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5831A - 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及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及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5831A
CN113155831A CN202110350431.0A CN202110350431A CN113155831A CN 113155831 A CN113155831 A CN 113155831A CN 202110350431 A CN202110350431 A CN 202110350431A CN 113155831 A CN113155831 A CN 113155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e adjustment
reversing
lens
locking
positioning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504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55831B (zh
Inventor
徐盟杰
陈桪
何超
陈灏一
麦仁标
劳斯德
陈嘉俊
向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3504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58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5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5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55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5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61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 D01D5/0076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llecting device, e.g. drum, wheel, endless belt, plate or gri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021/0106General arrangement of respective parts
    • G01N2021/0112Apparatus in one mechanical, optical or electronic block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021/8444Fibrous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及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属于静电纺丝领域,包括驱动模块、转向模块、微调模块和锁紧模块,转向模块上安装有换向镜片;本发明的镜片换向微调机构通过设置驱动模块、转向模块、微调模块和锁紧模块,通过转向模块与锁紧模块的配合实现了换向镜片的自动精确换向,在换向后能通过微调模块实现手动调整换向镜片的角度,实现换向镜片换向后的微调,使得工业相机的成像效果更清晰、稳定,通过设置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对换向镜片的换向及微调,从而实现了对静电纺丝收集板的两个不同位置的检测,解决了现有的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无法在纺丝进行时对收集板的成丝情况实时检测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及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纺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及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纺丝技术是指采用静电将高聚物溶液或者熔体拉伸成纳米纤维的纺丝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静电纺丝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纺丝熔体(或流体)带电、泰勒锥的形成、射流的细化、射流的不稳定摆动和纤维的收集。主要实现方法是将注射装置的喷丝头与高压供电装置的正极相连,接收装置与高压电源的负极相连,在喷丝头与接收装置之间会形成一个电场,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喷丝头处的高聚物溶液或熔体收到电场拉力的拉伸作用,在喷丝头的顶端形成泰勒锥,随着电场力增大,超过某一临界值时,高分子聚合物液滴的表面分子克服了表面张力形成喷射流,射流先后经历稳定和不稳定两个运动阶段,在运动过程中,射流内的溶剂不断挥发,使得射流固化成纤维,并最终沉积在收集装置上,得到纳米纤维。
射流先后经历稳定和不稳定的两个运动阶段,可以描述为射流的初始直线运动阶段和射流的不稳定螺旋运动阶段。而其中近距离电场的静电纺丝就是基于射流先经过稳定运动后不稳定运动的特性,通过减小喷丝头和收集装置之间的距离(一般距离控制在几百微米到几毫米),使射流在进入不稳定运动阶段前就到达收集装置。再在喷丝头或收集装置上加以可控位移的运动系统即可实现纤维细丝按预设轨迹精确沉积。所以静电纺丝可以实现可控性,又称近场直写技术。
在静电纺丝工艺中,通过改变工艺参数可以制备出形貌和性能不同的纳米纤维,纤维的直径可能会很小,分布很均匀,也有可能得到液滴、串珠结构的纤维。一般情况下可以将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分为这几个方面:1)聚合物的种类和分子量等、2)溶液的性质、3)静电纺丝的加工参数:电压、流速、喷丝头内径、接收距离以及装置设置情况等、4)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和气流等外界条件。虽然关于静电纺丝工艺参数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但到目前为止只初步得到了一些基本规律,实际上各纺丝参数之间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再加上纺丝所用的溶液体系很广,很难明确地给出静电纺丝参数与纤维形貌之间的定量关系。
一次静电纺丝近场直写技术需要视觉检测仪器实时地、清晰地、高刷新地观察工作区域中泰勒锥形成、射流成型和射流沉积等阶段的形态信息,从而判断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和调控加工参数,便于实验的顺利进行。
对于静电纺丝工艺的观测,通常采用观测微纳加工常用的工业相机,其具有帧率高,成像清晰等优点,但其缺点是体积较大、不可变焦、不可调焦、自带放大倍数和没有防抖功能等,故在保证其最佳成像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不改变工业相机的位置和姿态,若需改变工业相机的观察位置时,则需要人工挪动位置,但由于每次挪动工业相机的位置都难以精确落位,而且工业相机的景深十分大,手工挪动位置很难确保成像区域与目标区域重合,需要多次反复调整。
如附图21所示,现有的静电纺丝观测装置通过将纺丝收集片安装在XY运动台上,通过XY运动台驱动纺丝收集片的移动来实现观测位置的改变,但由于工业相机的体积较大,只能设在纺丝收集片的上方,而且注射装置的喷丝头需设在纺丝收集片的上方,因此无法实现在纺丝过程中进行实时的观测,而且这种装置只能对纺丝收集片的单一角度进行观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及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实现在不调整工业相机位置及姿态的情况下更换观察角度。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包括安装板及设在所述安装板上的驱动模块、转向模块、微调模块和锁紧模块,所述转向模块上安装有换向镜片;
所述转向模块包括同轴转动的定位块、微调输入齿轮及换向输入齿轮;
所述锁紧模块包括锁紧推杆、升降连杆结构及定位销固定板,所述定位销固定板设在所述转向模块的下方,所述定位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所述升降连杆结构的固定端与所述锁紧推杆铰接,所述升降连杆结构的活动端与所述定位销固定板铰接;
当所述锁紧推杆为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定位销分别位于所述转向模块的两侧,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换向输入齿轮啮合用于驱动所述转向模块正转或反转至所述定位块与所述第一定位销或所述第二定位销相抵;
推动所述锁紧推杆时,所述升降连杆结构带动所述定位销固定板下降至所述第一定位销或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块分离;
所述微调模块包括微调手柄和微调齿轮组,所述微调手柄与所述微调齿轮组的输入端啮合,所述微调齿轮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微调输入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锁紧模块还包括弧形顶杆、锁紧连杆和锁紧轮,所述锁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锁紧推杆的尾端铰接,所述锁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铰接,所述弧形顶杆的中部铰接于所述锁紧推杆;
所述锁紧轮上设有同轴转动的锁紧齿轮,所述锁紧齿轮与所述微调齿轮组的输入端啮合;
所述转向模块还包括锁紧凸轮,所述锁紧凸轮设在所述定位块上,所述弧形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锁紧凸轮相抵,所述弧形顶杆的另一端设在靠近所述锁紧轮处,所述锁紧推杆的另一端还设有顶针。
优选的,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减速马达和减速齿轮组,所述减速马达与所述减速齿轮组的输入端啮合,所述减速齿轮组的输出端与所述换向输入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第一减速齿轮和第二减速齿轮,所述减速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减速齿轮与所述第二减速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减速齿轮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半齿部,所述第二减速齿轮通过所述半齿部与所述换向输入齿轮啮合,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有第一固定销,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第二固定销,所述第一固定销和所述第二固定销之间设有拉簧。
优选的,所述锁紧模块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所述弧形顶杆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所述弧形顶杆远离所述锁紧轮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定位销固定板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锁紧模块还包括第三复位弹簧和弹簧挡板,所述弹簧挡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弹簧挡板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锁紧推杆穿过所述限位孔,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弹簧挡板上,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锁紧推杆的一侧延伸。
优选的,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换向器和电刷结构,所述换向器设在所述转向模块,所述电刷结构设在所述换向器的外侧,所述电刷结构与所述换向器导通。
优选的,所述微调模块还包括第一微调齿轮和第二微调齿轮,所述微调手柄的尾端设有所述第一微调齿轮,所述第一微调齿轮为锥齿轮,所述第二微调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微调齿轮以及所述微调齿轮组的输入端啮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包括机柜,及设在所述机柜上的透明收集板、工业相机、镜片换向微调机构、仰视反射镜、仰视主补偿镜、仰视副补偿镜、第一侧视反射镜、第二侧视反射镜及换向镜片;
所述透明收集板用于收集静电纺丝产生的纤维;所述仰视反射镜设在所述透明收集板的下方,所述仰视主补偿镜设在所述仰视反射镜的一侧,所述仰视副补偿镜设在所述仰视主补偿镜的一侧,所述仰视副补偿镜设在所述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一侧;
所述第一侧视反射镜设在所述透明收集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侧视反射镜设在所述第一侧视反射镜的下方,所述第二侧视反射镜设在所述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另一侧;
当所述镜片换向微调机构驱动所述换向镜片转动至与所述仰视副补偿镜相对时,位于所述透明收集板下方的仰视反射镜将纺丝图像经仰视主补偿镜、仰视副补偿镜及换向镜片的反射后投射在所述工业相机上;
当所述镜片换向微调机构驱动所述换向镜片转动至与所述第二侧视反射镜相对时,位于所述透明收集板一侧的第一侧视反射镜将纺丝图像经第二侧视反射镜及换向镜片的反射后投射在所述工业相机上。
优选的,所述仰视反射镜和所述第一侧视反射镜的角度可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镜片换向微调机构通过设置驱动模块、转向模块、微调模块和锁紧模块,通过转向模块与锁紧模块的配合实现了换向镜片的自动精确换向,在换向后能通过微调模块实现手动调整换向镜片的角度,实现换向镜片换向后的微调,使得工业相机的成像效果更清晰更稳定,通过设置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对换向镜片的换向及微调,从而实现了对静电纺丝收集板的两个不同位置的检测,解决了现有的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无法在纺丝进行时对收集板的成丝情况实时检测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换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换向模块与第二减速齿轮配合过程中定位块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锁紧推杆与定位销固定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锁紧推杆驱动定位销固定板升降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弧形顶杆未锁紧锁紧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弧形顶杆锁紧锁紧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锁紧推杆与锁紧连杆配合的原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电刷结构及换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电刷结构与换向器配合的电路原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锁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拉簧与定位块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对透明收集板底部检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2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对透明收集板底部检测时的光路简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2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对透明收集板侧视检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2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对透明收集板侧视检测时的光路简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2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的第一反光镜微调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的第一反光镜微调结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21是现有技术中透明收集板在静电纺丝设备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其中:镜片换向微调机构1、驱动模块12、转向模块11、微调模块13、锁紧模块14、换向镜片4、定位块111、微调输入齿轮112、换向输入齿轮113、锁紧推杆141、升降连杆结构142、定位销固定板143、第一定位销144、第二定位销145、微调手柄131、微调齿轮组132、弧形顶杆145、锁紧连杆146、锁紧轮147、锁紧齿轮148、锁紧凸轮114、顶针1451、减速马达121、减速齿轮组122、第一减速齿轮1221、第二减速齿轮1222、半齿部1223、安装块115、第一固定销1151、第二固定销1152、拉簧116、第一复位弹簧1491、第二复位弹簧1492、第一连接柱1452、第二连接柱1453、第三复位弹簧1493、弹簧挡板1494、换向器123、电刷结构124、负极电刷1241、启停电刷1242、正极电刷1243、第一微调齿轮133、第二微调齿轮134、透明收集板3、工业相机2、镜片换向微调机构1、仰视反射镜51、仰视主补偿镜52、仰视副补偿镜53、第一侧视反射镜61、第二侧视反射镜62、第一反光镜微调结构7、旋转销71、螺栓固定块72、微调螺栓73、微调螺纹滑块7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参考附图1、2和4,包括安装板及设在安装板上的驱动模块12、转向模块11、微调模块13和锁紧模块14,转向模块11上安装有换向镜片4;
转向模块11包括同轴转动的定位块111、微调输入齿轮112及换向输入齿轮113;
参考附图4、5、6和12,锁紧模块14包括锁紧推杆141、升降连杆结构142及定位销固定板143,定位销固定板143设在转向模块11的下方,定位销固定板143上设有第一定位销144和第二定位销145,升降连杆结构142的固定端与锁紧推杆141铰接,升降连杆结构142的活动端与定位销固定板143铰接;
当锁紧推杆141为初始位置时,第一定位销144和第二定位销145分别位于转向模块11的两侧,驱动模块12与换向输入齿轮113啮合用于驱动转向模块11正转或反转至定位块111与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相抵;
推动锁紧推杆141时,升降连杆结构142带动定位销固定板143下降至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与定位块111分离;
微调模块13包括微调手柄131和微调齿轮组132,微调手柄131与微调齿轮组132的输入端啮合,微调齿轮组132的输出端与微调输入齿轮112啮合。
其中,驱动装置通过与转向模块11上的换向输入齿轮113相啮合,用于驱动转向模块11的转动。转向模块11上的定位块111向外延伸,使得转向模块11在转动至相应位置时定位块111与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相抵,即第一定位销144和第二定位销145起到了对转向模块11转动的限位作用,实现了换向镜片4换向的定位。为了使换向镜片4换向后的成像效果更好,本实施例设置锁紧模块14,通过推动锁紧推杆141,使升降连杆结构142带动定位销固定板143上的第一定位销144和第二定位销145下降,从而使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与定位块111分离,避免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阻挡转向模块11在微调时的转动,同时设置微调模块13,通过对微调手柄131的调节,使得微调齿轮组132与换向模块上的微调输入齿轮112,实现对换向镜片4角度的微调。定位销固定板143的升降原理参考附图5。
优选的,参考附图6和7,锁紧模块14还包括弧形顶杆145、锁紧连杆146和锁紧轮147,锁紧连杆146的一端与锁紧推杆141的尾端铰接,锁紧连杆146的另一端与安装板铰接,弧形顶杆145的中部铰接于锁紧推杆141;
锁紧轮147上设有同轴转动的锁紧齿轮148,锁紧齿轮148与微调齿轮组132的输入端啮合;
转向模块11还包括锁紧凸轮114,锁紧凸轮114设在定位块111上,弧形顶杆145的一端与锁紧凸轮114相抵,弧形顶杆145的另一端设在靠近锁紧轮147处,锁紧推杆141的另一端还设有顶针1451。
锁紧连杆146和弧形顶杆145设在锁紧轮147及锁紧凸轮114的一侧,弧形顶杆145的一端与锁紧凸轮114相抵,锁紧凸轮114与定位块111同轴转动;当转向模块11转动至弧形顶杆145的一端相抵于锁紧凸轮114的回程时,弧形顶杆145的另一端位于靠近锁紧轮147处,此时转向模块11可自由转动;当转向模块11转动至弧形顶杆145的一端相抵于锁紧凸轮114的推程时,锁紧推杆141的另一端上的顶针1451相抵于锁紧轮147,使得锁紧轮147无法转动,实现了对转向模块11转动的锁定,同时由于锁紧轮147上的锁紧齿轮148与锁紧轮147为同轴转动,锁紧齿轮148与微调齿轮组132的输入端啮合,因此锁紧齿轮148实现了对微调齿轮组132的输入端的锁紧,避免误触微调手柄131导致换向镜片4的角度发生改变。此时若要对换向镜片4的角度进行微调,参考附图8,可通过推动锁紧推杆141,使得锁紧连杆146与弧形顶杆145之间的铰接点E向远离锁紧轮147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弧形顶杆145远离锁紧轮147,使得锁紧轮147恢复至可转动状态,此时即可通过微调手柄131对换向镜片4的转动角度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转向模块11上的定位块111未与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相抵时弧形顶杆145的一端相抵于锁紧凸轮114的回程,当转向模块11上的定位块111与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相抵时弧形顶杆145的一端相抵于锁紧凸轮114的推程,从而使得在换向镜片4换向的过程中,弧形顶杆145不对锁紧轮147进行锁紧,而当换向镜片4达到换向位置时,弧形顶杆145对锁紧轮147进行锁紧,实现了换向镜片4的精准换向;锁紧轮147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使得在锁紧推杆141的另一端上的顶针1451相抵于锁紧轮147时,橡胶锁紧轮147的外周发生弹性形变,使得锁定的效果更好,避免转向模块11随意转动。
优选的,参考附图9,驱动模块12包括减速马达121和减速齿轮组122,减速马达121与减速齿轮组122的输入端啮合,减速齿轮组122的输出端与换向输入齿轮113啮合。
减速马达121通过在转轴上套设有齿轮与减速齿轮组122的输入端啮合,减速马达121采用GA12-N20减速电机,由于GA12-N20减速电机经过自身齿轮组减速后输出的转速仍然较高,因此设置减速齿轮组122,使得驱动模块12所输出的转速至符合要求,避免转速过快导致转向镜片或其他零件的损坏。
优选的,减速齿轮组122包括第一减速齿轮1221和第二减速齿轮1222,减速马达121的输出轴与第一减速齿轮1221啮合,第一减速齿轮1221与第二减速齿轮1222啮合,第二减速齿轮1222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半齿部1223,第二减速齿轮1222通过半齿部1223与换向输入齿轮113啮合,定位块111上设有安装块115,安装块115上设有第一固定销1151,安装板上还设有第二固定销1152,第一固定销1151和第二固定销1152之间设有拉簧116。
通过在第二减速齿轮1222的一侧设置半齿部1223,通过半齿部1223与换向输入齿轮113啮合,由于半齿部1223与换向输入齿轮113的啮合仅能使换向模块转动α°,α<180°,参考附图3,即当第二减速齿轮1222的半齿部1223与换向输入齿轮113脱开啮合时,转向模块11上的定位块111转动至位置P或位置Q处,此时定位块111未与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接触。由此,减速马达121只需要将第二减速齿轮1222的半齿部1223转动至与换向输入齿轮113脱开啮合即可,大幅降低对减速马达121的转动精度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微控制器对各种位置姿态传感器返回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闭环控制,造成的结构复杂和编程复杂,闭环控制效果欠佳的问题。参考附图13,为了使第二减速齿轮1222的半齿部1223与换向输入齿轮113脱开啮合后定位块111与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相抵,因此设置拉簧116,当定位块111转动至靠近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时,拉簧116将转向模块11拉紧至定位块111与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相抵,从而实现精准换向定位。
优选的,锁紧模块14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1491和第二复位弹簧1492,弧形顶杆145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一连接柱1452,安装板上设有第二连接柱1453,第二连接柱1453位于弧形顶杆145远离锁紧轮147的一侧,第一连接柱1452和第二连接柱1453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491;第一定位销144和第二定位销145与定位销固定板143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492。
第一复位弹簧1491用于使弧形顶杆145的一端保持与锁紧凸轮114相抵,第二复位弹簧1492设在分别设在第一定位销144和第二定位销145与定位销固定板143之间,用于为第一定位销144和第二定位销145提供向上的弹力,在对换向镜片4微调后,使锁紧推杆141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定位销固定板143在升降连杆结构142的带动下向上活动,使得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的顶端与定位块111的底面相抵,并且第二复位弹簧1492为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提供弹力,从而使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与定位块111产生挤压摩擦,达到微调后锁紧的目的。
优选的,锁紧模块14还包括第三复位弹簧1493和弹簧挡板1494,弹簧挡板1494固定在安装板上,弹簧挡板1494上开设有限位孔,锁紧推杆141穿过限位孔,第三复位弹簧1493的一端固定在弹簧挡板1494上,第三复位弹簧1493的另一端向靠近锁紧推杆141的一侧延伸。
通过设置第三复位弹簧1493和弹簧挡板1494,使得松开锁紧推杆141时,在第三复位弹簧1493的作用下,锁紧推杆141回到初始位置,即微调只能在推动锁紧推杆141的过程中进行,避免误触导致换向镜片4的转动角度发生改变。
优选的,驱动模块12还包括换向器123和电刷结构124,换向器123设在转向模块11,电刷结构124设在换向器123的外侧,电刷结构124与换向器123导通。
通过换向器123和电刷结构124的配合,实现对减速马达121启停的控制。电刷结构124不随换向器123的转动而转动,参考附图10和附图11,电刷结构124包括负极电刷1241、启停电刷1242和正极电刷1243,换向器123的外周设有电极A、A1、A2、B、B1、B2,电极A、电极A2、电极A1和电极B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换向器123的外周,其中,电极A2和电极B2左右设置,电极A1和电极B1左右设置,负极电刷1241与电极A对应,正极电刷1243与电极B对应,其余电极与启停电刷1242对应。由此,换向器123电极A与负极电刷1241长期导通,启停电刷1242与电极A1和电极A2规律性导通,即当电刷结构124位于位置①和位置②之间时,启停电刷1242与电极A1、电极A2导通,形成回路,减速马达121正转;当电刷位于位置②和位置③之间时,启停电刷1242与电极A2导通,马达正转;当电刷结构124越过位置③时,启停电刷1242与电极B1、电极B2导通,而电极B1、电极B2此时没有与电源负极导通,此时马达停止转动,通过电刷结构124与换向器123的配合,实现减速马达121在靠近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的位置停止转动。位置①和位置④分别为定位块111与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相抵时,电刷结构124所对应换向器123的位置。
当减速马达121停止转动时,第二减速齿轮1222的半齿部1223与换向输入齿轮113脱开啮合,定位块111未与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相抵,此时定位块111与第一定位销144或第二定位销145相抵的位移运动依靠第一复位弹簧1491的拉力实现。
优选的,微调模块13还包括第一微调齿轮133和第二微调齿轮134,微调手柄131的尾端设有第一微调齿轮133,第一微调齿轮133为锥齿轮,第二微调齿轮134分别与第一微调齿轮133以及微调齿轮组132的输入端啮合。
通过设置第一微调齿轮133为锥齿轮,使得在微调手柄131在竖直平面上的转动能够传动至位于水平水平的第二微调齿轮134处,节省了空间。
实施例2
一种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参考附图14,包括机柜,及设在机柜上的透明收集板3、工业相机2、镜片换向微调机构1、仰视反射镜51、仰视主补偿镜52、仰视副补偿镜53、第一侧视反射镜61、第二侧视反射镜62及换向镜片4;
透明收集板3用于收集静电纺丝产生的纤维;仰视反射镜51设在透明收集板3的下方,仰视主补偿镜52设在仰视反射镜51的一侧,仰视副补偿镜53设在仰视主补偿镜52的一侧,仰视副补偿镜53设在镜片换向微调机构1的一侧;
第一侧视反射镜61设在透明收集板3的一侧,第二侧视反射镜62设在第一侧视反射镜的下方,第二侧视反射镜62设在镜片换向微调机构1的另一侧;
当镜片换向微调机构1驱动换向镜片4转动至与仰视副补偿镜53相对时,位于透明收集板3下方的仰视反射镜51将纺丝图像经仰视主补偿镜52、仰视副补偿镜53及换向镜片4的反射后投射在工业相机2上;
当镜片换向微调机构1驱动换向镜片4转动至与第二侧视反射镜62相对时,位于透明收集板3一侧的第一侧视反射镜61将纺丝图像经第二侧视反射镜62及换向镜片4的反射后投射在工业相机2上。
参考附图15和17,当镜片换向微调机构1驱动换向镜片4转动至与仰视副补偿镜53相对时,工业相机2与换向镜片4、仰视副补偿镜53、仰视主补偿镜52及仰视反射镜51形成对透明收集板3底部检测的光路,使得工业相机2获取透明收集板3底部的图像。参考附图16和18,当镜片换向微调机构1驱动换向镜片4转动至与第二侧视反射镜62相对时,工业相机2与换向镜片4、第二侧视反射镜62及第一侧视反射镜61形成对透明收集板3一侧检测的光路,使得工业相机2获取透明收集板3的侧视图像。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镜片换向微调机构1,使得换向镜片4可转向,从而在静电纺丝的过程中,使得工业相机2可选择对透明收集板3的侧视或底部的图像进行获取,实现在不调整工业相机2的位置及姿态的情况下更换观察位置,同时可通过换向微调机构对换向后的换向镜片4进行调整,调整至能够清晰观察到静电纺丝设备的玻璃收集片的情况。
优选的,仰视反射镜51和第一侧视反射镜61的角度可调。
参考附图19和附图20,还包括第一反光镜微调结构7和第二反光镜微调结构,通过第一反光镜微调结构7和第二反光镜微调结构实现了仰视反射镜51和第一侧视反射镜61的角度可调,仰视反射镜51设在第一反光镜微调结构7的活动端,第一侧视反射镜61设在第二反光镜微调结构的活动端,第一反光镜微调结构7和第二反光镜微调结构的结构相同。第一反光镜微调结构7包括旋转销71、螺栓固定块72、微调螺栓73及微调螺纹滑块74,其工作原理如附图21所示,通过旋转螺栓使微调螺纹滑块74左右移动,进而通过旋转销71使反光镜产生旋转运动,实现调整观察区域的水平位置。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及设在所述安装板上的驱动模块、转向模块、微调模块和锁紧模块,所述转向模块上安装有换向镜片;
所述转向模块包括同轴转动的定位块、微调输入齿轮及换向输入齿轮;
所述锁紧模块包括锁紧推杆、升降连杆结构及定位销固定板,所述定位销固定板设在所述转向模块的下方,所述定位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所述升降连杆结构的固定端与所述锁紧推杆铰接,所述升降连杆结构的活动端与所述定位销固定板铰接;
当所述锁紧推杆为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定位销分别位于所述转向模块的两侧,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换向输入齿轮啮合用于驱动所述转向模块正转或反转至所述定位块与所述第一定位销或所述第二定位销相抵;
推动所述锁紧推杆时,所述升降连杆结构带动所述定位销固定板下降至所述第一定位销或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块分离;
所述微调模块包括微调手柄和微调齿轮组,所述微调手柄与所述微调齿轮组的输入端啮合,所述微调齿轮组的输出端与所述微调输入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模块还包括弧形顶杆、锁紧连杆和锁紧轮,所述锁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锁紧推杆的尾端铰接,所述锁紧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铰接,所述弧形顶杆的中部铰接于所述锁紧推杆;
所述锁紧轮上设有同轴转动的锁紧齿轮,所述锁紧齿轮与所述微调齿轮组的输入端啮合;
所述转向模块还包括锁紧凸轮,所述锁紧凸轮设在所述定位块上,所述弧形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锁紧凸轮相抵,所述弧形顶杆的另一端设在靠近所述锁紧轮处,所述锁紧推杆的另一端还设有顶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减速马达和减速齿轮组,所述减速马达与所述减速齿轮组的输入端啮合,所述减速齿轮组的输出端与所述换向输入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第一减速齿轮和第二减速齿轮,所述减速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减速齿轮与所述第二减速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减速齿轮的一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半齿部,所述第二减速齿轮通过所述半齿部与所述换向输入齿轮啮合,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有第一固定销,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第二固定销,所述第一固定销和所述第二固定销之间设有拉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模块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所述弧形顶杆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所述弧形顶杆远离所述锁紧轮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定位销固定板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复位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模块还包括第三复位弹簧和弹簧挡板,所述弹簧挡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弹簧挡板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锁紧推杆穿过所述限位孔,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弹簧挡板上,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锁紧推杆的一侧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换向器和电刷结构,所述换向器设在所述转向模块,所述电刷结构设在所述换向器的外侧,所述电刷结构与所述换向器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模块还包括第一微调齿轮和第二微调齿轮,所述微调手柄的尾端设有所述第一微调齿轮,所述第一微调齿轮为锥齿轮,所述第二微调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微调齿轮以及所述微调齿轮组的输入端啮合。
9.一种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及设在所述机柜上的透明收集板、工业相机、镜片换向微调机构、仰视反射镜、仰视主补偿镜、仰视副补偿镜、第一侧视反射镜、第二侧视反射镜及换向镜片;
所述透明收集板用于收集静电纺丝产生的纤维;所述仰视反射镜设在所述透明收集板的下方,所述仰视主补偿镜设在所述仰视反射镜的一侧,所述仰视副补偿镜设在所述仰视主补偿镜的一侧,所述仰视副补偿镜设在所述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一侧;
所述第一侧视反射镜设在所述透明收集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侧视反射镜设在所述第一侧视反射镜的下方,所述第二侧视反射镜设在所述镜片换向微调机构的另一侧;
当所述镜片换向微调机构驱动所述换向镜片转动至与所述仰视副补偿镜相对时,位于所述透明收集板下方的仰视反射镜将纺丝图像经仰视主补偿镜、仰视副补偿镜及换向镜片的反射后投射在所述工业相机上;
当所述镜片换向微调机构驱动所述换向镜片转动至与所述第二侧视反射镜相对时,位于所述透明收集板一侧的第一侧视反射镜将纺丝图像经第二侧视反射镜及换向镜片的反射后投射在所述工业相机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仰视反射镜和所述第一侧视反射镜的角度可调。
CN202110350431.0A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及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 Active CN1131558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0431.0A CN113155831B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及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0431.0A CN113155831B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及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5831A true CN113155831A (zh) 2021-07-23
CN113155831B CN113155831B (zh) 2022-06-24

Family

ID=76885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50431.0A Active CN113155831B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及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583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5826A (ja) * 1998-08-12 2000-02-25 Dakku Engineering Kk 品質検査装置
TW200508597A (en) * 2003-08-20 2005-03-01 Machvision Inc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inspecting image quality of LCD panel
CN102027353A (zh) * 2008-05-15 2011-04-20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生物体图像摄像装置
JP2015148815A (ja) * 2009-12-25 2015-08-20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一眼レフカメラのミラーブレーキ機構
CN108221068A (zh) * 2018-02-08 2018-06-29 广东工业大学 基于机器视觉的近场电纺喷印效果在线检测及其调控方法
CN208071854U (zh) * 2017-01-31 2018-11-09 利伯西科技大学 用于监控通过电纺丝或静电纺丝来生产纳米纤维的过程的装置
US20190119830A1 (en) * 2016-04-21 2019-04-25 Innovativ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B.V Electrospinn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9975971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微创(上海)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内窥镜动力锁紧与调节机构及内窥镜持镜系统
CN110207600A (zh) * 2019-06-21 2019-09-0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纺丝设备、成丝检测装置及成丝检测方法
CN212540835U (zh) * 2020-09-30 2021-02-12 北京科益虹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镜片微调机构和激光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5826A (ja) * 1998-08-12 2000-02-25 Dakku Engineering Kk 品質検査装置
TW200508597A (en) * 2003-08-20 2005-03-01 Machvision Inc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inspecting image quality of LCD panel
CN102027353A (zh) * 2008-05-15 2011-04-20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生物体图像摄像装置
JP2015148815A (ja) * 2009-12-25 2015-08-20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一眼レフカメラのミラーブレーキ機構
US20190119830A1 (en) * 2016-04-21 2019-04-25 Innovativ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B.V Electrospinning device and method
CN208071854U (zh) * 2017-01-31 2018-11-09 利伯西科技大学 用于监控通过电纺丝或静电纺丝来生产纳米纤维的过程的装置
CN109975971A (zh) * 2017-12-27 2019-07-05 微创(上海)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内窥镜动力锁紧与调节机构及内窥镜持镜系统
CN108221068A (zh) * 2018-02-08 2018-06-29 广东工业大学 基于机器视觉的近场电纺喷印效果在线检测及其调控方法
CN110207600A (zh) * 2019-06-21 2019-09-0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纺丝设备、成丝检测装置及成丝检测方法
CN212540835U (zh) * 2020-09-30 2021-02-12 北京科益虹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镜片微调机构和激光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莘 等: "熔融静电纺PP超细纤维的制备及其工艺研究", 《工程塑料应用》 *
李莘 等: "熔融静电纺PP超细纤维的制备及其工艺研究", 《工程塑料应用》, vol. 40, no. 12, 31 December 2012 (2012-12-31), pages 41 - 45 *
林晓峰 等: "熔体电纺直写工艺制备纤维支架及其拉伸性能评价", 《产业用纺织品》 *
林晓峰 等: "熔体电纺直写工艺制备纤维支架及其拉伸性能评价", 《产业用纺织品》, vol. 36, no. 12, 31 December 2018 (2018-12-31), pages 25 - 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5831B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1068B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近场电纺喷印效果在线检测及其调控方法
CN108796631B (zh) 能够排除针头堵塞的静电纺丝的方法
CN113155831B (zh) 一种镜片换向微调机构及静电纺丝成丝检测装置
CN102162175A (zh) 激光引导电纺直写装置
CN1908255A (zh) 静电纺丝仪
CN102829951A (zh) 喷丝板镜检仪
CN211471772U (zh) 制备多层纤维膜的近场直写装置
CN215574727U (zh) 一种喷丝板镜检仪
CN203782281U (zh) 一种针对微纳加工的电纺射流快速稳定控制装置
CN116275513B (zh) 一种多方向多角度型的激光焊接设备
CN207396845U (zh) 一种具有辅助聚焦和防撞功能的显微镜
US20240076804A1 (en) Nozzle block having cleaning means, and electrospinning device having same
US11655562B2 (en) Electrospinning head, electrospinn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ethod of electrospinning head
CN112643941B (zh) 模具清洗设备
CN212883579U (zh) 一种视觉旋转筛选系统
CN208183125U (zh) 一种静电纺丝机的喷头摆动机构
CN220690823U (zh) 一种用于喷丝板的检测装置
CN220019988U (zh) 一种望远镜镜筒
CN110670245A (zh) 制备多层纤维膜的近场直写装置及多层纤维膜制备方法
CN219824447U (zh) 一种可远程监测的智能化静电纺丝机
CN116288751B (zh) 一种同轴光辅助多射流静电纺丝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19385414U (zh) 一种纺丝喷头及静电纺丝装置
CN210348033U (zh) 一种可调焦的激光镜头
CN216998677U (zh) 一种便携式静电纺丝设备
CN112938636B (zh) 一种避免绕线混乱影响使用的网络光纤生产用收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