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4757B - 回转罩壳结构以及清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回转罩壳结构以及清洁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4757B
CN113134757B CN202110268656.1A CN202110268656A CN113134757B CN 113134757 B CN113134757 B CN 113134757B CN 202110268656 A CN202110268656 A CN 202110268656A CN 113134757 B CN113134757 B CN 1131347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group
guide
groov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86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34757A (zh
Inventor
李振
陈召
姚瑶
刘国中
王生贵
程昊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Gaozhixi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Gaozhixi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Gaozhixi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Gaozhixia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686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47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34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4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34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4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7/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plane surfaces on work, including polishing plane glass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7/10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 B24B7/18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grinding floorings, walls, ceiling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24Floor-sweeping machines, motor-driv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5/00Safety devic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Accessories fitted to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 B24B55/04Protective covers for the grinding wheel
    • B24B55/05Protective covers for the grinding wheel specially designed for 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201/00Robotic cleaning machines, i.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velling movement or the cleaning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转罩壳结构以及清洁机器人,涉及清洁工具技术领域。该回转罩壳结构包括前壳体组、后壳体组和支撑体组;支撑体组设置于前壳体组和后壳体组之间,且支撑体组用于与打磨结构连接;前壳体组和后壳体组分别设置有导引臂,支撑体组设置有与导引臂相适应的导引槽,且前壳体组和后壳体组分别设置有卡接臂,支撑体组设置有卡接槽;前壳体组和后壳体组相对支撑体组扣合时,导引臂能够在导引槽内滑动,卡接臂能够可入卡接槽内。本发明提供的回转罩壳结构利用导引臂与导引槽的配合起到装配导引作用,同时利用卡接臂和卡接槽的配合起到固定配合的作用,操作简单,无需人工定位,缩短装配耗时。

Description

回转罩壳结构以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洁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回转罩壳结构以及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在大多数清洁工作中采用清洁机器人,不仅减轻了清洁工人的工作负担,而且提高清洁效率。其中,清洁机器人大多都配置有地面打磨结构,例如在通过滚刷完成地面清扫之后,利用打磨结构对地面进行抛光打磨,从而确保地面石材保持光亮的状态。其中,打磨结构具有回转罩壳,通过回转罩壳将打磨结构中的部分零部件防护起来。当需要对打磨结构进行维修更换时,需要将回转罩壳拆卸。然而现有常用的起到防护作用的回转罩壳结构较为复杂,在进行拆卸和安装时,大多需要人工定位,甚至还需要附加拆装工具,且因为结构复杂拆装耗费时间更多。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回转罩壳拆装不便,耗时较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回转罩壳结构。
一种回转罩壳结构,包括前壳体组、后壳体组和支撑体组;
所述支撑体组设置于所述前壳体组和所述后壳体组之间,且所述支撑体组用于与打磨结构连接;
所述前壳体组和所述后壳体组分别设置有导引臂,所述支撑体组设置有与所述导引臂相适应的导引槽,且所述前壳体组和所述后壳体组分别设置有卡接臂,所述支撑体组设置有卡接槽;
所述前壳体组和所述后壳体组相对所述支撑体组扣合时,所述导引臂能够在所述导引槽内滑动,所述卡接臂能够可入所述卡接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组和所述后壳体组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磁吸件;所述前壳体组和/或所述后壳体组相对所述支撑体组扣合时,所述磁吸件能够与所述支撑体组磁性吸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组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延伸臂,所述导引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臂的延伸末端;
和/或,所述导引臂呈L形设置,所述导引臂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前壳体组或所述后壳体组,所述导引臂的第二端用于伸入所述导引槽,且所述第二端的端部具有阶梯段,所述阶梯段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导引槽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臂的延伸末端沿竖直方向弯折设置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设置有所述卡接槽,所述阶梯段能够插入位于所述卡接板上的所述卡接槽内,且所述卡接板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U型座,所述U型座的内槽形成所述导引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二延伸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延伸臂沿竖直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延伸臂均设置有所述卡接槽;
所述卡接臂包括上卡接臂和下卡接臂,且所述上卡接臂和所述下卡接臂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上卡接臂具有向下延伸的上卡头,所述下卡接臂具有向上延伸的下卡头,所述上卡头和所述下卡头分别用于插入一个所述卡接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组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具有沿自身轴线延伸的第一定位孔;所述支撑体组设置有第一导向柱,且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延伸末端呈锥形设置;所述前壳体组相对所述支撑体组扣合时,所述第一导向柱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体组设置有第二导向柱,且所述第二导向柱的延伸末端呈锥形设置;所述支撑体组朝向所述后壳体组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具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后壳体组相对所述支撑体组扣合时,所述第二导向柱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组包括前壳和扣设于所述前壳的前盖,所述前壳和所述前盖中的一者具有第一紧扣槽,另一者具有第一紧扣臂,所述第一紧扣臂能够插入所述第一紧扣槽内;
和/或,所述后壳体组包括后壳和扣设于所述后壳的后盖,所述后壳和所述后盖中的一者具有第二紧扣槽,另一者具有第二紧扣臂,所述第二紧扣臂能够插入所述第二紧扣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和所述前盖中至少一者设置有卡钩,所述卡钩能够与所述支撑体组中的第一延伸臂卡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组和所述后壳体组中的一者设置有挡板,另一者设置有配合槽,所述挡板的部分能够插入所述配合槽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能够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上述的回转罩壳结构,还包括车体;
所述回转罩壳结构安装于所述车体,且所述回转罩壳结构具有用于安装打磨结构的安装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回转罩壳结构,包括前壳体组、后壳体组和支撑体组。支撑体组设置于前壳体组和后壳体组之间,且支撑体组用于与打磨结构连接。其中,在前壳体组和后壳体组分别设置有导引臂,对应的支撑体组设置有导引槽;同时,前壳体组和后壳体组分别设置有卡接臂,对应的支撑体组设置有卡接槽。当前壳体组和后壳体组分别相对支撑体组进行扣合时,导引臂能够在导引槽内滑动,起到前壳体组和后壳体组的移动导向作用,且当前壳体组和后壳体组移动一段距离后,卡接臂能够卡入支撑体组上的卡接槽,从而实现前壳体组和后壳体组相对支撑体组的卡接配合,从而实现该回转罩壳结构的组装。当需要进行前壳体组和后壳体组分别相对支撑体组的拆卸时,只需将卡接臂退出卡接槽,导引臂在导引槽内反向移动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上述的回转罩壳结构,还包括车体,回转罩罩壳结构安装于车体,且回转罩壳结构具有用于安装打磨结构的安装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转罩壳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转罩壳结构的第一局部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转罩壳结构的第二局部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转罩壳结构中后壳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转罩壳结构中前壳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转罩壳结构中后壳体组和前壳体组装配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前壳体组;101-前壳;102-前盖;110-第一导引臂;120-上卡接臂;121-上卡头;130-下卡接臂;131-下卡头;140-第一定位柱;141-第一定位孔;200-后壳体组;201-后壳;202-后盖;2011-缺口;210-第二导引臂;220-第二导向柱;221-第二锥形头;230-磁吸件;240-安装座;241-安装板;242-连接板;300-支撑体组;301-安装孔;310-底板;320-顶板;330-支撑框架;340-支撑板;341-弯折板;350-第一延伸臂;351-第一翻边;352-卡接板;353-U型座;360-第二延伸臂;361-第二卡接槽;370-固定架;371-固定臂;372-阶梯结构;380-第一导向柱;381-第一锥形头;430-卡钩;2421-弯折翻边;3521-第一卡接槽;3531-第一导引槽;3721-高阶;3722-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车体,车体能够在地面的行进。车体设置有打磨结构和回转罩壳结构,且回转罩壳结构具有安装腔,打磨结构的部分置于安装腔内,通过回转罩壳结构的设置能够对打磨结构中的零部件形成防护。
以下针对回转罩壳结构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回转罩壳结构,包括前壳体组100、后壳体组200和支撑体组300;支撑体组300设置于前壳体组100和后壳体组200之间,且支撑体组300用于与打磨结构连接;前壳体组100和后壳体组200分别设置有导引臂,支撑体组300设置有与导引臂相适应的导引槽,且前壳体组100和后壳体组200分别设置有卡接臂,支撑体组300设置有卡接槽;前壳体组100和后壳体组200相对支撑体组300扣合时,导引臂能够在导引槽内滑动,卡接臂能够可入卡接槽内。
具体的,以图1中ox方向为前,ox’方向为后,前壳体组100设置在支撑体组300的前方,后壳体组200设置在支撑体组300的后方,通过前壳体组100和后壳体组200分别相对支撑体组300的装配,从而实现整个回转罩壳结构的组装。其中,支撑体组300具有安装孔301,以便于与打磨结构中的打磨轴连接,从而对打磨轴起到支撑的作用。其中,在前壳体组100和后壳体组200上分别设置有导引臂,对应的在支撑体组300上设置有导引槽,导引臂能够在导引槽内移动,从而对前壳体组100相对支撑体组300的移动以及后壳体组200相对支撑体组300的移动起到导引作用,无需人工目测定位。同时,在前壳体组100和后壳体组200上设置有卡接臂,对应的在支撑体组300上设置有卡接槽,卡接臂能够卡入卡接槽内,从而通过卡接臂与卡接槽的卡接配合实现前壳体组100相对支撑体组300的装配以及后壳体组200相对支撑体组300的装配。
在实际使用时,当需要将前壳体组100和后壳体组200分别相对支撑体组300装配时,先沿ox’方向移动前壳体组100,使得前壳体组100逐渐靠近支撑体组300,位于前壳体组100上的导引臂能够移动至导引槽内,从而通过导引臂与导引槽的配合对前壳体组100的移动起到导引作用,确保前壳体组100不会相对支撑体组300偏离安装轨迹。随着前壳体组100的继续移动,位于前壳体组100的卡接臂随着前壳体组100的移动能够插入至支撑体组300的卡接槽内,从而通过卡接臂与卡接槽的配合将前壳体组100相对支撑体组300卡接固定。而后沿ox方向移动后壳体组200,使得后壳体组200逐渐靠近支撑体组300,位于后壳体组200上的导引臂能够移动至支撑体组300上与之对应的导引槽内,从而通过同组的导引臂和导引槽的配合对后壳体组200的移动起到导引作用,确保后壳体组200不会相对支撑体组300偏离安装轨迹。随着后壳体组200的继续移动,位于后壳体组200上的卡接臂能够随着后壳体组200的移动插入至支撑体组300上对应的卡接槽内,从而通过相对应的卡接臂与卡接槽的相适配将后壳体组200相对支撑体组300卡接固定。如此,便可实现后壳体组200和前壳体组100分别相对支撑体组300的安装。
当需要将后壳体组200和前壳体组100分别相对支撑体组300进行拆卸时,例如先进行前壳体组100的拆卸,将前壳体组100相对支撑体组300微微移动,使得位于前壳体组100上的卡接臂能够从支撑体组300上对应的卡接槽内退出,解除卡接槽与卡接臂之间的卡接作用,而后沿ox方向移动前壳体组100,位于前壳体组100上的导引臂能够在支撑体组300上对应的导引槽内移动,从而导引前壳体组100相对支撑体组300退出,实现拆卸。同样的,将后壳体组200相对支撑体组300拆卸时,也需要将后壳体组200相对支撑体组300微微移动,使得位于后壳体组200上的卡接臂能够从支撑体组300上对应的卡接槽内退出,而后沿ox’方向移动后壳体组200,位于后壳体组200上的导引臂能够在支撑体组300上对应的导引槽内移动,从而导引后壳体组200相对支撑体组300退出。
为了便于描述,以设置于前壳体组100上的导引臂为第一导引臂110,以设置于后壳体组200上的导引臂为第二导引臂210,对应的与第一导引臂110相适配的为第一导引槽3531,与第二导引臂210相适配的为第二导引槽。其中,第一导引臂1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引臂110分别设置于支撑体组300沿yy’方向的两侧。对应的,第一导引槽3531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一导引槽3531对应一个第一导引臂110。关于第二导引槽与第二导引臂210的设置与之基本相同,故而不再赘述。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壳体组200上设置有磁吸件230,当后壳体组200相对支撑体组300扣合时,磁吸件230能够与支撑体组300磁性吸附。具体的,在后壳体组200的内侧设置有一安装座240,该安装座240包括固设于后壳体组200的安装板241以及连接板242,连接板242的一侧通过螺钉固设于安装板241,连接板242的另一侧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形成弯折翻边2421,磁吸件230设置于弯折翻边2421朝向支撑体组300的一侧。当后壳体组200移动至卡接臂与支撑体组300上对应的卡接槽配合时,磁性件与支撑体组300磁性吸附,进一步提高后壳体组200相对支撑体组300的连接可靠性。其中,安装座240设置在后壳体组200沿ox’方向的一侧。
需要补充的是,也可以是在前壳体组100上设置有磁吸件230,通过磁吸件230进一步提高前壳体组100相对支撑体组300的连接可靠性。还可以是,在前壳体组100和后壳体组200上均设置有磁吸件230,其只要能够确保前壳体组100和后壳体组200分别相对支撑体组300稳定安装即可。
如图1-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组300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延伸臂350,导引槽设置于第一延伸臂350的延伸末端;导引臂呈L形设置,导引臂的第一端连接于前壳体组100或后壳体组200,导引臂的第二端用于伸入导引槽,且第二端的端部具有阶梯段,阶梯段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小于导引槽的宽度。
其中,第一方向即为图1坐标系中yy’方向,第二方向为xx’方向,第三方向为zz’方向(也就是是竖直方向)。第一延伸臂35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延伸臂350分别设置于支撑体组300沿yy’方向的两侧,每个第一延伸臂350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导引槽3531和一个第二导引槽。其中,第一导引槽3531和第二导引槽沿支撑体组300上安装孔301的周向倾斜设置,以便于对前壳体组100和后壳体组200起到导引作用。同时,第一导引臂110和第二导引臂210均呈L形设置。以第一导引臂110为例进行说明,L形第一导引臂110的横边固设于前壳体组100的侧壁,L形第一导引臂110的竖边沿oy’方向延伸,以便于能够伸入至第一导引槽3531内。在第一导引臂110的竖边的延伸末端设置有阶梯段,即竖边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与横边直接弯折连接的大端,第二部分为一体成型在大端背离横边的一端的小端,大端的高度大于小端的高度,从而形成阶梯段。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小端在第一导引槽3531的移动存在变位空间,例如小端能够在第一导引槽3531内沿第一导引槽3531的宽度方向移动,甚至摆动,以便于前壳体组100相对支撑体组300的配合位置的调整。其中,关于第二导引臂210的设置与第一导引臂110的基本相同,故而不再赘述。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臂350的延伸末端沿竖直方向弯折设置有卡接板352,卡接板352设置有卡接槽,阶梯段能够插入位于卡接板352上的卡接槽内,且卡接板352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U型座353,U型座353的内槽形成导引槽。
具体的,第一延伸臂350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第一翻边351,且第一延伸臂350沿自身长度方向背离支撑体组300上安装孔301的一侧向下弯折形成第二翻边,也就是上述的卡接板352。在卡接板352沿第一延伸臂350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U型座353,U型座353的槽口位于背离卡接板352的一侧,U型座353的内槽形成导引槽。两个U型座353中朝向后壳体组200的为第一U型座353,朝向前壳体组100的为第二U型座353,分别对应第一导引槽3531和第二导引槽。其中,U型座353的形成可以为卡接板352弯折而成。此时,卡接板352沿yy’的长度远大于第一延伸臂350的宽度,而后在卡接板352上设置切口以便于弯折形成U型槽。其中,在卡接板352上位于两个U型座353之间的位置出设置有两个卡接槽,以该卡接槽为第一卡接槽3521,两个第一卡接槽3521沿第一延伸臂35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分别对应第一导引臂110和第二导引臂210,以便于第一导引臂110上的第一阶梯段和第二导引臂210上的第二阶梯段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一卡接槽3521内,实现安装。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组300沿第二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延伸臂360,第二延伸臂36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延伸臂360沿竖直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每个第二延伸臂360均设置有卡接槽;卡接臂包括上卡接臂120和下卡接臂130,且上卡接臂120和下卡接臂13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上卡接臂120具有向下延伸的上卡头121,下卡接臂130具有向上延伸的下卡头131,上卡头121和下卡头131分别用于插入一个卡接槽内。
具体的,第二延伸臂360用于与前壳体组100进行卡接配合。两个第二延伸臂360沿zz’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二延伸臂360设置于沿oy方向的一侧,且沿oy方向延伸,且在每个第二延伸臂360的延伸末端设置有第二卡接槽361。对应在,在前壳体组100上设置有沿zz’方向间隔设置有上卡接臂120和下卡接臂130,且上卡接臂120背离前壳体组100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向下弯折形成上卡头121,下卡接臂130背离前壳体组100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向下弯折形成下卡头131。上卡头121用于插入zz’方向上位于上方的一个第二延伸臂360上的第二卡接槽361,进行卡接配和,下卡头131用于插入位于下方的一个第二延伸臂360上的第二卡接槽361内。其中,上卡接臂120沿竖直方向的中垂线和下卡接臂130沿竖直方向的中垂线并不重合,即二者交错设置。那么对应的,两个第二延伸臂360沿竖直方向交叉设置。这样的设置,能够提供多个不同为例的受力点,提高前壳体组100相对支撑体组300的连接可靠性。
其中,第二延伸臂360的数量为四个,以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延伸臂360为一组,共两组,两组沿xx’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二延伸臂360对应设置一个第二卡接槽361。其中,无论是上卡接臂120还是下卡接臂130,在前壳体组100上均设置有卡接安装座240,且卡接安装座240的长度根据实际位置进行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上卡接臂120沿xx’方向延伸长度小于下卡接臂130沿xx’方向的延伸长度。而且,第二延伸臂360自身能够在承受外力的情况发生微变形,外力消除后能够恢复,以便于上卡接臂120、下卡接臂130分别对第二延伸臂360的配合。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壳体组100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具有沿自身轴线延伸的第一定位孔141;支撑体组300设置有第一导向柱380,且第一导向柱380的延伸末端呈锥形设置;前壳体组100相对支撑体组300扣合时,第一导向柱380能够插入第一定位孔141内。
具体的,定位柱设置于前壳体组100沿ox方向的一侧,且定位柱沿ox’方向延伸,并设置有沿定位柱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孔141,第一定位孔141为盲孔结构。对应的,在支撑体组300上朝向前壳体组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柱380,第一导向柱380沿ox方向延伸,且在第一导向柱380的延伸末端呈锥形结构设置,形成第一锥形头381。当前壳体组100与支撑体组300进行配合时,随着第一导引臂110在第一导引槽3531的移动,第一导向柱380的前端能够插入至第一定位孔141内,且因为第一锥形头381设置,使得第一导向柱380与第一定位孔141的孔壁之间具有活动空间,便于前壳体组100相对支撑体组300微调。随着前壳体组100的继续移动,第一导向柱380逐渐深入至第一定位孔141内,从而起到导向定位的作用。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壳体组200设置有第二导向柱220,且第二导向柱220的延伸末端呈锥形设置;支撑体组300朝向后壳体组20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370,固定架370具有第二定位孔3722;后壳体组200相对支撑体组300扣合时,第二导向柱220能够插入第二定位孔3722。
具体的,后壳体组200沿ox’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柱220,且第二导向柱220沿ox方向延伸,并在其延伸末端呈锥形设置,形成第二锥形头221。对应的,在支撑体组300沿ox’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370,在固定架37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3722。当需要后壳体组200相对支撑体组300安装时,随着后壳体组200相对支撑体组300的靠近,第二导向柱220能够插入至第二定位孔3722内,且因为第二锥形头221的设置,第二导向柱220在第二定位孔3722内具有活动余量,便于后壳体组200相对支撑体组300的位置微调。随着后壳体组200相对支撑体组300的继续移动,第二导向柱220深入第二定位孔3722内,实现导向定位。
如图1-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壳体组100包括前壳101和扣设于前壳101的前盖102,前壳101和前盖102中的一者具有第一紧扣槽,另一者具有第一紧扣臂,第一紧扣臂能够插入第一紧扣槽内。后壳体组200包括后壳201和扣设于后壳201的后盖202,后壳201和后盖202中的一者具有第二紧扣槽,另一者具有第二紧扣臂,第二紧扣臂能够插入第二紧扣槽内。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前壳体组100包括半弧形结构的前壳101和半圆环的前盖102,且前盖102与前壳101卡接配合。具体的,前壳101设置有第一紧扣槽,前盖102设置有第一紧扣臂,当前壳101相对支撑体组300安装后,将前盖102通过第一紧扣壁与第一紧扣槽的配合,压紧于前壳101的顶部即可完整组装。对应的,后壳体组200包括半弧形结构的后壳201和半圆环的后盖202,且后盖202与后壳201卡接配合。具体的,在后壳201设置有第二紧扣槽,后盖202朝向后壳2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紧扣臂,第二紧扣臂能够卡入第二紧扣槽内,从而实现后盖202相对后壳201的装配。其中,前壳101和后壳201均相对支撑体组300扣合,且当完成安装后,前壳101和后壳201组装呈圆柱套结构,前盖102和后盖202组装成圆环结构。
也可以是,在前盖102设置第一紧扣槽,前壳101设置第一紧扣臂,后盖202设置第二紧扣槽,后壳201设置第二紧扣臂。
如图1-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盖202和前盖102中至少一者设置有卡钩430,卡钩430能够与支撑体组300中的第一延伸臂350卡接配合。例如,在前盖102朝向支撑体组3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钩430,当前盖102相对前壳101装配时,第一卡钩430能够与第一延伸臂350上的一个第一翻边351卡接配合。对应的,在后盖202朝向支撑体组3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钩430,当后盖202相对后壳201装配时,第二卡钩430能够与第一延伸臂350上的另一个第一翻边351卡接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前壳体组100、后壳体组200分别相对支撑体组300的连接可靠性。
如图1-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壳体组100和后壳体组200中的一者设置有挡板,另一者设置有配合槽,挡板的部分能够插入配合槽内。例如,在前壳101的断面处设置有朝向后壳201延伸的挡板,对应的在后壳201的断面处设置有配合槽,当前壳101和后壳201分别相对支撑体组300安装后,前壳101上的挡板恰好能够伸入至配合槽内,连接于前壳101与后壳201的间隙处,从而对二者之间的间隙形成封堵。当然,也可以是在后壳201的断面处设置挡板,在前壳101的断面处设置配合槽,其只要能够提高该回转罩壳结构的连接可靠性和封闭性即可。
如图1-图3所示,以下针对回转罩壳结构中的支撑体组300进行具体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组300包括底板310、顶板320和连接于底板310与顶板320之间的支撑框架330,支撑框架330包括四个立柱,且四个立柱呈矩形阵列设置,每个立柱的顶端固设于顶板320,底端固设于底板310。安装孔301设置于顶板320的中部,以便于打磨结构中的打磨轴安装。在沿xx’方向的两个立柱上连接有支撑板340,支撑板340沿yy’方向延伸,第一延伸臂350安装于支撑板340朝向xx’方向上,且在支撑板340沿yy’方向延伸的末端沿xx’方向弯折形成弯折板341,第二延伸臂360安装于弯折板341朝向oy方向的一侧,且第一导向柱380固设于弯折板341上。支撑板3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板340沿xx’方向间隔布置。固定架370设置于支撑框架330沿oy’方向一侧。其中,固定架370包括两个固定臂371,两个固定臂371沿xx’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固定臂371背离固定架370的一端均沿xx’方向弯折以便于与支撑框架330固接。固定架370背离支撑框架330的一侧进行多次弯折形成阶梯结构372,该阶梯结构372与上述的两个固定臂371共同围成一个容纳腔。第二定位孔3722设置于阶梯结构372中高阶3721处,且第二定位孔3722连通容纳腔,第二导向柱220能够穿过第二定位孔3722伸入至容纳腔内。同时,在高阶3721的竖直平面上设置有金属吸紧柱,以便于与后壳201上的磁吸件230进行磁性吸附。而且,在后壳201上设置有一缺口2011,以便于固定架370上的阶梯结构372的部分伸出。
综上可知,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回转罩壳结构的拆装过程如下:
先将前壳101沿ox’方向移动至靠近支撑体组300,使得前壳101上的第一导引臂110能够移动至第一导引槽3531内。再在继续推动前壳101,使得支撑体组300上的第一导向柱380的第一锥形头381能够伸入前壳101上的第一定位柱140的第一定位孔141内。因为第一锥形头381的设置,使得第一导向柱380与第一定位柱140之间具有移动余量,此时微微向上移动前壳101,使得前壳101上的上卡接臂120上的上卡头121能够插入至对应的第二卡接槽361内。接着继续推动前壳101,使得第一导向柱380完全插入至第一定位孔141内,随着前壳101的继续推进,位于第一导引臂110上阶梯段的小端能够插入第一卡接槽3521,且位于前壳101上的下卡接臂130上的下卡头131能够插入至对应的第二卡接槽361内,从而实现前壳101相对支撑体组300的安装。
接着将后壳201沿ox方向移动至靠近支撑体组300,使得后壳201上的第二导引臂210能够移动至第二导引槽内。再继续推动后壳201,使得后壳201上的第二导向柱220插入至固定架370的第二定位孔3722内,并继续推动后壳201,在第二导向柱220与第二定位孔3722的定位导向作用下,使得第二导引臂210上阶梯段的小端能够插入第一延伸臂350上的其中一个第一卡接槽3521内,此时磁吸件230与安装架上吸紧柱磁性吸附,实现后壳201相对支撑体组300的安装。
待前壳101和后壳201均完成安装后,将前盖102压设于前壳101的顶部,将后盖202压设于后壳201的顶部,实现前壳体组100和后壳体组200分别相对支撑体组300的组装。
当需要进行前壳体组100相对支撑体组300的拆卸时,将前壳101的断面处沿yy’方向微微移动使得第一导引臂110与第一卡接槽3521之间的卡接解除,并使得前壳101的底部微微弯折,解除下卡接臂130上下卡头131与第二卡接槽361的卡接,然后沿ox方向移动前壳101,第一导引臂110在第一导引槽3531内移动,第一导向柱380从第一定位孔141中逐渐退出至二者之间有活动空间,则移动前壳101解除上卡接臂120与第二卡接槽361的卡接,而后将前壳101相对支撑体组300拆卸。同样,当需要进行后壳体组200相对支撑体组300拆卸时,将后壳201的断面处沿yy’方向微微移动使得第二导引臂210与其中一个第一卡接槽3521之间的卡接解除,然后沿ox’方向移动后壳201,第二导引臂210在第二导引槽内移动,第二导向柱220从第二定位孔3722中逐渐退出,并用力解除磁性件的磁性吸附作用,从而将后壳201相对支撑体组300拆卸。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回转罩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体组(100)、后壳体组(200)和支撑体组(300);
所述支撑体组(300)设置于所述前壳体组(100)和所述后壳体组(200)之间,且所述支撑体组(300)用于与打磨结构中的打磨轴连接;
所述前壳体组(100)和所述后壳体组(200)分别设置有导引臂,所述支撑体组(300)设置有与所述导引臂相适应的导引槽,且所述前壳体组(100)和所述后壳体组(200)分别设置有卡接臂,所述支撑体组(300)设置有卡接槽;
所述前壳体组(100)和所述后壳体组(200)相对所述支撑体组(300)扣合时,所述导引臂能够在所述导引槽内滑动,所述卡接臂能够卡入所述卡接槽内;
所述支撑体组(300)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延伸臂(350),所述导引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臂(350)的延伸末端;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前壳体组(100)或所述后壳体组(200)相对所述支撑体组(300)的安装方向垂直;
所述导引臂呈L形设置,所述导引臂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前壳体组(100)或所述后壳体组(200),所述导引臂的第二端用于伸入所述导引槽,且所述第二端的端部具有阶梯段,所述阶梯段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导引槽的宽度;
所述第一延伸臂(350)的延伸末端沿竖直方向弯折设置有卡接板(352),所述卡接板(352)设置有所述卡接槽,所述阶梯段能够插入位于所述卡接板(352)上的所述卡接槽内,且所述卡接板(352)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U型座(353),所述U型座(353)的内槽形成所述导引槽;所述导引槽沿所述支撑体组(300)的周向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罩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组(100)和所述后壳体组(200)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磁吸件(230);所述前壳体组(100)和/或所述后壳体组(200)相对所述支撑体组(300)扣合时,所述磁吸件(230)能够与所述支撑体组(300)磁性吸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罩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组(300)沿第二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延伸臂(360),所述第二延伸臂(36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延伸臂(360)沿竖直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延伸臂(360)均设置有所述卡接槽;
所述卡接臂包括上卡接臂(120)和下卡接臂(130),且所述上卡接臂(120)和所述下卡接臂(13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上卡接臂(120)具有向下延伸的上卡头(121),所述下卡接臂(130)具有向上延伸的下卡头(131),所述上卡头(121)和所述下卡头(131)分别用于插入一个所述卡接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罩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组(100)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具有沿自身轴线延伸的第一定位孔(141);所述支撑体组(300)设置有第一导向柱,且所述第一导向柱的延伸末端呈锥形设置;所述前壳体组(100)相对所述支撑体组(300)扣合时,所述第一导向柱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14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罩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组(200)设置有第二导向柱,且所述第二导向柱的延伸末端呈锥形设置;所述支撑体组(300)朝向所述后壳体组(20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370),所述固定架(370)具有第二定位孔(3722);所述后壳体组(200)相对所述支撑体组(300)扣合时,所述第二导向柱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37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罩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组(100)包括前壳(101)和扣设于所述前壳(101)的前盖(102),所述前壳(101)和所述前盖(102)中的一者具有第一紧扣槽,另一者具有第一紧扣臂,所述第一紧扣臂能够插入所述第一紧扣槽内;
和/或,所述后壳体组(200)包括后壳(201)和扣设于所述后壳(201)的后盖(202),所述后壳(201)和所述后盖(202)中的一者具有第二紧扣槽,另一者具有第二紧扣臂,所述第二紧扣臂能够插入所述第二紧扣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转罩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202)和所述前盖(102)中至少一者设置有卡钩(430),所述卡钩(430)能够与所述支撑体组(300)中的第一延伸臂(350)卡接配合。
8.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回转罩壳结构,还包括车体;
所述回转罩壳结构安装于所述车体,且所述回转罩壳结构具有用于安装打磨结构的安装腔。
CN202110268656.1A 2021-03-12 2021-03-12 回转罩壳结构以及清洁机器人 Active CN113134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8656.1A CN113134757B (zh) 2021-03-12 2021-03-12 回转罩壳结构以及清洁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8656.1A CN113134757B (zh) 2021-03-12 2021-03-12 回转罩壳结构以及清洁机器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4757A CN113134757A (zh) 2021-07-20
CN113134757B true CN113134757B (zh) 2022-08-23

Family

ID=76811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8656.1A Active CN113134757B (zh) 2021-03-12 2021-03-12 回转罩壳结构以及清洁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3475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38523A (en) * 1985-04-05 1987-01-27 Multi-Clean, Inc. Air guard diffuser
CN208910067U (zh) * 2018-06-06 2019-05-31 深圳智为机器人有限公司 扫地机器人的雾化器安装结构
CN109222760A (zh) * 2018-09-07 2019-01-18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组件及智能清洁设备
CN108991997A (zh) * 2018-09-07 2018-12-14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集尘器及扫地机器人
CN109008824A (zh) * 2018-09-07 2018-12-18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集尘装置及扫地机器人
CN210228016U (zh) * 2018-12-04 2020-04-03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防撞装置及移动设备
US11523723B2 (en) * 2019-03-12 2022-12-13 Refuse Materials, Inc. Polishing machine
CN210897788U (zh) * 2019-10-28 2020-06-30 广东迪艾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按压式自锁防水连接机构
CN211883621U (zh) * 2019-12-03 2020-11-10 尚科宁家(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扫地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4757A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6637B (zh) 硬盘固定装置
CN112636081B (zh) 浮动连接器的浮动结构
KR19990018928A (ko) 컴퓨터 시스템
CN113134757B (zh) 回转罩壳结构以及清洁机器人
EP1701413B1 (en) Self-aligning connector
CN107345543B (zh) 同步器滑块及同步器
CN114641413B (zh) 驾驶员安全气囊模块联接组件
CN216942511U (zh) 万向轮及移动装置
CN219039667U (zh) 一种走线架及机箱
CN111913537B (zh) 服务器
CN110873506B (zh) 一种用于定位门体的铰链结构及冰箱
CN103096672A (zh) 扣合式锁固装置及应用该扣合式锁固装置的电子装置
CN208247910U (zh) 回风框锁定装置、车用空调回风框组件和车用空调
CN217983914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2362363U (zh) 卡扣结构、显示盒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20605989U (zh) 一种双目摄像头安装结构
CN214984269U (zh) 一种嵌入轮定位装置
CN214536471U (zh) 过滤网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5490206U (zh) 底座组件及空气净化器
CN210089095U (zh) 一种电机盖安装结构、电机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7893034U (zh) 卡扣装配结构及轮眉总成
CN215042528U (zh) 车载支架
CN209838888U (zh) 一种凸焊式卡扣定位销
CN218172151U (zh) 一种车载支架
CN212511512U (zh) 电控盒以及空调器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