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3030A - 车门内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门内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53030A
CN113153030A CN202110326173.2A CN202110326173A CN113153030A CN 113153030 A CN113153030 A CN 113153030A CN 202110326173 A CN202110326173 A CN 202110326173A CN 113153030 A CN113153030 A CN 113153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terior trim
vehicle
interior
virtual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61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辉
康国旺
李冠蓬
解胜凯
夏宽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261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30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53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530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6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using personal physical data of the operator, e.g. finger prints, retinal images, voicepatter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71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interacting with a central uni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内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具体涉及车辆内饰领域。所述车门内开系统包括:车门锁;车门控制单元,与所述车门锁连接;以及虚拟开关内饰件,设置于车门内侧,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与所述车门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包括运用灯光和结构设计在其表面形成一个动态标识区;其中,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能够在车辆停稳后,响应人手靠近或者触摸所述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使所述动态标示区呈现动态显示效果和/或互动效果,以及响应人手触摸所述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控制所述车门控制单元完成所述车门锁的解锁动作。本发明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更高的科技感和智能化表现,并且在行车过程中不显示,规避误操作。

Description

车门内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门内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车门内开启手柄,造型虽然各种各样,但其大致可分为机械式内开启手柄和开关式内开启手柄。
机械式内开启手柄通过拉动手柄旋转带动后面的拉索进而与门锁联动达到解锁车门的目的,其存在科技感不足、智能化不强以及容易在行驶过程中被人误操作等问题,这与车舱内饰日渐科技时尚的趋势格格不入。
开关式内开启手柄通过按压电子开关,发送信号给车门控制单元,车门控制单元释放开锁信号给电子锁解锁,进而达到开启车门的目的开关式内开启手柄,相比于机械式内开启手柄虽然具有较好的科技感和智能表现,但仍存在容易在行驶过程中被人误操作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内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以改善现有的车门内开启手柄存在科技感、智能化不足以及容易在行驶过程中被人误操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内开系统,包括车门锁,车门控制单元及虚拟开关内饰件,其中,所述车门控制单元与所述车门锁连接,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设置于车门内侧,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与所述车门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包括运用灯光和结构设计在其表面形成一个动态标识区,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能够在车辆处于驻车档时,响应人手靠近所述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使所述动态标示区呈现相应的互动显示效果,或响应人手靠近所述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控制所述车门控制单元完成所述车门锁的解锁动作。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包括:
内饰表皮,具有由若干透光特征图案组成的所述动态标识区,若干所述透光特征图案按照预设轨迹间隔设置,例如所述动态标识区的若干所述透光特征图案按照环形轨迹间隔设置;
内饰骨架,设置于所述内饰表皮的一侧,所述内饰骨架具有若干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与一所述透光特征图案相对应;
若干光源,每个所述光源设置于一所述通孔的远离所述内饰表皮的一侧;
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饰骨架的远离所述内饰表皮的一侧,所述传感器用于获取人手靠近所述动态标识区的感测信号;以及
电控单元,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光源连接;
其中,所述电控单元用于在车辆停稳后,接收并处理所述传感器的感测信号,并根据处理结果来执行控制所述光源的显示状态以使若干所述透光特征图案呈现出相应的互动显示效果的动作或执行控制所述车门控制单元完成所述车门锁的解锁动作。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包括:
内饰表皮,具有由透光特征图案组成的动态标识区;
内饰骨架,设置于所述内饰表皮的一侧;
光源,设置于所述内饰骨架的远离所述内饰表皮的一侧;
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饰骨架的远离所述内饰表皮的一侧,所述传感器用于获取人手靠近所述动态标识区的感测信号;
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内饰骨架与所述内饰表皮之间,所述导光板用于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经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板并经所述出光面射出;以及
电控单元,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光源连接;
其中,所述电控单元用于在车辆停稳后,接收并处理所述传感器的感测信号,并根据处理结果来执行控制所述光源的显示状态以使若干所述透光特征图案呈现出相应的互动显示效果的动作或控制所述车门控制单元完成所述车门锁的解锁动作。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通过激光弱化工艺于所述内饰表皮的所述动态标识区形成所述透光特征图案。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透光特征图案在被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照亮时在所述内饰表皮的可视面显示出来,而在未被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点亮时在所述内饰表皮的可视面不显示。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还包括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内饰骨架的远离内饰表皮的一端,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光源分别集成于所述电路板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包括LED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内饰骨架具有通孔,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光主体部和导光凸出部,所述导光凸出部的一端与所述导光主体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延伸至所述光源的位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凸出部位于所述导光主体部的一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还包括遮光罩,所述遮光罩罩设于所述内饰骨架的远离所述内饰表皮的一侧,所述遮光罩与所述内饰骨架共同围城用于安装所述光源及所述传感器的安装腔。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包括手势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或电容接近传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虚拟内开启把手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车辆可靠停止后,激活虚拟开关内饰件工作;
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响应人手靠近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使所述动态标示区呈现相应的互动显示效果,或响应人手靠近所述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控制车门控制单元完成车门锁的解锁动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车门内开系统,其中,
其中,所述车门内开系统包括:
车门锁;
车门控制单元,与所述车门锁连接;以及
虚拟开关内饰件,设置于车门内侧,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与所述车门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包括运用灯光和结构设计在其表面形成一个动态标识区;
其中,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能够在车辆停稳后,响应人手靠近或者触摸所述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使所述动态标示区呈现动态显示效果和/或互动效果,以及响应人手触摸所述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控制所述车门控制单元完成所述车门锁的解锁动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车门内开系统取消了实体手柄或者开关,造型更干净,动态灯光的加持增加了科技感,通过触摸动态标识区进行车门打开显得更加智能,从而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更高的科技感和智能化表现;本发明的车门内开系统的动态标识区在行车过程中不显示,从而可以避免小孩子误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车门内开系统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于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内饰表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于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内饰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于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于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控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于一实施例中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虚拟开关内饰件于另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虚拟开关内饰件于另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电控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10为本发明虚拟开关内饰件于另一实施例中的控制逻辑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虚拟开关内饰件于另一实施例中的点亮时的模拟图。
图12为本发明车辆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虚拟开关内饰件;10a、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10b、第二虚拟开关内饰件;20、车门控制单元;30、车门锁;110、第一内饰表皮;111、第一动态标识区;112、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20、第一内饰骨架;121、第一通孔;130、第一电路板;140、第一光源;150、第一传感器;160、第一电控单元160;161、第一处理器;162、第一通信器;163、第一存储器;210、第二内饰表皮;211、第二动态标识区;212、第二透光特征图案;220、第二内饰骨架;221、第二通孔;230、第二电路板;240、第二光源;250、第二传感器;260、导光板;261、导光主体部;262、导光凸出部;263、入光面;264、出光面;270、遮光罩;280、第二电控单元;281、第二处理器;282、第二通信器;283、第二存储器;100、车门内开系统;200、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请参阅图1至图12。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发明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发明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车辆上的车门内开系统,其可设置于车辆的车体200的门板位置,该内开系统包括虚拟开关内饰件10、车门控制单元20(DoorControl Unit,简称DCU)及车门锁30。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10是通过电控单元、传感器、光源和内饰表皮高度集成打造的一种动态的科技感更强的虚拟内开,其运用灯光和结构设计在表面形成一个动态标识区,通过靠近或者触摸这个动态标识,控制车门锁30解锁开启。
虚拟开关内饰件10,设置于车门内侧,虚拟开关内饰件10与车门控制单元20连接作为车门虚拟内开启把手,车门控制单元20与车门锁30连接,虚拟开关内饰件10能够在车辆处于驻车档驻车档时,响应人手靠近所述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使动态标示区呈现相应的互动显示效果(包括呼吸点亮、循环点亮、变色、增加呼吸点亮频率、增加循环点亮频率中的几种的组合),或响应人手靠近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控制车门控制单元20完成所述车门锁30的解锁动作。本实施例的车门内开系统的详细控制流程详见下文中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种的相关描述。
虚拟开关内饰件10可采用实施例二的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10a或实施例三中所述第二虚拟开关内饰件10b,详见下文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以示区分,在下文的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对于相同部件的名称添加了前缀“第一”和“第二”,并且分别进行标号。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动态光学成像的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10a,包括第一内饰表皮110、第一内饰骨架120、第一光源140、第一传感器150及第一电控单元160。该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10a可作为车辆(例如汽车)的机械的功能件的虚拟开关,该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10a兼具内饰科技感和智能化,通过灯光、电气和智能的整合,能够满足客户对新鲜、科幻、智能、互联这种新事物心理诉求。其中,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10a于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内饰表皮110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10a于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内饰骨架120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10a于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电路板130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10a于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控单元160的结构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详细阐述本实施例的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10a。
请参阅图2和图3,上述第一内饰表皮110可以是车辆内部装饰板的第一内饰表皮110层,第一内饰表皮110的材质例如可以是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简称TPU)、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简称TPE)、热塑性硫化橡胶(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简称为TPV)、聚氨酯(Polyurethane,简称为PU)、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Thermoplasticpolyolefin,简称为TPO)、真皮或其组合。该第一内饰表皮110包覆于上述第一内饰骨架120的一侧表面,第一内饰表皮110具有由若干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12组成的第一动态标识区111,若干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12按照圆环形轨迹间隔设置,如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干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12也可按照其他预设轨迹(例如椭圆形、圆形、矩形等环形轨迹)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该第一内饰表皮110在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12位置允许第一光源140发出的光透过,而在其他区域或者至少在第一动态标识区111的其他区域不允许第一光源140发出的光透过,该第一动态标识区111的若干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12在被第一光源140发出的光照亮时才在该第一内饰表皮110的可视面显示出来,通过光线的遮蔽和通道设计呈现科幻的光线点亮效果,而在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12未被第一光源140发出的光照亮时在第一内饰表皮110的可视面不显示,从而不会破坏第一内饰表皮110的自身装饰效果。该第一动态标识区111的若干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12例如可通过激光弱化工艺形成。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12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四角星形、五角星形、六角星形活其他合适的几何形状,图3中用虚线示出了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12的形状为四角星形的情形,虚线示出是为了说明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12在未被第一光源140发出的光照亮时在第一内饰表皮110的可视面不显示。
请参阅图2和图4,上述第一内饰骨架120用于安装第一内饰表皮110及下文将要介绍的第一电路板130,第一内饰骨架120位于第一内饰表皮110与第一电路板130之间,第一内饰骨架120的材质例如可以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ABS塑料或者其组合。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内饰骨架120上开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光源140及供第一光源140发出的光透过的若干第一通孔121,该第一通孔121的位置与上述的第一内饰表皮110的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12位置相对应,也即第一内饰骨架120的若干第一通孔121按照圆环形轨迹间隔布置,如图4所示,从而可以使容置于第一通孔121内的第一光源140发出的光照射到与该第一通孔121对应的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12以使该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12在第一内饰表皮110的可视面显示出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内饰骨架120的若干第一通孔121也可按照其他预设轨迹(例如椭圆形、圆形、矩形等环形轨迹)间隔设置。具体地,请参阅图2和图4,第一内饰骨架120包括本体及自本体的远离第一内饰表皮110的表面向外凸出形成具有中心孔的若干管状凸柱,管状凸柱的中心孔依次贯穿该管状凸柱和本体以作为上述第一通孔121。第一内饰骨架120整体或者第一内饰骨架120的第一通孔121区域例如可进行不透光处理,从而避免LED灯产生的光发生窜光,影响客户体验。
请参阅图2和图5,上述的第一光源140和第一传感器150可集成于一第一电路板130上,第一光源140和第一传感器150位于第一电路板130的朝向内饰估计的一侧表面,该第一电路板130上还可以集成电源接头或其他电子元器件(例如DC-DC电路),该第一电路板130例如可以是PCB电路板。具体地,在该第一电路板130上集成有若干LED灯作为第一光源140,该LED灯与上述的第一内饰骨架120的第一通孔121位置相对应,也即第一内饰骨架120的若干第一通孔121按照圆环形轨迹间隔布置,如图5所示,从而将第一电路板130安装于第一内饰骨架120上时,若干LED灯分别伸入第一内饰骨架120的若干第一通孔121中,第一电路板130上的LED灯、第一内饰骨架120上的第一通孔121及第一内饰表皮110上的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12共同构成光电标识(也称为光电logo)。
请参阅图2和图5,沿圆环形轨迹间隔设置的若干LED灯可在第一电路板130上限制出第一传感器150安装区,也即第一传感器150位于若干第一光源140的环形包围圈内,该第一传感器150例如可以是手势第一传感器150、红外第一传感器150或电容接近第一传感器150中的一种或者组合,该第一传感器150可用于感测人手靠近(包括靠近过程和接触两种状态)第一动态标识区111的动作,并将感测信号发送给第一电控单元160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电气化和智能化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控单元160例如可以是电子控制单元(ElectricalControl Unit,简称ECU),用于接收和分析处理第一传感器150的感测信号,并根据处理结果来执行控制若干LED灯的显示状态以使若干第一透光特征图案112在第一内饰表皮110的可视面呈现出动态显示效果和/或互动效果的动作以及输出开关信号的动作。如图6所示,该第一电控单元16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存储器283第一存储器163和第二处理器281第一处理器161,第二存储器283第一存储器163存储有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第二处理器281第一处理器161执行时实现图6所示的控制逻辑,详见下文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和外部进行通信时,第一电控单元160还包括通信器282第一通信器162,通信器282第一通信器162与第二处理器281第一处理器161连接。
上述的第二处理器281第一处理器16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上述的第二存储器283第一存储器163可能包含随机存取第一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第一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第一存储器。
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10a于一实施例中的控制逻辑示意图。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的虚拟开关内饰可作为车辆(例如汽车)的车门的虚拟开关。在使用时,当第一电控单元160被激活时,第一电控单元160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给LED灯以控制LED灯依次循环点亮以于第一内饰表皮110的可视面上呈现出循环旋转的互动显示效果(当然也可以控制LED灯有规律的明暗变化的呼吸点亮的互动显示效果),以吸引人注意去触碰显示于第一内饰表皮110的可视面上的第一动态标识区111的光电标识,同时第一传感器150开始进行信号采集并将感测信号传输给第一电控单元160进行分析处理。在手指靠近的光电标识过程中,当第一传感器150的感测信号小于第一预设值V1时,LED灯的显示状态保持当前状态,也即继续维持依次循环点亮的状态,当第一传感器150的感测信号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V1且小于第二预设值V2时,第一电控单元160控制LED灯的加快循环点亮的频率,以于第一内饰表皮110的可视面上呈现出与手的互动显示效果。当手触碰到第一内饰表皮110的可视面上的第一动态标识区111的光电标识时,也即第一传感器150的感测信号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值V2时,第一电控单元160控制LED灯进行变色,以表示触发或者激活的互动显示效果,同时开始计时,当第一传感器150的感测信号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值V2的状态的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长T时,第一电控单元160输出代表虚拟开关“通”的开关信号-高电压信号,否则输出代表虚拟开关”断”的开关信号-低电压信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设值V1、第二预设值V2的值的大小可根据实际第一传感器150及感测距离进行设置,上述预设时长T例如可以设置为1500ms(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值),以避免误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实施例中,代表虚拟开关“通”的开关信号也可以是低电压信号,而代表虚拟开关”断”的开关信号为高电压信号;在另一实施例中,代表虚拟开关“通”或”断”的开关信号也可以是高低电流信号或者其他合适的信号种类。
本实施例的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10a兼具内饰科技感和智能化,通过灯光、电气和智能的整合,能够满足客户对新鲜、科幻、智能、互联这种新事物心理诉求。
采用本实施例的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10a作为图1所示的车门内开系统时虚拟开关内饰件时,车门内开系统的控制流程如下:通过检测车辆状态,当车辆处于P档(也称为驻车档)时,也即车辆已经可靠停止时,激活第一电控单元160,然后按照图7所示的控制逻辑进行,直至满足开锁条件-当第一传感器150的感测信号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值V2的状态的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长T时,第一电控单元160向车门控制单元20发送开锁指令,车门控制单元20提供电力驱动给车门锁30,车门锁30内部电机驱动内部锁体机构进行解锁开门。采用本实施例的第一虚拟开关内饰件10a作为图1所示的车门内开系统在行车过程中,或者在红绿灯或者堵车的临时停车状态时不激活第一电控单元160,第一内饰表皮110的动态标识区的图案才不显示,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小孩的误操作。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动态光学成像的第二虚拟开关内饰件10b,包括第二内饰表皮210、第二内饰骨架220、第二光源240、导光板260、第二传感器250及第二电控单元280。该第二虚拟开关内饰件10b可作为车辆(例如汽车)的机械的功能件的虚拟开关,该第二虚拟开关内饰件10b兼具内饰科技感和智能化,通过灯光、电气和智能的整合,能够满足客户对新鲜、科幻、智能、互联这种新事物心理诉求。其中,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第二虚拟开关内饰件10b于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电控单元280的结构框图;图11示出了本实施例第二虚拟开关内饰件10b于一实施例中的点亮时的模拟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详细阐述本实施例的第二虚拟开关内饰件10b。
请参阅图8和图11,上述第二内饰表皮210可以是车辆内部装饰板的第二内饰表皮210层,第二内饰表皮210的材质例如可以是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简称PVC)、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简称TPU)、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简称TPE)、热塑性硫化橡胶(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简称为TPV)、聚氨酯(Polyurethane,简称为PU)、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Thermoplasticpolyolefin,简称为TPO)、真皮或其组合。该第二内饰表皮210包覆于上述第二内饰骨架220的一侧表面,第二内饰表皮210具有由若干第二透光特征图案212组成的第二动态标识区211,若干第二透光特征图案212按照如图11所示的排布方式设置,图11中的一个亮点对应一个第二透光特征图案212。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干第二透光特征图案212也可按照其他排布方式排布。
请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内饰表皮210在第二透光特征图案212位置允许第二光源240发出的光透过,而在其他区域或者至少在第二动态标识区211的其他区域不允许第二光源240发出的光透过,该第二动态标识区211的若干第二透光特征图案212在被第二光源240发出的光照亮时才在该第二内饰表皮210的可视面显示出来,也即通过光线的点亮第二透光特征图案212呈现科幻的光线点亮效果,而在第二透光特征图案212未被第二光源240发出的光照亮时在第二内饰表皮210的可视面不显示,从而不会破坏第二内饰表皮210的自身装饰效果。该第二动态标识区211的若干第二透光特征图案212例如可通过激光弱化工艺形成。
请参阅图8,上述第二内饰骨架220用于安装第二内饰表皮210及下文将要介绍的第二电路板230,第二内饰骨架220位于第二内饰表皮210与第二电路板230之间,第二内饰骨架220的材质例如可以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简称PP)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ABS塑料或者其组合。具体地,在第二内饰骨架220对应第二动态标识区211的位置向远离第二内饰表皮210的方向凹进以形成用于设置后文将要介绍的导光板260的导光主体部261的凹部,在凹部的底部开设有供后文将要介绍的导光板260的导光凸出部262穿过的通孔。
请参阅图8,上述导光板260用于使第二光源240发出的光经其入光面263进入导光板260并经其出光面264射出至第二内饰表皮210的第二动态标识区211,该导光板260包括导光主体部261和导光凸出部262,导光板260安装于第二内饰骨架220的上述凹部中且位于第二内饰骨架220和第二内饰表皮210之间,导光凸出部262的一端与导光主体部261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内饰骨架220的上述通孔并延伸至第二光源240的位置,导光凸出部262的朝向第二光源240的表面为导光板260的入光面263,导光主体部261的朝向第二内饰表皮210的表面为导光板260的出光面264,而导光板260的其他表面作为发射面,导光板260的出光面264需覆第二内饰表皮210的第二动态标识区211。作为示例,导光凸出部262位于导光主体部261的一端。导光板260的材质例如可以是聚碳酸酯(Polgcarbonate,简称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MMA)。
请参阅图8,上述的第二光源240和第二传感器250可集成于一第二电路板230上,第二光源240和第二传感器250位于第二电路板230的朝向内饰估计的一侧表面,该第二电路板230上还可以集成电源接头或其他电子元器件(例如DC-DC电路),该第二电路板230例如可以是PCB电路板。具体地,在该第二电路板230上集成有若干LED灯作为第二光源240,该LED灯与上述的导光板260的入光面263位置相对应,从而LED灯发出的光可经导光板260的入光面263进入导光板260并经导光板260的出光面264射出至第二内饰表皮210的第二动态标识区211,以使第二内饰表皮210的第二动态标识区211的第二透光特征图案212在第二内饰表皮210的可视面显示出来,第二电路板230上的LED灯、导光板260及第二内饰表皮210上的第二透光特征图案212共同构成光电标识(也称为光电logo)。
请参阅图8,第二传感器250例如的设置位于对应第二内饰表皮210的第二动态标识区211,其位于LED灯的一侧,该第二传感器250例如可以是手势第二传感器250、红外第二传感器250或电容接近第二传感器250中的一种或者组合,该第二传感器250可感测人手靠近(包括靠近过程和接触两种状态)第二动态标识区211的动作,并将感测信号发送给第二电控单元280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电气化和智能化的目的。
请参阅图8,第二虚拟开关内饰件10b还包括遮光罩270,遮光罩270罩设于第二内饰骨架220的远离第二内饰表皮210的一侧,遮光罩270与第二内饰骨架220共同围城用于安装第二电路板230的安装腔,集成于第二电路板230上的LED灯、第二传感器250及导光板260的导光凸出部262均位于上述安装腔中,遮光罩270的设计可防止LED灯发出的光出现窜光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电控单元280例如可以是电子控制单元(ElectricalControl Unit,简称ECU),用于接收和分析处理第二传感器250的感测信号,并根据处理结果来执行控制若干LED灯的显示状态以使若干第二透光特征图案212在第二内饰表皮210的可视面呈现出相应的互动显示效果的动作或输出开关信号的动作。如图9所示,该第二电控单元28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存储器283和第二处理器281,第二存储器283存储有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第二处理器281执行时实现图3所示的控制逻辑,详见下文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和外部进行通信时,第二电控单元280还包括通信器282,通信器282与第二处理器281连接。
上述的第二处理器28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上述的第二存储器283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第二虚拟开关内饰件10b于一实施例中的控制逻辑示意图。请参阅图11,本实施例的虚拟开关内饰可作为车辆(例如汽车)的机械的功能件的虚拟开关。在使用时,当第二电控单元280被激活时,第二电控单元280输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给LED灯以控制LED有规律的明暗变化以实现呼吸点亮和个性化颜色定制的互动显示效果,以吸引人注意去触碰显示于第二内饰表皮210的可视面上的第二动态标识区211的光电标识,同时第二传感器250开始进行信号采集并将感测信号传输给第二电控单元280进行分析处理。在手指靠近的光电标识过程中,当第二传感器250的感测信号小于第一预设值V1时,LED灯的显示状态保持当前状态,也即维持依次呼吸点亮的状态,当第二传感器250的感测信号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V1且小于第二预设值V2时,第二电控单元280控制LED灯的加快呼吸点亮的频率,以于第二内饰表皮210的可视面上呈现出与手的互动显示效果。当手触碰到第二内饰表皮210的可视面上的第二动态标识区211的光电标识时,也即第二传感器250的感测信号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值V2时,第二电控单元280控制LED灯进行变色,以表示触发或者激活的互动显示效果,同时开始计时,当第二传感器250的感测信号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值V2的状态的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长T时,第二电控单元280输出代表虚拟开关“通”的开关信号-高电压信号,否则输出代表虚拟开关”断”的开关信号-低电压信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设值V1、第二预设值V2的值的大小可根据实际第二传感器250及感测距离进行设置,上述预设时长T例如可以设置为1500ms(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值),以避免误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实施例中,代表虚拟开关“通”的开关信号也可以是低电压信号,而代表虚拟开关”断”的开关信号为高电压信号;在另一实施例中,代表虚拟开关“通”或”断”的开关信号也可以是高低电流信号或者其他合适的信号种类。
本实施例的第二虚拟开关内饰件10b兼具内饰科技感和智能化,通过灯光、电气和智能的整合,能够满足客户对新鲜、科幻、智能、互联这种新事物心理诉求。
具体地,采用本实施例的第二虚拟开关内饰件10b作为图1所示的车门内开系统时虚拟开关内饰件时,车门内开系统的控制流程如下:通过检测车辆状态,当车辆处于P档(也称为驻车档)时,也即车辆已经可靠停止时,激活第二电控单元280,然后按照图10所示的控制逻辑进行,直至满足开锁条件-当第二传感器250的感测信号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值V2的状态的持续时长大于等于预设时长T时,第二电控单元280向车门控制单元20发送开锁指令,车门控制单元20提供电力驱动给车门锁30,车门锁30内部电机驱动内部锁体机构进行解锁开门。采用本实施例的第二虚拟开关内饰件10b作为图1所示的车门内开系统在行车过程中,或者在红绿灯或者堵车的临时停车状态时不激活第二电控单元280,第二内饰表皮210的动态标识区的图案才不显示,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小孩的误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车门内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取消了实体手柄或者开关,造型更干净,动态灯光的加持增加了科技感,通过触摸动态标识区进行车门打开显得更加智能,从而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更高的科技感和智能化表现;本发明的车门内开系统的动态标识区在行车过程中不显示,从而可以避免小孩子误操作。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车门内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门锁;
车门控制单元,与所述车门锁连接;以及
虚拟开关内饰件,设置于车门内侧,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与所述车门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包括运用灯光和结构设计在其表面形成一个动态标识区;
其中,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能够在车辆处于驻车档时,响应人手靠近所述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使所述动态标示区呈现相应的互动显示效果,或响应人手靠近所述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控制所述车门控制单元完成所述车门锁的解锁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包括:
内饰表皮,具有由若干透光特征图案组成的所述动态标识区,若干所述透光特征图案按照预设轨迹间隔设置;
内饰骨架,设置于所述内饰表皮的一侧,所述内饰骨架具有若干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与一所述透光特征图案相对应;
若干光源,每个所述光源设置于一所述通孔的远离所述内饰表皮的一侧;
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饰骨架的远离所述内饰表皮的一侧,所述传感器用于获取人手靠近所述动态标识区的感测信号;以及
电控单元,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光源连接;
其中,所述电控单元用于在车辆停稳后,接收并处理所述传感器的感测信号,并根据处理结果来执行控制所述光源的显示状态以使若干所述透光特征图案呈现出相应的互动显示效果的动作或执行控制所述车门控制单元完成所述车门锁的解锁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包括:
内饰表皮,具有由透光特征图案组成的动态标识区;
内饰骨架,设置于所述内饰表皮的一侧;
光源,设置于所述内饰骨架的远离所述内饰表皮的一侧;
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饰骨架的远离所述内饰表皮的一侧,所述传感器用于获取人手靠近所述动态标识区的感测信号;
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内饰骨架与所述内饰表皮之间,所述导光板用于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经所述入光面进入所述导光板并经所述出光面射出;以及
电控单元,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光源连接;
其中,所述电控单元用于在车辆停稳后,接收并处理所述传感器的感测信号,并根据处理结果来执行控制所述光源的显示状态以使若干所述透光特征图案呈现出相应的互动显示效果的动作或控制所述车门控制单元完成所述车门锁的解锁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门内开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激光弱化工艺于所述内饰表皮的所述动态标识区形成所述透光特征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门内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特征图案在被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照亮时在所述内饰表皮的可视面显示出来,而在未被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点亮时在所述内饰表皮的可视面不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标识区的若干所述透光特征图案按照环形轨迹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门内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手势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或电容接近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内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还包括遮光罩,所述遮光罩罩设于所述内饰骨架的远离所述内饰表皮的一侧,所述遮光罩与所述内饰骨架共同围城用于安装所述光源及所述传感器的安装腔。
9.一种车门内开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车辆可靠停止后,激活虚拟开关内饰件工作;
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响应人手靠近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使所述动态标示区呈现相应的互动显示效果,或响应人手靠近所述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控制车门控制单元完成车门锁的解锁动作。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车门内开系统,设置于所述车体上;
其中,所述车门内开系统包括:
车门锁;
车门控制单元,与所述车门锁连接;以及
虚拟开关内饰件,设置于车门内侧,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与所述车门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包括运用灯光和结构设计在其表面形成一个动态标识区;
其中,所述虚拟开关内饰件能够在车辆停稳后,响应人手靠近或者触摸所述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使所述动态标示区呈现动态显示效果和/或互动效果,以及响应人手触摸所述动态标识区的动作来控制所述车门控制单元完成所述车门锁的解锁动作。
CN202110326173.2A 2021-03-26 2021-03-26 车门内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Pending CN1131530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6173.2A CN113153030A (zh) 2021-03-26 2021-03-26 车门内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6173.2A CN113153030A (zh) 2021-03-26 2021-03-26 车门内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53030A true CN113153030A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84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6173.2A Pending CN113153030A (zh) 2021-03-26 2021-03-26 车门内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53030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6991A (zh) * 2013-10-16 2014-01-22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门锁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9249893A (zh) * 2017-07-13 2019-01-2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乘客门组件的车辆门锁定系统和控制逻辑
CN208922235U (zh) * 2018-09-11 2019-05-31 戴姆勒股份公司 车辆内饰交互系统以及包括该系统的车辆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6991A (zh) * 2013-10-16 2014-01-22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门锁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9249893A (zh) * 2017-07-13 2019-01-2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乘客门组件的车辆门锁定系统和控制逻辑
CN208922235U (zh) * 2018-09-11 2019-05-31 戴姆勒股份公司 车辆内饰交互系统以及包括该系统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1395B2 (en) Vehicle puddle lamp assembly generating animated image and method
US10272832B2 (en) Lighting pipe integrated within sunroof trim ring
US10744930B2 (en) Exterior illumination and icon projection module for vehicle
DE102017218516B4 (de) Fahrzeugverkleidung mit Anzeigefunktionalität
US9227565B2 (en) Vehicle illumination assembly
KR20170085996A (ko) 차량의 주변광 장치 및 주변광 설정 방법
CN103085708B (zh) 灯和接近开关总成及方法
US10160380B1 (en) Enhanced informational vehicle puddle lamp assemblies
WO2014152160A1 (en) Vehicle interior lighting
US20100238677A1 (en) Led illumination module with touch sensitive controls and overhead console using the module
US20190270406A1 (en) Autonomous vehicle b-pillar proximity warning system
EP3250421B1 (en) Vehicle emblem incorporating capacitive switch and led lighting
EP1477351A2 (de) Fahrzeugdach mit einer Bedieneinrichtung für elektrische Fahrzeugkomponenten sowie Verfahren zur Bedienung elektrischer Fahrzeugkomponenten
US20150241016A1 (en) Illuminated Emblem
KR20100053864A (ko) 도어 아웃사이드 핸들 구조
US20110115376A1 (en) Lighting device for vehicle
US20200103093A1 (en) Covering devices for use with vehicle parts
KR100918212B1 (ko) 차량용 무드조명 스위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150239390A1 (en) Illuminated Emblem
CN112977285B (zh) 虚拟开关内饰件及车辆
DE102021120209A1 (de) Erleuchtende Fahrzeugverschlusselementsysteme zum Bereitstellen von äusseren Beleuchtungseffekten
DE102009037104B4 (d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Bedienvorrichtung und Bedienvorrichtung in einem Fahrzeug
CN113153030A (zh) 车门内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CN113022462B (zh) 虚拟开关内饰件及车辆
WO2008044460A1 (fr) Dispositif d'éclairage pour automobi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