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40556B - 一种颜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颜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40556B
CN113140556B CN202110432255.5A CN202110432255A CN113140556B CN 113140556 B CN113140556 B CN 113140556B CN 202110432255 A CN202110432255 A CN 202110432255A CN 113140556 B CN113140556 B CN 1131405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ntum dot
black
dot light
emitting unit
color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22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40556A (zh
Inventor
刘召军
林永红
刘亚莹
蒋府龙
刘时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4322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405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40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0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40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40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颜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基底的任意一面,经喷墨打印后固化,得到黑色矩阵;(2)在步骤(1)得到的黑色矩阵的空隙,经喷墨打印后固化制备量子点发光矩阵,得到所述颜色转换层;所述黑色矩阵由黑色单元组成;所述量子点发光矩阵由量子点发光单元组成;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镶嵌于相邻2个黑色单元之间。本发明采用喷墨打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颜色转换层对蓝光具有较低的透过率,从而可以较高的颜色转换效率,且本发明提供的颜色转换层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适于颜色转换层的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颜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颜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Micro-LED显示是一种新型的、集成在有源寻址驱动基板上,由微米级LED发光像元组成的阵列显示技术。Micro-LED具有分辨率高、对比度高、效率高、功耗低、响应时间短等优点,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目前,实现Micro-LED彩色化的方法主要有RGB三色LED法和颜色转换的方法。RGB三色LED法是基于三基色(红、绿、蓝)调色的基本原理,分别对红色LED、蓝色LED、绿色LED施加不同程度的电压对其亮度值进行控制,以此实现全彩色显示效果。颜色转换方法采用蓝光Micro-LED加颜色转换层的方法来实现彩色化。RGB三色法需要红绿蓝三种芯片,增加了工艺工序和技术上的难度,同时面临巨量转移的问题。而颜色转换的方法采用蓝光Micro-LED器件结合颜色转换媒介(如量子点或有机发光材料)来实现全彩显示,既发挥蓝光Micro-LED的高效率优势,又能发挥量子点或有机发光材料的面积大、制备均匀性高等优点,因此颜色转换法是实现全彩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中,量子点是一种半导体纳米晶,受量子限域效应影响,能级结构由准连续能级逐渐演变成分立能级,从而展现出优异的发光性能,如发光波长可调、波长覆盖范围广、荧光光谱窄而对称以及发光效率高等,因此以量子点作为颜色转换媒介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然而,由于量子点优异的发光性能以及Micro-LED单个像素的微小尺寸,量子点间容易产生光串扰,从而影响显示器件的对比度和色纯度,而引入黑色矩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制作黑色矩阵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蒸镀金属铬层和光刻黑色聚合物的方法。
例如,CN107991803A公开了一种黑色矩阵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一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对位标记;(2)在所述基板上涂覆一黑色矩阵薄膜,所述黑色矩阵薄膜由黑色光阻制备;(3)将涂覆有所述黑色矩阵薄膜的所述基板放入曝光机中,并对所述基板进行预对位,然后将所述曝光机的标记装置移动到所述对位标记的上方,对所述对位标记上方所对应的黑色光阻进行标记处理,得到光阻标记;(4)根据所述光阻标记识别所述对位标记的位置,进行精确对位后,图案化所述黑色矩阵薄膜,形成黑色矩阵。CN107516664A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供基板,所述基板上形成有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区域;(2)在所述基板上覆盖黑色矩阵材料;(3)点亮所述发光区域,对所述黑色矩阵材料进行曝光;(4)对曝光后的所述黑色矩阵材料进行显影,形成黑色矩阵。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光刻黑色聚合物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黑色矩阵虽然可以实现较低的反射率,但膜厚只能达到1~2μm,且光刻的旋涂过程会浪费大量的黑色聚合物,从而导致颜色转换层的成本较高。
CN109887966A公开了一种彩色滤光片黑色矩阵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如下:在玻璃基板清洗后,在玻璃基板上沉积铬金属薄膜;经过涂胶曝光显影光刻工艺,再经过蚀刻,形成金属铬矩阵;将玻璃基板通过等离子体氧化处理,形成表面的黑色氧化铬层。该技术方案中,采用金属铬层制备黑色矩阵虽然可以实现高的光密度值,但存在膜厚低和反射率高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膜厚较高、反射率、制备成本较低的黑色矩阵,从而制备得到对比度和色纯度较高,且制备方法简单的颜色转换层,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颜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喷墨打印的方法制备黑色矩阵和量子发光矩阵,从而使制备得到的颜色转换层对蓝光的透过率较低,且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适于颜色转换层的工业化生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颜色转换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基底的任意一面,进行喷墨打印并固化,得到黑色矩阵;
(2)在步骤(1)得到的黑色矩阵的空隙,经喷墨打印并固化制备量子点发光矩阵,得到所述颜色转换层;
所述黑色矩阵由黑色单元组成;
所述量子点发光矩阵由量子点发光单元组成;
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镶嵌于相邻2个黑色单元之间。
本发明采用喷墨打印的方法制备黑色矩阵和量子点发光矩阵,从而使制备得到的颜色转换层对蓝光具有较低的透过率,且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适于颜色转换层的工业化生产。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达到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和有益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底选自玻璃基底、聚二甲基硅氧烷基底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底。
优选地,步骤(1)所述喷墨打印的电压为600~1000V,例如可以是600V、650V、700V、650V、800V、850V、900V、950V或1000V等。
优选地,步骤(1)所述固化的方法为经紫外光固化。
本发明中,对于黑色矩阵的材料没有特殊限制,示例性地包括如下组分:碳黑、聚合物单体、光引发剂和有机溶剂;所述碳黑和聚合物单体的质量比为1:7;所述聚合物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亚胺单体、乙烯醇或环氧树脂单体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乙酸-3-甲氧基丁酯。为了便于喷墨打印,本发明中,所述黑色矩阵的材料的固含量为85~92%,例如可以是85%、86%、87%、88%、89%、90%、91%或92%等。
优选地,步骤(2)所述喷墨打印的电压为100~500V,例如可以是100V、150V、200V、250V、300V、350V、400V、450V或500V等。
优选地,步骤(2)所述固化的方法为经紫外光固化。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黑色单元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且顶部宽度小于底部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顶部为黑色单元远离基底的一侧,底部为黑色单元靠近基底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黑色单元的顶部宽度为1.5~3μm(例如可以是1.5μm、1.7μm、2μm、2.2μm、2.4μm、2.6μm、2.8μm或3μm等),所述黑色单元的底部宽度为7~10μm(例如可以是7μm、7.5μm、8μm、8.5μm、9μm、9.5μm或10μm等)。
优选地,所述黑色单元的高度为4~12μm,例如可以是4μm、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或12μm等。
需要说明的是,可采用多次喷墨打印的方法制备特定高度的黑色单元,且每次进行喷墨打印后都需要进行固化。
优选地,任意相邻的2个所述黑色单元底部之间的间距为15~30μm,例如可以是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28μm、29μm或30μm等。
优选地,任意相邻的2个所述黑色单元顶部之间的间距为16.5~33μm,例如可以是16.5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28μm、29μm、30μm、31μm、32μm或33μm等。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且顶部宽度大于底部宽度。
优选地,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的底部宽度与相邻的2个所述黑色单元底部之间的间距相等。
优选地,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的顶部宽度为16.5~33μm,例如可以是16.5μm、17μm、18μm、19μm、20μm、21μm、22μm、23μm、24μm、25μm、26μm、27μm、28μm、29μm、30μm、31μm、32μm或33μm等。
优选地,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的高度为3~12μm,例如可以是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或12μm等。
本发明中,通过控制量子点发光单元的高度在特定的范围内,制备得到的颜色转换层对蓝光具有较高的吸收率,从而可以实现较高的颜色转换效率。若量子点发光单元的高度较低,则制备得到的量子点发光单元对蓝光的透过率较高,不符合使用要求;若量子点发光单元的高度较高,则造成原料的浪费,增加了颜色转换器的生产成本,不利于其工业化生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包括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
优选地,任意相邻的2个所述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之间间隔3个黑色单元。
优选地,任意相邻的2个所述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之间间隔3个黑色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步骤(2)所述经喷墨打印并固化制备量子点发光矩阵后还包括步骤(3)。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为:在步骤(2)得到的量子点发光矩阵上,经喷墨打印制备滤光。
优选地,步骤(3)所述喷墨打印的电压为100~500V,例如可以是100V、150V、200V、250V、300V、350V、400V、450V或500V等。
优选地,步骤(3)所述固化的方法为经紫外光固化。
优选地,所述滤光单元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且顶部宽度大于底部宽度。
优选地,所述滤光单元的顶部宽度与相邻的2个所述黑色单元顶部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滤光单元的底部宽度与量子发光单元的顶部宽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滤光单元远离基底的表面与黑色单元远离基底的表面平齐。
优选地,所述滤光单元的高度为1~2μm,例如可以是1μm、1.1μm、1.2μm、1.3μm、1.4μm、1.5μm、1.6μm、1.7μm、1.8μm、1.9μm或2μm等。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制备得到的颜色转换层对蓝光具有较低的透过率,若量子点发光单元的高度为3~10μm,则需要在量子点发光单元上设置滤光单元,所述滤光单元远离基底的表面与黑色单元远离基底的表面平齐;若量子点发光单元的高度大于10μm,为使制备工艺简洁方便,无需进行步骤(3),此时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远离基底的表面与黑色单元远离基底的表面平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光单元包括红滤光单元和绿滤光单元。
优选地,步骤(3)所述量子点发光矩阵中的量子点发光单元为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所述滤光单元为红滤光单元。
优选地,步骤(3)所述量子点发光矩阵中的量子点发光单元为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所述滤光单元为绿滤光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在基底的任意一面,在电压为600~1000V下,进行喷墨打印后,在紫外光下固化,得到黑色矩阵;
(2)在步骤(1)得到的黑色矩阵的空隙,在电压为100~500V下,经喷墨打印后,在紫外光下固化,分别制备得到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得到量子点发光矩阵;
(3)在步骤(2)得到的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远离基底的一面,在电压为100~500V下,经喷墨打印后,在紫外光下固化,得到红滤光单元;
在步骤(2)得到的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远离基底的一面,在电压为100~500V下,经喷墨打印后,在紫外光下固化,制备绿滤光单元,得到所述颜色转换层;
所述黑色矩阵包括多个黑色单元;
所述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分别镶嵌于相邻2个黑色单元之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颜色转换层。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颜色转换层在Micro-LED显示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喷墨打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黑色矩阵和量子点发光单元具有较大的高度,并进一步控制量子点发光单元的高度在特定的范围内,可有效利用蓝光和降低颜色串扰,使蓝光的透过率较低,为0.01~8.01%,从而实现较高的颜色转换效率,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于颜色转换层的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5所述制备方法中经步骤(1)所得样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3所述制备方法中经步骤(2)所得样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颜色转换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5制备得到的颜色转化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底,2-黑色单元,3-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5-红滤光单元,6-绿滤光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颜色转换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颜色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制备方法如下:
(1)在玻璃基底的任意一面,在电压为80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得到黑色矩阵,如图1所示;
(2)在步骤(1)得到的黑色矩阵的空隙,在电压为30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分别制备得到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如图2所示;
(3)在步骤(2)得到的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远离玻璃基底的一面,在电压为25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制备红滤光单元5;
在步骤(2)得到的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远离玻璃基底的一面,在电压为25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制备绿滤光单元6,得到所述颜色转换层。
所述黑色矩阵包括多个黑色单元2,其材料为包括如下组分:碳黑、甲基丙烯酸甲酯、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和乙酸-3-甲氧基丁酯;所述碳黑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比为1:7,所述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在材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所述黑色矩阵的材料的固含量为90%。所述黑色单元2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且顶部宽度小于底部宽度,顶部宽度为2.5μm,底部宽度为7μm,高度为8μm,相邻所述黑色单元2底部之间的间距为18μm。
所述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的材料为镉系红色量子点(购于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所述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的材料为镉系绿色量子点(购于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所述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的截面形状均为梯形,且顶部宽度大于底部宽度;所述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与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的底部宽度均为15μm,高度均为7μm。
所述红滤光单元的材料为红色聚合物(购于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4011-R),所述绿滤光单元的材料为绿色聚合物(购于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4011-G);所述红滤光单元和绿滤光单元的高度均为1μm,且远离玻璃基底的表面与黑色单元2远离玻璃基底的表面平齐,所述红滤光单元和绿滤光单元的截面形状均为梯形,且顶部宽度大于底部宽度,其顶部宽度与相邻的2个所述黑色单元2顶部之间的间距相等,底部宽度与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的顶部宽度相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颜色转换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颜色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制备方法如下:
(1)在聚二甲基硅氧烷基底的任意一面,在电压为60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得到黑色矩阵,如图1所示;
(2)在步骤(1)得到的黑色矩阵的空隙,在电压为10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分别制备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如图2所示;
(3)在步骤(2)得到的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远离聚二甲基硅氧烷基底的一面,在电压为10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制备红滤光单元5;
在步骤(2)得到的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远离聚二甲基硅氧烷基底的一面,在电压为10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制备绿滤光单元6,得到所述颜色转换层。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黑色单元2的顶部宽度为2μm,底部宽度为7μm,高度为5μm,相邻所述黑色单元底部之间的间距为16μm;所述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的底部宽度均为16μm,高度均为3.5μm;所述红滤光单元5和绿滤光单元6的高度均为1.5μm;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颜色转换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颜色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制备方法如下:
(1)在玻璃基底的任意一面,在电压为70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得到黑色矩阵,如图1所示;
(2)在步骤(1)得到的黑色矩阵的空隙,在电压为20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分别制备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如图2所示;
(3)在步骤(2)得到的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远离玻璃基底的一面,在电压为50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制备红滤光单元5;
在步骤(2)得到的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远离玻璃基底的一面,在电压为50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制备绿滤光单元6,得到所述颜色转换层。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黑色单元的顶部宽度为2.5μm,底部宽度为7.5μm,高度为10μm,相邻所述黑色单元底部之间的间距为17μm;所述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的底部宽度均为17μm,高度均为8μm;所述红滤光单元5和绿滤光单元6的高度均为2μm;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颜色转换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颜色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制备方法如下:
(1)在玻璃基底的任意一面,在电压为100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得到黑色矩阵,如图1所示;
(2)在步骤(1)得到的黑色矩阵的空隙,在电压为40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分别制备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得到所述颜色转换层。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黑色单元的顶部宽度为2μm,底部宽度为10μm,高度为11μm,相邻所述黑色单元底部之间的间距为20μm;所述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的底部宽度均为20μm,高度均为11μm;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颜色转换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颜色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制备方法如下:
(1)在玻璃基底的任意一面,在电压为90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得到黑色矩阵,如图1所示;
(2)在步骤(1)得到的黑色矩阵的空隙,在电压为35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分别制备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得到所述颜色转换层。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黑色单元的顶部宽度为1.5μm,底部宽度为10μm,高度为12μm,相邻所述黑色单元底部之间的间距为20μm;所述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3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4的底部宽度均为20μm,高度均为12μm;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颜色转换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如下:
(1),将黑色光刻胶(购于东莞市尚联光电材料有限公司,SEBK-FR401)经过旋涂于玻璃基底的任意一面后,将其置于曝光机中进行预对位并曝光后,进行显影及烘烤,得到厚度为1μm的黑色矩阵;
(2)在步骤(1)得到的黑色矩阵的空隙,在电压为100V下,进行喷墨打印,并在300W下经紫外汞灯进行紫外光照射固化,分别制备厚度为1μm的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得到所述颜色转换层。
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颜色转换层的性能进行测试,测试标准如下:
透过率: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型号为PerkinElmer LAMBDA950)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量子点发光单元在蓝光波长为450nm下进行测试。
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颜色转换层的性能,经测试后结果如下表1所示: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对比例1
透过率 0.17% 8.01% 2.93% 0.01% 0.04% 40%
由表1可知,本发明采用喷墨打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颜色转换层,可有效利用蓝光和降低颜色串扰,使蓝光的透过率较低,为0.01~8.01%,从而实现较高的颜色转换效率,同时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于颜色转换层的工业化生产。
若采用现有技术制备颜色转换层(对比例1),则制备得到的黑色矩阵和量子点发光单元的厚度较小,由此制备得到的颜色转换层,对蓝光的利用率较低,蓝光的透过率为40%,且制备得到的颜色转换器极易发生颜色串扰,不符合使用要求。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结构特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结构特征,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结构特征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部件的等效替换以及辅助部件的增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用于Micro-LED显示的颜色转换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基底的任意一面,进行喷墨打印并固化,得到黑色矩阵;
(2)在步骤(1)得到的黑色矩阵的空隙,经喷墨打印并固化制备量子点发光矩阵,得到所述颜色转换层;
所述黑色矩阵由黑色单元组成;
所述量子点发光矩阵由量子点发光单元组成;
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镶嵌于相邻2个黑色单元之间;
步骤(1)所述喷墨打印的电压为600~1000V;
步骤(2)所述喷墨打印的电压为100~500V;
所述黑色单元的高度为10~12μm,且不为10μm;
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的高度为10~12μm,且不为10μm,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远离基底的表面与黑色单元远离基底的表面平齐;
所述黑色单元的高度与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的高度相同;
所述颜色转换层中不含滤光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选自玻璃基底、聚二甲基硅氧烷基底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固化的方法为经紫外光固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固化的方法为经紫外光固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单元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且顶部宽度小于底部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单元的顶部宽度为1.5~3μm,所述黑色单元的底部宽度为7~10μ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2个所述黑色单元底部之间的间距为15~30μ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2个所述黑色单元顶部之间的间距为16.5~33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且顶部宽度大于底部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的底部宽度与相邻的2个所述黑色单元底部之间的间距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的顶部宽度为16.5~33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发光单元包括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和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2个所述红色量子点发光单元之间间隔3个黑色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2个所述绿色量子点发光单元之间间隔3个黑色单元。
15.一种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颜色转换层。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颜色转换层在Micro-LED显示中的应用。
CN202110432255.5A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颜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31405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2255.5A CN113140556B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颜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2255.5A CN113140556B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颜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0556A CN113140556A (zh) 2021-07-20
CN113140556B true CN113140556B (zh) 2023-08-15

Family

ID=76813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2255.5A Active CN113140556B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颜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405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7256A (zh) * 2021-07-29 2021-11-02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98553A (ja) * 2004-09-28 2006-04-1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ブラックマトリックス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形成方法
CN101008733A (zh) * 2007-01-18 2007-08-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及其制作方法
WO2013155747A1 (zh) * 2012-04-16 2013-10-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彩色滤光片的制作方法及液晶面板
CN107861181A (zh) * 2017-12-04 2018-03-30 福州大学 一种量子点彩色滤光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10346960A (zh) * 2019-07-02 2019-10-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基板上的黑色矩阵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797378A (zh) * 2019-10-28 2020-02-1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彩膜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36969A (ja) * 2008-03-25 2009-10-15 Fujifilm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KR20210034977A (ko) * 2019-09-23 2021-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98553A (ja) * 2004-09-28 2006-04-1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ブラックマトリックス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形成方法
CN101008733A (zh) * 2007-01-18 2007-08-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及其制作方法
WO2013155747A1 (zh) * 2012-04-16 2013-10-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彩色滤光片的制作方法及液晶面板
CN107861181A (zh) * 2017-12-04 2018-03-30 福州大学 一种量子点彩色滤光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10346960A (zh) * 2019-07-02 2019-10-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基板上的黑色矩阵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797378A (zh) * 2019-10-28 2020-02-14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彩膜基板、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40556A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04097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quantum dot color filter substrate
CN105319765B (zh) 量子点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5259694B (zh) 彩色滤光片的制作方法及彩色滤光片
CN105353555A (zh) 量子点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
WO2021174615A1 (zh) 量子点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21033609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4190604A1 (zh) 量子点彩色滤光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2023140353A (ja) 色変換層のインシトゥ硬化
US20170261849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lor filter substrate
WO2017059629A1 (zh) 量子点彩膜的制备方法
CN105204104A (zh) 滤光片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355726B (zh) 量子点层图形化的方法及量子点彩膜的制备方法
CN105278150A (zh) 量子点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与液晶显示装置
CN1499907A (zh) 具有倾斜分隔带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涂覆制造技术
CN110992841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13140556B (zh) 一种颜色转换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35783A (zh) 一种量子点薄膜阵列制备方法
CN106206983A (zh)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
US9706654B2 (en) Multi-layer large-format imprinting method
CN111312751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143647A1 (zh) 量子点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
CN1306287C (zh) 滤色器、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3179884U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205067782U (zh) 滤光片、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Yin et al. 18.4: Full‐Color Active‐matrix Mini‐LED Display based on Novel Color Conversion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