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1678A - 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81678A
CN113181678A CN202110393746.3A CN202110393746A CN113181678A CN 113181678 A CN113181678 A CN 113181678A CN 202110393746 A CN202110393746 A CN 202110393746A CN 113181678 A CN113181678 A CN 113181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ntrol
equipment
temperature
p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37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业文
来庆发
李扬
何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ju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j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ju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j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937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816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81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16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00Distillation or related exchange processes in which liquids are contacted with gaseous media, e.g. stripping
    • B01D3/14Fractional distillation or use of a fractionation or rectification column
    • B01D3/143Fractional distillation or use of a fractionation or rectification column by two or more of a fractionation, separation or rectification step
    • B01D3/148Fractional distillation or use of a fractionation or rectification column by two or more of a fractionation, separation or rectification step in combination with at least one evapor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00Evaporating
    • B01D1/0082Regulation;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00Evaporating
    • B01D1/22Evaporating by bringing a thin layer of the liquid into contact with a heated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00Evaporating
    • B01D1/30Accessories for evaporators ;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17/00Separation of liquid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by thermal diffusion
    • B01D17/02Separation of non-miscible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00Distillation or related exchange processes in which liquids are contacted with gaseous media, e.g. stripping
    • B01D3/34Distillation or related exchange processes in which liquids are contacted with gaseous media, e.g. stripping with one or more auxiliary substances
    • B01D3/38Steam distil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00Distillation or related exchange processes in which liquids are contacted with gaseous media, e.g. stripping
    • B01D3/42Regulation; Contro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38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7/0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 G05D27/02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系统包括: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其中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将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先后送入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和吹脱塔设备,分别进行对混合液进行升膜操作、汽提操作、和吹脱除水操作;多个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中的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气体或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液位;以及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多个传感器检测到的值以及控制系统中传输管道预设的目标压力和流量、各设备气体或液体中预设的目标温度、各设备中预设的目标液位,来构建PID控制模型,根据PID控制模型通过DCS控制来实现所述控制系统中进液、温度和液位控制。本方案极大减少了人为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操作造成的系统偏差和扰动,实现工艺参数的精细化稳定控制。

Description

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方法和 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涉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和回收的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纤维)与碳纤维、芳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具有密度小(密度为0.97g/cm3)、强度/模量高、不吸水、耐候性(抗紫外线老化)好、耐化学腐蚀、比吸收能量高等特点,是目前已知比强度最高的纤维。另外,UHMWPE纤维的耐低温性、耐磨、耐弯曲性能、张力疲劳性能、抗切割性能也是现有高性能纤维中最强的。该纤维广泛应用于军用/警用防弹防护材料,轻质复合材料,高强绳缆,养殖网箱,防切割手套等劳保用品,钓鱼线等众多领域。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生产中,其中一种技术路线使用白油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粉末,制成纺丝溶液,该溶液经过滤、纺丝、冷却后形成冻胶态初生丝(初生丝由白油和溶解在其中的聚乙烯构成,表面附着一部分水分),然后使用二氯甲烷将初生丝中的白油萃取出来,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该混合溶液中也含有一定来自纺丝过程的水分,该混合液需要经过一定方法和工艺分离,白油、二氯甲烷分别循环回用。
目前,白油/二氯甲烷/水混合液的分离回收方法中,由间歇釜蒸馏、刮板薄膜真空蒸馏、精馏塔蒸馏等方法。但每个方法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分离效率低、能耗高、蒸馏温度高白油易氧化等缺点。
目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和回收系统的控制开车、正常运行、停车等过程操作需要高素质操作人员手动操作,开车时缓慢提高蒸汽量,观察塔釜和回流罐液位启动相应的机泵,调节各部分的流量,正常运行时要求做到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停车过程中要兼顾各个方面缓慢停车防止对设备造成损害,操作繁琐,工作量大,尤其是多台塔同时开车、正常运行和停车,容易造成误操作,而且由于操作人员控制水平的差异,操作的差异化比较大,不利于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综上所述,目前缺少一种有效的全过程自动控制系统。
上述在背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对本发明的背景做进一步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含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不构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和回收系统全过程自动控制,极大减少了人为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操作造成的系统偏差和扰动,实现工艺参数的精细化稳定控制。
为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方法和装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其中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将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先后送入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和吹脱塔设备,分别进行对混合液进行升膜操作、汽提操作、和吹脱除水操作;多个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中的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气体或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液位;以及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多个传感器检测到的值以及控制系统中传输管道预设的目标压力和流量、各设备气体或液体中预设的目标温度、各设备中预设的目标液位,来构建PID控制模型,根据PID控制模型通过DCS控制来实现所述控制系统中进液、温度和液位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进液控制包括:检测所述系统中混合液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根据预设目标压力和流量对应的调节阀开度为中心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模型实现对管道中的压力和流量进行DCS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温度控制包括:检测所述系统中各设备中液体和汽体的温度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温度对应的开度建立 PID温度调节模型,通过PID温度调节模型来对各个系统中汽体和液体的温度进行DCS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液位控制包括:检测在所述系统中的混合液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所述系统中各个设备中液体的液位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液位值和压力值为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该PID 调节模型来对各个系统中的液位和压力进行DCS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液位控制包括:检测所述系统中各个设备中液体的液位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液位为中心开度构建PID 调节模型,通过该PID调节模型来对各个设备中的液位进行DCS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用于构建PID调节模型的PID模型预测控制器、DCS主控模块和DCS控制数据库,其中所述PID模型预测控制器与DCS主控模块和DCS控制数据库相连接,所述DCS数据库与感测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的传感器相关联,所述DCS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中的调节流量、压力、温度和液位的调节阀相关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液通过泵、进料调节阀、压力表、流量计和预热设备与升膜蒸发设备进口相连接;所述升膜蒸发设备的液体出口通过调节阀与汽提设备中汽提塔的上部进口相连;所述汽提塔的出液口通过泵、调节阀、压力表和流量计与吹脱塔塔上部进口相连;所述吹脱塔设备的塔釜通过泵、出料调节阀、压力表和流量计与成品储罐连接;回流调节阀与吹脱塔上部的常压塔回流口相连,汽提塔塔釜液相出口通过分层槽、再沸器的管程与汽提塔中下部的进口相连;所述汽提塔、吹脱塔和常压塔的塔的下部设有塔釜、塔顶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所述塔的下部设有塔底液位计;以及所述成品储罐设有液位计、温度计与压力变送器,所述控制系统中相关液体管道中设置有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位控制为恒压恒流量进液控制,包括:检测混合液管道压力,当检测出的压力在预设的第一范围[T1,T2] 内时,PID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PID自调模式来进行流量自动调节;当检测到混合液管道压力低于T1时或混合液管道压力大于T2时,所述 PID模型预测控制器将PID自调模式切换到程序控制模式,通过DCS 主控模块来控制回流调节阀,使得混合液管道压力控制在预设第一范围内,然后PID模型预测控制器从程序控制模式切换回PID自调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温度控制进一步包括:升温区控制和PID温度自动调节区控制,其中,升温区控制通过物料实际温度和预设的目标温度的差值,得到调节阀的开度,并根据程序设定进行温度的升温控制;所述PID温度自动调节区控制以预设的目标温度为中心温度点,上下各取多个温度点,并计算所述多个温度点对应的调节阀的开度和调幅比例,通过PID模型预测控制器构建PID自调节模型,通过DCS主控模块来实现温度调节,其中所述多个温度点之间的温度差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液位控制吹脱塔塔釜液位控制,其包括:通过塔底液位计检测吹脱塔的液位,当吹脱塔的液位在预设的正常范围内时,所述PID模型预测控制器根据液位的变化开启PID自调模式来自动调节出料调节阀的开度;当吹脱塔的液位低到预设的报警液位时,将调节阀由PID自调模式切换到程序控制模式以将吹脱塔的液位升至预设的正常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位控制包括再沸器与分层槽水液位控制,其中汽提塔塔釜液相出口通过分层槽、再沸器的管程与汽提塔中下部的进口相连,所述再沸器与分层槽水液位控制包括:检测分层槽的液位和再沸器的液位,当分层槽的液位在预设正常范围内时,以及再沸器的液位在预设正常范围内时,PID模型预测控制器根据液位的变化开启PID自调模式来分别自动调节出水调节阀的开度和进水阀的开度;当分层槽的液位低于预设正常范围的下限时,PID模型预测控制器将 PID自调模式切换至程序控制模式,对分层槽补液至预设的正常范围内;以及当再沸器的液位高于预设正常范围的上限时,将PID自调模式切换至程序控制模式,对再沸器进行排液至预设的正常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设的第一范围[T1,T2]为[0.15Mpa, 0.17MPa],所述温度点的个数为向上向下分别取至少5个温度点,其中相邻温度点的温差均为0.1℃,所述吹脱塔的液位的预设的正常范围液位正常范围为[1100mm,1200mm],其中所述分层槽水面液位正常范围为 [100mm,120mm]。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混合进液设备将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先后送入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和吹脱塔设备,分别进行对混合液进行升膜操作、汽提操作、和吹脱除水操作;通过传感器,检测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中的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气体或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液位;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值和预设的传输管道的目标压力和流量、各设备中气体或液体预设的目标温度、液体的预设的目标液位来构建PID控制模型,根据PID控制模型通过DCS控制来实现各设备的进液、温度和液位控制。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有程序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一个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本发明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方案中的系统包括混合液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和DCS控制设备,本发明的自动控制方案包括恒压恒流量进液控制方法,温度的控制方法,液位的控制方法,其具有适时调整系统内各系统、设备或装置的负荷,降低蒸汽消耗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系统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词语“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元件。这些词语只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并且对应元件的固有特征或顺序等不受该词语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意相同的含意。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领域中的上下文含意相同的含意,而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或过于正式的含意,除非在本发明中被明确定义为具有这样的含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本文中描述的且在附图中说明的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是非限制性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结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说明或描述的特征可与其他实施例的特征组合。这种修改和变化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省略相关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遮蔽本发明的技术要点。另外,通篇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同的电路、模块或单元,并且为了简洁,省略对相同电路、模块或单元的重复描述。
此外,应当理解一个或多个以下方法或其方面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控制系统、控制单元或控制器执行。术语“控制单元”,“控制设备”,“控制器”,“控制模块”或者“主控模块”可以指代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的硬件设备,术语“分离回收”可以指代类似于溶液或液体分离回收的设备。存储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配置成存储程序指令,而处理器具体配置成执行程序指令以执行将在以下进一步描述的一个或更多进程。而且,应当理解,正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的,以下方法可以通过包括处理器并结合一个或多个其他部件来执行。
本发明涉及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和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混合液进液设备(或者:装置或系统)、升膜蒸发设备(或者:装置或系统)、汽提设备(或者:装置或系统)、吹脱塔设备(或者:装置或系统)和DCS(DCS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l System)控制设备(或者:装置或系统),混合液设备中包括进液及预热系统,其包括混合液管路通过换热器、进料调节阀与升膜蒸发设备下部的进口相连,升膜蒸发设备液出口与通过调节阀与汽提设备的汽提塔塔上部的进口相连,汽提塔出液和吹脱塔设备的吹脱塔塔上部的进口相连,控制设备(控制系统或控制装置)包括模型预测控制器,模型预测控制器与DCS主控模块(或者DCS),该控制系统包括恒压恒流量进液控制方案,温度的控制方案,液位的控制方案,具有适时调整装置负荷,降低蒸汽消耗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恒压恒流量进液控制方案包括;混合液进液主要以泵为输送动力,通过流量计和调节阀组合来控制进液流量,压力变送器和调节阀组合来控制进液管道的压力,通过以目标流量、压力对应调节阀开度为中心开度,建立PID(比率积分微分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调节模型,将得到控制逻辑(或模块)投入到DCS控制设备中实现自动调节,实现以目标值为中心的恒压恒流量进液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温度的控制方案包括:通过温度计和调节阀组合来控制冷媒或者热媒,以目标温度为中心控制温度点,向上和向下分别取几个温度点,通过PID整定试验得到各温度点对应调节阀开度;以目标值温度对应的开度为中心开度,计算各温度电所对应调节阀开度以中心开度的调幅比例;建立控制逻辑(或模块);将其投入DCS控制设备中使用以实现自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液位的控制方案包括:(1)恒压恒液位控制方案:以泵为输送动力,通过液位计和调节阀组合来控制液位,压力变送器和调节阀组合来控制管道的压力,通过以目标液位、压力对应调节阀开度为中心开度,建立PID调节模型,将得到模块投入到 DCS控制系统中实现自动调节,实现以目标值为中心的恒压恒液位控制。(2)恒液位控制方案,通过液位计和调节阀组合来控制液位,通过以目标液位对应调节阀开度为中心开度,建立PID调节模型,将得到模块投入到DCS控制系统中实现自动调节,实现以目标值为中心的恒压恒液位控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系统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其中图中的标记为:1-混合液预热器,2-混合液预热器,3-气相冷却器,4-气相冷却器,5二氯甲烷储罐,6-汽液分离罐,7- 升膜蒸发器,8-水蒸气汽提塔,9-油水分相罐,10-水蒸汽再沸器,11二氯甲烷/水分相罐,12-二氯甲烷液相罐,13-气相冷却器,14-吹脱塔,15- 白油冷却器,16-气体加热器。
所述白油/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白油含量在5%-30%之间,二氯甲烷含量95%-70%之间,水含量<1%,并以溶解水或游离水的形式存在于混合液中。该混合液经混合液预热器1、2预热后输送进升膜蒸发器7进行第一步的蒸发,加热温度40℃-120℃,并接入气液分离器6,蒸发出的二氯甲烷蒸汽向上分离并经气相冷却器3、4冷凝后进入二氯甲烷缓冲罐。
液相混合液自气液分离罐6继续输送进入水蒸气汽提塔8,水蒸气自汽提塔底部向上流动,继续加热混合液并将其中的二氯甲烷共沸带出至塔顶,经气相冷却器13冷凝后进入二氯甲烷/分相罐11分层后二氯甲烷进入二氯甲烷液相罐12回用,水进入水蒸气再沸器10回用。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系统框图,其中该系统包括: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其中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将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先后送入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和吹脱塔设备,分别进行对混合液进行升膜操作、汽提操作、和吹脱除水操作;多个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中的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气体或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液位;以及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多个传感器检测到的值以及控制系统中传输管道预设的目标压力和流量、各设备气体或液体中预设的目标温度、各设备中预设的目标液位,来构建PID控制模型,根据PID控制模型通过DCS 控制来实现所述控制系统中进液、温度和液位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混合液进液的混合液管路通过换热器、进料调节阀与升膜蒸发设备下部的进口相连,升膜蒸发设备液出口与通过调节阀与汽提设备的汽提塔塔上部的进口相连,汽提塔出液和吹脱塔设备的吹脱塔上部的进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多个传感器分布在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各个设备和传输管道中,用于实施或定期检测检测个设备中和传输管道中的压力和流量、气体或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液位。传感器的形式可以为: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计)、液位传感器(测量液位的仪器)、流量传感器(流量计)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例,控制设备包括:用于构建PID调节模型的PID模型预测控制器、DCS主控模块和DCS控制数据库,PID 模型预测控制器与DCS主控模块和DCS控制数据库相连接,所述DCS 数据库与感测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的传感器相关联,所述DCS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中的调节流量、压力、温度和液位的调节阀相关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多个传感器将检测到的系统的流量、压力、温度、液位数据传送给DCS控制数据库,DCS控制数据库通过DCS主控模块(或DCS主控制卡、主控电路、主控逻辑等)将数据反馈给PID模型预测控制器,PID根据传感器检测到数据和DCS控制数控中预存的目标调整数据(或存储在控制设备中存储器中的目标调整数据)来构建PID自调模型,以调模型输出的数据创建控制逻辑,通过 DCS主控模块来控制安装在系统各设备和传输管道中的蒸汽调节阀、进料调节阀、回流调节阀、采出流量调节阀、压力调节阀、液位控制阀和泵等调节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中,所述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液通过泵、进料调节阀、压力表、流量计和预热设备与升膜蒸发设备进口相连接;所述升膜蒸发设备的液体出口通过调节阀与汽提设备中汽提塔的上部进口相连;所述汽提塔的出液口通过泵、调节阀、压力表和流量计与吹脱塔塔上部进口相连;所述吹脱塔设备的塔釜通过泵、出料调节阀、压力表和流量计与成品储罐连接;回流调节阀与吹脱塔上部的常压塔回流口相连,汽提塔塔釜液相出口通过分层槽、再沸器的管程与汽提塔中下部的进口相连;所述汽提塔、吹脱塔和常压塔的塔的下部设有塔釜、塔顶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所述塔的下部设有塔底液位计;以及所述成品储罐设有液位计、温度计与压力变送器,所述控制系统中相关液体传输管道中设置有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中,恒压恒流量进液控制方案包括:
S1:混合液输送管道压力传感器检测混合液管道的压力,混合液管道的正常压力范围为[T1,T2],其中T1=0.15MPa,T2=0.17MPa,此时回流调节阀处于全关状态,进料调节阀的开度为所设流量对应计入的开度值,并在延时30S后进入自动调节模式;
S2:混合液输送管道压力传感器检测混合液管道的压力,检测混合液管道的压力低于0.15MPa时,检测混合液管道的压力传感器将检测混合液管道的压力数据反馈给DCS数据库,DCS数据库通过DCS 主控模块将数据反馈给模型预测控制器;
S3:将S2中反馈给模型预测控制器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DCS主控制卡来控制回流调节阀,使混合液管道的压力上升至0.15MPa;当混合液管道的压力上升至0.15MPa时,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DCS主控制卡使回流调节阀控制模式切换到PID自调模式;当回流调节阀关闭之后60S,压力仍无法达到0.15MPa时,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DCS主控模块强制将进料调节阀关闭,并且发出相关报警;
S4:混合液输送管道压力传感器检测混合液管道的压力,检测混合液管道的压力高于0.17MPa时,混合液输送管道压力传感器将混合液输送管道压力数据反馈给DCS数据库,DCS数据库通过DCS主控模块将数据反馈给模型预测控制器;
S5:将步骤四中反馈给模型预测控制器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DCS主控制卡来控制回流调节阀,将回流调节阀由 PID自调模式切换到程序计算开度,使混合液输送管道压力下降至 0.17MPa;当混合液输送管道压力下降至0.17MPa时,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DCS主控模块使回流调节阀控制模式切换到PID自调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例,温度的控制方案要解决的温度控制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差控制波动小的温度PID自动调节控制方案,为解决上述温差控制波动小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案为:以目标值为基准,将控制过程分为升温区和PID自动调节区;升温区通过物料实际温度和目标值的差值,通过设置的相关计算公式得到调节阀的开度,并且根据程序设定进行相关升温控制;控制区其以目标温度为中心温度点,向上、向下分别取若干各温度点,相邻温度点的温差等同;计算各温度点对应自调阀开度;以目标温度对应的自调阀开度为中心开度,计算各温度点所对应自调阀开度的调幅比例,通过数据分析构建相应的抛物线;建立以PID控制为核心的逻辑模块;将其投入DCS控制设备中使用以实现自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邻温度点的温差均为0.1℃;向上向下分别取至少5个温度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以设定温度基准点,通过建立一系列温度点和与之对应的自调阀开度的PID控制实现温度自动调节控制系统,具有根据实时温度调节阀开度实时进行相应的调节,快速实现向中心温度调节的特点;而实时温度据目标值温度偏差较小时,阀门调幅要弱与温度直线线性关系,从而又具备控制较为稳定性的特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次发明液位控制方案分为塔釜液位控制和再沸器与分层槽水液位控制。
(1)塔釜液位控制
首先,吹脱塔塔底液位计检测吹脱塔的液位,吹脱塔的液位正常范围为1100~1200mm之间,回流调节阀和管道压力传感器组合,出料调节阀和吹脱塔液位计组合与出料泵组合构成恒压恒液位出料系统;
其次,吹脱塔塔底液位计检测吹脱塔的液位,吹脱塔塔底液位计将吹脱塔内的液位数据反馈给DCS数据库,DCS数据库通过DCS主控制卡将数据反馈给模型预测控制器;根据液位的变化自动调节出料调节阀的开度,当液位达到低液位报警时,程序将进入液位报警模式,管道压力优先级低于液位,将调节阀由PID自调模式切换到程序计算开度,进行工作,将吹脱塔的液位升至正常液位;到达正常液位后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DCS主控制卡使回流调节阀控制模式切换到PID自调模式。
(2)再沸器与分层槽水液位控制
再沸器与分层槽水液位控制主要应用在汽提塔塔釜、分层槽与再沸器之间的一个水平衡的系统;主要包括补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分层槽与再沸器之间水转移控制。
首先,分层槽界面计检测分层槽的液位,分层槽水面液位正常范围为100~120mm之间,界面计和补水阀组合形成补水系统、泵、排水阀、界面计与再沸器液位计组合形成水平衡的系统;
其次,分层槽界面计检测分层槽的液位,分层槽界面计将分层槽内的水液位数据反馈给DCS数据库,DCS数据库通过DCS主模块卡将数据反馈给模型预测控制器;根据液位的变化自动调节出水调节阀的开度,当液位达到低液位报警时,程序将进入补液模式,当分层槽的水液位升至正常液位;到达正常液位后,关闭补水模式,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 DCS主控制卡使回流调节阀控制模式切换到PID自调模式;再沸器液位计检测再沸器的液位,再沸器液位计将再沸器内的水液位数据反馈给 DCS数据库,DCS数据库通过DCS主控模块将数据反馈给模型预测控制器;根据液位的变化自动调节进水调节阀的开度,当液位达到高液位报警时,程序将进入排液模式,当分层槽的水液位与再沸器回归正常液位,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DCS主控模块使回流调节阀控制模式切换到 PID自调模式。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在步骤S21处,通过混合进液设备将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先后送入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和吹脱塔设备,分别进行对混合液进行升膜操作、汽提操作、和吹脱除水操作;
在步骤S22处,通过传感器,检测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中的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气体或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液位;
在步骤S23处,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值和预设的传输管道的目标压力和流量、各设备中气体或液体预设的目标温度、液体的预设的目标液位来构建PID控制模型,根据PID控制模型通过DCS控制来实现各设备的进液、温度和液位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进液控制包括:检测所述系统中混合液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根据预设目标压力和流量对应的调节阀开度为中心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模型实现对管道中的压力和流量进行DCS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温度控制包括:检测所述系统中各设备中液体和汽体的温度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温度对应的开度建立PID温度调节模型,通过PID温度调节模型来对各个系统中汽体和液体的温度进行DCS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液位控制包括:检测在所述系统中的混合液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所述系统中各个设备中液体的液位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液位值和压力值为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该PID调节模型来对各个系统中的液位和压力进行DCS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液位控制包括:检测所述系统中各个设备中液体的液位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液位为中心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该PID调节模型来对各个设备中的液位进行DCS 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如上所示的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方法或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有程序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一个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如上所示的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方法或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发明的控制装置或方法可以使用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和/或机器可读介质(例如硬盘驱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光盘、数字多功能磁盘、高速缓存、随机存取存储器和/ 或任何其他存储设备或存储磁盘)上的编码的指令(例如,计算机和/ 或机器可读指令)来实现如本发明以上所述控制方法的处理,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和/或机器可读介质中存储任何时间期间(例如,延长的时间段、永久的、短暂的实例、临时缓存和/或信息高速缓存)的信息。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被明确定义为包括任何类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和/或存储盘,并且排除传播信号并排除传输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发明的控制系统或控制模块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也可以在内部包含有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具体地,在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或装置中(主控系统或控制模块)可以包括微控制器MCU,其布置在空调中,用于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或装置的各种操作和实施多种功能。具有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的装置或系统的处理器可以诸如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单核或多核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包括通用处理器和专用处理器(例如,图形处理器、应用处理器等)的任何组合。处理器可与其耦接和/或可包括计存储器/存储装置,并且可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存储器/ 存储装置中的指令,以实现在本发明中控制器上运行的各种应用和/或操作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其中该系统包括:进料预热设备(或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回收设备和泵,其中,泵包括进料泵、釜液泵、采出泵和排液泵;用于进料的进料泵与进料预热系统相连接,混合进液设备和升膜蒸发设备的管层相连接,升膜蒸发设备液相出口与汽提塔上部进料口连接,汽提设备出液口和吹脱塔进料口连接;汽提设备气相出液口、进液预热设备和回流罐,汽提塔的底部分别与用于加热蒸汽的再沸器、分层槽和釜液泵相连接,汽提塔的顶部与冷凝器相连接,冷凝器与回流罐相连接,回流罐与回流泵相连接,吹脱回收系出液口、出液泵和回收储罐连接。本发明实现了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系统全过程自动控制,极大减少了人为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操作造成的系统偏差和扰动,实现工艺参数的精细化稳定控制。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示例:
示例1.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其中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将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先后送入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和吹脱塔设备,分别进行对混合液进行升膜操作、汽提操作、和吹脱除水操作;多个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中的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气体或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液位;以及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多个传感器检测到的值以及控制系统中传输管道预设的目标压力和流量、各设备气体或液体中预设的目标温度、各设备中预设的目标液位,来构建PID控制模型,根据 PID控制模型通过DCS控制来实现所述控制系统中进液、温度和液位控制。
示例2.根据示例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进液控制包括:检测所述系统中混合液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根据预设目标压力和流量对应的调节阀开度为中心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该模型实现对管道中的压力和流量进行DCS控制。
示例3.根据示例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温度控制包括:检测所述系统中各设备中液体和汽体的温度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温度对应的开度建立PID温度调节模型,通过该PID温度调节模型来对各个系统中汽体和液体的温度进行DCS控制。
示例4.根据示例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液位控制包括:检测在所述系统中的混合液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所述系统中各个设备中液体的液位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液位值和压力值为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该PID调节模型来对各个系统中的液位和压力进行DCS控制。
示例5.根据示例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液位控制包括:检测所述系统中各个设备中液体的液位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液位为中心开度构建 PID调节模型,通过该PID调节模型来对各个设备中的液位进行DCS 控制。
示例6.根据示例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用于构建PID调节模型的PID模型预测控制器、DCS主控模块和DCS控制数据库,其中所述PID模型预测控制器与DCS主控模块和DCS控制数据库相连接,所述DCS数据库与感测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的传感器相关联,所述DCS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中的调节流量、压力、温度和液位的调节阀相关联。
示例7.根据示例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液通过泵、进料调节阀、压力表、流量计和预热设备与升膜蒸发设备进口相连接;所述升膜蒸发设备的液体出口通过调节阀与汽提设备中汽提塔的上部进口相连;所述汽提塔的出液口通过泵、调节阀、压力表和流量计与吹脱塔塔上部进口相连;所述吹脱塔设备的塔釜通过泵、出料调节阀、压力表和流量计与成品储罐连接;回流调节阀与吹脱塔上部的常压塔回流口相连,汽提塔塔釜液相出口通过分层槽、再沸器的管程与汽提塔中下部的进口相连;所述汽提塔、吹脱塔和常压塔的塔的下部设有塔釜、塔顶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所述塔的下部设有塔底液位计;以及所述成品储罐设有液位计、温度计与压力变送器,所述控制系统中相关液体管道中设置有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
示例8.根据示例7所述的系统,所述液位控制为恒压恒流量进液控制,包括:检测混合液管道压力,当检测出的压力在预设的第一范围 [T1,T2]内时,PID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PID自调模式来进行流量自动调节;当检测到混合液管道压力低于T1时或混合液管道压力大于T2时,所述PID模型预测控制器将PID自调模式切换到程序控制模式,通过 DCS主控模块来控制回流调节阀,使得混合液管道压力控制在预设第一范围内,然后PID模型预测控制器从程序控制模式切换回PID自调模式。
示例9.根据示例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温度控制进一步包括:升温区控制和PID温度自动调节区控制,其中,升温区控制通过物料实际温度和预设的目标温度的差值,得到调节阀的开度,并根据程序设定进行温度的升温控制;所述PID温度自动调节区控制以预设的目标温度为中心温度点,上下各取多个温度点,并计算所述多个温度点对应的调节阀的开度和调幅比例,通过PID模型预测控制器构建PID自调节模型,通过DCS主控模块来实现温度调节,其中所述多个温度点之间的温度差相等。
示例10.根据示例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位控制吹脱塔塔釜液位控制,其包括:通过塔底液位计检测吹脱塔的液位,当吹脱塔的液位在预设的正常范围内时,所述PID模型预测控制器根据液位的变化开启 PID自调模式来自动调节出料调节阀的开度;当吹脱塔的液位低到预设的报警液位时,将调节阀由PID自调模式切换到程序控制模式以将吹脱塔的液位升至预设的正常范围内。
示例11.根据示例7所述的系统,所述液位控制包括再沸器与分层槽水液位控制,其中汽提塔塔釜液相出口通过分层槽、再沸器的管程与汽提塔中下部的进口相连,所述再沸器与分层槽水液位控制包括:检测分层槽的液位和再沸器的液位,当分层槽的液位在预设正常范围内时,以及再沸器的液位在预设正常范围内时,PID模型预测控制器根据液位的变化开启PID自调模式来分别自动调节出水调节阀的开度和进水阀的开度;当分层槽的液位低于预设正常范围的下限时,PID模型预测控制器将PID自调模式切换至程序控制模式,对分层槽补液至预设的正常范围内;以及当再沸器的液位高于预设正常范围的上限时,将PID自调模式切换至程序控制模式,对再沸器进行排液至预设的正常范围内。
示例12.根据示例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范围[T1,T2] 为[0.15Mpa,0.17MPa]。
示例13.根据示例9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温度点的个数为向上向下分别取至少5个温度点,其中相邻温度点的温差均为0.1℃。
示例14.根据示例10或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吹脱塔的液位的预设的正常范围液位正常范围为[1100mm,1200mm],其中所述分层槽水面液位正常范围为[100mm,120mm]。
示例15.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混合进液设备将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先后送入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和吹脱塔设备,分别进行对混合液进行升膜操作、汽提操作、和吹脱除水操作;通过传感器,检测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中的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气体或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液位;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值和预设的传输管道的目标压力和流量、各设备中气体或液体预设的目标温度、液体的预设的目标液位来构建PID控制模型,根据PID控制模型通过DCS控制来实现各设备的进液、温度和液位控制。
示例16.根据示例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进液控制包括:检测混合液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根据预设目标压力和流量对应的调节阀开度为中心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模型实现对管道中的压力和流量进行DCS控制。
示例17.根据示例15所述的方法,所述温度控制包括:检测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中液体和汽体的温度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温度对应的开度建立PID温度调节模型,通过PID 温度调节模型来对各设备中汽体和液体的温度进行DCS控制。
示例18.根据示例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位控制包括:检测混合液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中液体的液位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液位值和压力值来为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该PID调节模型来对各个系统中的液位和压力进行DCS控制。
示例19.根据示例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位控制包括: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中液体的液位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液位值为中心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该PID调节模型来对各个设备中的液位进行DCS控制。
示例20.根据示例15-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控制设备构建PID控制模型和实现各设备的进液、温度和液位控制,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用于构建PID调节模型的PID模型预测控制器、DCS主控模块和DCS控制数据库,其中所述PID模型预测控制器与DCS主控模块和 DCS控制数据库相连接,所述DCS数据库与感测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的传感器相关联,所述DCS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中的调节流量、压力、温度和液位的调节阀相关联。
示例21.根据示例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液通过泵、进料调节阀、压力表、流量计和预热设备与升膜蒸发设备进口相连接;所述升膜蒸发设备的液体出口通过调节阀与汽提设备中汽提塔的上部进口相连;所述汽提塔的出液口通过泵、调节阀、压力表和流量计与吹脱塔塔上部进口相连;所述吹脱塔设备的塔釜通过泵、出料调节阀、压力表和流量计与成品储罐连接;回流调节阀与吹脱塔上部的常压塔回流口相连,汽提塔塔釜液相出口通过分层槽、再沸器的管程与汽提塔中下部的进口相连;所述汽提塔、吹脱塔和常压塔的塔的下部设有塔釜、塔顶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所述塔的下部设有塔底液位计;以及所述成品储罐设有液位计、温度计与压力变送器,所述控制系统中相关液体管道中设置有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
示例22.根据示例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位控制为恒压恒流量进液控制,包括:检测混合液管道压力,当检测出的压力在预设的第一范围[T1,T2]内时,PID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PID自调模式来进行流量自动调节;当检测到混合液管道压力低于T1时或混合液管道压力大于T2时,所述PID模型预测控制器将PID自调模式切换到程序控制模式,通过DCS主控模块来控制回流调节阀,使得混合液管道压力控制在预设第一范围内,然后PID模型预测控制器从程序控制模式切换回PID 自调模式。
示例23.根据示例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温度控制进一步包括:升温区控制和PID温度自动调节区控制,其中,升温区控制通过物料实际温度和预设的目标温度的差值,得到调节阀的开度,并根据程序设定进行温度的升温控制;所述PID温度自动调节区控制以预设的目标温度为中心温度点,上下各取多个温度点,并计算所述多个温度点对应的调节阀的开度和调幅比例,通过PID模型预测控制器构建PID自调节模型,通过DCS主控模块来实现温度调节,其中所述多个温度点之间的温度差相等。
示例24.根据示例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位控制吹脱塔塔釜液位控制,其包括:通过塔底液位计检测吹脱塔的液位,当吹脱塔的液位在预设的正常范围内时,所述PID模型预测控制器根据液位的变化开启 PID自调模式来自动调节出料调节阀的开度;当吹脱塔的液位低到预设的报警液位时,将调节阀由PID自调模式切换到程序控制模式以将吹脱塔的液位升至预设的正常范围内。
示例25.根据示例21所述的方法,所述液位控制包括再沸器与分层槽水液位控制,其中汽提塔塔釜液相出口通过分层槽、再沸器的管程与汽提塔中下部的进口相连,所述再沸器与分层槽水液位控制包括:检测分层槽的液位和再沸器的液位,当分层槽的液位在预设正常范围内时,以及再沸器的液位在预设正常范围内时,PID模型预测控制器根据液位的变化开启PID自调模式来分别自动调节出水调节阀的开度和进水阀的开度;当分层槽的液位低于预设正常范围的下限时,PID模型预测控制器将PID自调模式切换至程序控制模式,对分层槽补液至预设的正常范围内;以及当再沸器的液位高于预设正常范围的上限时,将PID自调模式切换至程序控制模式,对再沸器进行排液至预设的正常范围内。
示例26.根据示例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范围[T1,T2] 为[0.15Mpa,0.17MPa]。
示例27.根据示例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温度点的个数为向上向下分别取至少5个温度点,其中相邻温度点的温差均为0.1℃。
示例28.根据示例24或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吹脱塔的液位的预设的正常范围液位正常范围为[1100mm,1200mm],其中所述分层槽水面液位正常范围为[100mm,120mm]。
示例29.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有程序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一个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根据示例15-2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示例30.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实现根据示例15-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作为本发明示例的上文涉及的附图和本发明的详细描述,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限制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本发明的含义或范围。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从上面的描述中实现修改。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删除一些本文描述的组成元件而不使性能劣化,或者可以添加其它的组成元件以提高性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工艺或设备的环境来改变本文描述的方法的步骤的顺序。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该由上文描述的实施例来确定,而是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确定。
尽管本发明结合目前被认为是可实现的实施例已经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相反的,意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配置。

Claims (10)

1.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其中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将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先后送入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和吹脱塔设备,分别进行对混合液进行升膜操作、汽提操作、和吹脱除水操作;
多个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中的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气体或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液位;以及
控制设备,根据所述多个传感器检测到的值以及控制系统中传输管道预设的目标压力和流量、各设备气体或液体中预设的目标温度、各设备中预设的目标液位,来构建PID控制模型,根据PID控制模型通过DCS控制来实现所述控制系统中进液、温度和液位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进液控制包括:检测所述系统中混合液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根据预设目标压力和流量对应的调节阀开度为中心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该模型实现对管道中的压力和流量进行DCS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温度控制包括:检测所述系统中各设备中液体和汽体的温度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温度对应的开度建立PID温度调节模型,通过该PID温度调节模型来对各个系统中汽体和液体的温度进行DCS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液位控制包括:检测在所述系统中的混合液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所述系统中各个设备中液体的液位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液位值和压力值为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该PID调节模型来对各个系统中的液位和压力进行DCS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液位控制包括:检测所述系统中各个设备中液体的液位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液位为中心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该PID调节模型来对各个设备中的液位进行DCS控制。
6.一种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的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混合进液设备将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先后送入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和吹脱塔设备,分别进行对混合液进行升膜操作、汽提操作、和吹脱除水操作;
通过传感器,检测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中的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气体或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液位;
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值和预设的传输管道的目标压力和流量、各设备中气体或液体预设的目标温度、液体的预设的目标液位来构建PID控制模型,根据PID控制模型通过DCS控制来实现各设备的进液、温度和液位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进液控制包括:检测混合液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流量,根据预设目标压力和流量对应的调节阀开度为中心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模型实现对管道中的压力和流量进行DCS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温度控制包括:检测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中液体和汽体的温度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温度对应的开度建立PID温度调节模型,通过PID温度调节模型来对各设备中汽体和液体的温度进行DCS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位控制包括:检测混合液传输管道的压力和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中液体的液位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液位值和压力值来为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该PID调节模型来对各个系统中的液位和压力进行DCS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液位控制包括:所述混合进液设备、升膜蒸发设备、汽提设备、吹脱塔设备中液体的液位值,根据预设的目标液位值为中心开度构建PID调节模型,通过该PID调节模型来对各个设备中的液位进行DCS控制。
CN202110393746.3A 2021-04-13 2021-04-13 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31816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3746.3A CN113181678A (zh) 2021-04-13 2021-04-13 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3746.3A CN113181678A (zh) 2021-04-13 2021-04-13 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1678A true CN113181678A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75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3746.3A Pending CN113181678A (zh) 2021-04-13 2021-04-13 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8167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4395A (zh) * 2021-11-05 2022-02-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废液热泵蒸发系统及其液位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和介质
CN115193342A (zh) * 2022-07-04 2022-10-18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稳定浆料态物料流量的方法及实现其的装置与应用
CN115400444A (zh) * 2022-08-05 2022-11-29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精馏塔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500421A (zh) * 2022-11-09 2023-07-28 珠海精实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测试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9059A (zh) * 2009-10-10 201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精丙烯塔顶的控制方法
CN107649079A (zh) * 2017-09-26 2018-02-02 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生产聚合反应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7892276A (zh) * 2017-12-25 2018-04-10 潍坊兴泰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溴素生产系统
CN110591752A (zh) * 2019-09-24 2019-12-20 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氯甲烷-白油混合液回收提纯的方法及装置
CN212016778U (zh) * 2020-01-22 2020-11-27 新能(廊坊)能源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甲醇精馏先进过程控制系统
CN112337116A (zh) * 2019-08-06 2021-02-09 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组分溶剂分离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9059A (zh) * 2009-10-10 201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精丙烯塔顶的控制方法
CN107649079A (zh) * 2017-09-26 2018-02-02 中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生产聚合反应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7892276A (zh) * 2017-12-25 2018-04-10 潍坊兴泰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溴素生产系统
CN112337116A (zh) * 2019-08-06 2021-02-09 江苏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组分溶剂分离方法及装置
CN110591752A (zh) * 2019-09-24 2019-12-20 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氯甲烷-白油混合液回收提纯的方法及装置
CN212016778U (zh) * 2020-01-22 2020-11-27 新能(廊坊)能源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甲醇精馏先进过程控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巍等: "白油-二氯甲烷回收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4395A (zh) * 2021-11-05 2022-02-0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废液热泵蒸发系统及其液位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和介质
CN114014395B (zh) * 2021-11-05 2024-03-2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废液热泵蒸发系统及其液位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和介质
CN115193342A (zh) * 2022-07-04 2022-10-18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稳定浆料态物料流量的方法及实现其的装置与应用
CN115193342B (zh) * 2022-07-04 2024-04-05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稳定浆料态物料流量的方法及实现其的装置与应用
CN115400444A (zh) * 2022-08-05 2022-11-29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精馏塔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400444B (zh) * 2022-08-05 2024-02-27 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精馏塔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500421A (zh) * 2022-11-09 2023-07-28 珠海精实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测试方法
CN116500421B (zh) * 2022-11-09 2024-02-13 珠海精实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81678A (zh) 白油二氯甲烷混合溶液分离回收的自动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1824659B (zh) 桑蚕自动煮茧方法及设备
CN103785191B (zh) 氯乙烯高沸物精馏装置及氯乙烯高沸物精馏分离的方法
CN206414788U (zh) 一种盐溶液节能蒸发浓缩结晶系统
CN106422399A (zh) 一种盐溶液节能蒸发浓缩结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304378U (zh) 一种蒸汽再压缩利用的节能mvr蒸发器
CN105315132A (zh) 一种在乙二醇装置脱水塔和精制塔之间进行能量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CN101966396A (zh) 一种蒸发装置
CN206138765U (zh) 一种硝酸钙溶液的节能蒸发系统
CN102380217A (zh) 酒精自动回收系统
Maniar et al. Advanced controls for multi-stage flash (MSF) desalination plant optimization
CN214808519U (zh) 智控型多效精馏装置
CN202315362U (zh) 酒精自动回收系统
CN105925453A (zh) 一种白酒蒸馏冷凝设备
CN111068497A (zh) 一种草甘膦生产中溶剂甲醇回收装置及方法
CN106084283A (zh) 聚氯乙烯生产用回收单体处理装置及聚氯乙烯生产用回收单体处理方法
CN110330418A (zh) 一种在季戊四醇生产中回收常压装置内挥发的甲醛气体的方法
CN204840984U (zh) 一种精馏设备
CN206108945U (zh) 一种废酸专用蒸发器装置
CN213924578U (zh) 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过程中二氯甲烷回收装置
CN107261540A (zh) 一种环己醇废液回收系统
CN210813998U (zh) 一种精馏分离系统
CN209974688U (zh) 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
CN205917031U (zh) 磷酸冷却循环水负压装置
CN209193795U (zh) 一种浮法玻璃锡槽温度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ai Qingfa

Inventor after: Li Yang

Inventor after: He Fei

Inventor before: Wang Yewen

Inventor before: Lai Qingfa

Inventor before: Li Yang

Inventor before: He F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