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08372A - 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08372A
CN113108372A CN202110516340.XA CN202110516340A CN113108372A CN 113108372 A CN113108372 A CN 113108372A CN 202110516340 A CN202110516340 A CN 202110516340A CN 113108372 A CN113108372 A CN 113108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flow
coil unit
plate
flow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63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生
张永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dium Temperature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dium Temperature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dium Temperature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dium Temperature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163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083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08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837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包括风机和箱体,风机与箱体相连接,多个换热部;换热部包括两块换热板片,换热板片上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换热板片上间隔设有多个流道;其中,换热板片上的流道的口部与另外一块换热板片上的流道的口部相互错位设置并连通形成第一流动通道,出液孔和进液孔分别连通第一流动通道。当介质通过进液孔进入两块换热板片之间的第一流动通道内流动时由于第一流动通道的多流道结构,使得介质在板片之间的流程变长,从而使风机吹出的空气在由间隙经过换热部之间时与介质的换热更加充分,进而提高换热效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可对介质充分换热,大大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
背景技术
风机盘管是中央空调理想的末端产品,风机盘管广泛应用于宾馆、办公楼、医院、商住、科研机构。风机将室内空气或室外混合空气通过表冷器进行冷却或加热后送入室内,使室内气温降低或升高,以满足人们的舒适性要求。
目前通用的空调末端中的风机盘管,其换热部件为翅片管结构,它是通过在普通的基管上加装翅片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但这种结构存在温度限制,导致其换热效率较低。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机盘管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包括风机和箱体,所述风机与所述箱体相连接,其中,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还包括:
多个并排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换热部,多个所述换热部的内部相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换热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述换热部包括两块换热板片,所述换热板片上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换热板片的正面上间隔设有多个流道,且所述流道凸出于所述换热板片的反面;
其中,两块所述换热板片的正面相贴合、且两块所述换热板片上的流道的口部相互错位设置并连通形成第一流动通道,所述出液孔和所述进液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动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部中背离设置的换热板片通过所述流道的底部相抵接形成所述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还包括:
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换热板片的正面的侧边上;
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换热板片的反面的所述进液孔的外侧和出液孔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两块所述换热板上的流道的口部相互错位设置,任意一块所述换热板片上的单个所述流道与另外一块所述换热板片上的相邻两个所述流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与所述进液孔相邻的流道的口部与所述进液孔相连通,与所述出液孔相邻的流道的口部与所述出液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所述流道为蛇形流道,所述流道槽沿所述蛇形流道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所述流道的侧壁呈弧形,所述流道的底部为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所述流道包括多行流道,相邻的两行所述流道的行与行之间的间距相等,每行所述流道中相邻的所述流道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相邻的两行所述流道的行与行之间的间距形成密封带。
进一步地,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所述箱体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固定压板和活动压板;
所述固定压板与所述活动压板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压板上设有与所述进液孔位置对应的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孔位置对应的出液口;
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压板分别与所述固定压板和活动压板相连接形成所述箱体。
进一步地,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所述流道的行数为偶数。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板片式的换热部设置在箱体内,并且在换热板片上均设有多个流道,并在流道的口部相对设置的两块换热板片之间形成第一流动通道,当介质通过进液孔进入两块换热板片之间的第一流动通道内流动时由于第一流动通道的多流道结构,使得介质在板片之间的流程变长,从而使风机吹出的空气在由间隙经过换热部之间时与介质的换热更加充分,进而提高换热效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可对介质充分换热,大大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箱体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换热板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换热板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换热板片的第一种工作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换热板片的第二种工作原理图。
图中:10、风机;20、箱体;100、换热板片;110、进液孔;120、出液孔;21、上压板;22、下压板;23、固定压板;24、活动压板;231、进液口;232、出液口;130、流道;200、第一流动通道;300、间隙;30、第一密封圈;40、第二密封圈;140、密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目前通用的空调末端为风机盘管,换热部件为翅片管结构,工艺复杂,采用焊接工艺,生产效率低下,换热效率低,容易结垢堵塞,不可拆卸,结构不具备灵活性。
基于此,本申请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请一并参阅图1 至图3,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的俯视图;图3 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中箱体的爆炸图。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包括风机10、箱体20和换热部;具体的,所述箱体20呈矩形,所述风机10与所述箱体20相连接,风机10用于送风至箱体20内,其数量至少包括两个,应理解的是,风机10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对于其具体结构不做展开介绍;其中,多个所述换热部并排设置于所述箱体20内,多个所述换热部的内部相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换热部之间设置有间隙300;具体的,所述换热部包括两块换热板片100,两块换热板片100结构均相同,两块换热板片100为一组,正面贴合设置,每组换热板片100叠加设于箱体20内;具体的,所述换热板片100上设有进液孔110和出液孔120,各个换热板片100设于所述箱体20内时,各个进液孔110相连通,相应的各个出液孔120同样连通,可选的,所述换热板片100呈矩形状,例如长方形;可选的,所述换热板片100的材质为柔性材料,所述进液孔110用于进入介质(下文均以此举例),例如,冷水或热水;所述出液孔120用于介质的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20包括:上压板21、下压板22、固定压板23和活动压板24;所述固定压板23与所述活动压板24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压板23上设有与所述进液孔110位置对应的进液口231、与所述出液孔120 位置对应的出液口232;其中,所述进液口231和出液口232用于连接外部管道,以便于介质的注入;所述上压板21与所述下压板22分别与所述固定压板23和活动压板24相连接形成所述箱体20,所述箱体20的左侧连接所述风机10、右侧用于排出换热后的风。
更具体的,请参阅图4,所述换热板片100的正面上间隔设有多个流道 130,且所述流道130凸出于所述换热板片100的反面,较佳的,各个流道 130结构相同;例如,每个流道130之间间隔预定距离凹陷设置在换热板片 100的正面上,在实际使用中可通过模具对换热板片100进行压力加工出流道130,流道130的分布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将流道130按照“S”型分布于所述换热板片100上,或者按照“M”型分布,具体的分布情况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两块所述换热板片100的正面相贴合、且两块所述换热板片100 上的流道130的口部相互错位设置并连通形成第一流动通道200,所述出液孔120和所述进液孔110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00;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00用于流通介质,所述出液孔120和所述进液孔110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00。
进一步地,与所述进液孔110和出液孔120相邻的流道130分别与所述进液孔110和出液孔120相连通,其中,与所述进液孔110连通的流道 130通过进液孔110流入介质,与所述出液孔120连通的流道130通过出液孔120流出介质。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两块所述换热板片100中的流道130相连通;从而形成介质的流动通道,例如换热板片100上的流道130按照“S”型分布,当将两块换热板片100贴合设置时,任意一块所述换热板片100中的流道 130的口部与另外一块所述换热板片100上的流道130的口部相对设置,且各自相连通。因此介质在流道130之间流动时处于忽上忽下的运动状态(如图3所示),使得介质在流道130内流动时产生扰动,当介质为热水时,则会加速介质热量的流失,使热量均散发至空气中(原理类似越搅动热水其冷却越快),而此时风机10吹出的空气至所述箱体20内时,由于箱体20 内各个板片中的热水均在充分散热,因此经过各个换热板片100的空气会带走热量,以此实现空气与热水的充分换热。
值得说明的是,在将两块换热板片100贴合在一起实现流道130相连通时需要有一个前提,如图6所示,需要将两块所述换热板上的流道130 相互错位设置,将任意一块所述换热板片100上的单个所述流道130与另外一块所述换热板片100上的相邻两个所述流道130相连通,这样就可以让两块换热板片100上的流道130之间彼此相连通;进一步地,当两块换热板片100上的流道130相互连通后,形成可以流通的第一流动通道200,此时将介质从所述进液孔110注入,图中箭头所示为介质沿第一流动通道 200的流动的运动轨迹;由于多个流道130间隔设置在换热板片100上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介质在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00内流动时需要流经两块换热板片100上的所有流动槽130,因此介质的流程实际上相当长,而较长的流程使得介质的换热会更加的充分,再结合在流动时同时会出现扰动状态,因此可快速换热。
同时,在流道130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将流道130设计的较为狭窄,而由于流道130所形成的第一流动通道200较窄的话,导致介质的流动面积较小,进而增大介质的流速,而伴随着流速的增大介质的热量也会加速流失,进一步地加速介质的换热。
作为进一步地方案,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7,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部中背离设置的换热板片100通过所述流道130的底部相抵接形成所述间隙 300,所述间隙300连通所述风机10。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因为每个换热部中的两块换热板片100均为正面贴合设置,因此将两块换热板片100的正面贴合设置时,其与另外的换热部中的换热板片之间必然是反面相对设置,而由于每个换热部之间是并排设置的,因此当两块背离设置的换热板片100反面的流道130的底部相抵接时会行成间隙300。在介质在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00内流动时,且所述风机10吹出的空气吹至所述箱体20内时,会经过间隙300,同样以介质为热水举例,此时由于各个换热板片100中的热水均在充分散热,因此通过间隙300经过各个换热板片100的空气会带走热量,实现与热水的充分换热;并且,由于间隙300是处于每两个换热板片100之间,一方面可加大空气与换热板片100的接触而增大换热面积,另外还可使空气与热水的换热更加均匀。应理解的是,上述仅将介质作为热水举例说明,当介质为冷水时则原理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板片式风机10盘管还包括:第一密封圈30 和第二密封圈40,其中,第一密封圈30,所述第一密封圈30设于所述换热板片100的正面的侧边上;所述第二密封圈40设于所述流道130的底部所在的面的所述进液孔110的外侧和出液孔120的外侧。
具体来说,请一并参阅图5,当介质从固定压板23上的进液口231进入时,因为第二密封圈40设置在第一块换热板片100(即最靠近固定压板 23的换热板片100)的反面上,因此介质只能通过第一块换热板片100上的进液孔110进入到第二块换热板片100的进液孔110中,而第二块换热板片100的正面上仅设置了第一密封圈30,因此介质可通过第二换热板片 100的进液孔110进入到第二块换热板片100和第一块换热板片100形成的第一流动通道200内流动,随后介质再通过第一块换热板片100上的出液孔120和固定压板23上的出液口232流出至外界。同理,后续的第一密封圈30和第二密封圈40均是按照这种方式设置在换热板片100上对应的位置。因此,通过第一密封圈30可保证第一流动通道200内的介质不会从换热板片100上泄露,通过第二密封圈40可保证介质在板与板之间的进液孔 110和出液孔120流动,不会出现介质流动到间隙300中的情况。
作为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00为蛇形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槽130沿所述蛇形流动通道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具体的,蛇形流动通道中的多行流道130沿所述换热板片100的宽度方向分布,如图1 所示,换热板片100上下方向为其宽度方向,从上至下设置四行流道130,每行所述流道130沿所述换热板片100的长度方向分布;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流道130的数量为四行时,进液孔110与第一行的第一各个流道 130相连通,相应的,出液孔120与所述第四行的最后一个流道130相连通;因此,通过将流道130通过多行的方式均布在换热板片100上可最大化利用到换热板片100的面积,使介质流经的流程更长,换热更加充分。应理解的是,上述对于流道130的行数仅为举例说明,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以是多行,例如6行,8行等等。
在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最大化实现多流程,所述进液孔110 和出液孔120沿所述换热板片100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或所述进液孔110 和出液孔120沿所述换热板片100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其中,在进液孔 110和出液孔120对称设置在换热板片100的宽度方向时,既是说进液孔 110和出液孔120均位于换热板片100中较短的侧边上,继续结合图4,换热板片100上下方向为其宽度方向,进液孔110设置在换热板片100的右上角处,出液孔120设置在换热板片100的右下角处;而在进液孔110和出液孔120对称设置在换热板片100的长度方向时,可结合图5,换热板片 100上下方向为其宽度方向,进液孔110设置在换热板片100的右上角处,则出液孔120设置在换热板片100的左下角处。
更进一步地,为配合进液孔110和出液孔120位置,当所述进液孔110 和出液孔120沿所述换热板片100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时,所述流道130 的行数为偶数,而当进液孔110和出液孔120对称设置在换热板片100的长度方向时,所述流道130的行数为奇数。当然这样的设置并非是无意义的,因为相比较奇数行的流道130,偶数行明显能增加流道130的个数,而流道130个数的增加意味着介质在流道130能流动的距离将更多,流程更长,因此散热效果将会更好,在换热时更加充分。应理解的是,对于流道 130为偶数行或奇数行应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具体的,每两行中位于背离所述进液孔110或出液孔120的一端上的所述流道130相连通;每两行中位于所述进液孔110和出液孔120之间的所述流道130相连通;结合图4进行说明,以进液孔110为基准,进液孔 110连接第一行流道130中的最右侧的流道130,则第一行最左侧的流道130 与第二行最左侧的流道130相连通,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当两块换热板片100贴合设置时,之前在第一行流道130中流动的介质需要换向至第二流道130中,因此这样的结构可方便介质的换向。同理,第三行最左侧的流道130和第四行最左侧的流道130相连通,目的在于将第三行流道130 中流动的介质换向至第四流道130中,原理与上文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相应的,位于进液孔110和出液孔120之间的第二行最右侧的流道130 和第三行最右侧的流道130相连通,其同样是为了将第二行流道130流动的介质换向至第三行流道130中,原理与上文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更具体的,所述流道130的侧壁呈弧形,可保证介质的顺畅流动,避免滞留在流道130中;进一步地,所述流道130的底面为平面,因为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将多个所述板片式风机10盘管相互装配在一起供介质换热,而通过将流道130的底面设为平面,其外部同样为平面,因此在两个板片式风机10盘管装配时呈平面状的流道130底面可平稳的接触,不易错位。可选的,所述将流道130的底面呈矩形。当然,上述对于所述流道130各个部位形状的说明仅为举例,具体的流道130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00包括多行流道130,相邻的两行所述流道130的行与行之间的间距相等,也就是说两行流道130之间的行间距保持一致,可保证介质在某一行流道130流动时不会窜出该行流道130;可选的,每行所述流道130中相邻的所述流道130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最大化利用换热板片100面积的同时也方便流道130的加工。
在另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行所述流道130的行与行之间的间距形成隔离带140,具体来说,当两块换热板片100贴合在一起时,两块板上的流道130呈互相连通状态,而其他部分则是贴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两行流道130之间的换热板片100充当是隔离带140的功能,当两块换热板片100贴合时隔离带140用于防止介质泄露。
下面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板片式风机10盘管的工作原理做详细描述:
第一方面,将两块换热板片100的正面错位贴合在一起,使两块换热板片100中的各个流道130实现彼此相连通;当两块换热板片100上的流道130相互连通后,形成可以流通的第一流动通道200,此时将介质从所述进液孔110注入,使得介质在流道130内流动时产生扰动,同时由于多个流道130间隔设置在换热板片100上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介质在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00内流动时需要流经两块换热板片100上的所有流动槽130,因此介质的流程相当长,而较长的流程使得介质的换热会更加的充分。例如,当介质为热水时,则会加速介质热量的流失,使热量均散发至空气中,而此时风机10吹出的空气至所述箱体20内时,由于箱体20内各个板片中的热水均在充分散热,因此经过各个换热板片100的空气会带走热量,以此实现空气与热水的充分换热。
第二方面,在介质在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00内流动时,同时风机10吹出的空气吹至所述箱体20内时,会经过间隙300,同样以介质为热水举例,此时由于各个换热板片100中的热水均在第一流动通道200中充分散热,因此通过间隙300经过各个换热板片100的空气会带走热量,实现与热水的充分换热;并且,由于间隙300是处于每两个换热部之间,一方面可加大空气与换热板片100的接触而增大换热面积,另外还可使空气与热水的换热更加均匀。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包括风机和箱体,所述风机与所述箱体相连接,其中,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还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换热部,多个所述换热部的内部相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换热部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换热部包括两块换热板片,所述换热板片上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换热板片的正面上间隔设有多个流道,且所述流道凸出于所述换热板片的反面;其中,两块所述换热板片的正面相贴合、且两块所述换热板片上的流道的口部相互错位设置并连通形成第一流动通道,所述出液孔和所述进液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动通道。本发明通过采用板片式的换热部设置在箱体内,并且在换热板片上均设有多个流道,并在流道的口部相对设置的两块换热板片之间形成第一流动通道,当介质通过进液孔进入两块换热板片之间的第一流动通道内流动时由于第一流动通道的多流道结构,使得介质在板片之间的流程变长,从而使风机吹出的空气在由间隙经过换热部之间时与介质的换热更加充分,进而提高换热效率。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可对介质充分换热,大大提高换热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所指出。

Claims (10)

1.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包括风机和箱体,所述风机与所述箱体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还包括:
多个并排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换热部,多个所述换热部的内部相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换热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所述换热部包括两块换热板片,所述换热板片上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换热板片的正面上间隔设有多个流道,且所述流道凸出于所述换热板片的反面;
其中,两块所述换热板片的正面相贴合、且两块所述换热板片上的流道的口部相互错位设置并连通形成第一流动通道,所述出液孔和所述进液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部中背离设置的换热板片通过所述流道的底部相抵接形成所述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还包括:
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换热板片的正面的侧边上;
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换热板片的反面的所述进液孔的外侧和出液孔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其特征在于,任意一块所述换热板片上的单个所述流道与另外一块所述换热板片上的相邻两个所述流道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进液孔相邻的流道的口部与所述进液孔相连通,与所述出液孔相邻的流道的口部与所述出液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为蛇形流道,所述流道槽沿所述蛇形流道的延伸方向并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侧壁呈弧形,所述流道的底部为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多行流道,相邻的两行所述流道的行与行之间的间距相等,每行所述流道中相邻的所述流道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行所述流道的行与行之间的间距形成密封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固定压板和活动压板;
所述固定压板与所述活动压板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压板上设有与所述进液孔位置对应的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孔位置对应的出液口;
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压板分别与所述固定压板和活动压板相连接形成所述箱体。
CN202110516340.XA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 Withdrawn CN1131083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6340.XA CN113108372A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6340.XA CN113108372A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8372A true CN113108372A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22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6340.XA Withdrawn CN113108372A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0837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02201A (en) Multiple fluid stacked plate heat exchanger
JP4158225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筐体冷却装置
CN105101734B (zh)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机柜
CN102003898A (zh) 用于均衡热交换器中热流体引出平面板温度的设备和方法
JP2013083436A (ja) 外部マニホルドを備えた内部熱交換器
JP2012063089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23156295A5 (zh)
CN203083407U (zh) 一种具有双面微通道换热板的新型换热器
US20220136743A1 (en) Thermoelement heat exchange module
CN101957104B (zh) 热交换器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物品贮藏装置
JP2013096667A (ja) 冷凍冷蔵庫
KR100220723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CN113108372A (zh) 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风机盘管机组
CN215260648U (zh) 蒸发式冷凝器和空调机组
CN113108380A (zh) 一种片内多流程板片式空调柜
CN104748592A (zh) 具有流体流动以与不同的制冷剂回路串联地热交换的钎焊换热器
KR102420312B1 (ko) 냉온장치
CN212482219U (zh) 组合式换热器
CN215413261U (zh) 一种用于密闭式冷却塔的多流程换热板片结构
JPH10300260A (ja) 吸収冷温水機
CN113048809A (zh) 一种用于密闭式冷却塔的多流程换热板片结构
CN215261322U (zh) 一种三介质冷却换热器
CN113048810A (zh) 一种密闭冷却塔
CN211903358U (zh) 制冷模组
CN215766636U (zh) 一种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1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