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2782A - 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2782A
CN113222782A CN202110544719.1A CN202110544719A CN113222782A CN 113222782 A CN113222782 A CN 113222782A CN 202110544719 A CN202110544719 A CN 202110544719A CN 113222782 A CN113222782 A CN 113222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power grid
disaster
disaster prevention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47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超林
赵亮
赵彦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447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27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2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27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2Home applian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04S40/128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volving the use of Internet protoc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该系统与电网云平台、气象数据信息中心、物联网平台对接;该系统包括多个受灾监测预警模块,不同的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该系统确定用户触发的目标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的目标灾害类型;通过物联网平台获取与目标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目标监测数据;从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利用目标监测数据、云平台气象数据和中心气象数据,进行针对目标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该系统通过多个来源的数据进行电网设备防灾监测,实现对电网设备受灾的精细化预测。

Description

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设备的广泛普及,电网设备时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需要对电网设备进行防灾监测,防灾监测可以基于电网设备的防灾监测平台进行;但是,传统方案提供的防灾监测方式中,电网设备的防灾监测平台进行防灾监测分析的数据不够精细化,未对电网设备的受灾进行精细化预测。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一种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所述系统与电网云平台、气象数据信息中心、物联网平台对接,其中,所述物联网平台与多个监测装置对接,不同的监测装置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受灾监测预警模块,不同的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
所述系统在进行电网设备防灾监测处理时,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用户触发的目标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的目标灾害类型;
通过所述物联网平台获取与所述目标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目标监测数据;
从所述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
利用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进行针对所述目标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包括气象监测预警模块、山火监测预警模块、雷电监测预警模块、地质灾害预警模块、台风应急预警模块、覆冰监测预警模块、地震监测预警模块和内涝应急预警模块;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气象监测装置、山火监测装置、雷电监测装置、地质监测装置、台风监测装置、覆冰监测装置、地震监测装置和内涝监测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对接山火监测预警系统、覆冰监测系统和雷电定位系统,所述山火监测预警模块通过所述山火监测预警系统形成,所述覆冰监测预警模块通过所述覆冰监测系统形成,和所述雷电监测预警模块通过所述雷电定位系统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联网平台还与输电线路摄像装置、变电站视频装置、输电线路或变电站的微气象装置进行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对接应急指挥平台,所述系统将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结果同步至所述应急指挥平台,以供防灾监测人员进行应急指挥决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对接调度运行平台,所述系统将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结果同步至调度运行平台,以供调度人员进行调度运行方式决策参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可以对接电网管理平台;所述系统用于从所述电网管理平台获取生产管理数据,并融合生产管理数据与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形成针对所述电网管理平台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服务,并将与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服务对应的操作指令传递回所述电网管理平台,以使电网管理人员可以基于所述操作指令进行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服务对应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一种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确定用户触发的目标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的目标灾害类型;
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平台获取与所述目标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目标监测数据;
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从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
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利用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进行针对所述目标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一种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灾害类型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户触发的目标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的目标灾害类型;
监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物联网平台获取与所述目标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目标监测数据;
气象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从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
防灾监测处理模块,用于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利用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进行针对所述目标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
确定用户触发的目标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的目标灾害类型;
通过物联网平台获取与所述目标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目标监测数据;
从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
利用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进行针对所述目标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上述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中,所述系统与电网云平台、气象数据信息中心、物联网平台对接,其中,所述物联网平台与多个监测装置对接,不同的监测装置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受灾监测预警模块,不同的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所述系统在进行电网设备防灾监测处理时,执行如下步骤:确定用户触发的目标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的目标灾害类型;通过所述物联网平台获取与所述目标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目标监测数据;从所述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利用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进行针对所述目标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可见,上述系统通过多个来源的数据进行电网设备防灾监测,实现对电网设备受灾的精细化预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电网设备防灾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图1示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其中,上述系统与电网云平台、气象数据信息中心、物联网平台对接,其中,所述物联网平台与多个监测装置对接,不同的监测装置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受灾监测预警模块,不同的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
图2示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方法流程图,可以应用于上述系统中,上述系统在进行电网设备防灾监测处理时,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步骤S201,确定用户触发的目标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的目标灾害类型;
步骤S202,通过所述物联网平台获取与所述目标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目标监测数据;
步骤S203,从所述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
步骤S204,利用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进行针对所述目标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示例性地,如果用户在受灾监测预警模块a和受灾监测预警模块b中,触发受灾监测预警模块a,上述系统可以确定受灾监测预警模块a对应的灾害类型,并通过物联网平台在监测装置1和监测装置2中确定与该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1并获取监测装置1采集到的监测数据;接着,上述系统从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并利用上述监测装置1采集到的监测数据、云平台气象数据和中心气象数据进行上述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可见,本申请提供的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与电网云平台、气象数据信息中心、物联网平台对接,其中,所述物联网平台与多个监测装置对接,不同的监测装置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受灾监测预警模块,不同的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所述系统在进行电网设备防灾监测处理时,执行如下步骤:确定用户触发的目标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的目标灾害类型;通过所述物联网平台获取与所述目标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目标监测数据;从所述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利用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进行针对所述目标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上述系统通过多个来源的数据进行电网设备防灾监测,实现对电网设备受灾的精细化预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包括气象监测预警模块、山火监测预警模块、雷电监测预警模块、地质灾害预警模块、台风应急预警模块、覆冰监测预警模块、地震监测预警模块和内涝应急预警模块;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气象监测装置、山火监测装置、雷电监测装置、地质监测装置、台风监测装置、覆冰监测装置、地震监测装置和内涝监测装置。
可见,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对多种灾害类型集成在上述系统中,使得电网设备的防灾监测可以覆盖各种灾害类型,提高上述系统的防灾监测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对接山火监测预警系统、覆冰监测系统和雷电定位系统,所述山火监测预警模块通过所述山火监测预警系统形成,所述覆冰监测预警模块通过所述覆冰监测系统形成,和所述雷电监测预警模块通过所述雷电定位系统形成。
也就是说,如果上述系统已对接一些灾害类型系统,那么可以直接将已对接的灾害类型系统的功能集成至上述系统,形成对应的监测预警模块,节省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物联网平台还与输电线路摄像装置、变电站视频装置、输电线路或变电站的微气象装置进行对接。
可见,物联网平台还与上述输电线路摄像装置等对接,使得上述系统可以形成多源全网的气象监测智能网络。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对接应急指挥平台,所述系统将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结果同步至所述应急指挥平台,以供防灾监测人员进行应急指挥决策。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对接调度运行平台,所述系统将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结果同步至调度运行平台,以供调度人员进行调度运行方式决策参考。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可以对接电网管理平台;所述系统用于从所述电网管理平台获取生产管理数据,并融合生产管理数据与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形成针对所述电网管理平台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服务,并将与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服务对应的操作指令传递回所述电网管理平台,以使电网管理人员可以基于所述操作指令进行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服务对应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方法,结合图3,阐述一个本申请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的应用实例。
本应用实例中,企业运营管控平台为电网业务平台,其中生产监控指挥中心作为支撑生产域的专业运营。防灾减灾监测预警系统(相当于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作为生产监控指挥中心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支撑部分,将基于电网云平台,整合覆冰监测系统、山火监测预警系统、雷电定位系统功能,建立完备的、实用化的、智能化的防灾减灾体系。防灾减灾监测预警系统将预测、评估设备情况、同步至应急指挥平台,供安监部应急指挥决策参考;同步至调度运行平台,供调度运行方式决策参考;将生产管理数据与气象数据深度融合,形成定制化的气象服务,将相关操作指令传递回电网管理平台。
防灾减灾监测预警系统与电网云平台、气象数据信息中心、物联网平台对接,物联网平台与气象监测装置、山火监测装置、雷电监测装置、地质监测装置、台风监测装置、覆冰监测装置、地震监测装置和内涝监测装置对接,并且物联网平台还与视频图像装置(如输电线路摄像装置、变电站视频装置、输电线路或变电站的微气象装置)对接。
可以看出,在传统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中,仅是基于气象预警系统的气象数据进行防灾监测分析,数据维度少,难以实现精细化的防灾预警监测。本申请提供的防灾减灾监测预警系统,对接电网云平台、气象数据信息中心和物联网平台,防灾减灾监测预警系统确定用户触发的目标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的目标灾害类型;通过所述物联网平台获取与所述目标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目标监测数据;从所述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利用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进行针对所述目标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上述系统通过多个来源的数据进行电网设备防灾监测,实现对电网设备受灾的精细化预测。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至图3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至图3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灾害类型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用户触发的目标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的目标灾害类型;
监测数据获取模块402,用于通过物联网平台获取与所述目标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目标监测数据;
气象数据获取模块403,用于从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
防灾监测处理模块404,用于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利用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进行针对所述目标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包括气象监测预警模块、山火监测预警模块、雷电监测预警模块、地质灾害预警模块、台风应急预警模块、覆冰监测预警模块、地震监测预警模块和内涝应急预警模块;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气象监测装置、山火监测装置、雷电监测装置、地质监测装置、台风监测装置、覆冰监测装置、地震监测装置和内涝监测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对接山火监测预警系统、覆冰监测系统和雷电定位系统,所述山火监测预警模块通过所述山火监测预警系统形成,所述覆冰监测预警模块通过所述覆冰监测系统形成,和所述雷电监测预警模块通过所述雷电定位系统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联网平台还与输电线路摄像装置、变电站视频装置、输电线路或变电站的微气象装置进行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对接应急指挥平台,所述系统将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结果同步至所述应急指挥平台,以供防灾监测人员进行应急指挥决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对接调度运行平台,所述系统将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结果同步至调度运行平台,以供调度人员进行调度运行方式决策参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可以对接电网管理平台;所述系统用于从所述电网管理平台获取生产管理数据,并融合生产管理数据与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形成针对所述电网管理平台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服务,并将与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服务对应的操作指令传递回所述电网管理平台,以使电网管理人员可以基于所述操作指令进行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服务对应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关于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方法: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确定用户触发的目标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的目标灾害类型;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平台获取与所述目标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目标监测数据;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从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利用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进行针对所述目标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其中,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与电网云平台、气象数据信息中心、物联网平台对接,其中,所述物联网平台与多个监测装置对接,不同的监测装置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受灾监测预警模块,不同的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确定用户触发的目标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的目标灾害类型;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平台获取与所述目标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目标监测数据;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从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利用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进行针对所述目标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其中,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与电网云平台、气象数据信息中心、物联网平台对接,其中,所述物联网平台与多个监测装置对接,不同的监测装置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受灾监测预警模块,不同的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的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与电网云平台、气象数据信息中心、物联网平台对接,其中,所述物联网平台与多个监测装置对接,不同的监测装置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受灾监测预警模块,不同的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不同的灾害类型;
所述系统在进行电网设备防灾监测处理时,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用户触发的目标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的目标灾害类型;
通过所述物联网平台获取与所述目标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目标监测数据;
从所述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
利用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进行针对所述目标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包括气象监测预警模块、山火监测预警模块、雷电监测预警模块、地质灾害预警模块、台风应急预警模块、覆冰监测预警模块、地震监测预警模块和内涝应急预警模块;所述监测装置包括气象监测装置、山火监测装置、雷电监测装置、地质监测装置、台风监测装置、覆冰监测装置、地震监测装置和内涝监测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对接山火监测预警系统、覆冰监测系统和雷电定位系统,所述山火监测预警模块通过所述山火监测预警系统形成,所述覆冰监测预警模块通过所述覆冰监测系统形成,和所述雷电监测预警模块通过所述雷电定位系统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平台还与输电线路摄像装置、变电站视频装置、输电线路或变电站的微气象装置进行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对接应急指挥平台,所述系统将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结果同步至所述应急指挥平台,以供防灾监测人员进行应急指挥决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对接调度运行平台,所述系统将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结果同步至调度运行平台,以供调度人员进行调度运行方式决策参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可以对接电网管理平台;所述系统用于从所述电网管理平台获取生产管理数据,并融合生产管理数据与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形成针对所述电网管理平台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服务,并将与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服务对应的操作指令传递回所述电网管理平台,以使电网管理人员可以基于所述操作指令进行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服务对应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8.一种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确定用户触发的目标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的目标灾害类型;
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平台获取与所述目标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目标监测数据;
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从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
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利用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进行针对所述目标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9.一种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灾害类型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户触发的目标受灾监测预警模块对应的目标灾害类型;
监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物联网平台获取与所述目标灾害类型对应的监测装置采集到的目标监测数据;
气象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从电网云平台获取云平台气象数据、从气象数据信息中心获取中心气象数据;
防灾监测处理模块,用于所述电网设备防灾监测系统利用所述目标监测数据、所述云平台气象数据和所述中心气象数据,进行针对所述目标灾害类型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CN202110544719.1A 2021-05-19 2021-05-19 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方法 Pending CN1132227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4719.1A CN113222782A (zh) 2021-05-19 2021-05-19 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4719.1A CN113222782A (zh) 2021-05-19 2021-05-19 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2782A true CN113222782A (zh) 2021-08-06

Family

ID=77092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4719.1A Pending CN113222782A (zh) 2021-05-19 2021-05-19 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278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8517A (zh) * 2015-04-30 2015-07-15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微气象与卫星遥感数据的微气象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6033556A (zh) * 2015-03-16 2016-10-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网微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其预警方法
CN106056690A (zh) * 2016-05-24 2016-10-26 国网天津武清供电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云平台和物联网的护线智能巡检方法及系统
US20180183243A1 (en) * 2014-07-02 2018-06-28 Humavox Ltd. Cloud Based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8429343A (zh) * 2018-03-14 2018-08-21 深圳市集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无线物联网云平台的电气安全监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83243A1 (en) * 2014-07-02 2018-06-28 Humavox Ltd. Cloud Based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6033556A (zh) * 2015-03-16 2016-10-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电网微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其预警方法
CN104778517A (zh) * 2015-04-30 2015-07-15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微气象与卫星遥感数据的微气象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06056690A (zh) * 2016-05-24 2016-10-26 国网天津武清供电有限公司 基于大数据、云平台和物联网的护线智能巡检方法及系统
CN108429343A (zh) * 2018-03-14 2018-08-21 深圳市集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无线物联网云平台的电气安全监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5592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dicting severe convection weather
CN110351572B (zh) 直播间信息的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80314995A1 (en) Directed unmanned aircraft for enhanced power outage recovery
CN111191920A (zh) 大规模地面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US11941451B2 (en) Orchestration of containerized applications
CN111104954B (zh) 一种对象分类的方法与装置
CN111784398A (zh) 一种航班数据的划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4660987A (zh) 一种目标运动轨迹分析的方法和监控系统
CN112910723B (zh) 边缘终端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60552A (zh) 一种电力电缆智能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6244481A (zh) 一种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智慧应急预案推送方法
CN104778534A (zh) 一种可动态调整的政府应急流程方法及系统
US11379274B2 (en) Hybrid spatial-temporal event probability prediction method
CN113381889B (zh) 一种网络切片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32136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系统
JP2020017278A (ja) リソースを自己配分するシステム
CN113222782A (zh) 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电网设备防灾监测方法
CN110838760B (zh) 一种电网故障数据收集方法及装置
CN116402360A (zh) 输电线路的灾害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51353B (zh) 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
CN110070260A (zh) 智能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20131A (zh) 气象数据质检方法及系统
CN114826927A (zh) 网络扩容方法、网络扩容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5373764B (zh) 一种容器自动加载方法和装置
CN110430437B (zh) 遥视系统自适应云端存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7

Address after: Full Floor 14, Unit 3, Building 2, No. 11, Middle Spectra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00

Applicant afte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Technology (Guangd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6, room 406, No.1, Yichuang street,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