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1849B - 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1849B
CN113201849B CN202110496623.2A CN202110496623A CN113201849B CN 113201849 B CN113201849 B CN 113201849B CN 202110496623 A CN202110496623 A CN 202110496623A CN 113201849 B CN113201849 B CN 1132018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knitted fabric
control unit
fabric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66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01849A (zh
Inventor
王建萍
袁鲁宁
张冰洁
张宇婷
姚晓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4966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018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01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1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01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1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该针织物采用提花工艺对织物进行局部拉伸与压褶以形成褶皱片状结构(1),所述褶皱片状结构(1)包含面层和里层,所述里层在人体与所述褶皱片状结构(1)之间形成内部空气通道(4),所述褶皱片状结构(1)之间在面层形成凹槽及外部空气通道(5),所述人体、内部空气通道(4)、外部空气通道(5)和环境形成动态调湿控温区域(2),所述动态调湿控温区域(2)具有若干单独的控温单元(3)。该织物具有较好的调湿控温能力和拉伸回复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针织面料的功能性在不断提高,实现其功能性的技术也在不断涌现,针织面料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对于冬季运动保暖内衣来说,织物的调湿控温能力要求更高,但传统的功能性针织面料常通过原材料的固有属性来体现。由于没有丰富的针织结构,无法形成面料的拉伸与压褶以提高其功能性。
拓扑学为数学领域的一大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几何图形或空间在连续改变形状时还能保持不变的相关特性。它只考虑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在拓扑学里,重要的拓扑性质包括连通性与紧致性。较少学者尝试用拓扑学知识解决纺织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针织织物保暖和排汗性不够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采用单面提花工艺对织物进行局部拉伸与压褶以形成褶皱片状结构,所述褶皱片状结构包含面层和里层,所述里层在人体与所述褶皱片状结构之间形成内部空气通道,所述褶皱片状结构之间由于面层的拉伸与里层的压褶在远离人体的一面形成凹槽及外部空气通道(促进织物横向的空气循环),所述人体、内部空气通道、外部空气通道和环境形成动态调湿控温区域,所述动态调湿控温区域具有若干单独的控温单元,所述控温单元包含于所述褶皱片状结构中并由侧向分离组织彼此隔开,所述控温单元按线圈横列与纵行方向错位排列,形成可重复使用的拓扑几何形态,便于面料的织造与编织图的调取,所述控温单元中含有汗滴的收集区域。
优选地,上述立体针织物中,所述侧向分离组织与控温单元通过控温单元的周围区域相互连接,内部空气通道通过所述侧向分离组织彼此连接,所述外部空气通道通过所述侧向分离组织彼此相互弥补,使得控温单元垂直于身体轴向覆盖。
更优选地,上述立体针织物中,人体皮肤与褶皱片状结构的里层接触,根据控温单元的排列形式构成皮肤与织物里层形成的网状结构。控温单元排列方式形成了线圈的排列形式,里层线圈形成网状结构。
优选地,上述立体针织物中,所述侧向分离组织位于两控温单元之间,起到线圈过渡与分隔相邻控温单元的作用。
优选地,上述立体针织物中,所述控温单元的形态不规则(织物局部拉伸与压褶使控温单元形态不规则),呈中间窄两边宽的多边形,多边形中间为张力区域,张力区域为持圈不编织时针勾上的线圈经拉伸构成。
优选地,上述立体针织物中,所述控温单元的错位排列方式包括:纵向错位排列、斜向错位排列、V字错位排列或Y字错位排列。
更优选地,上述立体针织物中,所述纵向错位排列为:相同大小的控温单元沿纵向错位排列。
更优选地,上述立体针织物中,所述斜向错位排列为:每3个相同大小的控温单元为一组斜向排列形成错位。
更优选地,上述立体针织物中,所述V字错位排列为:每2个小的控温单元与1个大的控温单元为一组斜向排列形成错位,每编织3组改变倾斜方向,使得交界处形成V字。
更优选地,上述立体针织物中,所述Y字错位排列为:每4个小的控温单元与5个大的控温单元为一组形成Y字,并沿纵向错位排列和重叠。
优选地,上述立体针织物中,所述含有汗滴的收集区域是由部分针位持圈不编织后在织物正面形成拉长的线圈,在织物反面形成局部压褶和浮线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
将保温蓄热的纱线和弹性包覆纱以部分针位持圈不编织的方式,搭配纱嘴位置的调整使得保温蓄热的纱线和弹性包覆纱分别位于织物的两面,其中,部分针位持圈不编织后形成浮线,浮于织物的里层。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所述持圈不编织时针钩上的线圈经拉伸构成张力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在冬季运动保暖内衣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单元的编织方法,控温单元的编织意匠图如图2所示,使用从0度至359度且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单面电子提花针织圆机,用纱线①和纱线②进行织造,纱线①采用保暖蓄热功能纱线,纱线②采用弹性包覆纱,步骤如下:
步骤1:纱线①穿入4至6任一纱嘴,作为织物面层进行织造;
步骤2:纱线②穿入1至3任一纱嘴,作为织物里层进行织造;
步骤3:根据纱线粗细与弹性调试机器如调整储纱器张力,避免织物出现横纹、竖条、织针不良、反纱和跳纱等瑕疵;
步骤4:如图2,纱线①和纱线②在针床进行每编织N纵行开始编织控温单元,第N+1行每编织M针持圈不编织P针的编织动作,逆时针编织S行,第N+S+1行开始全起针编织,其中N、M、P、S为1的整倍数;
步骤5:循环以上步骤形成控温区域,并且,变换M与P值可以改变控温单元的大小与形状,从而产生不同的性能。
本发明中部分针位持圈不编织后形成浮线,不仅使织物整体厚度增加而增加保暖性,且可以存储更多空气,提高织物的蓄热效果。
本发明中控温单元的排列方式使皮肤上的汗滴不能从上至下贯穿整个控温区域,汗滴通过内部空气通道分别被较低的汗滴收集区域中,因此,控温单元的排列应彼此错开,接触皮肤的区域和不接触皮肤的区域彼此交替相互偏移,使汗滴不会继续滴落。
本发明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中:皮肤表面的空气可以在多个方向上循环,因为内部空气通道通过排列错位的控温单元而保持连接状态,畅通的内部空气通道在织物里层形成烟囱效应,改善皮肤表面的水分去除。皮肤表面空气不一定按垂直方向上升,空气可沿人体皮肤表面上升。
本发明增加汗滴的收集区域,促进汗液的收集和蒸发。控温单元错位排列使得汗滴的收集区域错位分布,促进汗液和热空气的多方面循环,人体轴向空气畅通,增加服装的烟囱效应,使得面料里层与面层保持更好的干燥效果。
本发明中褶皱片状结构里层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并在人体与褶皱片状结构之间形成内部空气通道,增加了织物的空气层厚度,并连接皮肤与织物里层的网状结构。
本发明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编织方法,可直接在单面电子提花针织圆机上进行编织,改变了常规针织物组织结构设计的繁琐方法,提高了织能性。通过组织结构的三维扭曲而形成面料的拉伸与压褶,有效增加蒸发面积和提高里层静止空气含量,提高织物调湿控温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拉伸回复性能。当人体流汗时,褶皱片状结构里层吸收汗滴并转移至面层以快速蒸发,当人体感到寒冷时,内部空气通道的暖空气储藏静止空气有效控温。
本发明通过组织针法搭配形成特定结构,实现纱线功能性的动态调湿控温针织结构,该编织方法结合可反复排列的拓扑学几何形态,通过对单面结构进行改进形成含内部空气通道和外部空气通道的三维立体织物,提高织物的调湿控温能力,该编织方法适宜用作对保暖和排汗性能要求较高的冬季运动保暖内衣面料。
本发明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编织方法中,织物组织结构以针织物的形式呈现并形成控温单元,用针织的形式产生附加优点,比如线圈拉伸使烟囱效应更显著。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织物基于拓扑学将控温单元按不同方式排列,当人体流汗时,汗滴收集区域吸收汗滴并转移至皮肤与织物里层形成的网状结构,使得蒸发面积扩散,在体温带动下,进行快速蒸发,同时为皮肤表面降温。当寒冷时,内部空气通道的暖空气形成保暖空气层,三维控温区域组织外部冷空气进入,有效维持身体保暖。该织物可直接在单面电子提花针织圆机上进行编织,通过组织结构的三维扭曲,有效增加蒸发面积,提高织物拉伸回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褶皱片状结构线圈编织示意图,a)为褶皱片状结构正面,,b)为褶皱片状结构侧面,c)为褶皱片状结构反面,其中1为褶皱片状结构,2为动态调湿控温区域,3为控温单元,4为内部空气通道,5为外部空气通道,6为张力区域,7为侧向分离组织,8为控温单元的周围区域,9为汗滴的收集区域,10为皮肤与织物里层形成的网状结构;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控温单元组织编织意匠图,其中N为开始满针编织控温单元的纵行数,M为第N+1行开始持圈编织的横列数,P为第N+1行持圈不编织的横列数,S为持圈不编织的纵行数;
图3为本发明控温单元排列方式1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控温单元排列方式2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控温单元排列方式3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控温单元排列方式4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采用提花工艺对织物进行局部拉伸与压褶以形成褶皱片状结构1,该褶皱片状结构1包含面层和里层,里层在人体与所述褶皱片状结构1之间形成内部空气通道4,褶皱片状结构1之间在面层形成凹槽及外部空气通道5,人体、内部空气通道4、外部空气通道5和环境形成动态调湿控温区域2,动态调湿控温区域2具有若干单独的控温单元3,控温单元3包含于所述褶皱片状结构1中并由侧向分离组织7彼此隔开,控温单元3按线圈横列与纵行方向错位排列,控温单元3中含有汗滴的收集区域9,含有汗滴的收集区域9是是由部分针位持圈不编织后在织物正面形成拉长的线圈,在织物反面形成局部压褶和浮线得到。
侧向分离组织7与控温单元3通过控温单元的周围区域8相互连接,内部空气通道4通过侧向分离组织7彼此连接,外部空气通道5通过侧向分离组织7彼此相互弥补,使得控温单元3垂直于身体轴向覆盖。人体皮肤与褶皱片状结构1的里层接触,根据控温单元3的排列形式构成皮肤与织物里层形成的网状结构10。
控温单元3的形态不规则,呈中间窄两边宽的多边形,多边形中间为张力区域6。
如图3-6所示,控温单元3的错位排列方式按照纵向错位排列、斜向错位排列、V字错位排列、Y字错位排列,分别标记为排列方式1、排列方式2、排列方式3、排列方式4,对应的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分别标记为1#、2#、3#、4#织物。控温单元的布置方式使得皮肤上的汗液在滴落时通过内部空气通道4被就近的汗滴收集区域9收集,而不能从上到下贯穿整个控温区域。因此,控温单元彼此错位,使得接触皮肤的区域与不接触皮肤的区域彼此偏移,便于汗液收集并扩散到服装表面,同时保证一定的内部空间便于皮肤表面热空气的顺畅流动。
如图3所示,相同大小的控温单元沿纵向错位排列,其中1.1为褶皱片状结构,2.1为动态调湿控温区域,3.1为控温单元,4.1为内部空气通道,5.1为外部空气通道,6.1为张力区域,7.1为侧向分离组织,8.1为控温单元的周围区域,9.1为汗滴的收集区域,A为汗液滴落的方向,B为暖空气流动的方向。
如图4所示,每3个相同大小的控温单元为一组斜向排列形成错位,其中1.2为褶皱片状结构,2.2为动态调湿控温区域,3.2为控温单元,4.2为内部空气通道,5.2为外部空气通道,6.2为张力区域,7.2为侧向分离组织,8.2为控温单元的周围区域,9.2为汗滴的收集区域,A为汗液滴落的方向,B为暖空气流动的方向。
如图5所示,每2个小的控温单元与1个大的控温单元为一组斜向排列形成错位,每编织3组改变倾斜方向,使得交界处形成V字,其中1.3为褶皱片状结构,2.3为动态调湿控温区域,3.3为控温单元,4.3为内部空气通道,5.3为外部空气通道,6.3为张力区域,7.3为侧向分离组织,8.3为控温单元的周围区域,9.3为汗滴的收集区域,A为汗液滴落的方向,B为暖空气流动的方向。
如图6所示,每4个小的控温单元与5个大的控温单元为一组形成Y字,并沿纵向错位排列和重叠,其中1.4为褶皱片状结构,2.4为动态调湿控温区域,3.4为控温单元,4.4为内部空气通道,5.4为外部空气通道,6.4为张力区域,7.4为侧向分离组织,8.4为控温单元的周围区域,9.4为汗滴的收集区域,A为汗液滴落的方向,B为暖空气流动的方向。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单元的编织方法,使用意大利SANTONI TOP2 FAST单面电子提花针织圆机,纱线①采用保暖蓄热功能纱线如2X70dtex/72F的
Figure GDA0003462826950000062
纱线,纱线②采用
Figure GDA0003462826950000063
纱线包覆30dtex氨纶,按图2所示编织意匠图进行编织,按照图3至图6所示的控温单元排列方式,形成4组对比样。控温单元编织步骤如下:
步骤1:纱线①穿入5号纱嘴,作为织物面层进行织造;
步骤2:纱线②穿入2号纱嘴,作为织物里层进行织造;
步骤3:根据纱线粗细与弹性调试机器如调整储纱器张力,避免织物出现横纹、竖条、织针不良、反纱和跳纱等瑕疵;
步骤4:本文试验用织物所含2种控温单元。较小的控温单元使用纱线①和纱线②在针床进行每编织4纵行开始编织控温单元,第5行每编织7针持圈不编织4针的编织动作,逆时针编织18行,第23行全起针编织。较大的控温单元使用面纱和地纱在针床进行每编织4纵行开始编织控温单元,第5行每编织7针持圈不编织4针的编织动作,逆时针编织33行,第34行全起针编织;
步骤5:循环以上步骤形成控温区域,并且,按照图3至图6所示的控温单元排列方式,变换M与P值可以改变控温单元的大小与形状,从而产生不同的性能。
表1为实施例1中织物保暖性、液态水分传递性能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其中热阻测试根据GB/T 11048《纺织品生理舒适性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保温率测试根据FZ/T 73022《针织保暖内衣》标准,单向传递指数测试和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测试根据GB/T 21655.2—2009中测试汗液在布料中转移特性的方法,使用MMT(moisturemanagement tester,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进行测试,拉伸回复率根据FZ/T 70006《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方法》。
表1织物保暖性、液态水分传递性能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GDA0003462826950000061
Figure GDA0003462826950000071
由表1可知,实施例1,一组相同原料纱线按照发明内容所述的编织方法进行织造的发明织物,对比分别按照控温单元排列方式1、2、3、4设计的试样1#、2#、3#、4#织物,织物调湿控温能力提高,同时保持良好的拉伸回复性能。其中,织物保温率均远超过FZ/T 73022《针织保暖内衣》标准30%的保温率,织物具有优异的保暖控温性能。其次由于内部空气通道与外部空气通道的共同作用,试样1#、2#、3#、4#表现出良好的整体液态水分管理性能,参照GB/T 21655.2《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试样1#、2#、3#整体液态水分传递能力均为4级,说明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很好,试样4#整体液态水分传递能力为3级,说明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好。同时参照FZ/T 70006《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方法》测试织物在30%应变下的拉伸回复性能,试样1#、2#、3#、4#均表现出较优异的经向弹性回复率和纬向弹性回复率。
以上仅就同种纱线情况下的实施例做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交换,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采用提花工艺对织物进行局部拉伸与压褶以形成褶皱片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褶皱片状结构(1)包含面层和里层,所述里层在人体与所述褶皱片状结构(1)之间形成内部空气通道(4),所述褶皱片状结构(1)之间在面层形成凹槽及外部空气通道(5),所述人体、内部空气通道(4)、外部空气通道(5)和环境形成动态调湿控温区域(2),所述动态调湿控温区域(2)具有若干单独的控温单元(3),所述控温单元(3)包含于所述褶皱片状结构(1)中并由侧向分离组织(7)彼此隔开,所述控温单元(3)按线圈横列与纵行方向错位排列,所述控温单元(3)中含有汗滴的收集区域(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分离组织(7)与控温单元(3)通过控温单元(3)的周围区域(8)相互连接,所述内部空气通道(4)通过所述侧向分离组织(7)彼此连接,所述外部空气通道(5)通过所述侧向分离组织(7)彼此相互弥补,使得控温单元(3)垂直于身体轴向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针织物,其特征在于,人体皮肤与褶皱片状结构(1)的里层接触,根据控温单元(3)的排列形式构成皮肤与织物里层形成的网状结构(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单元(3)的形态不规则,呈中间窄两边宽的多边形,多边形中间为张力区域(6);控温单元(3)的错位排列方式包括:纵向错位排列、斜向错位排列、V字错位排列或Y字错位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错位排列为:相同大小的控温单元沿纵向错位排列;斜向错位排列为:每3个相同大小的控温单元为一组斜向排列形成错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V字错位排列为:每2个小的控温单元与1个大的控温单元为一组斜向排列形成错位,每编织3组改变倾斜方向,使得交界处形成V字;Y字错位排列为:每4个小的控温单元与5个大的控温单元为一组形成Y字,并沿纵向错位排列和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汗滴的收集区域(9)是由部分针位持圈不编织后在织物正面形成拉长的线圈,在织物反面形成局部压褶和浮线得到。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
将保温蓄热的纱线和弹性包覆纱以部分针位持圈不编织的方式,搭配纱嘴位置的调整使得保温蓄热的纱线和弹性包覆纱分别位于织物的两面,其中,部分针位持圈不编织后形成浮线,浮于织物的里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持圈不编织时针钩上的线圈经拉伸构成张力区域(6)。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针织物在冬季运动保暖内衣中的应用。
CN202110496623.2A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Active CN113201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6623.2A CN113201849B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6623.2A CN113201849B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1849A CN113201849A (zh) 2021-08-03
CN113201849B true CN113201849B (zh) 2022-05-03

Family

ID=77029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6623.2A Active CN113201849B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0184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6447A (ja) * 1982-12-24 1984-07-05 東レ株式会社 木綿―アクリル系繊維混紡編織物
CN103952843A (zh) * 2014-05-08 2014-07-30 苏州领秀针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褶皱空气层面料组织的开发方法
CN206858754U (zh) * 2017-05-03 2018-01-09 绍兴中柱针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褶皱面料
CN111893629A (zh) * 2020-06-22 2020-11-06 东华大学 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透气保暖型立体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CN111945284A (zh) * 2020-07-17 2020-11-17 杭州联成华卓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褶皱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CN111971428A (zh) * 2018-04-16 2020-11-20 帝人富瑞特株式会社 带襟翼的针织物及纤维制品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16447A (ja) * 1982-12-24 1984-07-05 東レ株式会社 木綿―アクリル系繊維混紡編織物
CN103952843A (zh) * 2014-05-08 2014-07-30 苏州领秀针织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褶皱空气层面料组织的开发方法
CN206858754U (zh) * 2017-05-03 2018-01-09 绍兴中柱针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褶皱面料
CN111971428A (zh) * 2018-04-16 2020-11-20 帝人富瑞特株式会社 带襟翼的针织物及纤维制品
CN111893629A (zh) * 2020-06-22 2020-11-06 东华大学 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透气保暖型立体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CN111945284A (zh) * 2020-07-17 2020-11-17 杭州联成华卓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褶皱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1849A (zh) 202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0054B2 (en) Composite textile fabrics
CA2904754C (en) Seamless silhouette with engineered insulation property
EP2834399B1 (en) A multi-component combination yarn system for moisture management in textiles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same
US9700077B2 (en) Article of apparel with variable air permeability
CN112251896B (zh) 一种仿蝴蝶鳞片结构形貌的冬季运动舒适型针织物
JP2020505525A (ja) ストレッチ性・吸水速乾性を有する編物及びその用途
TWI822409B (zh) 緯編針織物
CN110952215B (zh) 一种具有仿生复合结构的针织物的制备方法
CN111893629A (zh) 一种基于仿生学的透气保暖型立体针织物及编织方法
CN114000249B (zh) 一种仿生羽毛结构透气保暖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14086304A (zh) 一种吸湿排汗的聚乳酸多层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01849B (zh) 一种基于拓扑学的动态调湿控温立体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208121304U (zh) 一种速干针织面料
JP2011026727A (ja) ベタツキ感軽減布帛
CN111350015B (zh) 一种具有吸湿凉爽功能的纬编面料
CN113279123A (zh) 一种透气楼梯布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N219020253U (zh) 一种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运动t恤
CN219256661U (zh) 一种保暖针织面料
CN113957597B (zh) 一种具有区域性压力调节能力的无缝针织滑雪压缩服
CN109706583A (zh) 一种双层羽绒被面料
CN213154051U (zh) 一种具有网眼浮圈且舒适、有型的跑步t恤
CN217438398U (zh) 一种应用非光滑表面降低摩擦力的经编面料
CN218756330U (zh) 织物基础单元、织物花型单元及纬编针织物
CN220236091U (zh) 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无缝针织运动服装
CN220146896U (zh) 一种罗马布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