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10317A - 混杂模型工业过程约束鲁棒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杂模型工业过程约束鲁棒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10317A CN113110317A CN202110353539.5A CN202110353539A CN113110317A CN 113110317 A CN113110317 A CN 113110317A CN 202110353539 A CN202110353539 A CN 202110353539A CN 113110317 A CN113110317 A CN 1131103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el
- following
- state
- control
- formul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76 reac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6 process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modeling, simul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system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2—Operator till task planning
- G05B2219/32339—Object oriented modeling, design,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simulation languag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杂模型工业过程约束鲁棒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针对工业过程所给出的多个单输入单输出的输入输出模型,构建一个由状态变量、输出误差及与输出误差相关的新的状态变量构成的且其状态能够被各自调整的新型状态空间模型;步骤2:设计新型控制器。构建了由状态变量、输出误差及与输出误差相关的新的状态变量构成新型状态空间模型。基于此模型所设计的控制律因其状态能够提供更多的自由度使得所考虑的系统即使在故障及干扰共同影响下,依然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不管是针对单模型这种特例控制还是针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多模型的控制,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下,系统运行更加平稳,系统输出更加贴近于设定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混杂模型的工业过程新型约束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
背景技术
随着对产品质量和运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工业过程控制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确定性和扰动也对改进的控制方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并且设计控制器时除了需要考虑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要考虑从有限的资源中不断挖掘潜力以实现节能降耗,最大化经济效益,并要降低污染,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等诸多因素。因此控制器的设计问题,变成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控制目标和控制约束的问题。
目前的传统控制理论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亟待发展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来满足实际的工业需要,模型预测控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模型预测控制(MPC)具有模型精度要求低、鲁棒性强、抗干扰性强、在线计算方便、而且能够在优化控制理论的框架内很好的处理系统的约束的特点,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具有执行器部分失效和未知扰动的复杂工业过程,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杂模型的新型约束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混杂模型工业过程约束鲁棒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以处理具有执行器部分失效和未知扰动的复杂工业过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混杂模型工业过程约束鲁棒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针对工业过程所给出的多个单输入单输出的输入输出模型,构建一个由状态变量、输出误差及与输出误差相关的新的状态变量构成的且其状态能够被各自调整的新型状态空间模型;
步骤2:设计新型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针对具有执行器部分失效和未知扰动的复杂工业过程,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型约束混杂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构建了由状态变量、输出误差及与输出误差相关的新的状态变量构成新型状态空间模型。基于此模型所设计的控制律因其状态能够提供更多的自由度使得所考虑的系统即使在故障及干扰共同影响下,依然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不管是针对单模型这种特例控制还是针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多模型的控制,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下,系统运行更加平稳,系统输出更加贴近于设定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应用的非线性连续搅拌釜反应器。
图2a为本发明不同方法下的输出跟踪比较图。
图2b为本发明不同方法下的反应物浓度比较图。
图2c为本发明不同方法下的输入比较图。
图2d为本发明不同方法下的误差比较图。
图3a为本发明不同方法下的输出跟踪比较图。
图3b为本发明不同方法下的反应物浓度比较图。
图3c为本发明不同方法下的输入比较图。
图3d为本发明不同方法下的误差比较图。
图4a为本发明不同方法下的输出跟踪比较图。
图4b为本发明不同方法下的反应物浓度比较图。
图4c为本发明不同方法下的输入比较图。
图4d为本发明不同方法下的误差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混杂模型工业过程约束鲁棒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包括
步骤1:针对工业过程所给出的多个单输入单输出的输入输出模型,构建一个由状态变量、输出误差及与输出误差相关的新的状态变量构成的且其状态能够被各自调整的新型状态空间模型;
步骤2:设计新型控制器。
步骤1的具体步骤为
1.1描述模型
对于复杂的工业过程,常常可表示成如下含不确定性不同模态单输入单输出离散传递函数:
选取相关状态空间向量:
对上述(2)式多模态离散系统模型做进一步处理,可转化为:
对于这种多胞型的多模系统,模型预测控制最常用到就是直接设计状态控制器,即Δu(k)=KiΔxi(k);但是研究结果发现,单模型情况,一些改善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已使得系统跟踪控制呈现较好的控制效果;如基于输出的拓展状态控制模型,控制律设计如下基于跟踪误差的拓展状态控制模型,本发明提出了这样的控制律其中e(k)为下面式(6),i=1情况;
1.2构建新型拓展模型
基于(4),引入系统跟踪误差ei(k)可表示为:
ei(k)=yi(k)-ri(k) (6)
其中ri(k)为系统的设定值,因此ei(k+1)可表示为:
考虑到(4),新的状态空间模型不同于上述单模型曾提到的状态空间模型,其设计不仅同时包含输出跟踪误差ei(k)和状态的变化Δxi(k),为了使稳态跟踪误差更快的趋于稳定且收敛,使系统输出量尽快达到设定值ri(k),这里引入如下扩展动态模型:
将扩展动态模型、状态变量和跟踪误差相结合,得到新的扩展状态变量如下:
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型的状态控制模型;上述的i代表的是不同模态,则第i模态新型扩展状态空间模型为:
其中
将上述系统(10)的模态表示再现为切换系统
对于:
Gi(z(k))<0,i={1,2,…,q} (14)
表示在i模态与系统状态相关的切换条件;
在系统状态已知的情况下,系统的切换时间变得尤为关键,当系统处于任意时刻任意批次的i模态时,一旦满足切换条件Gi(z(k))<0,系统就会在上一时刻的i模态切换至下一时刻的i+1模态,因此可将切换时间定义为如下形式:
Ti=min{k>Ti-1|Mi(z(k))<0},T0=0 (15)
其中Ti切换时间点,在系统整体的运行时间,对于每批次各模态的切换序列可表示为:
∑={(T1,ρ(T1)),(T2,ρ(T2)),...,(Ti,ρ(Ti)),...} (16)
定义τp为每个模态的平均驻留时间,则同一批次相邻两模态的时间间隔满足Ti-Ti-1≥τi;其中Ti表示同一批次上一时刻的切换时间点,Ti+1为同一批次下一时刻的切换时间点。
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
2.1基于所述的扩展模型(10),根据相应模态选取相关性能指标:
满足如下约束条件:
在这里将(17)式中的性能指标划分为有限时间和无穷时间两部分,分别用如下两种形式表述:
使得式(17)对所有的i=0,1,...,N-1;
使得式(17)对所有的i≥N;
很显然,关于控制律的设计这里又采用了切换策略;对于无限时域约束最小-最大优化问题,引入如下状态反馈控制律:
Δui(k+i)=Fi(k)zi(k+i),i≥N (21)
其中Fi(k)为控制器的增益;
2.2求取控制器的增益Fi(k),这里利用了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首先定义李雅普诺夫函数:
Vi(i,k)=zi(k+i)TPi(i,k)zi(k+i) (a)
由于,
Vi(i+1,k)-Vi(i,k)≤Vi(i+1,k)-βiVi(i,k) (c)
对此不等式从i=N,N+1,...∞求和,结合(20)及(22)得:
因此(20)式中的优化问题可转化为求取Vi(N,k)的最小值问题,最终性能指标可简化为如下形式:
根据扩展状态空间模型(12),在第i模态,可得状态空间预测模型表达式:
上述(25)式可被简化为:
上式(24)中的性能指标可改写为如下形式:
由(22)可得如下不等式:
令
则(27)式的性能指标可被写为:
其中(28)-(30)式均满足(18)式的约束条件;
应用Schur引理,将(28)-(30)式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
因此(28)式转化为如下LMIs形式:
其中,t=1,2,...,L;l=1,2,...,L
则(29)式可描述为如下LMIs形式:
同理,(30)式可用如下LMIs描述:
因此(31)式代价函数可改写为:
对于(32),(35)和(38)约束条件如下:
因此整个优化问题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受制于(32)(35)(38)(41)-(43)
系统状态从一个模型切换到相邻的另一个模型需满足如下条件:
Vi(z(k))≤θiVi-1(z(k)) (45)
对于系统(12)平均驻留时间满足下述不等式的切换信号,则其指数稳定;
在切换条件满足下,根据条件(45)可得:
由(47)和(48)可知:
根据条件(47),可得:
其中0<βi<1,lnβi<1,因此
τilnβi+Inθi≤0 (51)
显然由(51)式可知:
因此若满足条件(45)和(46)则有离散系统(12)在切换信号υ(k)下指数稳定。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考虑多模控制,以非线性连续搅拌釜反应过程控制(CSTR)为例,调节手段是控制反应温度。
其模型可表示如下
其中CA是可逆反应(A→B)中的浓度为A,T是反应器的温度,TC是作为受控变量的冷却剂温度。q=100(L/min),V=100(L),CAf=1(mol/L),Tf=400(K),ρ=1000(g/L),CP=1(J/gK),k0=4.71×108(min-1),E/R=8000(K),ΔH=-2×105(J/mol),UA=1×105(J/minK)。操作约束为200≤TC≤450(K),0.01≤CA≤1(mol/L)和250≤T≤500(K)。主要的控制目标是调节冷却剂TC的温度,以跟踪反应堆温度T的期望值。将上述工艺参数带入,并选取如下状态变量和操作变量:
可获得如下状态空间模型:
其中
在理想运行条件下,约束为TC=302(K)时,反应器有三个平衡点。运行目标是将系统从不希望的平衡点转移至期望平衡点0#(398.972,0.52)。为实现上述控制目标,选取平衡点1#(361.141,0.8986),2#(370,0.8391),3#(380,0.7469)进行分段控制设计,1#到3#从(361.141,0.8986)(1#)过渡到(398.972,0.52)(0#)。首先在上述三个选取的点利用一阶欧拉近似对连续时间系统进行离散化,采样时间取0.02(s)。
结果如下表
表1.针对CSTR获得的分段线性模型
控制目标是让反应堆温度遵循设定值曲线: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情况分析系统控制性能。
1).完全匹配情况(情况1)
请参阅图2a、b、c和d,在这种情况下,图2(a)是输出跟踪比较图,为显示其各自方法的控制效果,在三个切换点120(s),300(s)和480(s)中前两个切换点处进行局部放大。放大后可发现,采用本申请提出的控制算法,输出虽会出现微小波动,但明显系统的输出更加贴近于设定值,控制精度更高。这种控制效果从跟踪误差图2(b)也能看出,本申请提出的方法下,误差除了在切换点处变化大外,其余时间变化很小,且即使在切换点处,我们的方法下,误差变化也是较小的。图2(c)是反应物的浓度比较,整个过程中明显是我们的方法需要的浓度变化比较平缓。图2(d)是系统输入曲线,在切换点处,明显的本专利所采用的方法控制输入信号变化较大,但很快趋于平稳。
2).不匹配情况-常值故障及随机干扰(情况2)
请参阅图3a、b、c和d,这里执行器故障取为α=0.6干扰取幅值为0.03的随机干扰。总体来说,尽管在出现上述情况下,系统控制性能有所下降,但是都在其可控制的范围内,依然是本申请的控制效果好,控制精度高。
3).不匹配情况-时变故障及随机干扰(情况3)
请参阅图4a、b、c和d,对于时变故障,我们取为α=0.5+0.2sin(t)及干扰不变。与图3相比,各类曲线明显波动较大,控制性能再次降低,但依然是我们提出的算法使得系统控制效果好,运行更加平稳。
综上所述,本专利所设计的控制方法可更好解决系统内部不确定性,从而使系统运行更加平稳,在引入扩展动态模型后,稳态跟踪误差可更快趋于稳定,并且系统输出量可更加贴近于设定值达到更高的控制精度。
Claims (3)
1.混杂模型工业过程约束鲁棒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针对工业过程所给出的多个单输入单输出的输入输出模型,构建一个由状态变量、输出误差及与输出误差相关的新的状态变量构成的且其状态能够被各自调整的新型状态空间模型;
步骤2:设计新型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杂模型工业过程约束鲁棒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为
1.1描述模型
对于复杂的工业过程,常常可表示成如下含不确定性不同模态单输入单输出离散传递函数:
选取相关状态空间向量:
对上述(2)式多模态离散系统模型做进一步处理,可转化为:
对于这种多胞型的多模系统,模型预测控制最常用到就是直接设计状态控制器,即Δu(k)=KiΔxi(k);但是研究结果发现,单模型情况,一些改善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已使得系统跟踪控制呈现较好的控制效果;如基于输出的拓展状态控制模型,控制律设计如下基于跟踪误差的拓展状态控制模型,本发明提出了这样的控制律其中e(k)为下面式(6),i=1情况;
1.2构建新型拓展模型
基于(4),引入系统跟踪误差ei(k)可表示为:
ei(k)=yi(k)-ri(k) (6)
其中ri(k)为系统的设定值,因此ei(k+1)可表示为:
考虑到(4),新的状态空间模型不同于上述单模型曾提到的状态空间模型,其设计不仅同时包含输出跟踪误差ei(k)和状态的变化Δxi(k),为了使稳态跟踪误差更快的趋于稳定且收敛,使系统输出量尽快达到设定值ri(k),这里引入如下扩展动态模型:
将扩展动态模型、状态变量和跟踪误差相结合,得到新的扩展状态变量如下:
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型的状态控制模型;上述的i代表的是不同模态,则第i模态新型扩展状态空间模型为:
其中
将上述系统(10)的模态表示再现为切换系统
对于:
Gi(z(k))<0,i={1,2,…,q} (14)
表示在i模态与系统状态相关的切换条件;
在系统状态已知的情况下,系统的切换时间变得尤为关键,当系统处于任意时刻任意批次的i模态时,一旦满足切换条件Gi(z(k))<0,系统就会在上一时刻的i模态切换至下一时刻的i+1模态,因此可将切换时间定义为如下形式:
Ti=min{k>Ti-1|Mi(z(k))<0},T0=0 (15)
其中Ti切换时间点,在系统整体的运行时间,对于每批次各模态的切换序列可表示为:
∑={(T1,ρ(T1)),(T2,ρ(T2)),...,(Ti,ρ(Ti)),...} (16)
定义τp为每个模态的平均驻留时间,则同一批次相邻两模态的时间间隔满足Ti-Ti-1≥τi;其中Ti表示同一批次上一时刻的切换时间点,Ti+1为同一批次下一时刻的切换时间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杂模型工业过程约束鲁棒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
2.1基于所述的扩展模型(10),根据相应模态选取相关性能指标:
满足如下约束条件:
在这里将(17)式中的性能指标划分为有限时间和无穷时间两部分,分别用如下两种形式表述:
使得式(17)对所有的i=0,1,...,N-1;
使得式(17)对所有的i≥N;
很显然,关于控制律的设计这里又采用了切换策略;对于无限时域约束最小-最大优化问题,引入如下状态反馈控制律:
Δui(k+i)=Fi(k)zi(k+i),i≥N (21)
其中Fi(k)为控制器的增益;
2.2求取控制器的增益Fi(k),这里利用了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首先定义李雅普诺夫函数:
Vi(i,k)=zi(k+i)TPi(i,k)zi(k+i) (a)
对于每一个模型i,存在L正定对称矩阵Pl i=(1,2,...,L)时,有
由于,
Vi(i+1,k)-Vi(i,k)≤Vi(i+1,k)-βiVi(i,k) (c)
对此不等式从i=N,N+1,...∞求和,结合(20)及(22)得:
因此(20)式中的优化问题可转化为求取Vi(N,k)的最小值问题,最终性能指标可简化为如下形式:
根据扩展状态空间模型(12),在第i模态,可得状态空间预测模型表达式:
上述(25)式可被简化为:
上式(24)中的性能指标可改写为如下形式:
由(22)可得如下不等式:
令
则(27)式的性能指标可被写为:
其中(28)-(30)式均满足(18)式的约束条件;
应用Schur引理,将(28)-(30)式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
因此(28)式转化为如下LMIs形式:
其中,t=1,2,...,L;l=1,2,...,L
则(29)式可描述为如下LMIs形式:
同理,(30)式可用如下LMIs描述:
因此(31)式代价函数可改写为:
对于(32),(35)和(38)约束条件如下:
因此整个优化问题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受制于(32) (35) (38) (41)-(43)
系统状态从一个模型切换到相邻的另一个模型需满足如下条件:
Vi(z(k))≤θiVi-1(z(k)) (45)
对于系统(12)平均驻留时间满足下述不等式的切换信号,则其指数稳定;
在切换条件满足下,根据条件(45)可得:
由(47)和(48)可知:
根据条件(47),可得:
其中0<βi<1,lnβi<1,因此
τilnβi+lnθi≤0 (51)
显然由(51)式可知:
因此若满足条件(45)和(46)则有离散系统(12)在切换信号υ(k)下指数稳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53539.5A CN113110317B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混杂模型工业过程约束鲁棒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53539.5A CN113110317B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混杂模型工业过程约束鲁棒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10317A true CN113110317A (zh) | 2021-07-13 |
CN113110317B CN113110317B (zh) | 2024-04-26 |
Family
ID=76713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53539.5A Active CN113110317B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混杂模型工业过程约束鲁棒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10317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14536B2 (ja) * | 1998-09-28 | 2011-01-19 | アスペン テクノロジ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モデル予測制御用ロバスト定常状態目標計算を用いた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コントローラ並びにモデル予測制御用ロバスト定常状態目標計算を用いた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を実行する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
CN107918283A (zh) * | 2017-12-12 | 2018-04-17 | 海南师范大学 | 一种批次注塑过程抗干扰的混杂稳定控制器设计方法 |
CN109100941A (zh) * | 2018-10-11 | 2018-12-28 | 海南师范大学 | 多阶段间歇过程二维抗干扰预测控制器设计方法 |
CN109541940A (zh) * | 2018-11-13 | 2019-03-29 | 海南师范大学 | 基于2d模型多阶段间歇过程受限预测混杂容错控制方法 |
CN109991853A (zh) * | 2019-04-23 | 2019-07-09 | 海南师范大学 | 多阶段间歇过程2d输入输出约束跟踪控制方法 |
CN110780649A (zh) * | 2019-10-17 | 2020-02-11 | 海南师范大学 | 一种工业过程新型混杂受限模型预测跟踪控制优化设计方法 |
CN112274392A (zh) * | 2020-10-14 | 2021-01-29 | 沈阳工业大学 | 一种非接触主被动混合式的助行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
-
2021
- 2021-03-31 CN CN202110353539.5A patent/CN1131103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14536B2 (ja) * | 1998-09-28 | 2011-01-19 | アスペン テクノロジ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モデル予測制御用ロバスト定常状態目標計算を用いた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コントローラ並びにモデル予測制御用ロバスト定常状態目標計算を用いた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を実行する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
CN107918283A (zh) * | 2017-12-12 | 2018-04-17 | 海南师范大学 | 一种批次注塑过程抗干扰的混杂稳定控制器设计方法 |
CN109100941A (zh) * | 2018-10-11 | 2018-12-28 | 海南师范大学 | 多阶段间歇过程二维抗干扰预测控制器设计方法 |
CN109541940A (zh) * | 2018-11-13 | 2019-03-29 | 海南师范大学 | 基于2d模型多阶段间歇过程受限预测混杂容错控制方法 |
CN109991853A (zh) * | 2019-04-23 | 2019-07-09 | 海南师范大学 | 多阶段间歇过程2d输入输出约束跟踪控制方法 |
CN110780649A (zh) * | 2019-10-17 | 2020-02-11 | 海南师范大学 | 一种工业过程新型混杂受限模型预测跟踪控制优化设计方法 |
CN112274392A (zh) * | 2020-10-14 | 2021-01-29 | 沈阳工业大学 | 一种非接触主被动混合式的助行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USMANI, M ET.A\': "Predicting Market Performance with Hybrid Model", 《 2018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ERGING TRENDS IN ENGINEER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ICEEST)》, 10 April 2019 (2019-04-10) * |
杨俊友;杨康;白殿春;: "基于扰动观测器和卡尔曼滤波器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扰动抑制",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no. 06, 20 June 2013 (2013-06-20) * |
王浩平等: "基于混杂系统设计的视觉输出轨迹跟踪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10317B (zh) | 2024-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66902B (zh) | 一种不确定性间歇过程的约束2d跟踪控制方法 | |
Lu et al. | A hybrid-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the model-free control of nonlinear switched systems | |
Durand et al. | Economic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designs for input rate-of-change constraint handling and guaranteed economic performance | |
CN110488759B (zh) | 一种基于Actor-Critic算法的数控机床进给控制补偿方法 | |
CN110609476B (zh) | 一种基于高斯过程模型的多变量非线性动态系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 |
Chen et al. | Adaptive fuzzy control of switched nonlinear systems with uncertain dead-zone: A mode-dependent fuzzy dead-zone model | |
CN108873701B (zh) | 一种基于fpaa模拟神经网络的空分装置快速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 |
CN110579970A (zh) | 一种2d滚动优化下间歇过程终端约束预测控制方法 | |
Chen et al. |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nonlinear processes by combining neural net model with UDMC | |
Peng et al. | Robust switched predictive control for multi-phase batch processes with uncertainties and unknown disturbances | |
Nohooji et al. | Actor–critic learning based PID control for robotic manipulators | |
Li et al. | Iterative learning hybrid robust predictive fault-tolerant control for nonlinear batch processes with partial actuator faults | |
Xue et al. | Latent variable point-to-point iterative learn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via reference trajectory updating | |
Li et al. | Robust asynchronous fuzzy predictive fault-tolerant tracking control for nonlinear multi-phase batch processes with time-varying reference trajectories | |
Ma et al. | Event-based switching iterative learn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or batch processes with randomly varying trial lengths | |
CN113110317A (zh) | 混杂模型工业过程约束鲁棒预测控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 | |
CN110597055A (zh) | 抗不确定性的2d分段仿射间歇过程最小-最大优化的预测控制方法 | |
Kusumoputro et al. |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proved single neuron PID controller using additional error of an inversed control signal | |
CN110412873A (zh) | 基于终端约束的时滞间歇过程2d迭代学习预测控制方法 | |
CN114911162A (zh) | 具有时变时滞异步切换多阶段间歇过程的迭代学习鲁棒预测控制方法 | |
AU2021240175A1 (en) | Model learning apparatus, control apparatus, model learn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 |
CN111505937A (zh) | 一种多模态下的工业过程改进模型预测容错控制方法 | |
CN112379601A (zh) | 基于工业过程的mfa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 |
Zhao et al. | An identification approach to nonlinear state space model for industrial multivariable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 |
Chen et al. | Reduced-order K-filters-based event-triggered adaptive command filtered tracking control for stochastic constrained nonlinear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