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1230A - 一种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21230A CN113221230A CN202110626748.2A CN202110626748A CN113221230A CN 113221230 A CN113221230 A CN 113221230A CN 202110626748 A CN202110626748 A CN 202110626748A CN 113221230 A CN113221230 A CN 1132212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el
- lower edge
- stiffening
- stiffening beam
- suspension bri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549 displac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大跨度悬索桥合理的成桥目标状态,且根据大跨度悬索桥的成桥目标状态,建立大跨度悬索桥相应的鱼骨梁模型,即初始模型;根据加劲梁实际施工中的分段情况、保持虚拟单主梁参数不变以及根据加劲梁吊装工序,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修正,建立虚拟框架梁的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得最终模型;提取各工况下相邻两个加劲梁梁段之间的下缘节点之间的间距,即下缘开口量。本发明解决了运用鱼骨梁模型在计算加劲梁下缘开口量时容易存在畸形单元、出现单元内力计算失真和难以收敛的问题,最终计算得到各工况下梁段间的下缘开口量及其发展规律,节省了加劲梁刚接时间,大大提高施工工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大跨度悬索桥加劲梁吊装过程中,加劲梁下缘开口量、临时连接内力和桥塔偏位是工程师们最为关注的内容。了解加劲梁吊装过程下缘开口量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合理安排加劲梁下缘刚接时机,节约施工时间,提高施工工效。目前,加劲梁吊装过程计算分析方法有倒拆法和正装法。
倒拆分析方法是将成桥状态作为目标状态,按照与实际施工顺序完全相反的过程,对桥梁结构进行逐步拆除。在倒拆分析过程中,将成桥状态作为初始的已知状态,在以后的各个倒拆阶段中,被拆杆件的内力作为该阶段下与其共用节点的外加荷载,这种方法力学明确,易于操作,能较好的计算得到合理的梁段间下缘开口量规律,但由于不能考虑施工过程中桥上存在的各种临时荷载以及各种结构变化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一定的施工控制缺陷期。
正装分析方法则与倒拆方法相反,即按照实际的施工顺序,从初始状态逐步计算到成桥状态。其主要特点是随着施工阶段的进行,结构体系不断变化,当前施工阶段的结构状态作为下一个施工阶段的基础,能真实地模拟分析每个施工阶段的状态。正装分析常用的两种方法有零初始位移法和切线初始位移法两种。零初始位移法,即新安装的单元不经处理直接进行安装,仅适用于线性分析。而对悬索桥这种大位移变形结构来说,容易存在畸形单元,出现单元内力计算失真和难以收敛的情况。切线初始位移法是新安装梁段单元沿着梁段悬臂段的切线方向进行安装,这种方法存在无法确定新构件实际安装位置和梁段间下缘开口量,甚至会出现正装计算得到的成桥线形偏高于设计线形的情况。
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精确的计算方法,以解决上述计算方法中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大跨度悬索桥合理的成桥目标状态,且根据大跨度悬索桥的成桥目标状态,建立大跨度悬索桥相应的鱼骨梁模型,即初始模型;
根据加劲梁实际施工中的分段情况、保持虚拟单主梁参数不变以及根据加劲梁吊装工序,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修正,建立虚拟框架梁的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得最终模型;
提取各工况下相邻两个加劲梁梁段之间的下缘节点之间的间距,即下缘开口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初始模型为模型I,所述最终模型为模型Ⅳ;
其中,
所述根据加劲梁实际施工中的分段情况、保持虚拟单主梁参数不变以及根据加劲梁吊装工序,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修正,建立虚拟框架梁的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得最终模型,具体为:
根据加劲梁实际施工中的分段情况,确定所述模型I中相应的所有虚拟加劲梁梁段所在的位置,切割并删除所述模型I中相应虚拟加劲梁梁段之间的焊缝,调整每个虚拟加劲梁梁段的容重参数,保证总荷载不变,形成修正后的鱼骨梁模型,即模型II;
比较模型I和模型II中的单梁节点挠度变化差值,若模型II中单主梁所有节点挠度与模型I中的挠度变化差值满足精度要求,则执行下述操作;反之,则检查并修改所述模型II,直至挠度差值的精度满足要求;
在所述模型II基础上,保持虚拟单主梁参数不变,往所述模型II中相应位置添加虚拟框架梁单元,形成等效虚拟框架梁成桥有限元模型,即模型III;
比较所述模型III和所述模型I中的单梁节点挠度变化差值,若所述模型III中单主梁所有节点挠度与所述模型I中的挠度差满足精度要求,则执行下述操作,反之,则调整所述模型III中的虚拟框架梁单元的刚度并修改所述模型III,直至满足挠度精度要求;
根据加劲梁吊装工序,基于所述模型III,建立虚拟框架梁的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即模型Ⅳ;
运行分析所述模型Ⅳ,提取各工况下相邻两个加劲梁梁段之间的下缘节点之间的间距,即下缘开口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在建立所述模型II过程中,各加劲梁梁段之间的连接采用刚性连接,且建立加劲梁两端刚性连接后,需要相邻加劲梁梁段之间焊缝处的上缘/下缘的刚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在建立所述模型III过程中,建立各虚拟框架梁梁段上缘、下缘之间的刚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步骤S3中,所述虚拟框架梁单元容重取零,所述虚拟框架梁单元的梁高取加劲梁梁段的梁高,所述虚拟框架梁单元的弹性模量可取框架梁单元的弹性模量的100倍,截面刚度可取加劲梁梁段的刚度的100倍。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步骤S4中,在施工阶段各工况下,将已吊装虚拟框架梁梁段间上下缘的刚性连接修改为上缘铰接,下缘释放所有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步骤S4中,根据加劲梁的施工顺序,在模型Ⅳ中对应激活待吊装梁段的单元,并激活已安装梁段间的铰接连接,无需提前激活下次吊装梁段以及梁段间的铰接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4中,所述模型Ⅳ中施工阶段的设置应依据现场实际的施工顺序来模拟。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首次引入了一种刚度较大、无重量的虚拟框架梁单元,解决了运用鱼骨梁模型在计算加劲梁下缘开口量时容易存在畸形单元、出现单元内力计算失真和难以收敛的问题,最终计算分析得到各梁段吊装工况下梁段间的下缘开口量及其发展规律,节省了加劲梁刚接时间,大大提高施工工效。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大跨度悬索桥鱼骨梁有限元模型(模型I)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大跨度悬索桥加劲梁切割修正后鱼骨梁有限元模型的示意图;
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大跨度悬索桥加劲梁刚接约束后鱼骨梁有限元模型(模型II)的示意图;
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大跨度悬索桥虚拟框架梁的成桥有限元模型(模型III)示意图;
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大跨度悬索桥虚拟框架梁的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模型Ⅳ)示意图;
图10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大跨度悬索桥合理的成桥目标状态,且根据大跨度悬索桥的成桥目标状态,建立大跨度悬索桥相应的鱼骨梁模型,即初始模型,即模型I;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模型I包括悬索桥桥塔1,加劲梁2,吊索3,刚臂单元4,主缆5,索鞍6,散索鞍7,桥塔1和加劲梁2通过弹性连接约束竖向位移和横向位移以及横弯;加劲梁2与吊索3通过刚臂单元4直接连接;主缆5与桥塔1进行主从约束并释放纵向位移约束;主缆5与散索鞍7直接连接,且散索鞍7进行铰接约束。
根据加劲梁实际施工中的分段情况,确定所述模型I中相应的所有虚拟加劲梁梁段所在的位置,切割并删除所述模型I中相应虚拟加劲梁梁段之间的焊缝,调整每个虚拟加劲梁梁段的容重参数,保证总荷载不变,形成修正后的鱼骨梁模型,即模型II;其中,如图2所示,在所述模型I的基础上,删除梁段2中的相邻加劲梁梁段之间的焊缝,即得所述模型II。在删除梁段2中的相邻加劲梁梁段之间的焊缝之后,接着建立加劲梁刚接后各梁段焊缝处上下缘的刚接约束9,如图3所示。
比较模型I和模型II中的单梁节点挠度变化差值,若模型II中单主梁所有节点挠度与模型I中的挠度变化差值满足精度要求,则执行下述操作;反之,则检查并修改所述模型II,直至挠度差值的精度满足要求;
在所述模型II基础上,保持虚拟单主梁参数不变,往所述模型II中相应位置添加虚拟框架梁单元,形成等效虚拟框架梁成桥有限元模型,即模型III,如图4所示,在所述模型II的基础上,添加虚拟框架梁单元10,即得模型III;
比较所述模型III和所述模型I中的单梁节点挠度变化差值,若所述模型III中单主梁所有节点挠度与所述模型I中的挠度差满足精度要求,则执行下述操作,反之,则调整所述模型III中的虚拟框架梁单元的刚度并修改所述模型III,直至满足挠度精度要求;
根据加劲梁吊装工序,基于所述模型III,建立虚拟框架梁的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即模型Ⅳ;在施工阶段各工况下,将已吊装虚拟框架梁梁段间上下缘的刚性连接修改为上缘铰接,下缘释放所有连接,即在加劲梁梁段上缘设置铰接约束11。
运行分析所述模型Ⅳ,提取各工况下相邻两个加劲梁梁段之间的下缘节点之间的间距,即下缘开口量12。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在建立所述模型II过程中,各加劲梁梁段之间的连接采用刚性连接,且建立加劲梁两端刚性连接后,需要相邻加劲梁梁段之间焊缝处的上缘/下缘的刚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在建立所述模型III过程中,建立各虚拟框架梁梁段上缘、下缘之间的刚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步骤S3中,所述虚拟框架梁单元容重取零,所述虚拟框架梁单元的梁高取加劲梁梁段的梁高,所述虚拟框架梁单元的弹性模量可取框架梁单元的弹性模量的100倍,截面刚度可取加劲梁梁段的刚度的100倍。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步骤S4中,根据加劲梁的施工顺序,在模型Ⅳ中对应激活待吊装梁段的单元,并激活已安装梁段间的铰接连接,无需提前激活下次吊装梁段以及梁段间的铰接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4中,所述模型Ⅳ中施工阶段的设置应依据现场实际的施工顺序来模拟。
本发明首次引入了一种刚度较大、无重量的虚拟框架梁单元,解决了运用鱼骨梁模型在计算加劲梁下缘开口量时容易存在畸形单元、出现单元内力计算失真和难以收敛的问题,最终计算分析得到各梁段吊装工况下梁段间的下缘开口量及其发展规律,节省了加劲梁刚接时间,大大提高施工工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大跨度悬索桥合理的成桥目标状态,且根据大跨度悬索桥的成桥目标状态,建立大跨度悬索桥相应的鱼骨梁模型,即初始模型;
根据加劲梁实际施工中的分段情况、保持虚拟单主梁参数不变以及根据加劲梁吊装工序,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修正,建立虚拟框架梁的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得最终模型;
提取各工况下相邻两个加劲梁梁段之间的下缘节点之间的间距,即下缘开口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始模型为模型I,所述最终模型为模型Ⅳ;
其中,
所述根据加劲梁实际施工中的分段情况、保持虚拟单主梁参数不变以及根据加劲梁吊装工序,对所述初始模型进行修正,建立虚拟框架梁的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得最终模型,具体为:
根据加劲梁实际施工中的分段情况,确定所述模型I中相应的所有虚拟加劲梁梁段所在的位置,切割并删除所述模型I中相应虚拟加劲梁梁段之间的焊缝,调整每个虚拟加劲梁梁段的容重参数,保证总荷载不变,形成修正后的鱼骨梁模型,即模型II;
比较模型I和模型II中的单梁节点挠度变化差值,若模型II中单主梁所有节点挠度与模型I中的挠度变化差值满足精度要求,则执行下述操作;反之,则检查并修改所述模型II,直至挠度差值的精度满足要求;
在所述模型II基础上,保持虚拟单主梁参数不变,往所述模型II中相应位置添加虚拟框架梁单元,形成等效虚拟框架梁成桥有限元模型,即模型III;
比较所述模型III和所述模型I中的单梁节点挠度变化差值,若所述模型III中单主梁所有节点挠度与所述模型I中的挠度差满足精度要求,则执行下述操作,反之,则调整所述模型III中的虚拟框架梁单元的刚度并修改所述模型III,直至满足挠度精度要求;
根据加劲梁吊装工序,基于所述模型III,建立虚拟框架梁的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即模型Ⅳ;
运行分析所述模型Ⅳ,提取各工况下相邻两个加劲梁梁段之间的下缘节点之间的间距,即下缘开口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模型II过程中,各加劲梁梁段之间的连接采用刚性连接,且建立加劲梁两端刚性连接后,需要相邻加劲梁梁段之间焊缝处的上缘/下缘的刚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模型III过程中,建立各虚拟框架梁梁段上缘、下缘之间的刚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虚拟框架梁单元容重取零,所述虚拟框架梁单元的梁高取加劲梁梁段的梁高,所述虚拟框架梁单元的弹性模量可取框架梁单元的弹性模量的100倍,截面刚度可取加劲梁梁段的刚度的100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在施工阶段各工况下,将已吊装虚拟框架梁梁段间上下缘的刚性连接修改为上缘铰接,下缘释放所有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根据加劲梁的施工顺序,在模型Ⅳ中对应激活待吊装梁段的单元,并激活已安装梁段间的铰接连接,无需提前激活下次吊装梁段以及梁段间的铰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模型Ⅳ中施工阶段的设置应依据现场实际的施工顺序来模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26748.2A CN113221230B (zh) | 2021-06-04 | 2021-06-04 | 一种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26748.2A CN113221230B (zh) | 2021-06-04 | 2021-06-04 | 一种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21230A true CN113221230A (zh) | 2021-08-06 |
CN113221230B CN113221230B (zh) | 2022-08-26 |
Family
ID=77082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26748.2A Active CN113221230B (zh) | 2021-06-04 | 2021-06-04 | 一种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21230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22794A (zh) * | 2021-08-16 | 2021-11-30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正交异性钢桥面系板桁组合结构有限元模拟方法 |
CN113863374A (zh) * | 2021-11-04 | 2021-12-31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调整吊装变形量实现装配式车站顶板与侧墙装配的方法 |
CN114193635A (zh) * | 2021-12-23 | 2022-03-18 |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建筑工程中梁的切割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006650A (ja) * | 2013-06-26 | 2015-01-15 | 須知 晃一 | システム構成構造細胞複合諸物体の製造方法と構成材料 |
CN108319800A (zh) * | 2018-03-20 | 2018-07-24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功能目标的张力结构通用体型设计方法 |
CN108505443A (zh) * | 2018-03-28 | 2018-09-07 |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一种不设预拱度的大节段吊装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方法 |
CN110837705A (zh) * | 2019-10-28 | 2020-02-25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悬索桥拉索找力分析方法 |
CN111305075A (zh) * | 2020-03-24 | 2020-06-19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悬索桥钢桁架加劲梁架设的找形刚接法 |
CN111335142A (zh) * | 2020-03-31 | 2020-06-26 | 淮安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自锚式斜拉系杆拱桥 |
CN111979918A (zh) * | 2020-07-08 | 2020-11-24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适用于海洋环境的v型墩组合施工方法 |
-
2021
- 2021-06-04 CN CN202110626748.2A patent/CN1132212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006650A (ja) * | 2013-06-26 | 2015-01-15 | 須知 晃一 | システム構成構造細胞複合諸物体の製造方法と構成材料 |
CN108319800A (zh) * | 2018-03-20 | 2018-07-24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功能目标的张力结构通用体型设计方法 |
CN108505443A (zh) * | 2018-03-28 | 2018-09-07 |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一种不设预拱度的大节段吊装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方法 |
CN110837705A (zh) * | 2019-10-28 | 2020-02-25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悬索桥拉索找力分析方法 |
CN111305075A (zh) * | 2020-03-24 | 2020-06-19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悬索桥钢桁架加劲梁架设的找形刚接法 |
CN111335142A (zh) * | 2020-03-31 | 2020-06-26 | 淮安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 自锚式斜拉系杆拱桥 |
CN111979918A (zh) * | 2020-07-08 | 2020-11-24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适用于海洋环境的v型墩组合施工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钱亚萍: "三塔悬索桥钢箱梁吊装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工程科技Ⅱ辑》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22794A (zh) * | 2021-08-16 | 2021-11-30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正交异性钢桥面系板桁组合结构有限元模拟方法 |
CN113722794B (zh) * | 2021-08-16 | 2023-09-19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正交异性钢桥面系板桁组合结构有限元模拟方法 |
CN113863374A (zh) * | 2021-11-04 | 2021-12-31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调整吊装变形量实现装配式车站顶板与侧墙装配的方法 |
CN114193635A (zh) * | 2021-12-23 | 2022-03-18 |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建筑工程中梁的切割方法及装置 |
CN114193635B (zh) * | 2021-12-23 | 2024-03-12 |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建筑工程中梁的切割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21230B (zh) | 2022-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21230B (zh) | 一种悬索桥加劲梁下缘开口量的计算方法 | |
CN101851962B (zh) | 一种提升建筑框架人为事故抗连续倒塌能力的方法 | |
CN111859745B (zh) | 型钢混凝土结构响应分布的获取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109871615B (zh) | 基于有限元疲劳分析的自动扶梯桁架残余寿命计算方法 | |
CN109056533B (zh) | 一种缆索协作体系桥成桥索力确定方法 | |
CN110807221A (zh) | 基于等效力位移法的索力计算方法 | |
CN115357965B (zh) | 自锚式悬索桥及其成桥线形确定方法 | |
CN110306672A (zh) | 一种多层大空间建筑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 |
CN113591186A (zh) | 一种钢桁梁制造构形确定方法和系统 | |
CN110837713A (zh) | 钢平台模架装备的bim与有限元模型同步优化方法及系统 | |
CN108100221A (zh) | 一种飞机机翼非线性分析方法 | |
CN106844915B (zh) | 基于ansys节点耦合的盾构机箱涵吊机梁结构设计方法 | |
CN110802339A (zh) | 一种米字形箱形钢结构节点的加工方法 | |
CN113821864B (zh) | 一种大跨度斜拉桥复合极限力预警方法及装置 | |
CN103106297B (zh) | 热力检查室结构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 |
CN115203797A (zh) | 一种智能识别结合人工复检对梁支座进行判断的方法 | |
CN106227983B (zh) | 用于烟风道承载下级省煤器的桁架装置及参数验证方法 | |
CN110414179B (zh) | 一种设置主纵梁的拉索类桥梁的索体损伤监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4929046A (zh) | 一种节段预制钢桁架连续梁桥砂箱的卸落方法 | |
CN109881896A (zh) | 一种超高层建筑的连接体提升方法 | |
CN115374556B (zh) | 一种考虑销轴滑移和刚度修正的贝雷架挠度计算方法 | |
CN117034621B (zh) | 一种索承网壳结构基于整体模型的型体优化方法及系统 | |
CN114636500B (zh) | 超高层结构伸臂桁架施工监控方法和装置 | |
CN113722794B (zh) | 一种正交异性钢桥面系板桁组合结构有限元模拟方法 | |
CN110941891B (zh) | 一种钢框架结构各层主梁应力比分布获得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