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1353B - 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1353B
CN110751353B CN201810819369.3A CN201810819369A CN110751353B CN 110751353 B CN110751353 B CN 110751353B CN 201810819369 A CN201810819369 A CN 201810819369A CN 110751353 B CN110751353 B CN 1107513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servation
satellite
target
area
satelli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193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51353A (zh
Inventor
和海霞
李儒�
杨思全
吴玮
张磊
李仪
刘明
胡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DISASTER REDUCTION CENTER OF CHINA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arth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DISASTER REDUCTION CENTER OF CHINA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arth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DISASTER REDUCTION CENTER OF CHINA,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arth of CAS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DISASTER REDUCTION CENTER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8108193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1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1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1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51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1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6Sequencing of tasks or work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根据各个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根据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根据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目标卫星的参数,将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目标卫星;各个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在本申请中,通过以上方式实现对卫星观测目标进行有规划的协同任务分配,避免多个卫星进行无序无组织的观测。

Description

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灾害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洪涝灾害因其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危害范围广,进行及时的洪涝灾害应急救援救助成为迫切需要。其中,洪涝灾害范围动态监测作为洪涝灾害应急救援救助的一个环节,尤为重要。
目前,多采用卫星观测技术进行洪涝灾害范围动态监测。但目前用于洪涝灾害范围动态监测的多个卫星存在观测无序无组织的问题,进而导致洪涝灾后,卫星集中观测某些热点灾区造成数据冗余、缺乏卫星观测非热点灾区造成数据匮乏及高中低空间分辨率卫星缺乏协同造成观测到的数据不满足全灾区洪涝范围动态监测等问题,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洪涝灾害应急管理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以达到实现对卫星观测目标进行有规划的协同任务分配,避免多个卫星进行无序无组织的观测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包括:
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
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
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
各个所述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
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
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确定执行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的目标卫星,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
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按照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对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进行数据采集。
优选的,所述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之后,还包括:
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有效的区域;
根据所述卫星观测有效的区域,统计对应的目标卫星的观测覆盖率。
优选的,所述洪涝灾害关联信息包括:洪涝灾情信息、灾区人口分布信息及灾区乡镇点位分布信息;
所述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包括:
将所述洪涝灾情信息、所述灾区人口分布信息及所述灾区乡镇点位分布信息转换为空间分布矢量数据,作为卫星观测目标;
按照卫星幅宽与所述卫星观测目标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将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划分为点目标和区域目标;
根据所述点目标的灾害损失特征,确定所述点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
根据所述区域目标的灾害损失特征,确定所述区域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
优选的,所述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包括:
将所述区域目标沿星下点方向进行分割,得到包含有所述观测时间的平行条带区域;
将距离间隔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点目标合并,合并的结果作为点目标合并区域;
依据灾情关联信息,分别对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进行优先级划分,得到优先级排序结果;
根据所述优先级排序结果及各个所述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分别确定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包括:
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筛选出符合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的卫星,作为第一级卫星;
根据卫星观测关联指标,从各个所述第一级卫星中删除观测信息重叠及功能重叠的卫星,并将删除后剩余的卫星作为第二级卫星;
根据卫星处理能力指标,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级卫星为小卫星、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或观测及主卫星,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优选的,所述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之前,还包括:
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参数输入预设空间观测模型,得到所述预设空间观测模型输出的卫星观测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别是否存在漏洞以及在时间上是否存在重复的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数量;
所述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包括:
将数量调整后确定的小卫星、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包括:
根据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参数,及预设的卫星工作模式,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
优选的,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之后,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覆盖性评估指令;
若是,删除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中数据价值低的区域,删除后得到的区域作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目标区域;
所述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包括:
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目标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优选的,所述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观测要求调整指令;
若是,按照所述观测要求调整指令,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若否,调整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范围,直至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被全部覆盖。
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任务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
第一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指示各个所述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执行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的目标卫星,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
第二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指示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按照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对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进行数据采集。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有效的区域;
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卫星观测有效的区域,统计对应的目标卫星的观测覆盖率。
优选的,所述洪涝灾害关联信息包括:洪涝灾情信息、灾区人口分布信息及灾区乡镇点位分布信息;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洪涝灾情信息、所述灾区人口分布信息及所述灾区乡镇点位分布信息转换为空间分布矢量数据,作为卫星观测目标;
按照卫星幅宽与所述卫星观测目标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将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划分为点目标和区域目标;
根据所述点目标的灾害损失特征,确定所述点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
根据所述区域目标的灾害损失特征,确定所述区域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
优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区域目标沿星下点方向进行分割,得到包含有所述观测时间的平行条带区域;
将距离间隔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点目标合并,合并的结果作为点目标合并区域;
依据灾情关联信息,分别对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进行优先级划分,得到优先级排序结果;
根据所述优先级排序结果及各个所述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分别确定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
优选的,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筛选出符合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的卫星,作为第一级卫星;
根据卫星观测关联指标,从各个所述第一级卫星中删除观测信息重叠及功能重叠的卫星,并将删除后剩余的卫星作为第二级卫星;
根据卫星处理能力指标,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级卫星为小卫星、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或观测及主卫星,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优选的,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在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之前,还用于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参数输入预设空间观测模型,得到所述预设空间观测模型输出的卫星观测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别是否存在漏洞以及在时间上是否存在重复的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数量;
并具体用于:将数量调整后确定的小卫星、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优选的,所述任务分配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参数,及预设的卫星工作模式,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覆盖性评估指令,若是,执行删除模块;
所述删除模块,用于删除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中数据价值低的区域,删除后得到的区域作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目标区域;
所述第五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目标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优选的,所述第五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是否接收到观测要求调整指令;
若是,按照所述观测要求调整指令,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若否,调整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范围,直至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被全部覆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申请中,通过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及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及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及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实现对卫星观测目标进行有规划的协同任务分配,避免多个卫星进行无序无组织的观测,进而减少卫星集中观测某些热点灾区造成数据冗余、缺乏卫星观测非热点灾区造成数据匮乏及高中低空间分辨率卫星缺乏协同造成观测到的数据不满足全灾区洪涝范围动态监测等问题的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的再一种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的再一种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装置的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包括: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各个所述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在本申请中,可以实现对卫星观测目标进行有规划的协同任务分配,避免多个卫星进行无序无组织的观测,进而减少卫星集中观测某些热点灾区造成数据冗余、缺乏卫星观测非热点灾区造成数据匮乏及高中低空间分辨率卫星缺乏协同造成观测到的数据不满足全灾区洪涝范围动态监测等问题的出现。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进行介绍,请参见图1,可以包括:
步骤S11、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
洪涝灾害关联信息可以理解为:洪涝灾情以及洪涝灾区的相关信息等信息。
卫星观测目标可以理解为:卫星需要观测的目标,如居民地、水体、机场、次生灾害点、重要基础设施等。
步骤S12、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
候选卫星可以理解为:可以用于观测的卫星。
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可以理解为:候选卫星用于观测时所相关的属性,如,卫星轨道参数、飞行径向、遥感器幅宽、最大侧摆角和最大俯仰角。
卫星观测策略可以理解为:针对不同的卫星观测目标,所采用的对应观测方案,如观测模式、观测范围及观测时间等。
步骤S13、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在前述步骤已经确定卫星观测策略的基础上,本步骤可以根据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目标卫星可以理解为:满足卫星观测策略要求的卫星,可以用于执行观测任务。
步骤S14、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
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可以保证各个所述目标卫星协同完成所述观测任务,避免无序无组织的执行观测任务,尽可能保证所有的卫星观测目标均被监测到,且各个目标卫星的资源不浪费,不重叠的监测到各个卫星观测目标。
步骤S15、各个所述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
本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可以包括:
各个目标卫星接收用于表征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的可执行命令;
各个目标卫星根据各自接收到的可执行命令,对各自包括的不同的传感器分配不同的观测指令;
各个传感器根据各自接收到的观测指令,进行数据采集。
在本申请中,通过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及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及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及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实现对卫星观测目标进行有规划的协同任务分配,避免多个卫星进行无序无组织的观测,进而减少卫星集中观测某些热点灾区造成数据冗余、缺乏卫星观测非热点灾区造成数据匮乏及高中低空间分辨率卫星缺乏协同造成观测到的数据不满足全灾区洪涝范围动态监测等问题的出现。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介绍另外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请参见图2,可以包括:
步骤S21、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
步骤S22、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
步骤S23、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步骤S24、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
步骤S25、各个所述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
步骤S21-S25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1-S15相同,步骤S21-S25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见步骤S11-S15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6、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
步骤S27、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
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可以理解为: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中,卫星观测未能获取到有效数据的区域,如云覆盖区。
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一般包括:空间未覆盖区域和时间未覆盖区域。空间未覆盖区域可以理解为:目标卫星在指定时间内未能获取有效数据,未完成观测任务的区域,如云覆盖区域。时间未覆盖区域可以理解为:对某一区域,目标卫星只获取一景或少数几景数据,未达到动态监测要求的覆盖频次的区域。
步骤S28、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步骤S29、确定执行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的目标卫星,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
步骤S210、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按照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对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进行数据采集。
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按照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对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进行数据采集,尽可能保证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可以在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采集到有效数据,进而保证洪灾灾害范围动态监测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介绍另外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请参见图3,可以包括:
步骤S31、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
步骤S32、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
步骤S33、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步骤S34、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
步骤S35、各个所述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
步骤S36、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
步骤S37、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
步骤S38、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步骤S39、确定执行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的目标卫星,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
步骤S310、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按照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对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进行数据采集。
步骤S31-S310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1-S210相同,步骤S31-S310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见步骤S21-S210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311、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有效的区域。
卫星观测有效的区域,可以理解为: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中,卫星观测获取到有效数据的区域。
步骤S312、根据所述卫星观测有效的区域,统计对应的目标卫星的观测覆盖率。
统计出的目标卫星的观测覆盖率可以作为目标卫星观测的一个评估指标。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上述洪涝灾害关联信息进行介绍,具体可以包括:洪涝灾情信息、灾区人口分布信息及灾区乡镇点位分布信息。
优选的,洪涝灾情信息可以从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http://www.nndims.com/)发布的信息中获取;灾区人口分布信息可以从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发布的信息中获取;灾区乡镇点位分布信息可以从自然资源部(http://www.mlr.gov.cn/)发布的信息中获取。
与洪涝灾害关联信息包括:洪涝灾情信息、灾区人口分布信息及灾区乡镇点位分布信息的实施方式相对应,上述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的过程,具体包括:
A11、将所述洪涝灾情信息、所述灾区人口分布信息及所述灾区乡镇点位分布信息转换为空间分布矢量数据,作为卫星观测目标。
A12、按照卫星幅宽与所述卫星观测目标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将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划分为点目标和区域目标。
点目标,可以理解为:卫星进行一次观测成像能完全覆盖的目标,如小型居民地、中小型水体、机场、小型次生灾害点、重要基础设施等。
区域目标,可以理解为:目标观测相对卫星的幅宽较大,一次观测成像无法完全覆盖的目标,如大型居民地、多个连片的小型居民地、大型次生灾害点、长度较大的道路、整个灾区等。
本实施例中,将卫星观测目标划分为点目标和区域目标,可以使各个目标卫星在观测时更加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有利于洪灾灾害范围的动态监测。
A13、根据所述点目标的灾害损失特征,确定所述点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
灾害损失特征可以理解为:灾害造成损失的特征,如倒塌、被冲毁或被淹。
点目标的灾害损失特征的不同,所确定的点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点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可以有利于后续卫星观测策略的确定。
A14、根据所述区域目标的灾害损失特征,确定所述区域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
区域目标的灾害损失特征的不同,所确定的区域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区域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可以有利于后续卫星观测策略的确定。
基于前述实施例介绍的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的过程,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进行介绍,具体可以包括:
B11、将所述区域目标沿星下点方向进行分割,得到包含有所述观测时间的平行条带区域。
由于灾区中区域目标数量多,空间范围大,卫星数据幅宽有限,每颗卫星的观测任务只能覆盖区域目标的局部,因此将范围较大、观测任务较复杂的区域目标沿星下点方向进行分割,得到包含有所述观测时间的平行条带区域,便于目标卫星可以全部覆盖区域目标。
B12、将距离间隔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点目标合并,合并的结果作为点目标合并区域。
由于灾区中区域目标数量多,空间范围大,卫星数据幅宽有限,每颗卫星的观测任务可以覆盖有限个点目标,因此将距离间隔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点目标合并,避免目标卫星对点目标的观测发生遗漏。
B13、依据灾情关联信息,分别对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进行优先级划分,得到优先级排序结果。
灾情关联信息可以理解为:与灾区相关的信息,如灾区人口密度、灾情严重程度、灾情受关注度等。
B14、根据所述优先级排序结果及各个所述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分别确定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
优选的,对优先级排序结果中优先级高的区域,确定的卫星观测策略相比于对优先级排序结果中优先级低的区域,确定的卫星观测策略,更加全面。
本步骤中的卫星观测策略可以理解为:卫星观测模式,如,中低空间分辨率卫星幅宽较大,覆盖能力强,采用普查模式;高空间分辨率幅宽较小,覆盖能力低,采用详查模式。
根据所述优先级排序结果及各个所述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分别确定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目标卫星获取的数据能够更全面的覆盖人口或建筑聚集区,避免浪费卫星资源和观测时间。
基于前述实施例介绍的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的过程,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进行介绍,可以包括:
C11、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筛选出符合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的卫星,作为第一级卫星。
C12、根据卫星观测关联指标,从各个所述第一级卫星中删除观测信息重叠及功能重叠的卫星,并将删除后剩余的卫星作为第二级卫星。
卫星观测关联指标可以理解为:与卫星观测相关的指标,如卫星性能指标、数据处理能力、可用性(非技术因素)、使用成本、已有观测任务、观测时间、数据类型、覆盖范围等指标。
根据卫星观测关联指标,从各个所述第一级卫星中删除观测信息重叠及功能重叠的卫星,可以避免资源浪费。
C13、根据卫星处理能力指标,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级卫星为小卫星、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或观测及主卫星。
本实施例中,卫星处理能力指标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卫星性能指标、计算能力指标和存储能力指标。
小卫星,可以理解为:小于一定质量,功能较为单一的卫星,主要用于观测。
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可以理解为:用于观测和协助临近卫星间与地面中心进行通信中继的卫星。
观测及主卫星,可以理解为:用于观测,及接收其他卫星通信和观测信息,独立进行卫星上信息综合分析和判别,及与地面中心进行通信的卫星。
C14、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介绍另外一种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的过程,可以包括:
D11、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筛选出符合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的卫星,作为第一级卫星。
D12、根据卫星观测关联指标,从各个所述第一级卫星中删除观测信息重叠及功能重叠的卫星,并将删除后剩余的卫星作为第二级卫星。
D13、根据卫星处理能力指标,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级卫星为小卫星、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或观测及主卫星。
步骤D11-D13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C11-C13相同,步骤D11-D13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见步骤C11-C13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D14、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参数输入预设空间观测模型,得到所述预设空间观测模型输出的卫星观测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别是否存在漏洞以及在时间上是否存在重复的判断结果。
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参数输入预设空间观测模型,通过预设空间观测模型运行,判断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别是否存在漏洞以及在时间上是否存在重复,可以预先检测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观测效果。
D15、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数量。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数量,避免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数量过多或过少,避免卫星资源的浪费。
D16、将数量调整后确定的小卫星、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步骤D16为前述实施例中步骤C14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前述实施例介绍的对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的过程,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介绍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参数,及预设的卫星工作模式,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
预设的卫星工作模式可以包括:同一卫星对多个目标在同一时间上连续观测、多个卫星对同一目标在多个时间上连续观测、多个卫星对多个目标在同一时间上观测、多个卫星对多个目标在多个时间上连续观测。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介绍另外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请参见图4,可以包括:
步骤S41、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
步骤S42、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
步骤S43、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步骤S44、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
步骤S45、各个所述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
步骤S46、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
步骤S47、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
步骤S41-S47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1-S27相同,步骤S41-S47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见步骤S21-S27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48、判断是否接收到覆盖性评估指令。
若是,执行步骤S49;若否,则不对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进行处理即保留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
步骤S49、删除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中数据价值低的区域,删除后得到的区域作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目标区域。
删除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中数据价值低的区域,可以避免卫星资源的浪费。
步骤S410、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目标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步骤S410为前述实施例中步骤S28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S411、确定执行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的目标卫星,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
步骤S412、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按照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对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进行数据采集。
步骤S410-S412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9-S210相同,步骤S410-S412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见步骤S29-S210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上述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进行介绍,具体可以包括:
E11、判断是否接收到观测要求调整指令。
若是,执行步骤E12;若否,执行步骤E13。
E12、按照所述观测要求调整指令,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可以理解为: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时间、观测频次和观测范围等要求。
E13、调整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范围,直至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被全部覆盖。
接下来对本申请提供的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装置进行介绍,下文介绍的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装置与上文介绍的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请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装置的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1、第二确定模块12、第三确定模块13、任务分配模块14和第一数据采集模块15。
第一确定模块11,用于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
第二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
第三确定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任务分配模块14,用于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
第一数据采集模块15,用于指示各个所述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
本实施例中,上述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执行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的目标卫星,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
第二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指示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按照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对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进行数据采集。
本实施例中,上述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有效的区域;
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卫星观测有效的区域,统计对应的目标卫星的观测覆盖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洪涝灾害关联信息可以包括:洪涝灾情信息、灾区人口分布信息及灾区乡镇点位分布信息。
相应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1,具体可以用于:
将所述洪涝灾情信息、所述灾区人口分布信息及所述灾区乡镇点位分布信息转换为空间分布矢量数据,作为卫星观测目标;
按照卫星幅宽与所述卫星观测目标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将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划分为点目标和区域目标;
根据所述点目标的灾害损失特征,确定所述点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
根据所述区域目标的灾害损失特征,确定所述区域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2,具体可以用于:
将所述区域目标沿星下点方向进行分割,得到包含有所述观测时间的平行条带区域;
将距离间隔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点目标合并,合并的结果作为点目标合并区域;
依据灾情关联信息,分别对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进行优先级划分,得到优先级排序结果;
根据所述优先级排序结果及各个所述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分别确定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13,具体可以用于:
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筛选出符合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的卫星,作为第一级卫星;
根据卫星观测关联指标,从各个所述第一级卫星中删除观测信息重叠及功能重叠的卫星,并将删除后剩余的卫星作为第二级卫星;
根据卫星处理能力指标,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级卫星为小卫星、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或观测及主卫星,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13在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之前,还可以用于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参数输入预设空间观测模型,得到所述预设空间观测模型输出的卫星观测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别是否存在漏洞以及在时间上是否存在重复的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数量;
并具体用于:将数量调整后确定的小卫星、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本实施例中,所述任务分配模块14,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参数,及预设的卫星工作模式,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覆盖性评估指令,若是,执行删除模块;
所述删除模块,用于删除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中数据价值低的区域,删除后得到的区域作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目标区域;
所述第五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目标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确定模块,具体可以用于:
判断是否接收到观测要求调整指令;
若是,按照所述观测要求调整指令,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若否,调整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范围,直至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被全部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
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
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
各个所述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
所述洪涝灾害关联信息包括:洪涝灾情信息、灾区人口分布信息及灾区乡镇点位分布信息;所述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包括:将所述洪涝灾情信息、所述灾区人口分布信息及所述灾区乡镇点位分布信息转换为空间分布矢量数据,作为卫星观测目标;按照卫星幅宽与所述卫星观测目标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将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划分为点目标和区域目标;根据所述点目标的灾害损失特征,确定所述点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根据所述区域目标的灾害损失特征,确定所述区域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
所述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包括:将所述区域目标沿星下点方向进行分割,得到包含有所述观测时间的平行条带区域;将距离间隔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点目标合并,合并的结果作为点目标合并区域;依据灾情关联信息,分别对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进行优先级划分,得到优先级排序结果;根据所述优先级排序结果及各个所述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分别确定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
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
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确定执行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的目标卫星,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
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按照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对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进行数据采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之后,还包括:
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有效的区域;
根据所述卫星观测有效的区域,统计对应的目标卫星的观测覆盖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包括:
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筛选出符合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的卫星,作为第一级卫星;
根据卫星观测关联指标,从各个所述第一级卫星中删除观测信息重叠及功能重叠的卫星,并将删除后剩余的卫星作为第二级卫星;
根据卫星处理能力指标,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级卫星为小卫星、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或观测及主卫星,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之前,还包括:
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参数输入预设空间观测模型,得到所述预设空间观测模型输出的卫星观测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别是否存在漏洞以及在时间上是否存在重复的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数量;
所述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包括:
将数量调整后确定的小卫星、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包括:
根据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参数,及预设的卫星工作模式,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之后,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覆盖性评估指令;
若是,删除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中数据价值低的区域,删除后得到的区域作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目标区域;
所述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包括:
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目标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观测要求调整指令;
若是,按照所述观测要求调整指令,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若否,调整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范围,直至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被全部覆盖。
9.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洪涝灾害关联信息,确定卫星观测目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及各个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确定卫星观测策略;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确定出用于参与观测任务的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任务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参数,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
第一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指示各个所述目标卫星按照各自分配到的观测任务,进行数据采集;
所述洪涝灾害关联信息包括:洪涝灾情信息、灾区人口分布信息及灾区乡镇点位分布信息;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洪涝灾情信息、所述灾区人口分布信息及所述灾区乡镇点位分布信息转换为空间分布矢量数据,作为卫星观测目标;按照卫星幅宽与所述卫星观测目标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将所述卫星观测目标划分为点目标和区域目标;根据所述点目标的灾害损失特征,确定所述点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根据所述区域目标的灾害损失特征,确定所述区域目标的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区域目标沿星下点方向进行分割,得到包含有所述观测时间的平行条带区域;将距离间隔小于设定距离阈值的点目标合并,合并的结果作为点目标合并区域;依据灾情关联信息,分别对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进行优先级划分,得到优先级排序结果;根据所述优先级排序结果及各个所述候选卫星的观测属性,分别确定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执行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的目标卫星,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
第二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指示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卫星,按照所述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对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进行数据采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任务完成结果,确定出卫星观测有效的区域;
统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卫星观测有效的区域,统计对应的目标卫星的观测覆盖率。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从各个所述候选卫星中筛选出符合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的卫星,作为第一级卫星;
根据卫星观测关联指标,从各个所述第一级卫星中删除观测信息重叠及功能重叠的卫星,并将删除后剩余的卫星作为第二级卫星;
根据卫星处理能力指标,确定各个所述第二级卫星为小卫星、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或观测及主卫星,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在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之前,还用于将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参数输入预设空间观测模型,得到所述预设空间观测模型输出的卫星观测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别是否存在漏洞以及在时间上是否存在重复的判断结果;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调整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数量;
并具体用于:将数量调整后确定的小卫星、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观测及主卫星,作为目标卫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任务分配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平行条带区域及所述点目标合并区域的卫星观测策略,及各个所述小卫星、所述观测及通信中继卫星与所述观测及主卫星的参数,及预设的卫星工作模式,将所述观测任务协同分配给各个所述目标卫星。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覆盖性评估指令,若是,执行删除模块;
所述删除模块,用于删除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中数据价值低的区域,删除后得到的区域作为卫星观测未覆盖的目标区域;
所述第五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目标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判断是否接收到观测要求调整指令;
若是,按照所述观测要求调整指令,为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重新制定观测任务,作为未覆盖区域观测任务;
若否,调整各个所述目标卫星的观测范围,直至所述卫星观测未覆盖的区域被全部覆盖。
CN201810819369.3A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751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9369.3A CN110751353B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9369.3A CN110751353B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1353A CN110751353A (zh) 2020-02-04
CN110751353B true CN110751353B (zh) 2023-09-05

Family

ID=69275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19369.3A Active CN110751353B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513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1230B (zh) * 2020-07-24 2023-11-28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灾害应急的多星协同观测任务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15361058B (zh) * 2022-10-19 2023-03-10 成都星联芯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便携站对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卫星便携站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18690A1 (en) * 1997-10-08 1999-04-15 Lockheed Martin Missiles And Space Company Packe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alanced links
CN103093098A (zh) * 2013-01-21 2013-05-08 武汉大学 一种卫星光学传感器动态观测能力的定量评价方法
JP2014172555A (ja) * 2013-03-12 2014-09-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衛星観測システム
CN105654220A (zh) * 2014-11-27 2016-06-08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卫星联合观测方法及系统
CN107145994A (zh) * 2017-03-15 2017-09-08 湖南普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星协同观测的任务规划方法
CN108055067A (zh) * 2017-12-01 2018-05-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多星在线协同调度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67452A1 (en) * 2012-08-30 2014-03-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work management based on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data and network node data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18690A1 (en) * 1997-10-08 1999-04-15 Lockheed Martin Missiles And Space Company Packet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alanced links
CN103093098A (zh) * 2013-01-21 2013-05-08 武汉大学 一种卫星光学传感器动态观测能力的定量评价方法
JP2014172555A (ja) * 2013-03-12 2014-09-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衛星観測システム
CN105654220A (zh) * 2014-11-27 2016-06-08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卫星联合观测方法及系统
CN107145994A (zh) * 2017-03-15 2017-09-08 湖南普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星协同观测的任务规划方法
CN108055067A (zh) * 2017-12-01 2018-05-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多星在线协同调度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面向地灾应急的国产卫星观测能力分析;董毅博;李海峰;周晓光;;测绘工程(第07期);第1-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1353A (zh) 202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6317B (zh) 服务设定支援方法
CN107071005A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10751353B (zh) 一种面向洪涝应急的多卫星协同观测方法及装置
US11294736B2 (en) Distributed processing system, distributed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0557419A (zh) 一种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及云计算系统
CN112560724B (zh) 车辆监控方法、装置和云控平台
CN113037877A (zh) 云边端架构下时空数据及资源调度的优化方法
CN108989368A (zh) 一种链路质量的控制方法及监控设备
CN109710381A (zh) 高性能计算、大数据、虚拟化特殊容器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2799839A (zh) 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i et al. Geo-information processing service composition for concurrent tasks: A QoS-aware game theory approach
CN110913172B (zh) 一种视频分析设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8802764B (zh) 卫星地基增强系统的自检系统的构建方法和构建系统
CN115802398A (zh) 干扰优化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555052A (zh) 一种关系网络建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600905A (zh) 交易广播和区块生成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10382872A1 (en) Blockchain-based Data Storage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617279A (zh) 分布式云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220131A (zh) 气象数据质检方法及系统
CN110544064B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5082911A (zh) 一种视频分析方法、装置及视频处理设备
CN106210779A (zh) 优化网络视频直播数据分层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12486676A (zh)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数据共享分发方法及装置
CN111461779A (zh) 地图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443703A (zh) 环保监督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