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4319B -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4319B
CN112804319B CN202110003727.5A CN202110003727A CN112804319B CN 112804319 B CN112804319 B CN 112804319B CN 202110003727 A CN202110003727 A CN 202110003727A CN 112804319 B CN112804319 B CN 1128043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relay node
target
proxy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37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04319A (zh
Inventor
肖岱云
刘洪钊
李喜林
徐洪伟
王兆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0037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043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04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431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5314 priority patent/WO2022142623A1/zh
Priority to EP21913368.3A priority patent/EP4274190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04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4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04L12/282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based on user interaction within the ho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2012/284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medium used
    • H04L2012/2841Wirel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当前终端进入目标组网后,确定所述当前终端所连接的目标中继节点;识别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所携带的场景标签,其中,所述场景标签为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所处的目标区域的标签,每个区域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代理节点,每个节点对应一个智能设备;在确定所述场景标签标记正确的情况下,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以使所述中继节点将所述控制指令传送至所述目标区域中的代理节点。在本申请中避免出现控制对象错误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智能设备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家里,而如何构建高效智能的智能家居系统,提高用户体验的舒适性、便利性以及安全性是目前智能家居研究的主方向。
目前用户家中一般配有多个智能设备,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应用软件控制所有的智能设备。但智能设备的数量过多,容易出现用户控制混乱导致控制出错的问题,尤其是不同区域具有相同的智能设备的情况下,用户可能会选择非目标区域的智能设备并进行控制,导致智能设备控制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以解决智能设备控制易出错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当前终端进入目标组网后,确定所述当前终端所连接的目标中继节点;
识别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所携带的场景标签,其中,所述场景标签为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所处的目标区域的标签,每个区域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代理节点,每个节点对应一个智能设备;
在确定所述场景标签标记正确的情况下,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以使所述中继节点将所述控制指令传送至所述目标区域中的代理节点。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当前终端所连接的目标中继节点包括:
确定所述当前终端与各待选中继节点之间的备选信号强度,其中,每个所述待选中继节点分别处于一个区域内;
从所述备选信号强度中选取出数值最大的目标信号强度,并将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中继节点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节点。
可选地,在当前终端进入目标组网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所述待选中继节点发送的待选信号强度和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强度;
从多个所述待选信号强度中查找到第一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的差值处于预设差值范围内;
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中继节点,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场景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场景标签相同;
将所述第一设备作为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对应的第一代理节点,其中,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对应至少一个第一代理节点。
可选地,将所述第一设备的场景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场景标签相同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节点标识;
若所述第一节点标识存在于已有的节点标识中,则重新为所述第一代理节点生成节点标识,其中,每个节点具有对应的节点标识;
若所述第一节点标识不存在于已有的节点标识中,则保存所述第一节点标识。
可选地,获取各所述待选中继节点发送的待选信号强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多个第一设备中选取一个设备作为待选中继节点,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设备位于同一位置区域;
根据接收到的打标指令,为所述待选中继节点进行场景打标。
可选地,保存所述第一节点标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目标时长内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收到的节点信息的信息数量,其中,所述节点信息是由所述第一代理节点发送的;
若确定所述信息数量小于数量阈值,则确定未发送所述节点信息的第二代理节点;
删除所述第二代理节点的节点标识。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当前终端进入目标组网后,确定所述当前终端所连接的目标中继节点;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所携带的场景标签,其中,所述场景标签为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所处的目标区域的标签,每个区域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代理节点,每个节点对应一个智能设备;
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场景标签标记正确的情况下,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以使所述中继节点将所述控制指令传送至所述目标区域中的代理节点。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当前终端与各待选中继节点之间的备选信号强度,其中,每个所述待选中继节点分别处于一个区域内;
选取单元,用于从所述备选信号强度中选取出数值最大的目标信号强度,并将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中继节点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节点。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方法包括:在当前终端进入目标组网后,确定当前终端所连接的目标中继节点;识别目标中继节点所携带的场景标签,其中,场景标签为目标中继节点所处的目标区域的标签,每个区域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代理节点,每个节点对应一个智能设备;在确定场景标签标记正确的情况下,发送控制指令至目标中继节点,以使中继节点将控制指令传送至目标区域中的代理节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可以只识别目标中继节点,然后通过目标中继节点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代理节点,无需用户从多个终端中选取需要控制的智能终端,避免出现控制对象错误的现象发生。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硬件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控制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的实施例。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由终端101和服务器103所构成的硬件环境中。如图1所示,服务器103通过网络与终端101进行连接,可用于为终端或终端上安装的客户端提供服务,可在服务器上或独立于服务器设置数据库105,用于为服务器103提供数据存储服务,上述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广域网、城域网或局域网,终端101包括但不限于PC、手机、平板电脑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可以由服务器103来执行,还可以是由服务器103和终端101共同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中的应用软件,用于控制智能设备。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01:在当前终端进入目标组网后,确定当前终端所连接的目标中继节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智能设备对应一个节点,多个节点构成了目标组网,具体的,目标组网为BLE(Bluetooth Low Energy,蓝牙低功耗)Mesh组网。目标终端中装配有可以控制全部智能设备的应用软件,目标终端进入目标组网后,目标终端识别出与目标终端距离最近的一个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为目标中继节点,应用软件确定该目标中继节点。
步骤202:识别目标中继节点所携带的场景标签。
其中,场景标签为目标中继节点所处的目标区域的标签,每个区域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代理节点,每个节点对应一个智能设备。
组网中的智能设备位于至少一个区域中,每个区域包括至少两个智能设备,每个区域中的一个智能设备为中继节点,其他智能设备为代理节点,中继节点可以将应用软件的控制指令传送至代理节点,代理节点根据该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每个中继节点预先设置有所在区域的场景标签,应用软件在确定目标中继节点后,可以识别目标中继节点所携带的场景标签。
示例性地,房屋分为客厅和卧室,客厅中包括中继节点—电视,代理节点—灯、扫地机器人,卧室中包括中继节点—空调,代理节点—灯。应用软件确定目标中继节点为电视,则识别电视的场景标签为客厅。
步骤203:在确定场景标签标记正确的情况下,发送控制指令至目标中继节点,以使中继节点将控制指令传送至目标区域中的代理节点。
数据库中预先设置有各中继节点对应的场景标签,应用软件将识别到的目标中继节点的场景标签与数据库中该中继节点的标签进行对比,如对比结果不一致,则显示对比失败,并提示用户更新目标中继节点的场景标签。若对比结果一致,则表明场景标签标记正确,则应用软件根据用户的控制指令,将该控制指令发送至目标中继节点,然后该目标中继节点将控制指令传送给位于同一目标区域的代理节点,相应的代理节点会根据该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动作。
该控制指令可以携带有对应的智能设备的类型,目标中继节点将控制指令传送给位于同一目标区域的所有代理节点,对应类型的代理节点执行该控制指令,或目标中继节点根据控制指令携带的设备类型,将控制指令传送给该类型的代理节点,该代理节点执行该控制指令。
示例性地,目标中继节点为电视,控制指令为开灯,应用软件将开灯指令发送给电视,电视将开灯指令传送给灯,则可以执行开灯的动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可以只识别目标中继节点,然后通过目标中继节点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代理节点,无需用户从多个终端中选取需要控制的智能终端,避免出现控制对象错误的现象发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确定当前终端所连接的目标中继节点包括:确定当前终端与各待选中继节点之间的备选信号强度,其中,每个待选中继节点分别处于一个区域内;从备选信号强度中选取出数值最大的目标信号强度,并将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中继节点作为目标中继节点。
目标终端进入组网后,由于组网中包括至少一个中继节点,每个中继节点位于不同的区域,中继节点持续的发送蓝牙热点。目标终端进入其中的一个区域后,目标终端可以接收各待选中继节点发送的蓝牙热点,并确定各蓝牙热点的备选信号强度。由于各区域之间存在墙壁等遮挡物,因此,目标终端位于一个区域后,接收到的该区域中的中继节点的信号强度最大。目标终端从备选信号强度中选取出数值最大的目标信号强度,则该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中继节点为距离目标终端最近的目标中继节点,即目标终端当前所处区域的中继节点。
示例性地,目标终端位于客厅,则目标终端接收到的客厅内的电视的信号强度最大,接收到的卧室内的空调的信号强度比较小,则目标终端将电视作为目标中继节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当前终端进入目标组网之前,方法还包括获取各待选中继节点发送的待选信号强度和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强度;从多个待选信号强度中查找到第一信号强度,其中,第二信号强度与第一信号强度的差值处于预设差值范围内;确定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中继节点,并将第一设备的场景标签设置为与第一中继节点的场景标签相同;将第一设备作为与第一中继节点对应的第一代理节点,其中,第一中继节点对应至少一个第一代理节点。
目标终端进行目标组网之前,需要通过中继节点和代理节点构建目标组网,具体的,目标终端确定中继节点并为中继节点打上场景标签后,获取各待选中继节点发送的待选信号强度,然后目标终端获取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强度,其中,第一设备为除中继节点之外的智能设备中的一个设备。
目标终端获取全部待选中继节点发送的待选信号强度。由于所有智能设备发送的信号强度都相同,因此,在第一设备所处的区域中,该区域中的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一信号强度与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强度的差值位于预设差值范围内。目标终端从多个待选信号强度中查找到第一信号强度,则该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一设备位于同一区域,则目标终端将第一设备的场景标签设置为与第一中继节点的场景标签相同。由于同一区域内的中继节点和代理节点具有相同的场景标签,则第一设备为第一中继节点对应的第一代理节点,其中,第一中继节点对应至少一个第一代理节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设置第一设备的场景标签与第一中继节点的场景标签相同之前,方法还包括:生成第一设备的第一节点标识;若第一节点标识存在于已有的节点标识中,则重新为第一代理节点生成节点标识,其中,每个节点具有对应的节点标识;若第一节点标识不存在于已有的节点标识中,则保存第一节点标识。
目标终端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一中继节点位于同一区域,则随机生成第一设备的第一节点标识。每个节点都具有对应的节点标识,为了避免第一节点标识与其他节点标识重复,则服务器判断第一节点标识是否存在于已有的节点标识中,若服务器判定第一节点标识存在于已有的节点标识中,则重新为第一代理节点生成节点标识,若服务器判定第一节点标识不存在于已有的节点标识中,则保存第一节点标识。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获取各待选中继节点发送的待选信号强度之前,方法还包括:从多个设备中选取一个设备作为待选中继节点,其中,多个第一设备位于同一位置区域;根据接收到的打标指令,为待选中继节点进行场景打标。
同一区域中包含多个第一设备,目标终端从多个第一设备中随机选取一个设备作为待选中继节点,用户针对该待选中继节点进行场景打标,目标终端根据接收到的打标指令,为待选中继节点进行场景打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保存第一节点标识之后,方法还包括:确定目标时长内第一中继节点收到的节点信息的信息数量,其中,节点信息是由第一代理节点发送的;若确定信息数量小于数量阈值,则确定未发送代理请求的第二代理节点;删除第二代理节点的节点标识。
同一区域中包括第一中继节点和第一代理节点,第一代理节点发送其自身的节点信息至第一中继节点,具体地,可以在一个周期内发送一次或多次。目标终端确定第一中继节点收到的信息数量,若确定信息数量小于数量阈值,则表明有第一代理节点断网,目标终端确定未发送代理请求的第二代理节点,删除第二代理节点的节点标识,以缓解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压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方法还包括:智能设备广播代理请求消息至第一中继节点,第一中继节点依次选取信号强度最大的智能设备为第一代理节点。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各区域中的任一个智能设备为中继节点,为该中继节点进行场景打标。
2.中继节点接收处于同一区域中的智能设备发送的代理请求消息,并为该智能设备分配节点标识,该智能设备称为代理节点。
3.为该代理节点设置于中继节点相同的场景标识。
4.中继节点和代理节点组成目标组网。
5.目标终端进入组网,将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最大的节点作为目标中继节点。
6.目标终端将控制指令发送至该目标中继节点。
7.目标中继节点将控制指令传送至同一区域中的代理节点,代理节点执行相应的动作。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控制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301,用于在当前终端进入目标组网后,确定当前终端所连接的目标中继节点;
识别模块302,用于识别目标中继节点所携带的场景标签,其中,场景标签为目标中继节点所处的目标区域的标签,每个区域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代理节点,每个节点对应一个智能设备;
发送模块303,用于在确定场景标签标记正确的情况下,发送控制指令至目标中继节点,以使中继节点将控制指令传送至目标区域中的代理节点。
可选地,确定模块301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当前终端与各待选中继节点之间的备选信号强度,其中,每个待选中继节点分别处于一个区域内;
选取单元,用于从备选信号强度中选取出数值最大的目标信号强度,并将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中继节点作为目标中继节点。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待选中继节点发送的待选信号强度和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强度;
查找模块,用于从多个待选信号强度中查找到第一信号强度,其中,第二信号强度与第一信号强度的差值处于预设差值范围内;
设置模块,用于确定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中继节点,并将第一设备的场景标签设置为与第一中继节点的场景标签相同;
作为模块,用于将第一设备作为与第一中继节点对应的第一代理节点,其中,第一中继节点对应至少一个第一代理节点。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第一设备的第一节点标识;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若第一节点标识存在于已有的节点标识中,则重新为第一代理节点生成节点标识,其中,每个节点具有对应的节点标识;
保存模块,用于若第一节点标识不存在于已有的节点标识中,则保存第一节点标识。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选取模块,用于从多个第一设备中选取一个设备作为待选中继节点,其中,多个第一设备位于同一位置区域;
打标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打标指令,为待选中继节点进行场景打标。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时长内第一中继节点收到的节点信息的信息数量,其中,节点信息是由第一代理节点发送的;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信息数量小于数量阈值,则确定未发送节点信息的第二代理节点;
删除模块,用于删除第二代理节点的节点标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包括存储器403、处理器401、通信接口402及通信总线404,存储器403中存储有可在处理器4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403、处理器401通过通信接口402和通信总线404进行通信,处理器40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处理器通过通信总线和通信接口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步骤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参阅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单元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当前终端进入目标组网后,确定所述当前终端所连接的目标中继节点;
识别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所携带的场景标签,其中,所述场景标签为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所处的目标区域的标签,每个区域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代理节点,每个节点对应一个智能设备;
在确定所述场景标签标记正确的情况下,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以使所述中继节点将所述控制指令传送至所述目标区域中的代理节点;
其中,在当前终端进入目标组网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待选中继节点发送的待选信号强度和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强度,其中,每个所述待选中继节点分别处于一个区域内;
从多个所述待选信号强度中查找到第一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的差值处于预设差值范围内;
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中继节点,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场景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场景标签相同;
将所述第一设备作为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对应的第一代理节点,其中,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对应至少一个第一代理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当前终端所连接的目标中继节点包括:
确定所述当前终端与各待选中继节点之间的备选信号强度;
从所述备选信号强度中选取出数值最大的目标信号强度,并将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中继节点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的场景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场景标签相同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节点标识;
若所述第一节点标识存在于已有的节点标识中,则重新为所述第一代理节点生成节点标识,其中,每个节点具有对应的节点标识;
若所述第一节点标识不存在于已有的节点标识中,则保存所述第一节点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各所述待选中继节点发送的待选信号强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多个第一设备中选取一个设备作为待选中继节点,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设备位于同一位置区域;
根据接收到的打标指令,为所述待选中继节点进行场景打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保存所述第一节点标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目标时长内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收到的节点信息的信息数量,其中,所述节点信息是由所述第一代理节点发送的;
若确定所述信息数量小于数量阈值,则确定未发送所述节点信息的第二代理节点;
删除所述第二代理节点的节点标识。
6.一种智能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当前终端进入目标组网后,确定所述当前终端所连接的目标中继节点;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所携带的场景标签,其中,所述场景标签为所述目标中继节点所处的目标区域的标签,每个区域包括一个中继节点和至少一个代理节点,每个节点对应一个智能设备;
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场景标签标记正确的情况下,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以使所述中继节点将所述控制指令传送至所述目标区域中的代理节点;
其中,该装置还用于:
获取各待选中继节点发送的待选信号强度和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二信号强度,其中,每个所述待选中继节点分别处于一个区域内;
从多个所述待选信号强度中查找到第一信号强度,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的差值处于预设差值范围内;
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对应的第一中继节点,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场景标签设置为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场景标签相同;
将所述第一设备作为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对应的第一代理节点,其中,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对应至少一个第一代理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当前终端与各待选中继节点之间的备选信号强度;
选取单元,用于从所述备选信号强度中选取出数值最大的目标信号强度,并将所述目标信号强度对应的中继节点作为所述目标中继节点。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2110003727.5A 2021-01-04 2021-01-04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12804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3727.5A CN112804319B (zh) 2021-01-04 2021-01-04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CT/CN2021/125314 WO2022142623A1 (zh) 2021-01-04 2021-10-21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EP21913368.3A EP4274190A1 (en) 2021-01-04 2021-10-21 Smart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3727.5A CN112804319B (zh) 2021-01-04 2021-01-04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4319A CN112804319A (zh) 2021-05-14
CN112804319B true CN112804319B (zh) 2023-02-17

Family

ID=75807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3727.5A Active CN112804319B (zh) 2021-01-04 2021-01-04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74190A1 (zh)
CN (1) CN112804319B (zh)
WO (1) WO20221426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4319B (zh) * 2021-01-04 2023-0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820960A (zh) * 2021-09-16 2021-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资源共享系统、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05349A (zh) * 2021-09-29 2022-01-07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组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314331B (zh) * 2022-06-28 2024-04-19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5988358B (zh) * 2023-03-22 2023-05-2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一种抄表方法、装置、电表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35014B2 (ja) * 2011-08-31 2016-11-30 サター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 エルエルシーSaturn Licensing LLC 無線操作装置、無線操作システム及び無線操作方法
CN103906178A (zh) * 2012-12-27 2014-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节点选择方法及装置
US9741244B2 (en) * 2014-05-30 2017-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smart objects, and systems for nam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smart objects
CN105353738B (zh) * 2015-11-13 2018-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US10186098B2 (en) * 2016-11-18 2019-01-2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ccess control via a mobile device
CN108370492B (zh) * 2017-01-20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定位的方法和设备
EP4254989A3 (en) * 2017-05-16 2023-10-18 Apple Inc. Methods and interfaces for home media control
US10797895B2 (en) * 2017-06-08 2020-10-06 Cisco Technology, Inc. Onboarding devices for use in conference room
CN107171914A (zh) * 2017-07-20 2017-09-15 梧州井儿铺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安全节能控制系统
GB2559637B (en) * 2017-09-05 2019-02-13 Texecom Ltd Improved zoning configuration in a mesh network
CN110798815A (zh) * 2018-08-01 2020-02-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系统、电器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路由器
CN109240111B (zh) * 2018-10-15 2022-04-01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智能网关
CN110176234B (zh) * 2019-05-30 2021-05-25 芋头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移动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介质及终端
CN110824953B (zh) * 2019-12-23 2020-1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13382A (zh) * 2019-12-30 2020-03-24 上海登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mesh自动调整发射功率的通信网络系统
CN111240222A (zh) * 2020-01-23 2020-06-05 珠海荣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2804319B (zh) * 2021-01-04 2023-02-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74190A1 (en) 2023-11-08
WO2022142623A1 (zh) 2022-07-07
CN112804319A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04319B (zh)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4144420B (zh) 一种无线接入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US9565650B2 (en) Communication event notif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8964994B (zh)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替换方法
CN105306318B (zh) 智能场景配置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05306544B (zh) 一种远程更新方法
US20230121623A1 (en) Method for notifying a message of a smart home based on a smart screen Apparatus and Smart screen
CN110933733A (zh) 配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831467B (zh) 节点定位方法、服务器、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74602A (zh) 主控设备配置方法、装置、云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423368A (zh) 网关、智能设备、移动终端、入网、入网辅助方法及系统
CN10490172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EP4328679A1 (en) Area partition method for household appliances, and terminal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0193704B2 (en)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home network system
CN112153122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768802B (zh) 设备信息删除方法和装置、服务器及移动终端
CN105187651A (zh) 一种手机app添加周边设备的方法
CN113206863B (zh) 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8881347A (zh) 用于多节点物联系统的并发全自动无线组网方法及系统
CN110136424B (zh) 一种设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9151014B (zh) 基于nan智能管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954692A (zh) 配网标识生成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3206862A (zh) 物联网设备的配网方法及装置
CN108206784B (zh) 智能家居的网络拓扑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8206755B (zh) 智能家居的网络拓扑生成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