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28091B - 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28091B
CN113128091B CN202110435705.6A CN202110435705A CN113128091B CN 113128091 B CN113128091 B CN 113128091B CN 202110435705 A CN202110435705 A CN 202110435705A CN 113128091 B CN113128091 B CN 1131280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track
vehicle
flexible
speed rail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57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28091A (zh
Inventor
凌亮
王开云
翟婉明
张洋
昌超
胡彦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4357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280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28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8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28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280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车辆和高速铁路轨道信息,计算出车辆结构模态和轨道结构模态,分析两个模态的匹配结果是否产生重叠;若产生重叠,则通过改变轨道结构参数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来重新计算轨道模态,使轨道结构模态范围避开车辆结构模态范围;若没有重叠,则构建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性能分析模型,对构建的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性能分析模型进行动力仿真分析,判断车辆运行时是否有因共振引起的异常振动,若有异常振动,则修改轨道结构参数直至实现抑制车线耦合共振,该方法从共振的角度考虑轨道结构对车辆结构的振动影响,对高速铁路的建设或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轨道作为一个相互激扰的大系统,整体的模态匹配程度决定了车辆结构和轨道结构的耦合振动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和运行安全性。实际上,车辆结构包括车体结构、悬挂结构、构架结构、轮对结构,轨道结构包括钢轨结构、轨道板结构。在这众多结构中,每一结构的模态响应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若是模态匹配程度不佳时,便会发生车辆-轨道共振,从而引起车辆运行舒适性甚至是安全性问题。近年来,随着对高速铁路建设的进一步规划,越来越多的高速铁路被建设并投入使用。因此,从车线耦合共振角度出发,十分有必要对轨道结构的模态进行设计,避免车辆-轨道的耦合共振。
对于共振问题,传统的方法大都是针对车辆结构模态进行设计,实现车辆的模态匹配良好,从而避免车辆的共振问题。而车辆-轨道作为一个相互激扰的大系统,对于共振问题,应该将轨道结构的模态考虑在内,从而使模态匹配更加合理。此外,对于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共振问题,不仅考虑了固有模态的共振问题,还考虑了在相互激扰下的是否有因共振引发的异常振动,即考虑了激扰下的模态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这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模态设计方法,可以使得对于车辆-轨道这个相互激扰的大系统,从轨道结构的模态出发,切实有效地避开与车辆模态重叠区域,为轨道结构的建设提供了有利于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模态匹配方面的建议。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存在之不足,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可以根据车辆和高速铁路轨道信息,计算出车辆结构模态和轨道结构模态,通过改变轨道结构来避开轨道结构模态与车辆结构模态的重叠区,为了进一步保证车辆运行性能,建立车辆-轨道三维刚柔耦合动力性能分析模型,并对耦合模型进行动力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判断车辆运行时是否有因共振引起的异常振动,若有异常振动则再次通过改变轨道结构的方法来抑制共振,直至成功实现抑制车线耦合共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包括以下操作:
S1,根据车辆和高速铁路轨道信息,计算出车辆结构模态和轨道结构模态;
S2,分析车辆结构模态和轨道结构模态的匹配结果是否产生重叠;
S3,若模态匹配产生重叠,则通过改变轨道结构参数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来重新计算轨道模态,使轨道结构模态范围避开车辆结构模态范围;
若模态匹配没有重叠,构建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性能分析模型,对构建的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性能分析模型进行动力仿真分析,判断车辆运行时是否有因共振引起的异常振动;
S4,若有异常振动,则返回步骤S3,重新选择不同的轨道结构参数来重新计算轨道模态;
若无异常振动,则成功实现抑制车线耦合共振。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S1中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车辆悬挂系统参数、车体结构参数、构架结构参数、轮对结构参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S1中高速铁路轨道信息包括钢轨结构参数、轨道板结构参数、扣件参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S1中车辆结构模态包括车辆悬挂模态、车体柔性模态、构架柔性模态、轮对柔性模态,轨道结构模态包括钢轨柔性模态、轨道板柔性模态及轨道整体模态。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S3中轨道结构参数包括轨道板长宽高、轨道板刚度和扣件刚度。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在S3构建的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性能分析模型中建立的是柔性车体、柔性构架、柔性轮对和柔性轨道。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S3中重新选择不同的轨道结构参数,影响因素为轨道模态与车辆定距和车辆轴距、车辆模态之间的匹配不合理。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有益效果:
1.本发明建立的模型是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模型,建立了柔性车体、柔性构架、柔性轮对、柔性钢轨和柔性轨道板,相比于刚体假设,可使车辆和轨道结构的模态更趋于实际情况的模态。
2.将车辆-轨道作为一个相互激扰的大系统,通过对轨道结构的模态进行设计,避免车辆-轨道的耦合共振,使模态匹配问题不再仅仅是局限于车辆内,将其扩充到车辆与轨道之间,使模态匹配考量更加全面。
3.对于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共振问题,不仅考虑了车辆和轨道各结构固有模态的共振问题,还考虑了在相互激扰下的是否有因共振引发的异常振动。
4.本发明提出的这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结构模态设计方法,可以使得对于车辆-轨道这个相互耦合激扰的大系统,从轨道结构的模态出发,为轨道结构的建设提供了有利于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模态匹配方面的建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的车辆-轨道耦合示意简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的柔性轨道有限元模型。
图4是本发明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的柔性车体有限元模型。
图5是本发明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的柔性车体部件及轨道低阶模态频率。
图6是本发明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的耦合共振时车体地板横向加速度时程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的正常工况下车体地板横向加速度时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以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包括以下操作:
S1,根据车辆和高速铁路轨道信息,计算出车辆结构模态和轨道结构模态;
高速铁路轨道信息包括钢轨结构参数、轨道板结构参数、扣件参数。
车辆结构模态包括车辆悬挂模态、车体柔性模态、构架柔性模态、轮对柔性模态;
轨道结构模态包括钢轨柔性模态、轨道板柔性模态以及轨道整体模态。
车辆悬挂模态由悬挂刚度和阻尼、车辆的质量属性决定。车辆悬挂模态可以通过建立车辆系统的振动方程,车辆系统的自由运动方程如式(1-1)所示:
Figure BDA0003032869480000061
式中:M-系统的N阶质量方阵;
C-系统的N阶阻尼方阵;
K-系统的N阶刚度方阵;
X为N阶的广义位移。
可得车辆悬挂系统的特征方程如式(1-2)所示:
|K-ω2M|Φ=0 (1-2)
求解该方程即可得车辆固有频率ω和固有模态Φ。(具体请参见倪振华.振动力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
车辆-轨道系统的柔性模态由其结构形状和材料属性确定。车体、构架、轮对、钢轨、轨道板结构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然后采用模态叠加法对其柔性振动计算。结构的柔性振动方程在其浮动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如式(1-3)所示:
Figure BDA0003032869480000071
式中:
Figure BDA0003032869480000072
uf-结构体柔性振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Mf-结构体的质量矩阵;
Cf-结构体柔性变形的阻尼矩阵;
Kf-结构体柔性变形的刚度矩阵;
Ff-作用于结构体的载荷力。
同样的,根据结构体的质量矩阵Mf、刚度矩阵Kf,可得结构柔性变形的特征方程如式(1-4)所示:
|Kfi 2Mff=0 (1-4)
其中:ψf-结构体柔性振动固有模态;
ωi-结构体柔性振动固有频率。
基于模态叠加原理,结构柔性振动如式(1-5)所示:
Figure BDA0003032869480000073
式中:ψf-结构体的模态矩阵;
qf-结构体的模态坐标向量;
Ψfi-结构体第i阶模态向量;
qfi-结构体第i阶模态坐标;
从而其振动方程可解耦为由其前NM阶模态关联的微分方程如式(1-6)所示:
Figure BDA0003032869480000081
式中:
Figure BDA0003032869480000082
qi-正则坐标系下第i阶模态对应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ωi-结构体第i阶柔性模态对应的率;
ξi-结构体第i阶柔性模态对应的等效阻尼比;
fi-模态坐标系下的载荷力。
S2,分析车辆结构模态和轨道结构模态的匹配结果是否产生重叠;
S3,若模态匹配产生重叠,则通过改变轨道结构参数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来重新计算轨道模态,使轨道结构模态范围避开车辆结构模态范围;S2中轨道结构参数包括轨道板长宽高、轨道板刚度和扣件刚度。
若模态匹配没有重叠,构建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性能分析模型,对构建的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性能分析模型进行动力仿真分析,判断车辆运行时是否有因共振引起的异常振动;在S3构建的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性能分析模型中建立的是柔性车体、柔性构架、柔性轮对和柔性轨道,柔性轨道包括柔性钢轨和柔性轨道。
根据翟-孙模型(具体请参见翟婉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可知车辆-轨道模型如图2所示。车体、构架、轮对采用混合坐标法来描述其柔性变形,具体建模是将其有限元离散。钢轨离散为空间梁单元,轨道板简化为空间层状粘弹性体进行有限元离散(具体请参见凌亮.高速列车-轨道三维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采用模态叠加法求解车体、构架、轮对、钢轨及轨道板的柔性振动响应。车辆-轨道通过轮轨建立联系,轮轨法向力采用赫兹非线性理论模型,从而最终可建立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性能分析模型。该模型可采用翟式新型快速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求解。
S4,若有异常振动,则返回步骤S2,重新选择不同的轨道结构参数来重新计算轨道模态;S4中重新选择不同的轨道结构参数,影响因素为影响因素为轨道模态与车辆定距和车辆轴距、车辆模态之间的匹配不合理,具体为轨道模态和车辆模态的匹配不合理、轨道模态和车辆定距的匹配不合理、轨道模态和车辆轴距的匹配不合理等,图1中车辆定距及轴距描述内容即为车辆定距和车辆轴距引起的共振的考虑因素。
若无异常振动,则成功实现抑制车线耦合共振。
现通过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将进行评估的具体步骤进行展示:
根据给定的车辆和高速铁路轨道信息,计算出车辆结构模态和轨道结构模态,其中图3给出了柔性轨道示意图和柔性车体示意图,图4给出了车体、构架、轮对、钢轨以及轨道板的低阶模态频率,分析车辆结构模态和轨道结构模态的匹配是否合理。
从图5中可知,轨道板模态与车辆轮对以及车体结构模态频率在低阶存在重叠区,因此需要通过改变轨道板长宽高、轨道板刚度、扣件刚度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来避开轨道结构模态与车辆结构模态的重叠区。改变参数后,车辆结构模态和轨道结构模态匹配合理。建立车辆-轨道三维刚柔耦合动力性能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动力仿真,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正常工况下的振动如图7参考,结果显示车辆运行时有异常振动,再次通过上述方法改变轨道结构,直至成功实现抑制车线耦合共振。
术语解释:
模态叠加法:又称“振型叠加法”,它是以系统无阻尼的振型(模态)为空间基底,通过坐标变换,使原动力方程解耦,求解n个相互独立的方程获得模态位移,进而通过叠加各阶模态的贡献求得系统的响应。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操作:
S1,根据车辆信息和高速铁路轨道信息,计算出车辆结构模态和轨道结构模态:
车辆结构模态包括车辆悬挂模态、车体柔性模态、构架柔性模态、轮对柔性模态;
轨道结构模态包括钢轨柔性模态、轨道板柔性模态以及轨道整体模态;
车辆悬挂模态由悬挂刚度和阻尼、车辆的质量属性决定,车辆悬挂模态通过建立车辆系统的振动方程,车辆系统的自由运动方程如式(1-1)所示:
Figure FDA0003842251870000011
式中:M-系统的N阶质量方阵;
C-系统的N阶阻尼方阵;
K-系统的N阶刚度方阵;
X为N阶的广义位移;
可得车辆悬挂系统的特征方程如式(1-2)所示:
|K-ω2M|Φ=0 (1-2)
求解该方程即可得车辆固有频率ω和固有模态Φ;
车辆-轨道系统的柔性模态由其结构形状和材料属性确定,车体、构架、轮对、钢轨、轨道板结构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然后采用模态叠加法对其柔性振动计算,结构的柔性振动方程在其浮动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如式(1-3)所示:
Figure FDA0003842251870000012
式中:
Figure FDA0003842251870000013
uf-结构体柔性振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Mf-结构体的质量矩阵;
Cf-结构体柔性变形的阻尼矩阵;
Kf-结构体柔性变形的刚度矩阵;
Ff-作用于结构体的载荷力;
同样的,根据结构体的质量矩阵Mf、刚度矩阵Kf,可得结构柔性变形的特征方程如式(1-4)所示:
|Kfi 2Mff=0 (1-4)
其中:ψf-结构体柔性振动固有模态;
ωi-结构体柔性振动固有频率;
基于模态叠加原理,结构柔性振动如式(1-5)所示:
Figure FDA0003842251870000021
式中:ψf-结构体的模态矩阵;
qf-结构体的模态坐标向量;
Ψfi-结构体第i阶模态向量;
qfi-结构体第i阶模态坐标;
从而其振动方程可解耦为由其前NM阶模态关联的微分方程如式(1-6)所示:
Figure FDA0003842251870000022
式中:
Figure FDA0003842251870000023
qi-正则坐标系下第i阶模态对应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ωi-结构体第i阶柔性模态对应的率;
ξi-结构体第i阶柔性模态对应的等效阻尼比;
fi-模态坐标系下的载荷力;
S2,分析车辆结构模态和轨道结构模态的匹配结果是否产生重叠;
S3,若模态匹配产生重叠,则通过改变轨道结构参数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来重新计算轨道模态,使轨道结构模态范围避开车辆结构模态范围;
若模态匹配没有重叠,构建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性能分析模型:采用混合坐标法来描述车体、构架、轮对的柔性变形,具体建模是将其有限元离散,钢轨离散为空间梁单元,轨道板简化为空间层状粘弹性体进行有限元离散,采用模态叠加法求解车体、构架、轮对、钢轨及轨道板的柔性振动响应,车辆—轨道通过轮轨建立联系,轮轨法向力采用赫兹非线性理论模型,从而最终可建立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性能分析模型;然后对构建的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性能分析模型进行动力仿真分析,判断车辆运行时是否有因共振引起的异常振动;
S4,若有异常振动,则返回步骤S3,重新选择不同的轨道结构参数来重新计算轨道模态;若无异常振动,则成功实现抑制车线耦合共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车辆悬挂系统参数、车体结构参数、构架结构参数、轮对结构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高速铁路轨道信息包括钢轨结构参数、轨道板结构参数、扣件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车辆结构模态包括车辆悬挂模态、车体柔性模态、构架柔性模态、轮对柔性模态,轨道结构模态包括钢轨柔性模态、轨道板柔性模态及轨道整体模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轨道结构参数包括轨道板长宽高、轨道板刚度和扣件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构建的车辆-轨道刚柔耦合动力性能分析模型中建立的是柔性车体、柔性构架、柔性轮对和柔性轨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重新选择不同的轨道结构参数,影响因素为轨道模态与车辆定距和车辆轴距、车辆模态之间的匹配不合理。
CN202110435705.6A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 Active CN1131280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5705.6A CN113128091B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5705.6A CN113128091B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8091A CN113128091A (zh) 2021-07-16
CN113128091B true CN113128091B (zh) 2022-10-21

Family

ID=76778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5705.6A Active CN113128091B (zh) 2021-04-22 2021-04-22 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2809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9649A (zh) * 2017-10-16 2018-02-2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计算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的方法
CN110055834A (zh) * 2019-05-30 2019-07-26 西南交通大学 动刚度设计方法
CN110281986A (zh) * 2019-06-10 2019-09-27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准移动闭塞的列车轨道区段锁闭时间计算方法
CN110603428A (zh) * 2017-05-16 2019-12-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11079322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其仿真方法
CN111859580A (zh) * 2020-07-29 2020-10-3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铁路线路线型动态分析与设计方法
CN112131678A (zh) * 2020-08-18 2020-12-25 中铁物总运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钢轨打磨廓形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71913B1 (es) * 2015-07-01 2019-03-20 Obrascon Huarte Lain S A Procedimiento de diseno de un sistema de via en placa y sistema de via en placa disenado
US10518791B2 (en) * 2015-10-20 2019-12-31 Sameer Singh Integrated rail and track 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 with imaging and inertial sensors
CN109522847A (zh) * 2018-11-20 2019-03-26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度图的轨道和道路障碍物检测方法
CN111695200B (zh) * 2020-06-09 2022-04-29 长安大学 分析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车轨耦合振动的移动单元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3428A (zh) * 2017-05-16 2019-12-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07729649A (zh) * 2017-10-16 2018-02-2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计算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的方法
CN111079322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列车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其仿真方法
CN110055834A (zh) * 2019-05-30 2019-07-26 西南交通大学 动刚度设计方法
CN110281986A (zh) * 2019-06-10 2019-09-27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准移动闭塞的列车轨道区段锁闭时间计算方法
CN111859580A (zh) * 2020-07-29 2020-10-3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铁路线路线型动态分析与设计方法
CN112131678A (zh) * 2020-08-18 2020-12-25 中铁物总运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钢轨打磨廓形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atigue life assessment of bogie frames in high-speed railway vehicles considering gear meshing;F.Guo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20191220;第132卷;1-12 *
Transmission error investigation of gearbox using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 model: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s;TiantangDuan等;《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0201210(第157期);1-15 *
轻型铁路货运车辆空车回送低动力作用及其解决对策;李特特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00323;第26卷(第11期);2927-2943 *
高速列车—轨道三维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凌亮;《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工程科技Ⅱ辑》;20170415(第(2017)04期);C033-1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28091A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u et al. Interaction of railway vehicles with track in cross-winds
Li et al. Computer-aided nonlinear vehicle-bridge interaction analysis
Cai et al. Framework of vehicle–bridge–wind dynamic analysis
Xia et al. Dynamic analysis of railway bridge under high-speed trains
Kwark et al. Dynamic behavior of two-span continuous concrete bridges under moving high-speed train
O'brien et al. A 3D BEM-FEM methodology for simulation of high speed train induced vibrations
CN106650067B (zh) 一种输出中高频响应的车-轨-桥耦合振动频域分析方法
Palli et al. A review on dynamic analysis of rail vehicle coach
Zhang et al. Riding comfort optimization of railway trains based on pseudo-excitation method and symplectic method
Hamidi et al. Determination of impact factor for steel railway bridges considering simultaneous effects of vehicle speed and axle distance to span length ratio
Azimi et al. A modified numerical VBI element for vehicles with constant velocity including road irregularities
Mohebpour et al. Dynamic investigation of laminated composite beams with shear and rotary inertia effect subjected to the moving oscillators using FEM
Yang et al. A three-dimensional modal theory-based Timoshenko finite length beam model for train-track dynamic analysis
Zhai et al. Train/track/bridge dynamic interactions: simulation and applications
Luo et al. Formulation of curved beam vibrations and its extended application to train-track spatial interactions
Zeng et al. Hunting stability of high-speed railway vehicles under steady aerodynamic loads
Chen et al. An efficent comput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unconditionally stable explicit algorithm for the nonlinear train-track-bridge system under an earthquake
Yang et al. On the overriding issue of train front end collision in rail vehicle dynamics
Zhang et al. Numerical modeling for the frame structure of light van-type electric truck
Xia et al. Lateral dynamic interaction analysis of a train–girder–pier system
Ling et al. Nonlinear stability of rail vehicles traveling on vibration-attenuating slab tracks
CN113128091B (zh) 一种抑制车线耦合共振的高速铁路轨道模态设计方法
Zhu et al. Dynamic analysis of wind–vehicle–bridge systems: an advanced hybrid method
Cheng et al. Running safety and comfort analysis of railway vehicles moving on curved tracks
Guo Dynamic analysis of coupled road vehicle and long span cable-stayed bridge systems under crosswin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