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5074A - 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5074A
CN113135074A CN202010065142.1A CN202010065142A CN113135074A CN 113135074 A CN113135074 A CN 113135074A CN 202010065142 A CN202010065142 A CN 202010065142A CN 113135074 A CN113135074 A CN 113135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convex
bead
bead structure
convex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51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35074B (zh
Inventor
陈裕杰
薛超
林于暄
萧于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 Shin Rubber I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 Shin Rubber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 Shin Rubber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 Shin Rubber In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651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50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5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5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35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5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是提供一种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包括有:一胎体,呈环状,一胎面,及分别由该胎面两侧延伸的两个胎边,各胎边预设部位分别具有呈环状凹设的一凹槽部;若干凸件,以预设间距且呈环状排列方式分别设于各凹槽部,并使各凸件由该凹槽部的底缘凸出一高度;通过上述构件,利用形成于胎边的肋状凸件结构设计,可产生如叶片旋转以将较长的异物弹开、折断,且配合相当镂空的凹槽部设计,可有效闪避异物穿刺,降低胎边遭受刺穿的机率,以增进防刺效果,且在风压不足或遭受冲击情况下,可维持轮胎的支撑性。该胎边的凹槽部及肋状凸件结构设计不会增加轮胎整体重量。

Description

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轮胎的胎边结构,特别是指于轮胎两侧胎边部位分别具有环设状的若干凸件,使胎边防侧撞、防刺穿、排除异物及增进支撑力。
背景技术
行驶于路面上的交通工具,无论是汽车、机车或单车等,多以车轮滚动来前进、后退或转弯移动,并以车轮的轮胎部位直接与地面接触进行滚动。因轮胎须吸收滚动时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因此在 材质上应用具弹性及缓冲特性的橡胶,以有效提高行驶时的舒适性;除此之外,轮胎对于支撑性亦有相当程度的要求,以承受上方车体、乘客及物品等总和的重力。
轮胎结构大体上包括有胎面、胎边、胎唇及胎体等部位,其中胎边位于胎面两侧,胎唇则为固定于轮圈上的部位,胎面则是与地面接触的部位,胎体则是充气时能承受载重以有效支撑整个轮胎。以胎边部位而言,为整个轮胎最薄弱的部位,因此当车辆行驶在路况较差或路边有树枝、突出尖锐物时,若接触到胎边部位则容易发生切伤或割伤的情形,严重的产生瞬间爆破,较轻微的若未给予适当处理又继续行驶,胎边伤处将因不断挠曲导致裂开范围不断扩张,进而影响轮胎强度,有可能发生爆裂,影响行车安全。
尤其以全地型车ATV(All-Terrain Vehicle)的车种来说,因其属于机动性高且越野性能佳的车种,其可行驶于沙滩、河床、溪流、林道、沙漠或恶劣路况,因此更容易遇到轮胎被异物刺穿的情形;并且在全地型车ATV赛事中,常会有选手因轮胎遭刺破以致无法完成比赛,以胎边遭受刺穿的情况最为常见。
为能降低轮胎的胎边受到刺穿的情形发生,目前业界发展出胎边防刺结构;然而对于轮胎的胎边结构,除针对轮胎胎边防刺的功能外,也有作为“品牌辨识”或“美观”等其他功效的胎边技术研发,以“美观”为诉求的胎边结构,如中国台湾第100302913号设计专利所公开的“轮胎(162) ”,及中国台湾第096303592号设计专利所公开的“轮胎”。以“辨识”为诉求的胎边结构,如中国台湾第103204365号新型专利所公开的“具文图辨识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及中国台湾第094210697号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轮胎标签护框”。
进一步针对轮胎胎边的防刺功能的现有技术,如中国台湾第106216016号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轮胎胎体侧面防刺结构”,其轮胎本体形成一胎面,两侧各为一胎边,在该胎边沿圆周周向设置一防刺结构,其包括一靠近该胎面的第一齿纹道、一径向相邻该第一齿纹道的第二齿纹道、一径向相邻该第二齿纹道的第三齿纹道;该第一、二、三齿纹道,各连续沿该胎边圆周周向分布多个齿纹,该第一、二、三齿纹道的各齿纹粗细不同,并且该第一、二、三齿纹道分别在适合的该多个齿纹厚度设为厚凸状而各为一波峰部,借以该第一、二、三齿纹道与该波峰部,提供一轮胎在旋转时推开异物以防刺破轮胎。
另一种现有轮胎的胎边防刺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5217438号新型专利所公开的“可增加保护层的轮胎结构”,其是在轮胎外胎的外侧结合保护层而成,其轮胎外胎的周缘位置具有止滑纹,其轮胎外胎的两侧具有侧边面,保护层为一长带状,该为具有打滑与滑溜特性的材质制成,其本身并具有折射光线的功效,而内侧为黏贴面,外侧则印设有标志图案,且标志图案亦具有折射光线的功效。
上述两种现有结构均为作为轮胎胎边防刺穿、防撞的技术,其中第一种将各第一、二、三齿纹道以一体方式环设于轮胎胎边上,并利用各第一、二、三齿纹道沿胎边构成径向的粗糙面,以及波峰部造成胎边不平整面,让轮胎在旋转时,可以推开异物,以防止异物接触而刺破轮胎;第二种则是在轮胎胎边以贴覆方式增设一长带状的保护层,并使该保护层以具有打滑与滑溜特性的材质制成,以达到防刺效果。
前述两种现有技术以增加胎边厚度的方式,降低胎边部位被异物刺穿的机率,如遇到较长或较尖的异物仍会刺穿,故其防刺保护的效果仍有局限;并且,以增加胎边厚度的方式,对支撑性贡献不大,而且会加重轮胎的整体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发明人针对前述现有胎边结构,提出可解决的现有问题,且能提升轮胎的支撑性的胎边结构。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公开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包括有:一胎体,呈环状,一胎面,及分别由该胎面两侧延伸的两个胎边,胎面及胎边之间为一胎肩,各胎边预设部位分别具有呈环状凹设的一凹槽部;若干凸件,以预设间距且呈环状排列方式分别设于各凹槽部,并使各凸件由该凹槽部的底缘凸出一高度;通过上述构件,利用形成于胎边的肋状凸件结构设计,可产生如叶片旋转以将较长的异物弹开、折断,且配合相当镂空的凹槽部设计,可有效闪避异物穿刺,降低胎边遭受刺穿的机率,以增进防刺效果,且在风压不足或遭受冲击情况下,可维持轮胎的支撑性。该胎边的凹槽部及肋状凸件结构设计不会增加轮胎整体重量。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在轮胎的胎边部位形成一凹槽部,并在该凹槽部内形成若干凸件的结构设计,在行驶滚动时可产生如叶片旋转的作用,可将较长的异物弹开,甚至将其折断,且配合相应镂空的凹槽部设计,可有效闪避异物穿刺,降低胎边遭受刺穿的机率,以增进防刺效果。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利用形成在胎边的凹槽部及肋状凸件结构设计,在风压不足或遭受冲击情况下可维持轮胎的支撑性。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通过胎边的凹槽部及肋状凸件结构设计,不会增加轮胎整体重量。
进一步的,该胎边分别具有环设状的一轮圈线,其最外环部位设为一第一基准线;距离该轮胎的中心线左右两侧1/3断宽的位置分别设为一左基准线及一右基准线,通过该左基准线及右基准线与胎面底部的两个交会点的直线设定为一第二基准线;该凸件配置于各第一、第二基准线间所共同形成的区域范围内。
进一步的,各凸件设于该胎肩与轮圈线间的区域内。
进一步的,各凸件的凸件长度为各第一、第二基准线间所共同形成的区域范围长度的1/2至2/3。
进一步的,各凸件分别朝向该轮胎中心呈辐射状态的环状排列,该凸件的凸件宽度的尺寸数值范围介于外径尺寸的3%至5%之间。
进一步的,各凸件分别朝向该轮胎中心呈辐射状态的环状排列,该凸件的凸件宽度的其尺寸数值范围介于外径尺寸的3%至5%之间。
进一步的,各凸件是呈单一片状的一凸肋片。
进一步的,各凸件的凸肋片由该凹槽部的底缘凸出一凸件高度;其尺寸数值范围介于凸件长度的35%至50%之间。
进一步的,该凸件的凸肋片分别朝向该轮胎中心形成辐射状排列,相邻凸肋片之间配置角度为15°至25°之间。
进一步的,该凸件在凹槽部倾斜设置,凸件的中心线与轮胎的径向的夹角为-45°至45°之间。
进一步的,每一该凸件的凸件高度的数值与该凹槽部的底缘深浅位置相对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侧向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断面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侧向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轮胎 D第一基准线
11胎体 B第二基准线
12胎面 C区域范围
13胎边 E凸件宽度
14凹槽部 F凸件高度
15轮圈线 SW断宽
161左基准线 G凸件长度
162右基准线 X1,X2交会点
17胎肩 OD外径
20凸件 β配置角度
21凸肋片 θ旋转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10,其包括有:一胎体11,一胎面12,两个胎边13,及设于两胎边13上的若干凸件20。
该轮胎10,具有一胎面12,及分别由该胎面12两侧延伸的两个胎边13,在各胎面12及胎边13之间为一胎肩17;各胎边13预设部位分别具有呈环状凹设的一凹槽部14;该胎边13分别具有环设状的一轮圈线15,其最外环部位设为一第一基准线D;该轮胎10断宽设为SW;该轮胎的中心线设为CL,分别距离该中心线CL左右两侧1/3SW断宽的位置,分别设为一左基准线161及一右基准线162;该左基准线161及右基准线162与该胎面12底部相交时存在两个交会点分别设为X1与X2,通过该两交会点X1,X2的直线设为一第二基准线B,第一基准线D与第二基准线B间形成区域范围C。
各凸件20,以预设间距且呈环状排列方式分别设于各凹槽部14;并使各凸件20由该凹槽部14的底缘凸出一凸件高度F;各凸件20分别朝向该轮胎10径向的中心位置,呈辐射状态的环状排列;各凸件20呈单一片状的一凸肋片21;该凸件20的凸件长度G为区域范围C尺寸的1/2至2/3,凸件宽度E尺寸数值范围介于轮胎的外径OD尺寸的3%~5%之间;凸件高度F尺寸数值范围介于凸件长度G尺寸的35%~50%之间。
通过上述构件,利用形成于该胎边13的肋状各凸件20结构设计,可产生如叶片旋转的状态以将较长的异物弹开、折断,且配合相应镂空的凹槽部14设计,可有效闪避异物穿刺,降低胎边遭受刺穿的机率,以增进防刺效果,且在风压不足或遭受冲击情况下,可维持轮胎的支撑性。该胎边的凹槽部14及肋状各凸件20结构设计不会增加轮胎整体重量。另一方面,其可增加使用寿命与美观,而具有高实用性及经济性。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发明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现将本发明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
本实施例以单一片状的一凸肋片21,所形成的该凸件20的实施形态,其主要在该胎边13的区域范围C内,形成凹环状的该凹槽部14,再于该凹槽部14内形成具预设的该凸件高度F的各凸件20;每一各凸件20即是单一片状的各凸肋片21,其以预设数量呈环设排列呈一圈,并使各凸件20分别朝向该轮胎10中心形成辐射状排列;各凸件20分别具有相同的各凸件宽度E及凸件高度F,也可为各别具有不同的各凸件宽度E及凸件高度F设定;另一方面,每一该凸件的凸件高度F的数值与该凹槽部14的底缘深浅位置相对应,即每一该凸件20的凸件高度F数值与该凹槽部14底缘状态而有所不同,如该凹槽部14底缘为相同深浅的平面状态,每一该凸件20的凸件高度F数值则为单一数值,属固定数值;如该凹槽部14底缘为不同深浅的弧面状态,每一该凸件的凸件高度F数值,会因该凹槽部14底缘深浅位置不同,而有不同数值变化,属变动数值。
本发明的该凸件20设于该凹槽部14内,并由该凹槽部14底缘朝凹槽部14外延伸预设的该凸件高度F,每一各凸件20又相距预设距离,因此形成凹凸状的该胎边13外形,各凸件20如支撑元件撑开并补强该凹槽部14;同时,由该轮胎10侧边看,各凸件20以薄片状的凸肋片21形成于该凹槽部14内,故该凹槽部14所占镂空的空间,大于各凸件20的体积,即指该凹槽部14的间隔镂空部大于各凸件20的凸件宽度E,而形成如叶片状的结构。
请参阅图2,由轮胎侧面所示,凸件20的凸肋片21分别朝向该轮胎10中心形成辐射状排列,相邻的两个凸肋片21之间的夹角配置角度为β,β值较佳为15°~25°,当角度小于15°时会增加重量,大于25°时凸件弹开异物效果较差。
请参阅图5,凸件20可以在凹槽部14呈旋转角度θ设置,旋转角度θ为±45°,即凸件20可倾斜设置,凸件20的中心线与轮胎的直径之间的夹角为-45°至45°。当角度大于45°时,支撑功能较差。
各凸件20的尺寸数值范围设定,凸件长度G其尺寸数值范围为区域范围C尺寸的1/2至2/3,该凸件宽度E尺寸数值范围介于外径OD尺寸的3%~5%之间;凸件宽度E至少3mm,凸件高度F尺寸数值范围介于凸件长度G尺寸的35%~50%之间。
当该凸件长度G小于1/2区域范围C时凸件弹开异物及支撑功能较差,当该凸件长度G大于2/3区域范围C时会增加轮胎重量,当该凸件宽度E小于3%外径OD或小于3mm时,会使凸件20弹开异物及支撑力效果较差,当凸件宽度E大于5%外径OD时,则可能会使整个轮胎增加额外的重量,当该凸件高度F小于35%凸件长度G时弹开异物效果较差,当该凸件高度F大于50%凸件长度G时会增加轮胎重量。
本发明利用于该胎边13形成凹状的该凹槽部14,并于该凹槽部14内以预设间距及预设数量,沿着该凹槽部14环设有预设数量的单一片状的若干凸件20,此一结构设计具有下列功效;
一、在轮胎的该胎边13部位形成一凹槽部14,并于该凹槽部14内形成一凸件的结构设计,当轮胎行驶间因冲击力产生变形时,当轮胎受冲击力期间,有较好支撑性。
二、前述有较好支撑性,进一步达到增加缓冲性能与提高舒适度的功效。
三、本发明预先形成一凹设空间的该凹槽部14以有效减少该轮胎10整体重量,并且该凹槽部14空间内设置凸肋状的各凸件20,因此即使增设各凸件20的凸肋片21会增加该轮胎10重量,但因该凹槽部14已降低相应部分的该轮胎10总重,使得整体轮胎的总重量不会增加,而且因该凹槽部14空间大于各凸件20体积,故更能有效降低该轮胎10重量,具有轻量化效果,解决了现有增加胎边厚度导致加重轮胎的整体重量的问题。
四、本发明利用形成于该胎边13的各凹槽部14及肋状各凸件20结构设计,除前述不会增加轮胎整体重量,又可维持轮胎的支撑性。
五、通过该胎边13的各凹槽部14及肋状各凸件20结构设计,在行驶滚动时,各凸件20可产生如叶片旋转的作用,可将较长的异物弹开,甚至将其折断,以增进防刺效果,以主动排除异物的方式,代替现有的以增加胎边厚度,被动提供较厚的刺穿部位的保护方法,故本发明具有较佳排除异物与防刺穿的效果。
六、本发明的该胎边13部位设有该凹槽部14,其具有相应凹设镂空结构设计,可有效闪避异物穿刺,降低胎边遭受刺穿的机率。
综合上述,本发明所公开“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利用在轮胎的该胎边部位形成该凹槽部,并在该凹槽部内形成环设状的若干凸件的结构设计,当轮胎行驶间因冲击力产生变形时,又可维持轮胎的支撑性,同时在行驶滚动时可产生如叶片旋转以将较长的异物弹开、折断,配合相应镂空的该凹槽部设计,可有效闪避异物穿刺,降低胎边遭受刺穿的机率,以增进防刺效果及美观,而获得一实用性高的轮胎胎边技术。
需陈明,以上所述乃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胎体,呈环状;
一胎面,及分别由该胎面两侧延伸的两个胎边,胎面及胎边之间为一胎肩,各胎边预设部位分别具有呈环状凹设的一凹槽部;
若干凸件,以预设间距且呈环状排列方式分别设于各凹槽部,并使各凸件由该凹槽部的底缘凸出一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胎边分别具有环设状的一轮圈线,其最外环部位设为一第一基准线;距离该轮胎的中心线左右两侧1/3断宽的位置分别设为一左基准线及一右基准线,通过该左基准线及右基准线与胎面底部的两个交会点的直线设为一第二基准线;该凸件配置于各第一、第二基准线间所共同形成的区域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各凸件设于该胎肩与轮圈线间的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各凸件的凸件长度为各第一、第二基准线间所共同形成的区域范围长度的1/2至2/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各凸件分别朝向该轮胎中心呈辐射状态的环状排列,该凸件的凸件宽度的其尺寸数值范围介于外径尺寸的3%至5%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各凸件是呈单一片状的一凸肋片。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各凸件的凸肋片由该凹槽部的底缘凸出一凸件高度;其尺寸数值范围介于凸件长度的35%至50%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凸件的凸肋片分别朝向该轮胎中心形成辐射状排列,相邻凸肋片之间配置角度为15°至25°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凸件在凹槽部倾斜设置,凸件的中心线与轮胎的径向为±-45°至45°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凸件的凸件高度数值与凹槽部的底缘深浅位置相对应。
CN202010065142.1A 2020-01-20 2020-01-20 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 Active CN113135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5142.1A CN113135074B (zh) 2020-01-20 2020-01-20 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5142.1A CN113135074B (zh) 2020-01-20 2020-01-20 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5074A true CN113135074A (zh) 2021-07-20
CN113135074B CN113135074B (zh) 2023-09-12

Family

ID=76809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5142.1A Active CN113135074B (zh) 2020-01-20 2020-01-20 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507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1726A (ja) * 2004-03-24 2005-10-0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727215A (zh) * 2004-07-30 2006-02-01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用于保护轮胎的保护装置
TWM328961U (en) * 2007-10-05 2008-03-21 Cheng Shin Rubber Ind Co Ltd Protection structure of wheel tire outer case
CN105339186A (zh) * 2013-06-28 2016-02-17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轮胎
JP2017144791A (ja) * 2016-02-15 2017-08-2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80001707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08883665A (zh) * 2016-03-30 2018-11-23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171249A (zh) * 2018-02-21 2019-08-27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209365784U (zh) * 2018-11-26 2019-09-10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轮胎
JP2020001656A (ja) * 2018-07-02 2020-01-0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1726A (ja) * 2004-03-24 2005-10-0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727215A (zh) * 2004-07-30 2006-02-01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用于保护轮胎的保护装置
TWM328961U (en) * 2007-10-05 2008-03-21 Cheng Shin Rubber Ind Co Ltd Protection structure of wheel tire outer case
CN105339186A (zh) * 2013-06-28 2016-02-17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轮胎
JP2017144791A (ja) * 2016-02-15 2017-08-2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8883665A (zh) * 2016-03-30 2018-11-23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80001707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10171249A (zh) * 2018-02-21 2019-08-27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20001656A (ja) * 2018-07-02 2020-01-0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9365784U (zh) * 2018-11-26 2019-09-10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轮胎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苏博;李玉庭;: "世界轮胎前10强产能分布及概念轮胎技术动向(续完)", 橡胶科技, no. 08, pages 8 - 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5074B (zh)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63888B1 (en) Pneumatic tire for running on rough terrain
KR101607784B1 (ko) 런플랫 타이어
CN100528612C (zh) 充气轮胎
US9381776B2 (en) Pneumatic tire
US6941990B2 (en) Off-road tires having sidewall anti-puncture pads
JP5370633B2 (ja) 更生タイヤ用トレッド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更生タイヤ
CA1118331A (en) Tyre and wheel rim assemblies
CN110614884A (zh) 充气轮胎
CN113135074A (zh) 具有胎边结构的轮胎
EP3369589B1 (en) Pneumatic tire for motorcycles
CN102741065B (zh) 农用轮胎
CN1055048C (zh) 低压高通过性车辆的轮胎
TWI815996B (zh) 具有胎邊結構之輪胎
EP3323641B1 (en) Motorcycle tire for running on rough terrain
US11396211B2 (en) Stud pin and studded tire
EP3842261B1 (en) Pneumatic tire
JP377471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12291B2 (ja) タイヤ
US20210129587A1 (en) Non-pneumatic tire
CN218084956U (zh) 免充气内胎和车轮
CN220682066U (zh) 一种菱形花纹轮胎
CN110843425B (zh) 充气轮胎
JP4360463B2 (ja)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SK12772002A3 (sk) Bezdušové bezpečnostné koleso
EP3590737B1 (en) Stud pin and studded t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