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3956A - 活塞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活塞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3956A
CN113153956A CN202110242049.8A CN202110242049A CN113153956A CN 113153956 A CN113153956 A CN 113153956A CN 202110242049 A CN202110242049 A CN 202110242049A CN 113153956 A CN113153956 A CN 113153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avity
chamber
shel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20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aw and Tokico Shock Absor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aw and Tokico Shock Absor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aw and Tokico Shock Absor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20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39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3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39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6Special sealings, including sealings or guides for piston-rods
    • F16F9/369Sealings for elements other than pistons or piston rods, e.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16F9/464Control of valve bias or pre-stress, e.g. electromagnet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活塞机构及液压减振器。活塞机构包括活塞杆、电磁阀总成、滑阀和复原阀系。活塞杆插入液压减振器的工作缸内,电磁阀总成两端分别与活塞杆和复原阀系相连接,复原阀系将工作缸分隔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滑阀位于复原阀系和电磁阀总成形成的容纳腔室内,并将其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电磁阀总成通电时,电磁阀总成的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相连通,使第一腔室通过电磁阀总成与有杆腔相连通;第二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二腔室和有杆腔的第二通孔,滑阀能够对第二通孔进行遮挡;通过调节电磁阀总成开度调节第一腔室的压力,以调节滑阀开启度,进而实现对油液经过复原阀系时产生的阻尼力的调节。

Description

活塞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活塞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系统中普遍采用液力减振器,减振器在工作过程中,活塞杆会在减振器的工作缸内往复运动,贮油缸内的油液通过阀系产生阻尼力;常规电磁阀的阻尼力是固定的,不能自动控制减振器阻尼力的大小,因此电控减振器应运而生。
目前主要的电控减振器均是外置电磁阀电控减振器,电磁阀在减振器外侧放置,通过控制旁通路的油路大小,实现阻尼力的控制;外置电磁阀减振器贮油缸直径设计较大,不利于布置底盘,同时外置电磁阀的布置也增加车辆底盘悬架的空间布置难度,以及外置电磁阀也增加了产品的重量,无形中增加整车车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机构及液压减振器,以将电磁阀放置于减振器的工作缸内,并实现对阻尼力的调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塞机构,包括活塞杆、电磁阀总成、滑阀和复原阀系;所述活塞杆用于设置于液压减振器的工作缸内,所述电磁阀总成安装于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工作缸内的一端;所述电磁阀总成形成有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当所述电磁阀总成通电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相连通;所述复原阀系与所述电磁阀总成远离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复原阀系将所述工作缸分隔为有杆腔和无杆腔,且所述复原阀系与所述电磁阀总成之间形成容纳腔室;所述滑阀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内,并与所述容纳腔室间隙配合,所述滑阀将所述容纳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滑阀形成有第一通孔,以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复原阀系与所述无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形成有第二通孔,以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有杆腔,且所述滑阀能够部分遮挡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总成包括阀体总成、动铁芯组件和线圈;所述阀体总成包括第一壳体、隔磁环、第二壳体和先导阀座;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隔磁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复原阀系相连接;所述先导阀座与所述第二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先导阀座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阀腔,所述先导阀座与所述复原阀系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室;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所述第一阀口,所述先导阀座形成有所述第二阀口;所述动铁芯组件设置于所述阀腔内,所述动铁芯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使得所述动铁芯组件对所述第二阀口进行封堵;所述线圈缠绕设置于所述阀体总成上,当所述线圈充电时,所述第一壳体能够产生磁力,以吸引所述动铁芯组件远离所述第二阀口。
进一步地,所述动铁芯组件包括动铁芯套筒、弹性件安装座和顶锥;所述动铁芯套筒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顶锥与所述动铁芯套筒朝向所述先导阀座的一端相连接;所述顶锥朝向所述先导阀座的一端形成有锥头,所述锥头能够伸入所述第二阀口内,且所述锥头的侧壁能够与所述第二阀口的端口密封抵靠;所述弹性件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动铁芯套筒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安装座和所述顶锥相抵靠;所述动铁芯套筒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形成有插接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能够通过所述插接孔伸入所述动铁芯套筒内并与所述弹性件安装座相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口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一连通部位于靠近所述顶锥的一端,且所述第一连通部的通径大于所述第二连通部的通径;所述顶锥朝向所述先导阀座的一端形成有锥头,所述锥头能够伸入所述第一连通部内,且所述锥头的侧壁与所述第一连通部的端口密封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通部的通径为0.3-1.0mm,位于所述滑阀上的所述第一通孔的通径为0.5-2.0mm。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与所述插接孔之间具有预定间隙,所述顶锥形成有连通孔,使得所述动铁芯套筒与所述阀腔和所述第阀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孔形成有第一内螺纹连接部;所述顶杆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连接部,以使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螺接;所述顶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侧壁处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被夹紧于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形成有止挡部,且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滑阀位于所述止挡部和所述先导阀座之间,且所述先导阀座与所述滑阀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使得所述滑阀与所述止挡部相抵靠;当所述滑阀与所述止挡部相抵靠时,所述滑阀能够部分遮挡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部包括卡簧;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卡簧嵌设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卡簧凸出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总成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相连接,所述端盖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壳体能够插入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柱销固定;所述活塞杆为空心活塞杆,且所述活塞杆朝向所述电磁阀总成的一端形成有空心套管;所述空心套管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内螺纹连接部,所述端盖的外壁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二外螺纹连接部,使得所述端盖与所述空心套管相螺接。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形成有第一孔道和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位于所述端盖朝向所述空心套管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一孔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阀口相连通;所述空心套管上形成有第二孔道,所述第二孔道的一端与所述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环槽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朝向所述空心套管的一侧端面上还形成有第二环槽和第三环槽;所述第一环槽位于所述第二环槽和所述第三环槽之间,且所述第二环槽和所述第三环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被夹紧在所述端盖和所述空心套管之间;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端盖相贴合的端面处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与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一孔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被夹紧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端盖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压减振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活塞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活塞机构包括活塞杆、电磁阀总成、滑阀和复原阀系。活塞杆的一端插入液压减振器的工作缸内,且活塞杆能够在工作缸内沿活塞杆的轴向即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电磁阀总成与活塞杆位于工作缸内的一端相连接,复原阀系与电磁阀总成的下端相连接,复原阀系将工作缸分隔为有杆腔和无杆腔。复原阀系和电磁阀总成之间形成容纳腔室,滑阀位于容纳腔室内,将容纳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滑阀在容纳腔室内能够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上下运动。电磁阀总成形成有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当电磁阀总成通电时,电磁阀总成开启,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相连通,电磁阀总成通过第一阀口与有杆腔相连通,电磁阀总成通过第二阀口与第一腔室相连通;滑阀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使得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能够通过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二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用于连通第二腔室和有杆腔;当滑阀位于最下方的第二工位时,滑阀的侧壁能够对第二通孔进行遮挡;第二腔室与有杆腔进行油液流通时,需向上推开滑阀,即开启滑阀。
在第二腔室与有杆腔进行油液流通的过程中,油液作用于滑阀,需要克服第一腔室的压力以能够推动滑阀向上运动,因此通过改变第一腔室的压力,可对滑阀能够开启度进行调节;而第一腔室的压力取决于电磁阀总成的开启度,即电磁阀总成通电电流越大,电磁阀总成开启度越大,第一腔室的压力越小,滑阀越容易被开启,第二腔室内的压力越小,复原阀系阀口的开启度越大,油液经过复原阀系的阻尼力越小,反之亦然;当电磁阀总成断电时,电磁阀总成被关闭,第一腔室在被压缩时内部油液无法通过电磁阀总成排入有杆腔,第一腔室内的压力最大,滑阀打开最困难,此时阻尼力最大,从而实现对液压减振器阻尼力的调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压减振器,包括所述的活塞机构,因而所述液压减振器也具有活塞机构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活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阀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铁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工作缸,11-有杆腔,12-无杆腔,2-活塞杆,21-空心套管,22-第二孔道,3-电磁阀总成,31-第一阀口,32-第二阀口,33-线圈,34-第一壳体,35-隔磁环,36-第二壳体,37-先导阀座,38-动铁芯套筒,39-弹性件安装座,310-顶锥,311-锥头,312-顶杆,313-第一连通部,314-第二连通部,315-插接孔,316-连通孔,317-第一密封件,318-端盖,319-柱销,320-第一孔道,321-第一环槽,322-第二密封件,333-第三密封件,4-滑阀,41-第一通孔,5-复原阀系,6-第一腔室,7-第二腔室,71-第二通孔,72-卡簧,8-第一弹性件,9-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活塞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活塞机构,如图1至图3所示,用于液压减振器;活塞机构包括活塞杆2、电磁阀总成3、滑阀4和复原阀系5。
活塞杆2的一端插入液压减振器的工作缸1内,活塞杆2位于工作缸1的上端,且活塞杆2能够在工作缸1内沿活塞杆2的轴向即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
电磁阀总成3设置于工作缸1内,且电磁阀总成3的上端与活塞杆2位于工作缸1内的一端相连接,复原阀系5位于电磁阀总成3的下端,且复原阀系5与电磁阀总成3的下端相连接;复原阀系5与工作缸1相适配,复原阀系5能够与工作缸1的内壁间隙配合,使得复原阀系5和电磁阀能够随活塞杆2在工作缸1内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同时通过复原阀系5将工作缸1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两个腔室,即位于复原阀系5上方的有杆腔11和位于复原阀系5下方的无杆腔12。
复原阀系5与电磁阀总成3之间的连接,也使得复原阀系5和电磁阀总成3之间形成容纳腔室,滑阀4设置于该容纳腔室内,通过滑阀4将容纳腔室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两个腔室,即位于滑阀4上方的第一腔室6和位于滑阀4下方的第二腔室7;滑阀4与容纳腔室的内壁为间隙配合,使得滑阀4能够在容纳腔室内上下运动,且滑阀4具有位于上方的第一工位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工位,滑阀4能够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之间上下运动,使得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的容积发生改变。
如图2和图3所示,电磁阀总成3形成有第一阀口31和第二阀口32,当电磁阀总成3通电时,电磁阀总成3开启,第一阀口31和第二阀口32相连通,同时通过调整电磁阀总成3通电电流的大小能够对电磁阀总成3的开启度进行调节,进而对电磁阀总成3的通量进行调节。电磁阀总成3通过第一阀口31与工作缸1的有杆腔11相连通,电磁阀总成3通过第二阀口32与第一腔室6相连通,从而当电磁阀总成3开启时,第一腔室6与有杆腔11相连通,第一腔室6与有杆腔11之间能够进行油液流通,并且通过调整电磁阀通电电流的大小,调节电磁阀的开度,进而对第二腔室7与有杆腔11之间油液的流通量进行调节。滑阀4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1,使得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能够通过第一通孔41相连通,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之间能够进行油液流通,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通孔41的通孔为0.5mm-2.0mm。
第二腔室7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71,第二腔室7能够通过第二通孔71与有杆腔11相连通;当滑阀4位于最下方的第二工位时,滑阀4的侧壁能够对第二通孔71进行遮挡;第二腔室7与有杆腔11进行油液流通时,需向上推开滑阀4,即开启滑阀4,第二通孔71被打开,有杆腔11与第二腔室7可通过第二通孔71进行油液流通。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滑阀4朝向第二通孔71的侧壁形成有倾斜壁面,使处于第二工位的滑阀4在对第二通孔71进行遮挡时,第二通孔71被开启一个较小的缝隙,有杆腔11内的油液在通过第二腔室7流向无杆腔12的过程中,有杆腔11的油液可作用与滑阀4的倾斜壁面上,以推动滑阀4向上运动,开启滑阀4。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滑阀4与电磁阀总成3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9,通过第二弹性件9的弹性力能够推动滑阀4向下运动至回到第二工位。
减振器在复原行程中,活塞杆2带动复原阀系5上行,有杆腔11的容积被压缩,有杆腔11内的油液将推动滑阀4向上运动以开启滑阀4进入到第二腔室7内,然后油液继续继续打开复原阀系5以进入到有杆腔11而产生复原阻尼力;同样地,减振器在压缩行程中,活塞杆2带动复原阀系5下行,无杆腔12的容积被压缩,无杆腔12内的油液打开复原阀系5以经过第二腔室7进入到有杆腔11内并产生压缩阻尼力。
在第二腔室7与有杆腔11进行油液流通的过程中,油液作用于滑阀4,需要克服第二弹性件9作用于滑阀4上的弹性力和第一腔室6的压力以能够推动滑阀4向上运动,从而可通过改变第一腔室6的压力,对滑阀4能够开启度进行调节;而第一腔室6的压力取决于电磁阀总成3的开启度,即电磁阀总成3通电电流越大,电磁阀总成3开启度越大,第一腔室6的压力越小,滑阀4越容易被开启,第二腔室7内的压力越小,复原阀系5阀口的开启度越大,油液经过复原阀系5的阻尼力越小,反之亦然;当电磁阀总成3断电时,电磁阀总成3被关闭,第一腔室6在被压缩时内部油液无法通过电磁阀总成3排入有杆腔11,第一腔室6内的压力最大,滑阀4打开最困难,此时阻尼力最大;从而实现对阻尼力的调节,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路况对电磁阀总成3输入不同的电流,提高车辆乘坐的舒适性和驾驶安全性;同时,采用内置的电磁阀,减振器的外形尺寸可以设计的更小,更利于车辆底盘空间的布置,减轻重量,便于生产加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电磁阀总成3包括阀体总成、动铁芯组件和线圈33;其中阀体总成包括第一壳体34、隔磁环35、第二壳体36和先导阀座37,第一壳体34的上端与活塞杆2相连接,第一壳体34的下端通过隔磁环35与第二壳体36的上端相连接,第一壳体34的上端为封闭端,第二壳体36的下端为敞口端,先导阀座37设置于第二壳体36内部,且先导阀座37与第二壳体36密封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壳体34、隔磁环35、第二壳体36和先导阀座37围着呈电磁阀总成3的阀腔;第一阀口31位于第一壳体34上,阀腔通过第一阀口31与有杆腔11相连通,第二阀口32位于先导阀座37上。第二壳体36向下延伸预定长度,且第二壳体36的下端与复原阀系5相连接,以在第二壳体36、先导阀座37和复原阀系5之间形成上述容纳腔室,滑阀4安装于容纳腔室内,且滑阀4与第二壳体36间隙配合,使得滑阀4与先导阀座37之间形成上述第一腔室6,滑阀4与复原阀系5之间形成上述第二腔室7;第二弹性件9位于第一腔室6内,且第二弹性件9的两端分别与先导阀座37和滑阀4相抵靠。优选地,如图3所示,在第二壳体36位于第二腔室7的内壁上设置有止挡部,当滑阀4移动至第二工位时,滑阀4的下端面将与止挡部相抵靠,从而通过止挡部对滑阀4进行限位。优选地,止挡部可以为卡簧72,第二腔室7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卡簧72嵌设与安装槽内,且卡簧72凸出第二腔室7的侧壁,以形成对滑阀4进行限位的止挡部。
线圈33环绕设置于阀体总成外侧,且线圈33位于靠近第一壳体34的一侧,当线圈33通入电流时,第一壳体34将产生磁力,且通过调节通入电流的大小,能够对第一壳体34产生的磁力大小进行调节。
动铁芯组件设置与阀腔内,即动铁芯组件位于第一壳体34和先导阀座37之间,且动铁芯能够在第一壳体34和先导阀座37之间移动。动铁芯组件和第一壳体34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8,通过第一弹性件8的弹性力能够使得动铁芯组件移动至与先导阀座37相抵靠的位置处,从而通过动铁芯组件对先导阀座37的第二阀口32进行封堵;当线圈33通入电流时,第一壳体34产生的磁力将吸引动铁芯向靠近第一壳体34的上方运动,以开启第二阀口32,电磁阀总成3被开启,第一阀口31与第二阀口32相连通,第一腔室6通过电磁阀总成3与有杆腔11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4所示,动铁芯组件包括动铁芯套筒38和顶锥310;动铁芯套筒38设置于阀腔内,动铁芯套筒38的下端与顶锥310相连接,顶锥310朝向先导阀座37的一端形成有锥头311,且锥头311与第二阀口32位于同一轴线上;当动铁芯组件与先导阀座37相抵靠时,锥头311的头端能够插入到第二阀口32内,且锥头311的侧壁与第二阀口32的端口紧密抵靠,从而通过锥头311对第二阀口32进行密封封堵。当线圈33充电时,动铁芯组件向上运动,锥头311从第二阀口32内退出一定距离,使得锥头311的外壁与第二阀口32之间形成一定环隙,第二阀口32被打开,第一腔室6可通过第二阀口32与阀腔相连通;线圈33通入的电流越大,锥头311从第二阀口32内退出的越多,锥头311与第二阀口32之间的环隙越大,第二阀口32的开启度即电磁阀总成3的开启度越大。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阀口32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连通部313和第二连通部314,第一连通部313位于先导阀座37朝向顶锥310的一侧,第二连通部314位于朝向第一腔室6的一侧,且第二连通部314具有较小的通径,优选地,第二连通部314的通径为0.3mm-1.0mm。第一连通部313具有较大的通径,以便于锥头311与第一连通部313的装配,锥头311能够伸入第一连通部313内,以能够通过锥头311对第一连通部313的封堵。
关于动铁芯组件与第一壳体34之间的第一弹性件8的安装,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动铁芯套筒38的上端形成有插接孔315,第一壳体34上设置有顶杆312,顶杆312的上端与第一壳体34相连接,顶杆312的下端通过插接孔315伸入到动铁芯套筒38内;动铁芯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安装座39,弹性件安装座39能够与顶杆312的下端抵靠连接,第一弹性件8位于弹性安装座和先导阀座37之间,第一弹性件8的上端与弹性件安装座39相抵靠,第一弹性件8的下端与顶锥310相抵靠,从而通过第一弹性件8能够对动铁芯组件提供驱动力,使动铁芯组件与先导阀座37相抵靠,顶锥310的锥头311对第二阀口32进行封堵。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述,关于顶杆312与第一壳体34的连接,第一壳体34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上端的内壁面上形成有第一内螺纹连接部,顶杆312的上端形成有第一外螺纹连接部,第一外螺纹连接部与第一内螺纹连接部相适配,使得顶杆312的上端螺接于第一壳体34上;顶杆312的位于第一安装孔内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件317,第一密封件317能够被夹紧在顶杆312和第一安装块之间,以使顶杆312与第一壳体34密封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动铁芯套筒38与阀腔内壁间隙配合,使动铁芯能够在阀腔内上下运动,同时能过对动铁芯起到导向的作用。动铁芯套筒38上端的插接孔315的通径大于顶杆312的外径,使得插接口与顶杆312之间形成预定间隙,工作缸1内的油液经由第一阀口31进入到阀腔后能够通过插接口与顶杆312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动铁芯套筒38内。顶锥310上开设有连通孔316,用于连通动铁芯套筒38和阀腔,使顶锥310与先导阀座37之间的阀腔能够通过连通孔316与动铁芯套筒38相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电磁阀总成3还包括端盖318,端盖318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壳体34相适配,使得第一壳体34能够装配于第二安装孔内;第二安装孔内设置有柱销319,第一壳体34对应形成有销孔,柱销319能够通过销孔插入第一壳体34内,从而通过柱销319对第一壳体34与端盖318进行定位连接。
优选地,端盖318与第二壳体36的之间形成安装环槽,线圈33被固定于安装环槽内。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活塞杆2为空心活塞杆2,且活塞杆2位于工作缸1的一端即活塞杆2的下端形成有空心套管21,电磁阀总成3安装于空心套管21内。
优选地,空心套管21的上端侧壁上形成有第二内螺纹连接部,端盖318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二外螺纹连接部,第二外螺纹连接部与第二内螺纹连接部相适配,使得端盖318能够与空心套管21相螺接,从而使电磁阀总成3安装于空心套管21内,且电磁阀总成3的上端与空心套管21的顶端相抵靠;端盖318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第二环槽和第三环槽,第二环槽和第三环槽内分贝设置有第二密封件322,第二密封件322能够被夹紧在端盖318和空心套管21之间,以使端盖318与空心套管21密封连接。空心套管21的下端延伸至电磁阀总成3的第二壳体36处,且第二壳体36与空心套管21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如密封圈或密封垫片等,从而使电磁阀总成3密封装配与空心套管21内,工作缸1内的油液不会进入到空心套管21与电磁阀总成3之间,以免线圈33浸泡在油液中,线圈33的出线端能够通过空心套管21伸出活塞杆2。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端盖318上形成有第一孔道320和第一环槽321,第一环槽321位于端盖318的上端面上,第一孔道320位于端盖318朝向第一壳体34的一侧,且第一孔道320的一端与位于第一壳体34上的第一阀口31相连通,第一孔道320的另一端与第一环槽321相连通;在第一阀口31朝向第一孔道320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三密封件333,第三密封件333能够被夹紧在第一壳体34和端盖318之间,从而通过第三密封件333对第一孔道320和第一阀口31之间的连通进行密封。
优选地,空心套管21上形成有第二孔道22,第二孔道22的一端与有杆腔11相连通,第二孔道22的另一端与第一环槽321相连通,通过设置第一环槽321使得端盖318在于空心套管21螺接时,无论旋拧到什么位置,第二孔道22始终能够通过第一环槽321与第一孔道320相连通。优选地,第一环槽321位于第二环槽和第三环槽之间,从而通过第二环槽和第三环槽内的第二密封件322对第二孔道22与第一环槽321之间的连通进行密封。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液压减振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活塞机构。
在该实施例中,液压减振器包括活塞机构,因此液压减振器具有活塞机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电磁阀总成、滑阀和复原阀系;
所述活塞杆用于设置于液压减振器的工作缸内,所述电磁阀总成安装于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工作缸内的一端;所述电磁阀总成形成有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当所述电磁阀总成通电时,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相连通;
所述复原阀系与所述电磁阀总成远离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复原阀系将所述工作缸分隔为有杆腔和无杆腔,且所述复原阀系与所述电磁阀总成之间形成容纳腔室;
所述滑阀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内,并与所述容纳腔室间隙配合,所述滑阀将所述容纳腔室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滑阀形成有第一通孔,以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复原阀系与所述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形成有第二通孔,以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有杆腔,且所述滑阀能够遮挡所述第二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总成包括阀体总成、动铁芯组件和线圈;
所述阀体总成包括第一壳体、隔磁环、第二壳体和先导阀座;
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隔磁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复原阀系相连接;
所述先导阀座与所述第二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先导阀座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阀腔,所述先导阀座与所述复原阀系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室;
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所述第一阀口,所述先导阀座形成有所述第二阀口;
所述动铁芯组件设置于所述阀腔内,所述动铁芯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使得所述动铁芯组件对所述第二阀口进行封堵;
所述线圈缠绕设置于所述阀体总成上,当所述线圈充电时,所述第一壳体能够产生磁力,以吸引所述动铁芯组件远离所述第二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组件包括动铁芯套筒、弹性件安装座和顶锥;
所述动铁芯套筒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顶锥与所述动铁芯套筒朝向所述先导阀座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顶锥朝向所述先导阀座的一端形成有锥头,所述锥头能够伸入所述第二阀口内,且所述锥头的侧壁能够与所述第二阀口的端口密封抵靠;
所述弹性件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动铁芯套筒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弹性件安装座和所述顶锥相抵靠;
所述动铁芯套筒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形成有插接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能够通过所述插接孔伸入所述动铁芯套筒内并与所述弹性件安装座相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口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
所述第一连通部位于靠近所述顶锥的一端,且所述第一连通部的通径大于所述第二连通部的通径;
所述顶锥朝向所述先导阀座的一端形成有锥头,所述锥头能够伸入所述第一连通部内,且所述锥头的侧壁与所述第一连通部的端口密封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部的通径为0.3-1.0mm,位于所述滑阀上的所述第一通孔的通径为0.5-2.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与所述插接孔之间具有预定间隙,所述顶锥形成有连通孔,使得所述动铁芯套筒与所述阀腔和所述第一阀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孔形成有第一内螺纹连接部;
所述顶杆的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连接部,以使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螺接;
所述顶杆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侧壁处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被夹紧于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形成有止挡部,且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所述滑阀位于所述止挡部和所述先导阀座之间,且所述先导阀座与所述滑阀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使得所述滑阀与所述止挡部相抵靠;
当所述滑阀与所述止挡部相抵靠时,所述滑阀能够部分遮挡所述第二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包括卡簧;
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卡簧嵌设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卡簧凸出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总成还包括端盖;
所述端盖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相连接,所述端盖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壳体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且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柱销固定;
所述活塞杆为空心活塞杆,且所述活塞杆朝向所述电磁阀总成的一端形成有空心套管;
所述空心套管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内螺纹连接部,所述端盖的外壁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二外螺纹连接部,使得所述端盖与所述空心套管相螺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形成有第一孔道和第一环槽;
所述第一环槽位于所述端盖朝向所述空心套管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一孔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阀口相连通;
所述空心套管上形成有第二孔道,所述第二孔道的一端与所述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环槽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活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朝向所述空心套管的一侧端面上还形成有第二环槽和第三环槽;
所述第一环槽位于所述第二环槽和所述第三环槽之间,且所述第二环槽和所述第三环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被夹紧在所述端盖和所述空心套管之间;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端盖相贴合的端面处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与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一孔道相连通;
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被夹紧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端盖之间。
13.一种液压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活塞机构。
CN202110242049.8A 2021-03-04 2021-03-04 活塞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Pending CN1131539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2049.8A CN113153956A (zh) 2021-03-04 2021-03-04 活塞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2049.8A CN113153956A (zh) 2021-03-04 2021-03-04 活塞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3956A true CN113153956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84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2049.8A Pending CN113153956A (zh) 2021-03-04 2021-03-04 活塞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395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60449A1 (en) * 2021-11-23 2023-05-25 Chih-Hsien Liao Cylinder with switchable system and shock absorber having the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60449A1 (en) * 2021-11-23 2023-05-25 Chih-Hsien Liao Cylinder with switchable system and shock absorber having the same
US11719303B2 (en) * 2021-11-23 2023-08-08 Chih-Hsien Liao Cylinder with switchable system and shock absorber having the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0604B2 (en) Damping force variable valve and shock absorber including the same
US11721464B2 (en) Solenoid, solenoid valve, and damper
EP1820997A2 (en) Damping force control valve and shock absorber using the same
CN103557261B (zh) 一种汽车阻尼可调减振器
WO2008045470A2 (en) Shock absorber hav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semi-active valve
KR101944990B1 (ko) 현가장치의 드라이브 모드 전환을 위한 에어스프링용 스위처블 솔레노이드 밸브 조립체
CN113153956A (zh) 活塞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CN108458151B (zh) 一种自密封式双余度两位三通电磁阀
CN112253669A (zh) 一种半主动减振器
CN112815033A (zh) 用于调节减震器阻尼的电磁阀
CN107380335B (zh) 车辆高度调整设备
CN214945997U (zh) 活塞机构及液压减振器
CN214578532U (zh) 一种用于连续阻尼可调电磁阀的先导阀
US20040124051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damper having a bouyant sleeve for limiting rebound
CN220396355U (zh) 一种阻尼阀及包含其的减震器
CN112112919A (zh) 一种电磁阀减振器
US20210246961A1 (en) Cylinder apparatus
CN108679144B (zh) 汽车悬架及其先导式半主动阻尼器
CN116181837A (zh) 一种减振器阻尼可调电磁阀
CN107416105B (zh) 流动路径控制装置及车辆高度调整设备
CN214578539U (zh) 用于调节减震器阻尼的电磁阀
CN214367447U (zh) 汽车、悬架系统及其阻尼可切换的减震器
US10406881B2 (en) Variable damping force shock absorber
CN220151784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用电磁阀活塞杆
CN113586648A (zh) 双向独立阀磁流变阻尼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