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1579A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1579A
CN113141579A CN202010062609.7A CN202010062609A CN113141579A CN 113141579 A CN113141579 A CN 113141579A CN 202010062609 A CN202010062609 A CN 202010062609A CN 113141579 A CN113141579 A CN 113141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wireless device
level
target
downlink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26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41579B (zh
Inventor
王科涛
黄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nhai Internet Of Th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nhai Internet Of Th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nhai Internet Of Th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nhai Internet Of Th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626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15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1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1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41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1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网关或上一级无线设备广播的下行数据,下行数据中包括第一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目标指令,然后根据标识信息判断无线设备,若根据标识信息确定无线设备为第一目标无线设备,则执行目标指令;若根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一目标无线设备为下一级无线设备,则向无线设备对应的各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下行数据。本申请可以扩大无线通信系统的适用范围、通信可靠性和组网效率。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的蓬勃发展,无线技术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很多有线设备正在逐步被无线设备所代替,
现有的无线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与网关的通信方式大致分为查询式和固定路径式。在查询式的通信方式中,网关必须每时每刻以轮询的方式查询每个无线设备是否有数据上传或下发的需求;当无线设备有数据上传或下发的需求时,网关需要先查询到该无线设备的需求,再进行相应的上传或下发操作。在固定路径式的通信方式中,需要对每个无线设备的通信链路进行配置,并将通信链路记录在网关和相应的无线设备中;当无线设备有数据上传或下发的需求时,无需网关提前进行查询操作,无线设备可以根据通信链路直接执行上传或下发操作。
然而,查询式和固定路径式的通信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查询式的通信方式来说,由于网关必须时刻进行轮询操作,而轮询操作是需要消耗资源和时间的,因此,查询式的通信方式对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设备数量有一定的要求,若超过该数量将导致无线通信系统内的数据传输效率变慢,因而导致无线通信系统的适用范围有限。对于固定路径式的通信方式来说,由于需要对每个无线设备的通信链路进行配置,因此,在组网时会耗费大量时间,并且当通信链路中的无线设备出现故障时可能导致整条通信链路断裂,重新组网又要耗费大量时间,因而可靠性和组网效率都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用于扩大无线通信系统的适用范围、通信可靠性和组网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设备,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网关和多级网络,每级网络包括多个无线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
接收网关或上一级无线设备广播的下行数据,下行数据中包括第一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信息;
若根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一目标无线设备为下一级无线设备,则向无线设备对应的各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下行数据。
可选的,向无线设备对应的各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下行数据,包括:
等待预设时长后向无线设备对应的各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下行数据,其中,属于同一级网络的各无线设备的预设时长不同。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向上一级网络中的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
可选的,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为上一级网络中信号强度指示值较强的前N个无线设备。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在与上一级无线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下,获取上一级无线设备的信号强度指示值;
确定获取的信号强度指示值与预存的信号强度指示值中较强的前N个信号强度指示值;
将前N个信号强度指示值对应的无线设备确定为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
可选的,向上一级网络中的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括:
若上行数据是无线设备生成的,则向上一级网络中的多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若无线设备接收到一个下一级无线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则向上一级网络中的一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若无线设备接收到多个下一级无线设备发送的相同的上行数据,则向上一级网络中的多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设备的通信装置,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关或上一级无线设备广播的下行数据,下行数据中包括第一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信息;
广播模块,用于若根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一目标无线设备为下一级无线设备,则向无线设备对应的各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下行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网关和和多级网络,其中,每级网络包括多个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无线设备,网关用于广播下行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无线设备可以接收网关或上一级无线设备广播的下行数据,其中,下行数据中包括第一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目标指令,然后根据标识信息判断无线设备,若根据标识信息确定无线设备为第一目标无线设备,则执行目标指令;若根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一目标无线设备为下一级无线设备,则向无线设备对应的各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下行数据。本申请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传输下行数据,由于网络层级的数量和每级网络中无线设备的数量不会影响到下行数据的传输,所以可以通过增加网络级数的方式增加更多的无线设备,使得该无线通信系统的适用范围更广。进一步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下行数据可以通过多条数据链路传输,提高了数据传递的可靠性。同时,由于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存在固定链路,因此在组网时更加方便,组网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照明灯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数据传输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上行数据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数据传输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设备可以是智能照明灯、无线摄像头或智能广告牌等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网关和多级网络,每级网络中包括多个无线设备,其中,网关可以与第一级网络中的所有无线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本级网络中的任一个无线设备都可以与上一级网络和下一级网络中的所有无线设备进行数据通信。在下发数据时网关和无线设备均可以通过广播的形式向下一级所有无线设备发送数据,在上传数据时无线设备可以将数据发送至指定的上一级无线设备或网关。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照明灯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一个网关和四级网络,每级网络中包括四个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智能照明灯。网关可以与第一级网络中的四个智能照明灯进行数据通信,例如,网关可以广播开启照明功能的指令至第一级网络中的1-1、1-2、1-3、及1-4号智能照明灯,智能照明灯在接收到网关下发的指令后开启照明功能;第一级网络中的各个智能照明灯也可以向网关上传已开启照明功能的状态信息。本级网络中的任一个智能照明灯都可以与上一级网络和下一级网络中的全部智能照明灯进行数据通信,例如,第二级网络中的2-2号智能照明灯可以将第一级网络中的1-1号智能照明灯下发的指令,广播至第三级网络中的四个智能照明灯;第三级网络中的3-3号智能照明灯也可以向第二级网络中的2-2号智能照明灯上传已开启照明功能的状态信息。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S110、接收网关或上一级无线设备广播的下行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网关可以广播下行数据至第一级网络中的所有无线设备,上一级无线设备也可以广播下行数据至下一级所有的无线设备。例如,第二级网络中的任一个无线设备可以将下行数据广播至第三级网络中的所有无线设备。
具体的,网关若要向某个或某些无线设备(此处称为第一目标无线设备)下发下行数据,可以广播该下行数据以使下一级网络中的所有无线设备接收到该下行数据;系统中的无线设备可以接收到网关或上一级无线设备广播的下行数据,下行数据中可以包括第一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目标指令。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每个无线设备都有唯一对应的标识信息,在实际应用中,该表示标识信息可以是无线设备的身份标识号(Identitydocument,ID),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S120、若根据标识信息确定无线设备为第一目标无线设备,则执行目标指令。
无线设备在接收到下行数据后,可以将下行数据中的标识信息与本无线设备的标识信息进行对比,确认本无线设备是否是第一目标无线设备,若本无线设备是第一目标无线设备,则可以执行下行数据中的目标指令。
具体的,无线设备可以预存有无线通信系统中所有无线设备的标识信息和对应的所在层级信息,也可以仅预存本级网络中的所有无线设备的标识信息。在接收到下行数据的情况下,无线设备可以在预存的标识信息中查找下行数据中包括的标识信息,若本无线设备的标识信息与下行数据中包括的标识信息一致,则确认本无线设备是第一目标无线设备并执行下行数据中的目标指令,同时无需向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该下行数据。
S130、若根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一目标无线设备为下一级无线设备,则向无线设备对应的各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下行数据。
具体的,若无线设备预存有无线通信系统中所有无线设备的标识信息和对应的所在层级信息,则无线设备可以根据下行数据中的标识信息确定该标识信息对应的所在层级信息,若该标识信息对应的所在层级为本级网络之后,则向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该下行数据。
若无线设备预存有本级网络中的所有无线设备的标识信息,则无线设备可以在预存的标识信息中确定是否存在下行数据中的标识信息,若不存在该标识信息,则表明第一目标无线设备不在本级网络中,无线设备可以向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该下行数据。
进一步的,无线设备还可以根据预存的标识信息判断第一目标无线设备是否属于同一级网络的其他无线设备,若第一目标无线设备属于同一级网络的其他无线设备,则可以不广播该下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级的无线设备可能会同时向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该下行数据,为了提高系统的鲁棒性,防止下一级无线设备在同一时刻接收过多的相同信息进而引起设备故障。在步骤S130中,还可以为属于同一级网络的各无线设备的设置不同的预设时长,这样无线设备广播下行数据时,可以等待预设时长后再向无线设备对应的各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下行数据,保证前一个无线设备在预设时长内完成广播下行数据的操作后,后一个无线设备再广播下行数据。
例如,在同一级网络中的无线设备中预先设置不同的预设时长,1-1号无线设备的预设时长为10微秒,1-2号无线设备的预设时长为810微秒,1-3号无线设备的预设时长为1610微秒,1-4号无线设备的预设时长为2410微秒。当同一级网络中的无线设备同时接收到广播的下行数据时,在完成判断步骤后1-1号无线设备等待10微秒后广播下行数据,1-2号无线设备等待810微秒后广播下行数据,依次类推,每个无线设备都在等待预设时长后广播下行数据,可以保证下一级无线设备每次只接收到一条下行数据,降低设备故障率。
为了便于理解,举例说明上述步骤S110-S130,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数据传输图。如图3所示,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一个网关和四级网络,每级网络中包括4个无线设备。网关向第一级无线设备广播了一条下行数据,该下行数据的第一目标无线设备是3-3号无线设备;第一级网络的无线设备可以同时接收到该下行数据,在完成判断步骤后1-1号无线设备等待10微秒后广播下行数据,1-2号无线设备等待810微秒后广播下行数据,依次类推;同时,第二级网络的无线设备接收到1-1号无线设备广播的下行数据,并进行判断步骤。在完成判断步骤后2-1号无线设备等待10微秒后广播下行数据,然后第三级网络的3-3号无线设备就可以接收该下行数据。3-3号无线设备在首次接收到该下行数据后,可以在后续接收到该下行数据时不再执行目标指令。第三级网络中的其他无线设备在确认出第一目标无线设备是3-3号无线设备的情况下,可以不广播该下行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级网络,每级网络中又包括多个无线设备,下行数据是通过广播的方式传输到下一级网络的,因此网络层级的数量和每级网络中无线设备的数量不会影响到下行数据的传输,所以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网络级数,实现通过增加网络级数的方式拓展更多的无线设备,使得该无线通信系统的适用范围更广。进一步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下行数据可以通过多条数据链路传输,即使某个无线设备出现故障无法传输数据,其他数据链路也可以保证下行数据最终被目标无线设备接收到。同时,由于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存在固定链路,因此在组网时更加方便,组网效率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无线设备在接收到下行数据后,可以执行目标指令,并可以根据目标指令生成上行数据,然后向上一级网络中的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若无线设备接收到来自下一级无线设备的上行数据时,也可以向上一级网络中的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上行数据可以通过多级无线设备进行中继,最终达到网关。例如,网关想知道第三级网络中的3-3号智能照明灯的工作状态,可以要求3-3号智能照明灯返回自己的工作状态数据。当N为2时,3-3号智能照明灯可以将上行数据分别发送至第三级网络中的2-1和2-2号智能照明灯。然后2-1和2-2号智能照明灯可以继续将上行数据发送至1-1、1-2、1-3、1-4号智能照明灯,最终将上行数据传输至网关。
需要说明的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均可以使用一种定位技术,称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也即是本申请的信号强度指示值。它表示接收端接收自发送端发来的无线信号强度的大小,通过接收到的信号强弱测定信号点与接收点的距离,进而根据相应数据进行定位计算。也即是,信号强度指示值越强,传输链路越可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可以为上一级网络中信号强度指示值较强的前N个无线设备。
具体的,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确定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无线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步骤确定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
S211、在与上一级无线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下,获取上一级无线设备的信号强度指示值。
在每次与上一级无线设备传输数据时,无线设备都可以获取上一级无线设备的信号强度指示值,并将其保存在本地。在经过几次与上一级网络中无线设备交互后,无线设备可以在本地保存多个不同无线设备的信号强度指示值。
S212、确定获取的信号强度指示值与预存的信号强度指示值中较强的前N个信号强度指示值。
在每次获取到信号强度指示值的情况下,无线设备都可以将获取的信号强度指示值与预存的信号强度指示值按照信号强弱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选择出前N个较强的信号强度指示值。
S213、将前N个信号强度指示值对应的无线设备确定为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
无线设备可以将前N个信号强度指示值对应的无线设备确定为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例如,3-3号无线设备在获取到2-1号无线设备的信号强度指示值的情况下,将刚获取到的2-1号无线设备的信号强度指示值与预存的2-2、2-3、2-4号无线设备的信号强度指示值进行排序,得到2-1、2-3、2-2、2-4的排列顺序。当N为2时,无线设备可以将2-1、2-3号无线设备确定为第二目标无线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步骤S201-S203可以根据信号强度指示值动态组建上行链路,保证上行数据在传输时具有可靠的传输链路,同时通过信号强度指示值建立的N条链路,相对于广播式的传输下行数据可以有效提高上行数据的传输速度。
具体的,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送上行数据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无线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向上一级网络中的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S221、若上行数据是无线设备生成的,则向上一级网络中的多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设备在生成上行数据后,可以在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中选择其中的多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也可以选择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例如,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数据传输图。如图6所示,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一个网关和四级网络,每级网络中包括4个无线设备。第四级网络中的4-1号无线设备,需要向网关上传上行数据,且4-1号无线设备预先确定2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包括上一级的3-2和3-3号无线设备。因此,4-1号无线设备在生成上行数据后,分别向上一级的3-2和3-3号无线设备上传上行数据。
S222、若无线设备接收到一个下一级无线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则向上一级网络中的一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上行数据在第一次上传时已经产生了多条传输链路,因此为了提高数据的上传效率起中继作用的无线设备可以直接将上行数据上传至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中的一个即可。
例如,如图6所示,第三级网络中的3-2和3-3号无线设备分别接收到上行数据,3-2号无线设备可以在预先确定的2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中,选择信号强度指示值最强的2-2号无线设备,并将上行数据上传至上一级的2-2号无线设备;同样3-3号无线设备可以在预先确定的2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中,选择信号强度指示值最强的2-2号无线设备,并将上行数据上传至上一级的2-2号无线设备。
S223、若无线设备接收到多个下一级无线设备发送的相同的上行数据,则向上一级网络中的多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一级无线设备可能会同时选择同一个无线设备作为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因此若无线设备接收到多个下一级无线设备发送的相同的上行数据,则向上一级网络中的多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保证无线通信系统中始终存在多条传输链路在上传数据,保证链路的可靠性。
例如,如图6所示,第二级网络中的2-2号无线设备接收到两个下一级无线设备发送的相同的上行数据,则在预先确定的2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中,选择1-1和1-3号无线设备作为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并分别向上一级的1-1和1-3号无线设备上传上行数据。1-1和1-3号无线设备在接收到上行数据后,分别将上行数据上传至网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可以在上传上行数据时根据无线设备预先由信号强度指示值确定的传输链路,上传上行数据,由于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是可以根据无线设备的信号强度指示值随时进行变更,因此具有很好的自适应的特性,有效的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上传的传输链路数量可控,还可以使得无线通信系统的上传数据的效率更高。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310,用于接收网关或上一级无线设备广播的下行数据,下行数据中包括第一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目标指令;
发送模块320,用于若根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一目标无线设备为下一级无线设备,则向无线设备对应的各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下行数据。
可选的,接收模块320,具体用于等待预设时长后向无线设备对应的各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下行数据,其中,属于同一级网络的各无线设备的预设时长不同。
可选的,发送模块320,还用于向上一级网络中的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
可选的,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为上一级网络中信号强度指示值较强的前N个无线设备。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330,用于在与上一级无线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下,获取上一级无线设备的信号强度指示值;
第一确定模块340,用于确定获取的信号强度指示值与预存的信号强度指示值中较强的前N个信号强度指示值;
第二确定模块350,用于将前N个信号强度指示值对应的无线设备确定为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
可选的,发送模块320,具体用于若上行数据是无线设备生成的,则向上一级网络中的多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若无线设备接收到一个下一级无线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则向上一级网络中的一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若无线设备接收到多个下一级无线设备发送的相同的上行数据,则向上一级网络中的多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无线设备2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图8中仅示出一个)、存储器21、存储在存储器21中并可在至少一个处理器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22以及通信模块23,处理器20执行计算机程序22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无线设备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无线设备2可以是智能照明灯、无线摄像头、智能广告牌等无线设备。该无线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20、存储器21、通信模块2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仅仅是无线设备2的举例,并不构成对无线设备2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所称处理器2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2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无线设备2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无线设备2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2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无线设备2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无线设备2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21还可以既包括无线设备2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2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存储器2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通信模块23可以提供应用在无线设备上的包括无线通信系统(wireless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Wi-Fi网络),蓝牙,Zigbee,移动通信网络,等通信的解决方案。通信模块23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该通信模块23可以包括天线,该天线可以只有一个阵元,也可以是包括多个阵元的天线阵列。该通信模块23可以通过天线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通信模块23还可以从处理器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网关和和多级网络,其中,每级网络包括多个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网关用于广播下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无线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无线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设备,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网关和多级网络,每级网络包括多个无线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网关或上一级无线设备广播的下行数据,所述下行数据中包括第一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信息;
若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无线设备为下一级无线设备,则向所述无线设备对应的各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所述下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无线设备对应的各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所述下行数据,包括:
等待预设时长后向所述无线设备对应的各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所述下行数据,其中,属于同一级网络的各无线设备的预设时长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上一级网络中的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为上一级网络中信号强度指示值较强的前N个无线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与上一级无线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下,获取所述上一级无线设备的信号强度指示值;
确定获取的信号强度指示值与预存的信号强度指示值中较强的前N个信号强度指示值;
将所述前N个信号强度指示值对应的无线设备确定为所述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一级网络中的N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包括:
若所述上行数据是所述无线设备生成的,则向上一级网络中的多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若所述无线设备接收到一个下一级无线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则向上一级网络中的一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若所述无线设备接收到多个下一级无线设备发送的相同的上行数据,则向上一级网络中的多个第二目标无线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7.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关或上一级无线设备广播的下行数据,所述下行数据中包括第一目标无线设备的标识信息和目标指令;
广播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标识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无线设备为下一级无线设备,则向所述无线设备对应的各下一级无线设备广播所述下行数据。
8.一种无线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关和和多级网络,其中,每级网络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设备,所述网关用于广播下行数据。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062609.7A 2020-01-19 2020-01-19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131415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2609.7A CN113141579B (zh) 2020-01-19 2020-01-19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2609.7A CN113141579B (zh) 2020-01-19 2020-01-19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1579A true CN113141579A (zh) 2021-07-20
CN113141579B CN113141579B (zh) 2022-05-13

Family

ID=76808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2609.7A Active CN113141579B (zh) 2020-01-19 2020-01-19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157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9924A1 (en) * 2006-02-17 2009-03-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acket transmitting method, relay node and receiving node
CN103200695A (zh) * 2013-02-16 2013-07-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竞争接入信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320829A (zh) * 2014-11-12 2015-01-28 中国矿业大学 多跳自组织可休眠路由算法
CN106128084A (zh) * 2016-09-05 2016-11-16 湖南农业大学 无线抄表方法及系统
CN106327847A (zh) * 2016-08-19 2017-01-11 深圳市慧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电信息集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9924A1 (en) * 2006-02-17 2009-03-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acket transmitting method, relay node and receiving node
CN103200695A (zh) * 2013-02-16 2013-07-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竞争接入信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320829A (zh) * 2014-11-12 2015-01-28 中国矿业大学 多跳自组织可休眠路由算法
CN106327847A (zh) * 2016-08-19 2017-01-11 深圳市慧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电信息集抄方法及系统
CN106128084A (zh) * 2016-09-05 2016-11-16 湖南农业大学 无线抄表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卞勇: "基于ZigBee网络的AODVjr路由算法分析与优化",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钱志鸿等: "基于节点特性的LR-WPAN网络能量优化路由算法", 《通信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1579B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513290A (ja) リソース選択方法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CN110149370A (zh) 一种升级文件下载方法及装置
EP2858326B1 (en) Service information discovery method and device
US11284347B2 (en) Activ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US9271252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JP2020532233A (ja) 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でwur端末を起動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7205210B (zh) 无线网络节点的配置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程序
CN113395781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831049B (zh) 一种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US892931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existence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3141579B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031138B (zh) 物联网的通信方法和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59928A (zh) Ota升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US20190357213A1 (e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JP5654054B2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搬送波の発見
CN114885393B (zh) 一种设备入网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417112A (zh) 一种分布式ota网关组网及终端接入方法及ota升级系统
US10887746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configuring wireless network node
CN111684832B (zh) 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
KR20240039219A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장치, 제1 통신 노드 및 제2 통신 노드
CN113806060A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射频单元、通信节点、电子设备、介质
CN113133010A (zh) 一种无线组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17470A (zh) 延伸网络讯号的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23094258A (ja) 無線タグ及び無線タグシステム
CN117042114A (zh) 网络注册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