于零,则采取第二开关位置。第二替换方案说明,如果交流电压的瞬时值位于第一预选电压范围内,则采取第一开关位置。如果瞬时值位于第二预选电压范围内,则采取第二开关位置。该变形方案能够实现还更灵活地切换开关装置。
附图说明
结合以下对结合附图更详细地阐述的实施例的描述,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特性、特征和优点以及如何实现其的方式将变得更加清楚并且更显著地容易理解。在此附图中:
图1示出了多级变流器的相模块的实施例,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相模块上的示例性的电压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相模块的替换的图示,
图4示出了具有三个相模块的多级变流器的实施例,
图5示出了多级变流器的模块的实施例,
图6示出了多级变流器的模块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确定用于控制多级变流器的回路电流的额定电流空间矢量的框图。
在附图中,彼此对应的部分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了多级变流器800的模块400的实施例。该相模块400具有第一(正侧的)相模块支路11、第二(负侧的)相模块支路13和第三(中间的)相模块支路404。在第一相模块支路11上施加第一电压Up,在第二相模块支路13上施加第二电压Un,并且在第三相模块支路404上施加第三电压Us。相模块400布置在第一直流电压接头16与第二直流电压接头17之间,其中第一相模块支路11与第一直流电压接头16连接。第二相模块支路13与第二直流电压接头17连接。每个相模块支路具有多个模块。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相模块支路11具有n个模块1_1...1_n,可以将这些模块分别设计为半桥电路(半桥模块)或全桥电路(全桥模块)。同样地,第二相模块支路13具有n个模块2_1...2_n,可以将这些模块分别设计为半桥电路(半桥模块)或全桥电路(全桥模块)。因此,第一相模块支路11和第二相模块支路13例如还可以分别仅具有半桥模块或分别仅具有全桥模块。
第三相模块支路404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全桥电路的模块408_1(全桥模块408_1)以及另外的模块408_2至408_n,可以将这些模块分别设计为半桥电路(半桥模块)或全桥电路(全桥模块)。
在第一相模块支路11与第三相模块支路404之间构造第一连接点412的情况下以及在第三相模块支路404与第二相模块支路13之间构造第二连接点416的情况下,第三相模块支路404将第一相模块支路11与第二相模块支路13连接。为此,开关装置420被配置为用于在第一开关位置421将相模块400的交流电压接头5与第一连接点412电气连接,并且在第二开关位置422将交流电压接头5与第二连接点416电气连接。此外,开关装置420被配置为用于在第二开关位置422将交流电压接头5与第一连接点412电气分离,并且在第一开关位置421将交流电压接头5与第二连接点416电气分离。
开关装置420具有第一晶闸管T1、第二晶闸管T2、第三晶闸管T3和第四晶闸管T4作为开关元件。更准确地说,开关装置具有第一电力电子开关424和第二电力电子开关428。在此,第一电力电子开关424具有第一晶闸管T1和第二晶闸管T2;在此,第二电力电子开关428具有第三晶闸管T3和第四晶闸管T4。因此,第一电力电子开关424具有反并联连接的晶闸管T1和T2;第二电力电子开关428具有反并联连接的晶闸管T3和T4。
在此,具有各个晶闸管T1、T2、T3和T4的图示应当仅理解为象征性的。实际上,例如可以串联和/或并联连接更大数量的晶闸管,以实现所需的电压值和电流值。
在开关装置420的第一开关位置中,第一电力电子开关424将交流电压接头5与第一连接点412电气连接;在开关装置420的第二开关位置中,第一电力电子开关424将交流电压接头5与第一连接点412电气分离。在开关装置420的第二开关位置中,第二电力电子开关428将交流电压接头5与第二连接点416电气连接;在开关装置420的第一开关位置中,第二电力电子开关428将交流电压接头5与第二连接点416电气分离。
在交流电压接头5与接地接头202之间施加交流电压Uac。在第一直流电压接头16与接地接头202之间施加电压1/2Udc,其中,Udc是施加在第一直流电压接头16与第二直流电压接头17之间的总直流电压。在接地接头202与第二直流电压接头17之间同样施加1/2Udc的电压。
开关装置420依据施加在交流电压接头5上的交流电压Uac的瞬时值来采取该开关装置的开关位置(即,第一开关位置和第二开关位置)。更准确地说,由(未示出的)控制装置控制开关装置420,使得该开关装置依据施加在交流电压接头5上的交流电压Uac的瞬时值来采取该开关装置的开关位置(即,第一开关位置和第二开关位置)。在此,如果交流电压Uac的瞬时值大于(或等于)零,则开关装置420因此采取第一开关位置。然后,第一交流电压接头5与第一连接点412电气连接。如果施加在交流电压接头5上的交流电压Uac的瞬时值小于零,则开关装置420采取第二开关位置。然后,第一交流电压接头5与第二连接点416电气连接。
多级变流器800还可以被配置为,如果施加在交流电压接头5上的交流电压Uac的瞬时值位于第一预选电压范围内,则开关装置420采取第一开关位置;并且如果施加在交流电压接头上的交流电压Uac的瞬时值位于第二预选电压范围内,则开关装置420采取第二开关位置。第一预选电压范围例如可以是0与+1/2Udc之间的电压范围;第二预选电压范围例如可以是-1/2Udc与0之间的电压范围。
图2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在相模块400中产生的电压。在t=0与t=1/2T之间的时间间隔期间(即,在交流电压Uac的瞬时值大于零的时间段期间),只有相对较低的电压Up施加在第一相模块支路11上。较大的电压(Udc-Up)分布在第二相模块支路13上(作为电压Un)以及在第三相模块支路404上(作为电压Us)。由此,在第一相模块支路11、第二相模块支路13和第三相模块支路404上分别最大施加电压1/2Udc。因此,每个相模块支路11、13和404仅需要分别针对最大直流电压的一半1/2Udc来设计。在第二半周期持续时间期间(即,在t=1/2T与t=T之间的范围内),在第二相模块支路13上仅施加有相对低的电压Un,而较大的电压(Udc-Un)分布在第一相模块支路11和第二相模块支路404上。与交流电压Uac的第一半周期的过程类似,在每个相模块支路11、13、404上再次最大出现1/2Udc的电压。
图3中再次以简化的图示示出了图1的相模块400。为此,第一相模块支路11、第二相模块支路13和第三相模块支路404分别象征性地表示为具有对角线的正方形。第一电力电子开关424和第二电力电子开关428分别表示为具有两个对角线的较小的正方形。此外,图3中借助电压箭头表示,在交流电压接头5处相对于接地接头202出现的交流电压Uac在交流电压的第一半周期(Uac>0)期间在第一连接点412与接地接头202之间如何出现。在第二半周期(Uac<0)期间,在第二连接点416与接地接头202之间出现交流电压Uac(该图示假设,第一电力电子开关424和第二电力电子开关428表现为理想的开关,即,在接通状态下在该开关424和428上未出现电压降)。
如果施加在交流电压接头5上的交流电压Uac的瞬时值大于(或等于)零,则交流电压接头5与第一连接点412电气连接并且与第二连接点416电气分离。如果施加在交流电压接头5上的交流电压Uac的瞬时值小于零,则交流电压接头5与第二连接点416电气连接并且与第一连接点412电气分离。
图4中示出了三相的多级变流器800的实施例。根据图3,多级变流器800具有三个相模块400、400'、400”。第一相模块400具有相模块支路11、13、404、带有电力电子开关424、428的开关装置420、连接点412、416和交流电压接头5。第二相模块400'具有相模块支路11'、13'、404'、带有电力电子开关424'、428'的开关装置420'、连接点412'、416'和交流电压接头5'。第三相模块400”具有相模块支路11”、13”、404”、带有电力电子开关424”、428”的开关装置420”、连接点412”、416”和交流电压接头5”。
为了操作多级变流器800,测量施加到多级变流器800的交流电压接头5、5'、5”上的每个电压的瞬时值。依据所测量的瞬时值,然后将交流电压接头5、5'、5”与相应的第一连接点412、412'、412”或者相应的第二连接点416、416'、416”电气连接。在此,每个交流电压接头5、5'、5”分别仅与连接点412、412'、412”、416、416'、416”中的一个电气连接,并且与另外的连接点412、412'、412”、416、416'、416”电气分离。
图5中示出了多级变流器800的模块1_1的实施例。
模块1_1被设计为半桥模块。模块1_1具有带有第一反并联连接的二极管904的第一(可断开的)电子开关元件902(第一可断开的半导体阀902)。此外,模块1_1具有带有第二反并联连接的二极管908的第二(可断开的)电子开关元件906(第二可断开的半导体阀906)以及以电容器形式的电气能量存储器910。第一电子开关元件902和第二电子开关元件906分别被设计为IGBT(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第一电子开关元件902与第二电子开关元件906电串联连接。在两个电子开关元件902与906之间的连接点处布置了第一电气模块接头912。在第二电子开关元件906的与连接点对置的接头处布置了第二电气模块接头915。此外,第二模块接头915与能量存储器910的第一接头电气连接;能量存储器910的第二接头与第一电子开关元件902的与连接点对置的接头电气连接。
因此,能量存储器910与由第一电子开关元件902和第二电子开关元件906构成的串联电路电气并联连接。通过由变流器800的(未示出的)电子控制装置相应地控制第一电子开关元件902和第二电子开关元件906,可以实现在第一模块接头912与第二模块接头915之间要么输出能量存储器910的电压要么不输出电压(即,输出零电压)。因此,可以通过各个相模块支路的模块的共同作用来产生变流器的各个期望的输出电压。
图6中示出了多级变流器800的模块408_1的另外的实施例。除了从图5中已知的第一电子开关元件902、第二电子开关元件906、第一续流二极管904、第二续流二极管908和能量存储器910之外,图6中示出的模块408_1具有带有反并联连接的第三续流二极管1004的第三电子开关元件1002以及带有第四反并联连接的续流二极管1008的第四电子开关元件1006。第三电子开关元件1002和第四电子开关元件1006分别被设计为IGBT。与图5中的电路不同,第二模块接头915不是与第二电子开关元件906电气连接,而是与由第三电子开关元件1002和第四电子开关元件1006构成的电气串联电路的中点电气连接。
图6的模块408_1是所谓的全桥模块,在该模块中,在对应地控制在第一(电气)模块接头912与第二(电气)模块接头915之间的四个电子开关元件902、906、1002、1006的情况下,能够可选地输出能量存储器910的正电压、能量存储器910的负电压或值为零的电压(零电压)。由此,借助模块408_1可以使输出电压的极性反转。多级变流器800可以仅具有半桥模块、可以仅具有全桥模块、或者也可以具有半桥模块和全桥模块。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具有用于操作根据图4的多级变流器800的方法步骤S1至S3。
在第一方法步骤S1中,为每个相模块400、400'、400”确定能量总和参量WΣ1、WΣ2、WΣ3,能量总和参量是针对第一相模块支路11、11'、11”的能量与第二相模块支路13、13'、13”的能量的总和的量度。在此,WΣ1表示了能量总和参量,其是针对第一相模块400的第一相模块支路11的能量与第二相模块支路13的能量的总和的量度;WΣ2表示了能量总和参量,其是针对第二相模块400'的第一相模块支路11'的能量与第二相模块支路13'的能量的总和的量度;并且WΣ3表示了能量总和参量,其是针对第三相模块400”的第一相模块支路11”的能量与第二相模块支路13”的能量的总和的量度。例如,根据施加在第一相模块支路11、11'、11”上的电压Up以及施加在第二相模块支路13、13'、13”上的电压Un来确定每个相模块400、400'、400”的能量总和参量WΣ1、WΣ2、WΣ3
此外,在第一方法步骤S1中,对于每个相模块400、400'、400”,依据相模块400、400'、400”的开关装置420、420'、420”的开关位置来确定能量差参量WΔ1、WΔ2、WΔ3,在第一开关位置421中,能量差参量是针对第二相模块支路13、13'、13”的能量与第三相模块支路404、404'、404”的能量的差的量度,并且在第二开关位置422中,能量差参量是针对第一相模块支路11、11'、11”的能量与第三相模块支路404、404'、404”的能量的差的量度。在此,WΔ1表示第一相模块400的能量差参量,WΔ2表示第二相模块400'的能量差参量并且WΔ3表示第三相模块400”的能量差参量。例如,在相模块400、400'、400”的开关装置420、420'、420”的第一开关位置421中,根据施加在第二相模块支路13、13'、13”上的电压Un以及施加在第三相模块支路404、404'、404”上的电压Us来确定每个相模块400、400'、400”的能量差参量WΔ1、WΔ2、WΔ3,并且在相模块400、400'、400”的开关装置420、420'、420”的第二开关位置422中,根据施加在第一相模块支路11、11'、11”上的电压Up和施加在第三相模块支路404、404'、404”上的电压Us来确定每个相模块400、400'、400”的能量差参量WΔ1、WΔ2、WΔ3
在第二方法步骤S2中,由所有相模块400、400'、400”的能量总和参量WΣ1、WΣ2、WΣ3形成能量总和空间矢量。此外,在第二方法步骤S2中,由所有相模块400、400'、400”的能量差参量WΔ1、WΔ2、WΔ3形成能量差空间矢量。
在第三方法步骤S3中,依据能量总和空间矢量,控制多级变流器800的回路电流的直流分量,以补偿相模块400、400'、400”之间的能量不平衡。此外,在第三方法步骤S3中,依据能量差空间矢量,控制回路电流的正相序系统和负相序系统,以补偿各个相模块400、400'、400”的相模块支路11、11'、11”、13、13'、13”、404、404'、404”之间的能量不平衡。为此,根据能量总和空间矢量和能量差空间矢量,以下面更详细描述的方式确定针对回路电流的额定电流空间矢量,并且用于控制回路电流。
图8示出了确定额定电流空间矢量的框图,额定电流空间矢量用于控制回路电流,以在多级变流器800的相模块支路11、11'、11”、13、13'、13”、404、404'、404”之间进行能量补偿。
由第一变换器501根据能量总和参量WΣ1、WΣ2、WΣ3形成具有分量WΣα、WΣβ、WΣ0的能量总和空间矢量。由第一额定值形成器503根据能量总和空间矢量的α分量WΣα形成额定电流空间矢量的α分量iΣα的直流分量iΣα,dc。此外由第一额定值形成器503根据能量总和空间矢量的β分量WΣβ形成额定电流空间矢量的β分量iΣβ的直流分量iΣβ,dc
由第二变换器502根据能量差参量WΔ1、WΔ2、WΔ3形成具有分量WΔα、WΔβ、WΔ0的能量差空间矢量。由第二额定值形成器504根据能量差空间矢量的α分量WΔα和β分量WΔβ形成额定电流空间矢量的α分量iΣα的负相序系统分量iΣα,-和额定电流空间矢量的β分量iΣβ的负相序系统分量iΣβ,-。此外,由第二额定值形成器504根据能量差空间矢量的0分量WΔ0形成额定电流空间矢量的α分量iΣα的正相序系统分量iΣα,+和额定电流空间矢量的β分量iΣβ的正相序系统分量iΣβ,+。为了形成负相序系统分量iΣα,-、iΣβ,-和正相序系统分量iΣα,+、iΣβ,+,将电流分量转移到以多级变流器800的电网频率旋转的坐标系,并且分解为其负相序系统和正相序系统。为此,使用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3116668330000131
利用该旋转矩阵将相应的电流分量变换为具有旋转角-θ或θ的负相序系统和正相序系统。
额定电流空间矢量的α分量iΣα通过将其直流分量iΣα,dc、其负相序系统分量iΣα,-和其正相序系统分量iΣα,+相加来形成。额定电流空间矢量的β分量iΣβ通过将其直流分量iΣβ,dc、其负相序系统分量iΣβ,-和其正相序系统分量iΣβ,+相加来形成。
尽管已经在细节上通过优选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其中推导出其他的变型方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_1...l_n 第一相模块支路的模块
2_1...2_n 第二相模块支路的模块
5、5'、5” 交流电压接头
11、11'、11” 第一相模块支路
13、13'、13” 第二相模块支路
16、17 直流电压接头
202 接地接头
400、400'、400” 相模块
404、404'、404” 第三相模块支路
408_1...408_n 第三相模块支路的模块
412、412'、412” 第一连接点
416、416'、416” 第二连接点
420、420'、420” 开关装置
424、424'、424” 第一电力电子开关
428、428'、428” 第二电力电子开关
421、422 开关位置
501、502 变换器
503、504 额定值形成器
800 多级变流器
902、906、1002、1006 电子开关元件
904、908、1004、1008 二极管
910 能量存储器
912、915 模块接头
iΣα、iΣβ 额定电流空间矢量的分量
iΣα,dc、iΣβ,dc 额定电流空间矢量的分量的直流分量
iΣα,-、iΣβ,- 额定电流空间矢量的分量的负相序系统分量
iΣα,+、iΣβ,+ 额定电流空间矢量的分量的正相序系统分量
S1至S3 方法步骤
t 时间
T 周期持续时间
T1至T4 晶闸管
U 电压
Uac 交流电压
Udc 直流电压
Un 第二相模块支路上的电压
Up 第一相模块支路上的电压
Us 第三相模块支路上的电压
WΔ1、WΔ2、WΔ3 能量差参量
WΔα、WΔβ、WΔ0 能量差空间矢量的分量
WΣ1、WΣ2、WΣ3 能量总和参量
WΣα、WΣβ、WΣ0 能量总和空间矢量的分量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操作具有多个相模块(400,400',400”)的多级变流器(800)的方法,所述相模块彼此并联连接地布置在多级变流器(800)的第一直流电压接头(16)与第二直流电压接头(17)之间,并且分别具有多个模块(1_1...l_n;2_1...2_n;408_1...408_n),多个模块分别具有至少两个电子开关元件(902,906)和电气能量存储器(910),其中,每个相模块(400,400',400”)具有与第一直流电压接头(16)连接的第一相模块支路(11,11',11”);具有与第二直流电压接头(17)连接的第二相模块支路(13,13',13”);具有将所述第一相模块支路(11,11',11”)与所述第二相模块支路(13,13',13”)连接的第三相模块支路(404,404',404”);以及具有开关装置(420,420',420”),所述开关装置在第一开关位置(421)中将相模块(400,400',400”)的交流电压接头(5,5',5”)与在第一相模块支路(11,11',11”)和第三相模块支路(404,404',404”)之间的第一连接点(412,412',412”)连接,并且在第二开关位置(422)中将交流电压接头(5,5',5”)与在第三相模块支路(404,404',404”)和第二相模块支路(13,13',13”)之间的第二连接点(416,416',416”)连接,其中,在所述方法中
-为每个相模块(400,400',400”)确定能量总和参量(WΣ1,WΣ2,WΣ3),所述能量总和参量是针对第一相模块支路(11,11',11”)的能量与第二相模块支路(13,13',13”)的能量的总和的量度,
-对于每个相模块(400,400',400”),依据相模块(400,400',400”)的开关装置(420,420',420”)的开关位置(421,422)来确定能量差参量(WΔ1,WΔ2,WΔ3),在第一开关位置(421)中,所述能量差参量是针对第二相模块支路(13,13',13”)的能量与第三相模块支路(404,404',404”)的能量的差的量度,并且在第二开关位置(422)中,所述能量差参量是针对第一相模块支路(11,11',11”)的能量与第三相模块支路(404,404',404”)的能量的差的量度,以及
-依据相模块(400,400',400”)的能量总和参量(WΣ1,WΣ2,WΣ3)和能量差参量(WΔ1,WΔ2,WΔ3)来控制多级变流器(800)的回路电流,以补偿相模块支路(11,11',11”,13,13',13”,404,404',404”)之间的能量不平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有相模块(400,400',400”)的能量总和参量(WΣ1,WΣ2,WΣ3)形成能量总和空间矢量,并且依据所述能量总和空间矢量来控制回路电流的直流分量,以补偿相模块(400,400',400”)之间的能量不平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施加在第一相模块支路(11,11',11”)上的电压(Up)以及施加在第二相模块支路(13,13',13”)上的电压(Un)来确定每个相模块(400,400',400”)的能量总和参量(WΣ1,WΣ2,WΣ3)。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有相模块(400,400',400”)的能量差参量(WΔ1,WΔ2,WΔ3)形成能量差空间矢量,并且依据所述能量差空间矢量来控制回路电流的正相序系统和负相序系统,以补偿各个相模块(400,400',400”)的相模块支路(11,11',11”,13,13',13”,404,404',404”)之间的能量不平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相模块(400,400',400”)的开关装置(420,420',420”)的第一开关位置(421)中,根据施加在第二相模块支路(13,13',13”)上的电压(Un)和施加在第三相模块支路(404,404',404”)上的电压(Us)来确定每个相模块(400,400',400”)的能量差参量(WΔ1,WΔ2,WΔ3),并且在相模块(400,400',400”)的开关装置(420,420',420”)的第二开关位置(422)中,根据施加在第一相模块支路(11,11',11”)上的电压(Up)和施加在第三相模块支路(404,404',404”)上的电压(Us)来确定每个相模块(400,400',400”)的能量差参量(WΔ1,WΔ2,WΔ3)。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相模块(400,400',400”)的开关装置(420,420',420”)在第二开关位置(422)中将相模块(400,400',400”)的交流电压接头(5,5',5”)与第一连接点(412,412',412”)分离,并且在第一开关位置(421)中将相模块(400,400',400”)的交流电压接头(5,5',5”)与第二连接点(416,416',416”)分离。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第三相模块支路(404,404,404”)中的至少一个模块(408_1...408_n)被设计为使得能够输出具有正或负的极性的电压。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第三相模块支路(404,404,404”)中的至少一个模块(408_1...408_n)具有全桥电路。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相模块(400,400',400”)的开关装置(420,420',420”)依据施加在相模块(400,400',400”)的交流电压接头(5,5',5”)上的交流电压(Uac)的瞬时值来采取开关位置(421,422)。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施加在相模块(400,400',400”)的交流电压接头(5,5',5”)上的交流电压(Uac)的瞬时值大于零,则每个相模块(400,400',400”)的开关装置(420,420',420”)采取第一开关位置(421);并且如果施加在相模块(400,400',400”)的交流电压接头(5,5',5”)上的交流电压(Uac)的瞬时值小于零,则每个相模块(420,420',420”)的开关装置(420,420',420”)采取第二开关位置(422),或者
-如果施加在相模块(400,400',400”)的交流电压接头(5,5',5”)上的交流电压(Uac)的瞬时值位于第一预选电压范围内,则每个相模块(400,400',400”)的开关装置(420,420',420”)采取第一开关位置(421);并且如果施加在相模块(400,400',400”)的交流电压接头(5,5',5”)上的交流电压(Uac)的瞬时值位于第二预选电压范围内,则每个相模块(400,400',400”)的开关装置(420,420',420”)采取第二开关位置(422)。
CN201880100247.7A 2018-12-18 2018-12-18 多级变流器的操作 Active CN1132284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8/085524 WO2020125950A1 (de) 2018-12-18 2018-12-18 Betreiben eines multilevelstromricht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8452A true CN113228452A (zh) 2021-08-06
CN113228452B CN113228452B (zh) 2023-12-01

Family

ID=64959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100247.7A Active CN113228452B (zh) 2018-12-18 2018-12-18 多级变流器的操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2862B2 (zh)
EP (1) EP3867987A1 (zh)
JP (1) JP7030248B2 (zh)
CN (1) CN113228452B (zh)
WO (1) WO20201259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4932B (zh) * 2021-02-03 2022-01-0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非线性自抗扰飞机电网相位角度跟踪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5502A2 (de) * 2012-03-15 2013-09-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ultizellenkonverter
DE102013207894A1 (de) * 2013-04-30 2014-05-22 Ge Energy Power Conversion Gmbh Elektrische Schaltung
DE102015008369A1 (de) * 2015-07-31 2017-02-02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Ilmenau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bidirektionalen Kopplung eines Gleichspannungssystems mit mehreren Wechselspannungssystemen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solchen Schaltungsanordnung
CN107925363A (zh) * 2015-08-18 2018-04-17 通用电器技术有限公司 电压源转换器及其控制
EP3316466A1 (de) * 2016-10-28 2018-05-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Gleichspannungswandler und anlage zum übertragen elektrischer leis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10082B2 (en) * 2007-10-18 2010-05-04 Instituto Potosino De Investigacion Cientifica Y Technologica (Ipicyt) Controller for the three-phase cascade multilevel converter used as shunt active filter in unbalanced operation with guaranteed capacitors voltages balance
GB2518853B (en) * 2013-10-02 2016-01-27 Alstom Technology Ltd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EP2863534B1 (en) * 2013-10-16 2018-09-26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EP3120448B1 (en) * 2014-03-19 2020-04-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Hybrid three-level npc thyristor converter with chain-link strings as inner ac switches
CN107580751B (zh) * 2015-05-05 2019-10-11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的操作的电压源换流器
CN208433912U (zh) 2015-05-29 2019-01-25 西门子公司 具有第一部分转换器和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直流电压转换器
US9590483B1 (en) * 2015-10-15 2017-03-07 Ge Energy Power Conversion Technology Ltd Control of balance of arm capacitor voltages in STATCOMS based on chain links of H bridge modules
JP6568809B2 (ja) 2016-01-29 2019-08-28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電動機駆動装置、及び電動機駆動システム
JP6524000B2 (ja) 2016-03-15 2019-06-05 株式会社東芝 電力変換装置
CN109716640B (zh) * 2016-09-01 2020-12-22 Abb电网瑞士股份公司 模块化多电平电压源变流器中的循环电流控制
KR101943884B1 (ko) 2017-06-02 2019-01-30 효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Mmc 컨버터 및 그의 서브모듈
KR101943885B1 (ko) 2017-06-02 2019-01-30 효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Mmc 컨버터 및 그의 서브모듈
WO2019007502A1 (de) 2017-07-05 2019-01-1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ultilevelstromrichter
EP3622618A1 (de) 2017-07-05 2020-03-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romrichter
EP4131765A4 (en) 2020-03-30 2023-05-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5502A2 (de) * 2012-03-15 2013-09-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ultizellenkonverter
DE102013207894A1 (de) * 2013-04-30 2014-05-22 Ge Energy Power Conversion Gmbh Elektrische Schaltung
DE102015008369A1 (de) * 2015-07-31 2017-02-02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Ilmenau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bidirektionalen Kopplung eines Gleichspannungssystems mit mehreren Wechselspannungssystemen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solchen Schaltungsanordnung
CN107925363A (zh) * 2015-08-18 2018-04-17 通用电器技术有限公司 电压源转换器及其控制
EP3316466A1 (de) * 2016-10-28 2018-05-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Gleichspannungswandler und anlage zum übertragen elektrischer leis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45625A1 (en) 2022-02-10
EP3867987A1 (de) 2021-08-25
WO2020125950A1 (de) 2020-06-25
CN113228452B (zh) 2023-12-01
JP7030248B2 (ja) 2022-03-04
US11342862B2 (en) 2022-05-24
JP2022508371A (ja) 2022-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5252B2 (en) Multilevel converter systems and 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 methods
US11601064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having a frequency of a first control signal higher than a frequency of a second control signal
US9013906B2 (en) Power system-interconnected inverter device
KR101791289B1 (ko) 멀티레벨 인버터
EP3238315B1 (e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with thyristor valves
CA2968459A1 (en) Standby and charging of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JP2008092651A (ja)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EP2993777B1 (en) Multilevel converter
CN110100383B (zh) 具有改进操作的电压源换流器
US11233463B2 (en)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WO2017080597A1 (en) A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for handling ac side faults
CN113228452B (zh) 多级变流器的操作
Eremia et al. VSC–HVDC Transmission
CN108604797B (zh) 多电平功率变流器及用于控制多电平功率变流器的方法
Lin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 single-phase three-leg AC/AC converter with neutral-point diode-clamped scheme
CN212435577U (zh) 具有故障电流关断能力的电力变换器装置
Singh et a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SPWM and SVPWM technique in NPC bidirectional converter
US20230179116A1 (en) Electrical power converter with pre-charge mode of operation
JP7359041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hetri et al. Study of various design for SST implementation
US20230048126A1 (en) Power converter arrangemen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Hachani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Based on H-Bridge Multi-Level Converter
Lin et al. Three-phase power factor corrector based on capacitor-clamped topology
MADHU et al. Direct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with Six Branches for Flexible Distribution Networks
WO2020173544A1 (en) Mmc statcom with director valv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