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4832B - 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4832B
CN111684832B CN201880088481.2A CN201880088481A CN111684832B CN 111684832 B CN111684832 B CN 111684832B CN 201880088481 A CN201880088481 A CN 201880088481A CN 111684832 B CN111684832 B CN 1116848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frequency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carrier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84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4832A (zh
Inventor
李明超
刘航
王和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84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4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4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4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42Determining whether packet losses are due to overload or to deterioration of radio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25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 H04W28/0933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based on load-splitting rati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负载门限;根据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从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每个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分别对应一个所述载频标识;在所述第二传输载频上传输直连链路数据。本申请通过为传输载频设置负载门限,从而可以根据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对应的负载门限选择用于传输直连链路数据的传输载频,进而提高数据传输质量。

Description

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
背景技术
直连通信是指,终端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两者之间的直连链路(又称侧边链路(Sidelink))直接进行通信,即一个终端可以通过与另一终端之间的直连链路将数据直接发送给该另一终端,而无需通过其他网络设备(例如基站)中转。
直连通信技术在传输时延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尤其适用于车联网通信系统。车联网通信系统中通常采用基于蜂窝网的V2X(Vehicle to X,车辆到X,其中,X代表任何事物)直连通信技术。在车联网通信系统中,车辆可以通过V2X通信来及时获取路况信息或接收信息服务。V2X一般可以包括V2V(Vehicle to Vehicle,车辆与车辆之间)通信、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通信、V2P(Vehicle to Pedestrian,车辆与行人之间)通信、V2N(Vehicle to Network,车辆与网络)通信。
在直连通信技术中,发送端可能配置有多个传输载频用于传输直连链路数据,当发送端有直连链路数据需要传输时,可以从多个传输载频中任意选择部分传输载频来发送直连链路数据,数据传输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发送端由于任意选择传输载频传输直连链路数据而导致数据传输性能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负载门限;根据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从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每个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分别对应一个所述载频标识;在所述第二传输载频上传输直连链路数据。
可选地,载频标识与负载门限可以是多对一的关系,即,至少两个载频标识可以对应同一个负载门限;或者,载频标识与负载门限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即每个载频标识均对应有一个负载门限,不同的载频标识对应的负载门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然,载频标识与负载门限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多对一和一对一关系的组合。
实现时,终端可以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系统消息或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专用信令来获取该配置信息,或者,该配置信息也可以是预配置或协议规定的。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对应配置信息中的一个载频标识,也就是说,第一传输载频均选自该配置信息中的所有载频标识所对应的传输载频。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配置信息中的所有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载频均为第一传输载频。而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配置信息中的部分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载频为第一传输载频。第三传输载频为第一传输载频中负载量小于对应的负载门限的传输载频。
在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获取另一配置信息,该另一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载频标识,该另一配置信息可以是终端接入层的上层协议层配置的。终端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传输载频。例如,第一传输载频为两个配置信息中所包含的相同的载频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载频。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一个配置信息是从基站获取的,而另一配置信息是预配置或协议规定的。
本申请通过为每个第一传输载频设置负载门限,根据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所对应的负载门限来选择用于传输直连链路数据的第二传输载频,由于负载量是否超过负载门限与传输载频的传输质量密切相关,所以根据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所对应的负载门限来选择第二传输载频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传输质量。
进一步地,终端可以优先选择负载量小于对应的负载门限的第一传输载频来传输直连链路数据,由于当负载量大于负载门限之后,传输载频传输质量会受到较大影响,所以优先选择负载量小于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性能。而当所有的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对应的负载门限时,由于终端都按照相同的规则从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用于传输直连链路的传输载频(即第二传输载频),可以使得多个终端发送数据所用的传输载频收敛到几个相同的传输载频上,从而接收端(即接收数据的终端)只需要能够在这几个载频同时接收数据即可,进而可以降低对终端的接收能力(例如终端能够同时支持的载频的数量减少)的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从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包括:当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时,从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为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传输载频。
可选地,所述从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包括:按照负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随机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按照负载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从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包括:当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时,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按照负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当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时,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按照负载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当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时,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随机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
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概率门限;所述根据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从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包括:从所有第四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第四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其中,所述第四传输载频包括: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以及负载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且所对应的随机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概率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或者,所述第四传输载频包括: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以及负载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且所对应的随机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概率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
其中,第一传输载频对应的随机数是终端为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生成的。实现时,概率门限可以大于0且小于1,则针对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终端在[0,1]区间内随机选择一个数作为其对应的随机数。
由于第四传输载频除了包括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负载门限的第一传输载频以外,还包括负载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至少部分第一传输载频,从而可以增大终端可以用来传输直连链路数据的传输资源的选择范围,以使终端选择到空闲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的概率增大,从而提升了传输性能。
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所述根据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从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包括:从所有具有与所述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具体选择方式可以参见前述选择第二传输载频的方式。
其中,该数据类型标识可以包括以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PPPP(ProSe Per-PacketPriority,近距离通信数据分组优先级)标识、QCI(QoS Class Identifier,业务质量分类标识)、业务类型标识、时延标识、可靠性标识、传输速率标识。其中,业务类型标识包括但不限于目标地址、ITS-AID(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Application Identifier,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服务标识)、PSID(Provider Service Identifier,供应者服务标识)、AID(Application Identifier,应用服务标识)。
进一步地,每个载频标识可以对应一种或多种数据类型标识,也就是说,每个传输载频可以用于传输一种或多种数据类型标识对应的数据。当一个载频标识对应一种数据类型标识时,还可以对应该种数据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两个数据类型标识。
在前述各个实施例中,终端确定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终端测量并统计过去每个第一传输载频在一段指定时间长度内被占用的传输资源的总数值,或者被占用的传输资源的总数值与所有传输资源的数值之间的比例值,将被占用的传输资源的总数值和/或比例值作为负载量。其中,传输资源即时频资源,终端可以通过对时频资源进行能量检测来判断时频资源是否被占用。例如,当检测到某个时频资源的能量值超过设定阈值时,表示该时频资源被占用。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包括时频资源块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为对应的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传输资源池的负载量。
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的单元,例如获取单元、选择单元和传输单元等。
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存储器、与存储器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程序代码时,可以执行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方式所提供的方法。
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方式所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芯片,应用在通信设备中,所述通信芯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接口通过总线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程序指令使得装载有所述通信芯片的通信设备能够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A和/或B”均表示存在A、B以及A和B的组合三种情况。
下面以V2V直连通信场景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即适用于有网络覆盖的V2V直连通信场景,又适用于无网络覆盖的V2V直连通信场景。
图1A显示了有网络覆盖的V2V直连通信,如图1A所示,车辆11和车辆21均在基站3的覆盖范围内,该基站可以为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通信系统或者其后续演进系统(例如4G、5G)的基站,例如eNB(evolved Node B,演进型节点B),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车辆11和车辆12除了可以基于基站3提供的通信网络与基站3通信以外,车辆11和车辆12之间还可以通过直连链路A进行通信,该直连链路A可以采用基站3配置的载频建立。
图1B显示了无网络覆盖的V2V直连通信。如图1B所示,车辆12和车辆22在没有被网络覆盖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直连链路B进行通信,该直连链路B采用预先配置的载频建立。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A和图1B是以V2V为例来进行说明,即终端为车载终端,当然,终端还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路边设施上的终端等,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V2I、V2P和V2N等其他V2X直连通信场景。此外,除了V2X直连通信以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其他直连通信场景。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核心的处理器21、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22、以及通信接口23等部件,处理器21可以用总线与存储器22和通信接口23相连。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2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其中:
处理器21是终端2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2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2内的数据,执行终端2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2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地,处理器2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者NP(Network Processor,网络处理器)等。
存储器22可用于存储各种数据,例如各种配置参数以及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可以由处理器21执行。存储器2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闪存,也可以是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2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21对存储器22的访问。
通信接口23可以为收发器或者网络接口。收发器可以包括接收机Rx和发射机Tx,收发器还可以实现成为一通信芯片,通信芯片中可以包括接收模块、发射模块和调制解调模块等,用于对信息进行调制解调,并通过无线信号接收或发送该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21用于通过通信接口23接收和发送直连链路数据,并且用于执行存储器22中的指令,以实现如图3至图5中终端所需要执行的步骤。
为了提高直连通信的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性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图3是该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前述终端执行。如图3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1:终端获取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该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载频标识以及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负载门限。
可选地,载频标识与负载门限可以是多对一的关系,即,至少两个载频标识可以对应同一个负载门限;或者,载频标识与负载门限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即每个载频标识均对应有一个负载门限,不同的载频标识对应的负载门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然,载频标识与负载门限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多对一和一对一关系的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31中的第一配置信息可以是网络配置的,例如,终端可以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系统消息或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专用信令来获取该第一配置信息;或者,该步骤31中的第一配置信息也可以是预配置或协议规定的,此时,终端可以通过预配置信息或根据协议获取该第一配置信息。
步骤32:终端比较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对应的负载门限,当所有第一传输载频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即存在至少一个负载量小于对应的负载门限的第一传输载频)时,执行步骤33;当所有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负载门限时,执行步骤34。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对应第一配置信息中的一个载频标识,也就是说,每个第一传输载频均选自第一配置信息中的所有载频标识所对应的传输载频。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中的所有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载频均为第一传输载频。而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中的部分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载频为第一传输载频。第三传输载频为第一传输载频中负载量小于对应的负载门限的传输载频。
相应地,在后面这种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终端获取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载频标识,该第二配置信息可以是终端接入层的上层协议层配置的,表示某应用的数据需要采用第二配置信息中的载频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载频传输;终端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传输载频。例如,第一传输载频为第一配置信息中的载频标识和第二配置信息中的载频标识中相同的载频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载频。例如,第一配置信息中所包含的载频标识为F1,F2,F3;第二配置信息中所包含的载频标识为F1,F2,F5,则第一传输载频包括载频标识F1,F2所指示的传输载频。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配置信息是从基站获取的时,第二配置信息也可以是预配置或协议规定的。
进一步地,该步骤32可以包括:
计算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
比较计算得到的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与对应的负载门限的大小。
其中,负载量可以是信道拥塞等级值、或信道拥塞比例、或资源负载等级值、或资源负载比例、或资源负载量等,在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计算单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终端测量并统计该第一传输载频在一段指定时间长度内被占用的传输资源的总数值,或者被占用的传输资源的总数值与所有传输资源的数值之间的比例值,将被占用的传输资源的总数值和/或比例值作为负载量。
其中,传输资源即时频资源,终端可以通过对时频资源进行能量检测来判断时频资源是否被占用。例如,当检测到某个时频资源的能量值超过设定阈值时,表示该时频资源被占用。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包括时频资源块的位置信息。也就是说,第一配置信息中还可以指定载频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载频对应的传输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为对应的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传输资源池的负载量。例如,对于载频标识为F1的传输载频,对应的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包括5个时频资源块,分别为F11、F12、F13、F14、F15,表示该传输载频上的第1-5个符号,则根据这5个时频资源块的占用情况来确定传输载频F1的负载量。
可选择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与负载门限对应的发送功率参数。相应地,步骤32也可以包括:终端比较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对应的负载门限,当所有第一传输载频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且对应的发送功率参数为专用值1时,执行步骤33;当所有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负载门限时,执行步骤34。
可选择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与负载门限对应的可占用资源比例参数。相应地,步骤32也可以包括:终端比较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对应的负载门限,当所有第一传输载频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时且对应的可占用资源比例参数为专用值2时,执行步骤33;当所有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负载门限时,执行步骤34。
可选择的,第一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与负载门限对应的可使用的最大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参数和最小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参数。相应地,步骤32也可以包括:终端比较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对应的负载门限,当所有第一传输载频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且对应的最大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参数为专用值3和/或最大调制编码方式索引参数为专用值4时,执行步骤33;当所有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负载门限时,执行步骤34。
上述专用值1-4可以通过预配置,网络配置或协议规范的方式获取。
步骤33:终端从第三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从第三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按照负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随机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按照负载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方式以外,终端还可以按照其他规则从第三传输载频中选择第二传输载频,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终端需要选择出的第二传输载频的数量可以通过网络配置、预配置或协议规定的方式获取,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当需要选择出K1个第二传输载频,而负载量最小(或最大)的第三传输载频的数量超过K1时,可以随机选择K1个第三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当然也可以采用随机选择以外的任意规则来选择第二传输载频,其中,K1为大于1的整数。例如,若需要选择1个第二传输载频,而负载量最小的第三传输载频有3个(例如负载量均为0.5),则从这三个第三传输载频中随机选择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此外,假设终端需要选择出的第二传输载频的数量为K1,若第三传输载频的数量N小于K1,则终端可以仅选择N个第三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若第三传输载频的数量N大于K1,则终端可以按照前述方式选择K1个第三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步骤34:终端按照设定规则从所有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一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示例性地,设定规则可以为以下规则中的任意一种:
按照负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第一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或者,随机选择至少一个第一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按照负载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第一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方式以外,终端还可以按照其他规则来选择第二传输载频,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终端需要选择出的第二传输载频的数量可以通过网络配置、预配置或协议规定的方式获取,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其中,通过网络配置可以是终端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专用控制信令和/或系统广播信息的方式获取。
当需要选择出K2个第二传输载频,而负载量最小(或最大)的第一传输载频的数量超过K2个时,可以随机选择K2个第一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当然也可以采用随机选择以外的任意规则来选择第二传输载频,其中,K2为大于1的整数。例如,若需要选择1个第二传输载频,而负载量最大的第三传输载频有3个(例如负载量均为0.9),则从这3个第三传输载频中随机选择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此外,假设终端需要选择出的第二传输载频的数量为K2,若第一传输载频的数量N小于K2,则终端可以仅选择N个第一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若第一传输载频的数量N大于K2,则终端可以按照前述方式选择K2个第一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实现时,K1与K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当所有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负载门限时,各个终端按照相同的规则选择第二传输负载,从而使得系统中不同发送端的传输载频尽可能收敛到几个相同的传输载频上,从而接收端只需要能够在这几个载频同时接收数据即可,进而可以降低对终端的接收能力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2-34在终端被触发执行传输载频选择时执行,终端被触发执行传输载频选择的时机包括但不限于,例如,终端有直连链路数据需要发送,或者,终端需要进行传输资源选择,或者终端需要进行传输资源重选择时等。通过前述步骤32-32即可实现根据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步骤35:终端采用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
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对图3所示的方法进行说明。终端通过基站配置的方式获取了第一配置信息,且以第一配置信息中所有载频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载频作为第一传输载频。第一配置信息中的载频标识和负载门限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载频标识 负载门限
F1 0.6
F2 0.7
F3 0.5
在一种情况下,当终端被触发进行传输载频选择时,假设终端测得载频标识F1、F2、F3所指示的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分别为0.7、0.4和0.3,此时,载频标识F2和F3所指示的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小于对应的负载门限,则第三传输载频包括载频标识F2和F3所指示的传输载频。若终端需要选择一个负载最小的第三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则终端可以选择载频标识F3所指示的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传输直连链路数据。
在另一种情况下,当终端被触发进行传输载频选择时,假设终端测得载频标识F1、F2、F3所指示的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分别为0.7、0.8和0.9,此时,所有载频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对应的负载门限。若终端需要选择一个负载最小的第一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则终端可以选择载频标识F1所指示的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传输直连链路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传输载频为第一传输载频中负载量小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传输载频,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传输载频也可以为第一传输载频中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传输载频。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需要在所有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各自对应的负载门限,执行步骤34。
图4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与载频标识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如图4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1:终端获取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该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载频标识、该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负载门限和数据类型标识。载频标识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用于表示该载频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载频能够传输的数据类型,载频标识对应的负载门限为当载频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载频在传输该数据类型的数据时对应的负载门限。终端在后续选择传输载频时,需要根据待传输的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为待传输的直连链路数据选择传输载频,具体为从具备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的传输载频中按照对应的负载门限来选择传输载频。
实现时,该数据类型标识可以包括以下标识中的至少一种:PPPP(ProSe Per-Packet Priority,近距离通信数据分组优先级)标识、QCI(QoS Class Identifier,业务质量分类标识)、业务类型标识、时延标识、可靠性标识、传输速率标识。其中,业务类型标识包括但不限于目标地址、ITS-AID(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ApplicationIdentifier,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服务标识)、PSID(Provider Service Identifier,供应者服务标识)、AID(Application Identifier,应用服务标识)。
进一步地,每个载频标识可以对应一种或多种数据类型标识,也就是说,每个传输载频可以用于传输一种或多种数据类型标识对应的数据。当一个载频标识对应一种数据类型标识时,还可以对应该种数据类型标识中的至少两个数据类型标识。下面结合表二以PPPP标识为例进行说明。如表二所示,载频标识F1对应的PPPP标识为PPPP1,载频标识F2对应的PPPP标识为PPPP1和PPPP2,载频标识F3对应的PPPP标识为PPPP1和PPPP4。即在表二中,每个载频标识对应同一种数据类型标识,而载频标识F1对应一个PPPP标识,载频标识F2和F3分别对应两个PPPP标识。
表二
载频标识 负载门限 PPPP标识
F1 0.6 PPPP 1
F2 0.7 PPPP 1,PPPP 2
F3 0.5 PPPP 1,PPPP 4
当待传输数据的PPPP标识为PPPP1时,判断是否选择传输载频F1时所用的负载门限为0.6,判断是否选择传输载频F2时所用的负载门限为0.7,判断是否选择传输载频F3时所用的负载门限为0.5。
此外,载频标识与负载门限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一配置信息的获取方式可以参见步骤31,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2:终端根据待传输的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确定第一传输载频。
实现时,终端的上层应用将要发送的直连链路数据以及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都传递给终端,终端根据数据类型标识与载频标识的对应关系,即可确定出数据类型标识对应的载频标识,从而确定出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传输载频。其中,数据类型标识可以包含在对应直连链路数据的原语当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将确定出的所有载频标识所对应的传输载频均作为第一传输载频。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将确定出的载频标识中的部分载频标识所对应的传输载频作为第一传输载频。
相应地,在后面这种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终端获取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载频标识以及该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该第二配置信息可以是终端接入层的上层协议层配置的,表示某应用的与该数据类型标识对应的数据需要采用该数据类型标识对应的载频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载频传输;终端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和第二配置信息,确定第一传输载频。例如,第一传输载频为第一配置信息中的与第一数据类型标识所对应的载频标识和第二配置信息中与第一数据类型标识所对应的载频标识中相同的载频标识所指示的传输载频,其中,第一数据类型标识可以是当前待传输的直连链路数据的数据类型标识。
例如,第一配置信息中对应数据类型标识PPPP1的载频标识为F1,F2,F3;第二配置信息中对应数据类型标识PPPP1的载频标识为F1,F2,F5,则第一传输载频为载频标识为F1,F2的传输载频。
步骤43:终端比较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对应的负载门限,当所有第一传输载频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时,执行步骤44;当所有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负载门限时,执行步骤45。
其中,第三传输载频为第一传输载频中负载量小于对应的负载门限的传输载频。
进一步地,终端比较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对应的负载门限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步骤32,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4:终端从第三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其中,该步骤44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步骤33,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步骤45:终端按照设定规则从所有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一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其中,该步骤45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步骤34,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通过前述步骤42至步骤45即可实现从所有具有与所述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步骤46:终端采用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
图5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配置信息还包括每个可用载频对应的概率门限,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51:终端获取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载频标识、该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负载门限和概率门限。在本实施例中,概率门限大于0且小于1。
进一步地,载频标识和负载门限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见前述步骤31,在此省略详细描述。类似的,载频标识与概率门限可以是多对一的关系,即,至少两个载频标识对应的概率门限可以相等;或者,载频标识与概率门限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即每个载频标识均对应有一个概率门限,不同的载频标识对应的概率门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然,载频标识与概率门限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多对一和一对一关系的组合。
可选地,第一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该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载频标识与数据类型标识的对应关系以及数据类型标识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前述步骤41,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步骤52:终端为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生成一个随机数。
在该步骤52中,可以针对每个第一传输载频,在[0,1]区间内随机选择一个数作为其对应的随机数。
其中,第一传输载频的确定方式可以参见步骤32或步骤42,在此省略详细描述。
步骤53:终端从第四传输载频中,按照设定规则选择至少一个第四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其中,第四传输载频包括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以及负载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且所对应的随机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概率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或者,第四传输载频包括: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以及负载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且所对应的随机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概率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
设定规则可以参见步骤33中从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第一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的规则,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第四传输载频除了包括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负载门限的第一传输载频以外,还包括负载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至少部分第一传输载频,从而可以增大终端可以用来传输直连链路数据的传输资源的选择范围,以使终端选择到空闲资源进行数据传输的概率增大,从而提升了传输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52和53在终端被触发传输载频选择时执行。
步骤54:终端采用第二传输载频发送直连链路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装置,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通过专用硬件电路,或者,软硬件的结合实现成为前述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参见图6,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获取单元601、选择单元602和传输单元603。其中,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负载门限;选择单元602用于根据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每个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分别对应一个所述载频标识;传输单元603用于在所述选择单元602选择出的所述第二传输载频上传输直连链路数据。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选择单元602用于当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时,从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为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传输载频。
进一步地,该选择单元602用于,按照负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随机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按照负载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
可选地,所述选择单元602用于当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时,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按照负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当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时,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按照负载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当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时,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随机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概率门限;所述选择单元602用于,从所有第四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第四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其中,所述第四传输载频包括: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以及负载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且所对应的随机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概率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或者,所述第四传输载频包括: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以及负载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且所对应的随机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概率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所述选择单元602用于,从所有具有与所述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包括时频资源块的位置信息;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为对应的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传输资源池的负载量。
相关细节可结合参考图3-图5的方法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获取单元601可以由处理器实现或者,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上述选择单元602可以由处理器实现或者,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来实现。传输单元603可以由通信接口实现或者,通信接口结合处理器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在数据传输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或者其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或无线(例如红外、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负载门限;
根据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从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每个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分别对应一个所述载频标识;
在所述第二传输载频上传输直连链路数据;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概率门限,所述根据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从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包括:
从所有第四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四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其中,所述第四传输载频包括: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以及负载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且所对应的随机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概率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或者,所述第四传输载频包括: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以及负载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且所对应的随机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概率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从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还包括:
当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时,从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为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传输载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包括:
按照负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
随机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
按照负载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从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还包括:
当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时,从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按照负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
当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时,从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按照负载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
当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时,从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随机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
所述获取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
从所有具有与所述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
所述获取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
从所有具有与所述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包括时频资源块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为对应的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传输资源池的负载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包括时频资源块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为对应的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传输资源池的负载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包括时频资源块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为对应的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传输资源池的负载量。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包括时频资源块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为对应的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传输资源池的负载量。
11.一种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和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负载门限;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每个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和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从所有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每个所述第一传输载频分别对应一个所述载频标识;
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出的所述第二传输载频上传输直连链路数据;
其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概率门限,所述选择单元用于,从所有第四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四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其中,所述第四传输载频包括: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以及负载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且所对应的随机数小于或等于所述概率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或者,所述第四传输载频包括: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以及负载量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且所对应的随机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概率门限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时,从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为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负载量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的传输载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用于,按照负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
随机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
按照负载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时,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按照负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
当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时,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按照负载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或者,
当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均大于或等于各自对应的所述负载门限时,从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随机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所述第二传输载频。
15.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
所述选择单元还用于,从所有具有与所述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
所述选择单元还用于,从所有具有与所述直连链路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标识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中选择至少一个传输载频作为第二传输载频。
17.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包括时频资源块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为对应的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传输资源池的负载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包括时频资源块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为对应的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传输资源池的负载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包括时频资源块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为对应的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传输资源池的负载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包括时频资源块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传输载频的负载量为对应的所述传输资源池配置信息所对应的传输资源池的负载量。
2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存储器、与存储器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当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程序代码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80088481.2A 2018-02-09 2018-02-09 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 Active CN111684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76071 WO2019153283A1 (zh) 2018-02-09 2018-02-09 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4832A CN111684832A (zh) 2020-09-18
CN111684832B true CN111684832B (zh) 2022-04-22

Family

ID=67549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8481.2A Active CN111684832B (zh) 2018-02-09 2018-02-09 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74738A1 (zh)
EP (1) EP3735026A4 (zh)
CN (1) CN111684832B (zh)
WO (1) WO2019153283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4570A (zh) * 2015-08-31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d2d业务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534945A (zh) * 2015-08-10 201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同步方法及用户设备、服务小区
CN107645735A (zh) * 2016-07-21 2018-01-30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2X网络中sidelink的资源负载测量方法以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8497B (zh) * 2013-06-14 2016-06-0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d2d通信系统中自主设备发现方法
US9980193B2 (en) * 2014-12-12 2018-05-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port format for communications
WO2016182292A1 (ko) * 2015-05-08 2016-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v2x 통신 수행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US9717079B2 (en) * 2015-07-14 2017-07-25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resource assignment
US10624112B2 (en) * 2015-09-23 2020-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tion and listen-before-schedule 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US10244538B2 (en) * 2016-02-12 2019-03-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resource selection techniqu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4945A (zh) * 2015-08-10 201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2d同步方法及用户设备、服务小区
CN106664570A (zh) * 2015-08-31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d2d业务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645735A (zh) * 2016-07-21 2018-01-30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2X网络中sidelink的资源负载测量方法以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ussion on the Tx carrier selection for PC5 CA;Huawei, HiSilicon;《3GPP TSG-RAN WG2 Meeting#100》;20171201;正文2-3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35026A4 (en) 2020-11-18
WO2019153283A1 (zh) 2019-08-15
CN111684832A (zh) 2020-09-18
EP3735026A1 (en) 2020-11-04
US20200374738A1 (en)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1155B (zh) 一种波束训练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392015B (zh) 一种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9392134B (zh) 一种资源选择方法及装置
US1192467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731567A1 (en)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7169499B2 (ja) キャリア集合の決定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記憶媒体、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CN11031228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64028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通信系统
JP6537193B2 (ja) リソース再使用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1357344B (zh) 多载频选择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80469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282905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其网元
CN109565655B (zh) 一种逻辑信道的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118630A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31079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internet of vehicles and terminal
CN110876193B (zh) 信息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1684832B (zh) 基于直连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9417775B (zh) 一种端到端通信方法、终端及基站
EP3484220B1 (e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1642016B (zh) 链路重新配置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0735986B2 (en) Radio resource determi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460048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132095B (zh) 基于d2d通信技术的同步源确定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2640495B (zh) 针对组播业务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3077302A1 (zh) 资源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