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05891B - 一种基于机械化学原理制备荧光碳纳米点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机械化学原理制备荧光碳纳米点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05891B
CN113105891B CN202110366524.2A CN202110366524A CN113105891B CN 113105891 B CN113105891 B CN 113105891B CN 202110366524 A CN202110366524 A CN 202110366524A CN 113105891 B CN113105891 B CN 1131058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milling
balls
ball
mpeg
fluorescent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665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05891A (zh
Inventor
葛介超
李叶
汪鹏飞
刘卫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1103665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058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05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5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05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05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8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65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in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carb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20/00Nanooptics, e.g. quantum optics or photonic crys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械化学原理制备荧光碳纳米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碳源材料,保护剂和助溶剂按质量比8~15:0.5~3:15~30混合,获得球磨料;将球磨料和球磨介质球按质量比1~3:80~200置入球磨罐中,进行球磨,获得粗产物;将粗产物分散在水中,经过滤,透析和冷冻干燥,即得。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对设备要求低,无需加热,无需大量有机溶剂,环境友好,适用于碳纳米点的克量级制备并推进其产业化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机械化学原理制备荧光碳纳米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纳米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机械化学原理制备荧光碳纳米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纳米点,又称碳量子点,简称碳点,是一种尺寸在10nm以下的,中央为碳核表面有大量有机官能团,比表面积很大的新型碳纳米材料。碳点具有光致发光性质,相比于传统的有机小分子光敏剂,它的荧光不易被光漂白,光稳定性好,此外,碳点往往具有碳源广泛,成本低廉,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等优点,因此,碳点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环境检测和催化技术等领域。而碳点的传统制备方法包括激光烧蚀法,溶剂热法,微波热解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往往对设备要求较高,需要持续使用高温,造成大量有机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且纯化工艺复杂,同时产量往往仅在微克或毫克量级,无法满足量子点的宏量制备与应用需要。
机械化学,主要研究材料在高能机械力作用和诱发下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其中机械力包括粉碎和细磨材料过程中的撞击、剪切、摩擦和研磨作用力等。由于机械化学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表面化学,结构化学等诸多学科内容有交叉,近年来成为合金制造,粉体表面改性,复杂矿处理等领域的热门课题。机械化学可以诱发常规利用热能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在超细磨过程中,由于表面化学键断裂可以产生不饱和键,自由离子,电子,晶格缺陷及晶型转变等原因,使得晶体内能升高,局部温度可达1000摄氏度以上,这具备了碳化基础并能激发表面化学键的破碎重组,为制备碳点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因此,提供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的基于机械化学原理制备荧光碳纳米点的方法,将荧光碳纳米点产量从毫克级提升到克量级,从而加速其产业化应用进程是本发明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机械化学原理制备荧光碳纳米点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机械化学原理制备荧光碳纳米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碳源材料,保护剂和助溶剂按质量比8~15:0.5~3:15~30混合,获得球磨料;将球磨料和球磨介质球按质量比1~3:80~200置入球磨罐中,进行球磨,获得粗产物;将粗产物分散在水中,经过滤,透析和冷冻干燥,即得。
优选的,所述碳源材料,保护剂和助溶剂按质量比为10~12:1~3:15~25混合;更优选的,所述碳源材料,保护剂和助溶剂按质量比为10~11:1~2:20~25混合。
优选的,所述球磨料和球磨介质球的质量比1~2:100~120。
进一步,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球磨介质球由大球和小球组成,所述大球和小球的数量比为1~3:5~7;所述大球与小球的直径比为4~6:2~3.5;优选的,所述大球和小球的数量比为2~3:7~8;所述大球与小球的直径比为9~11:5~7;更优选的,所述大球和小球的数量比为1:3;所述大球与小球的直径比为5:3。
所述保护剂选自mPEG,mPEG-COOH,mPEG-NH2和mPEG-PLGA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保护剂为mPEG或mPEG-COOH;优选的,所述保护剂为分子量1500-6000的mPEG或分子量1500-6000的mPEG-COOH;更优选的,所述保护剂为分子量为5500-6000的mPEG-COOH。
所述碳源材料选自有机高分子,有机小分子和生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有机高分子选自聚噻吩(PT),聚吡咯(PPy),聚乙炔(PA),聚苯(PPP)和聚乙烯咔唑(PVK)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有机小分子选自罗丹明B,荧光素和血卟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生物质选自竹红菌素,姜黄素和叶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球磨介质球材质为氧化锆,刚玉和氮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助溶剂选自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球磨的条件为:密闭环境,球磨转速为500~2000r/min,球磨时间为5~60小时;优选的,所述球磨的条件为:密闭环境,球磨转速为1000~2000r/min,球磨时间为6~20小时;更优选的,所述球磨的条件为:密闭环境,球磨转速为1000~1200r/min,球磨时间为6~12小时;所述球磨的仪器为单夹式球磨机。
所述粗产物分散在水中的方式可以是搅拌或超声,优选为超声。
所述过滤的滤膜的孔径为0.1-0.25μm。
所述透析的截留分子量为2000-5000Da,时间为36~55h。优选的,所述透析的截留分子量为3000-4000Da,时间为45~50h。
所述冷冻干燥的条件为:温度为-40~-70℃,时间为36~48h。
另需注意的是,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发明所记载的任何范围包括端值以及端值之间的任何数值以及以端值或者端值之间的任意数值所构成的任意子范围。本发明中制备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则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可从公开的商业途径获得或根据现有技术制得,所述百分比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质量百分比,所述溶液若无特殊说明均为水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提供的基于机械化学原理制备荧光碳纳米点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对设备要求低,无需加热,无需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对环境友好,适用于碳纳米点材料克量级制备并推进其产业化应用进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实施例1制备的荧光碳纳米点的透射电镜图。
图2示出实施例1制备的荧光碳纳米点的吸收光谱图。
图3示出实施例1制备的荧光碳纳米点在500nm波长的光激发下的荧光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以上发明的内容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中所用的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可从公开的商业途径获得或根据现有技术制得,其中,本发明所用球磨机为单夹式球磨机,型号为:Mixer/Mill 8000M*。
实施例1
制备一种荧光碳纳米点,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2g竹红菌素,0.2g mPEG粉末(分子量为2000),5mL的纯N,N二甲基甲酰胺(竹红菌素,mPEG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约为10:1:23.5)混合,获得球磨料;将球磨料和球磨介质球(球磨介质球由直径比为5:3,数量比为1:3的大球和小球组成;材质为氧化锆)按质量比1:100置入球磨罐中加入球磨罐。将球磨罐用封口膜封好放入单夹式球磨机装置以1060r/min的速度进行机械球磨6小时,获得糊状粗产物;待球磨罐冷却至室温后,在粗产物中加水,超声分散,后用孔径0.22μm的滤膜过滤,再经截留分子量为3500Da的透析袋透析48小时以去除N,N-二甲基甲酰胺,得到荧光碳纳米点的水溶液,最后经冻干机在-50℃下冷冻干燥36h,即得。
由图1可知,以竹红菌素为碳源材料制成的荧光碳纳米点是均匀分散的球形颗粒,其直径约为:4-9nm。
由图2可知,以竹红菌素为碳源材料制成的荧光碳纳米点具有较宽的吸收范围。
由图3可知,以竹红菌素为碳源材料制成的荧光碳纳米点可发出红色荧光。
实施例2
制备一种荧光碳纳米点,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2g聚噻吩,0.2g mPEG粉末(分子量为2000),5mL的纯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聚噻吩,mPEG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约为10:1:23.5),获得球磨料;将球磨料和球磨介质球(球磨介质球由直径比为5:3,数量比为1:3的大球和小球组成;材质为氧化锆)按质量比1:100置入球磨罐中加入球磨罐。将球磨罐用封口膜封好放入单夹式球磨机装置以1060r/min的速度进行机械球磨6小时,获得糊状粗产物;待球磨罐冷却至室温后,在粗产物中加水,超声分散,后用孔径0.22μm的滤膜过滤,再经截留分子量为3500Da的透析袋透析48小时,以去除N,N-二甲基甲酰胺,得到荧光碳纳米点的水溶液,最后经冻干机在-50℃下冷冻干燥36h,即得。
实施例3
制备一种荧光碳纳米点,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2g罗丹明B,0.2g mPEG粉末(分子量为5000),5mL的纯N,N二甲基甲酰胺(罗丹明B,mPEG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约为10:1:23.5)混合,获得球磨料;将球磨料和球磨介质球(球磨介质球由直径比为5:3,数量比为1:3的大球和小球组成;材质为氧化锆)按质量比1:100置入球磨罐中加入球磨罐。将球磨罐用封口膜封好放入单夹式球磨机装置以1060r/min的速度进行机械球磨6小时,获得糊状粗产物;待球磨罐冷却至室温后,在粗产物中加水,超声分散,后用孔径0.22μm的滤膜过滤,再经截留分子量为3500Da的透析袋透析48小时,以去除N,N-二甲基甲酰胺,得到荧光碳纳米点的水溶液,最后经冻干机在-50℃下冷冻干燥48h,即得。
实施例4
制备一种荧光碳纳米点,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2g竹红菌素,0.2g mPEG粉末(分子量为5000),5mL的纯N,N二甲基甲酰胺(竹红菌素,mPEG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约为10:1:23.5)混合,获得球磨料;将球磨料和球磨介质球(球磨介质球由直径比为5:3,数量比为1:3的大球和小球组成;材质为氧化锆)按质量比1:100置入球磨罐中加入球磨罐。将球磨罐用封口膜封好放入单夹式球磨机装置以1060r/min的速度进行机械球磨12小时,获得糊状粗产物;待球磨罐冷却至室温后,在粗产物中加水,超声分散,后用孔径0.22μm的滤膜过滤,再经截留分子量为3500Da的透析袋透析48小时,以去除N,N-二甲基甲酰胺,得到荧光碳纳米点的水溶液,最后经冻干机在-50℃下冷冻干燥48h,即得。
实施例5
制备一种荧光碳纳米点,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2g竹红菌素,0.2g mPEG-COOH粉末(分子量为5000),5mL的纯N,N二甲基甲酰胺(竹红菌素,mPEG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约为10:1:23.5)混合,获得球磨料;将球磨料和球磨介质球(球磨介质球由直径比为5:3,数量比为1:3的大球和小球组成;材质为氧化锆)按质量比1:100置入球磨罐中加入球磨罐。将球磨罐用封口膜封好放入单夹式球磨机装置以1060r/min的速度进行机械球磨6小时,获得糊状粗产物;待球磨罐冷却至室温后,在粗产物中加水,搅拌分散,后用孔径0.22μm的滤膜过滤,再经截留分子量为3500Da的透析袋透析48小时,以去除N,N-二甲基甲酰胺,得到荧光碳纳米点的水溶液,最后经冻干机在-50℃下冷冻干燥48h,即得。
实施例6
制备一种荧光碳纳米点,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称取2g竹红菌素,0.5g mPEG-COOH(分子量为5000)粉末,5mL的纯N,N二甲基甲酰胺(竹红菌素,mPEG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约为10:2.5:23.5)混合,获得球磨料;将球磨料和球磨介质球(球磨介质球由直径比为5:3,数量比为1:3的大球和小球组成;材质为氧化锆)按质量比1:100置入球磨罐中加入球磨罐。将球磨罐用封口膜封好放入单夹式球磨机装置以1060r/min的速度进行机械球磨6小时,获得糊状粗产物;待球磨罐冷却至室温后,在粗产物中加水,超声分散,后用孔径0.22μm的滤膜过滤,再经截留分子量为3500Da的透析袋透析48小时,以去除N,N-二甲基甲酰胺,得到荧光碳纳米点的水溶液,最后经冻干机在-50℃下冷冻干燥48h,即得。
对比例1
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不添加保护剂(mPEG)。
对比例2
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机械球磨时间为40min。
对比例3
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机械球磨时间为4h。
对比例4
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球磨介质球中的大球和小球的直径比为5:1。
性能测试
1、粒径分布测试:通过生物透射电子显微镜HT7700观察碳纳米点的表面形貌,并根据透射电镜图片统计得出粒径分布范围。
2、产率测试:将冷冻干燥后得到的荧光碳纳米点干粉称重,然后与投入的碳源材料的质量相比,得到产率,产率=荧光碳纳米点干粉质量/碳源材料质量。
按照上述测试方法测试实施例1~6、对比例1~4获得的荧光碳纳米点粒径分布及产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粒径分布范围(nm) 产率(%)
实施例1 4-9 25
实施例2 3-11 23
实施例3 4-9 26
实施例5 2-8 30
实施例6 4-9 24
对比例1 -- --
对比例2 -- --
对比例3 8-15 8
对比例4 10-16 11
从表1的数据可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1~6中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制备出粒径范围在2~11nm的荧光碳纳米点,产率高于23%,具体可达到30%。
比较实施例1与对比例1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保护剂是不可缺少的,若缺少保护剂则制备的碳纳米点无法良好的分散和钝化,从而得不到可产生荧光的碳纳米点。
比较实施例1与对比例2可知,球磨时间过短则碳源材料无法有效的转化成荧光碳纳米点。
比较实施例1与对比例3可知,球磨时间相对较短时,得到的荧光碳纳米点粒径较大,产率较低,无法满足工业化要求,因此根据所需的荧光碳纳米点粒径,合理调控球磨时间是相当重要的。
比较实施例1与对比例4可知,球磨介质球中大球和小球的直径比若是超过本发明的范围,由于球磨球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体系无法充分进行机械化学反应,荧光碳纳米点的产率将会降低。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做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9)

1.一种基于机械化学原理制备荧光碳纳米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碳源材料,保护剂和助溶剂按质量8~15:0.5~3:15~30混合,获得球磨料;将球磨料和球磨介质球按质量比1~3:80~200置入球磨罐中,进行球磨,获得粗产物;将粗产物分散在水中,经过滤,透析和冷冻干燥,即得;
所述保护剂选自mPEG,mPEG-COOH,mPEG-NH2和mPEG-PLGA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球磨介质球由大球和小球组成,所述大球和小球的数量比为1~3:5~7;所述大球与小球的直径比为4~6:2~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球和小球的数量比为2~3:7~8;所述大球与小球的直径比为9~11:5~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材料选自有机高分子,有机小分子和生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有机高分子选自聚噻吩,聚吡咯,聚乙炔,聚苯和聚乙烯咔唑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有机小分子选自罗丹明B,荧光素和血卟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生物质选自竹红菌素,姜黄素和叶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磨介质球材质为氧化锆,刚玉和氮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溶剂选自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磨的条件为:密闭环境,球磨转速为500~2000r/min,球磨时间为5~60小时;所述球磨的仪器为单夹式球磨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的滤膜的孔径为0.1-0.25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的截留分子量为2000-5000Da,时间为36~55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干燥的条件为:温度为-40~-70℃,时间为36~48h。
CN202110366524.2A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基于机械化学原理制备荧光碳纳米点的方法 Active CN1131058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6524.2A CN113105891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基于机械化学原理制备荧光碳纳米点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66524.2A CN113105891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基于机械化学原理制备荧光碳纳米点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5891A CN113105891A (zh) 2021-07-13
CN113105891B true CN113105891B (zh) 2022-11-18

Family

ID=76713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66524.2A Active CN113105891B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基于机械化学原理制备荧光碳纳米点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0589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37404A1 (en) * 2012-03-09 2013-09-12 Young Hee Lee Method of producing carbon nanoparticle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luminum-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
CN105535971B (zh) * 2015-12-22 2019-01-15 苏州大学 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黑磷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76967B (zh) * 2017-06-27 2019-11-12 常州大学 一种含氮碳量子点/石墨相氮化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0357049B (zh) * 2019-07-25 2022-06-10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球磨法制备氮化硼量子点的方法
CN110508825B (zh) * 2019-09-16 2022-01-18 湖南昊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湿法球磨制备超细鳞片状含锌合金粉的方法及其产品和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05891A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onwar et al. Green chitosan–carbon dots nanocomposite hydrogel film with superior properties
CN108192602B (zh) 一种具有室温磷光性质的无金属聚合物碳点、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Mallakpour et al. An eco-friendly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biocompatible poly (vinyl alcohol) nanocomposite with aid of modified CuO nanoparticles with citric acid and vitamin C: mechanical, therm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Zhang et al. Renewable itaconic acid based cross-linked fluorescent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for cell imaging
CN108753283B (zh) 一种安全简单制备双掺杂氮和磷碳量子点的方法
CN108128767A (zh) 一种在室温环境快速制备碳量子点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1171342B (zh) 一种高强韧自修复荧光双网络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Fluorescent Glycopolymer Nanoparticles Based on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Dyes: Preparation and Bioimaging Applications
CN110257060B (zh) 利用白藜芦醇制备碳点的方法及产品和应用
CN109321240B (zh) 一种橙色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94464A (zh) 一种硼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Zhang et al. An efficient templating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redispersible size‐controllable carbon quantum dots from graphitic polymeric micelles
CN113105891B (zh) 一种基于机械化学原理制备荧光碳纳米点的方法
Dias et al. One-pot fabrication of flexible and luminescent nanofilm by in-situ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vinyl carbazole on nanofibrillated cellulose
CN112479185B (zh) 一种聚单宁酸氨酯稳定的碳纳米管水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67168B (zh) 一种高强度光致发光水凝胶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0903581B (zh) 一种具有紫外线屏蔽功能的聚乙烯醇/淀粉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17843B (zh) 一种低共熔溶剂、其应用和碳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17606B (zh) 利用溴乙腈和咪唑类化合物制备碳点的方法及产品
Li et al. Photo-controlled self-assembly behavior of novel amphiphilic polymers with a rosin-based azobenzene group
CN102786931B (zh) 原位聚合法合成pam包覆稀土氟化物纳米材料的方法
Chih et al.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assisted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polyol process
CN102127443B (zh) 一种稀土氟化物-pvp芯壳型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962532A (zh) 原位聚合法合成paa包覆的稀土氟化物功能化纳米材料的方法
CN113201344B (zh) 一种稀土掺杂近红外发光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