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2689A -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2689A
CN113162689A CN202110451630.0A CN202110451630A CN113162689A CN 113162689 A CN113162689 A CN 113162689A CN 202110451630 A CN202110451630 A CN 202110451630A CN 113162689 A CN113162689 A CN 113162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power
value
matrix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16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党建
邓乾
张在琛
吴亮
朱秉诚
汪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4516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626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62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268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6673 priority patent/WO202222813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11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ree-space transmission, i.e. transmission through air or vacuum
    • H04B10/114Indoor or close-range type systems
    • H04B10/116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64Power contro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通过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发送端获取信道矩阵,并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步骤2,对信道容量进行KKT条件分析,得到功率分配数值;步骤3,确保Nt个子信道的功率参数逐级递减或不增加,并去除在总功率限制条件下无法求解出实数μ的情况;步骤4,在步骤3基础上进一步去除
Figure DDA0003038919420000011
时,φk≠0的情况,确保所选用方案均满足步骤2中的功率分配数值,并计算这些方案下的信道容量;步骤5,取步骤4所得信道容量的最大值作为最终的信道容量。本发明在保留较好的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同时,又具有低复杂度特点,在计算时间上有明显改善。

Description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是一种新型的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是传统光纤通信和无线射频通信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作为光源,通过发出高速明暗闪烁的可见光信号来传输信息,在接收端利用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PD)完成光电转换,然后进行电信号的接收、再生、解调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与频谱受到严格管制的无线射频通信相比,VLC利用光波频段进行通信,不存在频谱分配问题,无需申请频段使用执照,而且具有很大的带宽。发展VLC,在缓解无线频谱压力的同时,还符合未来无线通信的高速率发展要求。VLC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目前现有的实验系统结合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已达到每秒数吉比特甚至数十吉比特的传输速率。
可达传输速率(或信道容量)是评估通讯系统性能的重要衡量标准。然而由于可见光通讯的特殊性,例如信号的非负性,使得多输入多输出的VLC的容量分析与传统无线射频通信的容量分析有本质差异。在传统的射频通讯领域中,已经有大量的文献研究预编码矩阵的优化问题以求获得最大的可达传输速率。由于注水算法可以使性能较好的子信道分配更多的功率,从而实现在功率限制情况下信道容量最大化,所以,在传统射频通信中常常采用注水算法进行特征信道功率分配。但在可见光通信系统基于奇异值(Singular ValueDecomposition,SVD)分解的预编码设计中,一个明显的现状是,信道容量是关于各子信道分配的功率参数平方而非本身的函数,这就导致与射频相比更加复杂困难,急需一种简单的方法,快速最大化信道容量。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技术背景中所提到的可见光通信系统中无法直接采用注水算法这一局限性,本发明依据注水算法思想,提出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在功率分配问题中,本发明能够快速有效完成各特征信道功率分配,实现信道容量最大化。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发送端获取信道矩阵,并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
步骤2,对信道容量进行KKT条件分析,得到功率分配数值;
输入信号近似服从高斯分布,所得信道容量下界为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21
其中,k表示第k个子信道,Nt为子信道的个数,e为自然数,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22
为高斯白噪声方差,λk为相应于第k个子信道的特征值,φk为第k个子信道的功率分配数值;
通过KKT条件分析得到的功率分配数值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23
其中,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24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25
vjk为步骤1对信道矩阵奇异值分解所得酉矩阵V中第(j,k)个元素;μ=2ηln2,η为拉格朗日参数;
步骤3,确保Nt个子信道的功率参数逐级递减或不增加,并去除在总功率限制条件下无法求解出实数μ的情况;
步骤4,在步骤3基础上进一步去除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26
时,φk≠0的情况,确保所选用方案均满足步骤2中的功率分配数值,并计算这些方案下的信道容量;
步骤5,取步骤4所得信道容量的最大值作为最终的信道容量。
所述步骤1中,获取信道矩阵的方法为以下两种之一:第一种是发射端发送导频,接收端通过接收到的信号和导频计算出信道矩阵,并通过控制链路反馈给发送端;第二种是根据测量具体的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的空间分布、数量和辐射特性情况来计算信道矩阵。
所述获取信道矩阵的第二种方法中,根据测量具体的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的空间分布、数量和辐射特性情况来计算信道矩阵的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27
其中,hij代表信道矩阵第i行第j列的元素值,物理意义是第j个发光二极管和第i个光电二极管之间的直流增益,系数κ与发光二极管半角值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31
有关,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32
A是光电二极管的有效光接收面积,dij是第j个发光二极管与第i个光电二极管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33
为发光二极管光线与发射轴之间的夹角,而ψ为入射光线与接收轴之间的夹角,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34
为视场角半角。
所述步骤1中,奇异值分解的公式为Η=UΛVT;其中,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35
均为信道矩阵Η的特征值,Nt为发光二极管的个数,U和V均为酉矩阵。
所述步骤2中,关于直流偏置约束条件为abs(F)Δ=d,其中,F是预编码矩阵,abs(·)代表求矩阵所有元素的绝对值,Δ是元素值均为Δ的列向量,Δ为原始信号的最大值,d是直流偏置列向量。
所述步骤2中,关于光功率的约束条件为1Td=Pt,其中,1T是元素都为1的行向量,Pt代表总发送光功率限制,d是直流偏置列向量。
所述步骤3中,由步骤2得到的功率分配数值φk的取值可能性,记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36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37
G3=0,所以,G1>G2>G3;由于步骤1对信道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确保了越靠前的子信道性能越优;于是,前面的子信道有更大的概率取值G1,后面的子信道性能较差,所以其功率参数φk取值不能大于前面的子信道,从而确保Nt个子信道的功率参数逐级递减或不增加;并且,功率分配应该满足总功率限制条件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38
其中Pt为输入端总功,如果上述等式求解不出实数μ,则意味着此情况无法满足总功率限制,所以应该去除在总功率限制条件下无法求解实数μ的情况。
有益效果:本发明针对可见光通信系统基于SVD分解的预编码设计中无法直接使用注水算法实现信道容量最大化这一限制,提出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根据子信道性能好坏分配子信道功率,从而实现信道容量最大化。相比于传统的遍历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在保留可见光通信性能优越性的同时,又具有低复杂度特点,运算速度更快,可以较好地节约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可见光通讯系统模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与传统遍历方法信道容量与信噪比关系图;
图3为实施例2与现有其他预编码方法信道容量与信噪比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预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方法所涉及的可见光通讯系统模型,在可见光通信系统基于SVD分解的预编码设计中,无法直接采用注水算法分配子信道功率,从而快速最大化信道容量;而如果采用传统的遍历方法,则复杂度又较高。为解决这一不足,本发明对优化模型进行KKT条件分析,得到功率参数的解析式。然后,确保性能较好的子信道获取较大的功率参数,得到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系统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案,进而实现最大化信道容量。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发送端获取信道矩阵,并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奇异值分解的公式为Η=UΛVT;其中,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41
均为信道矩阵Η的特征值,Nt为发光二极管的个数,U和V均为酉矩阵。
其中,获取信道矩阵的方法为以下两种之一:第一种是发射端发送导频,接收端通过接收到的信号和导频计算出信道矩阵,并通过控制链路反馈给发送端;第二种是根据测量具体的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的空间分布、数量和辐射特性情况来计算信道矩阵。
其中,根据测量具体的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的空间分布、数量和辐射特性情况来计算信道矩阵的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42
其中,hij代表信道矩阵第i行第j列的元素值,物理意义是第j个发光二极管和第i个光电二极管之间的直流增益,系数κ与发光二极管半角值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43
有关,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44
A是光电二极管的有效光接收面积,dij是第j个发光二极管与第i个光电二极管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45
为发光二极管光线与发射轴之间的夹角,而ψ为入射光线与接收轴之间的夹角,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51
为视场角半角。
步骤2,对信道容量进行KKT条件分析,得到功率分配数值;
输入信号近似服从高斯分布,所得信道容量下界为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52
其中,k表示第k个子信道,Nt为子信道的个数,e为自然数,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53
为高斯白噪声方差,λk为相应于第k个子信道的特征值,φk为第k个子信道的功率分配数值;
通过KKT条件分析得到的功率分配数值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54
其中,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55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56
vjk为步骤1对信道矩阵奇异值分解所得酉矩阵V中第(j,k)个元素;μ=2ηln2,η为拉格朗日参数;
其中,关于直流偏置约束条件为abs(F)Δ=d,其中,F是预编码矩阵,abs(·)代表求矩阵所有元素的绝对值,Δ是元素值均为Δ的列向量,Δ为原始信号的最大值,d是直流偏置列向量。
其中,关于光功率的约束条件为1Td=Pt,其中,1T是元素都为1的行向量,Pt代表总发送光功率限制,d是直流偏置列向量。
步骤3,确保Nt个子信道的功率参数逐级递减或不增加,并去除在总功率限制条件下无法求解出实数μ的情况;
由步骤2得到的功率分配数值φk的取值可能性,记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57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58
G3=0,所以,G1>G2>G3;由于步骤1对信道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确保了越靠前的子信道性能越优;于是,前面的子信道有更大的概率取值G1,后面的子信道性能较差,所以其功率参数φk取值不能大于前面的子信道,从而确保Nt个子信道的功率参数逐级递减或不增加;并且,功率分配应该满足总功率限制条件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61
其中Pt为输入端总功,如果上述等式求解不出实数μ,则意味着此情况无法满足总功率限制,所以应该去除在总功率限制条件下无法求解实数μ的情况。
步骤4,在步骤3基础上进一步去除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62
时,φk≠0的情况,确保所选用方案均满足步骤2中的功率分配数值,并计算这些方案下的信道容量;
步骤5,取步骤4所得信道容量的最大值作为最终的信道容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发送端获取信道矩阵,并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
列出可见光通信系统信号模型的表达式为
yr=Hx+n (1)
发送端LED数量为Nt,接收端的PD数量为Nr,则式中:yr为Nr×1的接收信号矢量;n为Nr×1的高斯噪声矢量,x为Nt×1发送信号矢量,x=[x1,x2,x3…xNt]T,H为Nr×Nt的信道矩阵;本实例中设置LED和PD的规模Nt=Nr=2。
可见光MIMO的信道矩阵H如下: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63
其中第i行第j和元素hij代表第j个LED和第i个PD之间的直流增益,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64
其中,系数κ与LED半角值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71
有关,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72
A是PD的有效光接收面积,dij是第j个LED与第i个PD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73
为LED光线与发射轴之间的夹角,而ψ为入射光线与接收轴之间的夹角,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74
为视场角(FOV)半角。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模型如图1所示,设置LED1坐标(-0.2,0,2.5),LED2坐标(0.2,0,2.5);两个探测器坐标分别为PD1:(-0.1,0,0.75),PD2:(-0.1,0,0.75)。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75
A=1cm2。所以,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76
将H矩阵做SVD分解得到
Η=UΛVT (4)
其中U和V是左右奇异矩阵,分别是Nr×Nr的酉矩阵和Nt×Nt的酉矩阵,Λ是Nr×Nt的对角矩阵,对角线上是奇异值。(·)T代表矩阵的转置。
步骤2:
发送信号为
x=d+Fs (5)
d为Nt×1的直流偏置向量,用来保证x的非负性,F为Nt×Nt的预编码矩阵,s为Nt维的独立调制信号,假设s的符号服从均匀分布,范围是[-Δ,Δ]。
带入公式(1)的信道模型,得:
yr=HFs+Hd+n (6)
去除直流的影响,得到下式:
y=yr-Hd=HFs+n (7)
为了满足x的非负性,令
abs(F)Δ=d (8)
其中Δ=[Δ,Δ,Δ…]T
实例中限制发射机的总光功率是Pt,由于s的均值为0,对总光功率的限制为:
1Td=Pt (9)
设置预编码矩阵:
F=VΦ (10)
其中,Φ是Nt×Nt的对角阵;
公式(7)左右两边同时左乘UT得到
y′=UTHFs+UTn=ΛΦs+n′ (11)
其中n′=UTn,y′=UTy,
对于第k个子信道,
y′k=λkφksk+n′k,k=1,2,3…Nt (12)
从公式(12)可以看出,φk影响着相应子信道的信噪比,所以,φk可以作为子信道功率分配的参数。并且,
φk≥0 (13)
本实施例中设置Δ=1方便计算,总能量限制为1Tabs(VΦ)1=Pt
其中1T是Nt维的元素均为1的行向量,(·)T代表矩阵的转置。
第k个子信道的可达传输速率下界为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81
其中,e为自然数,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82
为高斯白噪声方差;
根据功率约束条件最大化信道容量,建立优化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83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84
φk≥0 (15)
对上述优化模型建立拉格朗日函数: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91
对该函数进行KKT条件分析,共得到6个约束关系。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92
tk≥0 k=1,2,…,Nt, (18)
tkφk=0 k=1,2,…,Nt, (19)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93
φk≥0 k=1,2,…,Nt, (21)
η≠0 (22)
现需要根据上述约束条件求解出φk,首先,需要消除参数tk
由公式(17)可知: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94
将其代入公式(18),(19)得: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95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96
由于ε>0,φk≥0,所以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97
并且vk>0,从而η≥0,然后结合公式(22)可得:
η>0 (25)
随后,可将公式(23)改写为: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98
对于公式(26),由于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99
将其看为关于φk的一个开口向上的一元二次曲线,下面将针对所有可能性进行分类讨论。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910
时,即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0911
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开口向上,所以,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01
即: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02
于是,公式(26)恒成立。此时,若想公式(24)成立,必须满足φk=0。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03
时,即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04
时,公式(26)恒成立。此时,若想公式(24)成立,则需要满足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05
或0。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06
时,即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07
时,只有当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08
或者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09
公式(26)才成立。此外,在确保公式(26)成立前提下,为满足公式(24)要求,求得: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010
或0。
所以,综上所述,直接根据信道容量下限进行模型优化,所得功率分配方案如下: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011
步骤3:
由步骤2已知φk的取值可能性,记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012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013
所以,G1>G2>G3。步骤1对信道矩阵H进行SVD分解,确保了越靠前的子信道性能越优。于是,前面的子信道有更大的概率取值G1,后面的子信道性能较差,所以其φk取值不能大于前面的子信道,从而确保Nt个子信道的功率参数逐级递减或不增加。并且,功率分配应该满足总功率限制条件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014
(Pt为输入端总功率),如果上述等式求解不出实数μ,则意味着此情况无法满足总功率限制,所以这类情况应该去除;
步骤4:
在步骤3基础上进一步去除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11
时,φk≠0的情况,确保所选用方案均满足步骤2中的功率取值,并计算这些方案下的信道容量;
步骤5:
选用步骤4中最大的容量值作为本发明所得最终信道容量。
现重新考虑公式(27)所得功率分配方式。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12
或0共3种取值可能,则针对Nt个子信道,将会有3Nt种可能性。现这些可能性采用遍历方法,寻找其中信道容量最大的一个为最优解。
图2为本实施例中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与3Nt种情况下遍历结果的对比图。从图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方法与原遍历方法结果几乎完全相同,两条曲线几近完全重合。由此,可以说明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好地保留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的优越性,并且,相对于原3Nt遍历方法,可以较好地提高运算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列出可见光通信系统信号模型的表达式为
yr=Hx+n (1)
发送端LED数量为Nt,接收端的PD数量为Nr,则式中:yr为Nr×1的接收信号矢量;n为Nr×1的高斯噪声矢量,x为Nt×1发送信号矢量,x=[x1,x2,x3…xNt]T,H为Nr×Nt的信道矩阵;本实例中设置LED和PD的规模Nt=Nr=4。
可见光MIMO的信道矩阵H如下: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13
其中第i行第j和元素hij代表第j个LED和第i个PD之间的直流增益,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21
其中,系数κ与LED半角值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22
有关,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23
A是PD的有效光接收面积,dij是第j个LED与第i个PD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24
为LED光线与发射轴之间的夹角,而ψ为入射光线与接收轴之间的夹角,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25
为视场角(FOV)半角。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模型与图1相似,只不过增加了LED与PD的个数,设置LED1坐标(-0.3,-0.3,2.5),LED2坐标(-0.3,0.3,2.5);LED3坐标(0.3,-0.3,2.5),LED4坐标(0.3,0.3,2.5);四个探测器坐标分别为PD1:(-0.05,-0.05,0.75),PD2:(-0.05,0.05,0.75),PD3:(0.05,-0.05,0.75),PD4:(0.05,0.05,0.75)。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26
A=1cm2。所以,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27
将H矩阵做SVD分解得到:
Η=UΛVT (4)
其中U和V是左右奇异矩阵,分别是Nr×Nr的酉矩阵和Nt×Nt的酉矩阵,Λ是Nr×Nt的对角矩阵,对角线上是奇异值。(·)T代表矩阵的转置。
步骤2:
发送信号为
x=d+Fs (5)
d为Nt×1的直流偏置向量,用来保证x的非负性,F为Nt×Nt的预编码矩阵,s为Nt维的独立调制信号,假设s的符号服从均匀分布,范围是[-Δ,Δ]。
带入公式(1)的信道模型,得:
yr=HFs+Hd+n (6)
去除直流的影响,得到下式:
y=yr-Hd=HFs+n (7)
为了满足x的非负性,令
abs(F)Δ=d (8)
其中Δ=[Δ,Δ,Δ…]T
本实施例中限制发射机的总光功率是Pt,由于s的均值为0,对总光功率的限制为:
1Td=Pt (9)设置预编码矩阵:
F=VΦ (10)
其中,Φ是Nt×Nt的对角阵;
公式(7)左右两边同时左乘UT得到
y′=UTHFs+UTn=ΛΦs+n′ (11)
其中n′=UTn,y′=UTy,
对于第k个子信道,
y′k=λkφksk+n′k,k=1,2,3…Nt (12)
从公式(12)可以看出,φk影响着相应子信道的信噪比,所以,φk可以作为子信道功率分配的参数。并且,
φk≥0 (13)
本实施例中设置Δ=1方便计算,总能量限制为1Tabs(VΦ)1=Pt
其中1T是Nt维的元素均为1的行向量,(·)T代表矩阵的转置。
第k个子信道的可达传输速率下界为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31
其中,e为自然数,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32
为高斯白噪声方差;
根据功率约束条件最大化信道容量,建立优化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33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41
φk≥0 (15)
对上述优化模型建立拉格朗日函数: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42
对该函数进行KKT条件分析,共得到6个约束关系。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43
tk≥0 k=1,2,…,Nt, (18)
tkφk=0 k=1,2,…,Nt, (19)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44
φk≥0 k=1,2,…,Nt, (21)
η≠0 (22)
现需要根据上述约束条件求解出φk,首先,需要消除参数tk
由公式(17)可知: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45
将其代入公式(18),(19)得: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46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47
由于ε>0,φk≥0,所以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48
并且vk>0,从而η≥0,然后结合公式(22)可得:
η>0 (25)
随后,可将公式(23)改写为: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1
对于公式(26),由于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2
将其看为关于φk的一个开口向上的一元二次曲线,下面将针对所有可能性进行分类讨论。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3
时,即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4
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开口向上,所以,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5
即: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6
于是,公式(26)恒成立。此时,若想公式(24)成立,必须满足φk=0。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7
时,即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8
时,公式(26)恒成立。此时,若想公式(24)成立,则需要满足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9
或0。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10
时,即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11
时,只有当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12
或者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13
公式(26)才成立。此外,在确保公式(26)成立前提下,为满足公式(24)要求,求得: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14
或0。
所以,综上所述,直接根据信道容量下限进行模型优化,所得功率分配方案如下: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15
步骤3:
由步骤2已知φk的取值可能性,记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16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517
G3=0。所以,G1>G2>G3。步骤1对信道矩阵H进行SVD分解,确保了越靠前的子信道性能越优。于是,前面的子信道有更大的概率取值G1,后面的子信道性能较差,所以其φk取值不能大于前面的子信道,从而确保Nt个子信道的功率参数逐级递减或不增加。并且,功率分配应该满足总功率限制条件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61
(Pt为输入端总功率),如果上述等式求解不出实数μ,则意味着此情况无法满足总功率限制,这类情况应该不予考虑;
步骤4:
在步骤3基础上进一步去除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62
时,φk≠0的情况,确保所选用方案均满足步骤2中的功率取值,并根据公式(14)计算这些方案下的信道容量。
现采用另外一种预编码设计方案用以对比。首先,本发明是建立在信道矩阵H的SVD分解基础上的,现在考虑基于信道矩阵H的GMD分解的预编码矩阵设计方案。将H分解为:
H=QRgmdGT (28)
并且,预编码矩阵F设计为Fgmd=εG。此外,还需要满足功率限制条件:1Tabs(Fgmd)Δ=Pt。其中,1T是Nt维的元素均为1的行向量,(·)T代表矩阵的转置。abs(·)代表取矩阵元素的绝对值,Δ=[Δ,Δ,Δ…]T,为了计算方便,选取Δ=1。
在GMD分解方案下,信道容量可估计为: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63
其中,K为信道矩阵H的秩,e为自然数,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64
为高斯白噪声方差;并且,定义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65
为:
Figure BDA0003038919400000166
步骤5:
选用步骤4中满足注水算法思想方案下所得最大的容量值作为本发明所得最终信道容量。
而在基于GMD分解的预编码矩阵设计中,由于默认各子信道分配功率一样,仅需要根据功率限制条件1Tabs(Fgmd)Δ=Pt求解出未知参数ε,从而可以得到该方案下所估计的信道容量。
最后,比较这两种不同分解方法下的信道容量,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基于SVD分解的预编码矩阵方案下所得信道容量较大,说明该方案下具有更高的可达传输速率。
本发明在基于SVD分解的预编码矩阵设计基础上,提出来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案,可以确保性能较好的子信道分配较大的功率参数,从而最大化信道容量。所以,本发明在保留较好的通信性能同时,还具有低复杂度优点,节约了时间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发送端获取信道矩阵,并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
步骤2,对信道容量进行KKT条件分析,得到功率分配数值;
输入信号近似服从高斯分布,所得信道容量下界为
Figure FDA0003038919390000011
其中,k表示第k个子信道,Nt为子信道的个数,e为自然数,
Figure FDA0003038919390000012
为高斯白噪声方差,λk为相应于第k个子信道的特征值,φk为第k个子信道的功率分配数值;
通过KKT条件分析得到的功率分配数值
Figure FDA0003038919390000013
其中,
Figure FDA0003038919390000014
vjk为步骤1对信道矩阵奇异值分解所得酉矩阵V中第(j,k)个元素;μ=2ηln2,η为拉格朗日参数;
步骤3,确保Nt个子信道的功率参数逐级递减或不增加,并去除在总功率限制条件下无法求解出实数μ的情况;
步骤4,在步骤3基础上进一步去除
Figure FDA0003038919390000015
时,φk≠0的情况,确保所选用方案均满足步骤2中的功率分配数值,并计算这些方案下的信道容量;
步骤5,取步骤4所得信道容量的最大值作为最终的信道容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获取信道矩阵的方法为以下两种之一:第一种是发射端发送导频,接收端通过接收到的信号和导频计算出信道矩阵,并通过控制链路反馈给发送端;第二种是根据测量具体的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的空间分布、数量和辐射特性情况来计算信道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信道矩阵的第二种方法中,根据测量具体的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的空间分布、数量和辐射特性情况来计算信道矩阵的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38919390000021
其中,hij代表信道矩阵第i行第j列的元素值,物理意义是第j个发光二极管和第i个光电二极管之间的直流增益,系数κ与发光二极管半角值
Figure FDA0003038919390000022
有关,
Figure FDA0003038919390000023
A是光电二极管的有效光接收面积,dij是第j个发光二极管与第i个光电二极管之间的距离,
Figure FDA0003038919390000024
为发光二极管光线与发射轴之间的夹角,而ψ为入射光线与接收轴之间的夹角,
Figure FDA0003038919390000025
为视场角半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奇异值分解的公式为Η=UΛVT;其中,
Figure FDA0003038919390000026
Figure FDA0003038919390000027
均为信道矩阵Η的特征值,Nt为发光二极管的个数,U和V均为酉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关于直流偏置约束条件为abs(F)Δ=d,其中,F是预编码矩阵,abs(·)代表求矩阵所有元素的绝对值,Δ是元素值均为Δ的列向量,Δ为原始信号的最大值,d是直流偏置列向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关于光功率的约束条件为1Td=Pt,其中,1T是元素都为1的行向量,Pt代表总发送光功率限制,d是直流偏置列向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由步骤2得到的功率分配数值φk的取值可能性,记
Figure FDA0003038919390000028
Figure FDA0003038919390000029
G3=0,所以,G1>G2>G3;由于步骤1对信道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确保了越靠前的子信道性能越优;于是,前面的子信道有更大的概率取值G1,后面的子信道性能较差,所以其功率参数φk取值不能大于前面的子信道,从而确保Nt个子信道的功率参数逐级递减或不增加;并且,功率分配应该满足总功率限制条件
Figure FDA0003038919390000031
其中Pt为输入端总功,如果上述等式求解不出实数μ,则意味着此情况无法满足总功率限制,所以应该去除在总功率限制条件下无法求解实数μ的情况。
CN202110451630.0A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Pending CN1131626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1630.0A CN113162689A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PCT/CN2022/086673 WO2022228130A1 (zh) 2021-04-26 2022-04-13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1630.0A CN113162689A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2689A true CN113162689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70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1630.0A Pending CN113162689A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62689A (zh)
WO (1) WO202222813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8130A1 (zh) * 2021-04-26 2022-11-03 东南大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CN115694569A (zh) * 2022-10-17 2023-02-03 东南大学 一种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容量确定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67423B (zh) * 2022-12-28 2023-09-12 郑州大学 Mimo-vlc系统中基于几何均值分解容量最大化的预编码设计方法
CN115865197B (zh) * 2023-02-20 2023-06-06 南昌大学 散粒噪声下可见光通信scma实数码本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6418397B (zh) * 2023-06-12 2023-09-05 南昌大学 一种用户公平性的速率分集辅助的可见光通信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3091A (zh) * 2019-01-29 2019-05-10 深圳市海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多秩信道矩阵之几何均值分解预编码方法
CN109802726A (zh) * 2019-03-21 2019-05-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功率分配方法、系统及可见光通信系统
CN111585650A (zh) * 2020-04-10 2020-08-25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法
CN111934769A (zh) * 2020-08-14 2020-11-13 东南大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的可见光与编码方法
CN112543057A (zh) * 2020-12-08 2021-03-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0485B (zh) * 2016-12-30 2020-08-28 徐州中矿康普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可见光点对点及广播通信系统信号产生与容量计算方法
CN113162689A (zh) * 2021-04-26 2021-07-23 东南大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3091A (zh) * 2019-01-29 2019-05-10 深圳市海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多秩信道矩阵之几何均值分解预编码方法
CN109802726A (zh) * 2019-03-21 2019-05-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功率分配方法、系统及可见光通信系统
CN111585650A (zh) * 2020-04-10 2020-08-25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法
CN111934769A (zh) * 2020-08-14 2020-11-13 东南大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的可见光与编码方法
CN112543057A (zh) * 2020-12-08 2021-03-2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NRONG ZHAI等: "Capacity Maximized Linear Precoder Design for Spatial-Multiplexing MIMO VLC Systems", 《IEEE ACCESS》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8130A1 (zh) * 2021-04-26 2022-11-03 东南大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CN115694569A (zh) * 2022-10-17 2023-02-03 东南大学 一种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容量确定方法
CN115694569B (zh) * 2022-10-17 2024-04-05 东南大学 一种mimo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容量确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28130A1 (zh) 2022-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2689A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信特征信道功率分配方法
US11689254B2 (en) Quantiza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CN110266382B (zh) 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mu-mimo-ofdm系统的多维度混合调光方法
Liu et al. Optimized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ulti-antenna C-RAN with spatial compression and forward
Ma et al. Robust MMSE linear precoding f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broadcasting systems
Shen et al. Rate-maximized zero-forcing beamforming for VLC multiuser MISO downlinks
CN100574145C (zh) 在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00873B (zh) 面向大规模天线阵列的无线能量信息传输网络功控方法
CN110635836A (zh) 一种基于波束选择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mmse-pca信道估计方法
CN111934769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可见光通讯预编码方法
CN106452525B (zh) 一种大规模MIMO中能量效率、频谱效率和QoS联合优化方法
KR20060110721A (ko) Mimo 시스템의 처리율 향상을 위한 전력 로딩 방법 및장치
An et al. Energy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for MIMO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s
Yang et al. Joint LED selection and precoding optimization for multiple-user multiple-cell VLC systems
WO2021203487A1 (zh) 光纤使能光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3489536B (zh) 一种可见光通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信道容量可达方法
CN112583485B (zh) 一种基于速率匹配的预编码与均衡联合优化方法
Zhai et al. Capacity maximized linear precoder design for spatial-multiplexing MIMO VLC systems
CN109831253B (zh) 一种基于多色csk调制的可见光mimo天线选择的方法
CN100568762C (zh) 多信道多天线系统中已知信道信息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14665928B (zh) 一种基于mimo-vlc系统中的电功率分配与qr-osic预编码方法
CN109831252B (zh) 一种可见光通信中的多用户发送预编码设计方法
CN114513268B (zh) 一种基于双阈值的联合感知通信波形获取方法
CN102340377A (zh) 一种非线性预编码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733488B (zh) 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注水功率分配改进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