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6998A - 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 - Google Patents

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6998A
CN113096998A CN202110398069.4A CN202110398069A CN113096998A CN 113096998 A CN113096998 A CN 113096998A CN 202110398069 A CN202110398069 A CN 202110398069A CN 113096998 A CN113096998 A CN 113096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transmission
clutch
power
safety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980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小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 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 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 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 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980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69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6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699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7/00Switches having flexible operating part adapted only for pulling, e.g. cord, chain
    • H01H17/02Details
    • H01H17/06Movabl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7/00Switches having flexible operating part adapted only for pulling, e.g. cord, chain
    • H01H17/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7/00Switches having flexible operating part adapted only for pulling, e.g. cord, chain
    • H01H17/16Switches having flexible operating part adapted only for pulling, e.g. cord, chain having a single flexible operating part adapted for pulling at one end only
    • H01H17/18Switches having flexible operating part adapted only for pulling, e.g. cord, chain having a single flexible operating part adapted for pulling at one end only secured to part of the switch driving mechanism that has only angular movement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基座、电控基座、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撤回机构及作用机构,所述固定基座与所述电控基座连接,所述固定基座开设有收容腔。本发明公开的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有效避免误触碰而引起的误通电或误断电;为生产作业人员提供有效的人身安全保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产品的良品率;而且,在出现误操作时通过撤回确保安全开关保持在需要两次拉扯线绳才能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状态。

Description

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技术领域,时常出现生产加工设备将工人误伤的情况。然而生产加工设备将工人误伤的情况主要是由两方面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工人操作不当引起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产加工设备误启动引起的。生产加工设备的误启动,大多是情况下是由于其通断电开关被误触碰导致。即,在生产加工设备本应处于断电停运状态(此时通常由工人对生产加工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等),其通断电开关却被其他工人或是物件误触碰,而使得通断电开关被按下而突然启动运行,进而使正在给生产加工进行检修、维护的工人受伤。
而且,若生产加工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突然被误触碰而断电停运,一方面容易产生不良品,另一方面生产加工设备断电后重新上电运行,可能还需要重新调整参数配置等,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另外,生产加工设备突然断电,也可能引起安全问题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为此,本发明在于设计一种安全开关通过两次旋转实现通电或断电,避免由于误触而使设备通电启动以及避免由于误触而使生产加工设备断电停运。从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
然而,虽然通过两次间断式旋转实现通电或断电的方式能有效避免误触而使得设备通电或断电。但,在安全开关被误旋转一次后,安全开关即陷入再次被误旋转则进行通电或断电操作的处境。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开关还能实现在被误旋转一次后进行撤回,从而使安全开关保持需要两次间断式旋转才能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有效避免误触碰而引起的误通电或误断电;为生产作业人员提供有效的人身安全保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产品的良品率;而且,在出现误操作时通过撤回确保安全开关保持在需要两次拉扯线绳才能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包括:固定基座、电控基座、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撤回机构及作用机构,所述固定基座与所述电控基座连接,所述固定基座开设有收容腔;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齿盘、传动连杆及传动转筒,所述传动齿盘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收容腔;所述传动转筒与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传动转筒具有阶梯底面,所述阶梯底面抵持于所述作用机构,使得所述作用机构向所述电控基座延伸或从所述电控基座回缩;所述阶梯底面具有依次首尾相接的通电第一行走面、通电第二行走面、断电第一行走面、断电第二行走面;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转盘、线绳、复位扭簧及弹性防逆件;所述驱动转盘与所述传动连杆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转盘还通过所述复位扭簧与所述固定基座连接;所述线绳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转盘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固定基座;
所述传动齿盘的侧壁设有四个以所述传动齿盘的中心轴为中心等间距设置的第一棘齿;所述驱动转盘上转动设置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第一棘齿抵持或分离;所述弹性防逆件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且与所述弹性防逆件与所述第一棘齿抵持或分离;
所述撤回机构包括:离合扭簧、离合转盘、离合齿盘及撤回杆;所述离合转盘通过所述离合扭簧与所述固定基座连接,且所述离合转盘抵持于所述传动转筒;所述离合齿盘套设于所述传动转筒的外壁,所述撤回杆与所述离合齿盘抵持或分离;
所述撤回机构还包括分离杆,所述分离杆设置在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所述离合转盘的外侧壁设置有分离块,所述分离杆与所述分离块抵持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作用机构包括:连接滚轮、杆式触头及第一复位弹簧;所述连接滚轮与所述杆式触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杆式触头,所述杆式触头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电控基座中;所述连接滚轮还与所述阶梯底面抵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转筒开设有活动通道,所述活动通道的内壁设有一圈第二棘齿;所述传动连杆的外壁设置有弹性啮合组件,所述弹性啮合组件与所述第二棘齿啮合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啮合组件包括啮合块及啮合复位弹簧,所述传动连杆的外壁开设有啮合避让槽,所述啮合块通过所述啮合复位弹簧与所述啮合避让槽的槽底连接;所述啮合复位弹簧为所述啮合块提供弹性回复力,以使得所述啮合块具有凸出于所述啮合避让槽的趋势;所述啮合块与所述第二棘齿的齿槽啮合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块设置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分离杆抵持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撤回机构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接于所述撤回杆,以使得所述撤回杆具有向所述离合齿盘靠近的趋势;且,
所述撤回杆靠近所述离合齿盘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齿盘抵持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还开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二避让槽,所述撤回杆收容于第二避让槽或从所述第二避让槽延伸至所述收容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撤回杆远离所述齿盘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固定基座;所述撤回杆远离所述齿盘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拉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连杆远离所述传动转筒的一端套设有第三复位弹簧并凸出于所述固定基座;所述传动连杆远离所述传动转筒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拉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转盘开设有弧形限位槽,所述固定基座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活动穿设于所述弧形限位槽。
本发明公开的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有效避免误触碰而引起的误通电或误断电;为生产作业人员提供有效的人身安全保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产品的良品率;而且,在出现误操作时通过撤回确保安全开关保持在需要两次拉扯线绳才能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安全开关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安全开关的分解图;
图4为驱动机构及传动机构的分解图;
图5为传动连杆与传动转筒的径向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安全开关在断电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安全开关在撤回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传动转筒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9为撤回杆与第二复位弹簧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安全开关在拉扯线绳一次的过程中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11为安全开关在一个通断电循环过程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两次拉扯线绳420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10,包括:固定基座20、电控基座30、驱动机构40、传动机构50、撤回机构60及作用机构70。固定基座20与电控基座30连接,固定基座20开设有收容腔100。
如图3及图4所示,传动机构50包括:传动齿盘510、传动连杆520及传动转筒530,传动齿盘510通过传动连杆520转动设置于收容腔100;传动转筒530与传动连杆520连接。如图8所示,传动转筒530具有阶梯底面540,阶梯底面540抵持于作用机构70,使得作用机构70向电控基座30延伸或从电控基座30回缩。阶梯底面540具有依次首尾相接的通电第一行走面541、通电第二行走面542、断电第一行走面543、断电第二行走面544。
如图3及图6所示,驱动机构40包括:驱动转盘410、线绳420、复位扭簧430及弹性防逆件440。驱动转盘410与传动连杆520转动连接;驱动转盘410还通过复位扭簧430与固定基座20连接。线绳420的一端与驱动转盘410连接,另一端伸出固定基座20。
如图3及图4所示,传动齿盘510的侧壁设有四个以传动齿盘510的中心轴为中心等间距设置的第一棘齿511。驱动转盘410上转动设置有驱动块411,驱动块411与第一棘齿511抵持或分离。弹性防逆件440固定于固定基座20且与弹性防逆件440与第一棘齿511抵持或分离。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块411通过扭簧(图未示)与驱动转盘410连接。
如图3所示,撤回机构60包括:离合扭簧610、离合转盘620、离合齿盘630及撤回杆640。离合转盘620通过离合扭簧610与固定基座20连接,且离合转盘620抵持于传动转筒530。离合齿盘630套设于传动转筒530的外壁,撤回杆640与离合齿盘630抵持或分离。撤回机构60还包括分离杆650,分离杆650设置在收容腔100的内壁,离合转盘620的外侧壁设置有分离块621,分离杆650与分离块621抵持或分离。在本实施例中,分离块621设置有第二倾斜面622,第二倾斜面622与分离杆650抵持或分离。
如图7所示,作用机构70包括:连接滚轮710、杆式触头720及第一复位弹簧730。连接滚轮710与杆式触头72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复位弹簧730套设于杆式触头720,杆式触头720的另一端延伸至电控基座30中;连接滚轮710还与阶梯底面540抵持。
如图3及图5所示,传动转筒530开设有活动通道531,活动通道531的内壁设有一圈第二棘齿532。传动连杆520的外壁设置有弹性啮合组件550,弹性啮合组件550与第二棘齿532啮合或分离。弹性啮合组件550包括啮合块551及啮合复位弹簧552,传动连杆520的外壁开设有啮合避让槽533,啮合块551通过啮合复位弹簧552与啮合避让槽533的槽底连接。啮合复位弹簧552为啮合块551提供弹性回复力,以使得啮合块551具有凸出于啮合避让槽533的趋势。啮合块551与第二棘齿532的齿槽啮合或分离。
如图6及图9所示,撤回机构60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660,第二复位弹簧660套接于撤回杆640,以使得撤回杆640具有向离合齿盘630靠近的趋势。且,撤回杆640靠近离合齿盘63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661,第一倾斜面661与齿盘抵持或分离。固定基座20还开设有与收容腔100连通的第二避让槽200,撤回杆640收容于第二避让槽200或从第二避让槽200延伸至收容腔100。撤回杆640远离齿盘的一端凸出于固定基座20;撤回杆640远离齿盘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拉环662。
如图4所示,传动连杆520远离传动转筒530的一端套设有第三复位弹簧560并凸出于固定基座20。传动连杆520远离传动转筒530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拉环521。
如图3及图4所示,驱动转盘410开设有弧形限位槽412,固定基座20设置有限位杆450,限位杆450活动穿设于弧形限位槽412。在本实施例中,弧形限位槽412的度数为90度。
下面对通过两次拉扯线绳420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1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开关10应用于生产加工设备,且安全开关10应用于生产加工设备时与按压式导电开关(设置在电控基座30中)配合使用;即,通过安全开关10对按压式导电开关按压与否来实现按压式导电开关的导通或断开,由此来实现生产加工设备的通电或断电;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过程是以断电状态为初始状态且以一个通断电的循环为例进行说明的;
当需要给生产加工设备通电时,第一次拉扯线绳420,线绳420拉动驱动转盘410正向转动(本文中的“正向”仅表示与本文中的“反向”方向相反);此时,由于驱动转盘410的驱动块411与其中一个第一棘齿511抵持,故驱动转盘410转动时带动传动齿盘510一同转动;与此同时,复位扭簧430发生扭转并积蓄弹性势能;当驱动转盘410转动90度时,与驱动块411抵持的第一棘齿511刚好转动90度并与弹性防逆件440抵持;此时松开线绳420,驱动转盘410在复位扭簧43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反向转动90度复位,而传动齿盘510由于其第一棘齿511与弹性防逆件440抵持则保持静止;驱动块411跟随驱动转盘410反向转动复位时越过并抵持于下一个第一棘齿511;
在传动齿盘510正向转动90度的过程中,传动齿盘510通过传动连杆520带动传动转筒530一同正向转动90度;传动转筒530转动时,由于阶梯底面540保持与连接滚轮710抵持,故在此过程中,连接滚轮710行走于通电第一行走面541并使杆式触头720向电控基座30延伸(即向按压式导电开关靠近);但此过程中,生产加工设备仍处于断电状态,也就是说,即使安全开关10在初始的断电状态下,线绳420被误拉扯了一次,也不能使生产加工设备通电运行;这样就起到防误操作的作用,避免误操作导致生产加工设备误通电运行而产生安全事故;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棘齿与弹性啮合组件550的配合,一方面使得传动连杆520正向转动时可以稳定地带动传动转筒530正向转动;另一方面,在传动连杆520被反向拧动(误操作)时,传动连杆520无法带动传动转筒530反向转动复位,这样就避免传动连杆520被反向旋转时安全开关10发生误通断或误断电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安全开关10的安全性;
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弧形限位槽412与限位杆450的配合设计,确保每次拉扯线绳420时,驱动转盘410精确、稳定地转动90度,从而确保传动转筒530每次精确、稳定地转动90度;
第二次拉扯线绳420,当驱动转盘410再次正向旋转90度时,传动连杆520再次带动传动转筒530精确地转动90度;通过拉扯线绳420实现将传动转筒530再次转动90度的原理与第一次拉扯线绳420使传动转筒530转动90度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但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次拉扯线绳420使传动转筒530再次转动90度时,连接滚轮710行走于通电第二行走面542并使杆式触头720进一步向电控基座30延伸(即进一步向按压式导电开关靠近),从而最终接通按压式导电开关,使生产加工设备切换至通电状态;
当需要给生产加工设备断电时,第三次拉扯线绳420,当驱动转盘410再次正向旋转90度时,传动连杆520再次带动传动转筒530精确地转动90度;通过第三次拉扯线绳420实现将传动转筒530再次转动90度的原理与第一次拉扯线绳420使传动转筒530转动90度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但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次拉扯线绳420使传动转筒530再次转动90度时,连接滚轮710行走于断电第一行走面543;在此过程中,杆式触头720保持静止状态,按压式导电开关也保持接通状态,即生产加工设备仍然保持通电状态;也就是说,即使安全开关10在通电状态下,线绳420被误拉扯了一次,也不能使生产加工设备断电;这样就起到防误操作的作用,避免误触导致生产加工设备误断电而影响生产及产生安全事故;
第四次拉扯线绳420,当驱动转盘410再次正向旋转90度时,传动连杆520再次带动传动转筒530精确地转动90度;通过第四次拉扯线绳420实现将传动转筒530再次转动90度的原理与第一次拉扯线绳420使传动转筒530转动90度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但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次拉扯线绳420使传动转筒530再次转动90度时,连接滚轮710行走于断电第二行走面544并使杆式触头720向远离电控基座30的方向回缩(即向按压式导电开关远离),从而最终使按压式导电开关断开,进而使生产加工设备切换至断电状态;同时,安全开关10也复位至初始断电状态并等待下一个通断电循环;
简而言之,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开关10,需要两次间断式拉扯线绳420,才能实现通电与断电之间的状态切换;有效避免误操作而引起的误通电或误断电;为生产作业人员提供有效的人身安全保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产品的良品率;而且,将现有的按压操作转化成本发明的拉扯线绳420操作,进一步降低误操作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安全开关10的安全性;
虽然通过两次间断式拉扯线绳420实现通电或断电的方式能有效避免误操作而使得设备通电或断电;但,在安全开关10被误操作一次后,安全开关10即陷入再次被误操作则进行通电或断电操作的处境;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开关10的安全性,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开关10还能实现在被误拉扯一次后进行撤回,从而使安全开关10保持在需要两次间断式拉扯线绳420才能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状态;
以下对安全开关10的撤回原理进行说明:
当第一拉扯线绳420将传动转筒530正向转动90度时,离合齿盘630跟随传动转筒530一同正向转动90度;而且,由于离合转盘620与传动转筒530抵持,传动转筒530转动时通过摩擦力带动离合转盘620一同正向转动90度;与此同时,离合扭簧610发生扭转并积蓄弹性势能;
在离合齿盘630跟随传动转筒530一同正向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撤回杆640靠近离合齿盘63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661,离合齿盘630在正向转动时不断拨动第一倾斜面661以使撤回杆640反复回缩至第二避让槽200,进而确保离合齿盘630及传动转筒530保持转动;在离合齿盘630静止时,撤回杆640在第二复位弹簧66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凸出于第二避让槽200并与离合齿盘630抵持,从而克服离合扭簧610的扭力以确保传动转筒530保持静止,同时确保离合扭簧610保持在扭转状态;
若第一次拉扯线绳420为误操作,则需要对安全开关10进行通电撤回;撤回时,首先向远离固定基座20的方向拉动第二拉环521,从而使弹性啮合组件550与第二棘齿532解除啮合状态;然后向远离离合齿盘630的方向拉动第一拉环662,使撤回杆640向第二避让槽200回缩并与离合齿盘630分离;撤回杆640与离合齿盘630分离后,离合转盘620在离合扭簧610的扭力作用下反向转动90度复位;与此同时,离合转盘620通过摩擦力带动传动转筒530一同反向转动90度复位,且连接滚轮710反向行走于通电第一行走面541;传动转筒530反向转动90度复位时,由于弹性啮合组件550与第二棘齿532解除啮合状态,故传动连杆520不跟随传动转筒530反向转动复位;
当然,离合转盘620可以设置齿轮盘,传动转筒530也设有对应的齿轮盘,两个齿轮盘相互配合,这样,当离合转盘620与传动转筒530抵持时,齿轮盘之间的啮合可以更好确保离合转盘620与传动转筒53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方面离合扭簧610为离合转盘620提供抵持于传动转筒530的压力,使得离合转盘620与传动转筒530之间的摩擦力足够大,以确保离合转盘620和动传动转筒530能带动彼此一同转动;另一方面离合扭簧610还为离合转盘620及传动转筒530的复位提供扭力,从而实现安全开关10的撤回;
若第一次拉扯线绳420不是误操作,则继续第二次拉扯线绳420;在第二次拉扯线绳420时,离合齿盘630则继续跟随传动转筒530正向转动90度;与此同时,传动转筒530继续通过摩擦力带动离合转盘620一同正向转动90度,且离合扭簧610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积蓄弹性势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拉扯线绳420,离合转盘620转动了180度,离合转盘620的分离块621也跟随离合转盘620转动180度并最终与分离杆650抵持;由于分离块621设置有第二倾斜面622,分离块621的第二倾斜面622与分离杆650抵持时,分离杆650通过分离块621将离合转盘620顶起并使离合转盘620与传动转筒530分离;在离合转盘620与传动转筒530分离的瞬间,离合转盘620在离合扭簧610的扭力作用下反向转动180度复位,且分离块621也跟随离合转盘620复位180度;在离合转盘620复位的过程中,传动转筒530则保持静止,安全开关10保持在通电状态;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离合扭簧610及离合转盘620在此时的复位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安全开关10是以四次旋转为一个通断电循环,即对安全开关10的通断电的循环控制是通过不断拉扯线绳420来实现的;若不对离合扭簧610及离合转盘620进行复位,则在不断的转动中,离合扭簧610则不断积蓄弹性势能并最终由于过度形变而损坏;
当第三次拉扯线绳420时,离合转盘620继续跟随传动转筒530一同正向转动90度(此时传动转筒530已经累计转动270度);与此同时,离合扭簧610发生扭转并再次积蓄弹性势能;
若第三次拉扯线绳420为误操作,则需要对安全开关10进行断电撤回;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三次拉扯线绳420为误操作的撤回,与第一次拉扯线绳420为误操作的撤回操作方式及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离合转盘620通过摩擦力带动传动转筒530一同反向转动90度复位时连接滚轮710反向行走于断电第一行走面543;
若第三次拉扯线绳420不是误操作,则继续第四次拉扯线绳420;在第四次拉扯线绳420时,离合齿盘630及离合转盘620继续跟随传动转筒530正向转动90度(此时传动转筒530累计转动360度),且离合扭簧610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积蓄弹性势能;
经过第三次和第四次拉扯线绳420,离合转盘620转动了180度并最终使其分离块621再次与分离杆650抵持;在分离块621再次与分离杆650抵持的瞬间,分离杆650再次通过分离块621将离合转盘620顶起并使离合转盘620与传动转筒530分离;在离合转盘620与传动转筒530分离的瞬间,离合转盘620在离合扭簧610的扭力作用下再次反向复位180度,且分离块621也跟随离合转盘620复位180度;
简而言之,离合转盘620每转动180度时在分离杆650的作用下与传动转筒530分离并复位;确保安全开关10在单次误操作后进行撤回,同时还确保安全开关10的可持续拧动以实现通断电循环控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针对误操作的撤回,需要两个动作:首先向远离固定基座20的方向拉动第二拉环521,从而使弹性啮合组件550与第二棘齿532解除啮合状态;然后向远离离合齿盘630的方向拉动第一拉环662,使撤回杆640向第二避让槽200回缩并与离合齿盘630分离;这样的设计安全性高,有效避免误撤回的情况。
安全开关10在完成撤回后,松开第二拉环521,此时传动连杆520在第三复位弹簧56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自动向靠近传动转筒530的方向复位,且弹性啮合组件550再次与第二棘齿532啮合,以等待下一次通断电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基座、电控基座、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撤回机构及作用机构,所述固定基座与所述电控基座连接,所述固定基座开设有收容腔;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齿盘、传动连杆及传动转筒,所述传动齿盘通过所述传动连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收容腔;所述传动转筒与所述传动连杆连接;所述传动转筒具有阶梯底面,所述底面抵持于所述作用机构,使得所述作用机构向所述电控基座延伸或从所述电控基座回缩;所述底面具有依次首尾相接的通电第一行走面、通电第二行走面、断电第一行走面、断电第二行走面;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转盘、线绳、复位扭簧及弹性防逆件;所述驱动转盘与所述传动连杆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转盘还通过所述复位扭簧与所述固定基座连接;所述线绳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转盘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固定基座;
所述传动齿盘的侧壁设有四个以所述传动齿盘的中心轴为中心等间距设置的第一棘齿;所述驱动转盘上转动设置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第一棘齿抵持或分离;所述弹性防逆件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且与所述弹性防逆件与所述第一棘齿抵持或分离;
所述撤回机构包括:离合扭簧、离合转盘、离合齿盘及撤回杆;所述离合转盘通过所述离合扭簧与所述固定基座连接,且所述离合转盘抵持于所述传动转筒;所述离合齿盘套设于所述传动转筒的外壁,所述撤回杆与所述离合齿盘抵持或分离;
所述撤回机构还包括分离杆,所述分离杆设置在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所述离合转盘的外侧壁设置有分离块,所述分离杆与所述分离块抵持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机构包括:连接滚轮、杆式触头及第一复位弹簧;所述连接滚轮与所述杆式触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杆式触头,所述杆式触头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电控基座中;所述连接滚轮还与所述阶梯底面抵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转筒开设有活动通道,所述活动通道的内壁设有一圈第二棘齿;所述传动连杆的外壁设置有弹性啮合组件,所述弹性啮合组件与所述第二棘齿啮合或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啮合组件包括啮合块及啮合复位弹簧,所述传动连杆的外壁开设有啮合避让槽,所述啮合块通过所述啮合复位弹簧与所述啮合避让槽的槽底连接;所述啮合复位弹簧为所述啮合块提供弹性回复力,以使得所述啮合块具有凸出于所述啮合避让槽的趋势;所述啮合块与所述第二棘齿的齿槽啮合或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块设置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分离杆抵持或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撤回机构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接于所述撤回杆,以使得所述撤回杆具有向所述离合齿盘靠近的趋势;且,
所述撤回杆靠近所述离合齿盘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齿盘抵持或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还开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二避让槽,所述撤回杆收容于第二避让槽或从所述第二避让槽延伸至所述收容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撤回杆远离所述齿盘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固定基座;所述撤回杆远离所述齿盘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拉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连杆远离所述传动转筒的一端套设有第三复位弹簧并凸出于所述固定基座;所述传动连杆远离所述传动转筒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拉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盘开设有弧形限位槽,所述固定基座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活动穿设于所述弧形限位槽。
CN202110398069.4A 2021-04-14 2021-04-14 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 Withdrawn CN1130969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8069.4A CN113096998A (zh) 2021-04-14 2021-04-14 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98069.4A CN113096998A (zh) 2021-04-14 2021-04-14 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6998A true CN113096998A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77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98069.4A Withdrawn CN113096998A (zh) 2021-04-14 2021-04-14 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699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6138B2 (en) Winch and brake unit with sliding blocks
CN113096998A (zh) 通过两次拉扯线绳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
CN104308259B (zh) 一种手持切入式电圆锯
CN109629948B (zh) 一种带离合机构的自动开门装置及控制方法
US9861039B2 (en) Mower and clutch
CN102704757B (zh) 一种汽车门锁的开关门指示装置
CN113035617B (zh) 可撤回的按压式安全开关及其操作方法
CN113078016B (zh) 通过两次间断式旋转实现通电或断电的安全开关
CN209761161U (zh) 一种带离合机构的自动开门装置
CN112151332A (zh) 一种离合装置、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CN217372249U (zh) 一种具有自锁与反自锁功能的电动工具控制结构
CN113078015B (zh) 单次90度旋转到位的可撤回安全开关
CN113066678B (zh) 基于齿轮盘实现模式切换的安全开关
CN201163576Y (zh) 开关装置
CN109538654B (zh) 一种双向离合器
CN102881478B (zh) 一种弹簧复位式离心离合器
CN216056676U (zh) 一种新型管状电机
CN113192772B (zh) 基于多边形块体实现模式切换的安全开关
CN115206739A (zh) 合分闸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CN114843124A (zh) 开关电动操作分合闸机构和接地开关
CN113096994B (zh) 基于双棘齿盘实现模式切换的安全开关
CN116053061A (zh) 一种操动机构防堵转离合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操动机构
CN202394728U (zh) 机械式应急开关
WO2019165815A1 (zh) 一种四级延时微动开关
KR100900845B1 (ko) 자동 누전 차단기의 레버 회동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