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5733A - 一种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5733A
CN113155733A CN202110169691.8A CN202110169691A CN113155733A CN 113155733 A CN113155733 A CN 113155733A CN 202110169691 A CN202110169691 A CN 202110169691A CN 113155733 A CN113155733 A CN 113155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auxiliary
base
reference position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96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696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57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5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57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载具和检测相机,所述检测载具包括:底座;支撑座,其与所述底座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座上贯通开设有透光口;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底座的一表面,所述吸附组件用于吸附工件;光源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座之间,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能穿过所述透光口以照亮至少部分所述工件的待检测特征;所述检测相机位于支撑座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检测相机用于拍摄所述待检测特征。本发明公开的检测装置,能够提供对工件的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类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加工制备完成的零部件通常需要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后的零件才能流入下一工序或打包出库,以保证及时剔除不达标零部件,减小浪费,保证生产质量。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检测载具承载零部件,并通过检测载具将零部件移动至视觉检测装置下方,由视觉检测装置采集零部件的图像信息,并辅助视觉识别算法,通过比对拍摄相片中识别出的零部件外部轮廓信息与检测系统内置的合格零部件的轮廓信息,判断零部件是否存在质量缺陷。
现有技术提供的质量检测方法虽然能够实现零部件质量的自动化检测,但是由于视觉检测装置对产品信息的识别精度取决于拍摄图片的清晰度,在较暗的外部环境或存在光线遮光的使用环境中,或当零部件自身的某些结构会对其他结构造成阴影遮挡时,容易造成拍摄图片不清楚的问题,从而影响检测精度,不利于高质量的把控;而若采用旋转机构旋转零部件以实现零部件的全向拍摄检测,则会造成检测效率低、检测成本高且占地空间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以提高检测精度,降低检测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载具和检测相机,所述检测载具包括:
底座;
支撑座,其与所述底座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座上贯通开设有透光口;
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底座的一表面,所述吸附组件用于吸附工件;
光源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座之间,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能穿过所述透光口以照亮至少部分所述工件的待检测特征;
所述检测相机位于支撑座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检测相机用于拍摄所述待检测特征。
作为一种检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反光件,所述反光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外侧,所述反光件用于至少将所述工件的侧表面的待检测特征反射至所述检测相机。
作为一种检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光件相对所述底座沿第一方向的安装位置可调节;和/或
所述反光件相对所述底座沿第二方向的安装位置可调节;和/或
所述反光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绕第三方向转动;
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底座的一表面垂直。
作为一种检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边缘处的辅助定位组件和基准定位组件,所述辅助定位组件和所述基准定位组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移动,以使所述基准定位组件和所述辅助定位组件配合从所述工件的外侧边缘对所述工件进行夹持定位;
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基准定位部,所述基准定位部与所述基准定位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基准定位部用于与所述基准定位组件抵接,以定位所述基准定位组件的基准定位位置。
作为一种检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辅助定位部,所述辅助定位部与所述辅助定位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辅助定位部用于与所述辅助定位组件抵接,以定位所述辅助定位组件沿靠近所述支撑座方向运动的极限位置;
当所述基准定位组件与所述基准定位部抵接时,所述辅助定位组件与所述辅助定位部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一种检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准定位组件包括基准定位件和基准定位杆,所述基准定位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基准定位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准定位件,所述基准定位件用于与所述基准定位部抵接,所述基准定位杆用于与所述工件的外侧边缘抵接;和/或
所述辅助定位组件包括辅助定位件和辅助定位杆,所述辅助定位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辅助定位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辅助定位件,且所述辅助定位杆用于与所述工件的外侧边缘抵接。
作为一种检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准定位杆相对所述基准定位件的安装位置可调,且调节方向平行于所述基准定位件的移动方向;和/或,所述基准定位杆相对所述基准定位件的安装位置可调,且调节方向垂直于所述基准定位件的移动方向。
作为一种检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辅助定位组件和所述基准定位组件远离所述支撑座;
所述基准定位组件与底座之间连接有基准弹性件,所述基准弹性件用于使所述基准定位组件靠近所述支撑座;
所述辅助定位组件与所述底座之间连接有辅助弹性件,所述辅助弹性件用于使所述辅助定位组件靠近所述支撑座;
所述辅助弹性件和所述基准弹性件被配置为:当所述基准定位组件与所述工件的外侧边缘抵接时,所述基准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大于其相对侧的所述辅助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
作为一种检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呈四边形结构,所述基准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和第二基准定位组件,所述辅助定位组件包括第一辅助定位组件和第二辅助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一辅助定位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两相对边缘处,所述第二辅助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另两相对边缘处。
作为一种检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基准定位杆,两个所述基准定位杆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包括一个所述基准定位杆;或
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基准定位杆,两个所述基准定位杆在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包括一个所述基准定位杆。
作为一种检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一表面安装有驱动安装座,所述驱动安装座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驱动安装座上均安装有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沿第二方向相背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两个所述驱动安装座上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相对设置的第一辅助定位组件和第一基准定位组件,两个所述驱动安装座上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共同驱动第二基准定位组件,两个所述驱动安装座上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共同驱动第二辅助定位组件。
作为一种检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与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同侧设置的所述驱动安装座具有第一基准抵接面,所述第一基准抵接面位于所述驱动安装座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另一所述驱动安装座具有第一辅助抵接面,所述第一辅助抵接面位于所述驱动安装座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基准抵接面抵接以定位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所述第一辅助定位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辅助抵接面抵接,以限定第一所述辅助定位组件的移动,且当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一基准抵接面抵接时,所述第一辅助抵接面与所述第一辅助定位组件非接触;和/或
所述驱动安装座具有第二基准抵接面和第二辅助抵接面,所述第二基准抵接面位于所述驱动安装座朝向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辅助抵接面位于所述驱动安装座朝向所述第二辅助定位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二基准抵接面抵接以定位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所述第二辅助定位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二辅助抵接面抵接,以限定第二所述辅助定位组件的移动,且当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二基准抵接面抵接时,所述第二辅助抵接面与所述第二辅助定位组件非接触。
作为一种检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平移驱动组件、第二平移驱动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第一平移驱动组件的移动端与所述第二平移驱动组件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平移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平移驱动组件的移动端与所述旋转组件的固定端连接,以驱动所述旋转组件沿第二方向平移,所述旋转组件的旋转端与所述底座连接,以驱动所述检测载具绕第三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底座的一表面垂直。
作为一种检测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载具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旋转组件与所述检测载具一一对应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装置,通过在支撑座和底座之间设置光源组件,且在支撑座上开设供光源组件光线穿过的透光口,能够使待检测的工件吸附在支撑座远离底座的一侧时,光源组件能够照亮工件上部分待检测的特征,从而当检测载具位于检测相机下方时,检测相机能够对工件的待检测特征进行清楚的拍摄和识别,提高对检测照片中工件待检测特征的识别精度,进而提高对工件的检测精度;同时,由于光源组件位于底座和支撑座之间,占地空间较小,且不易对检测装置上的其他结构造成干涉,结构紧凑性强,改进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载具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载具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载具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反光组件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光组件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光组件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光组件的仰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准转接座与基准调节座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中结构的左视图;
图12是图10中结构的前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安装座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3中结构的左视图;
图15是图13中结构的右视图;
图16是图13中结构的俯视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准定位件的左视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准定位件的后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0、检测载具;200、第一平移驱动组件;300、第二平移驱动组件;400、旋转组件;500、固定基座;600、装台安装座;700、检测相机;
1、基准定位组件;11、基准定位件;11a、第一基准定位件;11a1、第一连接板部;11a2、抵压板部;11a21、第一抵压面;11a3、第一定位板部;11a31、第一定位抵靠面;11a4、避让口;11a5、第一转接板部;11b、第二基准定位件;11b1、延伸板部;11b2、第二定位板部;11b21、第二定位抵靠面;11b3、第二连接板部;11b31、第二抵压面;111、基准导向滑槽;12、基准转接座;121、调节螺纹孔;122、调节导槽;123、锁定螺纹孔;124、导向凸起;13、基准调节座;131、调节通孔;132、杆插孔;14、基准定位杆;14a、第一基准定位杆;14b、第二基准定位杆;
2、辅助定位组件;21、辅助定位件;22、辅助定位杆;23、辅助转接座;
3、光源组件;31、光源;32、支撑杆;
4、反光组件;41、反光件;411、反光面;42、反光安装座;43、反光转接座;431、导向凸块;44、反光调节座;441、导向凹槽;442、固定通孔;443、转轴部;444、弧形孔;445、调节凹槽;446、调节凸部;45、第一调节螺纹件;46、第二调节螺纹件;47、第三调节螺纹件;
5、驱动安装座;51、定位安装板部;511a、第一基准抵接面;511b、第一辅助抵接面;52、驱动安装部;521、第一驱动安装部;5211、第一驱动安装孔;522、第二驱动安装部;5221、第二驱动安装孔;523、第三驱动安装部;5231、第三驱动安装孔;53、定位部;531a、第二基准抵接面;531b、第二辅助抵接面;54、支撑凸台;55、定位台阶;
6、第一基准限位件;61、第一基准固定座;62、第一基准限位杆;7、第二基准限位件;71、第二基准固定座;72、第二基准限位杆;8、第一导向组件;81、第一导轨;82、第一滑块;9、第二导向组件;91、第二导轨;92、第二滑块;10、底座;20、支撑座;201、透光口;30、吸盘;40、驱动机构;50、基准弹性件;60、辅助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其能够应用于各类需要对零部件或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的场景中,如其可应用于手机、平板、音频播放器等电子产品的零部件或成品检测中,本发明并不对检测装置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限制。
如图1所示,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载具100、检测组件及运动机构。检测载具100用于承载、固定和定位工件;检测组件包括检测相机700,检测相机700位于检测载具100的上方,用于拍摄工件的待检测特征;运动机构与检测载具连接,以带动检测载具100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平移,以及实现检测载具绕第三方向的转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从而调节检测载具100相对检测相机700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运动机构包括第一平移驱动组件200、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00及旋转组件400,第一平移驱动组件200的移动端与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00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以驱动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00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00的移动端与旋转组件400的固定端连接,以驱动旋转组件400沿第二方向平移,旋转组件400的旋转端与底座10连接,以驱动检测载具100绕第三方向转动。该种运动机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各个方向运动的单独控制,提高控制精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运动装置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三自由度或者更高自由度的机械手等。
进一步地,运动机构还包括机架、固定基座500和转台安装座600,第一平移驱动组件200的固定端与机架连接,第一平移驱动组件200的驱动端与固定基座500固定;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00的固定端与固定基座500固定连接,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00的驱动端与转台安装座600固定连接;旋转组件400的固定端与转台安装座600固定连接,旋转组件400的驱动端与检测载具100固定连接。且更为优选地,机架与固定基座500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固定基座500沿第一方向运动导向的导向机构,固定基座500与转台安装座600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转台安装座600沿第二方向运动导向的导向机构。
第一平移驱动组件200、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00、旋转组件400及检测组件的设置均可参考现有技术,此非本实施例的重点,本发明仅对检测载具100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检测载具100包括底座10、支撑座20、光源组件3和吸附组件。其中,支撑座20与底座10相对且间隔设置,支撑座20上贯通开设有透光口201;吸附组件设置于支撑座20远离底座10的一表面,吸附组件用于吸附工件;光源组件3位于底座10和支撑座20之间,且光源组件3包括光源31,光源31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透光口201以照亮至少部分工件的待检测特征。
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载具100,通过在支撑座20和底座10之间设置光源组件3,且在支撑座20上开设供光源组件3光线穿过的透光口201,能够使待检测的工件吸附在支撑座20远离底座10的一侧时,光源组件3能够照亮工件的至少部分待检测特征,从而当工件移载至检测相机700下方时,检测相机700能够对工件的待检测特征进行清楚的拍摄和识别,提高对检测照片中工件待检测特征的识别精度,从而提高对工件的检测精度;同时,由于光源组件3位于底座10和支撑座20之间,占地空间较小,且不易对检测载具100和检测装置上的其他结构造成干涉,结构紧凑性强,改进成本较低。
底座10和支撑座20均优选采用板状结构,能够减小检测组件的整体厚度和整体重量,同时,方便底座10与外部结构的连接,以及方便吸附组件在支撑座20上的设置。
为方便描述,以图2至图5所示方向为参考,建立XYZ坐标系,其中,Z方向为第三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形成的平面与XY平面平行,且支撑座20所在平面及底座10所在平面均与XY平面平行,支撑座20和底座10沿Z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检测载具的使用过程中,检测载具100能够在旋转组件400的作用下绕Z轴转动以进行位置调节,因此,本实施例建立的XYZ坐标系为基于检测载具100的局部坐标系,非相对于检测环境不变的全局坐标系,且当检测载具100经旋转组件400位置调节完毕后,X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Y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因此,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以检测载具100位置调节完毕后的位置状态为基准,对检测载具100的结构进行描述,即,在本实施例中,X方向为第一方向,Y方向为第二方向。
光源组件3包括光源座和设置于光源座上的光源31,光源31可拆卸连接于光源座上,光源座与底座10可拆卸连接。光源座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方便光源31在底座10上的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光源31损坏时进行及时更换。
光源31优选采用面光源,照射范围广,光强易于保证,且降低光源组件3的设置和更换难度。面光源可以但不限定为设置一个,其个数和具体设置位置可根据面光源的照射范围及工件的尺寸进行具体设置。光源31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结构形式的面光源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地,光源座包括多个支撑杆32,支撑杆32沿Z方向设置,且位于光源31和底座10之间。且为提高光源31的设置稳定性,支撑杆32优选设置三个以上,且若干个支撑杆32不位于同一直线上。将光源座设置成多根支撑杆32的结构形式,能够保证对光源31的支撑稳定性的同时,简化光源座的结构,降低光源座占地空间和整体重量。在其他实施例中,光源座也可以设置成块状结构。
优选地,光源31正对透光口201设置,以使光源31的光线能够更加充分地照射在工件的底部,提高光源31利用率,减小浪费。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且本实施例并不对透光口201的大小、形状和设置位置进行具体限制,只要光源31的光线能够透过透光,201照射在工件的待检测特征上即可。
为进一步地提高对工件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底座10上还设置有反光组件4,反光组件4设置于支撑座20的外侧,且反光组件4用于至少将工件的测表面的待检测特征反射至检测相机700,进而不需在工件的侧部设置检测用相机,减少检测相机的个数,降低检测成本。
具体地,反光组件4包括反光件41和反光安装座42,反光安装座42设置于底座10上,反光件41设置于反光安装座42上,反光件41位于支撑座20的外侧,反光件41具有朝向支撑座20的反光面411,反光面411相对支撑座20倾斜且向外延伸。更为优选地,反光面411相对XY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5°。
在本实施例中,反光件41为棱镜,棱镜呈三棱柱结构,且棱镜朝向工件的一侧面形成上述的反光面411。优选地,棱镜呈直角三棱柱结构,且直角三棱柱斜面朝向支撑座20,棱镜的一直角面与反光安装座42连接。该种设置,方便反光件41安装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调控检测过程中反光件41与检测相机的位置关系。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光件41也可以采用现有任意能够进行光线反射的结构,如镜子等。
优选地,棱镜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于反光安装座42上,简化结构,且方便拆装。为进一步地提高反光组件4的拆装便利性,反光组件4还包括反光转接座43,反光转接座43与底座10可拆卸连接,且反光安装座42可拆卸连接于连接座远离底座10的一表面。该种设置,能够首先将反光件41安装于反光安装座42上后,再将反光安装座42安装于底座10,装卸反光件41时,仅需对反光安装座42进行操作即可,避免人工频繁接触反光件41导致的反光件41模糊、反射效果差等问题,同时,也更加有利于根据反光件41的具体形状设置反光安装座42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0沿X方向的相对两侧外部均设置有反光组件4。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光组件4也可以在工件的多侧各设置一组,或反光组件4也可以仅设置一组。反光组件4的设置个数可以根据需要检测的零件类型进行具体确定,如当待检测的工件结构较为简单或待检测的特征较少,侧部不存在不能外露于工件远离底座10一侧的待检测特征时,可以不设置反光组件4;当一侧侧部或多侧侧部存在待检测特征,且该待检测特征不能直接从位于上方的检测相机700获得时,反光组件4可以对应设置于工件一侧侧部或多侧的侧部。
为提高检测载具100对不同类型或型号的工件的检测适用性,反光件41相对底座10沿第一方向的安装位置可调节,和/或反光件41相对底座10沿第二方向的安装位置可调节,和/或反光件41能够相对底座10绕第三方向转动。该种设置,可以调节反光件41与工件边缘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工件,和/或调节反光件41在工件对应的位置以反射工件不同侧部不同位置处的待检测特征,和/或调节反光件41的反光面411的朝向,以调节反射角度。
具体地,如图6-9所示,反光组件4还包括反光调节座44,反光转接座43可拆卸连接于底座100上,反光调节座44可沿第一方向移动地设置于反光连接座43上,反光安装座42可绕第三方向转动地设置于发光调节座44上,从而能够实现各个方向的单独调节,提高调节精度。
反光转接座43和反光调节座44中的一个开设有导向凹槽441,另一个凸设有导向凸块431,导向凸块431滑动设置于导向凹槽441中,导向凹槽441沿第一方向延伸,以此实现反光调节座44沿第一向运动的导向。反光转接座43上设置有导向凸块431。进一步地,反光调节座44朝向反光转接座43的一表面凸设有调节凸部446,调节凸部446位于反光转接座43远离支撑座20的一侧,调节凸部446上贯通开设有调节螺纹孔,调节螺纹孔441中旋拧穿设有第三调节螺纹件47,第三调节螺纹件47的末端抵靠于反光转接座43远离支撑座20的一侧面,通过旋拧第三螺纹连接件47即可带动反光调节座44相对反光转接座43沿第一方向运动。
反光转接座43上开设有多个固定螺纹孔,多个固定螺纹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反光调节座44上开设有长条状的固定通孔442,固定通孔442沿第一方向延伸,反光调节座44在反光转接座43上的位置调节完毕后,通过穿设于固定通孔442和固定螺纹孔中的螺纹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反光调节座44和反光安装座41中的一个凸设有转轴部443,另一个开设有转轴孔,转轴部443转动插设于转轴孔中,且转轴部443竖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反光调节座44上设置有转轴部443。优选地,反光调节座44上沿Z方向贯通设置有弧形孔444,弧形孔444的圆心位于转轴部443的轴线上。反光安装座41朝向反光调节座44的一面开设有锁紧螺纹孔,反光安装座41在反光调节座44上的位置调节完毕后,反光安装座41与反光调节座44通过穿设于弧形孔444与锁紧螺纹孔中的螺纹连接件锁紧固定。优选地,弧形孔44相对转轴部443对称设置有两个,以提高锁紧稳定性。
为方便反光安装座41的调节,反光调节座44朝向反光安装座41的一表面上开设有调节凹槽445,转轴部443设置于调节凹槽445的槽底,且弧形孔444贯通调节凹槽445的槽底,反光安装座41可转动地设置于调节凹槽445中。调节凹槽445的一侧槽壁贯通设置有调节螺纹孔,调节螺纹孔中穿设有第一调节螺纹件45,第一调节螺纹件45的末端抵接于反光安装座41上,通过旋拧第一调节螺纹件45带动反光安装座41转动,以实现反光安装座41绕第三方向的转动微调。优选地,第一调节螺纹件45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地,反光调节座44的底部螺纹旋拧有第二螺纹调节件46,第二螺纹调节件46沿Z方向设置且末端抵接于反光安装座41朝向反光调节座41的一表面。第二螺纹调节件46至少设置有三个,且若干个第二螺纹调节件46不位于同一直线上,以根据各个第二螺纹调节件46顶出反光安装座44的高度,调节反光安装座41的平面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螺纹调节件46设置六个,六个第二螺纹调节件46呈两行三列排布。
如图2-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吸附组件包括多个吸盘30和吸附管路,多个吸盘30不位于同一直线上,以提高吸附稳定性,吸附管路的一端与吸盘30连接,吸附管路的另一端连通抽真空装置,吸附管路用于通过吸盘30进行抽真空,以使工件被稳定吸附至检测载具100上,及用于向吸盘30通入正压空气,以使工件被释放。优选地,吸附管路至少部分位于底座10和支撑座20之间,以减小结构之间的干涉,提高检测载具100的结构紧凑性和布局合理性。吸盘30呈三角形布置有三个,以提高吸附稳定性。吸附组件的设置可参考现有检测载具100中的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为实现对工件在检测载具100上的安装定位和限位,检测载具100还包括沿底座10的边缘设置的基准定位组件1和辅助定位组件2,至少辅助定位组件2可移动地连接于底座10,以使基准定位组件1和辅助定位组件2配合从工件的外侧边缘夹持定位工件。该种设置,使检测载具100能可靠地夹紧工件,且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和类型的工件的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基准定位组件1和辅助定位组件2均可移动地连接于底座10,且基准定位组件1和辅助定位组件2均能够沿朝向和远离支撑座20的方向移动。由此,当需要进行工件定位时,将基准定位组件1和辅助定位组件2沿远离支撑座20的方向向外拉开,即可将工件放置在由辅助定位组件2和基准定位组件1合围形成的定位区域中;当辅助定位组件2和基准定位组件1沿朝向支撑座20的方向移动时,基准定位组件1和辅助定位组件2与工件外侧边缘的抵接,实现基准定位组件1和辅助定位组件2共同对工件外侧边缘的夹紧,从而使工件稳定可靠地定位在底座1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辅助定位组件2可移动地连接于底座10,基准定位组件1相对底座10固定。
优选地,工件和底座10均呈多边形结构,底座10的相邻两个侧边缘分别设置有基准定位组件1,底座10的其他边缘处分别设置有辅助定位组件2,由此,两个基准定位组件1形成工件的定位基准,并通过辅助定位组件2的移动实现对工件的抵靠夹持定位,提高定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以底座10和工件大致呈矩形结构为例,对辅助定位组件2和基准定位组件1的结构及对工件的定位方式进行详述,且当工件呈其他多边形时,其定位方式和辅助定位组件2及基准定位组件1的设置可参考下述设置,本发明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底座10上固定连接有基准定位部,基准定位部与基准定位组件1一一对应设置,基准定位部用于与基准定位组件1抵接,以定位基准定位组件1的基准定位位置。更为优选地,底座10上还设置有辅助定位部,辅助定位部与辅助定位组件2一一对应设置,且辅助定位部用于与辅助定位组件2抵接,以定位辅助定位组件2沿靠近支撑座20方向运动的极限位置。当基准定位组件1与基准定位部抵接时,辅助定位组件2与辅助定位部之间具有间隙。该种设置,可以提高对工件定位位置的准确性,同时可以避免基准定位组件1及辅助定位组件2同时与对应的基准定位部或辅助定位部抵接造成的加工精度难以保证及且对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工件时适用性差的问题。
进一步地,为提高对工件的定位精度和降低检测载具100的加工难度,基准定位组件1包括基准定位件11和基准定位杆14,基准定位件11可移动地设置于底座10上,基准定位杆14固定连接于基准定位件11,基准定位件11用于与基准定位部抵接,基准定位杆14用于与工件的外侧边缘抵接。辅助定位组件2包括辅助定位件21和辅助定位杆22,辅助定位件21可移动地设置于底座10上,辅助定位杆22固定连接于辅助定位件21,且辅助定位杆22用于与工件的外侧边缘抵接,辅助定位件21用于与辅助定位部抵接。通过设置辅助定位杆22与基准定位杆14与工件抵接,能够减小基准定位组件1与辅助定位组件2与工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保证工件与基准定位组件1及辅助定位组件2的接触位置精度;通过设置基准定位件11和辅助定位件21,能够方便基准定位组件1与辅助定位件2与底座10的连接设置。
为实现基准定位组件1相对支撑座20拉开后的复位,基准定位组件1与底座10之间连接有基准弹性件50,基准弹性件50用于使基准定位组件1靠近支撑座20。为实现辅助定位组件2相对支撑座20拉开后的复位,辅助弹性定位组件2与底座10之间连接有辅助弹性件60,辅助弹性件60用于使辅助定位组件1靠近支撑座10。
基准弹性件50和辅助弹性件60的设置,可以在辅助定位件21和基准定位件11沿远离支撑座20的方向被拉开后,使辅助定位组件2和基准定位组件1可以在基准弹性件50和辅助弹性件60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向支撑座20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辅助定位杆22与基准定位杆14与工件外侧边缘抵接,实现对工件的夹持和定位。
优选地,为了提高定位精度,在夹持定位工件的过程中,基准定位件11首先与基准定位部抵接,以使基准定位杆14达到基准定位位置,为工件的定位提供基准。且当工件被定位后,基准定位件11与基准定位部抵接,且辅助定位件21与辅助定位部处于非接触状态。
更为优选地辅助弹性件60和基准弹性件50被配置为:当基准定位组件1与工件的外侧边缘抵接时,基准弹性件50的弹性恢复力大于其相对侧的辅助弹性件60的弹性恢复力,由此,工件在辅助弹性件60和基准弹性件50共同的恢复力作用下,沿朝向使基准定位件11与基准定位部抵接的方向运动,直至基准定位块与基准定位部抵接,工件达到定位位置。且更为优选地,当基准定位组件1与基准定位部抵接后,基准弹性件50的弹性恢复力大于其相对侧的辅助弹性件60的弹性恢复力,从而能够保证基准定位组件1始终具有朝向基准定位部的力,进而保证基准定位组件1始终抵接于基准定位部上,从而保证工件始终处于定位位置处。
优选地,每一基准弹性件50的弹性系数大于相对侧的辅助弹性件60的弹性系数,即当辅助弹性件60和基准弹性件50被拉长相同幅度时,基准弹性件50的弹性恢复力大于辅助弹性件60的弹性力,能够更好地保证辅助定位组件2和基准定位组件1抵压工件后,基准定位组件1能够在推动工件的同时,继续沿朝向对应基准定位部的方向运行至与基准定位部接触。且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组的基准定位组件1对应的基准弹性件50的弹性系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不同组的辅助定位组件2的辅助弹性件60系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为进一步保证基准定位组件1对工件的定位精度以及对不同工件的适用性,基准定位杆14相对基准定位件11的安装位置可调,且调节方向平行于基准定位件11的移动方向,以调节工件在整个检测载具100上的定位位置;和/或,基准定位杆14相对基准定位件11的安装位置可调,且调节方向垂直于基准定位件11的移动方向,以调节基准定位杆14在工件对应边缘处的定位位置,从而使基准定位杆14避开工件边缘的孔、槽等不利于定位的位置。
具体地,为方便调节基准定位杆14的调节,基准定位组件1还包括基准转接座12和基准调节座13,基准转接座12可拆卸连接于基准定位件11上,且在基准定位件11上的安装位置沿垂直于基准定位件11的运动方向上可调;基准调节座13可拆卸连接于基准转接座12上,且在基准转接座12上的安装位置在沿基准定位件11的运动方向上可调。通过设置基准调节座13和基准转接座12,能够实现基准定位杆14沿两个方向的位置调节的同时,简化基准定位件11的结构设置,更加有利于保证基准定位件11的加工和定位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4及8-12所示,基准转接座12远离基准定位件11的一表面开设有调节导槽122,基准调节座13朝向基准转接座12的一端插入调节导槽122中并与调节导槽122滑动配合。调节导槽122的槽底开设有锁定螺纹孔123,基准调节座13上贯通开设有调节通孔131,调节通孔131沿基准定位杆14的移动方向延伸。通过调节导槽122和基准调节座13的滑动配合,能够提高调节便利性,保证调节方向的准确性;同时,基准调节座13位置调节完毕后,基准转接座12和基准调节座13由穿设于调节通孔131和锁定螺纹孔中的螺纹连接件连接。通过设置长条形的调节通孔131,能够实现无级调节,调节便利,且调节精度高。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调节方式或滑动连接方式,如可以是基准调节座13上开设调节导槽,基准转接座12上设置与调节导槽配合的滑块部等。
为方便进行调节操作,优选地,基准转接座12上开设有调节螺纹孔121,调节螺纹孔121沿对应的基准定位件14的移动方向延伸并贯通基准转接座12和调节导槽122远离支撑座20的一侧壁,调节螺纹孔121中螺纹连接有顶丝,顶丝的一端伸入调节导槽122中并与基准调节座13抵接,通过旋拧顶丝的另一端,即可带动基准调节座13在调节导槽122中移动,即可实现基准调节座13的位置调节。该种设置精度,有利于提高调节精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人工直接推动基准调节座13滑动进行位置调节,或也可以采用直线驱动机构驱动基准调节座13进行位置调节。
为方便基准定位杆14与基准调节座13的连接,基准调节座13靠近支撑座20的一端开设有杆插孔132,杆插孔132沿Z方向延伸,且基准定位杆14的一端插入杆插孔132中。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准调节座13与基准定位杆14也可以是焊接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优选地,基准转接座12呈L型结构,其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座部和第二座部,第一座部沿对应的基准定位杆14的运动方向延伸,第二座部沿垂直于基准定位杆14的运动方向的延伸,且第一座部凸出第二座部朝向支撑座20的一侧。第一座部上开设有上述的调节导槽122,第二座部与基准定位件11滑动连接,该种设置,方便基准转接座12与基准调节座13和基准定位件11的连接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保证在基准定位杆14与工件接触后,基准定位件11才会与基准定位部抵接。
更为优选地,基准定位件11远离底座10的一表面开设有基准导向滑槽111,基准导向滑槽111沿垂直于基准定位件11的移动方向延伸,基准转接座12朝向基准定位件11的一侧凸设有导向凸起124,导向凸起124滑动连接于基准导向滑槽111中,由此可以提高基准调节座12的位置调节精度。进一步地,为锁定基准转接座12调节后的位置,基准导向滑槽111的槽底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螺纹孔,第二座部上开设有多个连接通孔,基准转接座12和基准定位件11通过穿设于螺纹孔和连接通孔中的螺纹连接件锁定连接。
更为优选地,辅助定位杆22在辅助定位件21上的安装位置可调,且调节方向垂直于辅助定位件21的运动方向,由此,可以调节辅助定位杆22与工件的抵接位置,从而能够使辅助定位杆22避开工件外侧周缘开设有孔或槽等不利于定位的位置,提高对工件的夹持和定位稳定性。
具体地,参照图4,为实现辅助定位杆22的位置调节,辅助定位组件2还包括辅助转接座23,辅助转接座23连接于辅助定位件21远离底座10的一侧面,且辅助转接座23相对于辅助定位件21的安装位置可调,且调节方向垂直于辅助定位件21的运动方向,辅助定位件23远离底座10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辅助定位杆22。辅助转接座23与辅助定位件11的配合结构可以参考基准转接座12与基准定位件11的配合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为提高检测载具100的自动化程度,底座10上设置有驱动机构40,驱动机构40用于驱动基准定位组件1和辅助定位组件2沿远离支撑座20的方向运动,以使基准定位组件1和辅助定位组件2能够相对支撑座20撑开,从而使工件能够放置在基准定位组件1和辅助定位组件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0至少对应每一辅助定位组件2和每一基准定位组件1各设置一个,以实现对每个辅助定位组件2和基准定位组件1的分别驱动,简化驱动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设置,如设置一个驱动机构40通过传动组件同步驱动位于相对侧的辅助定位组件2和基准定位组件1,或设置统一驱动机构40通过传动组件同步驱动各组辅助定位组件2或基准定位组件1。
在本实施例中,基准定位组件1包括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和第二基准定位组件,辅助定位组件包括第一辅助定位组件和第二辅助定位组件,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和第一辅助定位组件分别设置于底座10的两相对边缘处,第二辅助定位组件和第二基准定位组件分别设置于底座10的另两相对边缘处。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和第一辅助定位组件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第二基准定位组件和第二辅助定位组件沿第一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
底座10朝向支撑座20的一表面安装有驱动安装座5,驱动安装座5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每个驱动安装座5上均安装有驱动机构40,驱动机构4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两个驱动安装座5上的第一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相对设置的第一辅助定位组件和第一基准定位组件,两个驱动安装座5上的第二驱动机构共同驱动第二基准定位组件,两个驱动安装座5上的第三驱动机构共同驱动第二辅助定位组件。该种驱动安装座5的设置以及驱动机构的设置,方便驱动机构40的安装,且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紧凑性。
为进一步地简化检测载具100的结构及提高检测载具的结构紧凑性,与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同侧设置的驱动安装座5具有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位于驱动安装座5远离支撑座20的一侧,另一驱动安装座5具有第一辅助抵接面511b,第一辅助抵接面511b位于驱动安装座5远离支撑座20的一侧,第一基准定位组件1能够与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抵接以定位第一基准定位组件1,第一辅助定位组件能够与第一辅助抵接面511b抵接,以限定第一辅助定位组件的移动,且当第一基准定位组件与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抵接时,第一辅助抵接面511b与第一辅助定位组件非接触;和/或驱动安装座5具有第二基准抵接面531a和第二辅助抵接面531b,第二基准抵接面531a位于驱动安装座5朝向第二基准定位组件的一侧,第二辅助抵接面531b位于驱动安装座5朝向第二辅助定位组件的一侧,第二基准定位组件1能够与第二基准抵接面531a抵接以定位第二基准定位组件1,第二辅助定位组件能够与第二辅助抵接面531b抵接,以限定第二辅助定位组件2的移动,且当第二基准定位组件与第二基准抵接面531a抵接时,第二辅助抵接面531b与第二辅助定位组件非接触。
即,在实施例中,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形成与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对应的基准定位部,第二基准抵接面531a形成与第二基准定位组件对应的基准定位部,第一辅助抵接面511b形成与第一辅助定位组件的辅助定位部,第二辅助抵接面531b形成与第二辅助组件对应的辅助定位部,基准定位部与辅助定位部均集成于驱动安装座5上,能够避免额外设置基准定位部和辅助定位部,简化结构,提高紧凑性。
具体地,驱动安装座5包括驱动安装部52和定位安装板部51,定位安装板部51位于驱动安装部52远离底座10的一侧,且驱动安装部52远离支撑座20的一面与底座10的表面固定连接,定位安装板部51远离底座10的一面滑动连接有对应的基准定位件11或辅助定位件12,定位安装板部51远离另一驱动安装座5的一面形成对应的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或第一辅助抵接面511b。
驱动安装部52在XY平面上的投影呈“凸”字形,其包括形成“凸”字形底部的第一驱动安装部521和分别形成“凸”字形两侧部的第二驱动安装部522和第三驱动安装部523,第二驱动安装部522和第三驱动安装部523沿X方向并排设置。第一驱动安装部521位于第二驱动安装部522远离支撑座20的一侧,且第二驱动安装部522远离支撑座20的一面沿Y方向开设有第一驱动安装孔5211,第一驱动机构的固定端安装于第一驱动安装孔521中;第二驱动安装部522远离第三驱动安装部523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二驱动安装孔5221,第三驱动安装部523远离第二驱动安装部522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三驱动安装孔5231,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的固定端分别安装于第一驱动安装孔5221和第二驱动安装孔5231中。第一驱动安装孔5211、第二驱动安装孔5221和第三驱动安装孔5231均为螺纹孔。该种驱动安装部52的结构形式,能够方便三个驱动机构的安装的同时,减小驱动安装座5的整体占地空间。
进一步地,定位安装板部51沿X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外延伸有定位部53,两个定位部53中,靠近第二基准定位组件中的一个为第一定位部,另一个为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远离第二定位部的一面形成第二基准抵接面531a,第二定位部远离第一定位部的一面形成第二辅助抵接面531b。
进一步地,每个定位部53均沿远离底座10的方向均凸设有支撑凸台54,支撑凸台54远离驱动安装部52的一面形成用于安装支撑座20的支撑面。该种设置,有利于提高支撑座20的安装平面度。
为进一步地提高结构紧凑性,反光转接座43连接于驱动安装座5上。定位部53远离驱动安装部52的一侧设置有阶梯状的定位台阶55,反光转接座43安装于定位台阶55上并抵靠于台阶面上。定位台阶55的设置,有利于为反光安装座42的安装提供定位,提高安装精度。
进一步地,辅助弹性件60和基准弹性件50均一端安装于驱动安装座5上,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辅助定位件21或基准定位件11。且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基准定位件11均对应设置有两个基准弹性件50,每个辅助定位件11均对应设置有两个辅助弹性件60,以提高基准定位件11和辅助定位件21的受力和复位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驱动机构40与对应的辅助定位组件2或基准定位组件1的连接,每个辅助定位件21或基准定位件11均位于对应驱动机构40的驱动端远离支撑座20的一侧,且每个驱动机构40的驱动端均与对应的辅助定位件21或基准定位件11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和第二基准定位组件相对驱动安装座5的位置和连接关系不同,第一基准定位组件的基准定位件的结构与第二基准定位组件的基准定位件的结构存在差异。为方便描述,将第一基准定位组件的基准定位件称为第一基准定位件11a,将第二基准定位组件的基准定位件称为第二基准定位件11b。
如图4、图5、图17及图18所示,具体地,第一基准定位件11a包括连接的第一连接板部11a1和抵压板部11a2,第一连接板部11a1位于驱动安装座5远离底座10的一侧并与驱动安装座5滑动连接,抵压板部11a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部11a1远离支撑座20的一侧连接,另一端沿朝向底座10的方向延伸并位于驱动安装座5的外侧。抵压板部11a2朝向驱动安装座5的一侧面形成有用于与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抵接的第一抵压面11a21。通过驱动端与第一抵压面11a21抵压的形式推动第一基准定位件11a向远离支撑座20的方向运动,能够简化检测载具100的安装和拆卸。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第一基准定位件11a连接,此时,可以不需要设置基准弹性件50,由驱动机构40带动基准定位组件1和辅助定位组件2复位。
第一基准定位件11a还包括第一定位板部11a3,第一定位板部11a3与第一连接板部11a1垂直连接且沿朝向底座10的方向延伸,第一定位板部11a3与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一抵压面11a21与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的垂直距离,且第一定位板部11a3朝向驱动安装座5的一面形成用于与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抵接的第一定位抵靠面11a31。
优选地,为避免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抵压面11a21的抵接与第一定位板部11a3与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的抵接相干涉,第一定位板部11a3沿X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一定位板部11a3在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上的投影分别位于抵压板部11a2在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上的投影的相对两侧,以使两个基准第二定位板部11b2之间形成供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穿过的避让空间,且有利于提高定位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一基准定位件11a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定位板部11a3和第一连接板部11a1之间的第一转接板部11a5,第一转接板部11a5与第一连接板部11a1垂直连接并沿朝向底座10的方向延伸,第一转接板部11a5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一定位板部11a3,第一转接板部11a5远离第一连接板部11a1的一侧连接有抵压板部11a2。
为提高第一基准定位件11a的运动平稳性,第一连接板部11a1和驱动安装座5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8,第一导向组件8用于实现第一基准定位件11a的运动导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组件8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81和与第一导轨81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82,第一导轨81与驱动安装座5连接,第一滑块82与第一基准定位件11a连接。
驱动安装座5上还设置有第一基准限位件6,第一基准限位件6用于限制第一基准定位件11a沿远离支撑座20方向运动的最大行程。优选地,第一基准限位件6包括沿Y方向设置的第一基准限位杆62。第一连接板部11a1上开设有避让口11a5,第一基准限位杆62位于避让口11a5中,且第一基准限位杆62朝向支撑座20的一端形成抵接端并能够与避让口11a5远离抵压板部11a2的一侧边缘抵接,以实现对限位作用。避让口11a5的设置,能够简化第一基准定位件11a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连接板部11a1朝向驱动安装座5的一侧凸设有与第一基准限位件6配合的限位部。
进一步地,第一基准限位杆62为螺杆,第一基准限位件6还包括第一基准固定座61,第一基准固定座61固设于驱动安装座5远离底座10的一表面上,第一基准限位杆62螺接于第一基准固定座61上,通过相对第一基准固定座61旋拧第一基准限位杆62,即可改变抵接端的位置,从而改变对第一基准定位件11a的限位位置。
进一步地,为避免第一导向组件8与第一基准限位件6相干涉,第一导向组件8沿垂直于第一导轨81的方向间隔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导向组件8分别位于第一基准限位件6的相对两侧,以在形成避让的同时,提高对第一基准定位件11a的导向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辅助定位组件2中的辅助定位件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一基准定位件11a的结构进行设置,且可同样配置用于限位的第一辅助限位件和用于导向的导向组件,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2-图4所示,第二基准定位件11b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延伸板部11b1,延伸板部11b1呈开口朝向支撑座20的U型结构,且延伸板部11b1的两末端沿第二方向向背延伸。第二基准定位件11b还包括第二连接板部11b3,第二连接板部11b3与延伸板部11b1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二连接板部11b3与底座10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板部11b3朝向驱动安装座5的一侧面形成用于与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端抵接的第二抵压面11b31。
第二基准定位件11b还包括垂直连接于第二连接板部11b3和延伸板部11b1之间的第二定位板部11b2,第二定位板部11b2位于驱动安装座5远离支撑座20的一侧,且第二定位板部11b2朝向驱动安装座5的一侧面形成用于与第二基准抵接面531a抵接的第二定位抵靠面11b21。基准弹性件50连接于第二定位板部11b2和驱动安装座5之间。
为实现第二基准定位件11b的移动导向,检测载具100上设置有第二导向组件9,第二导向组件9用于实现第二基准定位件11b沿X方向运动的导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组件9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第二导轨91和与第二导轨91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92,第二导轨91与底座10连接,第二滑块92与第二连接板部11b3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向组件9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够用于实现导向的结构形式。
为了限制第二基准定位件11b沿远离支撑座20方向运动的极限运动行程,底座10上还连接有第二基准限位件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准限位件7位于第二连接板部11b3远离驱动安装座5的一侧,第二连接板部11b3远离驱动安装座3的一面形成限位面,当限位面与第二基准限位件7抵接时,第二基准限位件7限制第二基准定位件11b继续沿远离支撑座20的方向运行。
优选地,第二基准限位件7具有与限位面抵接的抵接端,该抵接端相对底座10在在X方向上的位置可调,从而能够调节第二基准定位件11b的极限位置。进一步地,第二基准限位件7包括螺纹旋拧连接的第二基座固定座71和第二基准限位杆72,第二固定座71连接于底座10上,且第二基座固定座71上开设有螺纹孔,第二基准限位杆72为螺杆且沿X方向设置,第二基准限位杆72螺纹旋拧于第二基准固定座71上,通过旋拧第二基准限位杆72实现对第二基准限位件7限位位置的调节。
第二辅助定位组件2中的辅助定位件的设置可以参考上述第二基准定位件11b的设置,并可对应的配置用于限制第二辅助定位件21b位移的第二辅助限位件以及用于移动导向的导向组件,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具有两个基准定位杆14,两个基准定位杆14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基准定位杆14对应设置一基准调节座13和基准转接座12。第二基准定位组件具有一个基准定位杆14。该种设置,能够提高对工件的定位精度,且简化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是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具有一个基准定位杆14,第二基准定位组件具有两个基准定位杆14,两个基准定位杆14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更为优选地,第一辅助定位组件和第二辅助定位组件均具有一个辅助定位杆22,以保证定位精度的同时,简化检测载具100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优选地,检测载具10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以提高检测效率。且每个检测载具100均对应设置一个旋转组件400,以实现对每个检测载具100的单独旋转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检测载具10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
更为优选地的是,在初始安装位置下,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个检测载具100中,所有第一基准定位组件中的第一基准定位杆14a均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个检测载具100中,所有第二基准定位组件中的第二基准定位杆14b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以提高检测效率。
为实现该种设置,可通过以下方法对基准定位杆的位置进行调节,且本实施例以若干个检测载具10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为例,对基准定位杆的调节方式进行描述,当检测载具10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若干个时,对基准定位杆的调节方式可参照下述方法。调节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其中一个检测载具100作为基准检测载具;
步骤S2、将该基准检测载具移动至检测相机700下,由检测相机700采集两个第一基准定位杆14a与工件一侧边缘的两个基准抵接点,根据两个基准抵接点形成基准采集线;
步骤S3、将当前待调整的检测载具100移动至检测相机700下,并由检测相机700采集该工件同一侧边缘与两个第一基准定位杆14a的两个检测抵接点,并根据两个检测抵接点形成检测采集线;
步骤S4、比对基准采集线和检测采集线,调节当前待调整的检测载具100上第一基准定位杆11a的位置,直至检测采集线与基准采集线重合;
步骤S5、重复步骤S3和步骤S4,依次对每个检测载具100进行检测,并调节剩余检测载具100上的第一基准定位杆14a的位置。当所有检测载具100上的第一基准定位杆14a的位置均调节完毕后,若干个检测载具100的多个第一基准定位杆14a处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当所有检测载具100上的第一基准定位杆14a的位置均调节完毕后,通过每个旋转组件400使每个检测载具100同步旋转90°,参照上述方法调节每个第二基准定位杆14b的位置,使若干个检测载具100上的第二基准定位杆14b处于同一直线上。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4)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载具(100)和检测相机(700),所述检测载具(100)包括:
底座(10);
支撑座(20),其与所述底座(10)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座(20)上贯通开设有透光口(201);
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20)远离所述底座(10)的一表面,所述吸附组件用于吸附工件;
光源组件(3),其设置于所述底座(10)和所述支撑座(20)之间,所述光源组件(3)包括光源(31),所述光源(31)发出的光线能穿过所述透光口(201)以照亮至少部分所述工件的待检测特征;
所述检测相机(700)位于支撑座(20)远离所述底座(10)的一侧,所述检测相机(700)用于拍摄所述待检测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还设置有反光件(41),所述反光件(41)设置于所述支撑座(20)的外侧,所述反光件(41)用于至少将所述工件的侧表面的待检测特征反射至所述检测相机(7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件(41)相对所述底座(10)沿第一方向的安装位置可调节;和/或
所述反光件(41)相对所述底座(10)沿第二方向的安装位置可调节;和/或
所述反光件(41)能够相对所述底座(10)绕第三方向转动;
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支撑座(20)远离所述底座(10)的一表面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0)边缘处的辅助定位组件(2)和基准定位组件(1),所述辅助定位组件(2)和所述基准定位组件(1)能够相对所述底座(10)移动,以使所述基准定位组件(1)和所述辅助定位组件(2)配合从所述工件的外侧边缘对所述工件进行夹持定位;
所述底座(10)上固定连接有基准定位部,所述基准定位部与所述基准定位组件(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基准定位部用于与所述基准定位组件(1)抵接,以定位所述基准定位组件(1)的基准定位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上还设置有辅助定位部,所述辅助定位部与所述辅助定位组件(2)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辅助定位部用于与所述辅助定位组件(2)抵接,以定位所述辅助定位组件(2)沿靠近所述支撑座(20)方向运动的极限位置;
当所述基准定位组件(1)与所述基准定位部抵接时,所述辅助定位组件(2)与所述辅助定位部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定位组件(1)包括基准定位件(11)和基准定位杆(14),所述基准定位件(11)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基准定位杆(14)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准定位件(11),所述基准定位件(11)用于与所述基准定位部抵接,所述基准定位杆(14)用于与所述工件的外侧边缘抵接;和/或
所述辅助定位组件(2)包括辅助定位件(21)和辅助定位杆(22),所述辅助定位件(21)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辅助定位杆(22)固定连接于所述辅助定位件(21),且所述辅助定位杆(22)用于与所述工件的外侧边缘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定位杆(14)相对所述基准定位件(11)的安装位置可调,且调节方向平行于所述基准定位件(11)的移动方向;和/或,所述基准定位杆(14)相对所述基准定位件(11)的安装位置可调,且调节方向垂直于所述基准定位件(11)的移动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40),所述驱动机构(40)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底座(10),所述驱动机构(40)用于驱动所述辅助定位组件(2)和所述基准定位组件(1)远离所述支撑座(20);
所述基准定位组件(1)与底座(10)之间连接有基准弹性件(50),所述基准弹性件(50)用于使所述基准定位组件(1)靠近所述支撑座(20);
所述辅助定位组件(2)与所述底座(10)之间连接有辅助弹性件60,所述辅助弹性件60用于使所述辅助定位组件(2)靠近所述支撑座(20);
所述辅助弹性件60和所述基准弹性件(50)被配置为:当所述基准定位组件(1)与所述工件的外侧边缘抵接时,所述基准弹性件(50)的弹性恢复力大于其相对侧的所述辅助弹性件60的弹性恢复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呈四边形结构,所述基准定位组件(1)包括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和第二基准定位组件,所述辅助定位组件包括第一辅助定位组件和第二辅助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一辅助定位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10)的两相对边缘处,所述第二辅助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10)的另两相对边缘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基准定位杆(14),两个所述基准定位杆(14)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包括一个所述基准定位杆(14);或
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基准定位杆(14),两个所述基准定位杆(14)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包括一个所述基准定位杆(14)。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朝向所述支撑座(20)的一表面安装有驱动安装座(5),所述驱动安装座(5)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驱动安装座(5)上均安装有所述驱动机构(40),所述驱动机构(40)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两个所述驱动安装座(5)上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相对设置的第一辅助定位组件和第一基准定位组件,两个所述驱动安装座(5)上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共同驱动第二基准定位组件,两个所述驱动安装座(5)上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共同驱动第二辅助定位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同侧设置的所述驱动安装座(5)具有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所述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位于所述驱动安装座(5)远离所述支撑座(20)的一侧,另一所述驱动安装座(5)具有第一辅助抵接面(531a),所述第一辅助抵接面(531a)位于所述驱动安装座(5)远离所述支撑座(20)的一侧,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抵接以定位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所述第一辅助定位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辅助抵接面(531a)抵接,以限定所述第一辅助定位组件的移动,且当所述第一基准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一基准抵接面(511a)抵接时,所述第一辅助抵接面(531a)与所述第一辅助定位组件非接触;和/或
所述驱动安装座(5)具有第二基准抵接面(511b)和第二辅助抵接面(531b),所述第二基准抵接面(511b)位于所述驱动安装座(5)朝向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辅助抵接面(531b)位于所述驱动安装座(5)朝向所述第二辅助定位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二基准抵接面(511b)抵接以定位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所述第二辅助定位组件能够与所述第二辅助抵接面抵接,以限定第二所述辅助定位组件的移动,且当所述第二基准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二基准抵接面(511b)抵接时,所述第二辅助抵接面(531b)与所述第二辅助定位组件非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平移驱动组件(200)、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00)和旋转组件(400),所述第一平移驱动组件(200)的移动端与所述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00)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00)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平移驱动组件(300)的移动端与所述旋转组件(400)的固定端连接,以驱动所述旋转组件(400)沿第二方向平移,所述旋转组件(400)的旋转端与所述底座(10)连接,以驱动所述检测载具(100)绕第三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支撑座(20)远离所述底座(10)的一表面垂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载具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旋转组件(400)与所述检测载具(100)一一对应设置。
CN202110169691.8A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检测装置 Pending CN1131557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9691.8A CN113155733A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9691.8A CN113155733A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5733A true CN113155733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82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9691.8A Pending CN113155733A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573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6846C (zh) 玻璃基板的切断面检查装置
CN214097122U (zh) 一种工作台玻璃盖板装置及光学检测设备
CN215414976U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19915399U (zh) 晶圆检测装置
CN218098835U (zh) 极片检测装置及极片检测系统
CN117347390A (zh) 一种玻璃盖板边缘检测装置
CN113155733A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19850870U (zh) 检测装置
CN111323944A (zh) 光学检测设备
US5933521A (en) Wafer reader including a mirror assembly for reading wafer scribes without displacing wafers
CN217113329U (zh) 一种几何标定装置
CN211928342U (zh) 光学检测设备
CN216309768U (zh) 检测装置
CN113984348B (zh) 一种自动插接机构及插接方法
CN205505994U (zh) 太阳能聚光器反射镜单元的面形检测装置
CN114650415A (zh) 自动对焦检测系统
CN111965782B (zh) 自动化反射光路调节组件、调节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2798611A (zh) 一种双工位线路板视觉检测系统
CN216146661U (zh) 一种元件安装装置
CN111122144B (zh) 一种双工位扭转测试装置
CN218482050U (zh) 一种环形器自动调校机
CN218411063U (zh) 检测装置及检测设备
CN221148505U (zh) 一种激光器镀膜膜面反射装置
CN110320010A (zh) 一种镜头mtf检测工装及校准方法
CN213404026U (zh) 一种贴合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1

Address after: 214135 No. 18, Xinzhou Road, Xinw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No.20 Xinxi Road, Wuxi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