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4871A - 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4871A
CN113174871A CN202110502572.XA CN202110502572A CN113174871A CN 113174871 A CN113174871 A CN 113174871A CN 202110502572 A CN202110502572 A CN 202110502572A CN 113174871 A CN113174871 A CN 1131748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body
column
rod
sliding
ex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25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淼
田杨
马菲菲
王朝菊
胡静
范耀民
张伟东
张书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50257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48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48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487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repairing or strengthening existing bridges ;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mantling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包括梁体,所述梁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梁体的内腔竖直设置有补强机构,所述补强机构包含有若干个沿所述梁体竖直方向线性阵列的立柱以及与所述立柱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的插接杆,每个所述立柱四周的外侧壁均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包含有延伸柱,所述延伸柱内滑动套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一端通过第二挤压弹簧弹性连接有圆杆,所述延伸柱远离抵触板的一端贯穿并伸入所述立柱内且所述延伸柱的端部设有第一挤压斜块。本发明保证对梁体内部的支撑,多个抵接部的设置,提高了补强抵接的全面性,提高了梁体内部的整体强度,从而避免了薄弱位置的出现,保护了梁体的使用寿命,解决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
背景技术
钢构桥,主要承重结构采用钢材的桥梁,即钢结构桥梁、钢桥。装配式钢桥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的设计概念是以最少种类的单元构件,拼装成能承载各种荷载、不同跨径的装配式钢桥,且只需一般中型卡车运输,特殊情况下能全部依靠人力来搭建。现有梁体内部的部分薄弱位置长时间承受过大压力,会发生形变,降低梁体支撑强度,因此一般都会对该部分采用加固部件进行加固。
申请号为CN202010542915.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承载力的桥梁加固系统,通过外部设备转动第一螺纹杆,使第一螺纹杆带动竖杆进行移动,竖杆对第一横板与第三横板进行抵紧,从而使桥墩的稳定性提高,拧动第二螺纹杆,通过第二螺纹杆在第二竖板内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螺纹杆带动第三竖板进行移动,第三竖板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进行移动,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弧形支板进行移动,弧形支板对竖杆进行抵紧,从而使竖杆的稳定性提高;上述加固方式需要人为使用外部设备对第一螺纹杆进行调节,对桥梁的变化的自适应性较差,稳固效果一般;在申请号为CN201510149843.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桥梁整体加固装置,通过在桥梁底部、相邻两个桥墩之间,沿桥梁方向固定安装第一槽型钢,以加强桥梁沿其长度方向的支承强度,同时在第一槽形钢的两端、垂直于桥梁方向在桥梁底部安装第二槽型钢,以加强桥梁横向的支承强度;但该种支撑方式不能根据桥梁的变化进行调节,且支撑加固方式比较单一,支撑效果受限;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桥梁加固装置进行进一步改进,使支撑加固装置能根据桥梁的变化对支撑的梁体自动进行相对应的支撑加固,提高加固部件的自适应性能,提高支撑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梁体内部的钢构件的支撑性不够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包括梁体,所述梁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梁体的内腔竖直设置有补强机构,所述补强机构包含有若干个沿所述梁体竖直方向线性阵列的立柱以及与所述立柱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的插接杆,每个所述立柱的顶部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每个所述连接座的内腔两侧均开设有与插接杆相适配的第二插接槽,每个所述立柱四周的外侧壁均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包含有延伸柱,所述延伸柱内滑动套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一端通过第二挤压弹簧弹性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通过耳座与抵触板转动连接的连接块,所述延伸柱远离抵触板的一端贯穿并伸入所述立柱内且所述延伸柱的端部设有第一挤压斜块;所述梁体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腔两侧均开设有与插接杆相适配的第一插接槽,每个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贯穿连接座的连接螺杆;所述支撑部包含通过侧板与梁体螺栓固定连接的底板以及通过滑杆与底板滑动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有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滑动嵌设于所述梁体内的支撑座,且所述支撑座与其中一组抵触板相紧贴合;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滑杆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挤压弹簧与滑槽的内侧壁弹性连接;所述补强机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立柱内的调节柱,所述调节柱四周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挤压斜块相一一对应的第二挤压斜块,所述调节柱底部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所述调节柱的上部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顶部转动连接有顶块,所述螺纹杆上设有调节螺母。
优选的,所述延伸柱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贯穿延伸柱一侧的连接螺杆,所述滑动柱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与连接螺杆相适配的螺孔。
优选的,所述滑动柱远离延伸柱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导杆,每个所述导杆的外圈一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套,每个所述滑套均通过承接杆与圆杆的外圈连接,每个所述导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圆板。
优选的,所述调节柱两相对侧面上的其中一组第二挤压斜块的斜面的斜度α大于其它第二挤压斜块的斜面的斜度;且与该组第二挤压斜块相对应的第一挤压斜块的斜面的斜度β小于其它第一挤压斜块上斜面的斜度。
优选的,所述顶块的初始高度大于所述梁体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梁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调节螺母相对应的调节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挤压弹簧的劲度系数小于所述第一挤压弹簧的劲度系数。
优选的,所述抵触板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条纹。
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补强机构、抵接部、立柱等并通过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在使用本装置时能将多个立柱通过连接座的第二插接槽与立柱的插接杆进行插接,插接后拧动连接螺杆把立柱和连接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保证其连接的稳定性;然后把每个抵接部和第一挤压斜块插接到立柱内部,初步完成抵接部和立柱的相互连接;然后把调节柱插入到立柱内并调整调节柱的位置和抵接部的插入深度,使调节柱上的第二挤压斜块与抵接部上的第一挤压斜块相一一对应;然后把立柱、所有的抵接部及调节柱作为一个整体放入梁体的内部,在上述过程中,使最底部的立柱通过插接杆与底座的第一插接槽进行连接,保证缓冲弹簧进入到第一插接槽内部;安装桥梁本体时通过挤压顶块使调节柱向下运动或通过螺纹杆和其上方的调节螺母使调节柱向下运动,当调节柱向下运动时带动其上方的第二挤压斜块向下运动,第二挤压斜块向下运动时挤压第一挤压斜块带动整个抵接部向外运动,最终使抵接部上的抵触板紧紧挤压在梁体的内部,进而对梁体进行支撑,提高桥梁的稳定性。
2.本发明通过设置顶块、螺纹杆、螺纹槽、调节螺母等结构,一方面,在本装置使用过程中桥梁的桥面发生形变向下挤压梁体最上部和顶块,当梁体发生形变,顶块向下运动并通过螺纹杆和螺纹槽带动调节柱向下运动,最终通过第一挤压斜块和第二挤压斜块使抵触板压紧在梁体内部,对梁体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当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主动通过螺纹杆和其上方的调节螺母使调节柱向下运动;具体的,由于调节柱底部设有缓冲弹簧,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并能通过螺纹杆和螺纹槽调节顶块的高度,使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顶块与桥梁的底面相挤压接触;由于调节螺母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梁体的侧壁上设有与调节螺母相对应的调节孔,在顶块与桥梁的底面相挤压接触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孔使用工具转动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槽带动调节柱向下运动,最终通过第一挤压斜块和第二挤压斜块使抵触板压紧在梁体内部,对梁体进行支撑。
3.本发明通过设置α斜度的第二挤压斜和β斜度的第一挤压斜块,当调节柱向下运动时,具有α斜度的第二挤压斜块对β斜度的第一挤压斜块进行挤压并使其运动,β斜度的第一挤压斜块向梁体外部方向运动的距离大于其它第一挤压斜块向梁体外部方向运动的距离,进而与β斜度的第一挤压斜块相连接的抵接部运动的距离大于与其它第一挤压斜块相连接的抵接部运动的距离,进而运动距离相对较大的抵接部带动其上方的抵触板向外运动时推动与其相紧贴合的支撑座运动;而运动距离相对较小的抵接部带动其上方的抵触板向外运动与梁体内部相接触并挤压贴合以对梁体从内部进行支撑。与支撑座相紧贴合的抵触板带动支撑座向梁体外部运动时,支撑座带动支撑杆使滑杆在滑槽内运动以压缩第一挤压弹簧,第一挤压弹簧被压缩并发生弹性形变,其弹性形变能对支撑杆带动滑杆运动进行缓冲,因而能对桥梁带动梁体的震动进行有效缓冲;同时在第一挤压弹簧恢复弹性形变的作用下,通过滑动杆和支撑杆对抵触板和支撑座进行反向挤压,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进而通过支撑部配合补强机构进一步进一步提高本装置对桥梁及梁体的支撑作用,提高桥梁、梁体及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立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抵接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支撑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立柱与抵接部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α斜度的第二挤压斜块与β斜度的第一挤压斜块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梁体;2、补强机构;3、支撑部;301、支撑杆;302、滑杆;303、第一挤压弹簧;305、底板;306、侧板;307、支撑座;4、底座;5、立柱;501、调节柱;502、第二挤压斜块;503、缓冲弹簧;504、螺纹槽;505、螺纹杆;506、顶块;507、调节螺母;6、第一插接槽;7、抵接部;701、延伸柱;702、滑动柱;703、导杆;704、圆杆;705、抵触板;706、连接块;707、滑套;708、第二挤压弹簧;709、第一挤压斜块;710、螺孔;8、连接座;9、第二插接槽;11、插接杆;12、调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包括梁体1,梁体1的内腔竖直设置有补强机构2,补强机构2包含有若干个沿梁体1竖直方向线性阵列的立柱5以及与立柱5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的插接杆11,每个立柱5的顶部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8,每个连接座8的内腔两侧均开设有与插接杆11相适配的第二插接槽9;通过插接杆11和第二插接槽9的相互配合,使连接座8对相邻两个的立柱5进行连接,进而实现了多个立柱5之间的相互连接和组合,能使该装置适应不同高度梁体1的使用,提高装置的适用性能。
每个立柱5四周的外侧壁均设置有抵接部7;抵接部7包含延伸柱701,延伸柱701内滑动套接有滑动柱702,滑动柱702的一端通过第二挤压弹簧708弹性连接有圆杆704,圆杆7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通过耳座与抵触板705转动连接的连接块706,延伸柱701远离抵触板705的一端贯穿并伸入立柱5内且延伸柱701的端部设有第一挤压斜块709;在第一挤压斜块709受到向外的挤压时,通过延伸住701、滑动柱702挤压第二弹簧708,进而通过第二弹簧708挤压圆杆704、连接块706、耳座挤压抵触板705,使抵触板705被紧紧压在梁体1的内壁上,进而对梁体1的内壁进行支撑,同时梁体1在承受超负重发生形变时对形变进行矫正。抵触板705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条纹,在抵触板705被挤压与梁体1内部接触后,防滑条纹能够增加抵触板705与梁体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抵触板705对梁体1支撑的稳定性。
如图6所示,补强机构2还包括套设于立柱5内的调节柱501,调节柱501四周外壁上设有与第一挤压斜块709相一一对应的第二挤压斜块502,调节柱501底部设有缓冲弹簧503,缓冲弹簧503另一端设于第一插接槽6内;调节柱501的上部设有螺纹槽504,螺纹槽504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505,螺纹杆505顶部转动连接有顶块506,螺纹杆505上设有调节螺母507。由于第二挤压斜块502与第一挤压斜块709相一一对应且两者上的斜面相适配,当调节柱501向下运动时带动其上方的第二挤压斜块502向下运动,第二挤压斜块502向下运动时挤压第一挤压斜块709带动整个抵接部7向外运动,最终使抵接部7上的抵触板705紧紧挤压在梁体1的内部,进而对梁体1进行支撑。
其中,调节柱501向下运动方式有两种:一方面,在本装置使用过程中桥梁的桥面发生形变向下挤压梁体1最上部和顶块506,当梁体1发生形变,顶块506向下运动并通过螺纹杆505和螺纹槽504带动调节柱501向下运动,最终通过第一挤压斜块709和第二挤压斜块502使抵触板705压紧在梁体1内部,对梁体1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当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主动通过螺纹杆505和其上方的调节螺母507使调节柱501向下运动;具体的,由于调节柱501底部设有缓冲弹簧503,在缓冲弹簧503的作用下能通过螺纹杆505和螺纹槽504调节顶块506的高度,使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顶块506与桥梁的底面相挤压接触;由于调节螺母12与螺纹杆505固定连接,梁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调节螺母12相对应的调节孔12,在顶块506与桥梁的底面相挤压接触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孔12使用工具转动调节螺母12,调节螺母12带动螺纹杆505转动,螺纹杆505通过螺纹槽504带动调节柱501向下运动,最终通过第一挤压斜块709和第二挤压斜块502使抵触板705压紧在梁体1内部,对梁体1进行支撑。
梁体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4,底座4的内腔两侧均开设有与插接杆11相适配的第一插接槽6,每个连接座8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贯穿连接座8的连接螺杆;一方面通过底座4上的第一插接槽6与插接杆11相互配合,使最下方的立柱5与底座4相连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立柱5和底座4相连接后,缓冲弹簧503卡设于底座4内,在缓冲弹簧503的作用下,保证立柱5能上下运动,同时使立柱5上方的顶块506始终紧压在桥梁的下表面上,为顶块506向下运动时通过立柱5带动第二挤压斜块502挤压第一挤压斜块709做好准备。
进一步的,延伸柱701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贯穿延伸柱701一侧的连接螺杆,滑动柱70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与连接螺杆相适配的螺孔710;具体的,通过螺孔702的设置,一方面通过连接螺杆与螺孔710的固定连接,能使延伸住701和滑动柱702相稳定固定;另一方面通过选择与连接螺杆相固定的螺孔710的位置,能调整整个抵接部7的长度,以使本装置适应对不同宽度的梁体1的支撑,提高本装置的适用性。
进一步的,滑动柱702远离延伸柱701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导杆703,每个导杆703的外圈一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套707,每个滑套707均通过承接杆与圆杆704的外圈连接,每个导杆70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圆板。具体的,通过导杆703的设置,提高了圆杆704带动连接块706、耳座、抵触板705运动和支撑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顶块506的初始高度大于梁体1的高度。在安装好梁体1和本装置各部件后,当梁体1上方安装桥梁本体时,此时由于顶块506的高度大于梁体1的高度,桥梁本体安装在梁体1上时,顶块506被挤压并向下运动,顶块506通过螺纹杆505和螺纹槽504带动调节柱501向下运动,最终通过第一挤压斜块709和第二挤压斜块502使抵触板705压紧在梁体1内部,对梁体1进行支撑。同时顶块506向下运动时使缓冲弹簧503被压缩,在缓冲弹簧503恢复弹性形变的作用下,使顶块506始终处于紧压在桥梁的下表面上,为顶块506向下运动时通过立柱5带动第二挤压斜块502挤压第一挤压斜块709做好准备。通过调节螺母507和螺纹杆505能根据需求调整顶块506初始位置时高于梁体1的高度,进而调整桥梁本体安装后通过顶块506及相关部件使抵触板705压紧梁体1内壁的压紧程度,以满足抵接部4对不同梁体1的支撑需求。
通过补强机构2和抵接部7的设置和相互配合,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多个立柱5通过连接座8的第二插接槽9与立柱5的插接杆11进行插接,插接后拧动连接螺杆把立柱5和连接座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保证其连接的稳定性;然后把每个抵接部7和第一挤压斜块709插接到立柱5内部,初步完成抵接部7和立柱5的相互连接;然后把调节柱501插入到立柱5内并调整调节柱501的位置和抵接部7的插入深度,使调节柱501上的第二挤压斜块与抵接部7上的第一挤压斜块709相一一对应;然后把立柱5、所有的抵接部7及调节柱501作为一个整体放入梁体1的内部,在上述过程中,使最底部的立柱5通过插接杆11与底座4的第一插接槽6进行连接,保证缓冲弹簧503进入到第一插接槽6内部;安装桥梁本体时通过挤压顶块506使调节柱501向下运动或通过螺纹杆505和其上方的调节螺母507使调节柱501向下运动,当调节柱501向下运动时带动其上方的第二挤压斜块502向下运动,第二挤压斜块502向下运动时挤压第一挤压斜块709带动整个抵接部7向外运动,最终使抵接部7上的抵触板705紧紧挤压在梁体1的内部,进而对梁体1进行支撑。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中,通过立柱5、抵接部7等相关部件能有效提高对梁体1的支撑加固效果;对一些经常通过重车的桥梁而言,需要更进一步提高对桥梁的支撑效果,因此对本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5所示,梁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部3,支撑部3包含通过侧板306与梁体1螺栓固定连接的底板305以及通过滑杆302与底板305滑动连接的支撑杆301,支撑杆301的一端连接有滑杆302,支撑杆30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滑动嵌设于梁体1内的支撑座307,且支撑座307与其中一组抵触板705相紧贴合;底板305的顶部开设有与滑杆302相适配的滑槽;滑杆30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挤压弹簧303与滑槽的内侧壁弹性连接;当抵触板705向梁体1外部运动并挤压支撑座307时,支撑座307在梁体1内向外运动并带动支撑杆301使滑杆302在滑槽内运动以压缩第一挤压弹簧303,第一挤压弹簧303被压缩,其弹性形变能缓冲支撑杆301带动滑杆302运动,进而对抵触板705对支撑座307的挤压运动起到有效缓冲作用。
通过对第一挤压弹簧303和第二挤压弹簧708劲度系数的选择,使第二挤压弹簧708的劲度系数小于第一挤压弹簧303的劲度系数;当第一挤压斜块709被挤压,并通过滑动柱702挤压第二挤压弹簧708时,第二挤压弹簧708被挤压发生一定弹性形变后,随着第一挤压斜块709被进一步挤压,此时第一挤压弹簧303被挤压发生形变,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减震效果,增加本装置的稳定性。
如图7-8所示,调节柱501两相对侧面上的其中一组第二挤压斜块502的斜面的斜度α大于其它第二挤压斜块502的斜面的斜度;且与该组第二挤压斜块502相对应的第一挤压斜块709的斜面的斜度β小于其它第一挤压斜块709上斜面的斜度。当调节柱501向下运动时,具有α斜度的第二挤压斜块对β斜度的第一挤压斜块709进行挤压并使其运动,β斜度的第一挤压斜块709向梁体1外部方向运动的距离大于其它第一挤压斜块709向梁体1外部方向运动的距离,进而与β斜度的第一挤压斜块709相连接的抵接部7运动的距离大于与其它第一挤压斜块709相连接的抵接部7运动的距离,进而运动距离相对较大的抵接部7带动其上方的抵触板705向外运动时推动与其相紧贴合的支撑座307运动;而运动距离相对较小的抵接部7带动其上方的抵触板705向外运动与梁体1内部相接触并挤压贴合以对梁体1从内部进行支撑。与支撑座307相紧贴合的抵触板705带动支撑座307向梁体1外部运动时,支撑座307带动支撑杆301使滑杆302在滑槽内运动以压缩第一挤压弹簧303,第一挤压弹簧303被压缩并发生弹性形变,其弹性形变能对支撑杆301带动滑杆302运动进行缓冲,因而能对桥梁带动梁体1的震动进行有效缓冲;同时在第一挤压弹簧303恢复弹性形变的作用下,通过滑动杆302和支撑杆307对抵触板705和支撑座307进行反向挤压,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进而通过支撑部3配合补强机构2进一步进一步提高本装置对桥梁及梁体1的支撑作用,提高桥梁、梁体1及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包括梁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部(3),所述梁体(1)的内腔竖直设置有补强机构(2),所述补强机构(2)包含有若干个沿所述梁体(1)竖直方向线性阵列的立柱(5)以及与所述立柱(5)两侧底部均固定连接的插接杆(11),每个所述立柱(5)的顶部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8),每个所述连接座(8)的内腔两侧均开设有与插接杆(11)相适配的第二插接槽(9),每个所述立柱(5)四周的外侧壁均设置有抵接部(7);所述抵接部(7)包含有延伸柱(701),所述延伸柱(701)内滑动套接有滑动柱(702),所述滑动柱(702)的一端通过第二挤压弹簧(708)弹性连接有圆杆(704),所述圆杆(7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通过耳座与抵触板(705)转动连接的连接块(706),所述延伸柱(701)远离抵触板(705)的一端贯穿并伸入所述立柱(5)内且所述延伸柱(701)的端部设有第一挤压斜块(709);
所述梁体(1)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内腔两侧均开设有与插接杆(11)相适配的第一插接槽(6),每个所述连接座(8)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贯穿连接座(8)的连接螺杆;
所述支撑部(3)包含通过侧板(306)与梁体(1)螺栓固定连接的底板(305)以及通过滑杆(302)与底板(305)滑动连接的支撑杆(301),所述支撑杆(301)的一端连接有滑杆(302),所述支撑杆(30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滑动嵌设于所述梁体(1)内的支撑座(307),且所述支撑座(307)与其中一组抵触板(705)相紧贴合;所述底板(305)的顶部开设有与滑杆(302)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杆(30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挤压弹簧(303)与滑槽的内侧壁弹性连接;
所述补强机构(2)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立柱(5)内的调节柱(501),所述调节柱(501)四周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挤压斜块(709)相一一对应的第二挤压斜块(502),所述调节柱(501)底部设有缓冲弹簧(503),所述缓冲弹簧(503)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插接槽(6)内;所述调节柱(501)的上部设有螺纹槽(504),所述螺纹槽(504)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505),所述螺纹杆(505)顶部转动连接有顶块(506),所述螺纹杆(505)上设有调节螺母(5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柱(701)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贯穿延伸柱(701)一侧的连接螺杆,所述滑动柱(70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与连接螺杆相适配的螺孔(7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柱(702)远离延伸柱(701)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导杆(703),每个所述导杆(703)的外圈一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套(707),每个所述滑套(707)均通过承接杆与圆杆(704)的外圈连接,每个所述导杆(70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圆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柱(501)两相对侧面上的其中一组第二挤压斜块(502)的斜面的斜度α大于其它第二挤压斜块(502)的斜面的斜度;且与该组第二挤压斜块(502)相对应的第一挤压斜块(709)的斜面的斜度β小于其它第一挤压斜块(709)上斜面的斜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506)的初始高度大于所述梁体(1)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母(12)与所述螺纹杆(505)固定连接,所述梁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调节螺母(12)相对应的调节孔(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挤压弹簧(708)的劲度系数小于所述第一挤压弹簧(303)的劲度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板(705)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条纹。
CN202110502572.XA 2021-05-09 2021-05-09 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 Withdrawn CN1131748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2572.XA CN113174871A (zh) 2021-05-09 2021-05-09 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2572.XA CN113174871A (zh) 2021-05-09 2021-05-09 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4871A true CN113174871A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28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2572.XA Withdrawn CN113174871A (zh) 2021-05-09 2021-05-09 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48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0140A (zh) * 2021-08-25 2021-11-26 海南经济特区银锋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节能建筑的高强度自紧固的钢结构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0140A (zh) * 2021-08-25 2021-11-26 海南经济特区银锋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节能建筑的高强度自紧固的钢结构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6403B (zh) 用于集成平台的轨架一体式支撑顶升系统及其顶升方法
US5722639A (en) Multistage wedge-shaped jack apparatus
CN113174871A (zh) 一种桥梁加固钢结构组件
CN113374080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横梁和构造柱的连接组件
CN111456473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抗震支撑装置
CN1281820C (zh) 机械锚固件
CN212452251U (zh) 抗震盖梁
CN213476644U (zh) 桥墩盖梁抱箍钢梁模板体系
CN113062469A (zh) 一种大跨度网架顶升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4458004B (zh) 一种剪力墙的铝合金模板结构及其拼装方法
CN1890165A (zh) 停靠车辆减震器
CN215484501U (zh) 一种耐压型建筑施工平台
CN212003351U (zh) 一种支撑型柴油机油箱
CN213741051U (zh) 一种房建地基开挖防坍塌支撑结构
CN109019395B (zh) 一种稳定型千斤顶
CN112727121A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钢筋笼定位装置
CN215107519U (zh) 框架柱的固定装置
CN2501868Y (zh) 改进的升降装置
CN218929340U (zh) 一种可调式电动汽车行李架
CN2298983Y (zh) 多集顶复轨器
CN215289722U (zh) 一种预制盖梁分节湿接反拉施工装置
CN219241442U (zh) 一种建筑结构楼面板的加固结构
CN218580882U (zh) 一种土木建筑框架结构
CN219281437U (zh) 一种装配式施工防护栏
CN214609640U (zh) 一种可调节的高强度自动化货架垫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