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3921B - 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93921B CN113193921B CN202110475062.8A CN202110475062A CN113193921B CN 113193921 B CN113193921 B CN 113193921B CN 202110475062 A CN202110475062 A CN 202110475062A CN 113193921 B CN113193921 B CN 1131939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icle
- state
- measurement
- ghz
- result 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70—Photonic quantum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包括两个通信方Alice和Bob共享密钥K,Alice拥有4n比特的第一秘密信息,Bob拥有3n比特的第二秘密信息;通信方Alice与Bob之间采用Cluster态和GHZ态信道组成的混合信道进行量子对话;利用纠缠交换、pauli变换、量子编码、投影测量技术实现Alice的4n比特秘密信息和Bob的3n比特秘密信息进行不对称信息量的安全对话。本发明在混合的量子信道下实现了灵活的非对称的量子对话,技术实现具有便捷性和可行性,且能通过诱骗光子检测保证对话安全性。本发明还具有有效的传输效率,更满足量子对话的一般场景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
背景技术
量子通信是量子信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量子信息中研究较早的领域。量子通信以量子态作为信息单元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送。但是最早提出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案只能实现通信双方单向的秘密消息传送,很少有实现双向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2004年,Nguyen提出了第一个BQSDC(Bidirectional quantum secure direct communication)协议的方案,通过Bell态实现了通信双方同时交换秘密信息。从此,量子对话协议的研究成为量子通信领域的一个热点。 2007年,杨宇光和温巧燕提出了一种准安全的量子对话协议;2009年,Shi和 Xi等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利用EPR对实现的量子对话协议,2010年,他们又提出了一种用单光子实现的量子对话协议,Gao Gan利用Bell态纠缠交换提出了两种可以克服信息泄露的量子对话协议。然而,在提出的量子对话方案,大多采用单一的量子态作为量子信道,且通信双方的对话是对称的,他们交换着相同比特数的秘密信息。而在实际的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所发送的秘密信息的容量一般是不对称的。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量子对话协议难以满足实际通信的要求。当多种信道组合在一起,并不能使通信方进行有效的量子对话,通信双方并不能实现非对称的量子对话。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够实现通信双方不对称的、双向的秘密消息传送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两个通信方分别为Alice和Bob,Alice拥有4n比特的第一秘密信息MsgA,Bob拥有3n比特的第二秘密信息MsgB,MsgA中有n个4比特信息的MsgAi, MsgA={MsgA1,...,MsgAi,...,MsgAn},MsgB中有n个3比特信息的MsgBi, MsgB={MsgB1,...,MsgBi,...,MsgBn},其中i=1,...,n,Alice和Bob之间共享一个m比特的密钥K;
步骤2:Alice制备n个Cluster态以及n个GHZ态作为量子信道,并将信道中所有粒子划分为7个有序粒子序列SA、SB、SC、SD、SE、SF和SG;
步骤3:Alice制备三个长为m的诱骗光子序列SK1、SK2、SK3,序列中的每一粒子为随机的4种量子态{|0>,|1>,|+>,|->};接着,Alice根据密钥K中的排列顺序从SD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1插入到SD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D,从SF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2插入到SF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F,从SG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3插入到SG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G;然后,Alice分别将S'D、S'F、 S'G发送给Bob,公布三个诱骗光子序列的基底以及序列SD、SF、SG被选中的L 个粒子的位置;
步骤4:Bob接收到序列S'D、S'F、S'G序列后,根据Alice公布的被选中的粒子的位置以及密钥K从S'D、S'F、S'G中找出诱骗光子的所在位置;接着,Bob 使用基底X基或Z基分别对SK1、SK2、SK3中的诱骗光子进行测量,并通过经典信道公布测量结果;Alice根据Bob对诱骗光子的测量结果判断是否继续通信,如果继续则执行步骤5;
步骤5:Bob获得粒子序列SD、SF和SG,按照八种酉操作 依次对应于经典信息中的000、001、010、011、100、101、110、111的规则,根据自己的3 比特信息MsgBi分别对粒子序列SD中的粒子Di和粒子序列SF中的粒子Fi依次执行对应的单比特酉操作;将3n比特信息MsgB编码至序列SD、SF中,得到新的粒子序列SDU、SFU,其中i=1,...,n;Alice将十六种酉操作 依次对应于经典信息中的0000、 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 1101、1110、1111;根据自己的4比特信息MsgAi,分别对序列SB中的粒子Bi,序列SC中的粒子Ci和序列SE中的粒子Ei执行对应的单比特酉操作,将4n比特信息MsgA编码至序列SB、SC、SE中,得到新的序列SBU、SCU、SEU;经过Alice 对序列SE中的粒子Ei执行酉操作,Bob对序列SF中的粒子Fi执行酉操作后,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得到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同时,经过Alice对序列SB、SC中的粒子Bi、Ci执行酉操作、Bob对序列SD中的粒子Di执行酉操作后,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成得到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
步骤6:Alice用Cluster态基 对序列SA、SBU、SCU、SEU中的每个粒子Ai、Bi、Ci、Ei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通过经典信道向Bob公布测量结果;同时,Bob用GHZ态基{|ψ1>、|ψ2>、|ψ3>、|ψ4>、|ψ5>、|ψ6>、|ψ7>、|ψ8>} 对序列SDU、SFU、SG中的每一粒子Di、Fi、Gi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通过经典信道向Alice公布测量结果;分别对每一组粒子AiBiCiEi和DiFiGi进行Cluster 态基和GHZ态基测量,AiBiCiEi和DiFiGi的测量结果为集合Rj(j=1,...,32),得到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Alice对粒子Ai、Bi、Ci、Ei做Cluster基测量,Bob对粒子Di、Fi、Gi做GHZ基测量;根据Cluster基测量和 GHZ基测量的测量结果以及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反推出Alice和Bob分别执行的酉操作,从而得到Bob的3bit 信息MsgBi和Alice的4bit信息MsgBi。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Alice和Bob间的量子信道是无噪无损的,所述第一秘密信息中的MsgAi有4比特信息,MsgAi∈{0000,0001,0010,...,1111};所述第二秘密信息中的MsgBi有3比特信息,MsgBi∈{000,001,010,...,11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Alice制备n个Cluster态以及n个GHZ态作为量子信道,并将信道中所有粒子划分为7个有序粒子序列SA、SB、SC、SD、SE、 SF和SG,具体为:所述Alice制备n个Cluster态以及n个GHZ态作为量子信道,此时Alice的信道组合形式为:
并将信道中所有粒子划分为7个有序粒子序列:SA={A1,A2,,...An}, SB={B1,B2,...,Bn},SC={C1,C2,...,Cn},SD={D1,D2,...,Dn},SE={E1,E2,...,En}, SF={F1,F2,...,Fn},SG={G1,G2,...,Gn}。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Alice根据密钥K中的排列顺序从SD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1插入到SD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D,从SF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2插入到SF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F,从SG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3插入到SG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G,具体插入过程为:Alice从序列SD中随机的选出L个粒子,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为0,其中r取1、2、3、…、m,则Alice 将SK1中第r个粒子插入到SD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前面;如果密钥K中第r 比特不为0,则Alice将SK1中第r个粒子插入SD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后面, L个粒子插入完成形成S'D;Alice从序列SF中随机的选出L个粒子,如果密钥K 中第r比特为0,则Alice将SK2中第r个粒子插入到SF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前面;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不为0,则Alice将SK2中第r个粒子插入SF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后面,L个粒子插入完成形成S'F;Alice从序列SG中随机的选出L个粒子,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为0,则Alice将SK3中第r个粒子插入到SG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前面;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不为0,则Alice将 SK3中第r个粒子插入SG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后面,L个粒子插入完成形成 S'G。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Alice根据Bob对诱骗光子的测量结果判断是否继续通信,具体为:Alice根据Bob的测量结果计算错误率,如果错误率低于预设阈值,判定此时的量子信道是安全的,继续通信,执行步骤5;如果错误率不低于预设阈值,判定此时存在窃听,停止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具体为: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具体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得到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具体为: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4;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5;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6;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7;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8;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 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4;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 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6;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5;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8;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 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7;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4;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 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7;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 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8;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5;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6;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 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4;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 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8;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7;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 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6;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5;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9;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 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0;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1;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2;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 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3;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4;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5;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6;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0;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9;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 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2;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1;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4;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 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3;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6;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5;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 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1;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2;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9;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0;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5;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6;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 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3;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4;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2;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 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1;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0;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9;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 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6;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5;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4;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3;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7;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8;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 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9;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0;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1;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 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2;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3;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4;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 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8;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7;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0;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 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9;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2;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1;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 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4;当粒子AiBiCiEi用 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3;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9;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0;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7;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8;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3;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4;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1;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2;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0;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9;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8;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7;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4;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3;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2;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1;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5;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6;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7;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8;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9;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0;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1;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2;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6;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 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5;当粒子 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8;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7;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0;当粒子 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9;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2;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 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1;当粒子 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7;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8;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 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5;当粒子 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6;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1;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2;当粒子 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9;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0;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 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8;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7;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6;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5;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2;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1;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0;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9。
进一步地,所述集合Rj为投影测量结果,其中j=1,…,32,具体为:R1: R2: R3: R4: R5: R6: R7: R8: R9: R10: R11: R12: R13: R14: R15: R16: R17: R18: R19: R20: R21: R22: R23: R24: R25: R26: R27: R28: R29: R30: R31: R3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根据Cluster基测量和GHZ基测量的测量结果以及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反推出Alice 和Bob分别执行的酉操作,从而得到Bob的3bit信息MsgBi和Alice的4bit信息 MsgBi,具体为:Alice对粒子Ai、Bi、Ci、Ei做Cluster基测量,Bob对粒子Di、 Fi、Gi做GHZ基测量后,Alice和Bob通过经典信道公布自己的测量结果;Alice 根据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通过Bob与自己的测量结果确定对应的测量结果组合并推断出编码后的变换态与接着,依据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 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以及自己执行的酉操作,从第i组变换态态和中推断出Bob执行的酉操作,从而得到Bob的3bit信息MsgBi;Bob 根据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通过Alice与自己的测量结果确定对应的测量结果组合并推断出编码后的变换态与接着,依据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 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以及自己执行的酉操作,从第i组变换态态和中推断出Alice执行的酉操作,从而得到Alice的4bit信息MsgBi。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中通信两方Alice与Bob之间采用Cluster态和GHZ 态信道组成的混合信道进行量子对话,利用纠缠交换、pauli变换、量子编码、投影测量等技术实现Alice的4n比特秘密信息和Bob的3n比特秘密信息进行不对称信息量的安全对话。在混合的量子信道下实现了灵活的非对称的量子对话,技术实现具有便捷性和可行性,且能通过诱骗光子检测保证对话安全性。本发明还具有有效的传输效率,更满足量子对话的一般场景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Alice在SD,SF,SG中插入诱骗光子形成S′D,S′E,S′F序列,并发送给Bob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包括”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技术名词说明:
1、Pauli变换,即酉操作
2、X基和Z基
3、GHZ态基
4、Cluster态基
参照图1的流程图和图2的Alice在SD、SF、SG中插入诱骗光子形成S′D、 S'F、S'G序列,并发送给Bob(图2中三角形为诱骗光子)的示意图所示,本发明一种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的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两个通信方分别为Alice和Bob,Alice和Bob间的量子信道是无噪无损的;Alice拥有4n比特的第一秘密信息MsgA,Bob拥有3n比特的第二秘密信息MsgB,所述第一秘密信息MsgA中的MsgAi有4比特信息, MsgAi∈{0000,0001,0010,...,1111};所述第二秘密信息MsgB中的MsgBi有3比特信息, MsgBi∈{000,001,010,...,111},其中i=1,...,n;即意思为:MsgA中有n个4比特信息的MsgAi,MsgA={MsgA1,...,MsgAi,...,MsgAn}={0000,0001,0010,...,1111},MsgB中有n 个3比特信息的MsgBi,MsgB={MsgB1,...,MsgBi,...,MsgBn}={000,001,010,...,111}。 Alice和Bob之间共享一个m比特的密钥K;为了同时交换彼此的秘密信息,Alice与Bob将通过步骤2~步骤6进行量子对话。
并将信道中所有粒子划分为7个有序粒子序列:SA={A1,A2,,...An}, SB={B1,B2,...,Bn},SC={C1,C2,...,Cn},SD={D1,D2,...,Dn},SE={E1,E2,...,En}, SF={F1,F2,...,Fn},SG={G1,G2,...,Gn}。
步骤3:Alice制备三个长为m的诱骗光子序列SK1、SK2、SK3,序列中的每一粒子为随机的4种量子态{|0>,|1>,|+>,|->};接着,Alice根据密钥K中的排列顺序从SD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1插入到SD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D,从SF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2插入到SF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F,从SG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3插入到SG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G;然后,Alice分别将S'D、S'F、 S'G发送给Bob,随后公布三个诱骗光子序列的基底以及序列SD、SF、SG被选中的L个粒子的位置。
具体插入过程为:Alice从序列SD中随机的选出L个粒子,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为0,其中r取1、2、3、…、m;则Alice将SK1中第r个粒子插入到SD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前面;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不为0,则Alice将SK1中第r个粒子插入SD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后面,L个粒子插入完成形成S'D; Alice从序列SF中随机的选出L个粒子,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为0,则Alice 将SK2中第r个粒子插入到SF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前面;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不为0,则Alice将SK2中第r个粒子插入SF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后面, L个粒子插入完成形成S'F;Alice从序列SG中随机的选出L个粒子,如果密钥K 中第r比特为0,则Alice将SK3中第r个粒子插入到SG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前面;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不为0,则Alice将SK3中第r个粒子插入SG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后面,L个粒子插入完成形成S'G。
步骤4:Bob接收到序列S'D、S'F、S'G序列后,根据Alice公布的被选中的粒子的位置以及密钥K从S'D、S'F、S'G中找出诱骗光子的所在位置;接着,Bob 使用基底X基或Z基分别对SK1、SK2、SK3中的诱骗光子进行测量,并通过经典信道公布测量结果。Alice根据Bob的测量结果计算错误率,如果错误率低于预设阈值,判定此时的量子信道是安全的,继续通信,执行步骤5;如果错误率不低于预设阈值,判定此时存在窃听,停止通信。
步骤5:Bob获得粒子序列SD、SF和SG,按照八种酉操作 依次对应于经典信息中的000、001、010、011、100、101、110、111的规则,根据自己的3 比特信息MsgBi分别对粒子序列SD中的粒子Di和粒子序列SF中的粒子Fi依次执行对应的单比特酉操作;将3n比特信息MsgB编码至序列SD、SF中,得到新的粒子序列SDU、SFU。Alice将十六种酉操作 依次对应于经典信息中的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1111;根据自己的 4比特信息MsgAi,分别对序列SB中的粒子Bi,序列SC中的粒子Ci和序列SE中的粒子Ei执行对应的单比特酉操作,将4n比特信息MsgA编码至序列SB、SC、SE中,得到新的序列SBU、SCU、SEU。经过Alice对序列SE中的粒子Ei执行酉操作,Bob 对序列SF中的粒子Fi执行酉操作后,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得到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同时,经过Alice对序列SB、SC中的粒子Bi、Ci执行酉操作、Bob对序列SD中的粒子Di执行酉操作后,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成得到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
表1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表
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如表2所示:
表2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表
步骤6:Alice用Cluster态基 对序列SA、SBU、SCU、SEU中的每个粒子Ai、Bi、Ci、Ei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通过经典信道向Bob公布测量结果;同时,Bob用GHZ态基{|ψ1>、|ψ2>、|ψ3>、|ψ4>、|ψ5>、|ψ6>、|ψ7>、|ψ8>} 对序列SDU、SFU、SG中的每一粒子Di、Fi、Gi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通过经典信道向Alice公布测量结果。此时初始的Cluster态有16种可能的变换形式,初始的GHZ态有8种可能的变换形式,因此可得到粒子AiBiCiEiDiFiGi共有128种可能的组合情况;分别对每一组粒子AiBiCiEi和DiFiGi进行Cluster态基和GHZ 态基测量,AiBiCiEi和DiFiGi的测量结果为集合Rj(j=1,...,32),得到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
以
为例,可组成集合R1来说明:
其中,集合Rj为投影测量结果,其中j=1,…,32,具体为:R1: R2: R3: R4: R5: R6: R7: R8: R9: R10: R11: R12: R13: R14: R15: R16: R17: R18: R19: R20: R21: R22: R23: R24: R25: R26: R27: R28: R29: R30: R31: R32:
Alice对粒子Ai、Bi、Ci、Ei做Cluster基测量,Bob对粒子Di、Fi、Gi做 GHZ基测量。根据Cluster基测量和GHZ基测量的测量结果以及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反推出Alice和Bob分别执行的酉操作,从而得到Bob的3bit信息MsgBi和Alice的4bit信息MsgBi。Alice 对粒子Ai、Bi、Ci、Ei做Cluster基测量,Bob对粒子Di、Fi、Gi做GHZ基测量,Alice和Bob通过经典信道公布自己的测量结果;Alice根据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通过Bob与自己的测量结果确定对应的测量结果组合并推断出编码后的变换态与接着,依据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以及自己执行的酉操作,从第i(i=0、1、…、n)组变换态态和中推断出Bob执行的酉操作,从而得到Bob的3bit信息MsgBi;Bob根据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通过Alice与自己的测量结果确定对应的测量结果组合并推断出编码后的变换态与接着,依据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 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以及自己执行的酉操作,从第i(i=0、1、…、 n)组变换态态和中推断出Alice执行的酉操作,从而得到 Alice的4bit信息MsgBi。由以上步骤完成了基于Cluster态和GHZ态组合的非对称的量子对话。
本实施例中,基于Cluster态和GHZ态组合的非对称量子对话。假设通信方Alice的第一秘密信息为4bit的1111,通信方Bob的第二秘密信息为3bit的 010。双方建立的量子信道为 Alice拥有粒子A1、B1、C1、E1,Bob拥有粒子D1、F1、G1。根据量子编码规则, Alice对B1、C1、E1粒子做酉变换编码秘密信息1111;Bob对D1、F1粒子做酉变换编码秘密信息010。可得到:
可将上式的粒子A1、B1、C1、E1和粒子B1、C1、E1编码为下面的集合R22:
Alice对粒子A1、B1、C1、E1做Cluster基测量,Bob对粒子D1、F1、G1做 GHZ基测量,并通过经典信道公布自己的测量结果。根据表3中的纠缠交换关系表及通信双方的测量结果在表3中确定对应的测量结果组合并推断出编码后的变换态与进而得到B1、C1、E1粒子和D1、F1粒子做的酉变换。Alice依据表1与表2以及收到的测量结果推断出 E1、F1粒子执行的酉操作,从而得到Bob的3bit秘密信息为010。类似地,Bob 通过如上过程可得到Alice的4bit信息为1111。这样,通信双方完成了交换不对称秘密信息的量子对话。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中通信两方Alice与Bob之间采用Cluster态和GHZ 态信道组成的混合信道进行量子对话,利用纠缠交换、pauli变换、量子编码、投影测量等技术实现Alice的4n比特秘密信息和Bob的3n比特秘密信息进行不对称信息量的安全对话。在混合的量子信道下实现了灵活的非对称的量子对话,技术实现具有便捷性和可行性,且能通过诱骗光子检测保证对话安全性。本发明还具有有效的传输效率,更满足量子对话的一般场景需求。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 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两个通信方分别为Alice和Bob,Alice拥有4n比特的第一秘密信息MsgA,Bob拥有3n比特的第二秘密信息MsgB,MsgA中有n个4比特信息的MsgAi,MsgA={MsgA1,...,MsgAi,...,MsgAn},MsgB中有n个3比特信息的MsgBi,MsgB={MsgB1,...,MsgBi,...,MsgBn},其中i=1,...,n;Alice和Bob之间共享一个m比特的密钥K;
步骤2:Alice制备n个Cluster态以及n个GHZ态作为量子信道,并将信道中所有粒子划分为7个有序粒子序列SA、SB、SC、SD、SE、SF和SG;
步骤3:Alice制备三组长为m的诱骗光子序列SK1、SK2、SK3,序列中的每一粒子为随机的4种量子态{|0>,|1>,|+>,|->};接着,Alice根据密钥K中的排列顺序从SD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1插入到SD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D,从SF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2插入到SF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F,从SG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3插入到SG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G;然后,Alice分别将S'D、S'F、S'G发送给Bob,分别公布三组诱骗光子序列中每个诱骗光子的基底以及序列SD、SF、SG被选中的L个粒子的位置;
步骤4:Bob接收到序列S'D、S'F、S'G序列后,根据Alice公布的被选中的粒子的位置以及密钥K从S'D、S'F、S'G中分别找出三组诱骗光子序列中每个诱骗光子所插入的位置;接着,Bob使用基底X基或Z基分别对SK1、SK2、SK3中的诱骗光子进行测量,并通过经典信道公布测量结果;Alice根据Bob对诱骗光子的测量结果判断是否继续通信,如果继续则执行步骤5;
步骤5:Bob获得粒子序列SD、SF和SG,按照八种酉操作 依次对应于经典信息中的000、001、010、011、100、101、110、111的规则,根据自己的3比特信息MsgBi分别对粒子序列SD中的粒子Di和粒子序列SF中的粒子Fi依次执行对应的单比特酉操作;将3n比特信息MsgB编码至序列SD、SF中,得到新的粒子序列SDU、SFU,其中i=1,...,n;
Alice将十六种酉操作 依次对应于经典信息中的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1111;根据自己的4比特信息MsgAi,分别对序列SB中的粒子Bi,序列SC中的粒子Ci和序列SE中的粒子Ei执行对应的单比特酉操作,将4n比特信息MsgA编码至序列SB、SC、SE中,得到新的序列SBU、SCU、SEU;
经过Alice对序列SE中的粒子Ei执行酉操作,Bob对序列SF中的粒子Fi执行酉操作后,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得到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同时,经过Alice对序列SB、SC中的粒子Bi、Ci执行酉操作、Bob对序列SD中的粒子Di执行酉操作后,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成得到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
步骤6:Alice用Cluster态基 对序列SA、SBU、SCU、SEU中的每个粒子Ai、Bi、Ci、Ei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通过经典信道向Bob公布测量结果;同时,Bob用GHZ态基{|ψ1>、|ψ2>、|ψ3>、|ψ4>、|ψ5>、|ψ6>、|ψ7>、|ψ8>}对序列SDU、SFU、SG中的每一粒子Di、Fi、Gi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通过经典信道向Alice公布测量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Alice和Bob间的量子信道是无噪无损的,所述第一秘密信息中的MsgAi有4比特信息,MsgAi∈{0000,0001,0010,…,1111};所述第二秘密信息中的MsgBi有3比特信息,MsgBi∈{000,001,010,…,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Alice制备n个Cluster态以及n个GHZ态作为量子信道,并将信道中所有粒子划分为7个有序粒子序列SA、SB、SC、SD、SE、SF和SG,具体为:
并将信道中所有粒子划分为7个有序粒子序列:SA={A1,A2,,...An},SB={B1,B2,...,Bn},SC={C1,C2,...,Cn},SD={D1,D2,...,Dn},SE={E1,E2,...,En},SF={F1,F2,...,Fn},SG={G1,G2,...,G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Alice根据密钥K中的排列顺序从SD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1插入到SD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D,从SF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2插入到SF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F,从SG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3插入到SG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G,具体插入过程为:
Alice从序列SD中随机的选出L个粒子,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为0,其中r取1、2、3、…、m,则Alice将SK1中第r个粒子插入到SD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前面;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不为0,则Alice将SK1中第r个粒子插入SD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后面,L个粒子插入完成形成S'D;
Alice从序列SF中随机的选出L个粒子,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为0,则Alice将SK2中第r个粒子插入到SF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前面;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不为0,则Alice将SK2中第r个粒子插入SF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后面,L个粒子插入完成形成S'F;
Alice从序列SG中随机的选出L个粒子,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为0,则Alice将SK3中第r个粒子插入到SG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前面;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不为0,则Alice将SK3中第r个粒子插入SG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后面,L个粒子插入完成形成S'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Alice根据Bob对诱骗光子的测量结果判断是否继续通信,具体为:
Alice根据Bob的测量结果计算错误率,如果错误率低于预设阈值,判定此时的量子信道是安全的,继续通信,执行步骤5;如果错误率不低于预设阈值,判定此时存在窃听,停止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具体为: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根据Cluster基测量和GHZ基测量的测量结果以及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反推出Alice和Bob分别执行的酉操作,从而得到Bob的3bit信息MsgBi和Alice的4bit信息MsgBi,具体为:
Alice对粒子Ai、Bi、Ci、Ei做Cluster基测量,Bob对粒子Di、Fi、Gi做GHZ基测量后,Alice和Bob通过经典信道公布自己的测量结果;
Alice根据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通过Bob与自己的测量结果确定对应的测量结果组合并推断出编码后的变换态与接着,依据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以及自己执行的酉操作,从第i组变换态态和中推断出Bob执行的酉操作,从而得到Bob的3bit信息MsgBi;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75062.8A CN113193921B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75062.8A CN113193921B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93921A CN113193921A (zh) | 2021-07-30 |
CN113193921B true CN113193921B (zh) | 2023-01-17 |
Family
ID=76980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75062.8A Active CN113193921B (zh) | 2021-04-29 | 2021-04-29 | 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93921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38187B (zh) * | 2013-06-03 | 2016-03-23 | 浙江工商大学 | 基于任意两个ghz态纠缠交换结果集合编码的无信息泄露双向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
CN106027232B (zh) * | 2016-04-12 | 2019-01-01 | 苏州大学 | 一种基于x态与纠缠交换的量子对话方法 |
CN107124275B (zh) * | 2017-06-13 | 2021-01-26 | 苏州大学 | 一种基于ghz态的动态串行密钥分发方法 |
CN108900254B (zh) * | 2018-07-20 | 2021-01-26 | 苏州大学 | 一种基于四比特Cluster态的远距离隐形传态方法 |
CN110505060B (zh) * | 2019-09-02 | 2021-07-02 | 苏州大学 | 非最大纠缠两能级bell态的量子对话方法 |
CN111211899B (zh) * | 2020-01-13 | 2022-09-13 | 苏州大学 | 基于Brown态的受控量子对话方法 |
-
2021
- 2021-04-29 CN CN202110475062.8A patent/CN11319392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93921A (zh) | 2021-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Li et al. | Semiquantum secret sharing using entangled states | |
CN107682154B (zh) | 一种可扩展多用户集量子密钥共享方法 | |
CN110505060B (zh) | 非最大纠缠两能级bell态的量子对话方法 | |
CN106789021B (zh) | 基于五粒子Brown态的量子分组多用户秘密比较方法 | |
CN105684316A (zh) |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装置 | |
CN109379144B (zh) | 一种基于量子失谐的量子网络编码方法 | |
WO2018211676A1 (en) | Multiparty comput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gram | |
CN112580072A (zh) | 一种数据集合求交方法及装置 | |
Kuo et al. | Efficient multiparty quantum secret sharing based on a novel structure and single qubits | |
WO2014069984A1 (en) | Multi-user steganography based on 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 states | |
Chakraborti et al. | On the composition of single-keyed tweakable even-mansour for achieving BBB security | |
JP2018196056A (ja)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CN113193921B (zh) | 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 | |
CN109923829B (zh) | 对秘密值达成一致 | |
CN109347634A (zh) | 一种量子通信接口的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 |
US20080069348A1 (en) | Techniques for key derivation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 |
Hirche | Polar codes in quantum information theory | |
CN116776375A (zh) | 基于云辅助环境下的非平衡隐私集合求交基数方法 | |
CN111211899B (zh) | 基于Brown态的受控量子对话方法 | |
US20220069987A1 (en) | Network Coding-Based 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 |
CN110932848B (zh) | 基于参数已知的非最大纠缠Bell态的多方量子密钥协商方法 | |
CN109409106B (zh) | 一种新型无穷字母表的香农完美保密方法 | |
CN113890627B (zh) | 基于混合型拓扑结构的量子协作多播方法 | |
Mitchell | A storage complexity based analogue of Maurer key establishment using public channels | |
Xu et al. | Quantum Mutual Implicit Authentication Key Agreement Protocol without Entanglement with Key Recycl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