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6863B - 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06863B CN113206863B CN202110267941.1A CN202110267941A CN113206863B CN 113206863 B CN113206863 B CN 113206863B CN 202110267941 A CN202110267941 A CN 202110267941A CN 113206863 B CN113206863 B CN 1132068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net
- things
- equipment
- value
- things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其中,该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包括获取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计算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得到信号强度变化值;响应于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本申请可以便于用户高效管理物联网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行业中的不断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设备通过搭载“WiFi物联模块”接入物联网。这些物联网设备需要用户使用终端设备完成“连云配网”,才能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远程控制与命令交互。
用户在完成“连云配网”后,就可以使用终端设备来远程操控自己的物联网设备。目前物联网设备的命名出厂后无法改变,导致用户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物联网设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用户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物联网设备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
计算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得到信号强度变化值;
响应于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其中,该方法包括:
响应于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触发确认物联网设备是否发生跨空间行为的提醒;
响应于物联网设备发生跨空间行为,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其中,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
其中,方法包括:
第一阈值和/或第二阈值是基于物联网设备当前所在空间和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信息综合确定的。
其中,方法还包括:
基于物联网设备当前所在空间和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信息,确定与物联网设备当前所在空间相邻的空间;
确定相邻的空间中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
基于相邻的空间的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确定第一阈值和/或第二阈值。
其中,方法还包括:
计算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包括:
在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计算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大于第三阈值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其中,第三阈值为物联网设备和网关设备能够正常通信的最低信号强度值。
其中,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为当前时刻之前的第二次获取的信号强度值。
其中,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由云端服务器执行,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之后包括:
与具有控制物联网设备权限的终端设备交互,以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新名称。
其中,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由终端设备执行,方法还包括:
基于网关设备和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内所有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确认物联网设备疑似所在空间;
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的步骤之后包括:
获取并响应重命名指令,终端设备生成输入界面,并在输入界面上呈现疑似所在空间的名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用于存储指令/程序数据,指令/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
本申请周期性获取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基于周期性获取到的信号;确认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是否超过第一阈值;响应于超过第一阈值,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以使用户可基于全屋命名规则一致原则为位置发生变化的物联网设备进行重命名,便于用户高效管理物联网设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中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信息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中呈现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的终端设备界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中物联网设备图标和名称管理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中物联网设备配网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中物联网设备配网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描述和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原理。因此将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各种布置,尽管本文中未明确地描述或示出布置,但其体现了本申请的原理且包括在本申请的范围内。此外,本文中的所有例子主要明确地意在用于教学目的,以辅助读者理解本申请的原理及由发明人所提供的概念,从而深化所属领域,且所有例子不应解释为限于此类特定阐述的例子及条件。另外,除非另外指明(例如,“或另外”或“或在替代方案中”),否则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指代非排他性的“或”(即,“和/或”)。并且,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不一定相互排斥,因为一些实施例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它实施例组合以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可应用于物联网设备连云配网后能够应用终端设备对物联网设备进行管理的情况中,对于该情况,以家电领域为例,目前冰箱、微波炉、空调、电饭煲、滚筒洗衣机、波轮洗衣机、干衣机、壁挂空调和柜机空调等多种家电都具备wifi链接和远程控制的功能,可以作为物联网设备。在用户的日常使用过程中,这些物联网设备很有可能从一空间跨入到另一空间,例如空气净化器很有可能从客厅移到卧室或者厨房,小烤箱、冰箱等也有可能从厨房移动到客厅。但是,现有的物联网设备管理APP应用功能中,物联网设备的命名出厂后是不能改变的,且物联网设备移动后也不能自动提醒用户物联网设备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更无法进一步提醒用户根据用户喜好重新修改物联网设备的名称。物联网设备的名称不能真实反映物联网设备当前所在家庭的具体位置,这就给用户管理物联网设备带来不便,尤其是家里物联网设备多、房屋户型大的时候就很容易混淆,这将严重影响用户的智能化体验。
基于此,可以在感知到物联网设备从一空间跨入到另一空间时,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以便用户基于物联网设备的当前位置对物联网设备进行重命名,以便用户基于自身喜好、便于记忆和全屋命名规则一致等原则,综合考虑并修改自己家庭内的物联网设备的名称,从而便于用户管理物联网设备。
在一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摄像系统拍摄到的图像对物联网设备进行跟踪以确认物联网设备是否出现跨空间(即从一空间进入另一空间)的行为。并且还可基于摄像系统中每个摄像装置的位置信息确认拍摄到物联网设备的摄像装置的位置,以确认物联网设备当前所在位置,继而在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中备注上物联网设备的当前位置,以让用户对物联网设备重命名时无需自己记忆物联网设备的位置,便于用户基于全屋命名规则对物联网设备进行重命名。
在另一实现方式中,可以基于已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和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的变化情况确认物联网设备是否出现跨空间的行为。其中,网关设备可为提供云端服务器和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转换服务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例如可为网络路由器或VPN安全网关等。
一般来说,网络路由器等网关设备一直会发射信号,这样已与网关设备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能够搜索到网关设备的信号,从而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一般都能获取到。而且网关设备一般不会移动,从而物联网设备位置未变化时,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不会出现变化或变化很小;物联网设备位置变化时,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的变化值与物理网设备的位移值一般呈正相关,从而可以基于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的变化情况可以较为准确地确认物联网设备的位移情况,从而精确地确认物联网设备是否跨空间。
具体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第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介绍了基于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变化情况确认物联网设备是否出现跨空间的行为,并在物联网设备发送跨空间行为时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云端服务器,或者可以是终端设备、又或者可以是物联网设备自身……为便于叙述,下述内容将会对由终端设备执行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方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编号仅用于简化说明,并不旨在限制步骤的执行顺序,本实施方式的各步骤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基础上,任意更换执行顺序。
S110:获取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
可以获取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这样后续可基于获取到的信号强度值确认物联网设备是否发生跨空间行为,从而以便在物联网设备发生跨空间行为时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以使用户基于全屋命名规则一致原则为发生跨空间行为的物联网设备进行重命名,便于用户管理物联网设备。
其中,物联网设备连云配网后,物联网设备会与网关设备连接,该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会随着自身与网关设备的距离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基于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确认物联网设备的移动情况,进而确定是否需要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其中,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可以是,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若本申请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物联网设备自身,其会自动记录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接着基于其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的变化情况自动确认是否需要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若确认需要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会将重命名提醒发送给终端设备。
其中,若本申请的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网关设备、终端设备或云端服务器等,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可以由物联网设备主动上报,以使执行主体知晓。在其他实施例中,可由云端服务器或终端设备等执行主体向物联网设备发送信号强度值获取请求,然后物联网设备基于信号强度值获取请求将信号强度值发送给云端服务器或终端设备等执行主体,这样云端服务器或终端设备等执行主体就可以获取到信号强度值。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也可以是网关设备获取到的物联网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即由物联网设备向外发射网络信息,网关设备接收网络信号并确认物联网设备发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可选地,可以周期性获取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
其中,周期性获取可以指每隔预设时间获取信号强度值,例如每隔10s获取一次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其中,预设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可为5s或10s等。
S120:计算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得到信号强度变化值。
获取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后,可以计算当前获取到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得到信号强度变化值,以便后续基于信号强度变化值确认是否需要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其中,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可以是前一次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即可以计算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和前一次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以得到信号强度变化值。
为了避免物联网设备的位置正好在前一次获取信号强度值时发生变化,导致体现物联网设备位置变化情况的信号强度变化值计算不准确,可以将当前时刻之前的第二次获取的信号强度值作为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例如,假设周期性获取到n次信号强度值分别为-10dBm(当前时刻的之前的前n-1次)、-10dBm(当前时刻的之前的前n-2次)……-10dBm(当前时刻的之前的前2次)、-12dBm(当前时刻的之前的前1次)、-16dBm(当前获取的),可以计算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16dBm)和当前时刻之前的第2次获取的信号强度值(-10dBm)的差值,以得到信号强度变化值(6dBm)。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记录物联网设备每次名称发生变化时物联网设备的信号强度值,这样可以将记录的物联网设备前一次名称发生变化时的信号强度值作为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然后计算物联网设备前一次名称发生变化时的信号强度值和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以得到信号强度变化值,以便物联网设备位置出现多次小距离变化时,也能基于信号强度变化值分清物联网设备是否出现跨空间行为。
S130:响应于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基于步骤S120计算出信号强度变化值后,可以确认信号强度变化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继而在步骤S130中,响应于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在一实现方式中,若确认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若确认信号强度变化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不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在另一实现方式中,若确认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直接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若确认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触发确认物联网设备是否发生跨空间行为的提醒,然后响应于物联网设备发生跨空间行为,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若确认信号强度变化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不执行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的步骤,以通过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消除由于网关设备信号强度抖动导致的消息误传误送,确保“重命名”消息推送的准确性。
具体地,若确认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可以推送确认物联网设备是否发生跨空间行为的提醒消息给用户,让用户确认物联网设备是否发生跨空间行为,若基于用户的确认结果确认物联网设备发生跨空间行为,则执行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另外,响应于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先推送消息提醒用户物联网设备位置有较大变动,然后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以向用户告知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缘由。
其中,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且第二阈值和第一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应用场景中,在步骤S130之前,可以先获取物联网设备当前所在空间和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信息,然后基于物联网设备当前所在空间和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信息综合确定第一阈值和/或第二阈值。
其中,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信息可存储于云端服务器或终端设备中,每次需要时直接从存储器内获取即可。而物联网设备当前所在空间可指云端服务器或终端设备上记载的物联网设备所在空间名称(例如主卧、第一次卧或第二次卧等)。
可选地,可以先基于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信息确定出房屋中每个空间对应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保存房屋中每个空间对应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这样在步骤S130中,可以直接基于物联网设备当前所在空间确定物联网设备当前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信息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的户型图。其中,第二阈值可以是物联网设备跨墙所带来的信号强度损耗值,例如第二阈值可为物联网设备从图2中的A点走到B点上搜索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值,或者第二阈值可为物联网设备从图2中的C点走到D点上搜索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值。另外,房屋内的每个空间对应的第一阈值可以为户型图上每个空间的最长对角长度所对应的信号强度变化值,例如,主卧对应的第一阈值可以为物联网设备走过L2长度时物联网设备上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值,第二次卧对应的第一阈值可以为物联网设备走过L4长度时物联网设备上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值……
在另一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信息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的户型图。可以基于物联网设备当前所在空间和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信息,确定与物联网设备当前所在空间相邻的空间;然后确定相邻的空间中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并基于相邻的空间的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确定第一阈值和/或第二阈值,以提高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
具体地,可以确定每个物联网设备当前所在空间的相邻空间中所有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然后计算相邻空间中各个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设备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绝对值,接着确认每个相邻空间中所有物联网设备的差值绝对值的最小差值;可将所有相邻空间的最小差值中的最大值作为第一阈值,将所有相邻空间的最小差值中的最小值作为第二阈值。
例如,基于终端设备或云端服务器的记载情况确认物理网设备(图2的设备6)当前所在空间为图2中的主卧,则终端设备可计算各个与主卧相邻的空间(即客厅、主卫和第二次卧)中的每个物联网设备的信号强度值和设备6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绝对值,假设确认客厅中的物联网设备(设备1和设备2)的差值绝对值中的最小差值为设备2的差值绝对值,假设确认第二次卧中的物联网设备(设备4和设备5)的差值绝对值中的最小差值为设备4的差值绝对值,假设确认主卫中的物联网设备(设备3)的差值绝对值中的最小差值为设备3的差值绝对值,则将设备2、设备3和设备4的差值绝对值中最小值作为第二阈值,将设备2、设备3和设备4的差值绝对值中最大值作为第一阈值。
在又一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信息可以是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中每个空间的面积。在此之前,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建立空间面积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对应关系,基于物联网设备所在位置信息和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信息确认物联网设备所在空间的面积后,可以基于空间面积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对应关系,确定物联网设备当前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周期性获取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基于周期性获取到的信号;确认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是否超过第一阈值;响应于超过第一阈值,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以使用户可基于全屋命名规则一致原则为位置发生变化的物联网设备进行重命名,便于用户高效管理物联网设备。
进一步地,在步骤S130中确认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后,可以判断当前该物联网设备所属家庭中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的物联网设备的占比是否超过百分之N;若超过百分之N,则不执行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的步骤;以避免网关设备移动较大距离导致家庭内的大多数物联网设备的信号强度变化值超过第一阈值时,还误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以提高判断物联网设备是否跨空间的准确性;若小于百分之N,执行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其中,N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可为80或90等。
具体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下述内容将会对由终端设备执行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编号仅用于简化说明,并不旨在限制步骤的执行顺序,本实施方式的各步骤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基础上,任意更换执行顺序。
S210:搜索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
可以先搜索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以便后续完成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网络配置操作,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管理物联网设备。
在步骤S210中,可以采用手动添加的方式进行搜索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或者可采用扫描二维码识别添加的方式进行搜索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又或者通过蓝牙自发现的方式进行搜索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另或者通过WiFi自发现的方式搜索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
其中,通过上述任一发现方式,可以搜索到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然后从每个物联网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中提取到每个物联网设备的产品品类和/或物理地址等信息,接着确认与产品品类对应的图标和名称,并在如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物联网设备管理APP上呈现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的名称和图标等信息。
S220:生成输入界面,以通过输入界面获取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名称,并完成配网。
基于步骤S210搜索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后,可以生成输入界面,以获取到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名称,并完成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配网,以便用户通过终端设备管理该物联网设备。
可选地,生成输入界面,以通过输入界面获取待配网的物联网设备的名称,以便用户通过输入界面对物联网设备进行重命名,便于用户区分类型相同的多个物联网设备,且便于用户管理家庭内的物联网设备,这样当用户购买多台相同设备或同类设备时,终端设备账号上同类设备已被“重命名过”,终端设备搜索到未重命名的物联网设备时就可知晓该物联网设备未被配网,提高用户的物联网设备的配网体验。
其中,生成输入界面之前,还可判断物联网设备的名称是否与已与终端设备账号确权绑定的其他物联网设备的名称相同,若相同,可以在输入界面上呈现名称重复提醒,以告知用户可以更改名称,以便通过物联网设备的名称区分终端设备账户下至少两个相同类型的产品,方便用户管理物联网设备。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通过输入界面获取到物联网设备的新名称后,可以将物联网设备的新名称和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进行绑定,和/或,将物联网设备产品品类对应的图标和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进行绑定,以通过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就能管理物联网设备的名称和产品品类等信息。
另外,终端设备通过蓝牙自发现等方法搜索物联网设备时,可能也会搜索到已配网设备,且如图4所示,在“连云配网”过程中发现物联网设备后,终端设备界面弹出的几种物联网设备的名称是无法修改的,若本次“搜索发现”后用户未进一步选择“配网”或者用户购买了一台相同的产品或同品类的产品就会重复弹出“相同名字”的设备和图标给用户,用户就难以辨别物联网设备是否已经成功配过,也难以抉择是否需要再去对物联网设备进行“连云配网”,这严重影响用户的物联网设备配网体验。
基于此,本申请可在步骤S210中,搜索通信范围内的物联网设备,并获取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然后在步骤S220之前,基于已保存的信息和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判断物联网设备是否被发现过以及是否被配网;接着在步骤S220中,基于判断结果对未配网的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网操作,这样在对物联网设备执行配网操作前会基于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和已保存的信息确认该物联网是否被发现过或是否被配网,从而可以避免对已配网的设备重复配网。
其中,在一应用场景中,已保存的信息可以包括已被终端设备账号发现过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从而如图6所示,基于已保存的信息和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判断物联网设备是否被发现过以及是否被配网,并基于判断结果对未配网的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网操作,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21:确认先前被终端设备账号发现过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中是否存在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
可以先确认先前被终端设备发现过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中是否存在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若存在,则说明当前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被发现过,此时可以进入步骤S222,以判断该物联网设备是否被配网;若不存在,则说明当前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未被发现过,即该物联网设备可被直接确认为未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可进入步骤S224。
S222:判断物联网设备当前是否处于在线状态。
基于步骤S221确认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被发现过,可以继续判断物联网设备当前是否处于在线状态;若物联网设备当前处于在线状态,则说明该物联网设备已被配网,且网络状况正常,不对该物联网设备进行重复配网;若物联网设备当前处于离线状态,则可能由于物联网设备未被配网,或者物联网设备内当前存储的网络配置信息失效,或者网关设备出现异常,此时可以进入步骤S223,以生成物联网设备已存在但未配网的提醒,以向用户告知物联网设备的网络状况异常,以促使用户对物联网设备执行配网操作。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设备发现机制从网关设备或云端服务器发现物联网设备,以确认物联网设备是否连接至网关设备或云端服务器。
具体地,终端设备通过设备发现机制从网关设备发现物联网设备可以指:终端设备可以从网关设备的已连接设备列表查找物联网设备。另外,在网关设备连接至云端服务器时,物联网设备若已成功连接至网关设备,物联网设备就可通过网关设备连接至云端服务器,此时终端设备可以从云端服务器查询物联网设备是否在线,若在线则说明终端设备通过设备发现机制从云端服务器发现了物联网设备。
具体地,终端设备通过设备发现机制从网关设备发现物联网设备可以指:终端设备可以从网关设备的已连接设备列表查找物联网设备。另外,在网关设备连接至云端服务器时,物联网设备若已成功连接至网关设备,物联网设备就可通过网关设备连接至云端服务器,此时终端设备可以从云端服务器查询物联网设备是否在线,若在线则说明终端设备通过设备发现机制从云端服务器发现了物联网设备。
S223:生成物联网设备已存在但未配网的提醒。
确认物联网设备当前处于离线状态后,可以在终端设备界面上呈现物联网设备已存在但未配网的提醒,可以在终端设备界面获取到用户确认配网指令后,进入步骤S224,以让用户可基于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对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网。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生成物联网设备已存在但未配网的提醒后,可以直接进入步骤S224。
S224:对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网操作。
其中,在步骤S210后,终端设备可以与物联网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然后终端设备将网关设备的网络配置信息发送给物联网设备,这样物联网设备可以基于得到的网络配置信息以无线宽带等方式连接至网关设备,从而完成物联网设备的网络配置。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下述任一种实现方式将网关设备的网络配置信息发送给物联网设备,当然也不限于此。
在一实现方式中,在终端设备对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网时,终端设备可以确认自身当前连接的网关设备的服务集标识(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密码和信道等网络配置信息,然后将终端设备当前连接的网关设备的服务集标识、密码和信道等网络配置信息发送给物联网设备。在此之前,终端设备可在连接至网关设备时,将网关设备的服务集标识、密码和信道等网络配置信息先存储起来,并在该网关设备的网络配置信息更改时,用该网关设备新的网络配置信息替换旧的网络配置信息;这样在对待配网的物理网设备进行配网时,可即时获取到终端设备当前连接的网关设备的服务集标识,然后基于网关设备的服务集标识确定网关设备的服务集标识、密码和信道等网络配置信息。
在另一实现方式中,在终端设备对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网时,终端设备可生成第二输入界面,以通过第二输入界面获取到用户输入的网络配置信息,然后终端设备将网络配置信息发送给物联网设备。
在另一应用场景中,已保存的信息还可以包括已被终端设备账号确权绑定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从而如图7所示,基于已保存的信息和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判断物联网设备是否被发现过以及是否被配网,并基于判断结果对未配网的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网操作,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25:确认先前被终端设备账号发现过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中是否存在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
可以先确认先前被终端设备发现过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中是否存在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若存在,则说明当前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被发现过,此时可以进入步骤S226,以判断该物联网设备是否被配网;若不存在,则说明当前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未被发现过,即该物联网设备可被直接确认为未配网的物联网设备,可进入步骤S228。
S226:确认已被终端设备账号确权绑定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中是否有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
确认先前被终端设备账号发现过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中存在当前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后,可以通过确认已被终端设备账号确权绑定的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中是否有当前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来确认当前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是否被配网。
若已被终端设备账号确权绑定的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中没有当前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则说明当前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未被配过网,需要进入步骤S228,以对当前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执行配网操作。
若已被终端设备账号确权绑定的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中有当前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则说明当前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被配过网,但为避免因为网关设备的网络配置信息更改、或物联网设备恢复到出厂设备导致物联网设备内未存储有网络配置信息等原因导致物联网设备当前处于离线状态,可以进入步骤S227,以生成是否需要配网的确认提醒,以让用户基于实际情况确认是否需要对当前处于离线状态的物联网设备进行重新配网,以促使物联网设备恢复到在线状态。
S227:生成是否需要配网的确认提醒。
若已被终端设备账号确权绑定的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中有当前搜索到的物联网设备,可以生成是否需要配网的确认提醒,以让用户基于实际情况确认是否需要对当前处于离线状态的物联网设备进行重新配网,以促使物联网设备恢复到在线状态,并在通过终端设备界面获取到用户确认配网指令后,进入步骤S228。
S228:对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网操作。
另外,在完成物联网设备的配网后,可以基于从物联网设备或云端服务器获取的物联网设备的确权信息,将物联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上的用户账户进行确权绑定。其中,确权信息可以包括物联网设备的SN、物联网设备与终端设备的距离(用于“地理围栏”判断)和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等信息。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将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与终端设备账号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以使云端服务器完成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与终端设备账号的绑定,以便基于物联网设备的物理地址判断物联网设备是否被配网过,以及便于基于物理网设备的物理地址对物联网设备进行管理。
S230:周期性获取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基于步骤S220对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网确权后,可以周期性获取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这样后续可基于周期性获取到的信号确认物联网设备是否发生跨空间行为,从而在物联网设备发生跨空间行为时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以使用户可基于全屋命名规则一致原则为发生跨空间行为的物联网设备进行重命名,便于用户管理物联网设备。
S240:计算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得到信号强度变化值。
周期性获取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后,可以计算当前获取到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得到信号强度变化值,以便后续基于信号强度变化值确认是否需要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优选地,在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三阈值时,计算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大于第三阈值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以排除网关设备出现故障等导致的“弱信号”情况,进一步提高“重命名”消息推送的有效性。其中,第三阈值可为物联网设备和网关设备能够正常通信的最低信号强度值,即若信号强度值小于第三阈值,则物联网设备和网关设备的通信不畅,此时可能由于网关设备出现故障导致物联网设备确定的信号强度值不具有判断价值,从而可以提高对于物联网设备跨空间判断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重命名”消息推送的有效性。第三阈值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可为-65dBm或-70dBm。
S250:响应于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基于步骤S240计算出信号强度变化值后,可以确认信号强度变化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继而在步骤S250中,响应于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S260:响应于重命名指令,生成输入界面,以通过输入界面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新名称。
终端设备界面上呈现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后,可以通过界面获取用户下达的重命名指令,响应于重命名指令,可以生成输入界面,以通过输入界面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新名称,从而完成物联网设备的重命名,进而可实现物联网设备跨空间时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以促使保持全屋物联网设备命名规则一则,从而便于用户高效管理物联网设备。
在生成输入界面之前,终端设备可基于网关设备和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内所有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确认物联网设备疑似所在空间。从而在生成输入界面时,终端设备可在输入界面上呈现物联网设备疑似所在空间的名称,这样在物联网设备的当前真实所在空间名称与其中一个疑似所在空间名称相同时,用户可点击输入界面上的物联网设备真实所在空间名称,终端设备就可基于真实所在名称自主生成物联网设备的名称,或者终端设备会将真实所在名称填入到输入界面的输入框中,以减少用户的重命名工作量,提高重命名效率。或者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基于命名规则和物联网设备疑似所在空间的名称组成物联网设备的推荐名称,然后可直接在输入界面上呈现物联网设备的推荐名称,这样用户可直接从推荐名称中选择。
其中,终端设备可在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中的其他物联网设备中,确定出物联网设备的疑似邻近物联网设备,其中疑似邻近物联网设备的信号强度值与物联网设备信号强度值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小于第四阈值;将云端服务器或终端设备上记载的疑似邻近物联网设备的所在空间作为物联网设备的疑似所在空间。其中,第四阈值可为固定值,该固定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可为1db或3db等。或者第四阈值可等同于上述的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在执行主体为云端服务器或物联网设备时,云端服务器或物联网设备也可以基于网关设备和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内所有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确认物联网设备疑似所在空间;在执行主体基于终端设备获取到重命名指令时,执行主体会将物联网设备疑似所在空间发送给终端设备,以让终端设备在输入界面上呈现物联网设备疑似所在空间,以便用户选择,提高重命名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周期性获取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基于周期性获取到的信号;确认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超过第一阈值;响应于超过第一阈值,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以使用户可基于全屋命名规则一致原则为位置发生变化的物联网设备进行重命名,便于用户高效管理物联网设备。
具体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第三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下述内容将会对由云端服务器执行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编号仅用于简化说明,并不旨在限制步骤的执行顺序,本实施方式的各步骤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基础上,任意更换执行顺序。
S310:周期性获取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可以周期性获取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这样后续可基于周期性获取到的信号强度值确认物联网设备是否发生跨空间行为,从而以便在物联网设备发生跨空间行为时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以使用户基于全屋命名规则一致原则为发生跨空间行为的物联网设备进行重命名,便于用户管理物联网设备。
S320:计算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得到信号强度变化值。
周期性获取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后,可以计算当前获取到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得到信号强度变化值,以便后续基于信号强度变化值确认是否需要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S330:响应于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基于步骤S320计算出信号强度变化值后,可以确认信号强度变化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继而在步骤S330中,响应于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可以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S340:与具有控制物联网设备权限的终端设备交互,以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新名称。
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后,可以将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发送给具有控制物联网设备权限的终端设备,以使具有控制物联网设备权限的终端设备界面上呈现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并在终端设备响应于通过界面获取到用户下达的重命名指令,终端设备生成输入界面并通过输入界面获取到物联网设备的新名称后,云端服务器从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物联网设备的新名称。
在本实施方式中,周期性获取物联网设备获取到的网关设备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基于周期性获取到的信号;确认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超过第一阈值;响应于超过第一阈值,生成重命名物联网设备的提醒,以使用户可基于全屋命名规则一致原则为位置发生变化的物联网设备进行重命名,便于用户高效管理物联网设备。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电子设备20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电子设备20包括处理器22,处理器22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本申请实现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任一实施例及任意不冲突的组合所提供的方法。
电子设备20可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或者还可以为服务器,或者还可为冰箱、空调等与脚部穿戴设备构建成局域网的一物联网设备。
处理器22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2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22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22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电子设备20还可进一步包括存储器21,用于存储处理器22运行所需的指令和数据。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存储有指令/程序数据31。该指令/程序数据31被执行时可实现本申请上述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任一实施例以及任意不冲突的组合所提供的方法。其中,该指令/程序数据31可以形成程序文件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中,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云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或者是计算机、云端服务器、手机、平板等设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应用于物联网设备、云端服务器或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周期性地获取物联网设备与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
基于周期性获取到的信号强度值,计算当前获取的所述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得到信号强度变化值;
响应于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则确认所述物联网设备发生跨空间行为而生成重命名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值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触发确认所述物联网设备是否发生跨空间行为的提醒;
响应于所述物联网设备发生跨空间行为,生成重命名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提醒;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第二阈值是基于所述物联网设备当前所在空间和所述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信息综合确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物联网设备当前所在空间和所述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信息,确定与所述物联网设备当前所在空间相邻的空间;
确定所述相邻的空间中物联网设备与所述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
基于所述相邻的空间的物联网设备与所述网关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第二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计算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包括:
在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计算当前获取的信号强度值和在先获取的大于第三阈值的信号强度值的差值;
其中,所述第三阈值为所述物联网设备和所述网关设备能够正常通信的最低信号强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先获取的信号强度值为当前时刻之前的第二次获取到的信号强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由云端服务器执行,所述生成重命名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提醒,之后包括:
与具有控制所述物联网设备权限的终端设备交互,以获取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新名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由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网关设备和所述物联网设备所在房屋内所有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值,确认所述物联网设备疑似所在空间;
所述生成重命名所述物联网设备的提醒的步骤之后包括:
获取并响应重命名指令,所述终端设备生成输入界面,并在所述输入界面上呈现所述疑似所在空间的名称。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 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程序数据,所述指令/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67941.1A CN113206863B (zh) | 2021-03-11 | 2021-03-11 | 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67941.1A CN113206863B (zh) | 2021-03-11 | 2021-03-11 | 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06863A CN113206863A (zh) | 2021-08-03 |
CN113206863B true CN113206863B (zh) | 2022-11-15 |
Family
ID=77025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67941.1A Active CN113206863B (zh) | 2021-03-11 | 2021-03-11 | 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0686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43850B (zh) * | 2022-09-30 | 2024-05-10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设备自发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206437A1 (zh) * | 2016-06-03 | 2017-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定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8693784A (zh) * | 2018-08-03 | 2018-10-23 |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 家居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741244B2 (en) * | 2014-05-30 | 2017-08-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smart objects, and systems for nam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smart objects |
CN105005203B (zh) * | 2015-07-27 | 2016-10-12 | 慧锐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控制面板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05960001A (zh) * | 2016-06-21 | 2016-09-21 | 上海卓易云汇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定位方法及穿戴设备 |
CN112448869A (zh) * | 2019-08-27 | 2021-03-05 |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命名方法、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
CN112147964A (zh) * | 2020-09-30 | 2020-12-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
-
2021
- 2021-03-11 CN CN202110267941.1A patent/CN1132068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206437A1 (zh) * | 2016-06-03 | 2017-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定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8693784A (zh) * | 2018-08-03 | 2018-10-23 |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 家居设备的管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利用改进型命名数据网络的物联网大数据高效转发策略;罗少甫等;《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200712(第07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06863A (zh) | 2021-08-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581093B2 (ja) | デバイスアクションを開始するユーザの動きベースの予測に基づくモノのインターネット(IoT)環境におけるデバイスアクションのプリエンプティブなトリガ | |
JP6039824B2 (ja) | IoTデバイスグループにおける協調インテリジェンスおよび意思決定 | |
RU2651164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стройки режима сценария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 |
CN106537878B (zh) | 私有内容分布网络 | |
US7222153B2 (en) | Method of accumulating appliance located states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US8792507B2 (en) | Network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EP3588912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sharing context information | |
JP2017531357A (ja) | モノのインターネット(IoT)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イベント辞書を自動的に生成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KR20150121091A (ko) | 이종의 사물 인터넷 (IoT) 디바이스들에 대한 적응적이고 확장가능한 범용 스키마 | |
CN110247829A (zh) | 家电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5009518A (zh) | 用于发现、配置和利用物联网(IoT)网络中的关系的方法 | |
US11356269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end-of-life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evice and closing associated block chain | |
CN112804319B (zh) |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US10989426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 |
CN113206863B (zh) | 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3206862B (zh) | 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方法及装置 | |
CN107148022A (zh) | 一种防蹭网提醒方法及相关设备 | |
Vastardis et al. | A user behaviour-driven smart-home gateway for energy management | |
CN114697150B (zh) | 命令的下发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CN116382111A (zh) | 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CN115494737A (zh) | 智能家电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JP6320569B2 (ja) | 宅内制御装置および宅内制御システム | |
JP7054830B2 (ja) | 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表示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 |
CN111726267A (zh) | 家电设备的连接方法、家电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US9876850B2 (en) | Gateway-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s for resource-constrained devic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