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3537A - 一种基于在线异步前件重构的事件触发观测器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在线异步前件重构的事件触发观测器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93537A CN113093537A CN202110315007.2A CN202110315007A CN113093537A CN 113093537 A CN113093537 A CN 113093537A CN 202110315007 A CN202110315007 A CN 202110315007A CN 113093537 A CN113093537 A CN 1130935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bserver
- event
- fuzzy
- event trigger
- asynchrono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在线异步前件重构的事件触发观测器设计方法,包括:将实际复杂非线性系统建模为T‑S模糊模型,并选择系统输出作为前件变量;设计新的模糊观测器,其中观测器增益根据所设计的在线异步前提重构方法在不同的触发时刻进行切换;建立非连续的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所提出的观测器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预期性能。本发明给出了一种有效处理由事件触发机制的引入导致的前件变量不匹配的方案,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模糊观测器设计难的问题。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本发明方法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化模糊系统的鲁棒滤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在线异步前件重构的事件触发观测器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控制系统中的状态变量并不总是可利用的。因此,非线性系统的状态估计和滤波问题一直是控制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已有的鲁棒滤波结果可分为两类。当外部扰动的统计检验信息可利用时,这些统计信息可被用来设计滤波器,例如著名的Kalman滤波。当外部扰动的统计检验信息不可利用时,H无穷滤波器在此场景下将被使用。由于实际系统普遍存在不确定性、非线性以及强耦合等特性,使得实际复杂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滤波问题变得异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点问题,T-S模糊模型被提出并被用于精确地逼近非线性系统。由于T-S模糊系统由多个线性模型通过隶属函数连接,使得经典的线性系统控制理论同样适用于T-S模糊模型。因此,针对T-S模糊模型的鲁棒滤波问题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此外,近些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经典的时间触发通信机制已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和科学需求。为了改变现状,一种新的通信传输机制,即事件触发通信机制,应运而生。事件触发机制的提出给模糊系统的鲁棒滤波带来了新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前件变量异步问题。过去十年来,研究者们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四种研究对策,分别是规范化隶属函数方法,非并行分配补偿方法,分区方法和异步前件重构方法。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四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缺陷性。具体如下:(1)在规范化隶属函数方法的技术框架下,系统状态界的信息被使用。由于在系统运行之前,系统状态界的信息是无法获得的。因此,选择模糊模型建模时局部状态区域的边界来替换系统状态的边界信息,这显然是不成立的。(2)在非并行分配补偿方法中,观测器的前件变量和系统的前件变量可以不一致,这虽然提供了很大的设计灵活性,但在该技术框架下,观测器隶属函数和系统隶属函数之间是不等式关系,即不确定性约束,这存在着一定的保守性。同时在该不等式约束下,观测器隶属函数的选择也是不容易的。(3)分区方法虽然能够很好的处理前件变量异步问题,但该方法存在应用的局限性,即当该方法应用于连续系统时,分段李雅普诺夫函数在此技术框架下将不能够被使用。此外,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方案和T-S模糊系统的欠驱动无人艇控制方法》(CN201911000675.5),《基于事件触发的T-S模糊网络系统的控制方法》(CN201810858012.6),《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非线性卡车拖车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CN201810044342.1)和《非线性倒立摆系统基于事件触发策略的模糊控制方法》(CN201810022971.4)中均未给出处理前件变量异步问题的方法。因此,针对上述四种方法的局限性和保守性,以及已有发明专利的缺陷性,如何设计一种新的处理前件变量异步问题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事件触发模糊观测器的设计问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点,且目前尚未存在相关方面的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在线异步前件重构的事件触发观测器设计方法,以解决事件触发模糊观测器的设计问题,同时在节约网络资源的情况下能够获得理想的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在线异步前件重构的事件触发观测器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对于实际复杂非线性系统,在局部区域内将其建模为连续时间T-S模糊模型;
然后,建立事件触发通信机制,设计事件触发模糊观测器;
其次,建立使系统获得满意性能的模糊观测器设计条件,并求解观测器增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在线异步前件重构的事件触发观测器设计方法在引入事件触发机制导致前件变量异步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解决模糊观测器设计问题。所提出的在线异步前件重构方法能够克服已有方法的局限性和缺陷性,进而能够有效地解决模糊观测器设计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步骤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性能输出估计误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模糊系统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模糊观测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模糊观测器增益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模糊观测器增益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事件触发装置发送数据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基于在线异步前件重构的事件触发观测器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于实际复杂非线性系统,在局部区域内将其建模为连续时间T-S模糊模型,如下所示:
y(t)=Cx(k)
其中r是推理规则的数量,i表示规则序列,x(t),y(t)和z(t)分别代表系统状态,测量输出和性能输出,v(t)为外部扰动,Ai,Di,C和Ei是常值矩阵。另外隶属函数χi(μ(y(t)))满足关系:
步骤2:建立事件触发通信机制,设计事件触发模糊观测器;
(1)事件触发通信机制建立如下:
其中q表示触发序列,tq-1表示当前数据传输时刻,且第一次触发发生在时刻t0=0。iq-1h=tq-1h+nh,h是采样周期。N表示正整数,min表示最小值。输出信号是否传输是通过将输出y(t)和被传输信号y(tq-1h)之间的测量误差与依赖于输出的阈值进行比较确定的。此外,权重矩阵和阈值分别满足Φ>0和σ∈[0,1)。
(2)基于所建立的事件触发机制,设计切换类型的事件触发模糊观测器,结构如下:
(3)设计新的在线异步前件重构方法,步骤如下:
1)首先,建立异步隶属函数差分的时变上界:
|χj(μ(y(t)))-χj(μ(y(tq-1h)))|≤Yj,q
其中时变上界Yj,q≥0。
2)然后,构造异步隶属函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3)进一步地,结合1)和2),可得:
其中
(4)建立非连续的李雅普诺夫函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李雅普诺夫函数Ψ(t)如下所示:
(5)稳定性分析:
其中
(6)确定事件触发机制增益和事件触发模糊观测器增益。
6.1)设定q=1。
6.1.a)初始数据首先被传输,可得χj(μ(y(t0h)))。
6.1.b)定义γ1,1=1和γ2,1=1。
6.1.c)基于q=1,n=0,1,γ1,1=1和γ2,1=1,求解(5)中不等式,可得L1,1,…,Lr,1。
6.1.d)转至6.2)。
6.2)设定q=2。
6.2.a)通过6.1),在事件单元的区间[t0h,t1h)内得到当前隶属函数χj(μ(y(t)))。
6.2.b)在区间[t0h,t1h)内,通过(3)中所提出的异步前件重构方法在线计算γ1,2,γ2,2和χj(μ(y(t0h)))。
6.2.c)基于q=2,n=0,γ1,2=1和γ2,2=1,求解(5)中不等式,可得L1,2,…,Lr,2。
6.2.d)转至6.3)。
执行N-3步。
6.N)设定q=N。
6.N.a)通过上一步,在区间[tN-2h,tN-1h)的事件单元内得到当前隶属函数χj(μ(y(t)))。
6.N.b)在区间[tN-2h,tN-1h)内,通过(3)所提出的在线异步前件重构方法在线计算参数γ1,N,γ2,N和χj(μ(y(tN-2h)))。
6.N.c)基于q=N,n=0,1,γ1,N=1和γ2,N=1,求解(5)中不等式,可得L1,N,…,Lr,N。
6.N.d)停止运行。
根据(6)中求解步骤6.1)—6.N)可计算出事件触发机制增益和事件触发模糊观测器增益。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在引入事件触发机制导致前件变量异步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解决模糊观测器设计问题。另外,所提出的在线异步前件重构方法能够克服已有方法的局限性和缺陷性,进而能够有效解决模糊观测器设计难的问题。
下面将本发明方法应用于隧道二极管电路系统中,以验证其有效性。
隧道二极管电路模型如下:
其中vD(t)和iD(t)分别表示电压和电流,电容C=20mF,电感L=1000mH和电阻R=10Ω。定义状态变量x1(t)和x2(t)分别为x1(t)=vC(t),x2(t)=iL(t),然后隧道二极管电路模型可转换为状态空间方程:
y(t)=x1(t)
进一步地,将其写为模糊模型形式,其中相应参数如下:
设σ=0.06为事件触发条件中的参数。由于初始数据被传输,因此可选择参数γ1,1=1和γ2,1=1。然后通过步骤2(5)中的不等式可计算初始参数矩阵,如下所示:
L1,1=[0.6137 -0.0912],L2,1=[-0.8053 0.1100],Ω1=275.3872
考虑周期性扰动v(t)=1.4sin(0.5t),并基于上述参数,执行步骤2中的(6)可得仿真结果。具体如下:图2中给出了性能输出的估计误差,由图可知,性能输出的估计误差能够有效的抑制扰动影响。图3和图4分别呈现系统状态信息和模糊观测器状态信息。图5和图6给出了模糊观测器增益。事件触发机制释放数据的时刻和释放间隔在图7中给出。从图5,图6和图7中可进一步得出结论:事件触发模糊观测器的增益将在不同的触发时刻更新并保持到下一次触发时刻。如此,由仿真结果可知,本发明公开的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
1.一种基于在线异步前件重构的事件触发观测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对于实际复杂非线性系统,在局部区域内将其建模为连续时间T-S模糊模型,如下所示:
y(t)=Cx(k)
其中r是推理规则的数量,i表示规则序列,x(t),y(t)和z(t)分别代表系统状态,测量输出和性能输出,v(t)为外部扰动,Ai,Di,C和Ei是常值矩阵;另外隶属函数μi(ζ(y(t)))满足如下条件:χi(μ(y(t)))≥0,
步骤2:建立事件触发通信机制,设计事件触发模糊观测器;
(1)事件触发通信机制建立如下:
其中q表示触发序列,tq-1表示当前数据传输时刻,且第一次触发发生在时刻t0=0;iq-1h=tq-1h+nh,h是采样周期;N表示正整数,min表示最小值;输出信号是否传输是通过将输出y(t)和被传输信号y(tq-1h)之间的测量误差与依赖于输出的阈值进行比较确定的;此外,权重矩阵和阈值分别满足Φ>0和σ∈[0,1);
(2)基于所建立的事件触发机制,设计切换类型的事件触发模糊观测器,结构如下:
(3)设计在线异步前件重构方法,步骤如下:
1)首先,建立异步隶属函数差分的时变上界:
|χj(μ(y(t)))-χj(μ(y(tq-1h)))|≤Yj,q
其中时变上界Yj,q≥0;
2)然后,构造异步隶属函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3)进一步地,结合步骤1)和2)中的公式,可得:
其中
(4)建立非连续的李雅普诺夫函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李雅普诺夫函数Ψ(t)如下所示:
(5)稳定性分析:
其中
则系统能够实现稳定性和理想性能;
(6)确定事件触发机制增益和事件触发模糊观测器增益;
6.1)设定q=1;
6.1.a)初始数据首先被传输,可得χj(μ(y(t0h)));
6.1.b)定义γ1,1=1和γ2,1=1;
6.1.c)基于q=1,n=0,1,γ1,1=1和γ2,1=1,求解(5)中不等式,可得L1,1,…,Lr,1;
6.1.d)转至6.2);
6.2)设定q=2;
6.2.a)通过6.1),在事件单元的区间[t0h,t1h)内得到当前隶属函数χj(μ(y(t)));
6.2.b)在区间[t0h,t1h)内,通过(3)中所提出的异步前件重构方法在线计算γ1,2,γ2,2和χj(μ(y(t0h)));
6.2.c)基于q=2,n=0,γ1,2=1和γ2,2=1,求解(5)中不等式,可得L1,2,…,Lr,2;
6.2.d)转至6.3);
执行N-3步;
6.N)设定q=N;
6.N.a)通过上一步,在区间[tN-2h,tN-1h)的事件单元内得到当前隶属函数χj(μ(y(t)));
6.N.b)在区间[tN-2h,tN-1h)内,通过(3)所提出的在线异步前件重构方法在线计算参数γ1,N,γ2,N和χj(μ(y(tN-2h)));
6.N.c)基于q=N,n=0,1,γ1,N=1和γ2,N=1,求解(5)中不等式,可得L1,N,…,Lr,N;
6.N.d)停止运行;
根据(6)中求解步骤6.1)—6.N)可计算出事件触发机制增益和事件触发模糊观测器增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15007.2A CN113093537B (zh) | 2021-03-24 | 2021-03-24 | 一种基于在线异步前件重构的事件触发观测器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15007.2A CN113093537B (zh) | 2021-03-24 | 2021-03-24 | 一种基于在线异步前件重构的事件触发观测器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93537A true CN113093537A (zh) | 2021-07-09 |
CN113093537B CN113093537B (zh) | 2022-04-01 |
Family
ID=76669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15007.2A Active CN113093537B (zh) | 2021-03-24 | 2021-03-24 | 一种基于在线异步前件重构的事件触发观测器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93537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87596A (zh) * | 2021-08-31 | 2021-11-23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现代码头货物管理系统故障检测方法 |
CN116360260A (zh) * | 2023-03-22 | 2023-06-30 | 大连海事大学 | 基于触发制导和自更新阈值的asv预设性能控制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70039512A (ko) * | 2015-10-01 | 2017-04-11 | 한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직접 이산 설계 기법을 적용한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
CN107918284A (zh) * | 2018-01-10 | 2018-04-17 | 重庆大学 | 非线性倒立摆系统基于事件触发策略的模糊控制方法 |
CN107966908A (zh) * | 2018-01-17 | 2018-04-27 | 重庆大学 | 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非线性卡车拖车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 |
CN109062041A (zh) * | 2018-07-31 | 2018-12-21 | 湖州师范学院 | 基于事件触发的t-s模糊网络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0673611A (zh) * | 2019-10-21 | 2020-01-10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方案和t-s模糊系统的欠驱动无人艇控制方法 |
US20200192336A1 (en) * | 2018-12-13 | 2020-06-18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 Network Adapted Control System |
-
2021
- 2021-03-24 CN CN202110315007.2A patent/CN1130935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70039512A (ko) * | 2015-10-01 | 2017-04-11 | 한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직접 이산 설계 기법을 적용한 제어 장치 및 그 방법 |
CN107918284A (zh) * | 2018-01-10 | 2018-04-17 | 重庆大学 | 非线性倒立摆系统基于事件触发策略的模糊控制方法 |
CN107966908A (zh) * | 2018-01-17 | 2018-04-27 | 重庆大学 | 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非线性卡车拖车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 |
CN109062041A (zh) * | 2018-07-31 | 2018-12-21 | 湖州师范学院 | 基于事件触发的t-s模糊网络系统的控制方法 |
US20200192336A1 (en) * | 2018-12-13 | 2020-06-18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 Network Adapted Control System |
CN110673611A (zh) * | 2019-10-21 | 2020-01-10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事件触发方案和t-s模糊系统的欠驱动无人艇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SHANLING DONG 等: "Hidden-Markov-Model-Based Asynchronous Filter Design of Nonlinear Markov Jump Systems in Continuous-Time Domain", 《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 |
佟绍成 等: "一类离散非线性时滞互联系统的模糊分散控制", 《工程数学学报》 * |
刘国君: "基于积分型Lyapunov函数的T-S模糊系统控制综合与故障检测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 * |
史爽: "基于时间依赖信号的切换T-S模糊系统的滤波与控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87596A (zh) * | 2021-08-31 | 2021-11-23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现代码头货物管理系统故障检测方法 |
CN113687596B (zh) * | 2021-08-31 | 2024-03-01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现代码头货物管理系统故障检测方法 |
CN116360260A (zh) * | 2023-03-22 | 2023-06-30 | 大连海事大学 | 基于触发制导和自更新阈值的asv预设性能控制方法 |
CN116360260B (zh) * | 2023-03-22 | 2023-10-20 | 大连海事大学 | 基于触发制导和自更新阈值的asv预设性能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93537B (zh) | 2022-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093537B (zh) | 一种基于在线异步前件重构的事件触发观测器设计方法 | |
Gershon et al. | H∞ control and filtering of discrete-time stochastic systems with multiplicative noise | |
CN110782011A (zh) |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网络化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优化控制方法 | |
CN101083019A (zh) | 基于空间态势感知的快速评估系统 | |
CN106249717A (zh) | 一种基于执行器饱和多智能体系统建模的协调控制方法 | |
CN107608208B (zh) | 一种面向任务约束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在轨重构方法 | |
CN108168577A (zh)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mems陀螺随机误差补偿方法 | |
CN106845925A (zh) | 基于bim快速算量和项目云端协同平台的工程对量方法 | |
CN112884163A (zh) | 基于联邦机器学习算法与云端反馈的组合服务评估方法与系统 | |
CN112766600A (zh) | 一种城市区域人群流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3743019A (zh) | 一种数字孪生增强的复杂设备健康监测方法 | |
CN117055605A (zh) | 多无人机姿态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13486583B (zh) | 设备的健康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740710A (zh) | 一种随机非线性多智能体的强化学习优化编队控制方法 | |
CN107044893B (zh) | 一种基于时域编解码的高精度动态信号传感和传输方法 | |
KR20160056068A (ko) | Mr-댐퍼가 있는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비선형 움직임을 예측하기 위한 웨이블릿 기반 시간 지연 퍼지-신경망 추론 시스템 | |
JPH02136034A (ja) | ニューラルネットワークによる最適電力負荷配分システム | |
CN115936169A (zh) | 一种考虑影响因素和基于组合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 |
CN116151092A (zh) | 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损耗计量方法及系统 | |
CN115903476A (zh) | 一种时变多智能体系统的抗扰容错控制器设计方法 | |
CN115564055A (zh) | 异步联合学习训练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592366A (zh)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业务策略制定方法及装置 | |
Chen et al. | Dynamic graph hybrid system: A modeling method for complex networks with application to urban traffic | |
Baumann et al. | Controllability and Optimal Control of Water Networks–A Comparison of Three Lumped Models | |
Guo et al. | New predictive filters for compensating the transport delay on a flight simula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