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33080A - 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33080A
CN113133080A CN202010043440.0A CN202010043440A CN113133080A CN 113133080 A CN113133080 A CN 113133080A CN 202010043440 A CN202010043440 A CN 202010043440A CN 113133080 A CN113133080 A CN 113133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quality
direct link
quality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434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33080B (zh
Inventor
张惠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434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3308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8012 priority patent/WO2021143464A1/zh
Priority to EP20914496.3A priority patent/EP4093091A4/en
Priority to US17/790,507 priority patent/US2023004582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133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3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33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33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04W40/125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using a measured number of retransmissions as a link metr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以为远端设备选择中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远端设备确定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本发明在选择中继设备时,根据远端设备与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双向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中继设备的选择,提高了选择出的中继设备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互靠近的设备和设备之间允许进行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是设备到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机制,为了扩展网络服务的覆盖,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项目)在Rel-13引入了基于层3的设备到网络中继(UE-to-Network Relay)。
在D2D传输中,基站为其覆盖内的边缘用户设备和覆盖外的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可靠性相当差。一种可选的方式为,针对基站覆盖边缘和覆盖外的远端设备,为远端设备选择中继设备,通过中继技术能够降低系统功耗、提高D2D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减小基站通信负担、提高D2D通信的覆盖范围,进而使用户得到更稳定的服务。但是,如何为远端设备选择中继设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以为远端设备选择中继设备。
基于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该方法包括:
远端设备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所述远端设备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所述远端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远端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第二被测信号,以使所述候选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远端设备接收所述候选中继设备返回的根据所述第二被测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远端设备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包括: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将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候选中继设备是否为备选中继设备;
从确定出的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所述从确定出的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包括:
若确定出至少两个备选中继设备,则根据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从所述至少两个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在所述远端设备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远端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远端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第四被测信号,以使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远端设备接收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返回的根据所述第四被测信号确定的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将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在所述远端设备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接收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确定远端设备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后发送的。
可选的,所述参数对应的门限值为预先配置或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给所述远端设备的。
可选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标CQI、秩信息R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该方法包括:
候选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一被测信号,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被测信号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
所述候选中继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被测信号确定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标CQI、秩信息R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该方法包括:
中继设备确定用于辅助所述远端设备判断是否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辅助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辅助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辅助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并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第三被测信号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辅助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第三被测信号,以及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将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发送给所述远端设备,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辅助信息为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确定用于辅助所述远端设备判断是否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辅助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或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中继设备与网络测设备之间的蜂窝通信链路质量,生成所述指示信息;或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中继设备的工作状态,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中继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第三被测信号,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远端设备返回的对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中继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对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将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生成所述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标CQI、秩信息R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
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候选中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
通过所述收发机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一被测信号,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被测信号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被测信号确定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通过所述收发机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
确定用于辅助所述远端设备判断是否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辅助信息;
通过所述收发机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辅助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辅助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并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端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候选中继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一被测信号,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被测信号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
测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被测信号确定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设备,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于辅助所述远端设备判断是否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辅助信息;
重选模块,用于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辅助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辅助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并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或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远端设备在确定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后,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由上可见,在选择中继设备时,远端设备根据远端设备与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双向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来选择中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在选择中继设备时,将候选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远端设备向候选中继设备发送消息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都作为选择中继设备的参考信息,根据双向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中继设备的选择,提高了选择出的中继设备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确定重选中继设备的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远端设备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候选中继设备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中继设备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远端设备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候选中继设备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中继设备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下面对文中出现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
1、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ACK(Ackonwledge Character,确认字符)信息,表示接收到的字符无错误。接收站对所收到的报文进行检查,若未发现错误,便向发送站发出确认回答ACK,表明信息已被正确接收,并准备好接收下一份报文。该控制字符可由中心结点发送,也可由远地结点发送。
3、NACK(Negative Acknowledge,否认字符)信息,接收站对所收到的报文进行检查,若发现错误,便向发送站发送否认回答NACK,表示报文有错,并要求重发。
4、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利用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是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
5、BLER(Block Error Rate,误块率)是指出错的块在所有发送的块中所占的百分比。误块率是一个长期统计平均量,是反映网络性能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无线网络中,一个设备是按块(block)向另一个设备发送数据的。发送端使用块中的数据计算出一个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并随着该块一起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根据收到的数据计算出一个CRC,并与接收到的CRC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相等,接收端就认为成功地收到了正确的数据,并向发送端恢复一个ACK。如果二者不相等,接收端就认为收到了错误的数据,并向发送端回复一个NACK,要求发送端重传该块。例如,假设发送了500个block的数据,其中499个block回复ACK,1个block回复NACK,则BLER为1/500=0.002*100%=0.2%。
6、SER(Symbol Error Rate,误码率)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误码率=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100%。另外,也有将误码率定义为用来衡量误码出现的频率。进行特定条件下的误码率研究,对增强无线通信系统性能,改善数据传输质量意义重大。
7、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是一种将前向纠错编码(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RQ)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接收方在解码失败的情况下,保存接收到的数据,并要求发送方重传数据,接收方将重传的数据和先前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后再解码。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示例性示出了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未来的5G系统架构中,终端101与终端102可以经接入网实体103与核心网设备104进行通信,终端可以指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等。图1中为方便描述,只示例出2个终端,实际网络中,可能存在多个终端共存,在此不再赘述。
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实体103,接入网实体也可以称之为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实体,以下统称为接入网实体或(R)AN实体,主要负责为终端101和终端102提供无线连接,保证终端101和终端102的上下行数据的可靠传输等。接入网实体103可为5G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 B,gNB),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等,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入网实体为卫星基站。
核心网设备104,核心网设备负责根据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发送的呼叫请求或数据请求将所述终端设备接续到不同的网络上,以及计费、移动性管理等。该核心网设备可以为4G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分组核心网),或者为5G核心网设备。
其中,终端101与终端102经接入网实体103与核心网设备104进行通信的链路为网络与终端之间的蜂窝通信链路,也可以称之为Uu link,其对应的接口称为Uu接口,而终端101与终端102进行通信的链路为设备和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也可以称之为Sidelink,其对应的无线接口称为直接通信接口也称为Sidelink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系统架构仅是对本发明实施例适用系统架构的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适用的系统架构相比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还可以增加其它实体,或减少部分实体。
相互靠近的设备和设备之间允许进行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典型的直接通信场景包括如下三种:
1、直接通信设备之间一对一通信(也称单播);
2、一个设备一次可以给一个通信群组里的所有设备发送相同数据(也称组播);
3、一个设备一次可以给所有附近的设备发送相同数据(也称广播)。
以下对两种不同的系统的直接通信的相关背景信息进行介绍:
(一)LTE系统的直接通信相关背景介绍:
直接通信的设备可以均是在网的,或者均是脱网的,还可以是部分设备在网,部分设备脱网。所谓在网即参与直接通信的设备位于3GPP基站通信载波覆盖范围内,所谓脱网即参与直接通信的设备不在3GPP基站通信载波覆盖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LTE系统支持的直接通信场景只有广播。
在LTE系统的直接通信中,远端UE选择中继UE的方法是:远端UE将在PC5信道中发送信号的RSRP值高于配置的门限的中继UE作为候选中继UE,然后远端UE在候选中继UE中选择在PC5信道中发送信号的PSRP值最高的候选中继UE作为使用的中继UE。
由上可以看出,现有的远端UE选择中继UE的方法中仅通过确定各个候选中继UE在PC5信道发送的信号的RSRP值来选择中继UE,将PSRP值最高的候选中继UE作为使用的中继UE,确定中继UE的方法过于局限,导致确定出的中继UE可靠性低。
(二)NR(New Radio,新空口)系统的直接通信相关背景介绍:
NR系统的直接通信中引入了单播和组播,在单播和组播中引入反馈,即接收端可以反馈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和/或,HARQ(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信息给发送端。从而使得发送端可以根据CSI调整发送参数,和/或,根据HARQ反馈信息对参数进行重传。
本发明结合NR系统中PC5信道HARQ反馈、PC5接口测量报告等机制,发明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设备的选择系统,包括:远端设备21、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22;
远端设备21,用于确定远端设备21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22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根据候选中继设备22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22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22,用于向远端设备21发送第一被测信号,以使远端设备21根据第一被测信号确定远端设备21与候选中继设备22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候选中继设备22根据远端设备21发送的第二被测信号确定候选中继设备22与远端设备21之间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向远端设备21发送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使远端设备21根据候选中继设备22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第一直通链路为候选中继设备22向远端设备21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第二直通链路为候选中继设备22从远端设备21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根据远端设备与该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候选中继设备无法满足要求时,该远端设备本次不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还可以重新确定候选中继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远端设备在确定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后,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由上可见,在选择中继设备时,远端设备根据远端设备与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双向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来选择中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在选择中继设备时,将候选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远端设备向候选中继设备发送消息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都作为选择中继设备的参考信息,根据双向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中继设备的选择,提高了选择出的中继设备的可靠性。
其中,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
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标);
RI(Rand Indication,秩信息);
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
误块率;
误码率;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
其中,HARQ信息可以为ACK(正确应答)、NACK(错误应答)。
远端设备在确定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双向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时,首先需要确定候选中继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两种确定候选中继设备的方式,一种是远端设备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中继请求信号,中继设备在接收到远端设备发送的中继请求信号后,若确定自身可以被远端设备所使用,向远端设备发送表示可以作为候选中继设备的反馈信息,远端设备将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对应的中继设备作为候选中继设备;另一种是多个中继设备持续广播表示可以作为候选中继设备的中继信号,远端设备在需要使用中继设备时进行中继信号检测,将检测到的中继信号对应的中继设备作为候选中继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确定候选中继设备的方式仅是示例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定。
在远端设备确定出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后,确定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的之间的双向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根据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的之间的双向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确定出的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设备选择方法,用第一直通链路表示候选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用第二直通链路表示候选中继设备从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远端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远端设备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被测信号确定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具体的,候选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一被测信号,远端设备在接收到候选设备发送的第一被测信号后,根据第一被测信号,确定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其中,候选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一被测信号可以是同步、广播、参考信号、信令、数据中的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远端设备根据第一被测信号确定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SI、CQI、RI、SINR、RSRP、RSRQ、RSSI、误块率、误码率、HARQ信息(ACK、NACK)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针对不同类型的信道质量信息,远端设备根据第一被测信号确定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的方式不同:
1、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SI、CQI、RI、SINR、RSRP、RSRQ、RSSI中的至少一个;
远端设备对第一被测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2、信道质量信息包括误块率、误码率中的至少一个;
远端设备根据第一被测信号确定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具体的,候选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一被测信号,远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上述第一被测信号数据包,确定第一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
或远端设备对ACK的数目与NACK的数目进行统计得到第一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
需要说明的是,误块率与误码率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数据统计才能得到,若选择误块率、误码率作为信道质量信息的参数,针对每个候选中继设备,远端设备可以对预设时长内的接收到的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被测信号数据包的正确和错误进行统计,得到该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
3、信道质量信息包括HARQ信息;
远端设备确定第一被测信号对应的HARQ反馈,并生成HARQ信息;
其中,HARQ信息中包含远端设备根据第一被测信号确定的ACK的数目以及NACK的数目。通过HARQ信息中的ACK的数目以及NACK的数目反映远端设备与该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远端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远端设备向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第二被测信号;
候选中继设备根据第二被测信号确定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将确定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返回给远端设备;
远端设备接收候选中继设备返回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具体的,远端设备向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第二被测信号,候选中继设备在接收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被测信号后,根据第二被测信号确定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然后候选中继设备将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发送给远端设备,继而远端设备确定与候选中继设备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其中,远端设备向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被测信号可以是同步、广播、参考信号、信令、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候选中继设备根据第二被测信号确定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SI、CQI、RI、SINR、RSRP、RSRQ、RSSI、误块率、误码率、HARQ信息(ACK、NACK)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针对不同类型的信道质量信息,候选中继设备根据第二被测信号确定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的方式不同:
1、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SI、CQI、RI、SINR、RSRP、RSRQ、RSSI中的至少一个;
候选中继设备对第二被测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将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发送给远端设备;
2、信道质量信息包括误块率、误码率中的至少一个;
候选中继设备根据第二被测信号确定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具体的,远端设备向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第二被测信号,候选中继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上述第二被测信号数据包,确定第二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并将第二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发送给远端设备。
或候选中继设备对ACK的数目与NACK的数目进行统计得到第二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并将第二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发送给远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误块率与误码率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数据统计才能得到,若选择误块率、误码率作为信道质量信息的参数,候选中继设备可以对预设时长内的接收到的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被测信号数据包的正确和错误进行统计,得到该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二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
或者,也可以通过远端设备确定第二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
具体的,远端设备向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第二被测信号,候选中继设备确定HARQ反馈,并向远端设备进行HARQ反馈,远端设备根据HARQ反馈确定第二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
其中,远端设备对ACK的数目与NACK的数目进行统计得到第二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
3、信道质量信息包括HARQ信息;
候选中继设备确定第二被测信号对应的HARQ反馈,并生成HARQ信息;
或者,也可以通过远端设备确定第二直通链路的HARQ信息;
具体的,候选中继设备确定第二被测信号对应的HARQ反馈,并将第二被测信号对应的HARQ反馈发送给远端设备,远端设备根据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HARQ反馈进行统计生成HARQ信息。
其中,HARQ信息中包含候选中继设备根据第二被测信号确定的ACK的数目以及NACK的数目。通过HARQ信息中的ACK的数目以及NACK的数目反映远端设备与该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
候选中继设备将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发送给远端设备时,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通过PC5信道的HARQ反馈或PC5接口测量报告等机制,向远端设备发送sidelinkCSI报告或SL-RSRP报告或HARQ反馈,远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sidelink CSI报告或SL-RSRP报告或HARQ反馈得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远端设备根据上述方式确定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后,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将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判断候选中继设备是否为备选中继设备;从确定出的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具体的,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将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将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判断该候选中继设备是否为备选中继设备,再从确定出的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在将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以及将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时,将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候选中继设备确定为备选中继设备,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下列条件中的部分或全部:
条件1、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SI,第一直通链路的CSI不小于第一门限值,且第二直通链路的CSI不小于第二门限值;
条件2、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QI,第一直通链路的CQI不小于第三门限值,且第二直通链路的CQI不小于第四门限值;
条件3、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RI,第一直通链路的RI不小于第五门限值,且第二直通链路的RI不小于第六门限值;
条件4、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SINR,第一直通链路的SINR不小于第七门限值,且第二直通链路的SINR不小于第八门限值;
条件5、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RSRP,第一直通链路的RSRP不小于第九门限值,且第二直通链路的RSRP不小于第十门限值;
条件6、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RSRQ,第一直通链路的RSRQ不小于第十一门限值,且第二直通链路的RSRQ不小于第十二门限值;
条件7、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RSSI,第一直通链路的RSSI不小于第十三门限值,且第二直通链路的RSSI不小于第十四门限值;
条件8、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误块率,第一直通链路的误块率不大于第十五门限值,且第二直通链路的误块率不大于第十六门限值;
条件9、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误码率,第一直通链路的误码率不大于第十七门限值,且第二直通链路的误码率不大于第十八门限值;
条件10、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HARQ信息,第一直通链路的ACK的数目不小于第十九门限值,且第二直通链路的ACK的数目不小于第二十门限值;或者,第一直通链路的NACK的数目不大于第二十一门限值,且第二直通链路的NACK的数目不大于第二十二门限值。
其中,上述门限值为预先配置或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给远端设备的。
例如,对于连接态终端,网络通过专用信令配置,对于在网终端,网络通过广播信令配置,对于脱网终端,通过预配置的方式配置上述门限值。也可以,对于任何终端,都是通过预配置的方式配置上述门限值。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门限值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经验数值。
并且,对于任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对应的门限值与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对应的门限值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对于信道质量信息CSI,第一门限值与第二门限值可以相同或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直通链路的信道指令信息包括多个参数时,则在确定每个参数满足对应的条件时,确定候选中继设备可以作为备选中继设备。
例如,对于任一候选中继设备,若信道质量信息包含CSI和误块率,当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CSI的数值不小于第一门限值,且第二直通链路的CSI的数值不小于第二门限值,且第一直通链路的误块率的数值不大于第十五门限值,且第二直通链路的误块率的数值不大于第十六门限值时,确定该候选中继设备为备选中继设备。
在根据各个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双向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出备选中继设备后,从确定出的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若确定出至少两个备选中继设备,则根据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从所述至少两个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具体的,若确定出的备选中继设备只有一个,则将备选中继设备作为使用的中继设备;
若确定出至少两个备选中继设备,则根据每个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双向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对备选中继设备进行综合排序,根据排序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为使用的中继设备。
实施中,可以按照每个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的大小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的大小,对备选中继设备进行排序;
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SI、CQI、RI、SINR、RSRP、RSRQ、RSSI、HARQ信息中的ACK数目中的至少一个,则可以根据下列方式对多个备选中继设备进行排序:
1、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SI、CQI、RI、SINR、RSRP、RSRQ、RSSI、HARQ信息中的ACK数目中的一个;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任意一个备选中继设备,将该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的数值,与该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的数值求和,作为该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排序指标;根据每个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排序指标,可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或根据第一直通链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优先级,对优先级高的链路上的信道质量信息参数的数值进行排序。其中直通链路的优先级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
2、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SI、CQI、RI、SINR、RSRP、RSRQ、RSSI、HARQ信息中的ACK数目中的至少两个;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任意一个备选中继设备,确定该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的数值之和,以及确定该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中包括的参数的数值之和,并将确定出的两个直通链路的和值再求和得到该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排序指标;根据每个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排序指标,可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或根据第一直通链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优先级,对优先级高的链路上的信道质量信息参数的数值之和进行排序。其中直通链路的优先级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分配不同的权重,根据每个直通链路对应的权重进行求和;或者,在信道质量信息包括多个参数时,针对每个参数还可以分配不同的权重,根据每个参数对应的权重进行求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备选中继设备进行综合排序的方式仅是示例的,也可以根据其他方式对备选中继设备进行综合排序。
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误块率、误码率、HARQ信息中的NACK数目中的至少一个,则可以根据下列方式对多个备选中继设备进行排序:
1、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误块率、误码率、HARQ信息中的NACK数目中的一个;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任意一个备选中继设备,将该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的数值,与该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的数值求和,作为该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排序指标;根据每个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排序指标,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或根据第一直通链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优先级,对优先级高的链路上的信道质量信息参数的数值进行排序。其中直通链路的优先级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
2、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误块率、误码率、HARQ信息中的NACK数目中的至少两个;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任意一个备选中继设备,确定该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的数值之和,以及确定该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中包括的参数的数值之和,并将确定出的两个直通链路的和值再求和得到该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排序指标;根据每个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排序指标,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或根据第一直通链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优先级,对优先级高的链路上的信道质量信息参数的数值之和进行排序。其中直通链路的优先级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分配不同的权重,根据每个直通链路对应的权重进行求和;或者,在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两个参数时,针对每个参数还可以分配不同的权重,根据每个参数对应的权重进行求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备选中继设备进行综合排序的方式仅是示例的,也可以根据其他方式对备选中继设备进行综合排序。
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SI、CQI、RI、SINR、RSRP、RSRQ、RSSI、HARQ信息中的ACK数目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包括误块率、误码率、HARQ信息中的NACK数目中的至少一个,则可以根据下列方式对多个备选中继设备进行排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任意一个备选中继设备,确定该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CSI、CQI、RI、SINR、RSRP、RSRQ、RSSI、HARQ信息中的ACK数目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数值,与误块率、误码率、HARQ信息中的NACK数目中至少一个参数的数值的倒数之和,以及确定该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中包括的CSI、CQI、RI、SINR、RSRP、RSRQ、RSSI、HARQ信息中的ACK数目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数值与误块率、误码率、HARQ信息中的NACK数目中至少一个参数的数值的倒数之和,并将确定出的两个直通链路的和值再求和得到该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排序指标;根据每个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排序指标,可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或根据第一直通链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优先级,对优先级高的链路上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CSI、CQI、RI、SINR、RSRP、RSRQ、RSSI、HARQ信息中的ACK数目中的至少一个参数的数值,与误块率、误码率、HARQ信息中的NACK数目中至少一个参数的数值的倒数之和进行排序。其中直通链路的优先级可以是预配置或网络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分配不同的权重,根据每个直通链路对应的权重进行求和;或者,在信道质量信息包括多个参数时,针对每个参数还可以分配不同的权重,根据每个参数对应的权重进行求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备选中继设备进行综合排序的方式仅是示例的,也可以根据其他方式对备选中继设备进行综合排序。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其中,以远端设备为UE1,候选中继设备分别为UE2和UE3为例。
步骤301、UE1向UE2、UE3发送第二被测信号;
步骤302、UE2、UE3根据第二被测信号确定与UE1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步骤303、UE2、UE3向UE1发送第一被测信号,以及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步骤304、UE1根据UE2发送的第一被测信号确定与UE2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根据UE3发送的第一被测信号确定与UE2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步骤305、UE1根据UE2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判断UE2是否为备选中继设备,以及根据UE3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判断UE3是否为备选中继设备;
步骤306、UE1从确定出的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适用于为远端设备的初始选择中继设备的过程,也适用于远端设备在确定需要重选中继后进行中继重选的过程中。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重选中继设备的系统,包括:中继设备41、远端设备42;其中,中继设备41为远端设备42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
中继设备41,用于确定用于辅助远端设备42判断是否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辅助信息;并向远端设备42发送辅助信息;
远端设备42,用于根据辅助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并根据远端设备42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中继设备与远端设备之间进行直通链路交互,可以是任何直通信道的传输,例如PSCCH、PSSCH、PSBCH、或同步信号等。
实施中,中继设备确定用于辅助远端设备判断是否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辅助信息,并将辅助信息发送给远端设备,远端设备在接收到辅助信息后根据辅助信息判断是否进行中继重选。
其中,根据辅助信息类型不同,本发明实施例远端设备可以根据下列方式判断是否进行中继重选。
方法一:远端设备根据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辅助信息包括第三被测信号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实施中,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三被测信号,远端设备根据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以及,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第四被测信号,中继设备根据远端设备发送的第四被测信号确定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将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发送给远端设备;
远端设备根据远端设备与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第三直通链路为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第四直通链路为中继设备从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具体的,远端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第四被测信号,中继设备根据远端设备发送的第四被测信号确定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三被测信号以及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远端设备根据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远端设备根据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判断是否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若需要重新选择中继设备,则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选择方法进行中继设备的重选。
其中,第三被测信号和第四被测信号可以是同步、广播、参考信号、信令、数据中的一种;
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SI、CQI、RI、SINR、RSRP、RSRQ、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ACK、NACK)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针对不同类型的信道质量信息,远端设备根据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的方式不同:
1、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SI、CQI、RI、SINR、RSRP、RSRQ、RSSI中的至少一个;
远端设备对第三被测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2、信道质量信息包括误块率、误码率中的至少一个;
远端设备根据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具体的,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三被测信号,远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上述第三被测信号数据包,第三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
或远端设备对ACK的数目与NACK的数目进行统计得到第三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
需要说明的是,误块率与误码率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数据统计才能得到,若选择误块率、误码率作为信道质量信息的参数,远端设备可以对预设时长内的接收到的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被测信号数据包的正确和错误进行统计,得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三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
3、信道质量信息包括HARQ信息;
远端设备确定第三被测信号对应的HARQ反馈,并生成HARQ信息;
其中,HARQ信息中包含远端设备根据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的ACK的数目以及NACK的数目。通过HARQ信息中的ACK的数目以及NACK的数目反映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
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的信道质量信息,中继设备根据第四被测信号确定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的方式不同:
1、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SI、CQI、RI、SINR、RSRP、RSRQ、RSSI中的至少一个;
中继设备对第四被测信号进行测量得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将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发送给远端设备;
2、信道质量信息包括误块率、误码率中的至少一个;
中继设备根据第四被测信号确定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具体的,远端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第四被测信号,中继设备根据接收到的上述第四被测信号数据包确定第四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并将第四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发送给远端设备。
或中继设备对ACK的数目与NACK的数目进行统计得到第四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
需要说明的是,误块率与误码率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数据统计才能得到,若选择误块率、误码率作为信道质量信息的参数,中继设备可以对预设时长内的接收到的远端设备发送的第四被测信号数据包的正确和错误进行统计,得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对应的第四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
或者,也可以通过远端设备确定第四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
具体的,远端设备向中继设备发送第四被测信号,中继设备确定HARQ反馈,并向远端设备进行HARQ反馈,远端设备根据HARQ反馈确定第四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
其中,远端设备对ACK的数目与NACK的数目进行统计得到第四直通链路的误块率、误码率。
3、信道质量信息包括HARQ信息;
中继设备确定第四被测信号对应的HARQ反馈,并生成HARQ信息;
或者,也可以通过远端设备确定第四直通链路的HARQ信息;
具体的,中继设备确定第四被测信号对应的HARQ反馈,并将第四被测信号对应的HARQ反馈发送给远端设备,远端设备根据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HARQ反馈进行统计生成HARQ信息。
其中,HARQ信息中包含中继设备根据第四被测信号确定的ACK的数目以及NACK的数目。通过HARQ信息中的ACK的数目以及NACK的数目反映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
中继设备将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发送给远端设备时,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通过PC5信道的HARQ反馈或PC5接口测量报告等机制,向远端设备发送sidelink CSI报告或SL-RSRP报告或HARQ反馈,远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sidelink CSI报告或SL-RSRP报告或HARQ反馈得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远端设备在接收到辅助信息后根据辅助信息判断是否进行中继重选,当辅助信息为第三被测信号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时,远端设备根据确定出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接收到的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判断是否需要重新选择中继设备。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远端设备将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具体的,远端设备将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将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在将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以及将中继设备对应的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后,若比较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远端设备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下列条件中的一种:
条件1、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SI,第三直通链路的CSI小于第二十三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CSI小于第二十四门限值;
条件2、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QI,第三直通链路的CQI小于第二十五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CQI小于第二十六门限值;
条件3、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RI,第三直通链路的RI小于第二十七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RI小于第二十八门限值;
条件4、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SINR,第三直通链路的SINR小于第二十九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SINR小于第三十门限值;
条件5、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RSRP,第三直通链路的RSRP小于第三十一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RSRP小于第三十二门限值;
条件6、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RSRQ,第三直通链路的RSRQ小于第三十三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RSRQ小于第三十四门限值;
条件7、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RSSI,第三直通链路的RSSI小于第三十五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RSSI小于第三十六门限值;
条件8、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误块率,第三直通链路的误块率大于第三十七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误块率大于第三十八门限值;
条件9、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误码率,第三直通链路的误码率大于第三十九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误码率大于第四十门限值;
条件10、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HARQ信息,第三直通链路的ACK的数目小于第四十一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ACK的数目小于第四十二门限值;或者,第三直通链路的NACK的数目大于第四十三门限值,且第四直通链路的NACK的数目大于第四十四门限值。
其中,上述门限值为预先配置或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给远端设备的。例如,对于连接态终端,网络通过专用信令配置,对于在网终端,网络通过广播信令配置,对于脱网终端,通过预配置的方式配置上述门限值。也可以,对于任何终端,都是通过预配置的方式配置上述门限值。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门限值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经验数值。
对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与远端设备之间的双向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任一方向上的信道质量信息的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需要进行中继设备的重选。例如,对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若信道质量信息仅包括RSRQ,下列三种情形均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情形一:第三直通链路的RSRQ小于第三十三门限值、第四直通链路的RSRQ不小于第三十四门限值;
情形二:第三直通链路的RSRQ不小于第三十三门限值、第四直通链路的RSRQ小于第三十四门限值;
情形三:第三直通链路的RSRQ小于第三十三门限值且第四直通链路的RSRQ小于第三十四门限值。
当第三直通链路的RSRQ不小于第三十三门限值、且第四直通链路的RSRQ不小于第三十四门限值时,远端设备确定不进行中继设备的重新选择。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其中,远端设备为UE1,中继设备为UE2,中继设备UE2为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
步骤501、UE2向UE1发送第三被测信号;
步骤502、UE1根据UE2发送的第三被测信号确定与UE2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步骤503、UE1向UE2发送第四被测信号;
步骤504、UE2根据第四被测信号确定与UE1的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步骤505、UE2将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发送给UE1。
步骤506、UE1根据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步骤501~步骤502、步骤503~步骤505执行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定,可以先执行步骤501~步骤502后执行步骤503~步骤505,或先执行步骤503~步骤505后执行步骤501~步骤502,或者步骤501~步骤502、步骤503~步骤505可以同时执行;
并且,UE2可以向UE1同时发送第三被测信号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方法二:中继设备在确定远端设备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后,指示远端设备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辅助信息为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中继设备可以根据下列方式确定远端设备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方式1、中继设备根据中继设备与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其中,第三直通链路为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第四直通链路为中继设备从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当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第三直通链路或者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较差时,则中继设备生成指示信息,指示远端设备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方式2、中继设备根据中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蜂窝通信链路质量,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远端设备为基站覆盖边缘或者基站覆盖外的设备,远端设备通过中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进行通信,若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蜂窝通信链路Uulink质量较差,则中继设备生成指示信息,指示远端设备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方式3、中继设备根据中继设备的工作状态,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其中,中继设备的工作状态可以是中继设备的电量、负荷等,若中继设备的工作状态较差,例如,中继设备的电量较低,或者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进行通信的远端设备较多造成的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的负荷较大等情况下,则中继设备生成指示信息,指示远端设备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远端设备接收到中继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对中继设备根据与远端设备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生成指示信息的方式进行介绍。
实施中,中继设备根据双向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是否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若中继设备确定需要重新选择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则生成指示信息,中继设备将生成的指示信息发送给远端设备,远端设备在接收到指示信息后,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中继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三被测信号,远端设备根据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将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返回给中继设备;
中继设备接收远端设备返回的根据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其中,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三被测信号可以是同步、广播、参考信号、信令、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远端设备根据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SI、CQI、RI、SINR、RSRP、RSRQ、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ACK、NACK)中的至少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远端设备根据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的方式,以及中继设备根据第四被测信号确定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的方式可以参见上文描述。
远端设备将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发送给中继设备时,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通过PC5信道的HARQ反馈或PC5接口测量报告等机制,向中继设备发送sidelink CSI报告或SL-RSRP报告或HARQ反馈,中继设备根据接收到的sidelink CSI报告或SL-RSRP报告或HARQ反馈得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中继设备根据上述方式确定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后,根据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判断是否生成指示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中继设备将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生成所述指示信息。
具体的,中继设备将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将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若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则生成指示信息。
其中,在将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以及将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时,若比较结果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中继设备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下列条件中的一种:
条件1、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SI,第三直通链路的CSI小于第二十三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CSI小于第二十四门限值;
条件2、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CQI,第三直通链路的CQI小于第二十五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CQI小于第二十六门限值;
条件3、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RI,第三直通链路的RI小于第二十七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RI小于第二十八门限值;
条件4、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SINR,第三直通链路的SINR小于第二十九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SINR小于第三十门限值;
条件5、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RSRP,第三直通链路的RSRP小于第三十一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RSRP小于第三十二门限值;
条件6、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RSRQ,第三直通链路的RSRQ小于第三十三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RSRQ小于第三十四门限值;
条件7、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RSSI,第三直通链路的RSSI小于第三十五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RSSI小于第三十六门限值;
条件8、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误块率,第三直通链路的误块率大于第三十七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误块率大于第三十八门限值;
条件9、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误码率,第三直通链路的误码率大于第三十九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误码率大于第四十门限值;
条件10、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HARQ信息,第三直通链路的ACK的数目小于第四十一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ACK的数目小于第四十二门限值;或者,第三直通链路的NACK的数目大于第四十三门限值,且第四直通链路的NACK的数目大于第四十四门限值。
其中,上述门限值为预先配置或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给远端设备的。例如,对于连接态终端,网络通过专用信令配置,对于在网终端,网络通过广播信令配置,对于脱网终端,通过预配置的方式配置上述门限值。也可以,对于任何终端,都是通过预配置的方式配置上述门限值。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门限值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经验数值。
对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与远端设备之间的双向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任一方向上的信道质量信息的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需要进行中继设备的重选。例如,若信道质量信息仅包括误块率,下列三种情形均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误块率,第三直通链路的误块率大于第三十七门限值,和/或第四直通链路的误块率大于第三十八门限值;
情形一:第三直通链路的误块率大于第三十七门限值、第四直通链路的误块率不大于第三十八门限值;
情形二:第三直通链路的误块率不大于第三十七门限值、第四直通链路的误块率大于第三十八门限值;
情形三:第三直通链路的误块率大于第三十七门限值且第四直通链路的误块率大于第三十八门限值。
当第三直通链路的误块率不大于第三十七门限值、第四直通链路的误块率不大于第三十八门限值时,中继设备确定不进行中继设备的重新选择。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其中,远端设备为UE1,中继设备为UE2,中继设备UE2为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
步骤601、UE2向UE1发送第三被测信号;
步骤602、UE1根据UE2发送的第三被测信号确定与UE2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步骤603、UE1将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发送给UE2;
步骤604、UE1向UE2发送第四被测信号;
步骤605、UE2根据第四被测信号确定与UE1的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步骤606、UE2根据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生成指示信息;
步骤607、UE2向UE1发送指示信息;
步骤608、UE1接收到指示信息后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步骤601~步骤603、步骤604~步骤605执行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定,可以先执行步骤601~步骤603后执行步骤604~步骤605,或先执行步骤604~步骤605后执行步骤601~步骤603,或者步骤601~步骤603、步骤604~步骤605可以同时执行;
并且,UE1可以向UE2同时发送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被测信号。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发远端设备进行中继重选的方法中,由中继设备或远端设备根据双向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判断是否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若确定需要进行中继设备的重新选择,触发远端设备进行中继设备的重选。根据双向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判断是否进行中继设备的重选,提高了判断是否进行中继设备重选的可靠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远端设备,由于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进行反馈的第一终端,包括:处理器700、存储器701、收发机702以及总线接口。
处理器7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701可以存储处理器7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703用于在处理器7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7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70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7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701可以存储处理器7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700中,或者由处理器700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0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7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701,处理器700读取存储器7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器700,用于读取存储器701中的程序并执行:
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700具体用于: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根据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700具体用于: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通过所述收发机702向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第二被测信号,以使所述候选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通过所述收发机702接收所述候选中继设备返回的根据所述第二被测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700具体用于: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将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候选中继设备是否为备选中继设备;
从确定出的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700具体用于:
若确定出至少两个备选中继设备,则根据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从所述至少两个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700还用于:
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70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700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收发机702向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第四被测信号,以使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通过所述收发机702接收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返回的根据所述第四被测信号确定的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700具体用于:
将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700还用于:
通过所述收发机702接收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确定远端设备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后发送的。
可选的,所述参数对应的门限值为预先配置或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给所述远端设备的。
可选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标CQI、秩信息R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候选中继设备,包括:处理器800、存储器801、收发机802以及总线接口。
处理器8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01可以存储处理器8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802用于在处理器8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0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8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01可以存储处理器8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800中,或者由处理器800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80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8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801,处理器800读取存储器8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器800,用于读取存储器801中的程序并执行:
通过所述收发机802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一被测信号,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被测信号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被测信号确定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通过所述收发机802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标CQI、秩信息R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中继设备,包括:处理器900、存储器901、收发机902以及总线接口。
处理器9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901可以存储处理器9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902用于在处理器9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9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90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9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901可以存储处理器9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900中,或者由处理器900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90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9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901,处理器900读取存储器9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具体地,处理器900,用于读取存储器901中的程序并执行:
确定用于辅助所述远端设备判断是否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辅助信息;
通过所述收发机902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辅助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辅助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并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第三被测信号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处理器900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收发机902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第三被测信号,以及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通过所述收发机902将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发送给所述远端设备,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辅助信息为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所述处理器90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或
根据所述中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蜂窝通信链路质量,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或
根据所述中继设备的工作状态,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900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收发机902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第三被测信号,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通过所述收发机902接收所述远端设备返回的根据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900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900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生成所述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标CQI、秩信息R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远端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001,用于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选择模块1002,用于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001具体用于: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根据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1001具体用于: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第二被测信号,以使所述候选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接收所述候选中继设备返回的根据所述第二被测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选择模块1002具体用于: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将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候选中继设备是否为备选中继设备;
从确定出的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所述选择模块1002具体用于:
若确定出至少两个备选中继设备,则根据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从所述至少两个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触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第一触发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触发模块具体用于:
向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第四被测信号,以使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接收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返回的根据所述第四被测信号确定的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触发模块具体用于:
将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触发模块,用于接收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确定远端设备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后发送的。
可选的,所述参数对应的门限值为预先配置或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给所述远端设备的。
可选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标CQI、秩信息R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候选中继设备,包括:
一种候选中继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1101,用于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一被测信号,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被测信号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
测量模块1102,用于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被测信号确定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标CQI、秩信息R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继设备,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1201,用于确定用于辅助所述远端设备判断是否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辅助信息;
重选模块1202,用于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辅助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辅助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并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第三被测信号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201具体用于:
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第三被测信号,以及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将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发送给所述远端设备,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辅助信息为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20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或
根据所述中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蜂窝通信链路质量,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或
根据所述中继设备的工作状态,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201具体用于:
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第三被测信号,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接收所述远端设备返回的根据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20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1201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生成所述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标CQI、秩信息R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中继设备中功能模块的划分仅是示例的,如图11、图12所示的功能划分方式用于体现中继设备在不同场景下所实现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中继设备还可以具有图11、图12所示的中继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由于该方法对应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继设备的选择系统中的远端设备,并且该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系统相似,因此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中继终端的选择方法,包括:
步骤1301、远端设备确定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步骤1302、远端设备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第一直通链路为候选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第二直通链路为候选中继设备从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远端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远端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第二被测信号,以使所述候选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远端设备接收所述候选中继设备返回的根据所述第二被测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远端设备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包括: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将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候选中继设备是否为备选中继设备;
从确定出的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所述从确定出的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包括:
若确定出至少两个备选中继设备,则根据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从所述至少两个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在所述远端设备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远端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远端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第四被测信号,以使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远端设备接收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返回的根据所述第四被测信号确定的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将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可选的,在所述远端设备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接收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确定远端设备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后发送的。
可选的,所述参数对应的门限值为预先配置或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给所述远端设备的。
可选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标CQI、秩信息R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中继终端的选择方法,由于该方法对应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继终端的选择系统中的任一候选中继设备,并且该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系统相似,因此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中继终端的选择方法,包括:
步骤1401、候选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一被测信号,以使远端设备根据第一被测信号确定远端设备与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步骤1402、候选中继设备根据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被测信号确定候选中继设备与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使远端设备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标CQI、秩信息R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中继终端的选择方法,包括:
步骤1501、中继设备确定用于辅助远端设备判断是否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辅助信息;
步骤1502、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辅助信息,以使远端设备根据辅助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并根据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第三被测信号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辅助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第三被测信号,以及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将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发送给所述远端设备,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可选的,所述辅助信息为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确定用于辅助所述远端设备判断是否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辅助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或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中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蜂窝通信链路质量,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或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中继设备的工作状态,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中继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第三被测信号,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对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远端设备返回的根据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中继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可选的,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将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生成所述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标CQI、秩信息R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5)

1.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远端设备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所述远端设备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发送第二被测信号,以使所述候选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远端设备接收所述候选中继设备返回的根据所述第二被测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包括: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将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候选中继设备是否为备选中继设备;
从确定出的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确定出的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包括:
若确定出至少两个备选中继设备,则根据备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从所述至少两个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远端设备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远端设备向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第四被测信号,以使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远端设备接收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返回的根据所述第四被测信号确定的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将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远端设备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远端设备接收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确定远端设备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后发送的。
11.如权利要求4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对应的门限值为预先配置或由网络侧设备配置给所述远端设备的。
12.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标CQI、秩信息R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13.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候选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一被测信号,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被测信号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
所述候选中继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被测信号确定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标CQI、秩信息R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15.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中继设备确定用于辅助所述远端设备判断是否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辅助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辅助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辅助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并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第三被测信号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辅助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第三被测信号,以及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将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发送给所述远端设备,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信息为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确定用于辅助所述远端设备判断是否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辅助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或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中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蜂窝通信链路质量,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或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中继设备的工作状态,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第三被测信号,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远端设备返回的根据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的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根据下列方式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将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生成所述指示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5~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下列参数中的部分或全部:
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标CQI、秩信息R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SSI、误块率、误码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信息。
22.一种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
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针对任意一个候选中继设备,将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候选中继设备是否为备选中继设备;
从确定出的备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向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将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后,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为所述当前使用的中继设备确定远端设备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后发送的。
27.一种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
通过所述收发机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一被测信号,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被测信号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被测信号确定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通过所述收发机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28.一种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机;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
确定用于辅助所述远端设备判断是否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辅助信息;
通过所述收发机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辅助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辅助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并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第三被测信号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收发机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第三被测信号,以及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四被测信号确定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通过所述收发机将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发送给所述远端设备,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被测信号确定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所述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信息为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四直通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或
根据所述中继设备与网络侧设备之间的蜂窝通信链路质量,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或
根据所述中继设备的工作状态,生成用于表示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指示信息。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三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和第四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的参数,与参数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生成所述指示信息。
32.一种远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所述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从所述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中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33.一种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远端设备发送第一被测信号,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被测信号确定所述远端设备与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
测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远端设备发送的第二被测信号确定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与所述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对应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34.一种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于辅助远端设备判断是否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的辅助信息;
重选模块,用于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所述辅助信息,以使所述远端设备根据所述辅助信息确定需要重新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并根据所述远端设备与至少一个候选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和第二直通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选择使用的中继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向所述远端设备发送信息的直通链路,所述第二直通链路为所述候选中继设备从所述远端设备接收信息的直通链路。
35.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或实现如权利要求13~14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或实现如权利要求15~21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043440.0A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133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3440.0A CN113133080B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CT/CN2020/138012 WO2021143464A1 (zh) 2020-01-15 2020-12-21 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20914496.3A EP4093091A4 (en) 2020-01-15 2020-12-21 RELAY DEVICE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RECORDING MEDIUM
US17/790,507 US20230045829A1 (en) 2020-01-15 2020-12-21 Relay device sel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3440.0A CN113133080B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33080A true CN113133080A (zh) 2021-07-16
CN113133080B CN113133080B (zh) 2023-04-25

Family

ID=76772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43440.0A Active CN113133080B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5829A1 (zh)
EP (1) EP4093091A4 (zh)
CN (1) CN113133080B (zh)
WO (1) WO202114346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1411A1 (zh) * 2021-08-03 2023-02-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重配失败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3088367A1 (zh) * 2021-11-17 2023-05-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远端ue、中继ue及存储介质
WO2024007173A1 (zh) * 2022-07-05 2024-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87953A1 (zh) * 2022-10-27 2024-05-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接入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4405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3208562A1 (en) * 2022-04-29 2023-11-02 Nokia Technologies Oy Mode-1 sidelink direct communication-based relay selection during path switch
WO2023225830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中继连接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3936A (zh) * 2013-04-19 2014-10-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指定用户设备的发现方法及装置
WO2016185285A1 (en) * 2015-05-15 2016-11-24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selecting a ue-to-network relay and synchronization method for relay discovery
CN106304258A (zh) * 2015-05-15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选择及发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76390A (zh) * 2015-05-15 2017-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通信中用于选择中继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88494A (zh) * 2015-12-15 2017-06-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选择中继ue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541389A (zh) * 2015-05-14 2018-09-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链路质量的中继选择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US20200008127A1 (en) * 2016-12-08 2020-01-02 Nec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lay sel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1196B1 (en) * 1997-08-27 2004-06-15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link monitoring of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US7830834B2 (en) * 2007-03-22 2010-11-09 Eaton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cluding network coordinator assigning time slots and channels to nodes to provide collision-free schedules and data aggrega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5430633B (zh) * 2014-08-22 2020-04-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中继节点的方法及设备
CN105451282A (zh) * 2014-08-22 2016-03-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中继终端重选的方法及设备
EP4236612A3 (en) * 2015-05-14 2023-10-18 ZTE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node
CN105228082A (zh) * 2015-08-21 2016-01-06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d2d通信的中继设备确定方法
CN110461020A (zh) * 2019-08-16 2019-11-1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辅链路的中继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3936A (zh) * 2013-04-19 2014-10-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指定用户设备的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08541389A (zh) * 2015-05-14 2018-09-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链路质量的中继选择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WO2016185285A1 (en) * 2015-05-15 2016-11-24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selecting a ue-to-network relay and synchronization method for relay discovery
CN106304258A (zh) * 2015-05-15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选择及发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76390A (zh) * 2015-05-15 2017-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通信中用于选择中继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88494A (zh) * 2015-12-15 2017-06-2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选择中继ue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00008127A1 (en) * 2016-12-08 2020-01-02 Nec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lay selectio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1411A1 (zh) * 2021-08-03 2023-02-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重配失败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3088367A1 (zh) * 2021-11-17 2023-05-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远端ue、中继ue及存储介质
WO2024007173A1 (zh) * 2022-07-05 2024-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87953A1 (zh) * 2022-10-27 2024-05-0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接入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93091A4 (en) 2023-09-06
CN113133080B (zh) 2023-04-25
WO2021143464A1 (zh) 2021-07-22
EP4093091A1 (en) 2022-11-23
US20230045829A1 (en) 202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33080B (zh) 一种中继设备的选择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7539207B2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controlling link adaptation and packet scheduling in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 radio system
EP4106407A1 (en) Device-to-device relay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5027306A (ja) 無線パケット・データ・システムでスケジューラ性能を改善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3067693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2007068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information on unlicensed carrier
TW201644295A (zh) 在存取點與行動終端機之間使用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傳輸之無線通訊測試之方法
TW201129151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handover trigger mechanisms using multiple metrics
CN108270525B (zh) 冗余版本传输方法及设备
KR20200037389A (ko) Pucch 전송 방법, 사용자 장비 및 장치
EP408730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3132067A (zh) 数据重传激活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2111802A (zh) 测量传输错误信息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1107618A (zh) 功率控制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22009507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reliability of transmission of service data
US20200068637A1 (en) Duplicat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3133118B (zh) 一种载波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0384099C (zh) 上行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15769625A (zh) 一种用于波束故障恢复的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EP396533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122548B2 (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121850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射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US9706385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N11229104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51382A (zh) 一种进行反馈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