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9143B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99143B CN113099143B CN202110333680.9A CN202110333680A CN113099143B CN 113099143 B CN113099143 B CN 113099143B CN 202110333680 A CN202110333680 A CN 202110333680A CN 113099143 B CN113099143 B CN 1130991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pixel value
- magnification
- endpoint
- pix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04N25/61—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the noise originating only from the lens unit, e.g. flare, shading, vignetting or "cos4"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确定待处理图像对应的目标倍率区间的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和第二端点变焦倍率;根据预存的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对应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一像素值,以及对应于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二像素值;分别根据各个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由于本申请根据待处理图像对应的目标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从而提高了补偿准确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使用光学连续变焦倍率模组拍摄图像时,由于镜头的光学特性会使拍摄得到的图像存在镜头阴影的问题,为了保证图像的展示效果,需对图像进行镜头阴影校准。一般通过获取到的图像的像素值和固定的校准数据,确定图像的补偿数据,对图像进行镜头阴影补偿,使得光学连续变焦倍率模组的镜头阴影补偿的准确率较低,影响图像的展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利于提高光学连续变焦倍率模组的镜头阴影补偿的准确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光学连续变焦模组,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待处理图像对应的目标倍率区间的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和第二端点变焦倍率;所述目标倍率区间为目标变焦倍率所属的倍率区间,所述目标变焦倍率为图像采集设备在拍摄所述待处理图像时使用的变焦倍率;
根据预存的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一像素值,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二像素值;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是按照预设的划分规则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划分得到的;
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对所述待处理图像的各个所述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确定待处理图像对应的目标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然后根据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可以实现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的阴影校准,从而提高阴影校准的准确率。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对所述待处理图像的各个所述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包括:
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确定各个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
根据各个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对所述待处理图像的各个所述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分别根据各个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确定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并根据确定出的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实现阴影校准,从而提高阴影校准的准确率。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确定各个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包括:
针对各个所述图像区域,分别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
将所述加权和作为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针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分别确定各个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并将加权和作为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从而提高了确定像素补偿值的准确率。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确定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包括:
根据像素比曲线方程,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以及所述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所述像素比曲线方程用于表征变焦倍率与像素值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像素值比值为对应的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的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与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的比值;
根据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和所述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以及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值与所述第一权重值的乘积,以及所述第二像素值与所述第二权重值的乘积,得到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像素比曲线方程,分别确定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以及目标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并根据确定出的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以及目标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分别确定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以及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然后,根据第一像素值与第一权重值的乘积,以及第二像素值与第二权重值的乘积,得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使得本申请根据确定的加权和得到像素补偿值,从而提高了确定出的像素补偿值的准确率。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小于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和所述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以及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一差值,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二差值,以及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三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三差值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
根据所述第二差值与所述第三差值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分别确定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一差值,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二差值,以及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三差值,然后,将第一差值与第三差值的比值,作为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将第二差值与第三差值的比值,作为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从而提高了确定出的权重值的准确率。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像素比曲线方程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
针对各个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分别执行如下操作:确定所述已校准图像的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和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所述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为所述已校准图像的中心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所述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为所述已校准图像的四个角部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将所述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与所述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的比值,作为所述已校准图像的像素值比值;
根据各个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的像素值比值,确定像素值比值与变焦倍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像素比曲线方程。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确定各个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后,确定各个已校准图像的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与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再将确定出的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与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的比值,作为已校准图像的像素值比值,然后,根据各个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的像素值比值,确定像素值比值与变焦倍率的对应关系,进而根据对应关系,确定像素比曲线方程,从而为确定像素补偿值提供数据依据。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如下方式获取:
针对各个所述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分别执行如下操作:
基于所述预设的划分规则,将所述已校准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
分别确定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为该图像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
建立所述已校准图像中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与所述已校准图像关联的端点变焦倍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基于预设的划分规则,将已校准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后,确定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并根据确定的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建立已校准图像中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与已校准图像关联的端点变焦倍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为确定像素补偿值提供数据依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处理图像对应的目标倍率区间的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和第二端点变焦倍率;所述目标倍率区间为目标变焦倍率所属的倍率区间,所述目标变焦倍率为图像采集设备在拍摄所述待处理图像时使用的变焦倍率;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存的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一像素值,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二像素值;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是按照预设的划分规则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划分得到的;
补偿单元,用于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对所述待处理图像的各个所述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补偿单元具体用于:
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确定各个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
根据各个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对所述待处理图像的各个所述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补偿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各个所述图像区域,分别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
将所述加权和作为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补偿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像素比曲线方程,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以及所述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所述像素比曲线方程用于表征变焦倍率与像素值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像素值比值为对应的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的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与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的比值;
根据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和所述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以及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值与所述第一权重值的乘积,以及所述第二像素值与所述第二权重值的乘积,得到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小于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所述补偿单元具体用于:
分别确定所述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一差值,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二差值,以及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三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三差值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
根据所述第二差值与所述第三差值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像素比曲线方程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
针对各个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分别执行如下操作:确定所述已校准图像的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和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所述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为所述已校准图像的中心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所述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为所述已校准图像的四个角部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将所述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与所述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的比值,作为所述已校准图像的像素值比值;
根据各个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的像素值比值,确定像素值比值与变焦倍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像素比曲线方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如下方式获取:
针对各个所述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分别执行如下操作:
基于所述预设的划分规则,将所述已校准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
分别确定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为该图像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
建立所述已校准图像中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与所述已校准图像关联的端点变焦倍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的图像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种的图像处理方法。
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对应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区域的划分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完整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下面对文中出现的一些术语进行解释:
(1)镜头阴影(Lens Shading):是由于镜头的光学特性导致的图像亮度和色彩不均匀的现象。镜头阴影分为亮度阴影(Luma shading)和颜色阴影(Color shading)。
(2)亮度阴影:是指镜头的通光量从中心到边角减小,造成sensor的亮度响应从中心到边角的变小,图像中心亮,四周逐渐变暗。
(3)颜色阴影:是指由于入射光中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入射光中不同波长的光落在感光器件的不同位置,表现为RGB平面不能重合,从而引起图像色彩的偏差,而且越偏离图像中心,色彩偏差越严重。
(4)边缘区域:是与中心区域相对的概念,是指与图像的外轮廓线的距离在设定距离阈值内的图像区域。在部分实施例中,对于一张方形的图像,边缘区域可以是图像的四个角部区域。
(5)中心区域:是与边缘区域相对的概念,是指与图像中心点的距离在设定距离阈值内的图像区域。
目前,在对光学连续变焦倍率模组进行镜头阴影校准时,由于采用获取到的图像的像素值和固定的校准数据,确定图像的补偿数据的方法,对图像进行镜头阴影补偿,使得光学连续变焦倍率模组的镜头阴影补偿的准确率较低,影响图像的展示效果。
基于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确定待处理图像对应的目标倍率区间的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和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目标倍率区间为目标变焦倍率所属的倍率区间,目标变焦倍率为图像采集设备在拍摄待处理图像时使用的变焦倍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在通过图像采集设备拍摄待处理图像后,确定待处理图像的目标变焦倍率,进而确定目标变焦倍率所属的目标倍率区间,并得到目标倍率区间的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和第二端点变焦倍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图像采集设备可以为光学连续变焦倍率模组;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小于第二端点变焦倍率。
步骤S102、根据预存的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对应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一像素值,以及对应于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二像素值;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是按照预设的划分规则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划分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在获得待处理的图像后,按照预设的划分规则将待处理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再根据预存的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出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对应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一像素值和对应于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二像素值。
步骤S103、分别根据各个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出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后,根据确定出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对各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完成对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的阴影校准。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确定待处理图像对应的目标倍率区间的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和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后,根据预存的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对应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一像素值,以及对应于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二像素值,再根据各个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待处理图像对应的目标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后,根据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实现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的阴影校准,从而提高阴影校准的准确率。
具体实施中,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分别获取待处理图像中的R通道、G通道和B通道中各个图像区域对应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一像素值,以及对应于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二像素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各个通道中的各个图像区域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对待处理的图像各个通道中的各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实现颜色阴影校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各个通道中的各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的过程相同,下文描述中,以各个通道中任一个为例进行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在通过图像采集设备拍摄得到待处理图像后,按照预设的划分规则,将待处理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待处理图像平均分为多个图像,如图2所示,将待处理图形划分为9个相同大小的图像区域;或者,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待处理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在获取到待处理图像后,通过确定图像采集设备在拍摄待处理图像时使用的目标变焦倍率,确定待处理图像对应的目标变焦倍率,并根据预先存储的变焦倍率序列,确定目标变焦倍率所属的目标倍率区间,并确定目标倍率区间的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和第二端点变焦倍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图像采集设备可以为光学连续变焦倍率模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下文描述中,将图像采集设备称为光学连续变焦倍率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先存储的变焦倍率序列是根据下列方式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预先设置光学连续变焦模组的基准变焦倍率,并按照一定的步长增长基准变焦倍率,直至达到光学连续变焦模组的最大变焦倍率。然后,将得到的基准变焦倍率,以及按照一定步长增长基准变焦倍率得到的变焦倍率组合得到变焦倍率序列。
例如,光学连续变焦模组的变焦倍率的范围为1~5,基准变焦倍率为1,步长为0.5,则按照步长增长基准变焦倍率得到的变焦倍率为1.5、2、2.5、3、3.5、4、4.5、5,当增长后的变焦倍率达到光学连续变焦模组支持的最大变焦倍率5时,结束变焦倍率的确定,基于得到的变焦倍率1、1.5、2、2.5、3、3.5、4、4.5、5,确定变焦倍率区间[1,1.5],[1.5,2],[2,2.5],[2.5,3],[3,3.5],[3.5,4],[4,4.5],[4,5]。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出待处理图像对应的目标变焦倍率时,基于预设的变焦倍率序列确定目标变焦倍率所属的目标倍率区间,并确定目标倍率区间的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和第二端点变焦倍率。
例如,待处理图像对应的目标变焦倍率为1.4时,根据预先设置的变焦倍率区间[1,1.5],[1.5,2],[2,2.5],[2.5,3],[3,3.5],[3.5,4],[4,4.5],[4,5],确定目标变焦倍率所属的目标倍率区间为[1,1.5],第一端点变焦倍率为1,第二端点变焦倍率为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出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和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后,根据预存的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对应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一像素值,以及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确定对应于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二像素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可根据下列方式获取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分别确定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针对确定出的各个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分别执行如下操作:基于预设的划分规则,将已校准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分别确定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为该图像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
具体实施中,本申请实施例分别将光学连续变焦模组的变焦倍率设置为变焦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并通过预先设置光学连续变焦模组中传感器的模拟增益,进行自动曝光,使得拍摄的图像的G通道中心值在预设的范围内;然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光学连续变焦倍率模组获得与各个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针对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分别建立端点变焦倍率与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针对各个端点变焦倍率,建立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过程相同,下文描述中,以各个端点变焦倍率中任一个为例进行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在得到与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后,基于预设的划分规则,将获取到的已校准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并确定多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确定出的已校准图像中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以及已校准图像关联的端点变焦倍率,建立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与端点变焦倍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建立的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与端点变焦倍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为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与端点变焦倍率的对应关系表,本申请可直接通过对应关系表,确定变焦倍率对应的各个区域的像素值;或者,也可以根据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与端点变焦倍率之间的关系,建立曲面方程,本申请可通过曲面方程,根据端点变焦倍率确定图像区域的像素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在根据预存的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后,根据确定出的各个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
具体实施中,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下列方式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各个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确定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并根据确定出的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
具体实施中,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时,针对各个图像区域,分别执行如下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确定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并将加权和作为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
具体实施中,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像素比曲线方程,分别确定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像素比曲线方程用于表征变焦倍率和像素值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像素值比值为对应的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的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与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的比值,用于表征已校准图像的阴影比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下列方式确定像素比方程:
实施中,本申请实施例分别确定各个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针对各个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分别执行如下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已校准图像的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和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后,将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与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的比值,作为已校准图像的像素值比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为已校准图像的中心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为已校准图像的四个角部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平均值。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已校准图像的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以及四个角部区域的像素平均值后,分别得到各个角部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与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的比值后,将得到的各个像素值的比值的平均值作为已校准图像的像素值比值。
需要说明的是,中心区域的面积与角部区域的面积相同。
例如,当变焦倍率为1x时,像素值比值为60%;变焦倍率为2x时,像素值比值为70%;变焦倍率为3x时,像素值比值为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各个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的像素值比值,确定像素值比值与变焦倍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确定出的对应关系,确定像素比曲线方程。
具体实施中,本申请实施例以变焦倍率为横坐标,像素值比值为纵坐标,根据确定出的各个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的像素值比值,绘制坐标点,并根据绘制出的坐标点,拟合像素比曲线方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拟合出的像素比曲线方程可以为二次方程或者三次方程,比如,f(z)=a*z2+b*z+c,其中,z表示变焦倍率;f(z)表示变焦倍率z对应的像素值比值;a、b、c表示常数。
本申请实施例可根据拟合出的像素比曲线方程确定出任意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和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后,根据确定出的像素值比值,分别确定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以及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
本申请实施例可根据下列方式确定第一权重值和第二权重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做差,得到第一差值;将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做差,得到第二差值;以及将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做差,得到第三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确定出的第一差值与第三差值的比值,确定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根据第二差值与第三差值的比值,确定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下列公式确定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
其中,Wi表示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zj表示第二端点变焦倍率;zi表示第一端点变焦倍;z表示目标变焦倍率;f(zj)表示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f(zi)表示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f(z)表示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下列公式确定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
其中,Wj表示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zj表示第二端点变焦倍率;zi表示第一端点变焦倍率;z表示目标变焦倍率;f(zj)表示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f(zi)表示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f(z)表示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出第一权重值和第二权重值后,根据第一像素值与第一权重值的乘积,以及第二像素值与第二权重值的乘积,得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将确定出的加权和作为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对图像区域进行像素补偿。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下列公式确定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
F(x,y)=Fi(x,y)*Wi+Fj(x,y)*Wj
其中,F(x,y)表示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待处理图像中的第x行y列的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Fi(x,y)表示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待处理图像中的第x行y列的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Wi表示第一权重值;Fj(x,y)表示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待处理图像中的第x行y列的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Wj表示第二权重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出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后,根据确定出的像素补偿值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进行补偿,完成镜头阴影校准。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完整流程图,其中,以对待处理图像的一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补偿为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确定待处理图像对应的目标倍率区间的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和第二端点变焦倍率;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倍率区间为目标变焦倍率所属的倍率区间,目标变焦倍率为图像采集设备在拍摄所述待处理图像时使用的变焦倍率;图像采集设备可以为光学连续变焦倍率模组;以及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小于第二端点变焦倍率;
步骤S302、根据预存的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待处理图像中的图像区域对应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一像素值,以及对应于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二像素值;
步骤S303、根据像素比曲线方程,分别确定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以及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
需要说明的是,像素比曲线方程用于表征变焦倍率与像素值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像素值比值为对应的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的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与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的比值;
步骤S304、分别确定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一差值,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二差值,以及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三差值;
步骤S305、根据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三差值的比值,确定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
步骤S306、根据第二差值与第三差值的比值,确定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
步骤S307、根据第一像素值与第一权重值的乘积,以及第二像素值与第二权重值的乘积,得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
步骤S308、将加权和作为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
步骤S309、根据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对待处理图像的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申请实施例图像处理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401,用于确定待处理图像对应的目标倍率区间的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和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目标倍率区间为目标变焦倍率所属的倍率区间,目标变焦倍率为图像采集设备在拍摄待处理图像时使用的变焦倍率;
第二确定单元402,用于根据预存的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对应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一像素值,以及对应于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二像素值;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是按照预设的划分规则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划分得到的;
补偿单元403,用于分别根据各个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补偿单元403具体用于:
分别根据各个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确定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
根据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对待处理图像的各个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补偿单元403具体用于:
针对各个图像区域,分别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
将加权和作为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补偿单元403具体用于:
根据像素比曲线方程,分别确定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以及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像素比曲线方程用于表征变焦倍率与像素值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像素值比值为对应的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的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与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的比值;
根据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和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分别确定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以及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
根据第一像素值与第一权重值的乘积,以及第二像素值与第二权重值的乘积,得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小于第二端点变焦倍率;补偿单元403具体用于:
分别确定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一差值,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二差值,以及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三差值;
根据第一差值与第三差值的比值,确定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
根据第二差值与第三差值的比值,确定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像素比曲线方程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分别确定各个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
针对各个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分别执行如下操作:确定已校准图像的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和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为已校准图像的中心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为已校准图像的四个角部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将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与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的比值,作为已校准图像的像素值比值;
根据各个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的像素值比值,确定像素值比值与变焦倍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确定像素比曲线方程。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如下方式获取:
针对各个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分别执行如下操作:
基于预设的划分规则,将已校准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
分别确定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为该图像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
建立已校准图像中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与已校准图像关联的端点变焦倍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由于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申请实施例图像处理方法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如图5所示,包括存储器131,通讯模块133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32。
存储器131,用于存储处理器132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13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以及运行即时通讯功能所需的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各种即时通讯信息和操作指令集等。
处理器13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为数字处理单元等等。处理器132,用于调用存储器13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图像处理方法。
通讯模块133用于与图像采集设备进行通信,获取待处理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存储器131、通讯模块133和处理器13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公开实施例在图5中以存储器131和处理器132之间通过总线134连接,总线134在图5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总线13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处理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待处理图像对应的目标倍率区间的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和第二端点变焦倍率;所述目标倍率区间为目标变焦倍率所属的倍率区间,所述目标变焦倍率为图像采集设备在拍摄所述待处理图像时使用的变焦倍率;
根据预存的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一像素值,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二像素值;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是按照预设的划分规则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划分得到的;
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确定各个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根据各个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对所述待处理图像的各个所述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
所述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确定各个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包括:
针对各个所述图像区域,分别执行如下操作:确定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将所述加权和作为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包括:
根据像素比曲线方程,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以及所述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所述像素比曲线方程用于表征变焦倍率与像值素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像素值比值为对应的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的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与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的比值;
根据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和所述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以及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值与所述第一权重值的乘积,以及所述第二像素值与所述第二权重值的乘积,得到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小于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和所述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以及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一差值,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二差值,以及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与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对应的像素值比值的第三差值;
根据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三差值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一权重值;
根据所述第二差值与所述第三差值的比值,确定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相对于所述目标变焦倍率的第二权重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比曲线方程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
针对各个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分别执行如下操作:确定所述已校准图像的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和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所述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为所述已校准图像的中心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所述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为所述已校准图像的四个角部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将所述边缘区域的像素平均值与所述中心区域的像素平均值的比值,作为所述已校准图像的像素值比值;
根据各个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的像素值比值,确定像素值比值与变焦倍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像素比曲线方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如下方式获取:
针对各个所述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关联的已校准图像,分别执行如下操作:
基于所述预设的划分规则,将所述已校准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
分别确定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为该图像区域包含的各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
建立所述已校准图像中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与所述已校准图像关联的端点变焦倍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6.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处理图像对应的目标倍率区间的第一端点变焦倍率和第二端点变焦倍率;所述目标倍率区间为目标变焦倍率所属的倍率区间,所述目标变焦倍率为图像采集设备在拍摄所述待处理图像时使用的变焦倍率;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存的倍率区间的端点变焦倍率与各个图像区域的像素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一像素值,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二端点变焦倍率的第二像素值;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各个图像区域是按照预设的划分规则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划分得到的;
补偿单元,用于分别根据各个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确定各个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根据各个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对所述待处理图像的各个所述图像区域进行像素值补偿;
所述补偿单元,具体用于针对各个所述图像区域,分别执行如下操作:确定所述图像区域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和第二像素值的加权和;将所述加权和作为所述图像区域的像素补偿值。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33680.9A CN113099143B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33680.9A CN113099143B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99143A CN113099143A (zh) | 2021-07-09 |
CN113099143B true CN113099143B (zh) | 2023-03-21 |
Family
ID=76670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33680.9A Active CN113099143B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99143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2578A (zh) * | 2006-12-31 | 2008-07-30 | 北京泰邦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全焦距无像差图像摄取方法及系统 |
CN101739678A (zh) * | 2008-11-10 | 2010-06-16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物体阴影的检测方法 |
CN110536057A (zh) * | 2019-08-30 | 2019-12-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49740B2 (ja) * | 1995-04-07 | 2007-07-2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電子ズーム処理装置および電子ズーム処理方法 |
JP2001157104A (ja) * | 1999-11-29 | 2001-06-08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の制御に供するメモリ媒体 |
JP2002094860A (ja) * | 2000-09-11 | 2002-03-29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メモリ媒体 |
WO2007075066A1 (en) * | 2005-12-29 | 2007-07-05 | Mtekvision Co., Ltd. | Image processo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ens shading compensation |
US20080278613A1 (en) * | 2007-05-11 | 2008-11-13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providing pixel value adjustment for images produced with varying focal length lenses |
JP2012090145A (ja) * | 2010-10-21 | 2012-05-10 | Sony Corp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2016129280A (ja) * | 2015-01-09 | 2016-07-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ェーディング補正装置および補正方法 |
JP6553974B2 (ja) * | 2015-07-30 | 2019-07-31 | 日本放送協会 | カメラ用のシェーディング補正装置 |
CN110365897B (zh) * | 2019-07-08 | 2021-06-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修正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602392B (zh) * | 2019-09-03 | 2021-10-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成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641775B (zh) * | 2020-04-14 | 2021-10-01 |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 多摄变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系统 |
-
2021
- 2021-03-29 CN CN202110333680.9A patent/CN11309914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2578A (zh) * | 2006-12-31 | 2008-07-30 | 北京泰邦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全焦距无像差图像摄取方法及系统 |
CN101739678A (zh) * | 2008-11-10 | 2010-06-16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物体阴影的检测方法 |
CN110536057A (zh) * | 2019-08-30 | 2019-12-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99143A (zh) | 2021-07-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52023B (zh) | 一种图像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009997B (zh) | 一种调整图像对比度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788251B (zh) | 图像亮度处理方法及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1757029A (zh) | 阴影校正检测参数确定、校正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鱼眼相机 | |
CN111163301B (zh) | 色彩调整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4639923A (zh) | 一种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 |
CN110049250B (zh) | 摄像状态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10490204B (zh) |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终端 | |
CN111182293A (zh) | 一种镜头阴影校正数据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8198189B (zh) | 图片清晰度的获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2991163B (zh) | 一种全景图像的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1311481A (zh) | 背景虚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175967B (zh) | 图像去雾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3160090B (zh) | 一种图像校正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3099143B (zh)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492286B (zh) | 一种自动白平衡校正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6971375B (zh) | 一种图像放大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4010134B (zh) | 用于形成具有宽动态范围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6485645B (zh) | 图像拼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1051117B (zh) | 一种校正透镜成像不均一性、提取透镜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5398521A (zh) | 图像处理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 |
CN114240800B (zh) | 面向散射场景的编码摄像图像增强方法及装置 | |
CN115937029A (zh) | 一种水下图像增强方法 | |
CN109544483B (zh) | 视频图像亮度、对比度增强方法及装置 | |
CN112770111A (zh) | 一种鉴定镜头光轴与图像传感器中心重合的装置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