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7614A -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97614A CN113097614A CN202110335948.2A CN202110335948A CN113097614A CN 113097614 A CN113097614 A CN 113097614A CN 202110335948 A CN202110335948 A CN 202110335948A CN 113097614 A CN113097614 A CN 1130976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chemical device
- circuit board
- seal
- cavity
- sea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9 marb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87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电解液和极耳,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封印部,第一部形成第一容腔,第二部形成第二容腔,电极组件收容于第一容腔内,电极组件包括极片和隔离膜,电解液收容于第一容腔或第二容腔中的至少一者内,极耳与极片电连接,在封印部,极耳从第二容腔伸出壳体外,沿第一方向,第二部的长度h≥0.9mm。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电子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的电化学装置,能够改善在进行跌落测试时其封装边冲开的问题,并且改善隔膜内翻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已经融入消费者的生活,而在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例如在使用手机时,可能会造成手机的跌落。因此,内置于手机中的锂离子电池的跌落性能已经成为消费者主要关注的安全性能。随着对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要求的提高,锂离子电池跌落失效更加严重,其中有两种失效模式发生概率最高,分别为顶封冲开和游离电解液冲击导致的隔膜内翻,隔膜内翻是导致锂离子电池电压降甚至着火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旨在能够解决至少一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电解液和极耳,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封印部,第一部形成第一容腔,第二部形成第二容腔。电极组件收容于第一容腔内,电极组件包括极片和隔离膜。电解液收容于第一容腔或第二容腔中的至少一者内。极耳与极片电连接,在封印部,极耳从第二容腔伸出壳体外。所述第一部朝向所述第二部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沿第一方向,第二部的长度h≥0.9mm。
通过采用上述的电化学装置,沿第一方向增加第二部的长度,当电化学装置跌落时,因第二部的距离增加,能够减小设于第一容腔内的电极组件对壳体的冲击,从而降低电化学装置顶封冲开的风险。同时,存储于第一容腔和/或第二容腔内的电解液流动的距离增加,缓解了跌落过程中电解液的冲击力,降低了电极组件中隔离膜内翻导致的短路的风险。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部的长度为h≥1.3mm。
将第二部的长度设置为h≥1.3mm,使得延长后的第二部能够更好的包裹电化学装置中的其他零部件,以提升电化学装置的空间利用率。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电化学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极耳上的密封件,密封件与封印部粘接。
通过将设于极耳上的密封件与封印部粘接,一方面将极耳与封印部隔开,减少极耳与封印部出现电连通的情况,另一方面增加封印部处的密封性能,提升电化学装置的密封效果,避免出现液体,例如空气中的水份进入电化学装置中。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部包括台阶面,台阶面与第二部和封印部形成收容空间。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与极耳电连接,电路板设于收容空间处。
通过台阶面与第二部和封印部形成收容空间,电路板设于收容空间处,减小了电化学装置的整体体积,提升了电化学装置的空间利用率。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电化学装置还包括连接件,电路板与极耳通过连接件电连接。
通过连接件连接极耳与电路板,改善极耳直接与电路板连接时可能出现的因电流过大而造成的安全性问题,从而提升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能。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沿第一方向观察,台阶面、第二部和封印部所组成的轮廓呈L形。在第二方向上,电路板的投影与第二部的投影和封印部的投影分别存在重合的部分。
将台阶面、第二部和封印部设置为L形,将电路板设于呈L形的空间内,并被包裹其中,提升了电化学装置整体的空间利用率,减小了电化学装置的体积。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沿第一方向观察,第二部和封印部之间存在夹角θ,0°<θ<180°。
第二部与封印部之间存在夹角θ,使得第二部、封印部能够更好的包裹电路板,将电路板收容于其形成的空间内,对电路板也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沿第一方向观察,台阶面、第二部和封印部所组成的轮廓呈U形。
将台阶面、第二部和封印部所组成的轮廓设置为呈U形,将电路板设于U形结构内,提升了对电路板整体的包覆,对电路板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之外,提升了电化学装置的空间利用率。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电路板的投影与所述第二部的投影和封印部的投影分别存在重合的部分。
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设于台阶面和电路板之间且贴附于台阶面,电路板接触缓冲件。
设置缓冲件,在电化学装置进行跌落测试时,减小电路板与第一部之间发生冲击的情形,保证第一部的安全性,避免出现被电路板撞击而发生破损的情况。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中任一的电化学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通过增加第二部沿第一方向的长度,来改善电化学装置在进行跌落过程中,电化学装置可能出现的顶封冲开或者隔离膜内翻的问题,提升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化学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电化学装置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另一电化学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又一电化学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电化学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电化学装置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化学装置 100
壳体 10
第一部 11
第一容腔 111
台阶面 112
第二部 12
第二容腔 121
第二表面 122
长度 h
封印部 13
第三表面 131
收容空间 14
电极组件 20
极片 21
第一极片 211
第二极片 212
隔离膜 22
极耳 30
密封件 40
电路板 50
连接件 60
缓冲件 70
电子装置 200
本体 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电解液和极耳,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封印部,第一部形成第一容腔,第二部形成第二容腔。电极组件收容于第一容腔内,电极组件包括极片和隔离膜。电解液收容于第一容腔或第二容腔中的至少一者内。极耳与极片电连接,在封印部,极耳从第二容腔伸出壳体外。第一部朝向第二部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壳体的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沿第一方向,第二部的长度h≥0.9mm。
通过采用上述的电化学装置,沿第一方向增加第二部的长度,当电化学装置在跌落时,因第二部的距离增加,能够减小设于第一容腔内的电极组件对壳体的冲击,从而降低电化学装置顶封冲开的风险。同时,存储于第一容腔和/或第二容腔内的电解液流动的距离增加,缓解了跌落过程中电解液的冲击力,降低了电极组件中隔离膜内翻导致的短路的风险。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100,包括壳体10和电极组件20,电极组件20设于壳体10内,通过壳体10对电极组件20进行保护。为了使得电化学装置100能够正常使用,壳体10内还注入电解液(图未示),促进离子(如锂离子)在电极组件20内的移动,以使得电化学装置100能够正常充放电。
壳体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11、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
请参阅图1和图2,为了更好的对电化学装置100进行说明,将结合X、Y、Z坐标轴对其进行说明,其中,X、Y、Z坐标轴两两垂直。第一部11朝向所述第二部12的方向为第三方向Y,壳体10的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Z,垂直于第二方向Z和第三方向Y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可以是壳体10的宽度方向,第三方向可以是壳体的长度方向。进一步地,壳体10的宽度,指在图1中所展示的电化学装置100来看,点到点之间数值较大的距离为长度,不比长度的数值大或者在长度的侧边的为宽度。
具体的,壳体10包括沿第三方向Y依次连接的第一部11、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第一部11形成第一容腔111,第二部12形成第二容腔121,第一容腔111和第二容腔121连通。第一容腔111收容部分电极组件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方向Y可以是极耳延伸的方向。电解液收容于第一容腔111或第二容腔121中的至少一者内。壳体10在封印部13处进行封装,可在封印部13处设置密封胶,通过密封胶进行粘接密封并进行热压,以使得壳体10形成一个密封结构。
沿第二方向Z,收容有电极组件20的第一部11的厚度大于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的厚度。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的厚大相同。并且,第一部11包括台阶面112,第二部12包括第二表面122,封印部13包括第三表面131,台阶面112、第二表面122和第三表面131依次连接。其中,台阶面112为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Z所形成的表面,第二表面122和第三表面131为沿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Y形成的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部11、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共采用同一底面。即沿第一方向X观察,第一部11、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存在位于同一平面的表面。
请参阅图2,电极组件20包括极片21和隔离膜22,隔离膜22设于相邻两极片21之间,已经极片21隔开,减少极片21相接而产生电化学装置100短路的情况。极片21包括第一极片211和第二极片212,隔离膜22设于第一极片211和第二极片212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极片211为正极极片21,第二极片212为负极极片21。第一极片211、隔离膜22和第二极片212层叠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了中,还可将层叠设置后的第一极片211、隔离膜22和第二极片212进行卷绕。第一极片211可替换为负极极片21,第二极片212可替换为正极极片21。
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极耳30,极耳30与极片21电连接,且极耳30也区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正极极耳连接正极极片,负极极耳连接负极极片。
与极片21相连接的极耳30经第二部12向封印部13延伸,并从第二容腔121中经封印部13延伸出壳体10外,以与外部结构电连接。
沿极耳30延伸的方向,即沿第三方向Y,第二部12的长度h≥0.9mm。将第二部12的长度设置为h≥0.9mm,使得第二部12相对于传统的电化学装置100延伸了其长度,延长后的第二部12能够包裹住电化学装置100的其他部件,并且,在电化学装置100进行跌落测试时,将第二部12延长,更加不易失效,即电化学装置100发生顶封冲开和隔离膜22内翻的情况减少。其中,顶封冲开指封印部13处经外力冲击后打开,失去密封效果。隔离膜22内翻指设于极片21之间的隔离膜22出现弯折,而无法隔开极片21。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部12的长度h≥1.3mm,第二部12延伸的距离增加,电化学装置100出现顶封冲开或者隔离膜22内翻的情况减少,从而提升电化学装置100的抗跌落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部12的长度h还可为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等。
请参阅图2,电解液收容于第一容腔111或第二容腔121中的至少一者内。当电解液收容于第一容腔111时,能够使得电极组件20之间能够发生电化学反应。第二容腔121中可能存在部分游离的电解液存储于其中,当第一容腔111中的电解液不足时,存储于第二容腔121中的电解液可进行补充,延长电化学装置100的使用时间。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极耳30上的密封件40,密封件40与封印部13粘接,且密封件40的周侧设置用于粘接封印部13的密封胶,封印部13通过密封胶和密封件40共同粘接固定。极耳30和封印部13通过密封件40隔开,当封印部13中存在金属材料时,可通过密封件40将二者隔开,避免极耳30与封印部13之间出现电连通的情况。进一步地,密封件40为极耳30胶,极耳30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从而隔绝极耳30和封印部13。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件40还可替换为其他具有等同功效或作用的结构。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电路板50,电路板50与极耳30电连接。第一部11的台阶面112、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形成收容空间14,进一步地,收容空间14由台阶面112、第二表面122和第三表面131围设形成,电路板50设于收容空间14处。
沿第一方向X观察,台阶面112、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的轮廓呈L形。沿第二方向Z,电路板50与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存在重合的部分,电路板50与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平行设置,即电路板50与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之间的夹角为0°。平行设置的电路板50设置在收容空间14内,减小了电化学装置100的整体体积,提升了电化学装置100的空间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电路板50与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之间也可存在夹角,以使得电路板50能够配合电化学装置100与其他结构的连接与组装。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连接件60,电路板50与极耳30通过连接件60电连接。通过连接件60连接极耳30与电路板50,能够改善极耳30直接与电路板50连接时可能出现的因电流过大而造成的安全性问题,提升电化学装置100的安全性能。
连接件60为焊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60还可替换为其他具有等同功效或作用的结构,例如,还可将连接件60替换为转接铜片。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缓冲件70,缓冲件70设于台阶面112和电路板50之间。进一步地,缓冲件70还可贴附于台阶面112,并与电路板50接触。具体的,缓冲件70与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垂直设置,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台阶面112,电路板50的端部抵持于缓冲件70上。
当电化学装置100在进行跌落测试或实际使用时发生掉落的情况时,缓冲件70能够向电路板50提供缓冲力,改善电路板50直接撞击于壳体10上,造成电路板50或壳体10的破损情况。
进一步地,缓冲件70为胶垫。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件70还可替换为其他具有等同功效或作用的结构,例如,还可替换为泡棉。
将电路板50、连接件60和缓冲件70设于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位置处时,电路板50、连接件60、缓冲件70、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之间存在如下关系,沿第三方向Y,电路板50、连接件60和缓冲件70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的长度之和。以使得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收容电路板50、连接件60和缓冲件70。
本实施例中,在将电路板50设于收容空间14时的具体步骤为,将极耳30通过连接件60与电路板50连接,再将连接件60进行弯折,使得电路板位于收容空间14,以提升电化学装置100的空间利用率。一方面,将第二部12设于第一部11的端部,最终形成的收容空间14大,更能够容纳电化学装置100的其他零部件。另一方向,延长第二部12的长度,提升电化学装置100的安全性能外,当极耳30处设置密封件40时,若要弯折封印部13则会变得更加困难,此时,第二部12的延长,使得封印部13能够更好的进行弯折。
第二部12延伸长度的最大值可根据电化学装置100的其他零部件进行设置。例如,第二部12延伸的最大距离可根据电路板50或者缓冲件70的尺寸进行设置。当电路板50或者缓冲件70的尺寸较大时,第二部12延伸的距离更长,如延伸为5mm、6mm等。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3和图4,第二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10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100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沿第一方向X观察,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之间存在夹角,夹角范围大于0°小于180°,电路板50与封印部13存在重合的部分。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不再处于同一平面,且电路板50与封印部13相对设置,以使得二者之间存在重合的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观察,台阶面112、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的轮廓呈U形,即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之间呈90°设置。将电路板设于U形的空间内,保护电路板50之外,提升电化学装置100的空间利用率。并且,电路板50较大的面贴附于缓冲件70上,缓冲件70能够向电路板50提供更大的缓冲力,更能够形成对电路板50的保护。电路板50与封印部13平行设置,与极耳30和电路板50的连接件60也收容于U形的空间内,充分利用壳体10所形成的空间结构。
将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垂直设置,需要对封印部13进行弯折,设于密封件40的封印部13更加难易进行弯折,此时,通过增加第二部12的长度,不仅易于封印部13进行弯折,在进行跌落测试的过程中,电极组件20发生移动的距离增加,改善电极组件20容易冲破封印部13的问题。另外,存储于第二部12内游离的电解液流动的距离增加,对于隔离膜22的冲击力减小,改善隔离膜22出现内翻的情况。
请参阅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观察,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之间的夹角为大于0°小于90°。相较于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之间的夹角呈90°设置,将其夹角设置为大于0°小于90°,使得台阶面112、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所形成的空间能够容纳更多其他的零部件。
请参阅图6,在又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观察,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之间的夹角为大于90°小于180°。相较于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之间的夹角呈90°设置或者二者的夹角为大于0°小于90°,将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之间的夹角设置为大于90°小于180°,使得电化学装置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少了电化学装置100所需要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地,将电路板50、连接件60和缓冲件70设于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位置处时,电路板50、连接件60、缓冲件70、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之间存在如下关系,沿第三方向Y,电路板50、连接件60和缓冲件70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的长度之和。以使得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收容电路板50、连接件60和缓冲件70。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7和图8,第三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10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100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沿第一方向X观察,第二部12、封印部13设于第一部11的中间位置处,第一部11包括两个台阶面112,每一台阶面112和第二部12、封印部13形成一个收容空间14。收容空间14在设置电路板50、缓冲件70等结构的同时,还可设置电化学装置100的其他零部件。
进一步地,将电路板50、连接件60和缓冲件70设于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位置处时,电路板50、连接件60、缓冲件70、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之间存在如下关系,沿第三方向Y,电路板50、连接件60和缓冲件70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的长度之和。以使得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收容电路板50、连接件60和缓冲件70。
如此设置电化学装置100,是根据电极组件20的厚度情况进行的设置,如此一来,即使电极组件20的厚度较大,电化学装置100依然可以提升其自身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能够放置更多的零部件。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装置200,电子装置200包括本体80和上述任一实施中的电化学装置100,电化学装置100收容于本体80内,用以向本体80提供电量,使电子装置200能够正常使用。
电子装置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100,因为具有该电化学装置100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电子装置200可为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本体80则为手机结构、平板结构等,电化学装置100安装于手机结构内对其进行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的类型不限于此。
下表1为对比例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化学装置100进行跌落测试的对比情况:
表1
对比例中,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化学装置相同的是,对比例中的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封印部。电极组件设于第一部内,与电极组件中极片相连接的极耳从第二部和封印部延伸出壳体外,但是对比例中第二部的长度小于0.9mm,进一步的,对比例中的第二部的长度为0.6mm。当在第二部和封印部位置处设置与极耳连接的电路板、缓冲件时,第一部、第二部和封印部无法包覆电路板、缓冲件等零部件。
而本申请中电化学装置100在制造的过程中,壳体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11、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电极组件20设于第一部11内,与电极组件20中极片相连接的极耳30从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延伸出壳体10外,第二部12的长度≥0.9mm。在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位置处设置与极耳30连接的电路板50、缓冲件70时,第一部11、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包覆电路板50、缓冲件70等零部件。
跌落测试方法:将电化学装置100置于整机模拟夹具中,采用双面胶固定,盖上盖板。从1.8m的高度跌落至大理石地面,按照上-下-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顺序依次连续跌落。其中,电压降的测试方法为采用内阻仪分别测试跌落前后的电池电压,电压降为两者的差值。
其中,电路板50的位置指电路板50相较于第二部12的设置位置。第二部12的长度则指不同情况下第二部12设置的距离。封印部13是否弯折指封印部13与第二部12之间是否存在夹角。而跌落电压降、封印部冲开中7/10或者10/10分别表示,在10次测试中出现7次失效,在10次测试中出现10次失效的情况。在实施例1中,分别将第二部12的长度设置为0.9mm、1.3mm 1.5mm和2.0mm进行测试。
通过增加第二部12的长度,电化学装置100在进行测试时,电解液存储在第二部12内,其流动的距离增加,减少了其对隔离膜22的冲击,改善隔离膜22出现内翻的情况。而将封印部13相对于第二部12垂直设置,改善电化学装置100中封印部13被冲开的情况。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电化学装置100及电子装置200,通过将电化学装置100中的第二部12长度增加,一方面,能够减小设于第一容腔111内的电极组件20对壳体10的冲击,从而改善电化学装置100顶封冲开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储于第一容腔111或第二容腔121内的电解液流动的距离增加,缓解了跌落过程中电解液的冲击力,改善电极组件20中隔离膜22内翻的问题。而将第二部12和封印部13之间呈角度设置,改善电化学装置跌落过程中,第二部12冲击封印部13的情况,进一步地减小顶峰冲开的问题,同时,二者之间呈角度设置,进一步减小电化学装置100的整体体积。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
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第二部和封印部,所述第一部形成第一容腔,所述第二部形成第二容腔;
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容腔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极片和隔离膜;
电解液,收容于所述第一容腔或所述第二容腔中的至少一者内;
极耳,与所述极片电连接,在所述封印部,所述极耳从所述第二容腔伸出所述壳体外;
其中,所述第一部朝向所述第二部的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二部的长度h≥0.9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的长度h≥1.3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极耳上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封印部粘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包括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第二部和所述封印部形成收容空间,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极耳电连接,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极耳通过所述连接件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台阶面、所述第二部和所述封印部所组成的轮廓呈L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电路板的投影与所述第二部的投影和封印部的投影分别存在重合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二部和所述封印部之间存在夹角θ,0°<θ<18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所述台阶面、所述第二部和所述封印部所组成的轮廓呈U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电路板的投影与所述第二部的投影和封印部的投影分别存在重合的部分。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中,所述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于所述台阶面和所述电路板之间且贴附于所述台阶面,所述电路板接触所述缓冲件。
11.一种电子装置,其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35948.2A CN113097614B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35948.2A CN113097614B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97614A true CN113097614A (zh) | 2021-07-09 |
CN113097614B CN113097614B (zh) | 2024-07-09 |
Family
ID=76670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35948.2A Active CN113097614B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9761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45630A (zh) * | 2021-08-27 | 2021-12-03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装置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64980A (ja) * | 2002-11-13 | 2004-06-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角形電池 |
US20060222940A1 (en) * | 2005-04-04 | 2006-10-05 | Masato Fujikawa |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
CN1967905A (zh) * | 2003-05-01 | 2007-05-23 | 索尼株式会社 | 电池组和用于制造电池组的方法 |
CN101276934A (zh) * | 2007-03-26 | 2008-10-0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具有聚合物电解质的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形成方法 |
US20090148763A1 (en) * | 2007-12-07 | 2009-06-11 | Masatoshi Hano | Alkaline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
CN101529613A (zh) * | 2006-08-21 | 2009-09-09 | 株式会社Lg化学 | 具有改进的安全性及优良制造工艺特性的袋形二次电池 |
US20110020674A1 (en) * | 2006-08-10 | 2011-01-27 | Hideaki Fujita | Enclosed battery |
US20190173134A1 (en) * | 2017-12-04 | 2019-06-06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
CN209434340U (zh) * | 2016-12-27 | 2019-09-24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电池单元和用于制造电池单元的电池壳体的装置 |
CN110581246A (zh) * | 2019-10-28 | 2019-12-17 | 邳州华创锂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结构稳定的锂电池安装盒 |
-
2021
- 2021-03-29 CN CN202110335948.2A patent/CN11309761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64980A (ja) * | 2002-11-13 | 2004-06-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角形電池 |
CN1967905A (zh) * | 2003-05-01 | 2007-05-23 | 索尼株式会社 | 电池组和用于制造电池组的方法 |
US20060222940A1 (en) * | 2005-04-04 | 2006-10-05 | Masato Fujikawa |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
US20110020674A1 (en) * | 2006-08-10 | 2011-01-27 | Hideaki Fujita | Enclosed battery |
CN101529613A (zh) * | 2006-08-21 | 2009-09-09 | 株式会社Lg化学 | 具有改进的安全性及优良制造工艺特性的袋形二次电池 |
CN101276934A (zh) * | 2007-03-26 | 2008-10-0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具有聚合物电解质的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形成方法 |
US20090148763A1 (en) * | 2007-12-07 | 2009-06-11 | Masatoshi Hano | Alkaline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
CN209434340U (zh) * | 2016-12-27 | 2019-09-24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电池单元和用于制造电池单元的电池壳体的装置 |
US20190173134A1 (en) * | 2017-12-04 | 2019-06-06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pack |
CN110581246A (zh) * | 2019-10-28 | 2019-12-17 | 邳州华创锂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结构稳定的锂电池安装盒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45630A (zh) * | 2021-08-27 | 2021-12-03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97614B (zh) | 2024-07-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629211U (zh) |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 |
CN112771714B (zh) | 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使用电池单体作为电源的装置及电池单体的组装方法 | |
KR101009567B1 (ko) | 배터리 팩 | |
US9065083B2 (en) | Lithium polymer battery | |
EP2811545B1 (en) | Battery module | |
KR101599489B1 (ko) | 이차전지 및 이차전지용 안전 장치 | |
KR20130110048A (ko) | 이차 전지 | |
US8658294B2 (en) | Protective circuit module and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 |
CN103972459A (zh) | 电池组 | |
EP3800696B1 (en) |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ic vehicle | |
CN111403803B (zh) |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 |
CN111952514A (zh) | 一种电池 | |
JP2020173900A (ja) | ラミネート型電池 | |
CN103238236A (zh) | Ptc装置和配备有ptc装置的二次电池 | |
CN102903862B (zh) | 可充电电池 | |
CN113097614B (zh) |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1384348B (zh) | 二次电池和电池模组 | |
CN213636220U (zh) | 电池及电子装置 | |
CN111384326A (zh) | 二次电池和电池模组 | |
CN114175389A (zh) | 电池组、电子装置和车辆 | |
CN115498354B (zh) |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2676395U (zh) | 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 |
CN114614216B (zh) |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 |
KR20160102725A (ko) | 보호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지팩 | |
US20120189873A1 (en) | Battery pack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