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9392A - 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9392A
CN113169392A CN201980056434.4A CN201980056434A CN113169392A CN 113169392 A CN113169392 A CN 113169392A CN 201980056434 A CN201980056434 A CN 201980056434A CN 113169392 A CN113169392 A CN 113169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ransfer
transfer device
layer
envelope
bu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64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盖格
M·列布
F·波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ba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Miba AG
Original Assignee
Miba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ba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ba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69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3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2Closed pipes transferring heat by thermal conductivity or phase transition, e.g. heat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33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the conduit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e.g.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ann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41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the tubes being flexi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75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heat-pipes together or with other structures, e.g. with base blocks; Heat pipe co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83Means for filling or sealing heat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 F28D15/046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pillary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reversible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e.g. NTC, PTC or bimet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the internal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cells, e.g. by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热装置(1),具有全面封闭的封套(4),所述封套(4)限定一个容积,在所述容积内设置一个内置元件(3)或多个内置元件(3),所述内置元件由烧结材料制成,用于构成至少一个热管,在所述烧结材料中构成至少一个用于传热介质的通道(2),并且所述封套(4)至少部分地由单层或多层的膜(5、6)形成。

Description

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热装置,所述具有传热装置全面封闭的封套,所述封套限定一个容积,在所述容积内设置一个内置元件或多个内置元件,所述内置元件由烧结材料制成,用于构成至少一个热管,在所述烧结材料中构成至少一个用于传热介质的通道。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电能的蓄能模块和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蓄能模块进行冷却或调温的至少一个传热装置。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传热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个内置元件或多个内置元件,所述内置元件由烧结材料制成;以及将所述一个内置元件或所述多个内置元件设置在封套中,所述封套限定一个容积。
背景技术
用于所谓电动交通工具(E-Mobility)的可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效率以及还有安全性主要也取决于运行中的温度。出于这个原因,已经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用于对蓄电池进行冷却或调温的设计方案。这些设计方案主要可以分成两类,即空气冷却以及水冷却,或者一般性而言利用液体进行的冷却。
对于水冷却,使用冷却体,在所述冷却体中构成至少一个冷却剂通道。所述冷却体设置在蓄电池的各个模块之间或设置在这些模块上。这里,模块是蓄电池的独立单元,但不必仅是一个单体。
由现有技术还已知,为了导热使用所谓的热管。
DE10 2008 054 958 A1就记载了一种调温系统,用于对机动车辆的至少一个可充电电池进行调温,所述调温系统具有至少一个传热装置,用于将电池热连接在至少一个设置在机动车辆中的热源和/或吸热器上。所述传热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热接触区,用于能释放地使电池与至少一个用于传热的热管热接触。
热管(也称为热导管)简而言之是一个在(基本上管状的)壳体中的本身闭合的系统,所述壳体在其内部具有流体,所述流体由于所存在的压力在运行温度下几乎处于其沸点。如果热管在一个部分区域中被加热,则所述流体转化为气相,以便在热管的内部朝较冷的区域流动,在这里发生冷凝并沿热管壳体的内壁朝较热的区域回流。在这个(热)传输过程中,热管在蒸发区域内从其周边环境吸收热量,并且向热管的冷凝区域的周边环境输出这些热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改进的用于冷却可充电电池、即蓄电池的系统。
所述目的在前面所述的传热装置中这样来实现,即所述封套至少部分地由单层或多层的膜形成。
此外,所述目的还通过前面所述的蓄电池来实现,在所述蓄电池中,传热装置根据本发明构成。
此外,所述目的利用前面所述的方法来实现,根据所述方法设定,使用至少一个单层或多层的膜作为所述封套,并且内置元件全面地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膜包围。
这里有利的是,与直接的液体冷却相比,通过使用传热装置,可以实现蓄电池的这样的设计方案,在所述设计方案中,与蓄电池紧邻地不存在液体。此外,通过将蓄电池连接到传热装置的具有蒸发的传热介质的区域上,可以在蓄电池的整个要冷却的表面上实现较高程度的恒定温度。此外,与已知的热管系统相比,将封套设计成膜使得可以较为简单地将传热装置安装在要冷却或调温的部件上,因为可以省去焊接连接等。传热装置的另一个优点可能在于,在运行状态下,在传热装置的材料、就是说封套的材料与内置元件的材料之间不会发生电化学反应。这又使得所述传热装置或其在蓄电池中的使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此外,与已知的热管系统相比,可以以较少的成本制造所述传热装置。
根据所述传热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为了改进要冷却或调温的表面上的温度恒定性而设定,在所述至少一个内置元件中构成用于多个热管的多个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可以设定,至少个别所述通道构造成是能相对于其他通道调节的。由此,即使在不使用所谓的填隙料时,也可以实现使得所述传热装置更好地适配于不是完全平坦的表面或利用所述传热装置进行更好的公差补偿。
优选所述至少一个内置件构造成一体的,由此不仅可以简化传热装置的制造,而且由此也可以改进传热装置的稳定性,由此所述传热装置可以设计得更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可以设定,所述烧结材料通过玻璃形成。由此可以使用较轻的材料,此外,所述材料对于所使用的物料和化学品还可以是惰性的。此外,玻璃通常对于环境不会造成问题。
为了改进所述至少一个内置元件的毛细作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可以设定,所述烧结材料由粒度选择100μm至500μm范围内的颗粒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通道可以构造成至少部分地具有弧形的横截面,由此可以改进所述通道的稳定性。利用这个实施方案也可以将传热装置设计得更薄。
为了使所述传热装置中的压力状态和/或温度状态均匀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可以设定,至少个别所述通道通过横向通道互连接。进一步地,由此至少在与传热装置的接触面的区域中可以使蓄能单体的温度均匀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如果在所述至少一个内置元件上贴靠地设置吸收液体的元件,则可以实现对所述至少一个内置元件的毛细作用的改善。
为了减小装备有所述传热装置的蓄电池的必要的结构空间,可以设定,所述至少一个内置元件在端部区域上具有弯折部。由此,所述弯折部可以用于将所述传热装置连接在冷却装置上,就是说,从而利用所述弯折部可以在几何上实现不同的或者说结构上更为有利的连接。
为了改善对装备有所述传热装置的蓄电池正常功能的监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可以设定,在传热装置的所述封套上设置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和/或至少一个导体线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如果在设置在封套中之前给所述至少一个内置元件设置液体,则可以实现的是,能较为简单地给所述至少一个内置元件装载传热介质。
此外,为了简化地实现所述传热介质的运行准备就绪状态,根据所述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可以设定,有侧向突出量地提供所述至少一个膜,在所述突出量中设置至少一个开口,在置入所述至少一个内置元件之后通过所述开口对封套的所述容积进行排真空。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这里分别用简化的示意图:
图1用正视图剖开地示出传热装置;
图2示出具有传热装置的蓄电池;
图3示出将传热装置连接到蓄电池的蓄能模块上的一个实施方案;
图4示出将传热装置连接到蓄电池的蓄能模块上的另一个实施方案;
图5示出将传热装置连接到冷却装置上的一个实施方案;
图6示出传热装置的通道的不同的设计方案;
图7用正视图示出传热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
图8用俯视图示出传热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案;
图9示出用于制造所述传热装置的一个方法步骤;
图10示出用于制造所述传热装置的另一个方法步骤;
图11示出用于制造所述传热装置的另一个方法步骤;
图12示出用于制造所述传热装置的另一个方法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应确定,在不同地说明的实施形式中,相同的部件具有相同附图标记或相同构件名称,包含在整个说明书中的公开内容能够合理地转用到具有相同附图标记或相同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在说明书中选用的位置说明,如例如上、下、侧等涉及当前说明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变化时这些位置说明能合理地转用到新的位置。
图1用正视图剖开地示出传热装置1的第一实施方案。所述传热装置1优选设计成扁平模块。这里扁平模块这里是指这样的传热装置1,在所述传热装置中,优选设置、特别是并排设置多个用于传热介质的通道2。但也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传热装置1仅具有一个通道2。
所述扁平模块例如可以具有在0.3mm至3mm之间的厚度7、厚度7的300倍至厚度7的3000倍的宽度8和宽度8的1倍至宽度8的10倍的长度9。
使用一种液体作为传热介质,如对于热管常见的那样,所述液体为了传热在所述传热装置1中蒸发并由此在通道2中进行传热。
作为液体例如可以使用水、甲醇等。
所述至少一个通道2设置或构成在内置元件3中。所述内置元件3全面地由封套4包围。所述封套4设计成全面闭合的。此外,封套4还限定一个用于内置元件3的容积。封套3的所述容积优选与内置元件3所具有的体积是相同大小的。由此,封套4优选全面地整面贴合在内置元件3上。但封套4的所述容积也可以大于内置元件3的体积,优选最多大20%,特别是最多大10%。
所述内置元件3由烧结材料制成。所述烧结材料特别是毛细材料,就是说是具有毛细孔的材料。例如,所述烧结材料可以由金属制成,如例如由铜或由铝或其合金制成。根据所述传热装置1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烧结材料由玻璃制成。
但原则上也可以使用其他适当的烧结材料。
通过将烧结材料的颗粒相互烧结来制造所述内置元件3。为此,将所述烧结材料填入相应的模具中,所述模具优选已经对应于内置元件3的形状。但也可以在烧结之后还对所述内置元件3进行(切削)再加工。
烧结本身根据粉末冶金的现有技术相应地进行。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为了制造内置元件3所使用的烧结材料颗粒具有选自100μm至500μm的范围、特别是选择150μm至300μm的范围的粒度。优选基于显微照片按本身已知的方式实现确定粒度。
可以在内置元件3的成形期间就已经对所述至少一个通道2加以考虑,或者较晚地、特别是在烧结之后将所述通道加工到内置元件3中。也可以对内置元件3进行坯件加工,以便构成所述至少一个通道2。
所述内置元件3可以构造成多部分式的。例如内置元件3对于每个通道2可以形成一个单独的构件。附加或备选于此,所述内置元件3也可以由一个上部和一个下部构成,此时,分隔面可以在所述一个通道2或所述多个通道2的区域内构成,以便能够较为简单地构成所述通道。特别是,所述分隔面可以位于一半的通道高度(在如图1中的横向剖视图中观察)上。
内置元件3的各个部分可以相互松动贴靠地设置在传热装置1中。但优选这些部分是相互连接的。
但也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内置元件3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构造成一体的。
封套4至少部分地由单层或多层的膜构成。优选整个封套4由至少一个多层的膜制成。在仅使用一个膜的情况下,将所述膜对折一次,以便形成一种“袋结构”。其余开放的边缘区域此时通过将两个膜部分相互连接来封闭。
但也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所述封套4由单层或多层的第一膜5和单层或多层的另外的膜6构成。这两个膜5、6在所有侧边上相互连接,以便形成前面所述的完全封闭的用于内置元件3的容积。
两个膜5、6或两个膜部分相互间的连接可以通过粘合实现。但优选将其相互焊接。作为焊接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温度脉冲焊接、激光焊接、IR(红外)焊接、超声波焊接、高频焊接。
第一膜5和/或所述另外的膜6由层压结构组成,所述层压结构具有第一塑料膜层、与其连接的强化层、至少一个与强化层连接的金属箔层或与强化层连接的镀金属的另外的塑料膜层。
第一膜5和/或所述另外的膜6也可以由这样的层压结构组成,所述层压结构具有第一塑料膜层、至少一个金属箔层、至少一个镀金属的另外的塑料膜层和在塑料膜层与金属箔层之间的耐磨损层,所述耐磨损层例如由PET组成。在这些层之间可以设置另外的塑料层。
第一塑料衬层通常可以是“焊接层”,用于将第一膜5与所述另外的膜6焊接。
此外,通常利用一个或多个金属箔影响或改进封套4的密封性。
原则上,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层压结构。例如可以仅给第一膜5设置金属箔层,或者仅给所述另外的膜6设置金属箔层。同样可以只有第一膜5具有强化层,或者仅有所述另外的膜6具有强化层。同样所述第一膜5和/或所述另外的膜6可以具有多于三层的结构。但第一膜5和所述另外的膜6优选构造成相同的。
所述另外的膜6的强化层和/或金属箔层可以不同于第一膜5的强化层和/或金属箔层。但优选两个强化层和/或两个金属箔层构造成相同的。
这两个膜5、6设置成,使得两个塑料膜层相互贴合并通过这两个塑料膜层相互连接。如果所述另外的膜6(仅)具有第二塑料膜层,所述第二塑料膜层直接与第一膜5的塑料膜层相邻地设置并与其连接。
替代金属箔层也可以使用另一个镀金属的塑料膜层,在这种情况下,镀金属部设置在强化层和所述另外的塑料膜层之间。
第一塑料膜层和/或第二塑料膜层和/或镀金属的另外的塑料膜层优选至少80wt.%、特别是至少90wt.%由热塑性的塑料或弹性体制成。所述热塑性塑料可以选择以下组,所述组包含以下物质或由以下物质组成:聚乙烯(PE)、聚甲醛(POM)、聚酰胺(PA),特别是PA 6、PA 66、PA 11、PA 12、PA 610、PA 612、聚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交联的聚烯烃,优选是聚丙烯。所述弹性体可选自以下组,所述组包含以下物质或由以下物质组成:热塑性弹性体,如例如热塑性的硫化橡胶、烯烃基、胺基、酯基的热塑性聚氨酯、特别是基于醚/酯的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硅弹性体。
这里要指出的是,塑料是指合成或天然的聚合物,所述聚合物由相应的单体制成。
第一塑料膜层和/或第二塑料膜层和/或镀金属的另外的塑料膜层优选由所谓的密封膜制成。这有这样的优点,即,相应的膜5、6可以直接相互连接。
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塑料,如例如热固性塑料或热固性材料,所述塑料此时例如利用粘合剂相互粘结。特别是基于聚氨酯或基于有机硅的双组分粘合剂系统或者还有热胶系统对此是适当的。
优选所述强化层包括纤维强化结构或由纤维强化结构组成。但所述强化层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例如由这样的塑料膜组成,所述塑料膜由与第一塑料膜层和/或第二塑料膜层和/或镀金属的另外的塑料膜层的塑料不同的塑料制成。
所述纤维强化结构优选构造成单独的层,所述层设置在所述塑料膜层与金属箔层或镀金属的另外的塑料膜层之间。如果应在纤维强化层中构成空腔,则所述空腔也可以至少部分地用塑料膜层或镀金属的另外的塑料膜层的塑料填充。
纤维强化结构可以由纤维和/或丝线形成,所述纤维和/或丝线选自这样的组,所述组包括以下各项或由以下各项组成: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矿物纤维,如例如玄武岩纤维、天然纤维,如例如大麻纤维、西沙尔麻以及上述纤维的组合。
优选使用玻璃纤维作为纤维强化层。纤维强化结构中纤维、特别是玻璃纤维的比例可以至少为80wt.%、特别是至少为90wt.%。纤维强化结构的纤维和/或丝线优选仅由玻璃纤维组成。
所述纤维和/或丝线在纤维强化结构中可以作为网布(Gelege)、例如无纺织物存在。但优选采用由所述纤维和/或丝线制成的机织物或针织物。这里也可以仅局部地存在机织物或针织物,并且纤维强化结构的其余区域由网布形成。
也可以使用橡胶化的纤维和/或丝线作为纤维强化结构或用于纤维强化结构。
在使用机织物时,可以使用不同的织造形式,特别是平纹组织、斜纹组织或缎纹组织。优选使用平纹组织。
但也可以使用开放网眼式的玻璃纺织物或玻璃网布。
所述纤维强化结构可以构造成单层。但所述纤维强化结构也可以具有多个、必要时相互分开的单层,例如两个或三个单层,所述多个单层中的至少个别单层至少局部地、优选整体地也可以由与其余单层不同纤维和/或丝线组成。
备选或附加于纤维强化结构,强化层13、16可以具有矿物填充物。作为矿物填充物(矿物填料)可以例如使用碳酸钙、滑石粉、石英、碳酸钙盐矿、高岭土或云母。
金属箔层特别是铝箔。但也可以使用其他金属,如例如铜或银。
金属箔层可以具有在5μm至100μm之间的层厚。
在使用镀金属的另外的塑料膜层时,对于镀金属部可以使用所述金属。优选镀金属部具有选择5nm至100nm的范围内的层厚。可以利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方法实现对所述另外的塑料膜层的金属蒸镀。
第一和/或另外的膜5、6的塑料膜层和/或第一和/或另外的膜5、6的所述另外的具有镀金属部的塑料膜层可以具有在10μm至200μm之间的层厚。
强化层的层厚可以在5μm至50μm之间。
第一膜5和/或所述另外的膜6特别是可以按所给出的顺序具有以下结构:
-由PP或PE制成的塑料膜层;
-由玻璃纤维机织物制成的强化层;
-层厚为20μm的由铝制成的金属箔层(在有多个金属箔层时,单个金属箔层的层厚可以减小,例如减小到10μm)。
对于所述另外的膜6仅由塑料膜层组成的情况,为此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塑料。
第一膜5和/或所述另外的膜6也可以还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层,如例如至少一个另外的强化层和/或至少一个另外的底层和/或至少一个热致层。
如果第一膜和所述另外的膜同样是膜层压结构,第一膜5和所述另外的膜6原则上可以以单膜的形式用于制造传热装置1,由此在制造传热装置1时才形成所述膜层压结构,尽管如此有利的是,第一膜5和/或所述另外的膜6可以作为(层压的)半成品使用。
为了连接所述层压结构或各所述层压结构的单层,所述单层可以通过粘合剂相互粘结。前面所述的粘合剂也适用于此。除了粘合剂,作为连接的可能性也可以使用共挤出和挤出涂覆。当然也可以采用组合的方式,即共挤出多种塑料并利用挤出涂覆的金属层或(纤维)强化层将其相互粘合层压。一般而言,可以使用所有用于制造复合膜或膜层压结构的已知方法。
在第一膜5的塑料膜层和所述另外的膜5的塑料膜层之间可以设置纤维层,例如由纸层构成的纤维层。所述纤维层装备成防水的。为此,可以设有涂层。但也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将纸或纤维层的纤维设置成防水的,例如给其设置涂层。所述涂层此外可以使所述封套2具有更高的强度或刚度。所述涂层例如可以是硬化的粘合剂层。
根据同样在图1中示出的所述传热装置1的另一个实施形式,可以设定,至少个别通道2通过横向通道7相互连接。优选所有的通道2都设有这种横向通道7,就是说,由此使得所有的通道2相互连接。
术语“横向通道”这里表示这样的情况,即,所述横向通道7横向于传热方向延伸。通道2中的传热方向在图1中垂直于图平面(纸平面)延伸。
所述通道2的横截面积(沿传热方向观察)可以以1倍至50倍大于横向通道7的横截面积。但横向通道7也可以具有与通道2的横截面积相同大小的横截面积。
如前面已经说明的那样,所述传热装置1可以用于对蓄电池8、即可充电的电池进行冷却和/或调温,如在图2中示意性示出的那样。但要指出的是,传热装置1也可以用于对电子部件进行冷却和/或调温,特别是用于(高)功率电子部件、特别是用在汽车领域中,如例如是IGBT,用于静止的蓄电池,用在表面的工业设备冷却中、保险装置中等。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内容因此类似地也适用于这些应用场合。
蓄电池8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电能的蓄能模块9、特别是多个蓄能模块9。所述蓄电池8例如可以具有2至50个之间的蓄能模块9,这些蓄能模块特别是可以分配成多排。但蓄能模块9的数量的所述值不应理解为限制性的。
这种用于电动交通工具的蓄电池8的原理结构由所引用的现有技术已知,为了避免重复,可以参考所述现有技术。
在图2中示出的蓄电池8的实施方案中,传热装置1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蓄能模块9的下方。但所述传热装置1也可以设置在蓄电池8上的另一个位置处,例如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蓄能模块9的上方,如在图3中示出的那样,或者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蓄能模块2的侧向。也可以采用所述方式的组合,从而传热装置1就是说例如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蓄能模块9的下方和侧向。
优选在蓄电池8中对于全部蓄能模块9仅设置一个单一的传热装置1,所述传热装置至少覆盖蓄电池8的整个底面或顶面。但也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将蓄能模块9的总数分配到多个传热装置1上,优选给所述多个传热装置1分别配设多个蓄能模块9。就是说所述蓄电池8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传热装置1。
通过所述传热装置1将在蓄电池8中形成的热量导出。为了从蓄电池8的区域导出热量,传热装置1可以连接到冷却装置、例如机动车辆的空调设备上。为此,传热装置1可以具有冷却界面10。所述冷却界面10可以例如在传热装置1的一个侧向区域11中构成。所述侧向区域特别是没有被蓄能模块9覆盖。就是说,冷却界面10也可以称为冷却界面区。
对通道7中的传热介质的冷却可以在冷却界面10中例如利用冷却剂或蒸发的制冷剂进行。
如图3中所示,根据蓄电池8的一个实施方案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在传热装置1和所述至少一个蓄能模块9之间至少局部地设置补偿材料12,所述补偿材料12直接地、即紧邻地既贴合在传热装置1上,也贴合在所述至少一个蓄能模块9上。由此,特别是当传热装置1设计成刚性的时,可以补偿蓄能模块9尺寸上的误差并由此改善从蓄能模块到传热装置1中的传热。所述补偿材料可以根据用于这种填隙料的现有技术构成。
根据传热装置1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与此不同地可以设定,至少个别通道2、特别是所有通道2构造成相对于其他通道7是可调的,如在图4中示出的那样。为此,可以将内置元件3设计成多部分式的,特别是对于每个通道2具有至少一个单独的构件。所述构件可以相互铰接地连接。也可以在所述构件之间设置滚动体13,例如圆柱形或球形的滚动体。
如图4可以看出的那样,所述传热装置1对于每个蓄能模块9具有一个内置元件部分14,所述内置元件部分贴靠、特别是直接贴靠在相应的蓄能模块9上。通过能相对于彼此移动地设置各内置元件部分14(就是说内置元件3不是设计成刚性的)可以补偿蓄能模块9之间的误差并由此可以不使用补偿材料12(图3)。内置元件部分14可以与相应对应的蓄能模块9连接、特别是粘结。
为了改进从传热这种1到冷却界面10中的冷却装置的传热,所述传热装置1可以具有专门的连接元件15,如特别是用俯视图示出蓄电池8的图5示出的那样。传热装置1在上方设置在蓄能模块9上。连接元件例如可以设计成烧结构件并且特别是可以设计成条状的内置件。所述内置件设置在冷却装置的冷却剂导向结构之间并且使得能够在这个区域内实现传热装置1的平坦的连接部。
在图6中示出传热装置1的通道2的横截面形状的不同实施方案。例如,所述通道可以具有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横截面形状。角部(就是说通道2的侧棱边)优选设计成倒圆的。
但根据传热装置1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通道2至少部分构造成弧形的,就是说,所述通道至少局部具有弧形的横截面。这样,通道2设计成至少近似地具有卵形或椭圆的横截面,如在图1中示出的那样。但也可以仅将传热装置1的通道2的贴靠在蓄能模块上的侧面构造成弧形的,并且通道2具有至少近似平面的底部,如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的那样。
在图6中示出传热装置1的又一个实施方案。就是说可以设定,为了辅助内置元件4的毛细作用,贴靠在所述内置元件上设置吸收液体的元件16。这个元件16例如可以是纸元件(是一种吸墨纸)或者是海绵元件。
如果设有多个传热装置1或者在传热装置设有多个分开的内置元件3,则所述吸收液体的元件16也可以设置在两个传热装置1之间和/或设置在两个内置元件3之间。
此外,还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在传热装置1中设有多于一个吸收液体的元件16。
所述吸收液体的元件16优选是可弯曲和可压缩的,以便能够补偿误差。
在图7中用侧视图示出传热装置1的另一个实施方案。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在图中对于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构件名称。针对单个部件的说明内容因此适用于本发明的全部实施方案,只要没有另行说明或存在显而易见的不适用性。
在根据图7的传热装置1中,内置元件3在一个端部区域17中设有弯折部18。所述传热装置1因此具有两个相互成角度的侧腿,这里所述角度不等于180°。所述角度特别是选自60°至120°的范围。所述角度优选为90°。
通过所述弯折部18,传热装置1可以在两侧贴靠在蓄电池8的至少一个所述蓄能模块9上。此外,由此还实现了这样的优点,即,冷却界面10可以在位置上发生偏移。
根据传热装置1的另一个在图8中示出的实施方案,可以设定,在封套4上设置、特别是印刷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19和/或至少一个导体线路20。给每个蓄能模块9(或蓄能模块9的每个单体,因为蓄能模块9也可以具有多个用于存储电能的单体)配设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19。
原则上,传感器元件19可以具有任意的形式并且设置在传热装置1的任意适当的位置处。但在这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19设置在所述单层或多层的第一膜5上或中和/或设置在单层或多层的所述另外的膜6上或中(这两个膜都在图1中示出)。只要传感器元件19设置在第一膜5和/或所述另外的膜6中,则可以将其在层压结构的两个前面所述的层之间设置在第一膜5中和/或所述另外的膜6中。为此,在构成所述层时已经可以设置传感器元件19,并且由所述层的材料包围或封装所述传感器元件。
“设置在膜上”是指,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19设置在所述单层或多层的膜5和/或6的外侧、就是说外表面上。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19是薄层传感器元件。薄层技术本身是由与此相关的文献已知的,从而对于细节可以参考所述文献。
传感器元件19也可以作为(部分的)涂层施加在所述单层或多层的膜4上。特别是可以按印刷方法(例如丝网印刷、卷筒印刷、喷墨印刷、雕刻印刷、凹版印刷、平面印刷、印花)通过喷涂、蒸镀、等离子体涂覆、喷溅、粉末涂层等来施加所述涂层。
此外,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19可以有线地触点接通。但优选通过导体线路20实现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19的电接通,如由图8示出的那样。所述导体线路20特别是设置在单层或多层膜5和/或6的也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19的表面上。
此外,所述导体线路20优选同样通过薄层技术或通过涂覆法施加。对此可以参考前面针对传感器元件19相应的说明内容。
要指出的是,利用导体线路20还可以接通另一个元件,就是说由此不必强制性地存在传感器元件19并且不必强制性地设置多于一个导体线路20。
如果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19设置在单层或多层的膜4的外侧上,这优选是指膜5或所述另外的膜6的所述膜或另外的膜用以贴靠在蓄能模块9上的表面,就是说,由此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19直接贴靠在所述至少一个单体3上。
所述传感器元件19可以任意地构成。但在传热装置1的这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使用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和/或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
所述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可以例如是热电偶或热敏电阻。原理上也可以使用其他适当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以具有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或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
作为力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可以使用压电传感器、压阻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
所述传感器19也可以是湿度传感器或泄漏传感器或压差传感器。
由于传感器本身是由测量技术已知的,因此不再对此或对于其基础的测量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蓄电池8的蓄能模块9或必要时蓄能模块9的单体设计成方体形、圆柱形的,并且平放或竖放地设置。换而言之,蓄能模块9的具体实施形式不应视为限制性的。
传热装置1例如可以利用夹子固定在蓄电池8上。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固定形式,例如通过销或铆钉等进行固定。
在图9至12中简化地示出一种优选的用于制造传热装置1的方法。这种优选的方法特别是按所给出顺序包括所有所示出的步骤。
在提供如前面所述通过粉末冶金方法作为烧结构件制造的内置元件3之后,在图9示出的第一步骤中给所述内置元件设置传热介质。为此,所述内置元件特别是可以在由传热介质组成的浴中浸渍。但也可以以其他方式将所述传热介质施加到内置元件3上,例如通过喷涂等。此外,原则上可以在较晚的时刻将传热介质引入内置元件3中,例如在将内置元件设置在封套4中之后。
在优选实施的浸渍之后,给内置元件3设置封套4。为此,优选使用具有相应尺寸的第一膜5和优选另外的膜6,或将第一膜和优选另外的膜剪裁到相应的尺寸。所述内置元件3设置在第一膜5的膜部分之间或者设置在第一和所述另外的膜5、6之间,如在图10中示出的那样。此后,通过所述第一膜5或所述另外的膜6中的通孔21对由封套4限定的容积进行抽真空。为了构成所述通孔21,在单侧给封套2提供一定的过量尺寸。
在下一个步骤中,将封套4完全封闭,其方式是,优选对第一膜5进行焊接,或者将第一膜5与所述另外的膜6焊接,如在图11中示出的那样。如果第一膜5与所述另外的膜6连接,则可以在连接之前机械地保持这两个膜,例如通过夹子等保持。
最后,将传热装置1剪裁到具体的尺寸,就是说去除所述过量尺寸。这在图12中示出。
传热装置1的制造也可以如下进行。将烧结粉末(烧结粉)填入模具(凹模),特别是由石墨制成的模具。为了在烧结期间保持通道2或各通道2是开放的,可以在烧结粉末中导入棒,或者可以在填入烧结粉末之前已经将所述棒设置在模具中。所述棒特别是由耐火材料制成并且具有所述通道2或各所述通道2的横截面形状。在烧结之后,将这样制造的内置元件3送入并焊接在封套4中。所述封套4可以由两个膜5、6制成。同样,所述封套4可以作为(连续)软管构成。在焊接时,仍保持一个侧面敞开,以便给内置元件设置传热介质、特别是液体。此后,对半成品的传热装置1进行抽真空并最终焊接仍敞开的侧面。
一般而言,传热装置1可以具有圆形的、椭圆形、四边形,特别是矩形的横截面(沿传热的方向观察)。但也可以具有特殊的形状,如例如至少近似于十字形或星形。
此外,一般而言可以在封套3中设置一个内置元件3,或者一般而言可以在封套中设置多个内置元件3。前面的仅具有一个内置元件3的实施形式因此不应视为限制性的。
各实施例示出或描述了本发明可能的实施方案,这里要指出的是,也可以将各个实施方案相互组合。
为了符合规定,最后要指出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结构,传热装置1和蓄电池8不一定是符合比例地示出的。
附图标记列表
1 传热装置
2 通道
3 内置元件
4 封套
5 膜
6 膜
7 横向通道
8 蓄电池
9 蓄能模块
10 冷却界面
11 区域
12 补偿材料
13 滚动体
14 内置元件部分
15 连接元件
16 元件
17 端部区域
18 弯折部
19 传感器元件
20 导体线路
21 通孔

Claims (15)

1.传热装置(1),具有全面封闭的封套(4),所述封套(4)限定一个容积,在所述容积内设置一个内置元件(3)或多个内置元件(3),所述内置元件由烧结材料制成,用于构成至少一个热管,在所述烧结材料中构成用于传热介质的至少一个通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套(4)至少部分地由单层或多层的膜(5、6)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内置元件(3)中构成多个用于多个热管的通道(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个别所述通道(2)构造成能相对于其他通道(2)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置元件(3)构造成一体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材料由玻璃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材料由粒度选自100μm至500μm的范围内的颗粒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2)至少部分地构造成具有弧形的横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个别所述通道(2)通过横向通道(7)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内置元件(3)上贴靠吸收液体的元件(16)。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内置元件(3)在一个端部区域(17)上具有弯折部(18)。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封套(4)上设置、特别是印刷至少一个传感器元件(19)和/或至少一个导体线路(20)。
12.蓄电池(8),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电能的蓄能模块(9)和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蓄能模块(9)进行冷却或调温的至少一个传热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装置(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构成。
13.用于制造传热装置(1)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个内置元件(3)或多个内置元件(3),所述内置元件由烧结材料制成,以及
-将所述一个内置元件(3)或所述多个内置元件(3)设置在封套(4)中,所述封套限定一个容积,
其特征在于,使用至少一个单层或多层的膜(5、6)作为所述封套(4),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膜(5、6)全面地包围所述一个内置元件(3)或所述多个内置元件(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在封套(4)中之前,给所述至少一个内置元件(3)设置液体,特别是在所述液体中浸渍所述内置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侧向突出量地提供所述至少一个膜(5、6),在所述突出量中设置至少一个通孔(21),在置入所述至少一个内置元件(3)之后,通过所述通孔对封套(4)的所述容积进行排真空。
CN201980056434.4A 2018-08-29 2019-08-27 传热装置 Pending CN1131693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A50737/2018A AT521573B1 (de) 2018-08-29 2018-08-29 Wärmetransportvorrichtung
ATA50737/2018 2018-08-29
PCT/AT2019/060273 WO2020041810A1 (de) 2018-08-29 2019-08-27 Wärmetransport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9392A true CN113169392A (zh) 2021-07-23

Family

ID=68165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6434.4A Pending CN113169392A (zh) 2018-08-29 2019-08-27 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84291A1 (zh)
CN (1) CN113169392A (zh)
AT (1) AT521573B1 (zh)
DE (1) DE112019004257A5 (zh)
WO (1) WO20200418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27528A1 (de) * 2019-10-14 2021-04-1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r Energiespeicher mit zumindest einem ersten und einem zweiten Batterieelement und mit einem Wärmerohr mit Siliziumdioxid
CA3154258C (en) 2019-11-06 2023-10-10 Taiga Motors Inc. Battery cooling panel for electric vehicles
DE102020125449A1 (de) * 2020-09-29 2022-03-31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vorrichtung für eine wiederaufladbare Batterie
AT524235B1 (de) 2020-10-09 2022-04-15 Miba Sinter Austria Gmbh Wärmetransportvorrichtu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6551A1 (en) * 2002-01-19 2003-07-24 Bakke Allan P. Light weight flat heat pipe utilizing copper foil container laminated to heat treated aluminum sheets for structural stability
US20040069460A1 (en) * 2002-05-08 2004-04-15 Yasumi Sasaki Thin sheet type heat pipe
CN1887037A (zh) * 2003-11-27 2006-12-27 Ls电线有限公司 平板传热装置
CN106152845A (zh) * 2015-05-12 2016-11-23 本特勒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机动车热传递系统
CN106356584A (zh) * 2015-07-14 2017-01-25 新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热管理功能的电池系统
CN106972218A (zh) * 2017-03-07 2017-07-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圆柱型动力电池组的冷却装置与方法
CN207426074U (zh) * 2017-10-30 2018-05-29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热管的电池模组热失控扩展抑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20475A1 (de) * 1971-04-27 1972-11-02 Brown, Boveri & Cie Ag, 6800 Mannheim Wärmerohr
JPH0498093A (ja) * 1990-08-14 1992-03-30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電気絶縁型ヒートパイプ
US5642776A (en) * 1996-02-27 1997-07-01 Thermacore, Inc. Electrically insulated envelope heat pipe
KR100698462B1 (ko) * 2005-01-06 2007-03-23 (주)셀시아테크놀러지스한국 하이드로필릭 윅을 사용한 판형 열전달 장치,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칩 셋
US20060162897A1 (en) * 2005-01-27 2006-07-27 Amita Technologies Inc. Ltd.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US20100155033A1 (en) * 2008-10-28 2010-06-24 Kazak Composites, In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micro heat pipe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DE102008054958A1 (de) 2008-12-19 2010-07-01 Robert Bosch Gmbh Temperiersystem zum Temperieren mindestens eines elektrischen Speichers und Energiespeichersystem mit Temperiersystem
WO2011127575A1 (en) * 2010-04-13 2011-10-20 John Robert Mumfor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rmal and electrical transfer from solar conversion cells
KR101575422B1 (ko) * 2013-12-11 2015-1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배터리
JP2018128160A (ja) * 2017-02-06 2018-08-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ヒートパイプ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6551A1 (en) * 2002-01-19 2003-07-24 Bakke Allan P. Light weight flat heat pipe utilizing copper foil container laminated to heat treated aluminum sheets for structural stability
US20040069460A1 (en) * 2002-05-08 2004-04-15 Yasumi Sasaki Thin sheet type heat pipe
CN1887037A (zh) * 2003-11-27 2006-12-27 Ls电线有限公司 平板传热装置
CN106152845A (zh) * 2015-05-12 2016-11-23 本特勒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机动车热传递系统
CN106356584A (zh) * 2015-07-14 2017-01-25 新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热管理功能的电池系统
CN106972218A (zh) * 2017-03-07 2017-07-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圆柱型动力电池组的冷却装置与方法
CN207426074U (zh) * 2017-10-30 2018-05-29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热管的电池模组热失控扩展抑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521573B1 (de) 2020-12-15
DE112019004257A5 (de) 2021-05-12
WO2020041810A1 (de) 2020-03-05
AT521573A1 (de) 2020-03-15
US20210184291A1 (en)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9392A (zh) 传热装置
US11296368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omprising a cooling device
US11581597B2 (en) Accumulator
CN111418109A (zh) 蓄电池
CN107452970A (zh) 冷却装置及过程
US10700398B2 (en) Cooling member and power storage module
US20220243996A1 (en) Cooling device
US20200036063A1 (en) Accumulator arrangement
CN111418108A (zh) 蓄电池
US10500922B2 (en) Evaporator
CN111341958A (zh) 蓄电池装置
US20030169558A1 (en) Multi-function carbon composite capacitor electrode
CN109804497A (zh) 包括温度管理系统的储能模块和储能系统
CN108574065B (zh) 用于高压能量存储器的电池模块
US10222137B2 (en) Apparatus for conducting a fluid
CN112262495B (zh) 蓄电器
CN110783659A (zh) 蓄电池装置
US20230335832A1 (en) Cooling device for a rechargeable battery
US20180261898A1 (en) Battery module for use in a high-voltage energy accumulator
CN108461863B (zh) 液冷扁管及电池模组
US11444342B2 (en) Storage battery comprising a cooling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bus bar
CN112928366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电池单元组件
CN111834568A (zh) 具有集成的冷却装置的底部防护设备、电池壳体、电池和机动车
US20230291033A1 (en) Cooling device for a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15084742A (zh) 用于对储能单元进行位置定位的定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