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5971B - 一种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5971B
CN113225971B CN202010069179.1A CN202010069179A CN113225971B CN 113225971 B CN113225971 B CN 113225971B CN 202010069179 A CN202010069179 A CN 202010069179A CN 113225971 B CN113225971 B CN 1132259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assembly
along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91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5971A (zh
Inventor
毛维华
吕仁
于卫东
盛建清
李旺益
黄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691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597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8324 priority patent/WO202114747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5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5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5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59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36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 H05K7/20445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the coupling element being an additional piece, e.g. thermal standof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3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telephones, cameras or pacemak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1Su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radiation, e.g. fin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所述壳体具有中心线;发热器件,所述发热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散热组件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相对于壳体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时,使得该散热组件在壳体内沿宽度方向居中设置,从而使得该散热组件对壳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散热效果相同,有助于实现终端设备沿宽度方向的左右均热,从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整机散热性能,提高终端设备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终端设备包括壳体、芯片、电池、散热组件等部件,其中,芯片的发热量较高,而电池的体积较大,因此,通常情况下,该芯片放置于终端设备沿宽度方向的一侧,同时,散热组件也位于终端设备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但是,该发热器件位于终端设备的一侧时,导致终端设备的左右两侧散热不均匀,从而导致该终端设备的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左右两侧散热均匀,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所述壳体具有中心线;发热器件,所述发热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散热组件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
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相对于壳体沿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时,使得该散热组件在壳体内沿宽度方向居中设置,从而使得该散热组件对壳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散热效果相同,有助于实现终端设备沿宽度方向的左右均热,从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整机散热性能,提高终端设备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所述发热器件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此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对发热器件的散热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发热器件堆叠布置并抵接,且所述散热组件覆盖所述发热器件。本实施例中,当散热组件与发热器件沿厚度方向抵接时,与二者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布置相比,散热组件与发热器件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能够增大散热组件对发热器件的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摄像头组件和电池,所述摄像头组件、所述发热器件与所述电池沿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布置。本实施例中,由于终端设备沿长度方向的尺寸较大,当该摄像头组件、发热器件与电池沿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布置时,能够合理利用终端设备沿长度方向的空间,提高终端设备各部件布局的合理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至少两个所述摄像头组件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所述发热器件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所述电池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厚度方向,所述散热组件覆盖所述发热器件;所述散热组件的一部分与所述电池沿厚度方向布置并抵接,和/或,所述散热组件的一部分与所述摄像头组件沿厚度方向布置并抵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散热组件与发热器件抵接,能够通过散热组件对发热器件散热,从而降低其温度,同时,该散热组件还可以沿长度方向延伸至电池的位置,从而与电池沿厚度方向布置并抵接,以便能够通过散热组件对电池散热,另外,该散热组件还可以沿长度方向延伸至与摄像头组件对应的位置,从而与摄像头组件沿厚度方向布置并抵接,以便能够通过散热组件对摄像头组件散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第一散热段和第二散热段,所述第一散热段与所述第二散热段连接;沿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散热段覆盖所述发热器件,所述第二散热段与所述电池抵接。本实施例中,由于发热器件的发热量较高,因此,为了改善终端设备的散热性能,可以使得第一散热件的第一散热段覆盖发热器件,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散热段对发热器件的各部分散热,提高其散热效果。同时,与发热器件相比,电池的发热量较小,且电池的面积较大,因此,可以使得第一散热件的第二散热段覆盖电池的一部分,从而对电池散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散热段与所述第二散热段垂直,且沿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散热段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散热段的尺寸;所述第一散热件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屏蔽罩,所述屏蔽罩包括腔体,所述发热器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腔体;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位于所述腔体外;沿厚度方向,所述屏蔽罩的底壁与所述第一散热件位于所述壳体的两端,且所述屏蔽罩的底壁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导热胶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屏蔽罩的底壁与壳体通过导热胶粘连,且该发热器件放置于屏蔽罩的腔体内,从而使得发热器件与第一散热件之间通过屏蔽罩的底壁与壳体间接连接,能够避免直接粘连发热器件与第一散热件,保证发热器件和第一散热件能够正常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散热件位于所述腔体内;沿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散热件位于所述屏蔽罩的底壁与所述发热器件之间。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散热件、导热胶位于发热器件和第一散热件之间,从而使得发热器件的热量能够经第二散热件、屏蔽罩的底壁、导热胶传递至第一散热件,从而通过第二散热件、导热胶和第一散热件实现对发热器件的导热和散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包括石墨层;沿厚度方向,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石墨层抵接。本申请实施例中,发热器件的热量经散热组件传递至石墨层,实现发热器件的导热和散热,同时,由于发热器件和散热组件沿宽度方向居中放置,因此,使得终端设备沿宽度方向的发热量和散热量均匀,即能够使得终端设备沿宽度方向温度均匀,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电路板和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多个摄像头,所述电路板设置有开口,所述摄像头组件安装于所述开口内;
沿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所述摄像头组件至少包括三排所述摄像头,各排所述摄像头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且至少一排所述摄像头的个数大于或等于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电路板和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多个摄像头,所述电路板设置有开口,所述摄像头组件安装于所述开口内;
沿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所述摄像头组件至少包括两排所述摄像头,各排所述摄像头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且至少一排所述摄像头的个数大于或等于3。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终端设备在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所述提供终端设备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去掉壳体的爆炸图;
图6为1中去掉壳体和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7中发热器件、散热组件和屏蔽罩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去掉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散热组件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13为图12中Ⅱ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3中Ⅲ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1-石墨层、12-中框;
2-发热器件;
3-散热组件、31-第一散热件、311-第一散热段、312-第二散热段、32-第二散热件、33-导热胶;
4-屏蔽罩、41-腔体;
5-摄像头组件、51-安装部、52本体部;
6-电路板;
7-电池。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终端设备通常包括壳体、电路板、摄像头组件、电池等部件,还包括芯片等发热量较高的发热器件,该发热器件的布置位置影响终端设备的整体发热量和散热性能。目前,相关技术中,由于电池的体积较大,占据的壳体的空间较大,因此,通常将芯片等发热器件放置于电池的一侧,即发热器件和散热组件均放置于整机的一侧,导致终端设备散热不均导致的左右温度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通过改变终端设备中散热组件和发热器件的布置位置来解决终端设备散热不均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1~4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壳体1、发热器件2和散热组件3,其中,发热器件2和散热组件3等部件安装于壳体1内,该发热器件2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发热量较大的器件,例如芯片等,散热组件3用于对终端设备的各部件散热,从而降低终端设备的温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该终端设备的壳体1具体可以为长方体结构,即该壳体1可以为对称式结构,壳体1具体可以包括中框12,该中框12用于安装终端设备的电路板6、屏幕等部件。因此,沿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Y,该壳体1具有中心线O,壳体1相对于该中心线O呈轴对称结构,因此,该中心线O可以为壳体1的对称轴。当然,上述壳体1并非严格相对于中心线O对称,即壳体1并非为严格的对称式结构,只要壳体1相对于中心线O大致对称即可。
该实施例中,散热组件3相对于该中心线O对称,即该散热组件3也可以为对称式结构。
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3相对于壳体1沿宽度方向Y的中心线O对称时,使得该散热组件3在壳体1内沿宽度方向Y居中设置,从而使得该散热组件3对壳体1沿宽度方向Y的两侧散热效果相同,有助于实现终端设备沿宽度方向Y的左右均热,从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整机散热性能,提高终端设备的使用体验。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散热组件3沿宽度方向Y的中心线O对称指的是:散热组件3相对于中心线O大致对称,即散热组件3没有明显偏向于壳体1沿宽度方向Y的任一侧,并非指散热组件3相对于中心线O严格对称,只要能够实现散热组件3对终端设备的均匀散热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热器件2相对于上述中心线O对称,即发热器件2和散热组件3均相对于中心线O对称,此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3对发热器件2的散热效果。
同样地,该发热器件2也并非严格相对于中心线O对称,即发热器件2没有明显偏向于壳体1沿宽度方向Y的任一侧,只要能够使得该发热器件2与散热组件3配合,从而提高散热组件3对发热器件2的散热效果即可。
具体地,如图5~7所示,该散热组件3与发热器件2沿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Z堆叠布置并抵接,且散热组件3覆盖发热器件2。其中,散热组件3与发热器件2之间可以直接抵接,也可以间接抵接,二者间接抵接时,沿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Z,该散热组件3与发热器件2之间具有其他部件,发热器件2的热量能够通过其他部件传递至散热组件3。
本实施例中,当散热组件3与发热器件2沿厚度方向Z抵接时,与二者沿长度方向X或宽度方向Y布置相比,散热组件3与发热器件2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能够增大散热组件3对发热器件2的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摄像头组件5和电池7,其中,摄像头组件5用于拍摄视频和照片,且摄像头组件5可以安装于电路板6,具体地,如图5和图13所示,该电路板6可以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摄像头组件5可以包括安装部51和本体部52,其中,本体部52为用于拍摄视频和照片,安装部51用于安装本体部52,并对本体部52提供保护,且安装部51可以安装于电路板6的安装孔内。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摄像头组件5,且沿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Y,各摄像头组件5相对于壳体1的中心线O对称设置。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沿长度方向X,各摄像头组件5分三排布置,至少一排的摄像头组件5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电路板6设置有开口,摄像头组件5安装于该开口内,并包围各摄像头组件5。如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沿长度方向X,各摄像头组件5分两排布置,至少一排的摄像头组件5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电路板6设置有开口,摄像头组件5安装于该开口内,并包围各摄像头组件5。其中,该摄像头组件5为终端设备的后置摄像头。
电池7用于为电子设备的各用电部件(例如芯片、电路板6等)供电,且该电池7可以为能够多次充电的电池,通常情况下,该电池7的体积较大,所占据的终端设备的空间较大。因此,该摄像头组件5、发热器件2与电池7可以沿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X布置。
本实施例中,由于终端设备沿长度方向X的尺寸较大,当该摄像头组件5、发热器件2与电池7沿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X布置时,能够合理利用终端设备沿长度方向X的空间,提高终端设备各部件布局的合理性。
另外,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热器件2与电路板6沿厚度方向Z布置,且沿厚度方向Z,发热器件2位于电路板6和散热组件3之间,并与二者沿厚度方向Z抵接,从而能够合理利用终端设备厚度方向Z的空间,进一步提高终端设备各部件布局的合理性。
同时,沿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Y,摄像头组件5相对于壳体1的中心线O对称,发热器件2相对于壳体1的中心线O对称,电池7相对于壳体1的中心线O对称,即该终端设备中的各部件均对称布置。
具体地,如图9、图10和图14所示,沿厚度方向Z,散热组件3覆盖发热器件2,同时,散热组件3的一部分与电池7沿厚度方向Z布置并抵接,和/或,散热组件3的一部分与摄像头组件5沿厚度方向布置并抵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散热组件3与发热器件2抵接(二者之间可以直接抵接,也可以间接抵接),能够通过散热组件3对发热器件2散热,从而降低其温度,同时,该散热组件3还可以沿长度方向X延伸至电池7的位置,从而与电池7沿厚度方向Z布置并抵接,以便能够通过散热组件3对电池7散热,另外,该散热组件3还可以沿长度方向X延伸至与摄像头组件5对应的位置,从而与摄像头组件5沿厚度方向Z布置并抵接,以便能够通过散热组件3对摄像头组件5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中,沿长度方向X,该摄像头组件5与电池7位于发热器件2的两侧,因此,在终端设备的厚度允许的情况下,散热组件3与摄像头组件5和电池7均抵接时,该散热组件3沿长度方向X的两端均延伸,即该散热组件3的长度较大,以便能够对终端设备的各部件进行散热。
具体地,如图9~图11所示,该散热组件3包括第一散热件31,该第一散热件31包括第一散热段311和第二散热段312,其中,沿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X,该第一散热段311与第二散热段312连接,沿厚度方向Z,该第一散热段311覆盖发热器件2,第二散热段312与电池7抵接,并覆盖电池7的至少部分。
本实施例中,由于发热器件2的发热量较高,因此,为了改善终端设备的散热性能,可以使得第一散热件31的第一散热段311覆盖发热器件2,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散热段311对发热器件2的各部分散热,提高其散热效果。同时,与发热器件2相比,电池7的发热量较小,且电池7的面积较大,因此,可以使得第一散热件31的第二散热段312覆盖电池7的一部分,从而对电池7散热。
具体地,该第一散热件31具体可以为散热铜管,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散热的结构。
更具体地,如图9~图11所示,该第一散热段311与第二散热段312沿长度方向X连接或一体成型,二者相互垂直,且二者之间弧形过渡,沿宽度方向Y,该第一散热段311的尺寸大于第二散热段312的尺寸,从而使得第一散热段311能够完全覆盖各发热器件2。同时,沿宽度方向Y,该第一散热件31相对于中心线O对称。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散热件31具体可以为T型结构,且该T型结构的第一散热件31中,其宽度尺寸较大的一端用于对发热器件2散热,宽度尺寸较小的一端用于对电池7散热。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14所示,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屏蔽罩4,该屏蔽罩4包括腔体41,发热器件2的至少部分位于该腔体41内,因此,该屏蔽罩4能够对发热器件2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降低其他不能对发热器件2的信号产生干扰的风险。基于此,该散热组件3的第一散热件31位于腔体41外,沿厚度方向Z,屏蔽罩4的底壁位于发热器件2与壳体1的中框12之间,且该屏蔽罩4的底壁与中框12之间通过导热胶33连接,另外,如图14所示,该散热组件3中,第一散热件31位于中框12的另一侧,即沿厚度方向Z,屏蔽罩4的底壁与第一散热件31之间通过中框12隔开,因此,发热器件2与第一散热件31之间至少通过屏蔽罩4的底壁和中框12隔开。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该发热器件2放置于屏蔽罩4的腔体41内,第一散热件31位于中框12远离发热器件2的一端,并将屏蔽罩4的底壁与中框12通过导热胶33粘连,从而实现发热器件2与第一散热件31之间的间接连接,能够避免直接直接粘连发热器件2与第一散热件31,保证发热器件2和第一散热件31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该终端设备中,位于屏蔽罩4的腔体41内的发热器件2与屏蔽罩4的顶壁平齐,且电路板6位于屏蔽罩4的上方,并与屏蔽罩4和发热器件2的顶壁抵接。
具体地,如图11和图14所示,该散热组件3还可以包括第二散热件32,该第二散热件32位于屏蔽罩4的腔体41内,且沿厚度方向Z,该第二散热件32位于屏蔽罩4的底壁与发热器件2之间。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散热件32、导热胶33和中框12位于发热器件2和第一散热件31之间,从而使得发热器件2的热量能够经第二散热件32、屏蔽罩4的底壁、导热胶33、中框12传递至第一散热件31,从而通过第二散热件32、导热胶33和第一散热件31实现对发热器件2的导热和散热。
其中,该第二散热件32具体可以为散热硅脂。另外,如图10所示,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发热器件2,且各发热器件2沿宽度方向Y布置,同时,如图11所示,该散热组件3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件32,各第二散热件32与发热器件2一一对应设置,同时,各第二散热件32分别覆盖发热器件2,从而通过第二散热件32对发热器件2散热。
另一方面,如图5和图13所示,该壳体1还可以包括石墨层11,沿厚度方向Z,该散热组件3与石墨层11抵接。具体地,如图13所示,该石墨层11可以与散热组件3的第一散热件31抵接,从而将第一散热件31吸收的热量传递至石墨层11。
本实施例中,发热器件2的热量通过第二散热件32、导热胶33、第一散热件31和石墨层11传递至终端设备的外侧,实现发热器件2的散热,同时,电池7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件31的第二散热段312和石墨层11传递至终端设备的外侧,实现电池7的散热,和/或,摄像头组件5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件31的第一散热件311和石墨层11传递至终端设备的外侧,实现摄像头组件5的散热。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发热器件2的热量经散热组件3传递至石墨层11,实现发热器件2的导热和散热,同时,由于发热器件2和散热组件3沿宽度方向Y居中放置,因此,使得终端设备沿宽度方向Y的发热量和散热量均匀,即能够使得终端设备沿宽度方向Y温度均匀,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壳体,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所述壳体具有中心线;
发热器件,所述发热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散热组件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
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发热器件堆叠布置并抵接,且所述散热组件覆盖所述发热器件;
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摄像头组件和电池,所述摄像头组件、所述发热器件与所述电池沿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布置;
所述散热组件的一部分与所述电池沿厚度方向布置并抵接,和/或,所述散热组件的一部分与所述摄像头组件沿厚度方向布置并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所述发热器件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至少两个所述摄像头组件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所述发热器件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所述电池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第一散热段和第二散热段,所述第一散热段与所述第二散热段连接;
沿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散热段覆盖所述发热器件,所述第二散热段与所述电池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段与所述第二散热段垂直,且沿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散热段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散热段的尺寸;
所述第一散热件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屏蔽罩,所述屏蔽罩包括腔体,所述发热器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腔体;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位于所述腔体外;
沿厚度方向,所述屏蔽罩的底壁与所述第一散热件位于所述壳体的两端,且所述屏蔽罩的底壁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导热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散热件位于所述腔体内;
沿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散热件位于所述屏蔽罩的底壁与所述发热器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石墨层;
沿厚度方向,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石墨层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电路板和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多个摄像头,所述电路板设置有开口,所述摄像头组件安装于所述开口内;
沿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所述摄像头组件至少包括三排所述摄像头,各排所述摄像头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且至少一排所述摄像头的个数大于或等于2。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电路板和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多个摄像头,所述电路板设置有开口,所述摄像头组件安装于所述开口内;
沿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所述摄像头组件至少包括两排所述摄像头,各排所述摄像头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且至少一排所述摄像头的个数大于或等于3。
CN202010069179.1A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终端设备 Active CN1132259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9179.1A CN113225971B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终端设备
PCT/CN2020/128324 WO2021147477A1 (zh) 2020-01-21 2020-11-12 一种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9179.1A CN113225971B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5971A CN113225971A (zh) 2021-08-06
CN113225971B true CN113225971B (zh) 2022-07-22

Family

ID=76991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9179.1A Active CN113225971B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5971B (zh)
WO (1) WO202114747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71172B2 (en) * 2001-09-10 2003-12-30 Intel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ssemblies with high capacity curved fin heat sinks
US20050099774A1 (en) * 2003-11-06 2005-05-12 Kyu Sop Song Semiconductor chip cooling module with fin-fan-fin configuration
US9247034B2 (en) * 2013-08-22 2016-01-26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CN203523137U (zh) * 2013-09-18 2014-04-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104582426B (zh) * 2013-10-28 2017-09-12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利用具有模块化散热源装置的热阻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
CN105472941A (zh) * 2014-09-30 2016-04-06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手机及其制造方法
CN205792919U (zh) * 2016-05-30 2016-12-07 深圳六滴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
CN206181699U (zh) * 2016-11-14 2017-05-17 北京珠穆朗玛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导热结构及移动终端
US10034410B1 (en) * 2017-04-26 2018-07-24 Chroma Ate Inc. Support apparatus
CN207460523U (zh) * 2017-12-08 2018-06-05 佛山市融信计算机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散热的无线网卡
CN108155436A (zh) * 2017-12-28 2018-06-12 成都三木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内置散热装置
CN110022384A (zh) * 2018-01-08 2019-07-16 合肥基路伯医疗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散热手机壳
CN208112756U (zh) * 2018-03-28 2018-11-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摄像头组件
CN108770293B (zh) * 2018-06-11 2020-0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装置
CN108770295A (zh) * 2018-06-11 2018-1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散热组件
CN208369716U (zh) * 2018-07-17 2019-01-11 深圳市凯广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散热片的活体检测装置和自助终端机
CN209046954U (zh) * 2018-08-06 2019-06-28 武汉兴图新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流向装置
CN109640588B (zh) * 2018-10-15 2020-05-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209676570U (zh) * 2018-10-26 2019-11-22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屏蔽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09562625U (zh) * 2018-11-01 2019-10-29 兰州中达新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产品支架保护壳
CN208970503U (zh) * 2018-11-07 2019-06-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及移动终端
CN209563090U (zh) * 2018-11-30 2019-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209949189U (zh) * 2019-01-28 2020-01-14 深圳市精益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手机保护套
CN209608694U (zh) * 2019-04-24 2019-11-08 江苏金亿达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密封散热结构的手机
CN209627433U (zh) * 2019-04-29 2019-11-12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10137623B (zh) * 2019-06-13 2021-04-20 江西弘耀达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手机电池散热保护结构
CN110708934A (zh) * 2019-10-31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均温部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47477A1 (zh) 2021-07-29
CN113225971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65514B2 (en)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dissipating heat from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5995370A (en) Heat-sinking arrangement for circuit elements
US7345885B2 (en) Heat spreader with multiple stacke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JP6924974B1 (ja) 撮像装置
JP7210166B2 (ja) 撮像システム
US9883615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a heat conduction member
JP4023054B2 (ja) 電子回路ユニット
US20110143580A1 (en) Socket terminal heat-dissipating mechanism
JP3569451B2 (ja) 放熱装置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CN113225971B (zh) 一种终端设备
JP2019113784A (ja) 光トランシーバ
KR20200138885A (ko) 방열 기능이 향상된 충전기
TWI607675B (zh) Dc/dc電源模組及dc/dc電源系統組裝結構
US7460368B2 (en) Cooling-fan-free system module
TW201824662A (zh) 電連接器
US9414528B2 (en) Thermal spreading for an externally pluggable electronic module
US20060002092A1 (en) Board mounted heat sink using edge plating
CN21044457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268127A (zh) 电子设备
CN219205084U (zh) 电子设备用的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8125320A (ja) 電気回路基板保護筐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5181717U (zh) 主控机箱
CN211478771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头戴显示设备
CN218042293U (zh) 具有高强度高散热的防火外壳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充电器
TW202218521A (zh) 傳輸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