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8694A -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8694A
CN113138694A CN202110541948.8A CN202110541948A CN113138694A CN 113138694 A CN113138694 A CN 113138694A CN 202110541948 A CN202110541948 A CN 202110541948A CN 113138694 A CN113138694 A CN 113138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tage
display device
display
no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19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38694B (zh
Inventor
林孚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419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86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8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8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38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86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触控显示装置的工作阶段包括噪声检测阶段和图像帧阶段,每个图像帧阶段包括多个显示阶段和多个触控阶段,显示阶段与触控阶段交替设置。在触控阶段,向触控显示装置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并获取触控检测信号;在显示阶段,向触控显示装置施加显示驱动信号;在噪声检测阶段,基于触控阶段获取的触控检测信号进行噪声计算。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帧显示画面的时间内,取消了噪声检测阶段,并将噪声检测阶段设置在图像帧阶段之外,从而减少了一个图像帧阶段内触控阶段的扫描时间,进而能够增加显示阶段的扫描时间,以保证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快速发展,触控与显示驱动整合(Touch and Display DriverIntegration,TDDI)的触控技术方案已经成为主流。
通过TDDI技术能够将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驱动芯片集成在一个驱动芯片内,以驱动触控显示装置。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刷新率的提升幅度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以增加显示扫描时间,进而提高显示刷新率,改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工作阶段包括噪声检测阶段和图像帧阶段,每个图像帧阶段包括多个显示阶段和多个触控阶段,所述显示阶段与所述触控阶段交替设置;
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触控阶段,向所述触控显示装置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并获取触控检测信号;
在所述显示阶段,向所述触控显示装置施加显示驱动信号;
在所述噪声检测阶段,基于所述触控阶段获取的所述触控检测信号进行噪声计算。
可选地,在所述噪声检测阶段,基于所述触控阶段获取的所述触控检测信号进行噪声计算,包括:
获取各个通道在连续N个图像帧阶段的数据,计算获得到各个通道的数据的平均值;其中,所述通道的数据为所述通道上的触控检测信号对应的数据;
获取当前图像帧阶段的各个通道的数据,并以所述平均值为基准值,计算当前图像帧阶段的噪声。
可选地,所述噪声检测阶段设置在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由开机状态到关机状态的过渡阶段、由锁屏状态到解锁状态的过渡阶段中的至少一个阶段。
可选地,所述触控阶段包括预充电子阶段、至少两个扫描子阶段和预放电子阶段;所述至少两个扫描子阶段位于所述预充电子阶段和预放电子阶段之间。
可选地,在所述至少两个扫描子阶段,至少连续两次向所述触控显示装置施加触控驱动信号进行触控扫描。
可选地,所述触控驱动信号包括多个脉冲,所述脉冲的数量范围为9~15个。
可选地,所述显示阶段的扫描频率大于60Hz。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该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用于驱动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工作阶段包括噪声检测阶段和图像帧阶段,每个图像帧阶段包括多个显示阶段和多个触控阶段,所述显示阶段与所述触控阶段交替设置;
所述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用于:
在触控阶段向所述触控显示装置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并获取触控检测信号;
在显示阶段向所述触控显示装置施加显示驱动信号;
在所述噪声检测阶段,基于所述触控阶段获取的所述触控检测信号进行噪声计算。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和显示面板。
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多路输出选择器,所述多路输出选择器包括一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所述多路输出选择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触控显示驱动集成芯片连接,所述多路输出选择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内的触控走线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地,所述多路输出选择器的数量小于或等于3个。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通过设置噪声检测阶段和图像帧阶段,其中,图像帧阶段包括触控阶段和显示阶段,在噪声检测阶段,基于在触控阶段获取到的触控检测信号进行噪声计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帧显示画面的时间内,取消了噪声检测阶段,并将噪声检测阶段设置在图像帧阶段之外,从而减少了一个图像帧阶段内触控阶段的扫描时间,进而能够增加显示阶段的扫描时间,使得触控显示装置在高刷新率的模式下,仍能够有较长的显示扫描时间,以保证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噪声的方法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噪声曲线图;
图9为对应图8所示的噪声曲线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的显示报点率的提升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客户提出的显示高刷新率的要求。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在于,在一个显示周期内,显示模式的显示帧和触控模式的触控帧的时间是固定的,当显示帧时间增加时就势必会导致触控帧时间减少,从而造成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降低。具体分析如下: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参考图1,在一个显示周期内,规律的插入触控驱动信号以实现触控面板交替工作在显示模式和触控模式之间,显示模式的时间为显示期间(Display Period,DP),触控模式的时间为触控期间(TouchPeriod,TP)。在现有技术中,无论触控模式处于高频驱动还是低频驱动,在一个显示周期内,TP时长是固定的,因此开发高报点率的重心在压缩DP的时间上。但考虑到显示效果的实际需求,DP能够压缩的时间有限,例如在显示60Hz,触控120Hz的情况下,每个TP坑(slot1、slot2……slotN)的DP时长为t,以N个TP坑为例,则完成一帧显示扫描的时间为N*T。当在显示120Hz,触控120Hz时,完成一帧显示扫描的时间为(N/2)*T。由此可见,随着显示刷新率的提升,DP时间被大幅度压缩,为了保证显示效果,没有办法做到更高的刷新率。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以增加充电显示时间,进而提高显示刷新率,改善显示效果。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参考图2和图3,触控显示装置的工作阶段包括噪声检测阶段AN和图像帧阶段T,每个图像帧阶段T包括多个显示阶段DP和多个触控阶段TP,显示阶段DP与触控阶段TP交替设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
S110、在触控阶段,向触控显示装置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并获取触控检测信号。
S120、在显示阶段,向触控显示装置施加显示驱动信号。
具体地,每一个图像帧阶段T均包括多个显示阶段DP和多个触控阶段TP,在一帧图像显示画面中,当触控显示装置处于触控阶段TP时,可以由驱动芯片向触控显示装置施加触控驱动信号进行触控扫描,并获取触控检测信号,根据触控检测信号确定触摸位置。当触控显示装置处于显示阶段DP时,可以由驱动芯片向触控显示装置施加显示驱动信号进行显示扫描。
S130、在噪声检测阶段,基于触控阶段获取的触控检测信号进行噪声计算。
具体地,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参考图3和图4,其中TL和TH分别代表一个显示周期的时长。在现有技术方案中,用于在噪声检测阶段AN检测噪声的噪声坑Noise slot中并不存在脉冲,但在计算噪声时,仍需要考虑噪声坑Noise slot中的相关数据,这就使得噪声检测阶段AN占用了触控阶段TP的部分时长,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中,一个图像帧阶段T包括了多个触控阶段TP(分别对应多个TP坑slot1、slot2……slotN)、多个显示阶段DP和一个噪声检测阶段AN(也即噪声坑Noise slot所占用的时长)。
考虑到噪声坑Noise slot仅用于计算触控显示装置的噪声,并不会参与触控扫描(但占用了触控阶段TP的扫描时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取消噪声坑Noise slot的设置。结合图3与图4,本发明实施例将噪声检测阶段AN设置于图像帧阶段T以外,不再设置噪声坑Noise slot,因此噪声检测阶段AN不会占用图像帧阶段T的时间。驱动芯片会在触控阶段TP获取到触控信号线上对应的触控检测信号,然后在噪声检测阶段,基于获取到的触控通道上对应的触控检测信号进行噪声计算即可。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在对噪声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不会参考噪声坑Noise slot内的数据,直接基于获取到的触控检测信号对应的数据进行噪声计算。由此在一帧图像显示周期内,减少了无效TP坑的扫描(也即减少了触控阶段TP的扫描时长),可以节省出噪声坑Noise slot的时长,通过将节省出的时长分配给显示阶段DP,能够增加显示阶段DP的扫描时间,进而提升显示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通过设置噪声检测阶段和图像帧阶段,其中,图像帧阶段包括触控阶段和显示阶段,在噪声检测阶段,基于在触控阶段获取到的触控检测信号进行噪声计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帧显示画面的时间内,正是因为取消了噪声检测阶段,并将噪声检测阶段设置在图像帧阶段之外,从而能够减少了一个图像帧阶段内触控阶段的扫描时间,进而能够增加显示阶段的扫描时间,使得触控显示装置在高刷新率的模式下,仍能够有较长的显示扫描时间,以保证显示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随着刷新率的提高,还可以直接适当减少触控阶段TP的扫描时间,并将节省出来的时间全部用于显示阶段DP。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参考图5,在低刷新率情况下,触控阶段TP的扫描时长为t’,显示阶段DP的扫描时长为T’,随着刷新率的提高(刷新率从60Hz提高到120Hz,触控频率仍然保持120Hz),则可以减少触控阶段TP的扫描时间△t,将节省出的时长△t全部用于显示阶段DP,则显示阶段DP的扫描时长变为△t+T’,从而能够增加显示充电时间,进而提高显示质量。当然,针对非高频显示(刷新率低于60Hz),同样可以采用减少触控扫描时间的方式来提高非高频显示的显示质量,特别是在负载较高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增加的显示扫描时间,能够大幅度改善显示效果。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考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
S210、在触控阶段,向触控显示装置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并获取触控检测信号。
S220、在显示阶段,向触控显示装置施加显示驱动信号。
S230、获取各个通道在连续N个图像帧阶段的数据,计算获得到各个通道的数据的平均值;其中,通道的数据为通道上的触控检测信号对应的数据。
S240、获取当前图像帧阶段的各个通道的数据,并以平均值为基准值,计算当前图像帧阶段的噪声。
具体地,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噪声的方法示意图,参考图7,在执行噪声计算时,先获取触控显示装置各个通道在连续N个图像帧阶段的触控检测信号对应的数据,例如,可以获取前30个图像帧阶段的触控检测信号对应的数据。针对获取到的各个通道的触控检测信号对应的数据进行加权平均,求取平均值,并将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作为基准值。然后获取当前图像帧阶段的各个通道的实时数据,则当前图像帧阶段的各个通道的实时数据与连续N帧各个通道的数据的平均值之差即为实际噪声。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噪声曲线图,图9为对应图8所示的噪声曲线的局部放大图,具体为对应图7中虚线框部分的放大图,参考图8和图9,本实施例计算噪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所得到的噪声之间无明显差异,且二者的差值在零附近波动,能够保持较高的稳定性。进一步地,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方案检测噪声的结果对比,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取消噪声坑Noise slot的设置,将噪声检测阶段AN设置在图像帧阶段T之外,所得到的信噪比与现有技术方案并无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噪声坑Noise slot对触控的信号量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所以在高刷新率的应用中,可以不设置噪声坑Noise slot,进而能够节省出一定的时间用于显示阶段DP。
表1
信号(signal) 噪声(noise) 信噪比(SNR)
现有技术方案 4660.13 6.57 56.69dB
本实施例方案 4646.58 7.06 56.06dB
通常情况下,消噪声坑Noise slot的坑宽在100μs-200μs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取消噪声坑Noise slot的设置,可以至少节约100μs的时间,将节约出的100μs用于显示阶段DP,则能够保证在高刷新率下,具有较长的显示扫描时间,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噪声检测阶段AN设置在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由开机状态到关机状态的过渡阶段、由锁屏状态到解锁状态的过渡阶段中的至少一个阶段。
具体地,噪声检测阶段AN可以设置在触控显示装置发生状态切换时的过渡阶段,如,可以设置在触控显示装置有由开机状态到关机状态的过渡阶段或设置在触控显示装置由锁屏状态到解锁状态的过渡阶段,当然也可以在触控显示装置由开机状态到关机状态的过渡阶段、由锁屏状态到解锁状态的过渡阶段同时存在。在本实施例中,噪声检测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设置于触控显示装置发生状态改变过程中任一个过渡阶段,因此不会占用图像帧的扫描时间,能够增加显示充电时间,以保证触控显示装置在高刷新率下,具有较长的显示扫描时间,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考图11,触控阶段TP包括预充电子阶段11、至少两个扫描子阶段10和预放电子阶段12;至少两个扫描子阶段10位于预充电子阶段11和预放电子阶段12之间。
具体地,每个TP坑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都设置有预充电阶段11和预放电阶段12,以使得触控阶段TP和显示阶段DP之间有缓冲时间,有利于保证触控与显示之间的顺利切换。图1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参考图12,在现有技术中,每一个TP坑对应一个扫描子阶段10,以6个TP坑为例,预充电阶段11的时长为t1,预放电阶段12的时长为t2,扫描子阶段10的时长为t3,则现有技术的完成一帧的触控扫描时间为(t1+t2+t3)*6。将两个TP坑合二为一(如图10所示),在两个扫描子阶段10,驱动芯片连续两次向触控显示装置施加触控驱动信号。也就是说,在触控阶段TP,先进行预充电阶段11,然后进行slot1对应的子扫描阶段10,当slot1对应的子扫描阶段10结束后,立即进行slot2对应的子扫描阶段10,当slot2对应的子扫描阶段10结束后,进行预放电阶段12。此时完成一帧的触控扫描时间为(t1+2t2+t3)*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完成一帧的触控扫描能够节约时间(t1+t2)*3。在极限情况下,可以将一帧内的所有TP坑一次性扫描完成,此时所需时间最少。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合并多个TP坑的方式,能够减少一帧内预充电和预放电的次数,从而能够减少触控扫描的时间,进而能够增加显示的扫描时间,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波形图,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考图12,触控驱动信号包括多个脉冲,即在TP坑slot1~slotN内包括多个脉冲,脉冲信号对应触控驱动信号。通过减少TP坑内的脉冲数量,同样可以节省完成触控扫描所需要的时间。示例性地,在低刷新率驱动模式下,每个TP坑内的脉冲数量为20个,完成一帧触控扫描需要6个TP坑,每个脉冲的宽度固定。在高刷新率驱动模式下,为了减少触控扫描时间,将每个TP坑内的脉冲数量减少至15个,假设从20个脉冲减少至15个脉冲可节省70μs,则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可节省触控扫描时间为70μs*6=0.42ms。从而,可以将节省出来的0.42ms分配给显示阶段DP,以保证在高刷新率驱动模式下,具有较长的显示扫描时间,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当然,为了保证触控效果,TP坑内的脉冲数量不能随意减少,以免造成触控驱动信号量过多的丢失。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脉冲数量范围为9~15个。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图10和图12所示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应用到现有技术中触控阶段包含噪声检测阶段的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显示刷新率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该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用于驱动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由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进行驱动。触控显示装置的工作阶段包括噪声检测阶段和图像帧阶段,每个图像帧阶段包括多个显示阶段和多个触控阶段,显示阶段与触控阶段交替设置;
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用于:
在触控阶段向触控显示装置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并获取触控检测信号;
在显示阶段向触控显示装置施加显示驱动信号;
在噪声检测阶段,基于触控阶段获取的触控检测信号进行噪声计算。
具体地,参考图2和图3,触控显示装置的工作阶段包括噪声检测阶段AN和图像帧阶段T,每个图像帧阶段T包括多个显示阶段DP和多个触控阶段TP,显示阶段DP与触控阶段TP交替设置。在一帧图像显示画面中,当触控显示装置处于触控阶段TP时,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用于向触控显示装置施加触控驱动信号进行触控扫描,并获取触控检测信号。当触控显示装置处于显示阶段DP时,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用于向触控显示装置施加显示驱动信号进行显示扫描。
噪声检测阶段AN设置于图像帧阶段T以外,不会占用图像帧阶段T的时间。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会在触控阶段TP获取到触控信号线上对应的触控检测信号,然后在噪声检测阶段,基于获取到的触控检测信号进行噪声计算。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方案中,噪声检测阶段AN设置于触控检测帧的第一个触控阶段TP之前,占用了触控阶段TP的时长,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中,一个图像帧阶段T包括了多个触控阶段TP(分别对应多个TP坑slot1、slot2……slotN)、多个显示阶段DP和一个噪声检测阶段AN(也即噪声坑Noise slot所占用的时长)。考虑到噪声坑Noise slot仅用于计算触控显示装置的噪声,并不会参与触控扫描(但占用了触控阶段TP的扫描时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取消噪声坑Noise slot的设置,将噪声检测阶段AN设置在图像帧阶段之外,由此在一帧图像显示周期内,减少了无效TP坑的扫描(也即减少了触控阶段TP的扫描时长),可以节省出噪声坑Noise slot的时长,通过将节省出的时长分配给显示阶段DP,能够增加显示阶段DP的扫描时间,进而提升显示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3,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还包括显示面板200。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平板、手机、电脑、智能穿戴等电子装置。
继续参考图13,该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多路输出选择器MUX,多路输出选择器MUX包括一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多路输出选择器MUX的输入端与触控显示驱动集成芯片连接,多路输出选择器MUX的输出端分别与显示面板内的触控走线一一对应连接。优选地,多路输出选择器MUX的数量小于或等于3个。
具体地,结合图3,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多路输出选择器MUX,可以减小多路输出选择器MUX的复用次数,从而减少完成一个图像帧的扫描次数,进而能够缩减触控扫描时间。以三个多路输出选择器MUX为例,每一个多路输出选择器MUX均包括一个用于输入扫描信号的输入端,多个用于向显示面板200内的触控走线输出扫描信号的输出端,触控走线与触控电极201电连接,多路输出选择器MUX用于分时向与其输出端连接的触控走线输出触控驱动信号。假设每个多路输出选择器MUX对应两列触控电极,则多路输出选择器MUX会分时向对应的两列触控电极输出触控驱动信号,三个多路输出选择器MUX可以同时向对应的触控走线输出触控驱动信号,因此,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同时扫描三列触控电极,每个多路输出选择器MUX复用两次即可完成一帧的全屏扫描(扫描六列)。
若该显示装置包括一个多路输出选择器MUX,则该多路输出选择器MUX需要分时输出六次扫描信号才能完成一帧的全屏扫描。
示例性地,当触控显示装置工作在低刷新率情况下,如60Hz,则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多路输出选择器MUX的数量,将多路输出选择器MUX的数量复用六次,以分时向对应的触控走线输出触控驱动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阶段的扫描频率大于60Hz,以保证触控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刷新率。在高刷新率情况下,如120Hz,为了减小触控阶段TP的扫描时间,可以通过增加多路输出选择器MUX的数量,并减少多路输出选择器MUX的输出端的数量(即减少了多路输出选择器MUX的复用次数),以实现增加显示阶段DP的扫描时间。在极限情况下,可以一次性完成一帧的触控扫描,能够极大的减小触控扫描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图13仅是示例性的示出多路输出选择器MUX与触控走线的连接情况。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控制硬件成本,同时避免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的体积过大,多路输出选择器MUX的数量优选小于或等于3个。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工作阶段包括噪声检测阶段和图像帧阶段,每个图像帧阶段包括多个显示阶段和多个触控阶段,所述显示阶段与所述触控阶段交替设置;
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
在所述触控阶段,向所述触控显示装置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并获取触控检测信号;
在所述显示阶段,向所述触控显示装置施加显示驱动信号;
在所述噪声检测阶段,基于所述触控阶段获取的所述触控检测信号进行噪声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噪声检测阶段,基于所述触控阶段获取的所述触控检测信号进行噪声计算,包括:
获取各个通道在连续N个图像帧阶段的数据,计算获得到各个通道的数据的平均值;其中,所述通道的数据为所述通道上的触控检测信号对应的数据;
获取当前图像帧阶段的各个通道的数据,并以所述平均值为基准值,计算当前图像帧阶段的噪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检测阶段设置在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由开机状态到关机状态的过渡阶段、由锁屏状态到解锁状态的过渡阶段中的至少一个阶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阶段包括预充电子阶段、至少两个扫描子阶段和预放电子阶段;所述至少两个扫描子阶段位于所述预充电子阶段和预放电子阶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扫描子阶段,至少连续两次向所述触控显示装置施加触控驱动信号进行触控扫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驱动信号包括多个脉冲,所述脉冲的数量范围为9~15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阶段的扫描频率大于60Hz。
8.一种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用于驱动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工作阶段包括噪声检测阶段和图像帧阶段,每个图像帧阶段包括多个显示阶段和多个触控阶段,所述显示阶段与所述触控阶段交替设置;
所述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用于:
在触控阶段向所述触控显示装置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并获取触控检测信号;
在显示阶段向所述触控显示装置施加显示驱动信号;
在所述噪声检测阶段,基于所述触控阶段获取的所述触控检测信号进行噪声计算。
9.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和显示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多路输出选择器,所述多路输出选择器包括一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所述多路输出选择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触控显示驱动集成芯片连接,所述多路输出选择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内的触控走线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地,所述多路输出选择器的数量小于或等于3个。
CN202110541948.8A 2021-05-18 2021-05-18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 Active CN1131386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1948.8A CN113138694B (zh) 2021-05-18 2021-05-18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1948.8A CN113138694B (zh) 2021-05-18 2021-05-18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8694A true CN113138694A (zh) 2021-07-20
CN113138694B CN113138694B (zh) 2023-07-14

Family

ID=76817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1948.8A Active CN113138694B (zh) 2021-05-18 2021-05-18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869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41184A2 (en) * 2012-12-05 2014-06-11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Drive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00004378A1 (en) * 2018-06-27 2020-01-02 Apple Inc. Electronic display adaptive touch interference scheme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2041797A (zh) * 2018-03-23 2020-12-04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驱动方法与触摸显示屏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41184A2 (en) * 2012-12-05 2014-06-11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Drive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041797A (zh) * 2018-03-23 2020-12-04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显示驱动方法与触摸显示屏
US20200004378A1 (en) * 2018-06-27 2020-01-02 Apple Inc. Electronic display adaptive touch interference scheme systems and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8694B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67888B (zh) 栅极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US10656751B2 (en) Audible noise suppression in touch display panel
US9886120B2 (en)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6598334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1996684B (zh) 移位寄存器及触控装置
CN105047228A (zh) 一种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04866141A (zh) 触控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H09508222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このような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14228737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10969976A (zh)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US7616222B2 (en) Drive method to reduce power dissipation for flat panel display
US20200278782A1 (en) Audible noise suppression in touch display panel
US20120235967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138694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
US11442575B2 (en) Touch display driv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JP331008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一体型タブレットにおける座標検出方法
CN112835474A (zh)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US8115754B2 (en) Data line driving method
CN109461420B (zh) 显示器、显示器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11543912B2 (en) Touch detection method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JP2014228872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0862122B1 (ko) 주사 신호선 구동 장치,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방법
US20170075447A1 (en)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and touch-control display device
US20040160383A1 (en) Multi-screen driving device and method
JP2007003558A (ja) パーシャル表示機能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