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4817A -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14817A
CN113114817A CN202110404439.0A CN202110404439A CN113114817A CN 113114817 A CN113114817 A CN 113114817A CN 202110404439 A CN202110404439 A CN 202110404439A CN 113114817 A CN113114817 A CN 113114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sleeve
telescopic
hole
bracket
telescop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044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14817B (zh
Inventor
梁源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044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148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14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4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14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14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包括伸缩装置,伸缩装置包括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第一滑套可滑动的插接于第二滑套内;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围合形成音腔;第一滑套在第二滑套内滑动时,伸缩装置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第一滑套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滑套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一滑套内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一通孔的遮挡组件。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可以改善电子设备中的声学器件的音频输出效果。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设备的内部通常设置有声学器件,例如受话器、麦克风、扬声器等。设置于电子设备内部的声学器件通常包括与外界连通的前腔和位于电子设备内部的后腔。
而随着电子设备日益朝向轻薄化的方向发展,电子设备内部的安装空间将逐渐减小,进而使得安装于电子设备内部的各元器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将越来越紧凑。这样,可能导致声学器件的后腔的体积不断压缩,进而引起声学器件所输出的音频的效果变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可以改善电子设备中的声学器件的音频输出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所述第一滑套可滑动的插接于所述第二滑套内;
所述第一滑套和所述第二滑套围合形成音腔;所述第一滑套在所述第二滑套内滑动时,所述伸缩装置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第一滑套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滑套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滑套内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通孔的遮挡组件;
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遮挡组件关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形成所述音腔的音腔入口,所述音腔具有第一体积;
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遮挡组件开启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共同形成所述音腔入口,所述音腔具有第二体积,所述第一体积大于所述第二体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用于播放目标音频;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伸缩装置伸缩至目标伸缩位置,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所述目标伸缩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的音腔具有第三体积,所述第三体积与所述目标音频相匹配。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用于播放目标音频;
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伸缩装置伸缩至目标伸缩位置,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所述目标伸缩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的音腔具有第三体积,所述第三体积与所述目标音频相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的伸缩装置内形成音腔,并可将该音腔作与声学器件的后腔连通,从而可以有效的增大声学器件后腔的体积,进而可以改善声学器件的音频输出效果。同时,由于所述音腔的体积可随伸缩装置的伸缩而变化,这样,可以根据声学器件所输出的音频的类型调节音腔的体积,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声学器件所输出的音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伸缩支架处于缩回状态时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伸缩支架处于伸出状态时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伸缩支架处于缩回状态时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伸缩支架处于伸出状态时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伸缩支架处于伸出状态时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伸缩支架处于缩回状态时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支架与驱动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的结构分解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的结构分解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遮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滑套的结构分解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滑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滑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请参见图1-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伸缩装置200,所述伸缩装置200包括第一滑套101和第二滑套102,所述第一滑套101可滑动的插接于所述第二滑套102内;
所述第一滑套101和所述第二滑套102围合形成音腔105;所述第一滑套101在所述第二滑套102内滑动时,所述伸缩装置200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第一滑套10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103,所述第二滑套102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104,且所述第一滑套101内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通孔103的遮挡组件;
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遮挡组件关闭所述第一通孔103,所述第二通孔104形成所述音腔105的音腔105入口,所述音腔105具有第一体积;
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遮挡组件开启所述第一通孔103,所述第一通孔103与所述第二通孔104相对,且所述第一通孔103和所述第二通孔104共同形成所述音腔105入口,所述音腔105具有第二体积,所述第一体积大于所述第二体积。
上述伸缩装置200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用于控制电子设备中的器件进行伸缩的伸缩装置200,例如,所述伸缩装置200可以是用于调节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显示面积的伸缩装置200,或者,当所述电子设备为滑盖式电子设备时,所述伸缩装置200可以是用于控制电子设备显示屏滑动的装置,此外,所述伸缩装置200还可以是用于控制电子设备中的器件伸缩至电子设备之外或者缩回至电子设备内的控制装置,在此,对于伸缩装置200在电子设备中的具体功能不作限制。
请参见图16,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套101内形成有第一收容腔,且所述第一滑套10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相应地,所述第二滑套102内形成有第二收容腔,且所述第二滑套102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第一滑套101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滑套102的开口端相对,且所述第一滑套101的开口端通过所述第二滑套102的开口端插接于所述第二滑套102内,以实现第一滑套101与第二滑套102之间的滑动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滑套101朝向所述第二滑套102一侧滑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滑套101与第二滑套102之间的重叠部分不断增加,从而使得第一滑套101与第二滑套102之间围合形成的音腔105的体积逐渐减小。当所述第一滑套101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二滑套102内时,即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音腔105具有第二体积,此时,所述第二体积可以是指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容积。
相应地,在所述第一滑套101背向所述第二滑套102一侧滑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滑套101与第二滑套102之间的重叠部分不断减小,从而使得第一滑套101与第二滑套102之间围合形成的音腔105的体积逐渐增大。当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音腔105具有第一体积,此时,所述第一体积可以是指所述第一收容腔的体积与第二收容腔的体积的并集。
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在所述第一滑套101和/或第二滑套102上开设用于连接声学器件与所述后腔的开口,这样,所述音腔105即可形成声学器件的后腔,从而有效的增大声学器件的后腔体积,进而可以改善声学器件的音频输出效果。其中,所述声学器件可以是受话器221、麦克风、扬声器215等。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在所述电子设备内设置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遮挡组件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通孔103,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可以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伸缩装置200的伸缩状态的检测元件,当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到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遮挡组件关闭所述第一通孔103。当所述检测元件检测到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遮挡组件开启所述第一通孔103。
其中,请示意性的参见图6和图7,当所述伸缩装置200从图7所示的缩回状态伸出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通孔104逐渐被所述第一滑套101的侧壁所遮挡,第二通孔104完全被所述第一滑套101的侧壁遮挡之后,随着伸缩装置200持续伸出,第二通孔104将从第一滑套101的开口端伸出,并逐渐显露,直至伸缩装置200运动至图6所述的伸出状态时,所述第二通孔104完全显露。其中,在所述第二通孔104被第一滑套101逐渐遮挡至所述伸缩装置200运动至伸出状态的过程中,所述遮挡组件始终开启所述第一通孔103,所述第一通孔103形成所述音腔105入口。在所述伸缩装置200运动至伸出状态时,所述遮挡组件可以关闭所述第一通孔103,所述第二通孔104形成所述音腔105入口。相应地,所述伸缩装置200缩回的过程中,所述遮挡组件的动作过程与上述伸缩装置200的伸出过程类似,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若未设置上述遮挡组件,在所述第一滑套101相对于第二滑套102伸出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滑套101的行程为第二通孔104至第二滑套102的封闭端之间的距离,而不能使第二通孔104显露于第一滑套101之外,其理由在于,若第二通孔104显露于第一滑套101之外,所述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104将分别形成声学器件的音腔105入口,从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104进入音腔105的音频信号,由于相位相反,将相互抵消,从而降低声学器件的音频输出效果。其中,第二滑套102的封闭端为与第二滑套102的开口端相对的一端。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滑套101的滑动过程中,当所述第二通孔104滑动至第一滑套101之外时,通过遮挡组件遮挡所述第一通孔103,从而确保所述音腔105始终只有一个音腔105入口。这样,由于无需考虑第二通孔104是否会显露于第一滑套101之外,第一滑套101的形成范围可以增大至从第二滑套102的开口端至第二滑套102的封闭端,从而有效的增大了音腔105体积的调节范围。此外,本申请通过在电子设备的伸缩装置200内形成音腔105,并可将该音腔105作与声学器件的后腔连通,从而可以有效的增大声学器件后腔的体积,进而可以改善声学器件的音频输出效果。同时,由于所述音腔105的体积可随伸缩装置200的伸缩而变化,这样,可以根据声学器件所输出的音频的类型调节音腔105的体积,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声学器件所输出的音频的效果。
请参见图14,所述第一滑套101由第一壳体1011和第一盖板1012拼接形成,如此,可以方便对第一滑套101内部结构进行加工。相应地,请参见图8,所述第二滑套102由第二壳体1021和第二盖板1022拼接形成,所述第二壳体1021通过第三双面胶1023与所述第二盖板1022粘接。
可选地,所述遮挡组件包括:挡板和第一驱动组件30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00与所述挡板连接,以驱动所述挡板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通孔103。
具体地,可以将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00与上述控制电路电连接,这样,当检测元件检测到伸缩装置200处于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电路可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00驱动挡板关闭所述第一通孔103;相应地,当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控制电路可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00驱动挡板开启所述第一通孔103,从而实现第一通孔103的启闭。
可选地,所述挡板为磁性挡板107,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00包括第一电磁元件111和第二电磁元件110;
所述第一滑套101的内壁形成有沿所述伸缩装置200的伸缩方向布置的第一滑道,所述磁性挡板107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滑道内,所述第一电磁元件111和所述第二电磁元件11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滑道的两端;
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磁元件111通电,所述磁性挡板107与所述第一电磁元件111吸合,且所述磁性挡板107与所述第一通孔103相对,以关闭所述第一通孔103;
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电磁元件110通电,所述磁性挡板107与所述第二电磁元件110吸合,且所述磁性挡板107相对于所述第一通孔103错开,以开启所述第一通孔103。
具体地,请参见图6,所述第一滑套101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通孔103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滑套101的内壁设有向内侧延伸的条形限位板,所述条形限位板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且所述条形限位板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滑套101的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条形限位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滑套101,所述磁性挡板107嵌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且所述磁性挡板107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侧壁的贴合,所述磁性挡板107的第二侧与所述条形限位板贴合,这样,当所述磁性挡板107滑动至与所述第一通孔103相对时,可以封闭所述第一通孔103,当所述磁性挡板107与所述第一通孔103错开时,可以开启所述第一通孔103。
请参见图14-15,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00还包括滚轴109和滚轮108,所述磁性挡板107背向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通过所述滚轴109与所述滚轮108滚动连接,且所述滚轮108与所述第一滑套101的内壁抵接,这样,在所述磁性挡板107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的过程中,所述滚轮108在所述第一滑套101的内壁上滚动,从而进一步减小第一滑槽的内壁对所述磁性挡板107的摩擦阻力,进而提高磁性挡板107的滑动效果。
请参见图17和图18,上述第一电磁元件111和第二电磁元件110分别为电磁铁,且所述第一电磁元件111和第二电磁元件110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滑道的两端。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磁元件111通电,所述第二电磁元件110断电,这样,在所述第一电磁元件111的磁力作用下,所述磁性挡板107朝向所述第一电磁元件111运动,直至所述第一电磁元件111与所述磁性挡板107吸合。相应地,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电磁元件110通电,所述第一电磁元件111断电,这样,在所述第二电磁元件110的磁力作用下,所述磁性挡板107朝向所述第二电磁元件110运动,直至所述第二电磁元件110与所述磁性挡板107吸合。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显示侧201,所述伸缩装置200包括第一支架205和第二支架206,所述第一支架205与所述第二支架206层叠设置;
所述第一滑套101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205,所述第二滑套102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架206,所述第一支架205通过所述第一滑套101与所述第二支架206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架205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206在所述伸出状态和所述缩回状态之间切换,以调节所述第一显示侧201的显示面积;
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侧201具有第一显示面积;
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侧201具有第二显示面积,所述第一显示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显示面积。
请参见图2至图3,伸缩装置200调节第一显示侧201的显示面积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伸缩装置200伸缩运动过程中,第一显示侧201的显示面积不断变化,其中,在所述伸缩装置200伸出时,所述第一显示侧201的显示面积增大,当所述伸缩装置200位于图3所示的伸出位置时,所述第一显示侧201的显示面积最大。相应地,在所述伸缩装置200缩回时,所述第一显示侧201的显示面积减小,当所述伸缩装置200位于图2所示的缩回位置时,所述第一显示侧201的显示面积最小。
上述第一支架205可以与所述第二支架206滑动连接,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支架205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架206的位置相对错开,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支架205与所述第二支架206重叠,从而实现伸缩装置200的伸缩。
请参见图1,所述第一滑套101可以与所述第一支架205固定连接,也可以与所述第一支架205一体成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套101与所述第一支架205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滑套101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第二支架206上的第二滑套102的开口端。相应地,所述第二滑套102可以与所述第二支架206固定连接,也可以与所述第二支架206一体成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套102与所述第二支架206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二滑套102的开口端朝向所述第一支架205上的第一滑套101的开口端。且所述第一滑套101通过所述第二滑套102的开口端插接于所述第二滑套102内。其中,所述第一滑套101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滑套102的内壁之间可以设置用于密封第一滑套101与第二滑套102之间的间隙的密封件,以保证所形成的音腔105的密封性。
可选地,所述伸缩装置200包括相对设置的伸缩端和固定端,所述伸缩端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205,所述固定端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架206;
所述第一通孔103位于所述第一滑套101靠近所述伸缩端一端的侧壁,所述第二通孔104位于所述第二滑套102远离所述固定端一端的侧壁。
具体地,请参见图6,所述第一通孔103位于所述第一滑套101靠近所述伸缩端一端的侧壁,即所述第一通孔103远离所述第一滑套101的开口端;所述第二通孔104位于所述第二滑套102远离所述固定端一端的侧壁,即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第二滑套102的开口端,且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位于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用于锁定所述第一支架205与所述第二支架206的相对位置的锁定组件;
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或者,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锁定组件锁定;
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所述伸出状态和所述缩回状态之外的其他伸缩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锁定组件解锁。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锁定组件对所述伸缩装置200的位置进行锁定,这样,可以避免伸缩装置200在位于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时,产生异常的伸缩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205的表面形成有滑动部209,所述第二支架206形成有沿所述伸缩装置200的伸缩方向布置的第二滑道210,所述第一支架205通过所述滑动部209与所述第二滑道210滑动连接;
所述锁定组件设置于所述滑动部209与所述第二滑道210之间,且所述锁定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部209连接,另一端止抵于所述第二滑道210的内壁;
所述第二滑道210的内壁的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锁定组件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以锁定所述第一支架205与所述第二支架206的相对位置;
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锁定组件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以锁定所述第一支架205与所述第二支架206的相对位置。
请参见图1,并示意性的结合图10,所述滑动部209可以包括多根条形滑轨,且所述条形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伸缩装置200的伸缩方向一致,所述多根条形滑轨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05的表面。相应地,所述第二支架206上设有与所述多根条形滑轨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滑道210,所述每根条形滑轨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滑道210滑动连接,这样,可以提高伸缩装置200伸缩过程中的稳定性。
上述锁定组件可以设置于所述多根条形滑轨中的其中一根条形滑轨内,例如,所述多根条形滑轨包括目标条形滑轨,所述多个第二滑道210包括目标滑道,所述目标条形滑轨与所述目标滑道相对应,且所述目标条形滑轨与所述目标滑道滑动连接。在此情况下,可以将所述锁定组件设置于所述目标条形滑轨与所述目标滑道之间,这样,当所述伸缩装置200运动至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时,控制所述锁定组件锁定所述目标条形滑轨与目标滑道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对伸缩装置200的位置锁定。此外,也可以在上述每根条形滑轨内均设置一个所述锁定组件。
可选地,所述遮挡组件包括第一电磁元件111和第二电磁元件110,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设有第一开关106,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设有第二开关112;
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锁定组件触发所述第一开关106,以使所述第一电磁元件111通电;
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锁定组件触发所述第二开关112,以使所述第二电磁元件110通电。
其中,上述第一开关106和第二开关112可以分别为触动开关,这样,当所述锁定组件嵌入第一限位槽内时,锁定组件与所述第一开关106接触,从而触发第一开关106。相应地,当所述锁定组件嵌入第二限位槽内时,锁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开关112接触,从而触发第二开关112。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开关106和第二开关112分别对第一电磁元件111和第二电磁元件110进行控制,这样,当伸缩装置200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开关106被触发,从而使得第一电磁元件111通电;当伸缩装置200处于缩回状态时,第二开关112被触发,从而使得第二电磁元件110通电。如此,无需额外设置其他检测元件检测伸缩装置200的伸缩状态,即可实现对第一电磁元件111和第二电磁元件110的准确控制。
可选地,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件208和弹性件207;
所述弹性件207的一端与所述滑动部209连接,所述弹性件207的另一端与所述锁定件208连接,以将所述锁定件208抵压于所述第二滑道210的内壁;
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分别为弧形槽,且沿所述弧形槽的槽口至槽底的方向,所述弧形槽的内径逐渐减小,所述弹性件207与所述第二滑道210接触的一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滑道210凸起的弧形面。
请参见图12,所述滑动部209包括T字形的滑轨,所述滑动部209的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锁定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锁定件208从所述安装槽伸出并抵压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内壁。当所述伸缩装置200位于伸出状态时,可以控制传送带301停止转动,同时,由于所述锁定件208在所述弹性件207的弹力作用下伸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从而锁定第一支架205与第二支架206的相对位置。相应地,当所述伸缩装置200位于缩回状态时,可以控制传送带301停止转动,此时,所述锁定件208在所述弹性件207的弹力作用下伸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从而锁定第一支架205与第二支架206的相对位置。
此外,当需要控制伸缩装置200从伸出位置运动至其他位置时,可以控制传送带301运动,此时,传送带301通过柔性屏400拉动所述第一支架205,由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为弧形槽,所述锁定件208与所述第一滑道接触的一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滑道凸起的弧形面,因此,所述锁定件208将沿弧形槽的槽壁滑移,同时,所述锁定件208压缩弹性件207,从而从第一限位槽中脱离,以解除锁定组件对伸缩装置200的锁定。相应地,当需要控制伸缩装置200从缩回位置运动至其他位置时,可以控制传送带301运动,此时,传送带301通过柔性屏400推动所述第一支架205,由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为弧形槽,所述锁定件208与所述第一滑道接触的一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滑道凸起的弧形面,因此,所述锁定件208将沿弧形槽的槽壁滑移,同时,所述锁定件208压缩弹性件207,从而从第二限位槽中脱离,以解除锁定组件对伸缩装置200的锁定。
此外,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上述锁定组件也可以由磁性件组成,例如,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和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分别嵌设于所述第一滑道的两端,所述第三磁性件嵌设于所述滑动部209,当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伸出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三磁性件吸合,以锁定所述伸缩装置200,当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三磁性件吸合,以锁定所述伸缩装置200。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显示侧201相背对的第二显示侧202,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300和柔性屏400;
所述柔性屏400铺设于所述伸缩装置200的表面,且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一端401与所述第一支架205连接,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用于驱动所述柔性屏400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支架205在所述伸出状态和所述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支架205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侧201包括第一区域203和第二区域204,所述柔性屏400覆盖所述第一区域203和所述第二区域204;
在所述第一支架205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柔性屏400覆盖所述第一区域203和所述第二显示侧202。
请参见图3,图3为伸缩装置200处于伸出状态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所述第一显示侧201的显示面积最大,所述第一显示侧201包括第一区域203和第二区域204。在伸缩装置200从伸出状态逐渐缩回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区域204的显示面积逐渐减小,直至伸缩装置200完全缩回至如图2所述的缩回状态,此时,所述第一显示侧201仅包括第一区域203。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伸缩装置200除了可以处于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外,还可以运动至伸缩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的任意伸缩位置,这样,通过控制伸缩装置200的伸缩运动,即可实现对第一显示侧201的显示面积的调节。
此外,请参见图2,当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缩回状态的情况下,由于所述柔性屏400同时覆盖所述伸缩装置200的第一显示侧201和第二显示侧202,因此,在此状态下,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形成双面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柔性屏400形态的可调节性,缓解了现有的显示屏存在形态不可调节的问题。
请进一步参见图3,在对柔性屏400的形态进行调节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在第二显示侧202内沿朝向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一端401一侧运动,在此过程中,柔性屏400的第一端401带动伸缩装置200缩回,即带动伸缩装置200的第一支架205朝向第二支架206运动,且第一显示侧201的显示面积逐渐减小,第二显示侧202的显示面积逐渐增加,直至运动至图2所述的缩回状态。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柔性屏400铺设于伸缩装置200的表面,这样,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柔性屏400与伸缩装置200同步运动,从而改变柔性屏400的形状,其中,在伸缩装置200伸缩过程中,柔性屏400可以形成伸缩屏,而在伸缩装置200处于缩回状态时,柔性屏400可以形成双面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柔性屏400形态的可调节性,缓解了现有的显示屏存在形态不可调节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伸缩装置200包括相对设置的伸缩端和固定端,所述伸缩端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205,所述固定端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架206;
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一端401与所述伸缩端连接,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显示侧201和所述固定端、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显示侧20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二显示侧202内移动;
在所述第一支架205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靠近所述固定端,在所述第一支架205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靠近所述伸缩端。
其中,上述固定端可以位于所述第二支架206,上述伸缩端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05。
上述伸缩端可以是指在伸缩装置200伸缩过程中作往复运动的一端,而上述固定端可以是指在伸缩装置200伸缩的过程中位置保持不变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是,在伸缩装置200伸缩运动的过程中,所述伸缩端与所述固定端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在所述伸缩装置200伸出的过程中,所述伸缩端与所述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增大,在所述伸缩装置200缩回的过程中,所述伸缩端与所述固定端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一端401与所述伸缩端连接,并使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显示侧201和所述固定端、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显示侧202,这样,如图3所示,当驱动装置带动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朝向所述伸缩端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一端401可以拉动所述伸缩端缩回。相应地,如图2所示,当所述伸缩装置200带动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朝向所述固定端一侧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可以推动所述伸缩端伸出。如此,即可实现对伸缩装置200伸缩运动的控制。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包括驱动模组和传送带301,所述传送带30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伸缩装置200的伸缩方向相同;
所述驱动模组与所述传送带301连接,以驱动所述传送带301正转或反转;
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与所述传送带301连接,且在所述传送带301正转或反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端在所述传送带301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二显示侧202内往复移动。
请参见图2至图3,所述传送带301可以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206,例如,所述传送带301可以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206的侧部,且所述传动带的上表面可以与所述第一显示侧201平齐,所述传动带的下表面可以与所述第二显示侧202平齐。
上述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可以与所述传送带301粘接,且所述柔性屏400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206滑移,即所述柔性屏400与第二支架206之间的位置可相对变化。这样,在所述传送带301正反转的过程中,传送带301可以带动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在所述第二显示侧202内往复移动。具体而言,请参见图2,当所述传送带301顺时针转动时,所述由于所述传动带与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固定连接,因此,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将跟随所述传送带301向左运动,即向固定端一侧运动,此时,所述柔性屏400整体向伸缩装置200的第二显示侧202滑移,柔性屏400的第一端401推动第一支架205伸出,从而增大柔性屏400位于第一显示侧201内的面积,也即增大第一显示侧201的显示面积。相应地,当所述传动带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一端401拉动所述第一支架205缩回,同时,所述柔性屏400整体向第二显示侧202滑移,所述第一面积的显示面积减小,所述第二显示侧202的显示面积增大。
可选地,所述驱动模组包括驱动件302、驱动轴303、从动轴304、驱动轮305和从动轮306,所述驱动件302与所述驱动轴303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轴303转动;
所述驱动轮305套设于所述驱动轴303,所述从动轮306套设于所述从动轴304,所述传送带301安装于所述驱动轮305和所述传动轮上;
在所述驱动轴303转动的过程中,所述驱动轴303驱动所述传送带301正转或反转,所述从动轮306跟随所述传送带301转动。
请参见图2至图3,上述驱动轴303和从动轴304可以分别布置于所述第二支架206的两端,且所述驱动轴303和所述从动轴304分别垂直于所述伸缩装置200的伸缩方向布置。这样,当驱动轴303转动的过程中传送带301上的任意一点均会沿伸缩装置200的伸缩方向作往复运动,由于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与所述传送带301上的某一位置连接,因此,传送带301将带动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在所述伸缩装置200的伸缩方向作往复运动,以推动所述第一支架205伸缩运动。
请参见图1,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303的数量为2个,2个驱动轴303两端分别从第二支架206的两侧伸出于第二支架206之外,且两个驱动轴303上各套设有一个所述驱动轮305。所述从动轴304的数量可以为1个,且所述从动轴304的两端分别从第二支架206的两侧伸出,当然,所述从动轴304的数量可以为2个,2个从动轴304两端分别从第二支架206的两侧伸出于第二支架206之外,伸出于第二支架206两侧的从动轴304各套设有一个所述从动轮306。相应地,所述传动带的数量也为2条,2条传送带301分别安装于第二支架206两侧的驱动轮305和从动轮306上。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两个驱动件302分别驱动两个所述驱动轴303,当然,也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包括两个输出轴的电机,所述电机、两个所述驱动轴303布置于同一直线,所述电机的两个输出轴分别通过减速器307与两个所述驱动轴303连接,以驱动两个驱动轴303同步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柔性屏400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传送带301连接,这样,可以提高柔性屏400受力的均匀性,避免柔性屏400运动过程中出现卡顿的问题。
上述驱动轮305和从动轮306可以分别采用皮带轮,通过所述皮带轮带动所述传送带301正反转。此外,请参见图2,上述驱动轮305和从动轮306还可以分别采用齿轮,相应地,所述传动带的内侧壁设有内齿,所述驱动轮305和所述从动轮306分别与传送带301的内齿啮合连接,以驱动所述传送带301正反转,通过采用齿轮连接的方式,可以提高传送带301的运动精度。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也可以包括第二驱动组件300和传动链,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0与所述传动链连接,以驱动所述传动链正转或反转;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传动链连接,且在所述传动链正转或反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端在所述传动链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二显示侧202内往复移动。其中,其具体动作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可选地,所述柔性屏400包括显示模组404和柔性玻璃盖板403,所述显示模组404与所述柔性玻璃盖板403层叠设置,且所述显示模组404与所述柔性玻璃盖板403固定连接;
所述显示模组404上设有靠近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一端401设置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柔性玻璃盖板403包括伸出于所述显示模组404之外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柔性屏400的第二端402设置;
所述显示模组404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伸缩装置200的伸缩端粘接,所述柔性玻璃盖板403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传送带301粘接。
具体地,请参见图9,并示意性的结合图13,所述柔性玻璃盖板403可以与所述显示模组404贴合连接,同时,所述柔性玻璃盖板403可以通过呈条带状的第一双面胶500与所述传送带301粘接,所述显示模组404可以通过第二双面胶600与所述第一支架205粘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205的两侧还设有沿所述伸缩装置200的伸缩方向布置的第一侧板213,所述第一支架205、所述柔性屏40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05两侧的第一侧板213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收容腔;
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05两侧的第一侧板213的内壁分别设有沿所述伸缩装置200的伸缩方向布置的滑槽,所述第二支架206的侧壁设有滑块,所述第二支架206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请参见图3-4,所述第一支架205、所述柔性屏40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05两侧的第一侧板213共同围合形成收容腔,且所述收容腔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支架206,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伸缩装置200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柔性屏400带动收容腔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206移动,以使所述收容腔收容所述第二支架206,或者,控制收容腔远离所述第二支架206运动。
此外,请参见图8,所述第二支架206还包括第二侧板214,位于所述第二侧板214端部的凸筋导轨220形成所述滑块,所述凸筋导轨220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05的滑槽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支架205与第二支架206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封闭电子设备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声学器件,所述第一声学器件与所述第二支架206连接,所述第一侧板213上开设有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支架206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音孔相对应的第二出音孔;
在所述第一支架205位于所述错位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出音孔位于所述收容腔之外,所述第一声学器件的前腔通过所述第二出音孔与外界连通;
在所述第一支架205位于所述重叠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出音孔位于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第一出音孔相对,所述第一声学器件的前腔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出音孔和所述第一出音孔与外界连通。
具体地,所述第一声学器件可以是扬声器215,请参见图5,当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第一声学器件的前腔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出音孔和所述第一出音孔与外界连通,从而形成第二导音通道。而当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伸出状态时,由于所述第二出音孔位于所述收容腔之外,此时,所述第一声学器件的前腔通过所述第二出音孔与外界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导音通道。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从而方便伸缩装置200在不同的伸缩状态,均可以形成与外界连通的出音通道,从而方便第一声学器件输出音频。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声学器件,所述第二声学器件与所述第二支架206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06的侧部还设有沿所述伸缩装置200的伸缩方向布置的第二侧板214,所述柔性玻璃盖板403与所述第二侧板214之间形成出音缝,所述第二声学器件的前腔通过所述出音缝与外界连通。
上述第二声学器件可以是受话器221,所述第二声学器件的前腔通过所述出音缝与外界连通,从而形成第一导音通道,方便将第二声学器件所输出的音频传导至外界。
此外,请参见图1至18,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至少还包括:后置摄像头216,PCB板217,PCB上盖218,螺钉219,前置摄像头222,电池223,所述PCB板217与所述PCB上盖218通过螺钉219连接。
请参见图19,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901、接收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用于播放目标音频;
步骤1902、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伸缩装置200伸缩至目标伸缩位置,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所述目标伸缩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的音腔105具有第三体积,所述第三体积与所述目标音频相匹配。
具体地,上述第一输入可以是用户在电子设备中输入的用户播放音频文件的触控输入,例如,可以是用户输入的播放音乐的触控输入等。此外,上述第一输入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基于自身的检测结果所形成的输入,例如,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电子设备所播放的音频切换时,可以形成所述第一输入。
相应地,上述电子设备在接收到上述第一输入之后,可以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伸缩装置200伸缩,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播放所述目标音频。其中,可以根据所述目标音频的音频类型对所述音腔105的体积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在播放所述目标音频时的音频输出效果。
请参见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2000,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2001,用于接收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用于播放目标音频;
控制模块2002,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伸缩装置200伸缩至目标伸缩位置,在所述伸缩装置200处于所述目标伸缩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的音腔105具有第三体积,所述第三体积与所述目标音频相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所述第一滑套可滑动的插接于所述第二滑套内;
所述第一滑套和所述第二滑套围合形成音腔;所述第一滑套在所述第二滑套内滑动时,所述伸缩装置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第一滑套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滑套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滑套内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通孔的遮挡组件;
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遮挡组件关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形成所述音腔的音腔入口,所述音腔具有第一体积;
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遮挡组件开启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共同形成所述音腔入口,所述音腔具有第二体积,所述第一体积大于所述第二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组件包括:挡板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挡板连接,以驱动所述挡板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磁性挡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磁元件和第二电磁元件;
所述第一滑套的内壁形成有沿所述伸缩装置的伸缩方向布置的第一滑道,所述磁性挡板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滑道内,所述第一电磁元件和所述第二电磁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滑道的两端;
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电磁元件通电,所述磁性挡板与所述第一电磁元件吸合,且所述磁性挡板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以关闭所述第一通孔;
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电磁元件通电,所述磁性挡板与所述第二电磁元件吸合,且所述磁性挡板相对于所述第一通孔错开,以开启所述第一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显示侧,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层叠设置;
所述第一滑套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滑套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第一滑套与所述第二支架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在所述伸出状态和所述缩回状态之间切换,以调节所述第一显示侧的显示面积;
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侧具有第一显示面积;
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侧具有第二显示面积,所述第一显示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显示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伸缩端和固定端,所述伸缩端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固定端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架;
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滑套靠近所述伸缩端一端的侧壁,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滑套远离所述固定端一端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用于锁定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位置的锁定组件;
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或者,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锁定组件锁定;
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所述伸出状态和所述缩回状态之外的其他伸缩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锁定组件解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形成有滑动部,所述第二支架形成有沿所述伸缩装置的伸缩方向布置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道滑动连接;
所述锁定组件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道之间,且所述锁定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部连接,另一端止抵于所述第二滑道的内壁;
所述第二滑道的内壁的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锁定组件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以锁定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位置;
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锁定组件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以锁定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组件包括第一电磁元件和第二电磁元件,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设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二限位槽内设有第二开关;
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锁定组件触发所述第一开关,以使所述第一电磁元件通电;
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锁定组件触发所述第二开关,以使所述第二电磁元件通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定件和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部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锁定件连接,以将所述锁定件抵压于所述第二滑道的内壁;
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分别为弧形槽,且沿所述弧形槽的槽口至槽底的方向,所述弧形槽的内径逐渐减小,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滑道接触的一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滑道凸起的弧形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显示侧相背对的第二显示侧,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柔性屏;
所述柔性屏铺设于所述伸缩装置的表面,且所述柔性屏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柔性屏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柔性屏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伸出状态和所述缩回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显示侧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柔性屏覆盖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在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柔性屏覆盖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伸缩端和固定端,所述伸缩端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固定端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架;
所述柔性屏的第一端与所述伸缩端连接,所述柔性屏的第二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显示侧和所述固定端、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显示侧,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二显示侧内移动;
在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所述伸出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柔性屏的第二端靠近所述固定端,在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所述缩回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柔性屏的第二端靠近所述伸缩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模组和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伸缩装置的伸缩方向相同;
所述驱动模组与所述传送带连接,以驱动所述传送带正转或反转;
所述柔性屏的第二端与所述传送带连接,且在所述传送带正转或反转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端在所述传送带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二显示侧内往复移动。
13.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用于播放目标音频;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伸缩装置伸缩至目标伸缩位置,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所述目标伸缩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的音腔具有第三体积,所述第三体积与所述目标音频相匹配。
14.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所述第一输入用于播放目标音频;
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控制所述伸缩装置伸缩至目标伸缩位置,在所述伸缩装置处于所述目标伸缩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的音腔具有第三体积,所述第三体积与所述目标音频相匹配。
CN202110404439.0A 2021-04-15 2021-04-15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Active CN113114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4439.0A CN113114817B (zh) 2021-04-15 2021-04-15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4439.0A CN113114817B (zh) 2021-04-15 2021-04-15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4817A true CN113114817A (zh) 2021-07-13
CN113114817B CN113114817B (zh) 2023-12-12

Family

ID=76717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04439.0A Active CN113114817B (zh) 2021-04-15 2021-04-15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14817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41440A1 (en) * 2008-08-14 2010-02-1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596102A (zh) * 2013-09-24 2014-02-1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调节音质的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19153256A1 (zh) * 2018-02-09 2019-08-15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0933556A (zh) * 2019-11-29 2020-03-27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音腔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1031163A (zh) * 2019-11-29 2020-04-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586219A (zh) * 2020-05-14 2020-08-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818419A (zh) * 2020-07-24 2020-10-2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漏音电子设备
CN111968503A (zh) * 2019-10-15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984063A (zh) * 2020-08-11 2020-11-24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伸缩屏幕的伸缩结构、方法及终端
CN112055107A (zh) * 2020-09-09 2020-12-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398986A (zh) * 2020-11-16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20210099561A1 (en) * 2019-09-30 2021-04-0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Terminal device, audio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2653780A (zh) * 2019-09-26 2021-04-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和控制移动终端的音频信号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41440A1 (en) * 2008-08-14 2010-02-1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596102A (zh) * 2013-09-24 2014-02-1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调节音质的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19153256A1 (zh) * 2018-02-09 2019-08-15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2653780A (zh) * 2019-09-26 2021-04-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和控制移动终端的音频信号的方法
US20210099561A1 (en) * 2019-09-30 2021-04-0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Terminal device, audio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1968503A (zh) * 2019-10-15 2020-11-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933556A (zh) * 2019-11-29 2020-03-27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音腔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1031163A (zh) * 2019-11-29 2020-04-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586219A (zh) * 2020-05-14 2020-08-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818419A (zh) * 2020-07-24 2020-10-2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漏音电子设备
CN111984063A (zh) * 2020-08-11 2020-11-24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伸缩屏幕的伸缩结构、方法及终端
CN112055107A (zh) * 2020-09-09 2020-12-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398986A (zh) * 2020-11-16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14817B (zh) 202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96541B (zh) 电子设备
US112160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EP1691532A2 (en) Slide typ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13194181B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7428430B2 (en) Open and close apparatus of slide type portable terminal
KR20080028796A (ko) 자동 개방 화물칸 커버
US7760510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sliding mechanism
US10498869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867310B (zh) 电子设备
AU2008333385A1 (en) Furniture having a device for wirelessly transmitting electrical energy
CN109862145B (zh) 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13114817A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5066879A (zh) 升降机构与显示装置
WO2022218190A1 (zh) 电子设备
CN111866224A (zh) 电子设备
CN113114832A (zh) 电子设备
JP6437673B2 (ja) 引込み式充電装置
JP2000291334A (ja) 動作補助装置およびドア開閉機構
KR20230022253A (ko) 전동 구조 및 전자 장치
CN112987858B (zh) 电子设备
CN113193388B (zh) 电子设备
CN112271629A (zh) 低压抽屉式开关柜
US20190093413A1 (en) Driving device for electric sliding doors
CN109862238B (zh) 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KR20130035666A (ko) 슬라이드 도어용 클러치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